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問題

法治問題

發布時間: 2020-12-19 00:29:31

㈠ 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哪些方面

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具體表現在:

1、公權力機關的退位、歸位與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發育仍不成熟之間的矛盾。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是公權力機關退位和歸位,理性再定位的過程。但由於市場機制仍不健全,社會組織仍不規范,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往往難以擔當起合格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導致公權力的進退維谷。

2、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與法律質量整體上仍不理想之間的矛盾。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然而,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立法質量已在不斷提高,但仍有一些法律尤其是低層級的法律規范質量不高、類型化不夠、科學性不足,將執法和司法帶入或難以實施,或實施沖突,或實施背反的多難困境。

3、嚴厲制裁違法行為的要求和期待與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較高之間的矛盾。

普遍守法是法治社會的當然特徵,嚴厲制裁違法行為是保障法治權威和發揮法治威懾力的必要條件。

但是現實中,在一些方面,由於責任設置過低,特別是查處率不高,導致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客觀上造成「逆向選擇」、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並導致普遍違法。

(1)法治問題擴展閱讀:

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的改善:

1、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

當前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2、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

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㈡ 當前我國法治建設中存在哪些問題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我們黨回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答,但必須清醒看到,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
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㈢ 當前法治建設存在哪些問題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我們黨高度重視內法治建設,但容必須清醒看到,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
2、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
3、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㈣ 目前,法治建設上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什麼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所謂法治建設,是要以法律為框架,幫助管理轄區內居民。而內這樣一種框架的建設,即是法治建容設。而當今法治建設,是以:學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這五個層次。而最難也是最突出一點,在於用法。
用法即包括百姓明確使用法律方法來維護自身權益,也包括在政府工作人員工作時的方式合法。
現在首先是百姓法律意識不夠強,遇見事情後,先是和對方協商,一旦協商不成,有的報警,有的找社區,村上等。如果這邊不能得到解決,選擇法律途徑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其次,是政府工作人員方面,說實話就目前,很大部分基層工作者的法律知識並不扎實。所以工作模式大多以命令,指派等人治方法。對法律的使用並不盡然符合規范。

㈤ 當前法治建設最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是什麼舉3個說法

1、公民權利意識覺醒與維權理性不足

表現為:一方面渴望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卻不滿法律程序上的種種限制;一方面認為他人違法侵害其權益,另一方面自己卻坦然違法、鑽法律漏洞;一方面以法律為武器,另一方面卻容易以極端方式維權。這些矛盾導致維權與違法往往交織難辨。

2、對公權力機關的訴求日益增長與對公權力機關的服從、配合與支持日益淡化

大部分人仍有遇事找政府解決的習慣,而且在新的形勢下其訴求愈加多元復雜。與此同時,由於缺少對公權力機關必要的信任,對其服從、配合、支持的程度則日漸降低。這種下降狀態又反過來削弱公權力機關滿足人民群眾訴求的能力和資源。

3、對依法治國方略和法律至上原則的抽象認同與人情、關系、私利、政績大於「國法」的行動

在我國,厲行法治早已是朝野共識,憲法法律至上也獲得了最廣泛的觀念認同。但在具體的行動中,特別是關繫到自身利益的事務上,人情、關系、私利、政績等不正當考慮迅速成為行動者決策的主要考慮因素,處於至上地位的法律被架空。

(5)法治問題擴展閱讀:

解決方法

1、第一,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

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2、第二,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㈥ 亞里士多德關於法治問題的論斷有哪些

一、法律和國家的關系兩者目的都是為了善德,他們又以公共利益為依歸的正義.國家是最高的社團,法律是正義的具體表現.法律的好壞是以正義作為劃分標準的,人們服從城邦制定的法律,也就是實現了正義.
二,法律和政體亞里士多德認為一中小奴隸主階級為主體的,共和政體,既是最好的又是穩定的.中庸.劃分國家政體有兩個標志:一是最高治權的執行者人數是多少,二是最高治權的執行者實行統治的目的.君主政體—暴君政體,貴族政體—寡頭政體,共和政體—平民政體.正宗政體——變態政體.
三、法治和人治它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最早崇尚法治的人物之一,他主張實行法治.(一)法治的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二)多數人的考慮要比少數人考慮周到.正確得多.其次,法律不會偏私,具有公正性.(三)立法應注意國境的大小和境內居民兩個因素,鄰邦關系,財產限額和各個家庭子女人數.法律必須變革,但變革要慎重.立法中特別要重視教育.
四、法律定義法律具有正義性;法律具有普遍性;法律具有平等性;法律具有穩定性與靈活性;法律具有權威性.亞里士多德發表了著名的《政治學》,從而把政治學從古代哲學和倫理學中獨立出來.古代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創立了第二學園.政體構成三要素思想,既國家的議事機能、行政機能和審判機能.

㈦ 目前法治建設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中國的法律建立和執行,社會一直認為存在兩種現象:
1,法律不健全專,很多行為沒有屬法律的約束,
2,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
部分政府官員一般只能看到第1種現象,而忽視第2種現象,對此,從上級到下級,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一直以來以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為榮,尤其是地方政府,各種部門規章,紅頭文件滿地飛。很少有人會真正認識到第2種現象的嚴重性。當然對於第2種現象,更有人說要制定執法法來捍衛法律的執行,可是執法法又由誰來捍衛,這樣就不攻自破了,所以這樣說的人都是在瞎扯淡。其實以上只是兩種現象而已,並非中國社會法律問題的根源。那些對著表觀現象下葯的從根本上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有時反而強化了這兩種現象的活躍性。

㈧ 你認為當前法治建設最需要解決的忽然出問題的是什麼列舉3一4個

1、公民權利意識覺醒與維權理性不足之間的矛盾。表現為:一方面渴望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卻不滿法律程序上的種種限制;一方面認為他人違法侵害其權益,另一方面自己卻坦然違法、鑽法律漏洞;一方面以法律為武器,另一方面卻容易以極端方式維權。這些矛盾導致維權與違法往往交織難辨。

2、對公權力機關的訴求日益增長與對公權力機關的服從、配合與支持日益淡化之間的矛盾。大部分人仍有遇事找政府解決的習慣,而且在新的形勢下其訴求愈加多元復雜。與此同時,由於缺少對公權力機關必要的信任,對其服從、配合、支持的程度則日漸降低。這種下降狀態又反過來削弱公權力機關滿足人民群眾訴求的能力和資源。

3、對依法治國方略和法律至上原則的抽象認同與人情、關系、私利、政績大於「國法」的行動之間的矛盾。在我國,厲行法治早已是朝野共識,憲法法律至上也獲得了最廣泛的觀念認同。但在具體的行動中,特別是關繫到自身利益的事務上,人情、關系、私利、政績等不正當考慮迅速成為行動者決策的主要考慮因素,處於至上地位的法律被架空。

(8)法治問題擴展閱讀:

應對措施

1、第一,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

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2、第二,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3、第三,制度改進,使規范體系管用。高度重視法律規范質量的提高,尤其是要重視法律規范的針對性、系統性以及可實施性的問題。積極完善社會領域的法律體系,推動構建和完善社會自治規則,合理配置實施資源,努力創造實施條件,保證國家法律和社會規則相互配合協調發揮作用。

㈨ 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

一要理解法治思維的概念。法治思維的形成有一個漸進的過程,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黨的十六大,將「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列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十八大報告更進一步,不僅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還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筆者理解,法治思維是執法人員在決策過程中按照法律的邏輯,以法為據、以法為繩,去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它是對法制思維的拓展與延伸,包含了民主、公平正義、權利保護等更加豐富的內容。
二要努力克服人治思維。與法治思維相對應的是人治思維,人治是以道德制度去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從而產生社會秩序,具有強烈的主觀隨意性;而法治則具有客觀上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反對人治思維,就是要反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事實也一再證明,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實現公平正義是社會穩定的根本,偏離法治軌道的維穩,只能越維越不穩,法治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三要養成合理的法治思維。首先要從思想上認識到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對於中國的重要性。要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有一種法律規則的意識,堅持法律至上,堅持法律規則的運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等法治精神和原則。其次在日常行動中遵法守紀,轉變「官本位」思想,杜絕「特權」思想,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識,才能養成法治思維,做到用「法治方式」來治國理政。法治思維是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推動發展的內在動力,是有效化解各種矛盾的最佳路徑。

㈩ 當前法治建設最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是什麼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內可操作性不強,立容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
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
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熱點內容
睢寧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4-09-22 06:34:08 瀏覽:818
掃描公章沒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09-22 05:26:06 瀏覽:280
自衛法規 發布:2024-09-22 05:17:39 瀏覽:636
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工作規則 發布:2024-09-22 05:06:24 瀏覽:851
社會與法頻道122全國交通安全日 發布:2024-09-22 04:46:24 瀏覽:110
中國法院排名 發布:2024-09-22 04:44:19 瀏覽:370
人民法院楊麗玉 發布:2024-09-22 04:21:29 瀏覽:818
新邵律師 發布:2024-09-22 04:07:10 瀏覽:861
金秀縣政策法規 發布:2024-09-22 03:51:21 瀏覽:315
國際經濟司法考試 發布:2024-09-22 02:41:16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