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樹立法治理念

樹立法治理念

發布時間: 2020-12-19 07:12:13

⑴ 樹立法治理念,踐行法律規范500字徵文稿

法律伴我成長
生活越來越注視法律了,我不知道沒有法制的社會會是回什麼樣子,今天我們放眼答看去我們的社會有正常的秩序,我們有若乾的法律法規,保護我們幸福快樂的生活。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說要學文化,要遵紀守法,那時不知什麼是紀什麼是法,後來上學了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法律法規的很多知識,知道了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它的法律,那麼就會亂作一團,矛盾和戰爭不斷。媽媽告訴我,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是《漢穆拉比法典》,因為有了這部法典,希臘成為最早的文明古國。許多的國家參照了這部法典制定了他們自家的法律。法律應該是約束我們行為的一種規矩吧,我想就是因為有了法律,我們的社會才能得以和平吧,經過我一直的觀察,我的結論是正確的,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習法律,了解法律,尊重法律。

最近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占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少年犯罪總數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這是一組多麼可怕的數據啊!

⑵ 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有何重要意

(一)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新的發展時期,必然要對法制建設提出新的要求,政法隊伍、政法工作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就必須有一個科學、明確、符合時代需要的執法指導思想。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各種經濟成份不斷出現,使經濟實體呈現多元化,必然導致經濟利益的多元化。這一時期,既是戰略機遇期,也是社會矛盾尖銳化時期和社會問題多發期,地區之間的不平衡、各階層收入差距的拉大、就業形勢嚴峻等社會矛盾和問題不斷增多,人們的思想、觀念、利益也同時發生著變化,各種利益沖突不斷發生,這也要求政法機關要有一個科學、正確的法治理念,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出公平、正義,維護各個階層群眾的合法權益。因此,在我國政法戰線堅持和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非常及時的戰略舉措。

(二)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法制建設的需要
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不斷擴大和深化,司法體制的改革和調整也必將提上日程。當前我國立法體制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立法的超前、快速、規模龐大、盲目立法等,使出台的法律、法規難於滲透到社會生活實際領域,難於被民眾認同、消化、接受,最後變為一紙空文。目前中國的法律很難經得起理性的檢驗,中國的執法困境,立法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包括司法制度、執法機制怎麼改、如何改才能適應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法制需求,也需要我們有一個統一明確的認識。

(三)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穩定的需要
中國的發展、富強、崛起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因素還大量存在,改革和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步暴露出來,人民內部矛盾凸顯,有的甚至引發**。社會管理、經濟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也不斷出現,極易滋生和誘發違法犯罪,甚至導致嚴重刑事犯罪高發。而擔負維護穩定重任的政法機關需要進一步明確自己的使命,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法治理念。

(四)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執法的需要
在建設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民群眾民主法治意識日益增強,人民群眾通過司法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不斷提高。而我們政法隊伍、檢察隊伍在執法中存在的執法不嚴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為的現象,甚至執法犯法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上述行為的背後存在著不合時宜的執法觀念急需糾正,混亂的執法思想需要澄清,不適應新形勢的執法思想迫切需要得到改變。

⑶ 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學習筆記

法治理念是理性化的法治觀念,是指導人們進行法治實踐的思想基礎、基本原則和價值追求大學生應當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實踐,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1)樹立法治理念的重要的意義:1.有利於促進正確法治觀念的形成;2.有利於理解法律的內在精神;3.有利於養成依法辦事的行為習慣

(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1.依法治國;2.執法為民;3.公平正義;4.服務大局;5.黨的領導

(3)法治思維方式的基本含義和特徵:
基本含義:指人們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則和標准判斷、分析和處理問題的理性思維方式。 特徵:1.法律至上;2.權力制約;3.人權保障;4.正當程序

(4)正確理解法治思維方式認識和把握幾種關系:1.民主與法治的關系;2.權利與權力的關系;3.權利與義務的關系;4.自由與平等的關系;5.實體與程序的關系

(5)培養法治思維方式的途徑:1.學習法律知識;2.掌握法律方法;3.參與法律實踐

(6)案例:王老漢的兒子是一橫行鄉里的惡霸,在鄉里民憤極大,而在家裡他對王老漢也是動輒打罵 ,一次,他向王老漢要錢出去讀博未果,將王老漢暴打一頓,然後揚長而去,晚上又喝得大醉回家,這時王老漢越想越氣,用菜刀將兒子砍死,然後去公安機關自首,從公安機關立案開始一直到法院審判階段,鄉民們都在不斷為王老漢請願,要求對其從輕處罰並且認為王老漢的行為是大義滅親之舉。

⑷ 怎樣進一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這體現了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執政規律的深刻把握、對執政使命的勇敢擔當,對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而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深刻理解[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主要內涵。
[法治],簡言之,就是依法而治,即管理國家、治理社會主要依靠法律這種普遍、穩定、明確的規范和規則。
強調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就是要求領導幹部在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推動工作和事業發展時,根據法律規則認識和解決問題。
[法治思維]是指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則、精神和邏輯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的思想認識活動或思想認識過程;
[法治方式]是指在法治思維的基礎上,按照法律規定和法律程序處理和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和工作方式。
在[依法治國]被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成為[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背景下,領導幹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必須切實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樹立遇到問題找法的思維方式,養成解決問題用法的工作方式。
二、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艱鉅,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各種矛盾日益凸顯。
在這種情況下,大力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客觀需要,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的重要內容。
1.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法]是全社會**同遵守的行為准則,是社會關系的調節器。
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要更好凝聚改革**識、確保改革不斷推進,就必須在發揮政策作用的同時,更加註重發揮[法治]的作用。
2.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
[法治]具有普遍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等特點,與科學發展有內在聯系。
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有利於推動科學發展。
[法治]不僅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法寶。
3.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法治是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的根本依據,也是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有效手段。
面對各種社會矛盾多發頻發的現實,領導幹部應更加註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妥善協調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⑸ 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

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意義是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

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5)樹立法治理念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

1、鮮明的政治性。法治的實現需要相應的政策、組織和權力基礎,其實現程度受制於政治文明的發展程度; 法治為政治建設提供了權力運行的規則與依據

2、徹底的人民性。社會主義法治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法律,有效治理社會的方式、過程和狀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3、系統的科學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吸收借鑒國內外法治的思想精髓和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總結我國法治建設經驗教訓,從現階段基本國情出發。

科學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怎麼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體現了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現實結合,是科學、先進的理念。

4、充分的開放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也不是一個封閉、靜止的思想體系,它的形成、發展與實踐都具有充分的開放性。廣泛吸收、兼容並蓄、與時俱進的特性,才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能夠始終指導中國的法治實踐,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⑹ 法治文化,必須樹立怎樣的法治理念

一是必須樹立依法來治國理念,源只有法治才是制勝一切的終極武器;
二是必須樹立民本理念,只有不忘記「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這個初心,才能真正的實現法治公心;
三是必須樹立法本位理念,只有對法律擁有敬畏之心,才能自覺學法知法用法;
四是必須樹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理念,只有心中存在這十六字方針,才能真正的把握了,應用好法治文化的精髓和精神。

⑺ 如何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強調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第一次載入黨的歷史性文獻,充分表明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高度重視,說明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貫徹落實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一定要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及其與和諧社會根本特徵的內在一致性,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並將其貫穿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全過程,貫穿於服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過程。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人類歷史上最先進的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設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
在人類社會的法治進程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法治理念。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基本內涵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最具先進性的法治理念。這種先進性,不僅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所規定的,而且是由其自身屬性所決定的。表現在:一是法律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同於一般的政治意識、道德觀念,它是以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和法的學說為指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實踐過程中,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優秀成果,吸收借鑒西方法治文明合理因素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包含超越時空的對法治建設一般規律的認識,因而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把握。只有把握了這種規律性,我們才能增強法治建設的能動性,避免或少走彎路。二是政治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反映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黨的領導,旗幟鮮明地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法治理念。它是我們黨政治理想、政治原則、政治路線在法治領域的具體化,絕不是一般的法律意識、法律觀念、法律知識問題,而是社會主義法治觀,屬於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講政治,強調政治,突出政治,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在屬性。三是人民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體現人民主權原則,確認人民的主體地位,強調以人為本,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把人民滿意作為衡量法治效果的根本標准,始終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永恆的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不是為法治而法治,而是服務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格局,服從服務於黨、國家、民族、人民利益的大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忠實體現了黨的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法為民」要求,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四是實踐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來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法律體系的逐步健全,司法制度的日臻完善,法律意識的普遍增強,法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和實施,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孕育、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是一句空洞的政治口號或空泛的學術概念,而是有著很強可操作性,可以踐之於行的思想、觀念,對法治實踐有直接的指導作用。落實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一個需要付出不懈努力、主觀見之於客觀的實踐過程。五是科學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我國的憲法和法律制度、我國當前所處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以及我國的法律文化,體現了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要求,吸收了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是一種主觀認識符合客觀實際的科學理論。而且,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一個開放的、能夠不斷融入鮮明時代精神的理論體系,有著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其科學性是其它法治理念所無法比擬的。
具有上述先進品質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很好地解決了堅持什麼、澄清什麼、反對什麼、更新什麼的問題,科學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法治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它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法治領域的基本指導思想。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對於統一執法思想、永葆政法隊伍的政治本色,對於牢牢掌握政法工作領域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堅定不移地堅持政法工作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對於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實施依法治國方略,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必須深刻認識黨中央作出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重大決策的極端重要性,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深刻理解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對政法工作和政法隊伍建設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作用,不斷增強學習、樹立、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自覺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以社會和諧為目標的理念,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指導原則之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以社會和諧為目標的理念。社會主義法律的產生,是為了解決矛盾、化解矛盾、預防矛盾,使社會歸於平和,實現社會和諧。維護和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終極價值所在。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與和諧社會的本質特徵有著內在的統一性,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胡錦濤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要求我們全面貫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原則,確保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貫徹落實,使國家權力的行使和社會成員的活動處於嚴格依法辦事的狀態,為經濟、政治、文化發展與社會全面進步提供良好的秩序保障。公平正義,要求我們嚴格公正文明執法,強有力地制裁邪惡、克服偏私、弘揚正氣;要求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依法確定利益主體、界定利益范圍、指導利益分配、協調利益關系、完善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妥善處理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在全社會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要求築好築牢司法這條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以司法公正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誠信友愛,要求我們依法制裁違約、侵權、詐欺等民事行為,依法嚴厲打擊詐騙、瀆職、侮辱、誹謗等刑事犯罪行為,充分運用法律手段規范社會行為,引導在全社會建立誠實信用、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的人際關系。充滿活力,要求我們創設相關的法律制度,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創造活力;要求依法確認和維護勞動者的創業動力、經濟利益和創造成果,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創造一個公正競爭、鼓勵創造、保護創新的社會環境和法治環境。安定有序,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穩定觀,積極化解社會矛盾,依法打擊和預防犯罪,加強以對"社會人"、社會組織和虛擬社會為重點的社會管理,認真落實維護國家安全的各項措施,深入推進平安創建工作,確保社會秩序良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求我們加大對自然環境和物質資源的法律保護力度,依法保障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促進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本質特徵,與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的政法工作有著內在的一致性,二者統一於全局與局部、目的與手段、過程與結果的互動之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政法機關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法機關在執法辦案和從事社會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著眼於社會穩定,更要著眼於社會和諧,轉變思想觀念,調整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式,把工作標準定位在促進社會和諧上,善於把各種消極因素轉化為促進社會和諧的積極因素。這就要求政法機關必須進一步處理好專政與民主、打擊與保護、管理與服務、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嚴格執法與維護群眾利益、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做好本職工作與服務大局的關系,依法履行職務與接受監督的關系,繼承與創新、立足國情與借鑒各國法治經驗的關系,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的關系,以更好的執法質量、更低的執法成本、更便捷的執法形式,為社會營造更多的和諧因素。因此,要自覺地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之中來研究,提升到促進社會和諧這個更高的起點、更高的層次、更高的水平上來探索追求。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動實踐中既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政法機關既是和諧社會的保障力量,也是和諧社會的建設力量,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擔負著重大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政法機關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主題,不斷深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進一步增強廣大政法幹警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自覺性。
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具體化為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自覺性。緊密結合政法工作實際,組織政法幹警認真研讀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賦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以嶄新的內容和鮮明的時代性。要適應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把握新形勢下開展集中學習教育的新規律,積極創新教育形式,搞活教育載體,增強學習教育的感染力、滲透力和吸引力。採用講授式、研討式、案例式、體驗式等多種形式,把大道理講實、講透,真正把概念上升到理念,轉化為執法的指導思想;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政法機關內部區域網作用,建設新的學習平台;堅持從實際需要出發,廣泛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在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加深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解與把握。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反腐倡廉教育、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深化學習教育效果。在抓好普遍教育的同時,重點抓好領導幹部、一線幹警和年輕幹警的教育。通過深入扎實有效的學習教育,引導廣大幹警特別是政法領導幹部,真正把是否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作為衡量政法工作的重要標准,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生命線,把化解社會矛盾貫穿執法辦案的始終,不斷強化服務和諧、促進和諧、保障和諧的意識和自覺性。
要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標准著力提高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能力。履行好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使命,必須大力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提高公正執法的能力。要根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和要求,抓住容易發生問題的每一個崗位和每一個執法環節,圍繞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最密切、最直接、最實際的問題,健全完善執法責任體系、執法質量和效率考評體系、執法監督體系,建好執法檔案並充分發揮其作用,提高執法規范化建設水平。高度重視執法信息化建設,把信息化手段使用到執法辦案的各個環節,做到以信息化規范執法程序、落實執法制度、強化執法監督、提高執法質量和效率。積極穩妥地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推進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促進社會和諧。堅持從嚴從高要求,抓好經常性的查擺整改,認真解決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相適應、不相符合的問題,特別是下大力氣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最關心、最現實的執法問題,確保公正執法、規范執法。按照中央關於加強幹部培訓的要求,以提高實戰能力和執法水平為目標,進一步修訂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抓好經常性教育培訓,不斷加大崗位練兵力度,全面推行執法資格認證升級制度。著力培育和諧政法文化,大力加強作風建設,實現政治性、紀律性與和諧性的有機統一,提高政法機關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融入促進社會和諧的任務措施之中。緊緊圍繞促進社會和諧這個核心,樹立正確的穩定觀,拓寬視野,完善思路,強化措施,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扎實推進依法治國進程,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夯實社會和諧的根基。堅持執法為民,事事、時時、處處以維護人民群眾權益為重,調動和保護人民群眾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性。牢記公平正義理念,嚴格執法,熱情服務,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維護社會公正。自覺服從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激發社會活力。高度重視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善於運用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遏制、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積極改進社會管理,努力消除各種不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促進社會安定有序。

⑻ 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理念,需要准確把握的基本內涵有哪些

依法治國理念基本含義是依據法律而不是個人的旨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專務,實行的是法治屬 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樹立依法治國理念,需要准確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內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其次,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再者,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依法受到追究。
二、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法律權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嚴、力量和威信。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迫切需要。維護法律權威,必須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維護法律權威,必須首先維護憲法權威。維護法律權威,必須努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維護法律權威,必須樹立執法部門的公信力。
三、嚴格依法辦事。有權必有責。即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用權受監督。權力必須受到監督是一切法治社會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違法受追究。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權威與尊嚴的重要體現。

熱點內容
中國傳媒大學法律碩士分數線 發布:2025-01-01 17:06:20 瀏覽:479
司法是檢察院 發布:2025-01-01 16:48:00 瀏覽:667
婚姻法有幾項 發布:2025-01-01 16:46:34 瀏覽:308
如何在工作中貫徹政法工作條例 發布:2025-01-01 16:15:06 瀏覽:519
政府文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1 16:09:03 瀏覽:61
民商法好難記 發布:2025-01-01 16:08:24 瀏覽:85
司法引渡 發布:2025-01-01 15:51:16 瀏覽:553
外交銜條例 發布:2025-01-01 15:22:48 瀏覽:833
濰坊壽光律師 發布:2025-01-01 15:22:10 瀏覽:648
往來詢證函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01 14:49:09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