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案例

法治案例

發布時間: 2020-12-19 00:40:38

『壹』 有關法律的案例分析

法律型案例分析包括分析背景和目標、基本情況、分析所用的理論介紹、分析過程、相關問題討論和對策探討、進一步的思考等。以具體的案例或者某一類型的案例作分析報告

正文

關於副職幹部過多過濫問題的案例調查報告

一、案例概要

(一)案例來源

關於副職幹部過多過濫問題案例來自於《半月談》(內部版)xx年第2期。

(二)案例內容概要

最近,在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副職過多的問題也再次成為代表委員的議論話題。一些地方配備的副市長、副秘書長等竟然超過了兩位數。

客觀上說,領導幹部的職數配備有嚴格的規定。特別是十七大前的新一輪地方黨委政府換屆中,中央對地方黨委「副書記」職數作出了減少的統一規定。

但是,在一些地方還是出現了副職幹部過多、甚至過濫的問題,副秘書長10多個,副鎮長一大桌還坐不下。其原因有三:一是減牌子難減人。一些地方啟動了大規模的撤鄉並鎮工作,牌子好撤,但官員難消化,所以只能都擠在一個牌子下;

二是增新人難減老人,幹部退出機制不暢,導致幹部走得少,來得多;三是掛職幹部「身份需要」。雖然掛職幹部不佔職數,但客觀上還是多出了不少帶有副職名頭的官員。

二、案例分析及對策

(一)案例中發現的問題

第一,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嚴重存在「十羊九牧」,官多民少。對於高層的領導來說,多幾個副職的位子便於他們控制下屬,層層設人,領導不必躬身於職工和群眾當中;副職多是導致病垢百出的主因,如果一正一副或者不設副職,豈不「精壯」?

副職配多必然引起權力均衡、利益均等、關系協調等問題,最後歸結為加重百姓負擔。荀子曰「士大夫眾則國貧」。南宋的史堯弼指出:冗員多生曠職,無其事虛設其官,無其功空食其祿,坐無事之人而食有限之祿,盡無窮之欲而有窮之財。致使財政入不敷出,農民負擔苦不堪言。

第二,副職過多,分工不明確,職能交叉,有利的事爭著辦,無利的事互相推諉,造成出勤不出力,辦事效率低下。有人不無諷刺道:三分之一干,三分之一看,三分之一在搗蛋。現實中副職之間互相扯皮導致工作效率低下且從事一線工作的人手嚴重不足的例子卻屢見不鮮。

凡是副職過多,冗員過剩的單位和部門,再有能力的一把手也難調動和發揮廣大幹群的積極性,最終下場難逃「為官一任,山河依舊,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的結局。教人做事要精益求精,否則,即使有一千隻手也解決不了問題。

第三,官多必令出多門,互相制肘,無所適從。副職也都不是省油的燈,為了一點實權也是明爭暗鬥,正職整天疲於平衡關系,權力要平衡,待遇要均分,利益要均攤,不能有絲毫的偏心和馬虎大意。否則,矛盾不斷,小事難辦,大事叫你出亂。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權」力之乎也,權是角逐的最終目的。多位子可以便於他們平衡關系,你塞一個人,我也塞一個人,皆大歡喜;多位子也有利於某些有心搞腐敗的領導批發官帽,坐地收錢。當然,還有重要的一條,因為多設副職的位子產生的各種成本由國家埋單,領導個人並不掏半文錢。

(二)行政管理學理論依據

第一,主體部分失靈,政府機構與人員設置的體制出現問題,現在更多的是根據上級的好惡來設置官位的多寡。管組織人事幹部任免編制部門沒有決策權,不管編制的手裡握著使用權。編制都是行政一把手擔任機構編制委員會主任;可是提拔使用幹部的決定權卻在黨委部門的一把手;這樣自然會造成管事者說了不算,不管事者說了絕對管用。

有時再加上文件規定有彈性,諸如可配副職若乾和可適當增配副職,無形告之副職配置可隨意性,久而久之,副職便失去了限制;像副秘書長任用程序簡單,又無需人大部門通過,更為副職泛濫開了綠燈。

第二,作為監管人事任免和具有選舉權的人大和人大代表,有時為了一團和氣和怕得罪黨委政府,放棄監督權和主張權,褻瀆了人民賦予的職責和權力。副職的多而濫增加了國家的運行成本,而這些成本最終要轉嫁到納稅人的頭上,加重他們的負擔。

社會上現在都質疑大量超員的副市長、副縣長、副鄉長是怎麼能通過人大被任命的。附件器官失效也應承擔責任,不能一推了之。監督者不主張自已的權力,就必然導致有權力的人濫用權力。

第三,官本位是我國舊體制帶來的老病,只要沒有「新葯」對症下葯,很容易舊病復發。比如特權思想和官官相護等,一旦發作就像流行瘟疫一樣迅速蔓延。

身體多病最容易被細菌乘虛而入,是貪官腐敗的絕佳時機,收了人家的錢不提撥人家怕被「撕票」,違規提拔又怕出問題,只好給人搞個容易的「肥缺」(副職),多一個少一個都無所謂,最起碼不會踩紅線犯錯誤。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第一,制度管人,法律治事,真正讓法律使想犯錯誤的人不敢犯錯,讓制度使有機會犯錯的人犯不了錯,讓正義使有機會犯錯的人不願犯錯,讓道德使犯了錯的人自已認錯,讓良心使犯了錯的人感到懺悔和自責。

用法律和制度去約束手中的權力,改變權大於法,人管制度的本末倒置的現象,科學設置機構編制數額,精兵簡政,不因事設廟,因事設人,建立高效的幹部隊伍。

第二,尋求良方,深化人事幹部制度改革,標本兼治。對非法設置的機構和副職一律砍掉,新提撥副職採取競爭上崗,公平競爭,能者上庸者下。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開用人條件,公開缺位職數,公開選撥程序,公開公平競爭,公開競爭結果,才能讓人心服口服,彰顯競爭魅力。

對違規提撥副職者實行追究制,負連帶責任,輕者丟官,重者法辦。歷史不會重復它的事實,歷史會重復它的規律,對待副職過多的最佳方法是對症下葯,最好的狀態是正常,最有效的手段是平衡,最高的境界是自然。

三、分析的結論及其推論

結論

民意希望政府精簡不合理的官員設置、切實減輕地方財政負擔、克服人浮於事弊端、提高行政效率。近些年,黨中央、國務院三令五申要精簡機構、精簡人員,要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設「廉潔、高效政府」。

但不少地方政府反而越來越甚,機構設置越來越多,人員越來越臃腫,幹部隊伍越來越龐大,副職配備越來越豪華,幹部級別越來越高,無限度、無節制、無約束地配備和任命副職的豪華陣容,副職過多過濫似乎成了一種趨勢,大有蔓延擴展之勢。

冗官冗員似乎成了中國的一大特色。冗官冗員不僅佔用了過多的公共資源,加重了納稅人的負擔,增加了財政預算和行政開支,而且人浮於事,一些官員互相制肘,互相推諉,互相扯皮,行政效率低下,同時也助長了幹部的官本位思想,和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意識錯位,實在是弊大於利。

『貳』 5個法律案例分析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盼儲儲time
案例分析1――劉玉坤訴鄭憲秋離婚及財產分割案原告:劉玉坤,女,1958年12月28日生,系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第一重型機械廠金屬結構分廠打字員。住該市富拉爾基區鐵西26一10一1一6號。被告:鄭憲秋,男,1957年10月20日生、與原告系同廠工人,住址同上。原告劉玉坤因與被告鄭憲秋離婚及財產分割一案,向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劉玉坤訴稱:原告與被告鄭憲秋婚後性格不合,彼此對理想、事業、志趣均有所不同,結婚13年始終沒有培養和建立起真正的夫妻感情。被告對原告參加一些社會必要活動、殘疾身體的治療,橫加干涉。1984年以後,原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曾在全國首屆殘疾人運動會上奪取3枚金牌,這些榮譽使其心理反差增大,進而粗暴地干涉原告參加比賽,將原告打傷住院。原告與被告自1992年5月分居至今,感情確已破裂,請求法院判決離婚,財產依法分割。被告鄭憲秋辯稱:被告與原告婚姻基礎好,在原告失去雙腿的時候,是被告主動與其結婚。婚後家務活、帶孩子以及原告的生活起居等都由被告承擔,原告能在國際國內殘疾人運動會上多次獲獎牌,是與被告對其支持和照顧分不開的,如果原告實在堅持離婚,但孩子要由被告撫養,原告必須每月給付撫養費150元,房子由被告居住,獎牌17塊被告應分一半,獎金29萬元、被告要19萬元,婚後共同財產依法分割。齊齊哈爾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

『叄』 依法治國的案例

所有的案例都可歸為法治案例,都是法治進程的一部分

『肆』 法治在線典型案例

法治在線》觀後感
一、懲處犯罪分子,我們引以為戒 今天看了中央電視台的法制節目〈法治在線〉之〈斬斷毒禍〉,介紹的是成都市公安局成功破獲3.16特大販毒案的主要過程,看後頗有感觸! 國家公安部得知近期緬甸毒梟與一四川毒販聯系頻繁,准備將一批海洛因運往成都,並且有意從境外聘請技術人員,在成都開設冰毒加工廠。從節目中的辦案人員得知,以往都是過境或就地銷售,而犯罪分子還准備開設毒品加工廠,可見案子的緊迫性。幕後操縱此事的四川毒販外號「張大哥」,具體情況不詳,可見案子難度之大。公安機關就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在對大毒梟「張大哥」的線索茫然之下,從破獲大毒梟的馬仔和一些女毒販入手,逐漸使線索清晰,最後順藤摸瓜式的抓獲大毒梟「張大哥」,搗毀了毒品團伙,使得建立毒品工廠的惡劣行徑最終不得逞。 一個案子的破獲,從長遠看來,就是對中國整個巨大的法治進程,具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直接地看,本案的破獲,不僅表現了我們公安幹警與違法犯罪分子鬥志斗勇的智慧才能,而且也對觀眾是一種警示。它向公眾展示了公安機關對國家,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安全作出的突出貢獻,必然增強人民對警察的信心和信任,愛戴與擁護。該案子的破獲,通過過程和犯罪分子的下場生動地直接地讓壞人望而卻步,使觀眾引以為戒。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於每一個公民來說,不管誰觸犯了法律,最終都逃不過法律的制裁。毒品具有危害性,不僅危害人的生命健康,也危害社會安定。毒品吸食不得,販毒運毒更是滔天大罪,切毋作社會罪人!生命是寶貴的,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們應該拒絕毒品,遵紀守法!莫象節目中的犯罪分子,最終落個絕望下場! 案子的告破,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的法治建設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民眾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普遍缺失。就比如,其中的一位販毒女子的丈夫已經因為毒品的違法行徑而蹲守監獄,而她卻不知悔改,一些民眾竟然如此愚昧混沌。這些例子令人內心沉重,使我們感到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教導公民遵紀守法實乃當務之急,而且時時刻刻不能放鬆。我們國家也許還存在更多象她這樣愚昧的人們,正走在犯罪路上,急需挽救! 作為一個公民,我們自己要時刻想到要遵紀守法,明辨是非;而我們也許還有更多的底層人民,更多普通老百姓需要法律陽光的普照,對於有關部門,我們的普法工作任務艱巨,有關法律工作人員任重道遠啊!
二,三女孩落網,我們深思 在抓獲「張大哥」的過程中,引出了三個女孩子。最小19歲,最大22歲,都是阿壩藏族自治州財貿學校的畢業生,被一個老鄉介紹認識了犯罪團伙中的一個女子。該女子說是能給她們找份好工作。而唐媚給她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雲南販運毒品,並且許諾一次就可以掙七、八千塊錢,是她們平時打工兩年的收入。。 節目一開始,就是一位穿著囚服的年輕女孩的哭訴懺悔,哽咽不斷,哭鼻子抹眼淚的,說話幾近模糊。看得出已經成為罪人的她面對記者和鏡頭很真實,毫無掩飾。且不論這三位女孩子所犯的具體是什麼罪名,單從節目開始時候的這位女孩子的哭訴就可知,她們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了,她們所犯的罪行已經無法挽回。觀眾的同情歸同情,惋惜遺憾也無濟於事,因為法律是不相信眼淚的! 不過,這三位女孩子的誤入迷途引起了我的其他一些思考。 涉世不深的年輕人常常成為不法分子或者不法分子的目標,她們本身的問題出在哪? 是什麼原因使她們走上犯罪道路? 如果說其他沒有經過教育,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法律知識和道德規范教育的販毒馬仔和運毒女子,為了金錢,鋌而走險,情有可源。可是,接受過教育,有著高知識高素質,起碼能明辨是非的三位剛畢業的學生也踏入危害社會的領域,實在令人感嘆於接受過教育的學生法律知識,法律意識的缺乏。 我想,不僅是因為蠅頭小利的誘惑,尋找工作的緊迫,也不僅是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缺失,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良好教育的缺失。而教育的失敗導致三個學生的法律知識和法律意識的缺失,可以說,除了家庭,社會的一些根源外,教育恰恰是導致三位女孩成為罪人的「罪人」之一。 學校單一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涉世不深,對社會了解不清楚,思想單純單一。恰恰使得心懷鬼胎的不法分子「看上眼」,並能很好對其欺騙引誘。不是學生,而是學校為不法分子提供有機可乘的機會。這個案子的告破可以說是給我們的學校和教育一個狠狠的巴掌! 我們需要反思我們的教育! 我們的學校應該加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程度和了解社會的機會。學生只是在學校苦讀詩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最終影響會他們更好的融入社會。學校應該創造外部環境和條件,教給學生自我獨立的明辨是非的標准,教會他們如何判斷是非黑白曲直。重點工作在於,應該加大法律知識的普及,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首要這樣的條件具備,學生才有可能不會象上述三位女孩一樣加入販毒運毒的團伙中。而學校單一的應試教育模式的改變,不是一時能得以解決的,需要有關部門和社會,家庭的長期的配合和改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付諸努力思考和努力實

『伍』 關於法治的案例! 一定要體現法的特徵!謝謝了!

青少年法制教育案例——自殘詐父

20歲的趙某和父母共同生活,平素游手好閑,貪圖享樂,為了讓經商的父親多給一些錢用而費盡心機。某日晚,趙某拿菜刀將自己的左手中指齊指甲根部剁下,讓朋友孫某將剁下的手指用信封裝好送給其父。第二天早晨,孫某又按趙某的旨意給趙父打電話:「你兒子已經被我們綁架了,拿50萬元來贖人,否則你兒子便沒命了。」趙父立即報案,公安機關在趙某和孫某取錢時將二人抓獲。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對趙某行為的定性產生了以下幾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趙某的行為不構成犯罪。趙某和其父生活在一起,各人所有財產和共有財產沒有也不可能進行嚴格區分,而家庭成員對於共有財產擁有平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一條第(四)項規定:偷拿自己家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根據這條規定的精神,為避免刑罰的機械適用對社會家庭秩序和親屬關系的破壞,對趙某的行為可按家庭經濟糾紛處理。

第二種意見,趙某的行為構成詐騙罪。趙某為了達到騙取其父錢財的目的,自斷手指虛構被綁架的事實,意欲使其父相信其被綁架而自願交出50萬元「贖人」,趙某的行為完全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至於自斷手指的暴力行為只是為了使其詐騙行為更具有可信性和隱蔽性,不影響詐騙罪的成立。

第三種意見,趙某的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筆者同意這種觀點,理由如下:

首先,《解釋》第一條第(四)項的規定不可類推適用於本案。本案趙某涉嫌的是敲詐勒索罪,它與盜竊罪在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存在諸多區別。《解釋》僅就審理盜竊案件如何適用法律作了解釋,不應擴大適用至其他犯罪案件。況且,針對偷拿自己家的財物或近親屬財物的情形,該《解釋》也只是規定「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司法實踐中,對於偷拿自己家財物數額巨大,或者與外人勾結偷拿自己家財物的,一般應追究刑事責任。本案中,趙某雖然勒索的是自己家的財物,但事實上已侵犯了其父的財產所有權,並使其父身心受到極大傷害,且與外人勾結,數額特別巨大,理應定罪處罰。

『陸』 法制小案例和觀後感。急!

1.暑假期間,同村有三位小朋友一起到村莊邊的水庫抓魚其中一位不慎滑進了深水區生命危險時,另外有一位於12歲小朋友奮不顧身用自己的全力把落入深水的小夥伴推上了岸邊,而自己由於精疲力竭沉入水底,溺水身亡。奇怪的是被救的和另一位小夥伴不但不救,反而將死者的衣褲悄悄地藏了起來,然後若無其事地跑到死者的鄰居家借書和看電視,企圖製造不在現場的假象,使尋找死者的工作錯過了機會,直到警察偵查時才說出了真象……
小英雄捨己救人的行為正是雷鋒精神的體現,值得我們學習和贊揚,但是,他如果用呼叫的方法讓大人來救就不會白白地犧牲自己。而另兩位小朋友應該受到批評,不能見死不救呀!特別是那個被救小朋友應該好好地思考一下,假如沒有死者的相救死亡將是自己,他應該感到內疚。
2.
一個某地方派出所副所長竟然因為一名汽車司機不給他讓路,一怒之下拔槍打死了這個年青司機。
看後震驚之餘又感慨萬千。現在的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尊重生命比什麼都重要。而人民警察更是人民的公僕和忠誠衛士,警察的責任就是保護人民群眾,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而這位人民信任的公僕卻利用人民給予他的權力來與人民為敵,終於走上了不歸路。
3.
93歲養母含淚離世,生前將養子告上法庭索要贍養費,養子不服判決提起上訴。養母收養兒子24年,換不回一聲「媽」。
我為文中的母親感到痛心,養這樣一個兒子,24年的心血不等於白費了嗎?這是多麼讓人痛心啊!難道母親把兒子健健康康地撫養成人也有罪嗎?24年的苦心就因為一句話拋到了九霄雲外?可憐天下父母心,一個男人怎麼可以做出這樣絕情的事,他對得起他的養母嗎?

4.
一戶業主在自家陽台上蓋了一個廚房,物業公司派人將正在裝修的廚房砸掉,業主以造成損失為由將物業公司告上法庭。最終法庭認為物業公司只是具有民事權力,而沒有強行拆毀他人建築權力,因此法庭判決物業公司敗訴。
我覺得任何物業公司在對待業主時應當擺正自己,業主有什麼不對,應當與業主進行溝通交流,不能作出沖動的決定。
5.
一個小女孩在上學的途中為了做上早一班的公交車,不停地追著那輛公交車,可是司機師傅並沒有看見,在一個拐角處,她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或許她完全可以去等下一班車的,不是嗎?每一個人,總是在道路上吝嗇那一分一秒的時間,卻把生命置之於外,這便是悲劇發生的原因,如果知道是這樣,他們為什麼不早走幾分鍾呢?生命有無或許只是一念這差,我們不應該跟「車」「開玩笑」,畢竟生命不是游戲。
6.
一位女詐騙犯詐騙了13輛大卡車,之後就潛逃了11年之久。為了逃避追捕,她改名換姓,整容,還弄了假的身份證,最後還是被警察抓到了。
看了這期《今日說法》我明白了兩個道理。第一:人一定不能做壞事,因為做賊會心虛;第二:做了壞事以後,不管你有多狡猾,手段有多高明,也一定會被抓住。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柒』 中國古代依法治國的典型事例

1、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申不害提出,韓非加以發展的「術治」

術治的中心思想是「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韓非子·定法》)。他們認為「法」是公開的,「術」則是藏在君主心中、暗自運用的,君主掌握這種統治術,就可使「群臣守職,百官有常」,鞏固統治階級內部的秩序。這是保證「法」的實施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3、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 ,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

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戚,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7)法治案例擴展閱讀:

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左右,管仲為齊國相,提出了「以法治國」的主張,他說:「威不兩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法治的信心。他憑借「以法治國」的治國方略,使齊國大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管仲不僅強調「以法治國」,同時也注意建設道德體系,使法治與道德教化相結合。他以「禮義廉恥」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體系,並且上升到關系國家存亡的地位,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從管仲起,到韓非綜合法家思想提出「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歷時已數百年。在這期間,法家的思想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成為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學。

網路-商鞅變法

網路-無為而治

網路-術治

熱點內容
日本庭倫理道德電影 發布:2024-11-15 07:34:38 瀏覽:599
法治觀後感200字 發布:2024-11-15 07:09:44 瀏覽:519
有限責任公司企業法律形態 發布:2024-11-15 06:52:35 瀏覽:834
淄川司法所 發布:2024-11-15 06:51:45 瀏覽:8
2018深圳勞動法多少錢 發布:2024-11-15 06:50:10 瀏覽:842
天津璽名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15 06:41:23 瀏覽:132
濟南工傷賠償律師 發布:2024-11-15 04:56:38 瀏覽:987
評價中國傳統道德 發布:2024-11-15 04:47:30 瀏覽:501
司法所長工作總結 發布:2024-11-15 04:08:06 瀏覽:510
2015年新婚姻法法條 發布:2024-11-15 03:15:46 瀏覽: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