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讓座的道德議論文
⑴ 關於地鐵讓座的道德議論文
北宋大文學家蘇拭在談到他的散文寫作時說:「吾文如萬斜泉涌,版不擇地而出。在乎地,滔權滔汩汩,雖一日干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地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說》)蘇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雲流水,有神出鬼沒之妙,旁人不可企及。但他總結的「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則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於所當行」,要求作者在寫作時,該說的一定要說清楚,不惜筆墨。如一篇文章的有關背景,一段事情的來龍去脈,一種事物的性質特徵等,如果是讀者所不熟悉的,就應該在文章中講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簡,而使文意受到損害,以致出現不周密、不翔實的缺陷。
「止於所不能不止」,就是說,不該寫的,一字也不可多寫,要「惜墨如金」。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揮灑,不加節制,也不肯割愛,勢必造成枝蔓橫生,冗長拖杏,甚至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毛病。
⑵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作文 寫一個有關於讓座的作文 400字
以「八榮八恥」為具體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包容廣闊,內涵深邃,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是每個炎黃子孫的道德行為規范。我們不但要在理論上深刻認識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適時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更要以它為人生價值取向,知榮明恥,人人踐行。
但是,社會主義榮辱觀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樹立,需要全社會自覺地共同努力。
人人踐行,就要從我做起。社會群體是由許多個人聚集而成的。要在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公德,共建社會主義風尚,營造良好社會風氣,必須人人行動起來,從我做起,積小我為大我,聚個體為群體,集小氣候為大氣候。對別人,對社會,要大造輿論,形成共識,並付諸行動;對自己,要又說又做,說到做到,從我做起,讓知和行主動統一。從我做起,一定要自覺,不僅是「要我做」,更是「我要做」。要用自律的態度,查一查自己哪些做到了,哪些還沒做到,應該怎樣去做,如何達到完善。那些只講不做,或者只要求別人做而自己不去實行,或者被動應付的想法和做法,都與「八榮八恥」相悖逆,是不合時宜的。
從我做起,就要從小事做起。道德問題關繫到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道德建設無小事。一個人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取什麼,舍什麼,能否明榮恥,分美醜,別善惡,反映在大事上,更多時候是體現在小事上。見微知著,從滴水能觀滄海。常常可從生活小事上看到一個人的大德。不能認為是小錯而原諒放過。因為小錯會釀成大害;不能因為是好事太小而不願做。小德可積之成大德。正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只要是涉及社會主義榮辱觀、屬於思想道德性質的事,哪怕再小,也必須重視。該為必為之,不該為切勿為之。
從我做起,就要從身邊的事做起。身邊的事,眼前的事,時時耳聞目睹,最方便最有機會去做。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倡議我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在思想上積極追求上進,明辨是非;在學習上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勤儉節約,節約水電,不攀比;在平時熱心為同學服務,大膽創新;在行動上堅決反對有損民族形象的丑惡行為,講文明,講禮貌,守紀律,遵守社會公德和校規校紀。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把「八榮八恥」作為心靈的准則和行動的指南,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我們不需要做這些大事,我們先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擁擠的公車上,我們讓一讓座位;在紅燈面前,我們停一停腳步;在道路兩旁,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在家裡,我們替父母分擔一些煩惱。這都是道德表現,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到的話,那麼,中國就會變的更美好。
⑶ 關於火車讓座的道德問題你怎麼看
讓座是情分,不讓是本分,讓座不讓座的一個決定權完全是在別人的手裡邊去專攥握著的,不要去屬跟別人要座位,因為那個樣子可能就會顯得比較低廉,並且別人如果不讓給你座位,那你也沒辦法,畢竟人家買的票就是這個座位。
⑷ 論點:給老人讓座不是義務而是一種道德提倡,請問論據是什麼
讓座是一種我們說的一種道德有道德的行為,是一種比較高尚的情操,但是沒有人規專定必須給老屬人讓座拿我周圍為例,很多年輕人上班非常累,下班的時候,有時候他們的體力可能還不如一些大爺,大媽因為大爺大媽他們出來主要是閑逛或者是出來鍛煉身體,這種情況下就沒有必要強迫勞累的年輕人,必須給無所事事的老人讓座。
⑸ 以在公交車上不讓座不是道德問題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話說,某一女中學生在電車上為一外國朋友讓座,譏諷聲至:「真是崇洋媚外!」
崇洋媚外?果真如此嗎?
在此,不妨假設這件事是個案例,再假設主犯應當是「一個外國朋友」。再進一步假設這個外國朋友是一個老人,在他上車後,因為沒有剩餘空位,而一女生主動讓座。但這件事哪兒可扯得上崇洋媚外呢?讓座,這可是禮貌的表現!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這本來就是一見件理所應當之事,自然談不上崇洋媚外。
假設第二條:這個外國朋友是一個二、三十來歲的健康的大姑娘或小夥子。同樣的,在上車後發現沒有空餘的座位,而一女生主動讓座。那麼此時的「主犯」應當是這一女生了。不知道這姑娘是一個大美人,還是小夥子是一個帥哥,居然能讓一女生主動讓座,看來此國際友人功力不淺啊!
可話又說回來,人,一旦看到美好的事物,不都有種想親近的感覺嗎?再或者,此外國人面目和善、平易近人,那麼小女生願意去讓座,怎麼就會成了崇洋媚外呢?最多算得上「個人崇拜」罷了。
假設條件三:這個外國朋友只是一個相貌平平,全身上下無任何異處的普通人一個,僅僅只是因為此人頭頂「洋毛」,藍眼、白皮膚而已。上車後,視電車內無座,巧,一女生只因視其乃外國人,立即讓座。主犯乃「女生」,敢問此女生此時是否滿臉堆笑,一副討人的媚笑?既無,又怎麼算得上「媚外」?
要說「崇洋」,或確實如此。追溯歷史,古今「崇洋」之人怕舉不勝舉。盛唐時「崇洋」,遠了且不談,就說近代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可謂是萬分的崇洋,喜歡的洋玩意兒多的是:騎自行車、玩西洋鏡、西洋表、西服等等。可這也僅僅屬於「崇洋」情結,要說是「崇洋媚外」,那簡直是誣蔑。
要論「崇洋媚外」,在抗戰時期不是沒有的,那一個個通敵的漢奸便是,在外國的軍事部里,獻媚討好的嘴臉,狠狠的出賣中國軍事情報,更出賣自己良心的奴才便是。要說這些漢奸是「崇洋媚外」哪有簡直是抬舉他們了。
要論現代的中國人,發展的是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的力量。特別是全球化的時代,一個日常的「讓座」行為,竟然被指責為是「崇洋媚外」,那純屬無稽之談!
中國在發展,中國在強大,中國也正逐漸走向繁榮,我們何需如此計較?人與人是平等的。
參考資料:網路
⑹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關於讓座的
一個有道德的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有一次,我和媽媽到銀行存錢,銀行里人頭攢動,我和媽媽排了很長時間的隊伍才輪到我們。就在我們走向櫃台時,一位70多歲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我開始還認為他是有什麼東西丟在那裡要拿回去,可他還沒站穩,就發話了:「請問一下養老保險怎麼取?」 我可不高興了,明明是我們先來了,怎麼讓他先辦起業務呢?而且這么大人了,先來後到這點道理不懂嗎? 可媽媽卻好像讓著他一樣,什麼話也沒說,而且還把身子往一邊讓了讓。 媽媽的舉動,更讓我驚訝和氣憤,難道媽媽也不懂這點道理嗎? 媽媽好象看見了我表情的變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邊,微笑著對我說:「你是不是有點不高興啊?」我用勁地點了點頭,氣憤地說出了我的想法。媽媽的臉色立刻變得嚴肅起來,對我說:「你這就不對了。雖然先來後到是規矩,但是他畢竟是位老人啊!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種道德的表現,所以我們必須要讓著他,尊敬他。」我這才點了點頭。媽媽的表情終於由嚴肅化為輕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願意為這么一件小事而和別人爭吵嗎?」我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 這是,那位老人的事已經辦好了,正招呼我們過去。他這時向我們解釋:「剛才真對不起,我有點急事,讓你們久等了!」我笑著說:「沒關系!這不算什麼!」 同時,我也看見了媽媽贊許的目光。 可見,道德還能讓社會更加和諧,幸福,美滿。 但是社會上還存在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最近,汶川發生了大地震,許多人為次慷慨解囊。但是,我在報紙上看見一條反面的新聞:「某地區奧運火炬手在繞過捐款箱後,把一隻空的手放在箱子邊,什麼也沒捐。」 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沒有錯,他們已經捐過了錢,只是幾位記者沒拍到照片,就讓他們空大波,指責聲,叫喊聲,責罵聲,不絕於耳。經事後調查,火炬手並著手再走了一邊。這件事讓火炬手很郁悶,人民很納悶,也讓社會充滿了疑問,這記者怎麼這樣呢!我則感到很氣憤,媒體本是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更加了解社會,卻報道出這么一條消息,又和報假新聞有什麼區別呢!這是拿災區人們的利益開玩笑,是對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對社會的形象的嚴重損害!實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現,而這家媒體卻連這點道德都做不到,還怎麼再談自己的信譽呢? 這是道德負面的例子,通過這件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是道德的基本表現,我們要遵循它。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規范,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准。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助他渡過難關。道德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得。 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公交汽車去姥姥家給姥姥過生日,我剛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就看見一個老奶奶顫顫巍巍地走上車來,這時車上已經沒有空位了,老奶奶的臉上露出一絲難色,我心理想:我該不該給老人讓座呢?如果讓了,別人會不會說我出風頭?不讓座,萬一老奶奶站不穩,摔著怎麼辦。我心理就像有一個小天使和小惡魔一樣: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做一個孝敬老人的孩子。」小惡魔說:「別聽她的,萬一讓了座,別人說你出風頭怎麼辦?再說了,坐這兒多舒服呀。」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老師上課時不是經常說要尊敬長輩嗎?」「不讓!」「讓!」「不讓!」「讓!」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在校園里拾到了一元錢,我便交給了老師,老師誇我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雖然只是一元錢,但是,它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記……想到這兒,我便鼓起勇氣對老奶奶說:「奶奶,您坐這里吧。」老奶奶感激的對我說:「真是個好孩子。」我的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 道德需要我們一同去遵守,一同去行動,如果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美好的心靈,那麼這個社會將會多麼美好呀!
⑺ 關於讓座的道德議論文 2000
「道來」是萬物萬法之自源,創造一切的力量;德是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的行為,不違背自然發展規律,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提升自己的踐行方式。[1]
道是在承載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體實例,也是道的體現,我們能看到的心行,我們通過感知後所進行的行為。如果沒有德,我們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這就是德與道的關系。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罪莫大於無道,怨莫大於無德。
⑻ 本人要進行課前演講,內容是關於公車讓座與社會道德問題,求你了各位
尊老愛幼是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此話不假。
但是,不能讓美德泛濫成災,
座位應該讓給真正需要的人, 不能這種可貴的道德變成某些老人倚老賣老的資本,
特別是一些上車一條蟲、下車一條龍,被各種補品補得龍精虎猛,身體素質比年輕人還好的「錢權老人」。
這些人一輩子對社會屁貢獻沒有,為自己、子女撈夠了,囂張跋扈,看不起窮人,給他讓座就像是天理一般。
⑼ 動車讓座道德綁架作文題目
近日,四川達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動車到成都看病,因沒買到坐票,老人在南充站被座位主人請了起來,之後另一位乘客為老人讓了座,老人女兒說:「年輕人應該多學學
近日,四川達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動車到成都看病,因沒買到坐票,老人在南充站被座位主人請了起來,之後另一位乘客為老人讓了座,老人女兒說:「年輕人應該多學學。」有媒體就此事進行網路調查,結果顯示,55.1%的網友認為座位主人沒有做錯,只有2.2%的網友認為座位主人有點不近人情。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把座位讓給需要幫助的乘客。」我們乘坐一些公共交通工具時,總能聽到這句熟悉的提醒。但是這能夠成為要求別人必須讓座的理由嗎?尤其在動車上,每一位乘客在買定了自己的票後,就享有相對應的乘車權利。有座位號的乘客,是否願意將座位讓與他人,亦是一種可自由選擇的權利。一些拒絕讓座事件引發熱議,甚至被打上道德的標簽,不免有「道德綁架」之嫌。其實讓座只是一種情分,卻並非本分,對於讓座與否又何必苛求呢?——吳語
在公交車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主動讓座的行為,不管是老人還是孕婦,都可以在公交車上輕松得到座位,這是文明道德的體現。可是在動車上,卻很少看到主動給老人讓座的行為,這就暴露出一些人對傳統美德的曲解和偏見。一些人認為公交車屬於短線運送,讓一下座位無所謂;而動車則不一樣,讓了座,就要站立很久,太辛苦,這也是很多人在動車上拒絕讓座的原因。誠然,這些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能成為拒絕給老人讓座的理由。讓座是一種美德,不應分時間、地點,也不應分交通工具,只要老人有需要,就應該積極給老人讓座,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只在公交上讓座,拒絕在動車上讓座,是對傳統美德的片面理解。——吳彩霞
坐自己的位置完全沒錯,但給老弱病殘孕讓座應該點贊。在公共場合,遇見身體不適的年輕人我們都要上前詢問一下,更何況是面對一位滿頭白發、身體抱病的老人。讓座是一種禮貌,但沒有必要把它綁架成一種法定義務。讓座是應該的,不讓座也不應被歸結為不講道德,畢竟平等享受有償的公共服務是每個人的權利。——子瑜
⑽ 讓座終究要靠道德覺作文
在公交車上,無論天晴還是下雨總能看到一些不新鮮中的新鮮事,而這些事總是讓人在感慨良多。
據觀察:坐公交車時,大多數年輕人會選擇坐(站)最後面,因為對他們來說,那個位置是最合適的,坐著的不用在需要讓座的人上來時讓座,站著的不用在擁擠的時候被人群擠來擠去,可以得到相對的喧囂中的安寧。而中年人乘公交車則是沒規律可循的,他們總是哪兒方便坐(站)哪兒來,在他們看來坐(站)哪兒都一樣。
上班坐上公交車後,對年輕人來說是痛苦的,在到處都在修路、拆地的太原城,那擁擠的交通是更加的擁擠,他們除了要擔心這樣的堵車會因為遲到扣工資外,還得給那些坐公交去買菜的老頭、老太太及帶孩子出門的人讓座,這讓開始一天工作的年輕人自然沒有好心情,工作中也就不會稱心如意了。而中年人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會有什麼感覺的,他們穩穩地坐在座位上觀望窗外「美麗的風景」,上來需要讓座的人也就理所當然的沒看見。這種情況下,中年人中如果有人收回視線讓座,那麼這個人鐵定是快要下車了。
下班後,工作了一天疲憊的年輕人,坐在擁擠的公交車上,耳中聽到的是擠來擠去的乘客們的爭吵與謾罵,眼睛看到的是因為不小心踩了旁邊的人一腳就大打出手的知識分子,對他們來說眼前發生的一切都覺得如此的不可思議,不能理解那樣一點小事怎麼就能讓他們暴露出自己的醜陋面貌。好不容易身邊的坐著的人要下車了,得一座位可以靜心,這時旁邊擠來一個抱著小孩的年輕女子,看著周圍的人視而不見,我想這時你也只能無奈的撐起疲憊的身子讓座,要不然即使你坐著估計心裡也不會舒坦,臉皮的厚度不同,這也許就是年輕人與中年人最大的區別。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二十幾分鍾的車程中,分別在前排、中間、後排中分別等到了三個位置,往往我一坐下就有需要讓座的人站在身邊,我當時的郁悶心情可想而知。然而我自己總共坐了不到一分鍾,連續讓座三次,最後一次由於讓座稍慢,竟被站著的中年大媽說成沒素質,當時我真想破口大罵。我想是不是因為我們是年輕人,社會對我們就有了得毫不猶豫奉獻的定位,而是不是因為我們是年輕人中的女孩,我們就得接受這樣無理的批判,而那些需要讓座的人一路路過的那些無動於衷的那麼多的乘客,卻沒有一個人說他們什麼。公交車上,有一次我甚至見到,一個中年人因為一個年輕女子沒有給他的母親讓座,竟然扇了那個女子一個耳光,還說她沒有素質,車上不但沒有一個人為那個女子打抱不平,反而去批判那個女子不主動讓座,扇人耳光這難道就是你們這些有素質之人素質的體現嗎?這根本就是以道德的旗號為名,坐恃強凌弱之實!你們為什麼不去扇那些中年人,甚至是身強力壯的年輕男子耳光,讓他們給你母親讓座?而那些幫腔的乘客,你們自己為什麼不讓座,難道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是只有年輕女子才應該做的嗎?公交車上給需要的人讓座,這本來就是對有素質人們的一種肯定,不讓座也不應該挨打,畢竟法律上並未明文規定每個年輕女子必須給需要讓座的人讓座,否則就要被扇耳光,不是嗎?那麼你們專揀年輕女子逼迫讓座,是因為你們所謂的社會公德心還是覺得年輕的女子好欺負呢?我想這一點,大家心知肚明。
如今,公交車上讓座,不再讓人感到滿足,因為被讓座的人沒有一句感謝,他們覺得給他們讓座那是理所當然;也不會感到欣喜,因為乘客中有太多的人視而不見,你讓座也許被人默默嘲笑;更不會感到驕傲,因為許多人對讓座冷漠以對,那讓你感覺寒心。每個人都進行過素質教育,每一個走出社會的人都有這種素質,然而在社會這個大染缸里,這樣的素質能堅持多久,我想將現在的年輕人和中年人比較一下,大概就看到了。
公交車上讓座,這樣簡單的社會道德都沒有多少人擁有,那麼其他方面的社會道德呢?我想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好好思考與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