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秦朝立法的指導思想

秦朝立法的指導思想

發布時間: 2020-12-19 04:57:40

A. 秦朝法制的指導思想產生的背景

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這種集權專製表現在政回治上,就是實答行君主領導下的封建官僚體制和郡縣制行政區劃;在經濟上實行小農式土地私有化和重農輕商;在法律上實行依「法」治國,建立一體化的司法體制。以法(法律)、勢(賞罰)、術(君主控制大臣的技術)為主要思想的法家學說對秦朝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法治」方面,秦實行皇帝主導立法的「法令由一統」和「事皆絕於法」的指導思想。但必須指出的是,它所指的「法治」,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法治,而實際上是「罰治」,即以刑罰治國。 由於秦律早已散失,《雲夢秦簡》收錄的雖不是秦法律法規的全部,但它成為後人研究秦朝法制的珍貴歷史材料。

B. 秦朝的立法指導思想

秦朝立法指導思想是:

1、法自君出,君主獨斷

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使皇帝成為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權於一身的最高主宰。

據史籍記載,秦始皇統一全國以後,自稱為始皇帝,改「命」為「制」,改「令」為詔,使之成為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規范。同時,他「晝斷獄」,「夜理書」,把行政、司法也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因此,維護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權威,是秦朝立法、司法的首要原則。

2、以法為本,嚴刑峻罰

「法治」和「重刑」是法家的基本主張。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出,秦始皇執政以後,把法律、法令推到治國的最高位置,長期的法治使法律、法令在秦朝社會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權威性。

在推崇「以法為本」的同時,秦統治者也把「重刑」原則推向極端,對全國實行空前嚴酷的刑罰統治。大歷史上看,秦朝刑罰種類繁多,行刑方法之殘酷,為其他各朝所莫及。「法治」,「重刑」也是秦朝法律制度的基本特色。

3、治道運行,皆有法式

為實行「法治」,秦始皇朝統治者極為注重立法工作,立法的范圍不斷擴大,法律規范也越來越細密。從現存的歷史資料看,秦朝的法律包括刑事、民事、經濟、行政、訴訟等各大類,內容涉及軍事、外交、皇室警衛、社會治安、商業、金融、手工業、農田水利、司法訴訟等各個方面。

事無大小皆有法式也是秦朝法制的基本特色。

4、法令由一統,民以吏為師

為了使法律、法令能在更廣的范圍、更深的層次得到貫徹和施行,秦朝鼓勵並要求全體臣民學法、知法,規定為官者必須通曉法律,民眾學習法律則應「以吏為師」。這也是秦朝法制的特色之一。

(2)秦朝立法的指導思想擴展閱讀:

在秦朝的經濟立法:

一、自然資源保護方面的立法。早在兩千年前封建統治者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自然生態的規律,同時採取了周密的管理措施,通過法律令加以保護。

二、農業生產管理方面。獎勵農耕,發展農業生產,是封建地主階級早在變法革新時就已提倡的事業。秦始皇即位後,用法律令對農業生產加以規定以促進農業的發展。

三、官營手工業管理方面的立法。

1、產品規格(產品規格要一致;為保障產品質量,秦朝建立了生產責任制和產品檢查評比制度)。

2、產品定額、勞動力計算方法(根據季節、勞動工種、性別、年齡、熟練程度用不同的摺合辦法計算產品數量)。

四、市場貿易管理方面的立法。

1、出售商品要明碼標價。

2、貨幣的比價與使用 (在秦朝,有三種貨幣,分別是錢、金、布。三者之間有一定的換算比例。

3、度量衡的使用與管理關於農業生產管理的立法。

秦朝作為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王朝,他代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在經濟方面的法令,必定有些片面性,這些法令收益的是地主階級。

C. 秦代法治的指導思想

秦朝建立後,繼續推行商鞅變法以來的法家思想和政策。其中韓非的以法治為中心回 ,法、術 、勢相結合答的思想,對秦始皇政權和法制活動影響極大,成為其指導思想。秦朝的法制指導 思想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法令由一統
這有兩層意思,其一是全國都要實行統一的法律令;其二是最高立法 權屬於皇帝。
(二)事皆決於法
秦始皇規定以吏為師,事皆決於法。這本來是戰國時新興地主階級 「 以法治國 」 的主張。秦朝建立後,仍以此做指導,加強立法,做到凡事 「 皆有法式 」 。
(三)以刑殺為威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法網嚴密,以致人們動輒觸犯刑律;二是嚴刑 重罰。這是商鞅輕罪重刑思想的繼續和發展。

D. 「一斷於法」是秦朝的立法指導思想嗎

秦朝立法指抄導思想
(1)緣法襲而治:強調以法律作為判斷是非曲直的唯一標准,根據封建法律規定治理國家和社會。
(2)法令由一統:強調法律統一,維護君主的最高立法權。
(3)嚴刑重罰:主張嚴刑重罰,達到鞏固專制統治的目的。

E. 秦朝統治理念是哪家的指導思想

法家,
最著名的就是商鞅變法使秦國,在諸強當中迅速脫穎而出,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秦國一直沿用法家的統治思想,焚書坑儒,就是好的例子,還有秦始皇一直不喜歡他的長子扶蘇也是因為,扶蘇重儒輕法,導致其悲慘的命運, 還有說明一下 漢朝就是沿用儒家的思想,

F. 秦朝的立法指導思想是根據哪個學派的學說

秦朝立法思想主要以韓非子法家思想學派為指導,商鞅確定的細則制度。

G. 秦推行了哪些統一度量衡的措施

頒布法令,統一度量衡:

秦統一的度 1引 = 10丈, 1丈 = 10尺,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厘米, 1丈 = 231厘米 1尺 = 23.1厘米, 1寸 = 2.31厘米 1分 = 0.231厘米

秦統一的量 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斛 = 20000毫升 1斗 = 2000毫升 1升 = 200毫升

秦統一的衡 1石 = 4鈞, 1鈞 = 30斤 1斤 = 16兩, 1兩 = 24銖
1石 = 30360, 1鈞 = 7590克 1斤 = 253克 1兩 = 15.8克
1銖 = 0.69克

不從者輕則鞭笞,重則刖刑

附秦朝的法律制度

秦朝建立後,繼續推行商鞅變法以來的法家思想和政策。其中韓非的以法治為中心 ,法、術 、勢相結合的思想,對秦始皇政權和法制活動影響極大,成為其指導思想。秦朝的法制指導 思想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法令由一統

這有兩層意思,其一是全國都要實行統一的法律令;其二是最高立法 權屬於皇帝。

(二)事皆決於法

秦始皇規定以吏為師,事皆決於法。這本來是戰國時新興地主階級 「 以法治國 」 的主張。秦朝建立後,仍以此做指導,加強立法,做到凡事 「 皆有法式 」 。

(三)以刑殺為威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法網嚴密,以致人們動輒觸犯刑律;二是嚴刑 重罰。這是商鞅輕罪重刑思想的繼續和發展。

二、秦朝立法概況

(一)立法活動與雲夢秦簡的發現

秦國在簡公七年(公元前408年),頒布 「 初租禾 」 的法令,確認土地私有的合法性。隨後, 在獻公(公元前384年~前362年在位)時又頒布 「 止從死 」 的法令,禁止用奴隸殉葬。孝公時 , 商鞅變法,開始大規模製定法律令。昭襄王時,法令又有了進一步發展。秦王贏政 即位後, 繼承了秦國原有的法律令,隨著封建經濟、政治的發展,又制定了許多新的法律令。所以, 在統一六國前夕,秦國法律令名目繁多,而且體例和內容已經相當完備。

秦朝建立後,又陸續制定頒布了許多新的法律令。

1975年底發現的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秦墓竹簡,其中的《秦律十八種》、《秦律雜抄》、《法 律 答問》、《封診式》是有關秦朝法律的主要內容。

雲夢秦簡共1155枚,內容極其豐富。法律令文書有《秦律十八種》:《田律》、 《廄苑律》、《倉律》、《金布律》、《關市》 、《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軍爵律》、《置吏律》、《 效》、《傳食律》、《行書》、《內史雜》、《尉雜》、《屬邦》;此外還有《效律》,是 對核驗縣和都官物資帳目有關制度的規定,其中有的已收錄在《秦律十八種》中。

《秦律雜抄》包括《除吏律》、《游士律》、《除弟子律》、《中勞律》、《藏律》、《公 車司馬獵律》、《牛羊課》、《傅律》、《屯表律》、《捕盜律》、《戍律》共11種律文 的摘錄。

《法律答問》是以問答形式對秦律某些條文、術語以及律文的意圖所作的解釋。

《封診式》是關於審判原則以及對案件進行調查、勘驗、審訊、查封等方面的規定和文書程 式。

(二)法律形式

秦朝的法律形式,從史書記載和出土的秦簡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

H. 漢初在立法指導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處

《漢書·食貨志》中記載:「漢興,接秦之弊,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飢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②可見,漢初的社會經濟狀況是極其惡劣的。
漢初的東西文化差異。漢初,劉邦能夠再建帝業,得益於當時「(劉邦與蕭何)在完成對全國軍事征服和政治統一之後,接收和容忍不同習俗並存的局面,針對不同習俗採取不同政策,在秦、韓、魏等西部地區設郡縣『奉漢法以治』,在趙、燕、齊、楚等東部地區則立王國從俗而治,並制定了相應得律令制度。這種東西異制、郡國並行、法俗兼存、秦楚雜糅的局面就是劉邦、蕭何留給後人的遺產」。
從史料中分析可以看出,只有黃老的清靜無為才符合劉邦與蕭何所創立的制度,而後來「蕭規曹隨」,沒有改變最初的這種治理方式,可以說黃老思想參與漢初政治,其實從漢高祖時期已經在潛意識中開始了[4] 。
1. 漢初,經濟殘破,百廢待興。
2.漢初的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
3.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適應了漢初的休養生息的政策的需要,實行輕徭薄賦、勸課農桑等等。
4.漢初,由於秦朝的苛政和連年戰爭,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統治者需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恢復和發展生產,以鞏固剛剛建立的封建政權。這時,劉邦要陸賈總結秦亡的教訓,作為借鑒。陸賈根據黃老思想,結合當時的社會情況,提出「事逾煩,天下逾亂;法逾滋,而奸逾熾」。所以,「道大於無為」。①所以,黃老思想在這個時候受到政治社會的重視,從皇帝到丞相無不尊崇。這時政治社會側重於黃老的清靜無為,與民休息,垂拱而治。其重點在於從統治術的角度來利用黃老學說。這樣:文帝、竇太後「好黃帝、老子言,景帝及諸竇皆讀《老子》,尊其術」。② 無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導思想上是「輕徭薄賦」、「約法省刑」。劉邦時就開始增減賦稅,規定田租十五而稅一。因為劉邦發現:
漢興,接秦之敝,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飢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所以,劉邦立刻採取措施: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予民。而山川園池市肆租稅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湯沐邑,皆各為私奉養,不領於天子之經費。①
盡管劉邦本人對學術一竅不通,但「約法省禁」舉措所蘊含的清靜簡約指導思想,可視為西漢前期的「黃老之治」的先聲。
曹參死後,用黃老思想治國的是陳平,據《史記》中記載:「平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
曹參和陳平主張「清靜無為」的治國理念,在他們的努力之下:「君臣俱欲休息余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孝文即位,有司儀欲定儀禮,孝文好道家之學,以為繁禮飾貌,無益於治,躬化謂何耳。故罷去之。」②據說文帝曾想建一座露台,聽說要花費百金,等於十個中家人財產,於是作罷。「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圄,狗馬服御無所增益」,「以示敦樸,為天下先」,③漢景帝把文帝的兵役、徭役的年齡推遲到二十歲,政治方面對秦代以來的刑法也作了重大改革,對周邊少數民族也不輕易用兵,盡力維持相安的關系,以免煩擾百姓。 漢文帝之妻,景帝之母竇太後更崇尚黃老清靜之術,她經歷了文、景、武三朝,當了文帝23年的皇後,景帝16年的皇太後,武帝6年的太皇太後,在朝中影響達45年之久。因為她的影響所施行的黃老「無為而治」的結果是:「從民之欲,而不擾亂.,是以衣食滋殖,刑罰用稀」,①說到了漢武帝時「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作」。②國家真的強大了,人民真的富裕了。

I. 秦朝的立法指導思想是什麼

秦朝法律制度

一、立法概況

(一)立法指導思想

(1)緣法而治:強調以法律作為判斷是非曲直的唯一標准,根據封建法律規定治理國家和社會。
(2)法令由一統:強調法律統一,維護君主的最高立法權。
(3)嚴刑重罰:主張嚴刑重罰,達到鞏固專制統治的目的。
(二)主要法律形式:律、令、法律問答、封診式、廷行事、雲夢秦簡。

二、刑事立法

(一)定罪量刑主要原則:
(1)規定刑事責任年齡;
(2)區分故意與過失;
(3)盜竊按贓值定罪;
(4)共同犯罪與集團犯罪加重處罰;
(5)累犯加重;
(6)教唆犯加重處罰;
(7)自首減輕處罰;
(8)誣告反坐。
(二)主要刑名:死刑、肉刑、徒刑、笞刑、貲刑、贖刑、恥辱刑。

三、經濟立法

(一)農業管理與自然資源保護立法
(二)官營手工業管理立法
(三)市場與貨幣管理立法

四、司法制度

(一)中央司法機關:皇帝、廷尉、御史大夫與監察御史。
(二)訴訟程序:
(1)起訴;
(2)糾舉與自首。
(三)審判制度:秦朝重視審判工作,把訊問被告和庭審案件作了明確區分,凡訊問被告被稱為「訊獄」,庭審案件被稱為「治獄」。

J. 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初在立法指導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處

材料明顯反映的是仁政的治國思想,主張減輕刑罰,而秦朝是實行的輕罪重罰。漢朝統治者注意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統治策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指導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熱點內容
河北區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4-12-29 04:25:52 瀏覽:907
法院微信上 發布:2024-12-29 04:14:51 瀏覽:758
立法要幾審 發布:2024-12-29 03:38:14 瀏覽:769
對中國國籍立法的認識 發布:2024-12-29 03:28:07 瀏覽:701
依法治國十八屆四中全會ppt 發布:2024-12-29 03:28:07 瀏覽:436
體育運動傷害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9 03:19:17 瀏覽:292
道德經王必 發布:2024-12-29 03:14:44 瀏覽:900
有關傳銷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12-29 01:14:05 瀏覽:738
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發布:2024-12-29 00:26:44 瀏覽:613
資源環境法規總結 發布:2024-12-29 00:21:52 瀏覽: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