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家茶座

法學家茶座

發布時間: 2020-12-18 22:19:48

① 懇請推薦一下中國比較好的法律雜志和期刊

省級的《法制博覽》《法制與社會》《楚天法治》國家級的《職工法律天地》等如需發表可以聯系我

② 推薦一下關於法律的雜志,謝謝啊

法學研究

③ 如何在網上訂閱雜志啊!~在哪個網啊~具體點~我要訂的是法學家茶座

我知道一個網站是訂雜志的 專業做雜志訂閱的 叫 雜志鋪 zapu.com 不過你這本雜志有沒有就不知道了 你自己去看看吧

④ 誰能推薦幾本學習法學必看的名著,不要太難的。

<<巴黎聖母院>>
<<莎士比亞喜劇>>
<<莎士比亞悲劇>>
<<西窗法雨>>
<<法學家茶座>>
<<法律的階梯>>
<<論犯罪與刑罰>>
<<羅馬法>>
<<法哲學>>

⑤ 請問《法學家茶座》這本雜志是停刊了嗎為什麼在網上最新只能買到201

大學時在圖書館借過一本書,叫作<<法學家荼座>>,好像期刊一樣的,現在辦...

⑥ txt格式的《西窗法雨》(劉星著),《歷史與變革》(蔡定劍著),《大陸法系》(梅里曼著),《法學家茶座

除了《抄法學家茶座》其餘全襲部發到你郵箱里了,大多是pdf格式的,沒辦法,這么專業的書一般很少有txt的,《法學家茶座》給你這個網站 http://ishare.iask.sina.com.cn/ 裡面全都有,不過是一集一集分開的,可以自己看下,分開發給你你接收也麻煩。

⑦ 蔡定劍的個人作品

《民主是一種現代生活》,201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論文:
《中國憲法實施的私法化之路》,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2月
《為民主辯護――對當前反民主理論的回答》中外法學,2007年第5期
獲獎情況: 2002年獲「第三屆傑出中青年法學家」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獲司法部第二屆全國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二等獎 《一個人大研究者探索》(文集)(2007年)武漢大學出版社
《憲法精解》2003年出版-2006年6月第二版,法律出版社
《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92年出版-2003年第四版)法律出版社
《黑白圓方――法治、民主、權利、正義論集》(2003年)法律出版社
《歷史與變革-新中國法制建設的歷程》(1999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國家監督制度》(1991年)中國法制出版社 《中國就業歧視的現狀及反歧視對策研究》(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海外反就業歧視制度與實踐》(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選舉狀況的報告》(2003年)法律出版社
《監督與司法公正—研究與案例報告》(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
《國外公眾參與立法》(主編),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
《中國走向法治30年(1978-2008)》,2008,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由荷蘭博睿(Brill)出版社推出英文版。
《反就業歧視法專家建議稿及海外經驗》,2010,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為民主辯護――對當前反民主理論的回答》《中外法學》,2007年第5期
《公共預算應推進透明化法制化民主化改革》《法學》2007年第5期
《公共預算改革的路徑和技術》《中國改革》2007年6期
《中國就業歧視現狀的調查報告》《經濟觀察報》2007年07月02日
《憲政的條件》《領導者》2006年12月(總第13期)
《監督法的困境與期待》《改革內參》2007年3期
《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憲政發展》,《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中國憲法司法化路徑探索》,《法學研究》,2005年第5期
《向新加坡學什麼?(上篇)》,中國青年報·冰點,2005年11月
《向新加坡學什麼?(下篇)》,中國青年報·冰點,2005年11月
《中國憲法實施的私法化之路》,《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2月
《憲政百年與當前中國憲法實施》,中國趨勢-名家演講錄(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論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程序》,台灣《月旦民商法雜志》,2004年6月
《論當前人大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政法論壇》,2004年第6期
《選舉違法行為及其防治》,《人大研究》,2004年第2期
《選舉發展中的矛盾與選舉制度改革的探索》(合作),《戰略與管理》,2004年第1期 《Civic Qualities and Reform in China`s Electoral System》,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04年春季
《Introction:Theory and Practice inChina`s Current Electoral System Reforms》,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2004年春季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itutionalism in the transition of Chinese society》,《East Asian Institute》,10.February 2006 就業歧視與就業壓力無關《法制日報》 2007-11-18
城鄉規劃需要公眾參與《新京報》2007-11-04
「不法之法」繩之以法《中國新聞周刊》2007年8月13日
就業升學中的強制體檢有違人權《南方周末》2007年8月2日
制度何以不能經由惡性事件而得完善?(《南方都市報》,2007-8-18
政府沒有權力取締公民的個體經管方式《南方周末》2007年6月7日
政府尊重環境權,才是尊重人權《南方都市報》2007年06月19日
我們為什麼要反就業歧視?《法制日報》2007年05月30日
預算不公開,何來監督?《新聞周刊》2007年5月第18期
市政建設不能沒人文關懷《新京報》2007年5月13日
反就業歧視不是奢侈品《中國新聞周刊》2007-04-29
能否向公眾公開政府預算《新京報》2007年03月12日
人代會的「務虛」與「務實」《新京報》2007年03月17日
選舉把鄉村搞亂了嗎?《北京日報》2007年03月19日
不應忽視公民的經濟自由權《南方周末》2007年02月01日
城市交通更應「以人為本」 《中國公路》2007年第2期
如何使法律有效:給政府權力,不如給公民以權利《新聞周刊》2007年2月9日
律師質疑法律是社會進步的杠桿《新京報》2007年01月14日
實現公眾參與,打造利益博弈的公正平台《南方都市報》2007年01月25日
《美麗園事件的啟示:大家都要遵守法律規則》,《新京報》,2006年10月15日
《是種子總要發芽—親歷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精神歷程—36位中國當代學人自述》.
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10月
《惡意訴訟應當受到法院克制》,《法人》,2006年第10期
《讓選民和代表成為選舉主體》,《學習時報》,2006年9月25日
《城市屬於誰?城管應該管什麼?》,《南方都市報》,2006年9月16日
《城市管理必須反省執法目標》,《法制日報》,2006年9月5日
《人大選舉千萬不要越俎代皰》,《公民導刊》,2006年第9期
《2006,期待基層人大選舉走向競爭》,《民主與法制》,2006年7月上
《誰對佘祥林母親的死負責》,《熱言時代—時評精選》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
《關鍵在立法機制》,《財經》,2006年第8期
《從『好萊塢發展規劃』看城鎮規劃中的公眾參與》,《國際借鑒》,2006年第4期
《加強人大監督亟需程序支持》,《人民論壇》,2006年第3期
《構建公眾參與機制,實現改革轉型》,《南方都市報》,2006年3月22日
《被誤讀與忽略的新加坡經驗》,《南風窗》,2006年第2期下
法規備案審查還不等同違憲審查》,《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第2期
《消除性別歧視,勿忘『三八』精神》,《南方周末》,2006年3月9日
《『饅頭血案』的憲法視角》,《新京報》,2006年3月4日
《美麗園業主維權勝訴的啟示》,《新京報》,2006年2月12日
《法治正未有窮期,需待民意鑄軌輪》,南風窗,2005年12月
《誰還應對交通事故負責(上)》,新京報,2005年12月
《誰還應對交通事故負責(下)》,新京報,2005年12月
《中國向違憲審查邁進》,南方周末,2005年12月
《反就業歧視:立法者應有所作為》,法制日報,2005年7月
《反就業歧視:建立和諧社會》,人民法院報,2005年7月
《違法亂佔耕地必須受到遏制》,法制日報,2005年6月
《車改:被利益曲解的改革》,新京報,2005年6月
《105次違法:有悖常理的荒唐結果》,新京報,2005年6月
《電子警察是要執法還是罰款》,南方都市報,2005年6月
《誰對佘祥林母親的死負責》,南方都市報,2005年5月
《立法聽證的現狀及改進意見》,法制日報,2005年4月
《計劃要刪,預算要念——人大審議方式改革應利於民主》,南方周末,2005年3月
《2005年中國立法透視(迎接新一輪立法高潮到來)》,法制日報,2005年3月
《盤點人大代表議案制》,財經,2005年3月
《如何提高立法聽證的實效》,檢察日報,2005年3月
《公務員加薪應由人大說的算》,新京報,2005年3月
《人大立法凸現以人為本》,香港文匯報,2005年3月
《責任意識與法律素質同等重要》,檢察日報,2005年3月
《不可行研究:政協民主監督的重要渠道》,檢察日報,2005年2月
《基層民主選舉亟待法律規范》,南方都市報,2005年2月
《審計風暴後的責任為何缺失》,南方周末,2005年2月
《警惕以反腐的名義搞腐敗》,新京報,2005年2月
《謹防借制度建設破壞法制》,新京報,2005年2月
《不要以荒唐的邏輯搞廉政》,新京報,2005年2月
《謹防以腐敗的道德觀誤導官員》,新京報,2005年2月
《感受美國總統選舉》,法學家茶座,2005年第9期
《人民應該知道國家預算》,中國新聞周刊,2005年第8期
《警惕以反腐的名義搞腐敗》,改革內參,2005年第8期
《廉政保證金制度的謊言》,中國社會導刊,2005年第6期
《盤點人大代表議案制》,財經,2005年第6期
《讓選舉列車運行在法治之軌》,中國新聞周刊,2005年第5期
《選舉監督制度的研究十分必要》,人大研究,2005年第4期
《可喜的憲政變化》,人大研究,2005年第2期
《民主是一種國家生活》,中國新聞周刊,2005年第1期
《中國迫切需要反歧視》,瞭望東方周刊,2005年第33期
《2004:憲政之風撲面而來》,南風窗,2004年12月
《誰代表國家所有權》,學習時報,2004年10月
《百年憲政的啟示》,改革內參,2004年10月
《新中國憲法的制定背景》,學習時報,2004年9月
《增強執政力在於依憲執政建設民主》,南方都市報,2004年9月
《審計機關成為「第三院」不現實》,瞭望東方周刊,2004年8月
《為溫州市人大開辦輿論監督節目叫好!》,南方周末,2004年7月
《年年審計揭醜,何以屢查屢犯?》,財經,2004年7月
《事故尚需問責,「人禍」更應追究》,南方周末,2004年6月
《司法改革應由全國人大統領》,南方周末,,2004年4月
《判決不要打「太極」》, 法制日報,2004年4月
《讓人民知道政府怎麼花錢》,法制日報,2004年3月
《人大個案監督的基本情況》,人大研究,2004年3月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改革家》,新聞周刊,2004年2月
《半世紀修憲滄桑路》,南方周末,2004年3月
《如何承擔決策失誤的責任》,網易時評,2004年3月
《如此保護私營企業合法嗎》,南方周末,2004年2月
《就業,不能再歧視下去了》,南方周末,2004年2月
《防止對流浪乞討人員強制措施回頭》,南方周末,2004年2月

⑧ 法學研究生三年應該如何度過過來人給個建議吧。感激不盡。

一個學長的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法十年
自1998年入河南大學成為一名法科生,我習法已整整十載。從還充滿好奇的 「小青年」,到已近而立之年;從一名中學生,到現在的碩士研究生;從對法的近乎無知,到後來的系統研習;從走出河大園,到再次步入明倫街85號,我人生的十年過去了----也許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十年。十年了,每憶往昔,總不免感慨頗多;十年了,該有一個總結了。
真的好感謝老師們給的機會和教誨----正是這份機會和教誨,使我十年中的最後一年幸運地獲得了無比豐富的意義,阻止了我因多年來的碌碌無為而欲對自己的痛罵。就讀研究生的第一年,是我人生思考最多和認識提高最快的一年,就專業來說,尤其如此。小學生只學習知識和生活的基礎,中學生則僅僅是建立了對事物 「對或錯」的簡單二元判斷(這或許與他們平時的考試訓練有關----題答對了就得分,否則就不得分),即使大學本科生也不過是藉助於概念、命題較為系統的掌握了一門知識框架----他們掌握的概念、原則、命題往往是沒有語境的,生硬、孤立、抽象、形式化而又程式化,這種知識框架充其量只是「教科書」的知識體系。依賴教科書,每天看得也是教科書,甚至把專業學習理解成是對教科書的掌握----教科書掌握住了,專業就學成了,到工作崗位上就可以大展宏圖了。他們認為教科書,尤其是知名教授編著的教科書,講得就是對的----頂多有一點對「來自其他學者或任課教師的批評」的認可;他們也同樣迷信老師,認為老師講的也都是對的,殊不知,老師講的僅是他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結果他們往往欠缺自己的思考和觀點,也無法形成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習慣和素養。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事物是復雜的,有時無法通過下確切定義的方法來理解;事物有許多側面,掌握這些不同的側面也許就是對事物的正確理解;非要下個定義,看似准確,實則謬誤。結果,他們不知不覺養成了一種「概念+特徵」式的學習方法----或許,從許多學生遞交的論文中「概念+特徵+作用+歷史+意義」的套路和將近80%的篇幅佔有量就可以發現這一點。不幸的是,我曾經就是「他們」的一員;但幸運的是,通過任瑞興老師的指導和一年來的學習和思悟,自己意識到了這些,並著力進行了矯正。
一、一年來的收獲
第一年的收獲之一是,補充了法哲學和法律史知識。法理學其實無非是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把各部門法的共性東西抽出,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組成一個合理的體系,並成為各部門法均可以找到指導原理的基礎學科,但這還是從法律自身認識出發去解釋法律關系和法律問題。而法哲學是一種用外在於法的哲學視角和高度來審視法,給我們提供了更廣泛的遐想空間和參照系,並帶來了抽象的概括能力和勇於探求深度的決心及習慣。立法規定的是條文,課堂學的是規范,而我們卻要理解法的精神----法哲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通過對法進行哲學分析進而找到法之精神的方法。研究法,不僅需要共時性的思維還需要歷時性思維,去比較不同概念、原則、制度,發現現象背後的本質,找出一定的規律,進而獲取對問題的通透理解,提出有價值的觀點,豐富對法的認識,所以,法律史知識很重要。並且,法律史學習中強烈的史料意識,對提高我們的資料收集能力、訓練掌握較好的整理方法和獲取較多的研究資料和相關信息都大有幫助。
收獲之二是,確立了明確的學術興趣和方向----民法法典化。法典化相關理論可謂是最為宏觀且最具哲學思維和高度的民法理論,就中國的語境而言,它還是立法和民法理論界現在和今後一段時間關注的中心點。法典理論提綱挈領式的高度,使我們可以去俯視鳥瞰民法體系的整體面貌,明晰各具體制度的功能及相互之間的聯系,進而獲取對民法的體系化認知,領略民法作為私法之理念和精神。法典化程度是一個社會法律制度是否成熟的標志。中國正式的民法法典化從1998年(民法起草小組的成立)就開始啟動工作。當下的法典論戰持續激烈,從「綁聯」、「現實」、「浪漫」三種思路,到「梁慧星版」、「 王利明版」、「徐國棟版---《綠色民法典》」 三個學者建議稿;從「物文主義」、「舊人文主義」、「 新人文主義」三種精神,到「法國」、「德國」、「國產」 三個模式;從「九編」、「七編」、「五編」 等編數設計,到「人格權」、「知識產權」、「侵權責任法」 等內容的位置安排,等等。以往的經驗證明:論戰越激烈,民法典越先進;分歧越多,法典越科學。在民法典的制定過程中出現的這種爭吵,真可謂是我國法學界的一大盛事,也是難能可貴的一種法學上的進步。不管未來的民法典有多少「徐國棟成分」,我覺得我們都應該感謝他所盪起的「學術漣漪」、善意的「鄙視」和理性而又歇斯底里般的「叫囂」。自己原本就比較關注法典化問題,又受到魏磊傑師弟的啟發,所以我現在的研究路向首先選擇了法典理論,而且我覺得作為民法方向的研究生應當置身、跟進和融入到民法法典化----目前最主流也最富時代意義的民法理論潮流中。
收獲之三是,從「學習英語」到「利用英語」思想意識的轉變。這個假期,有幸跟著魏磊傑翻譯了篇文章,並榮幸能得到了魏磊傑的充分肯定。這是我第一次去系統的翻譯一篇文章,英語算不上好,再加上專業英語知識的欠缺,說真的,自己最初的心態可謂是如履薄冰,生怕有負所託。但經過一個月以來的嘗試,我感覺到:外文的譯介實屬不易,然大膽去做,「則難者亦易乎」!外文的譯介對我來說是一種新鮮的工作,其實也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社科院渠濤教授在其《最新日本民法》的後記中提到中國人在學習外語問題上的一個共同認識是「英語是哭著進取,笑著出來;而日語是笑著進取,哭著出來」。這一個月以來的經歷使我非常認同此言。而且,對我來說,努力的結果不僅僅是把英語文本譯成了中文文本,更是掌握了一種研讀、翻譯、利用外文的學習和科研能力。彭小龍師弟說現在北京的學者都不屑於搞翻譯----太浪費時間,而且外文的翻譯已不再看成是科研成果,不如搞文章或寫專著,象王軼等青年才俊都不去搞翻譯。我本人並不認同他的觀點。我國絕大多數法律都是 「西方舶來品」,因此,對西方語言的良好認知應為法律人的基本素養。翻譯外文可以提高外語水平和運用能力,而且也只有先熟練掌握翻譯----這種准確理解外文的能力之後,才可以在直接引用外文時做到准確和得心應手。實際上,日本大村敦志所著《民法總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就是由王軼校對的。當然我也深知,不是靠翻譯一篇短文就可以掌握一種外語能力的。我給自己制定了今後的訓練計劃:我已通讀了《民法通則》、《法國民法典》的英文版,基本把民法中的概念、術語和用語習慣給掌握住了,接下來爭取在一至兩年的時間里,與他人合作去翻譯3、4篇文章和一本書,學會如何去選擇所要翻譯的文本、如何組織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怎樣去聯系文本的原作者並爭取他的翻譯授權和如何把這些辛苦的工作轉換為成果。最後一年,自己開始去翻譯德文文本。
收獲之四是,跳出了教材的包圍圈,學會了讀書,尤其是讀好書。就像不能老覺得英語還沒學好就一直去「學」英語,而應學習如何使用、利用英語,我們也不能把專業沒學好當成是教材還沒掌握的足夠牢,其實專業沒學好,也許反而是我們教材看得太多了。認識到這點之後,我決定除非有必要否則不再去看教材,要看好書。何謂好書呢?我覺得教授們寫作時經常引用的往往就是好書、好文章。事實證明我的判斷是正確的。這個假期,專程去了兩趟鄭州,又委託北京的同學選購了一批,還通過當當網、卓越網買了多本。好書的確不一般,象勒內•達維德的《當代主要法律體系》、茨威格特、克茨著的《比較法總論》、約翰•亨利•梅里曼的《大陸法系》、穗積陳重的《法律進化論》、梅因的《古代法》、大木雅夫的《比較法》、弗朗茨•維亞克爾的《近代私法史-以德意志的發展為觀察重點》、艾倫.沃森的《民法法系的演變及形成》、紀坡民的《商品社會的世界性法律》和《產權與法》、謝懷栻的《外國民商法精要》、我妻榮的《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越地位》、蘇永欽的《私法自治中的國家強制》、星野英一的《私法中的人》、埃爾曼的《比較法律文化》等等,這些好書給我帶來了巨大的震撼!
收獲之五是,搜集和整理了許多資料。學會整理和收集資料,是為學的基本功,除了購置多本書籍外,還通過互聯網收集了許多好資料。首先,找了幾個同學,進行分工,把民商法學界還包括許多法理法史專業的大家的文章,都從不同的網站上找到了,然後分門歸類,大家資源共享。其次,找到了幾個非常有用的網站,從中下載了許多好資料,如:史尚寬、王澤鑒的所有力著;法學家茶座全集;民商法論叢大部;法律出版社的「當代德國法學名著」(梅迪庫斯德《德國民法總論》)系列全部;德國、法國、日本、台灣的民法典中文版、多個國家民法典的英文版和幾乎全部的其他國家的西班牙、葡萄牙等語言版;還有德、法、美、英、日、意等國家的多本也已翻譯過來的名著;關於民法典專題的所有在網上能夠找到的文章。
收獲之六是,學習了第二門外語----德語。德語(Deutsch)是德國、奧地利的官方語言,也是瑞士的4種官方語言之一。德語是1億多人使用的母語(總計約為1.1億)。它最初在德國、奧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斯登、盧森堡、義大利南提洛爾,比利時的一小部分地區,部分波蘭地區和部分法國阿爾薩斯地區內使用。另外,在這些國家的殖民地內,例如納米比亞擁有大量的說德語的人口,在東歐的一些國家中,仍有少量的說德語的少數民族。此外,蘇聯和羅馬尼亞等國的德國移民區、以及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等地也有少數人使用德語。所以,德語是歐洲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語言,三個典型的民法典,其中兩個都是德文的。況且加上中國的德國民法血統,我覺得學習德語非常必要。上個學期,跟著學校的博士生聽了一個學期的課程,現在繼續學習中。現今的德文著作和文章相對還很少,學好了肯定很有幫助的。再者,王老師說推薦我考中國社科院孫憲忠老師的博士,他是一個德國通,我覺得,學好德語,考他的博士應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收獲之七是,也是最大的收獲是,自己學會了如何學習。研究生三年的學習,不應當是本科之後的簡單的時間累進,更重要的是掌握如何去學習、去發現和研究一些問題的方法。除了發現並努力糾正「概念+特徵」式的學習方法外,我還拓展了利用外語創造科研成果的能力。自己翻譯的文章將作為「轉型時期的私法發展與法典編纂」一書中的一部分將由魏磊傑聯系清華大學的高鴻均老師出版。我覺得,研究生階段了,決不應該是再悶頭苦讀、自我封閉,應該多與他人和外界交流,看看其他同學,瞧瞧其他學校尤其是重點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人家在做些什麼。其實,經驗證明,與他人進行交流總能獲得或多或少的知識,交流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方法,只是被大多數人忽略了。我還認識到,一年級打了基礎之後,從二年級就應該樹立專業興趣和方向了。民法理論太廣博了,不可能每一個內容都學的很精深,而且,學術成長的一般規律和道路也往往是抓住較小的范圍和方向,做大、做強、做精,然後再從面上向其他范圍拓展。樹立專業興趣和方向之後,應該圍繞主題寫一些相關的文章。學習,不僅向老師學習,更重要的是自己學習。上課是學習,交流是學習,自己看專著和文章是學習,寫讀書筆記是學習,撰寫文章是學習,翻譯外文是學習,搜集和整理資料也是學習。其實,只要用心,我們可以經常進入到一種學習的狀態中去,即使看電視、逛街,只要帶著一種理性和思考的心,我們會發現許多有意義的問題,特別是與專業有關的課題,這也是在學習。通過思考和學習,我們可以把我們的一個個知識點得以串連,並按照某種規律和邏輯形成體系。我認為,對於一名碩士生,於本科的基點上,再打一下基礎,學會如何獨立學習,找到自己的學術方向並進而作出些成果,寫一篇不錯的學位論文,就是一名非常合格的學生,帶著這些進入到博士階段的學習就已經做的很不錯了。
學習民法,兩種思維應並進。一是微觀思維。民法的概念、制度等知識點很多,也很瑣碎,要把所有這些知識點都要搞清楚,不僅需要功夫、耐心,而且需要我們養成一種細心、善於具體分析、從細微處著手的思維習慣。二是宏觀思維。民法不僅廣博而且最富體系性,同樣的內容給予不同的順序安排,可能背後體現的立法意圖、民法精神、價值取向就大不相同;民法制定和修改時往往因為「牽一發而動全身」 的緣由變得十分困難;王澤鑒先生把「無權處分」喻為「法學上的精靈」,對該問題的處理,反映出立法者的立法水平。這是因為「無權處分」攸關物權法與債權法的體系,與所有權、合同效力、不當得利、侵權等制度和問題也密切相連----這充分說明了民法強烈的體系性。王軼教授還專門撰文研究了民法的體系強制問題。學習民法,尤其要注意對民法的這種體系化認知。郭明瑞教師在其主編的《民法學》教材中也指出:學習民法,要使用體系化的方法。我們要了解民法的體系,理解其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就需要有一種不光停留在某一細節的宏觀思維方法和習慣。當然,二者決不是截然對立的,相反卻是相輔相成的:研究宏觀問題往往需要具體制度的支撐;而對具體問題的關注則需要用宏觀的、抽象的概括捕捉其共性、發現其中的症結所在、進而得出准確的結論。所以,我也要求自己不僅要去寫一些關於民法法典化的文章,也要具體研究民法中的具體制度,兩個方面都不可偏廢。
學習要有方法。星野英一教授在《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越地位》的中文版序中指出:我妻榮教授之所以取得那樣巨大的成就,同先生先在青年時即以寫就了方法論的論文和確立了方法論、然後一生一世追求這種方法,有密切關聯。好的學習方法可使我們受到事半功倍之效。看了卡爾•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黃茂榮的《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胡玉鴻的《法學方法論導論》、楊仁壽的《法學方法論》、任成印的《民法方法論》、王澤鑒先生的《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林立的《法學方法論與德沃金》以及賀衛方、梁彗星、季衛東、王利明等關於如何學習法律的講演稿。基本了解了研究民法的方法問題,大有「眼前一亮、豁然開朗」的感覺,相信這會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二、努力的方向
以前覺得自己啥都敢寫,來讀研究生之後,又覺得啥都不敢寫了,可能是因為發現自己其實很無知。看得書越多,越覺得自己的淺薄和無知。所以,這一年來我一直處在一種因自己淺薄而心虛的意識當中,我對自己的能力深深懷疑,內心愧疚。盡管比磊傑高一個年級,但卻發現自己的巨大差距。反省是為了使自我獲取進步,自己深知自己是一個愚鈍的人,沒有磊傑的聰慧,唯有加倍努力,才能減少這種差距。
成果意識也很重要。付出努力和勞動的工作,盡可能把它變成有說服力的成果。對於要考博者,尤為重要。通過這將近半年的潛心讀書,已掌握了一定的素材、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下面就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寫上幾篇文章了。我也已把商法課的作業《淺論公司法與合同法的關系----以一個對公司解讀的合同路徑為視角》(現在題目是《公司的合同解讀》)進行了修改投了出去,期待好的結果。《論民法典總則的技術構造》也已完成,修改之後,也准備投出去。磊傑這次回來,給我帶來了珍貴的、從台灣復印的《奧地利民法》。這部法典大陸好像還沒有公開出版的書籍,幾部好的《比較法》談到的也不多,我手頭的近20本有關民法典的專著和論文集也都對此毫無專門談及,網上查到的相關文章也極少。我想好好研讀之後,寫一篇關於奧地利民法典的文章。這些都是較為宏觀的內容,還要寫一些較為微觀的,如特許經營合同、物上請求權與債權、侵權行為的關系等,我總共列了10個題目,爭取在二年級全部完成。我覺得,經過一個較為充備的積累期後,已經有了許多的想法,「專業嗅覺」也增加了。之後,在寫文章時,選定題目之後,看兩周與之相關的書和文章,第三周開始動筆寫,邊寫邊看,第四周完成並修改。這樣,如果全身心投入的話,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一篇文章。
我對自己專業興趣的思考是:首先,近期的目標是:通過德國、瑞士、奧地利三個國家的民法典和相應的資料,去研究茨威格特、克茨「法樣式論」中的德意志法系。其次,長遠的目標是:要建立起一個以「查士丁尼皇帝羅馬法法典編纂時期----中世紀----《法國民法典》編纂前啟蒙時期----近現代」為時間緯度、以羅馬法的建立、變種、繼受、沉淪、發展為連線的知識脈絡。這可以使自己建立起一個以羅馬法為源頭、以當代的普遍民法典編制為結果的呈縱向的私法知識系統,以期發現一些有價值的課題。我只是關注了近現代從1804年《法國民法典》到晚近的1992年的《荷蘭民法典》,羅馬法的知識還很薄弱,中世紀時期羅馬法的狀況如何知之甚少,而且這方面的研究資料也不很多,增加了學習和研究的困難。今後更需要努力。

⑨ 馮玉軍的其他

1993年通過律師資格考試,並取得執業資格,先後在甘肅融通律師事務所、甘肅法經律師事務所任兼職律師。經辦60多起案件,擅長領域為企業糾紛和金融擔保,先後兼任中國銀行甘肅省分行、北京九天凱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富信投資咨詢公司以及蘭州東升無線電廠等企事業單位的法律顧問。現為北京世紀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國際傳播促進機構(ICCD)法律顧問。
在《光明日報》、《人民政協報》、《新京報》、《北京日報》、《東方》、《法學家茶座》等雜志報刊上發表多篇評論文章;在《世紀中國》、《中國法律信息網》、《中國民商法網站》、《中國法理網》等網路媒體上發表了多篇文章及消息;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法理網」、「法律博客」、「新浪網」等網站(網頁)上建立了個人文集和博客。
1996年,為紀念母親高凌霄女士(原系小學教師,積勞成疾)逝世十周年,編寫《無盡的思念——高凌霄紀念文集》,更同家人一道,籌資在甘肅省白銀市建立「高凌霄教育基金聯合會」(後變更為白銀市慈善總會高凌霄教育專項基金),用以獎勵白銀市20多所中小學的優秀教師和優秀學生,對地方教育事業的發展略盡綿薄,獎金現已於1996年、1998年、2000年、2003、2006、2009年發放6屆。在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資支持下,現基金本金規模已經達到30餘萬元。
2007年,協助父親馮德仁先生整理出版訪美散文和家書文稿《感悟人生》,由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該書忠實地記錄了中國西北地區一位普通父親的人生感悟和教子規訓,並藉由文字的方式傳遞出薪盡火傳的精神與道德血脈。我始終堅信:我們每一代人都不僅生活在自己的歷史當中,實際上也都生活在家族血脈的自然延續和精神承繼當中。這既是一種光榮,更是一種責任。慎終追遠,薪盡火傳,家族的歷史就蓬勃而持久地延續下去了。父親母親留下來的兩本書,《感悟人生》和《無盡的思念》,必將成為我們家族的傳家寶,成為親屬朋友們分享人生智慧、體會崇高人格、感悟人性光輝的永久珍藏。
高凌霄:《無盡的思念》(內部版),1996年出版;
馮德仁:《感悟人生》,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年3月版。

⑩ 非法律專業如何學習法律知識

我的建議是,一看你感興趣的,二看與你生活最相關的
我個人覺得民法應該是與你內生活容息息相關的,當然,民法也有分支,如果你能再詳細介紹一下你的興趣所向、職業需要,我們也能更好的幫助你
我建議你看一看合同法,比較有意思的,另外說不定哪天你就需要呢!

熱點內容
退伍軍人安置最新條例 發布:2024-09-22 01:09:41 瀏覽:962
宋朝重法治 發布:2024-09-22 00:20:57 瀏覽:899
初級經濟法基礎必背 發布:2024-09-22 00:12:59 瀏覽:683
道德經集注pdf 發布:2024-09-22 00:01:43 瀏覽:172
刑事訴訟法修改2018第九十九條 發布:2024-09-21 23:57:06 瀏覽:175
論述經濟法的地位和提議 發布:2024-09-21 23:22:05 瀏覽:773
中國人民刑事訴訟法九十五條之規定 發布:2024-09-21 22:54:20 瀏覽:223
運城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2024-09-21 22:42:11 瀏覽:112
道德與競爭的作文素材 發布:2024-09-21 21:19:00 瀏覽:185
2018勞動法職業健康體檢 發布:2024-09-21 20:37:56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