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主要

法治主要

發布時間: 2020-12-19 01:37:04

㈠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是什麼

法治與法制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法制的概念不包含價值;法治包版含了價值內涵,權強調了人民主權。

二,法制只是強調形式意義方面的內容,而法治既強調形式意義的內容又強調實質意義的內容。

三,法制更偏重於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強調「以法治國」的制度、程序及其運行機制本身,它所關注的焦點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1)法治主要擴展閱讀: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當前,社會上對執法司法狀況意見還比較多,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問題還比較突出。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實現公正司法的目標,強調了「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明確了「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對以法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出了全面部署。

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讓人民群眾感到不公時有地方說理、有地方評理、有地方處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司法為社會撐起公平正義的天空。

參考資料:網路:法治

㈡ 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哪些方面

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具體表現在:

1、公權力機關的退位、歸位與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發育仍不成熟之間的矛盾。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是公權力機關退位和歸位,理性再定位的過程。但由於市場機制仍不健全,社會組織仍不規范,市場機制和社會組織往往難以擔當起合格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導致公權力的進退維谷。

2、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的要求與法律質量整體上仍不理想之間的矛盾。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是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然而,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立法質量已在不斷提高,但仍有一些法律尤其是低層級的法律規范質量不高、類型化不夠、科學性不足,將執法和司法帶入或難以實施,或實施沖突,或實施背反的多難困境。

3、嚴厲制裁違法行為的要求和期待與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較高之間的矛盾。

普遍守法是法治社會的當然特徵,嚴厲制裁違法行為是保障法治權威和發揮法治威懾力的必要條件。

但是現實中,在一些方面,由於責任設置過低,特別是查處率不高,導致違法成本極低、守法成本相對畸高,不僅誘使當事人違法,更重要的是客觀上造成「逆向選擇」、守法者吃虧,違法者賺便宜,進而劣勝優汰,並導致普遍違法。

(2)法治主要擴展閱讀:

我國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的改善:

1、價值建設,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法治社會的根本問題在於將法治理念、法治信仰內化於人心,成為社會成員決策和行動的基本指引。

當前人民群眾已經有一定的法治意識,但牢固的法治理念尚未確立。實現人心大治,不僅要通過立法、執法、司法著力強化規則意識、誠信意識、權利義務統一意識、責任意識,還要透過多途徑、全方位的理念引領價值觀建設,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2、基層調整,使治理暢達「末梢神經」。

體制問題具有決定性。我國傳統上從中央到基層的縱向層級化管理體制倚重「生產經營單位」和「基層組織」。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存在著在「最後一公里」失靈的問題。建議以確立社區的法律地位為主要方式,重塑我國社會的基層組織形態,確保國家與其成員之間的「感測」途徑暢通。

㈢ 現代法治觀念主要有哪些

即大學生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對法及法律現象反應過程中所形成尚未系統化的思想觀念形態。它內是在法律心理基礎上形容成的法律意識,是法律心理與法律理論的中介和過渡,處於法律意識水平的中間層次,在大學生法律意識中居於重要的地位。法律觀念的有無以及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法律意識的強弱。
大學生法律理論,即大學生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對法及法律現象反應過程中所形成的整體化、系統化的理性思維體系,是現代法律觀的理論表現。具有系統化形態、指導性地位等特點,居於大學生法律意識水平的高級階段,為大學生法律觀念的形成和發展提供方向性指導。
大學生法律理論應包括以下內容:
(1)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一般理論(法理學)。它居於法學知識體系的最高層次,擔負著探討法律的普遍原理、為各部門法學和法史學提供理論根據和思想指導的任務。
(2)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部門法學,即以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通過對現行法律(國內法、國際法)的研究而形成的理論體系。具體包括憲法學、民商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等內容。除此而外,還包括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法律史學、比較法學及其與其它學科之間的邊緣學科。

㈣ 法治思維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等內容。

法治思維主要包括認知判斷層次、邏輯推理層次、綜合決策層次、建構制度層次等內容。

1、認知判斷層次:即運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進行認識並得出初步判斷的層次。

2、邏輯推理層次:即運用法治原則、規范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並得出結論乃至解決辦法的層次。

3、綜合決策層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認知判斷、分析推理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性衡量,並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決策。

4、建構制度層次:即在前面三個層次的思維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抽象,從而能夠通過建構或改革法律制度對更宏觀的問題提出長遠的解決方案。

(4)法治主要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與學術界常講的法律思維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法治思維與法律思維都是根據法律的思考,以法律規范為邏輯基準進行分析推理判斷。二者的不同之處主要有二。

其一在於法治思維蘊含著價值意義上的思考判斷,即在法律思維中必須貫穿以人為本或者人權的基本價值標准。

二是法律思維往往更側重於強調一種職業化的思維方式,為法律職業者所掌握運用,而法治思維更側重於強調一種治國理政的思維方式,是為執政者或者公權力的執掌者掌握運用的思維方式。所以,與法治思維所對立的是人治思維、特權思維,後者將權力置於法律之上,視法律為虛有之物。

㈤ 依法治國的主要原則是什麼

從當代中國的法治實踐出發,應該遵守的法治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法律應具有至上性:任何社會都存在法律,但未必有法治。作為與人治相對立的概念,法治意味著法律擁有至上的權威,是為所有人、組織與國家機構所應遵循的。
第一,政黨應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第二,政府行為要與法律相一致。
第三,須有確保政府行為與憲法和法律相一致的制度機制。
二 、法律應具有普遍性與一致性:一般來說,法律的普遍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它是針對立法而言的,要求法律調整的對象應具有普遍性,不應因人立法、因事設法。
其次,法律的普遍性也體現在法律的適用上。
最後,法律的普遍性意味著法律制度的統一性。
三 、法律應公開、明確和可預期:從純粹規范功能的視角來說,法律公開的基本目的是使法律為人們所知曉,以指引人們的行為。然而,法律的公開性還來自其他的非功能性價值,如服務於共同體的民眾對所立之法的公共審思與批判。法律應當是明確的。如果法律要想指引人們的生活,那麼就需要被人們所理解,其規定應當清晰,而不是模糊不清或晦澀難懂。法律應具有預期性,即法律應面向未來,而不是面向過去。追溯性法律是對法治硬生生地違反。
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是我國憲法確立的一項基本原則,是中國法治的重要原則之一。憲法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五條第五款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按照這一原則,任何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約束,不允許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權。
五、 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第一,司法審判活動應忠於法律,不受政府、公共輿論等的支配,無論是受理私人間還是政府與普通群眾之間的糾紛。
第二,要建立保障司法人員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的制度條件。這就涉及到任命法官的方法、任期制度、工資保障和其他服務條件,其目的是確保他們在行使司法權時,不受外來壓力的干擾,除了服從法律的權威外,不服從於任何權威。
第三,司法既然是糾紛解決的最基本機制,那麼就應該是民眾易於接近的。
六 、正當法律程序的遵守:就正確適用法律及法律指引行為的能力而言,正當法律程序的遵守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適用於司法領域,而且也適用於行政決策、行政執法行為等領域。它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首先,它要求程序規則公開以及案件的公開審理。其次,任何人不得自己做自己的法官。最後,行政、司法機關在作出對當事人不利的決定或判決時,任何人都應有獲得告知、說明理由和提出申辯的機會。

㈥ 依法治國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內國家事務,管理容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所以,依法治國,是實行法治。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其核心是依法辦事,依法治理國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就是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㈦ 什麼是法治思維,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包括:

1、法治思維是規則思維。法律實際上是一種規則。法律規則具有明確性、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可以為人們提供基本的行為准繩。有了這種法律思維,人們對於自己乃至他人的行為及其法律後果就有了穩定的預期,便會依此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和規范。規則思維要求制定良好的法律,並貫徹它、遵守它。

2、法治思維是平等思維。法律的一個重要價值取向是平等,即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平等思維要求每一個人都拋棄特權思想,自覺將自己置於法律的監督和制約之下。法律的制定需要貫徹平等原則,不允許個別人或個別集團將自己的特權法制化;法律的實施更要落實平等原則,任何人不得凌駕於法律之上,不得有法外特權。

3、法治思維是權力受制約思維。權力受制約思維要求制定科學的制度機制,使權力得到制約,使權力行使具有明確邊界。依據法治思維,權力體制與機制必須保證權力在相互制約的前提下相互配合。

4、法治思維是程序思維。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重要保證。程序思維要求分析問題特別是處理問題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必須遵循規律,為公權力的行使設立科學、合理的程序,並確立違反程序的制裁性後果,從而防止破壞法定程序的行為。


(7)法治主要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多變,各種利益分歧、矛盾沖突相互交織,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種張力、化解各種沖突,為社會和諧穩定奠定根基。當前各級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治國能力強弱,直接影響著黨的執政根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治思維

㈧ 法治與人治的區別主要有哪些

法治與人治的區別如下:

1、代表性不同

法治是多數人之治,法律是大家合意的表示,全民意志的表示;而人治是一個人的意志,憑批示,領導要怎麼辦就得怎麼辦,這就是人治。

2、先後不同

法治是按照事先建立的法律規則進行法律適用,「十二銅表法」,「商鞅立信」,都是事先立了規矩,向社會宣告頒布,令出必行。包括立法者自己,也要堅決遵守,這都是事先立法。而人治是事後立規,便宜行事。發生事件之後,再隨機出台處理原則,隨勢而為,政策治國,跟著社會狀況,隨時變化。

3、管理不同

法治是將矛盾帶上法庭,理性管理國家。讓國家按照秩序,以法治的渠道來解決,穩妥而恆定。而人治是搞運動,像到處遊行,把嫌疑人拉到廣場上宣判,公開處理,一下子從重打擊,一下子從輕放過。

4、立場不同

法治國家,主權在民。人民掌握國家主權並由人民授權立法,立法既要遵循民主程序又要以符合人類文明公理為原則。人治國家,主權在王。君王既是國家的主權者,也是國家的立法者,法律制度不過是君王施行統治的工具而已。

(8)法治主要擴展閱讀: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網路—法治

㈨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四點:

1、公民的民主權利和自由應得到充分保障;

2、國家政治權力的結構民主,如國家機構內部立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在黨的領導下實行科學分工,並形成健全的監督機制;

3、國家權力的行使和公民權利的保障要有民主程序;

4、民主方法,如要實行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要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不搞一言堂、讓人講話等。

(9)法治主要擴展閱讀:

第一,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第二,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於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

第三,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方面。

第四,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

第五,必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

㈩ 法治思維的基本內容分別有哪些

法治思維是指受法律規范和程序約束、指引的思維方式。

法治思維在不同問題和領域的運用包含了不同的層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維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認知判斷層次,即運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進行認識並得出初步判斷的層次。人們可以根據法律對社會中的一些行為或現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斷,例如飲酒駕車是違法行為。這種層次的法治思維,是普通社會成員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備的。

二、邏輯推理層次,即運用法治原則、規范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綜合推理,並得出結論乃至解決辦法的層次。法律職業者的思維多為這一層次。這一層次的思維是以通過法律解決個案為主要特徵。

三、綜合決策層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認知判斷、分析推理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綜合性衡量,並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決策。對於領導幹部而言,法治思維更多地體現在這一層次上。

四、建構制度層次,即在前面三個層次的思維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抽象,從而能夠通過建構或改革法律制度對更宏觀的問題提出長遠的解決方案。這是最高層次的法治思維,也是高層級的領導幹部所應當具備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維能力的高低,應當按照對象和主體的不同設定不同的標准。

(10)法治主要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特徵:

(1)權利義務相統一

權利義務相統一的思維方式 是公民就具有的基本法律修養,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相互貫通,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要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必須要培養權利義務相統一的法律思維方式.

(2)重證據

證據是以法律規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客觀事實.在訴訟程序中是憑借證據來認定相應事實的,並以此作為適用法律的根據,這就是重證據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培養證據意識,注意保存和搜集證據.

(3)講程序

法律程序是人們進行法律行為必須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時間或空間上的步驟和形式.是實現實體權利和義務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條件.因此,講程序是法律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徵.

熱點內容
2008年7月全國自學考試勞動法試題答案 發布:2024-09-22 10:01:41 瀏覽:147
什麼是司法執行崗位 發布:2024-09-22 09:55:49 瀏覽:889
考研刑法包括 發布:2024-09-22 07:34:34 瀏覽:858
遼寧大學法學系 發布:2024-09-22 07:18:35 瀏覽:47
睢寧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4-09-22 06:34:08 瀏覽:818
掃描公章沒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09-22 05:26:06 瀏覽:280
自衛法規 發布:2024-09-22 05:17:39 瀏覽:636
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工作規則 發布:2024-09-22 05:06:24 瀏覽:851
社會與法頻道122全國交通安全日 發布:2024-09-22 04:46:24 瀏覽:110
中國法院排名 發布:2024-09-22 04:44:19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