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論文研究方法

法學論文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 2020-12-19 09:19:40

『壹』 法學論文怎麼能寫好

怎樣寫好畢業論文

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一般要經歷以下環節:選擇論題——資料收集——擬定提綱——撰寫正文——修改定稿。
一、選擇論題
確定選題是進行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選題首先要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要與所學專業相關;其次,選題要有理論和現實意義,使其論文形成後既有理論支撐,同時要對現實有所促進;再次選題要注意一些有價值的課題,比如本專業的研究空白、有爭議的話題,或者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本專業的老話題,與研究領域有關的當前熱點問題、新問題、親自參與實踐調查的課題;第四,選題要結合考慮資料的利用。能找到比較充分的資料來源對於作者寫作論文有重要幫助;最後,選題宜小不宜大。題目范圍太大易導致內容空泛,難於駕馭。針對以上要求,選擇自己有較強的興趣、而且平時有所思考、有所積累的比較熟悉的課題,可以保證選題後寫作的可行性。
選題要求學生注重平時積累,博覽群書,並要長期的思考,留心記錄下老師們在課堂上指出的研究空白、研究熱點。另外注重對自己的跨學科知識的培養,以使自己能從更多的角度看問題,視野更開闊。另外,積極尋找機會參與科研項目,能夠激發論文創作的靈感。
二、資料收集
資料收集對於完善題目、形成論文至關重要。資料一般分為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兩種。前者是在現實生活中親自觀察體驗所獲得的材料,其積累主要是調查研究;後者是從已有的文字材料如文獻資料、數字資料和事實資料中轉錄下來的二手資料,搜集主要利用有關書籍、報刊雜志以及網路查找。根據題目,查找時可利用相關資料的目錄索引,依時間順序從後到前查找資料。論文要寫得有理論深度,必須閱讀大量的基礎書籍;論文要寫得有些新意,必須關注最新動態發展,不斷補充新的信息,吸取新的資料。
在收集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就要對資料進行篩選、整理:首先要大量、快速的瀏覽所收集的資料。閱讀資料時,可以選擇質量較高的報刊雜志或者作者的研究水平較高的文章進行重點閱讀;要在理清不同學派的不同觀點後確定自己的觀點,選取有利於支撐自己觀點的資料,舍棄與論題無關的資料;其次,在整理資料的基礎上有重點的精讀,然後對資料進行分類排隊,確定先用什麼、後用什麼,安排好資料使用的先後順序。
三、擬定提綱
提綱是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的,是論文寫作的設計圖,也是全文的框架,起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結構的作用。一般先要確定論文目錄,即論文題目、大標題和小標題,這使得論文的起草有了初步依據。然後擬定內容提綱,把論文目錄展開,加進必要材料予以擴充,使目錄充實和具體化。
編寫提綱應該由簡入繁,同部分到章節再到內容要點,逐步進行擴展。首先根據行文的思路用最粗的輪廓勾勒出文章的幾大塊,也就是主要組成部分,然後在各部分內填入相應的章節。具體來說寫論文無非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者是理論、實證、結論),可以在先確定邏輯主線的基礎上規劃出三個部分,再用相應章節進行對應的填充,最後列出每一節的內容要點。需要注意的一是要論點明確、論據充分;二是要平衡章節之間的長短,即合理安排各部分的篇幅,盡量長短相當,避免體例結構的不相稱。對於引入的理論部分要把字數控制在整個篇幅的四分之一左右。寫出提綱後就應交給導師審閱,再與導師仔細探討行文的思路,聽取導師的指導意見。
四、撰寫正文
論文的正文通常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1、緒論,又稱前言、緒言,是正文的起始部分。這一部分一般可涉及以下內容:研究這一課題的目的、意義;提出問題,表明作者觀點;說明作者論證這一課題的方法;概括介紹論述的內容或揭示問題的結論;歷史回顧。緒論部分在論文中所佔比例通常較小。要寫得簡明扼要,通常幾百字即可。
2、本論是論文的文體部分。在這部分中要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論以及前面所說收集的相關資料來詳細地闡述論文的研究觀點、成果。可根據論題性質,用正面立論的或批駁不同看法或解決別人的疑難問題的方法,來論證文中的思想和新的見解。如果是作者自己提出新的、創造性的東西要注意最重要的是言之存理。這一部分要佔全文的三分之二。
3、結論是論文的最後部分,這部分的主要內容包括作者對研究的課題得出的答案;作者對研究的課題提出探討性意見;對未解決的問題提出的某種設想等。它的內容與緒論有關,是一篇論文要旨的簡明扼要的提示。通常這部分可以是圍繞本論所作的結語,對本論部分進行強調(但注意不是本論部分的重復)。如果結論已在緒論或本論部分作了提示,這部分也可以只做文章的收尾。
論文的撰寫一方面取決於資料的擁有,另一方面依靠平時理論素養和寫作能力的積累。撰寫正文前,要對提綱進行再次檢查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文章起草要在思路明晰的基礎上一氣呵成,切忌斷斷續續。起草階段,要先形成初稿。初稿的寫作就是按照提綱形成的構思填充內容。形成的論文應該是論點明確,內容充實;敘述上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論文各部分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段落之間的銜接自然、舒展,邏輯性要強。
五、修改定稿
一般說來,修改主要是主題、材料、結構和語言等方面,即主題變更、觀點訂正、材料增刪、結構調整和文字潤色。其主要方法是:
1、做局外人或旁觀者。一般說來,自己對自己的文章總是有「好感」,而對別人的卻認為不過如此,因此,我們要像對待別人文章那樣去要求自己的文章的論述、論證和過渡等。
2、過一段時間再修改。文章寫好後,往往一時感覺不到有什麼不足,如果放上一段做「冷處理」,以後在頭腦冷靜時再改,就可能會找到問題。
3、傾聽別人的意見。請別人閱讀並給出修改意見。
4、寫完後要通讀兩遍,通過語感檢查初稿。在看和讀的過程中,加以完善。初稿經過再三修改,認為滿意後即可定稿。
一篇好的文章應該具備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嚴格,內容充實,層次清楚,文筆流暢,有獨立見解的特點。

歡迎採納 祝你成功

『貳』 法律碩士論文怎麼創新

下列信息來自lawpass法律論文網,具體請搜索:lawpass

法律碩士論文的創新永遠是一個難點。從應然的角度來說,如果一個論文沒有創新,確實沒有寫的必要,學校也沒有義務根據這個論文給你學位。如果你學分修滿了,可以給你一個畢業證,但是學位是不能給你的。所以說,法律碩士論文寫作什麼最難?創新最難。

鑒於此,各大法學院都「狠抓」論文創新,將創新看的非常重,這本身並沒有什麼錯,畢竟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嘛!但是也有一些學校採取的措施比較極端,造成「為了創新而創新」的局面,學生提出來的觀點確實很「新」,但是也相當地可笑。這相當於揠苗助長,結果走到了反面。梁慧星老師在輔導學生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常常談到:「要有社會責任!」所以,老師們、同學們,要負起社會責任,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如果為了創新而創新,不如不創新。

言歸正傳,到底應該怎麼創新呢?

首先,方老師告訴同學們,創新是需要悟性的,如果你沒有悟性,你當然無法創新,如果你挖空心思地想創新,只會走向創新的反面,提出一些貌似創新,而事實上完全不負責任的觀點。其次,方老師認為正確地選取思考方法,能夠對激發創新思維有所幫助,具體地介紹如下幾個小點:

1、不妨看一些外文資料,看看外國人是如何研究法律問題的,不是說照搬人家的觀點,而是可以學習一下人家的思路。

點評:現在的老師喜歡叫人家搞比較法研究,而事實上外國人研究法學的思路和我們根本不同的,簡直天上地下,大家不妨找點資料來看。

2、不妨試著從交叉學科的角度來論述法律問題,可能會有良好的效果,當然也有風險。

點評:舉例:有學生在論述公司司法解散的目的,他說,「從社會資本流通的角度也可以解釋司法解散的意義,即為社會資本流通創造一個條件,避免資本僵化,資本的生命在於流動。」應該說,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觀點了,屬於創新。但是他的老師卻說,這是經濟學的觀點,我們法學更多地要考慮公平、正義。方老師比較納悶,一方面現在的高校口口聲聲說要培養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甚至接受不了一個有點交叉學科色彩的學術觀點,如此封閉的心態,如何創新?事實上,交叉學科往往是創新的黃金地帶!切記切記!

3、不妨換一種寫作方法,拋棄傳統的寫作方法。

點評:現在的法學院熱衷於先研究所為的不足,然後提出所謂的解決對策,這樣的寫法已經成了法學論文的八股文,危害甚大。不但很多學生這樣寫,很多老師也熱衷於如此。應該說,這種批判現實的寫法確實是法律論文寫作的一種方法,但是現在用得過多了,已經不新穎了。同學們不妨從寫作方法上出奇制勝,在方法上進行創新。

4、不妨搞一些實證研究。

點評:嚴格來說,法學領域的實證研究並非一種主流的研究方法,但是近年來比較流行,以朱蘇力的《送法下鄉》為典型。為什麼學者們熱衷於搞實證研究呢?因為實證研究容易出成果——外觀意義上的成果,從實質的角度來說,未必出成果。以某學生為例,他要寫排污權交易存在的問題,是環境法的,然後老師建議以某某地區為例。方老師認為這樣搞相當於把法學專業變成了工商管理專業,工商管理專業才大面積搞實證研究的,而且我國是單一制國家,又是黨領導下的國家,哪個地區不一樣?但是不管怎麼說,老師、學校都喜歡這樣的寫作方式,也算是一種創新。如果你有足夠多的實證資料,你可以去搞這方面的研究,不管如何這要比傳統的寫作方法顯得新穎。

5、不妨在選題上換換思路,選題上的創新才是終極意義上的創新。

點評:方老師在讀研究生的時候,導師對我說:「年年歲歲人不同,歲歲年年題相似」,導師對目前的選題陳舊甚為反感。確實如此,現在的學校題目都沒有什麼新意,還能指望創新什麼呢?而且,現在的題目似乎都憤世嫉俗,認為一個畢業論文能改變整個中國。其實,心態要平和一些,靠一個畢業論文改變什麼這是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要記住,論文搞的是學問,沒有必要每篇論文都遵循「現狀分析-原因分析-對策分析」的陳舊思路,而是可以從一個概念的考證、一種現象的分析、一種制度的流變……進行入手,這樣的話,選題的范圍可大了,而且可以從根本上創新。為什麼說是根本上的創新?因為這個選題可能從來沒有人寫過。

好了,今天的講座就到這里,希望對啟發同學們的思路有所幫助,我們下一次講座具體談一談應該如何在選題上拓展思路,做到根本上的創新。

『叄』 怎樣了解法學論文的熱門的選題

http://fxy.znufe.e.cn/xyjx/bylw.htm
http://student.zsu.e.cn/~lp01xhm/
http://www.lstvu.net.cn/xw/upload/newtxt/200553111135194683.doc
http://hc.zjfc.e.cn/2002jfxzhyshxwzhybylwzhdjsylb.doc
http://202.114.88.183/wenfa/news/shownews.asp?newsid=472
http://cjxy.gxu.e.cn/zixueguanli/banshinan/fllwxt.htm
http://fxy.zwu.e.cn/show.asp?id=58&bigclassname=%BD%CC%D1%A7%B9%DC%C0%ED&SmallClassName=%B1%CF%D2%B5%C2%DB%CE%C4
http://www.gxeea.cn/view/content_752_1287.htm
http://www.gdzk.cn/lj/zdfxlw.htm

可以去各大高校的法學院看看畢業論文選題。

另外還有部分

一,《法學基礎理論》論文選題
論法律解釋的功能
試論法的正義性
有法不依的原因及其對策
試論我國法律監督的機制及其對策
論影響我國司法獨立的因素及其對策
程序法治的價值及其實現
中國固有法文化的特點及其現代化
試論法的規范作用
中國法律現代化及其意義
論法治國家的模式及其實現

二,《憲法》論文選題
簡論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一致性
從我國社會主義憲法的發展看法制的完善
論選舉權
民主政治的價值及其實現
論我國憲法中的司法制度及特色
我國選舉的民主程序

三,《行政法》論文選題
依法行政與市場經濟
論依法行政的實現途徑
論行政相對人
論抽象行政行為的司法監督
論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模式選擇
論行政處罰的"一事不再罰"的原則
論行政處罰中的聽證制度
論行政合同的可訴性
論行政許可制度及其完善
論國家侵權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五,《行政訴訟法》論文選題
論行政訴訟價值及其結構
論行政公訴制度
論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立法完善
抽象行政行為可訴性研究
論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對行政訴訟庭審若干問題的探討
論行政機關敗訴原因及其可訴性
論行政訴訟第三人
論行政訴訟的證據規則

六,《刑法》論文選題
試論罪刑法定主義與刑罪罰個別化的關系
論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貫徹問題
論犯罪構成的內部結構
主觀要件在犯罪構成中的意義及認定
論共同犯罪的類型及刑罰規定
論集團犯罪
安樂死的刑法思考
金融犯罪及其刑事對策
環境犯罪及其刑事責任
關於知識產權的幾種犯罪
論家庭暴力犯罪
玩忽職守犯罪之定罪限
合同詐騙罪主觀故意探析

七,《刑訴法》論文選題
論證據的審查判斷
法人犯罪的刑事訴訟初探
論刑事訴訟與人權保護
關於死刑復核程度的思考
論刑事訴訟價值
不起訴制度研究
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淺談
對電子證據的幾點看法
我國設立少年法院若干問題的研究與思考
律師的職業道德
律師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研究
論律師的權利
律師法庭辯論技巧探討

八,《民法》論文選題
論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
論誠實信用原則
論失蹤人財產的代替
論抵押權的實現
淺論無效保證合同中民事責任
顯失公平制度的運用及現有規定的弊端
論醫患關系的法律屬性及其處理醫療糾紛的特有原則
論權利質權
論表見代理制度
論取得時效制度
論締約過失責任
論合同的法定解除
論善意取得制度
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論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

九,《民事訴訟法》論文選題
論處分原則
論管轄異議制度
論合格當事人的確定
論民事訴訟制度
民事復議制度研究

十,《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等論文選題
論國有獨資公司
涉外債權的法律適用原則
論仲裁決的域外執行
論稅收管轄沖突
論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原則
論涉外婚姻關系的法律適用原則
論股份合作企業的法律性質
論金融鑒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WTO反傾銷規則與中國反傾銷規則的比較
論寄售貨物的所有權及風險轉移
中外獨立董事制度的比較研究
論保險代理人制度
論保險合同的變更

十一,《婚姻法》論文選題
論無效婚姻
論親權
夫妻財產制
論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
我國婚姻法的倫理性

十二,《知識產權法》論文選題
簡析侵害商標權的行為及法律特徵
我國計算機軟體保護的立法與展望
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
商業秘密的知識產權保護
網路作品的版權保護

十三,《勞動法》論文選題
論勞動爭議的處理
勞動保護的必要性及措施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意義及對策
其他選題
個人儲蓄存款實名制的法律問題
信用證詐騙及其防範
稅收滯納金探析

還有另外的一個學院是這樣的

1、 系統論在法學研究中的運用。
2、 評析資產階級法的自由、平等原則。
3、 論法律權利和義務
4、 論依法辦事
5、 論綜合治理
6、 論社會主義法律關系
7、 論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監督
8、 論我國的司法原則
9、 法與人權
10、法與自由
11、法與平等
12、法與秩序
13、法律移植初探
14、法與道德
15、立法與正義
16、司法中的正義問題
17、法與利益
18、法與廉政建設
19、法律淵源論
20、論立法體制的完善
21、法學的基本范疇研究
22、論「特權」及其限制
23、法與宗教、法的神聖性問題
24、法律制裁的目的思考
25、違法的根本原因
26、當代中國的治吏問題
27、法治與中國現代化
28、論立法監督體制的完善
29、論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30、論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
31、論法律至上
32、中西方法理學研究方法之比較
33、論法的時代精神
34、論立法的合憲性原則
35、論立法的民主性原則
36、法律與規律
37、論司法獨立
38、論檢察職能與檢察改革
39、法的定義的比較研究
40、論自由思想的起源和發展
41、中國法治之道路初探
42、人權的司法保障
43、論對執政黨的法律監督
44、論我國法律平等的理論與實踐
45、我國法院錯案追究制度的實施狀況
46、論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為原則
47、論權利與財產的一般關系
48、論刑事法律關系
49、論經濟法律關系
50、論行政法律關系
51、試論法律信仰的培養
52、論對權力的監督
53、法與其它規范的關系
54國際關系與法的發展
55、法律程序的意義
56、法律機制初探
57、法治的路徑
58、法的性質
59、科技革命對法的促進作用
60、法律解釋方法研究
61、法律解釋原理研究
62、論法律原則
63、論法的效力與法的實效
64、論法的制度功能
65、論司法公正與新聞自由
66、制度創新與法制建設
67、判例法在中國的創立與發展研究
68、法的外延研究
69、政黨機構在中國的法律性質及其改革
70、權力與權利關系研究
71、司法改革問題研究
72、中國法制建設的前景與道路
73、中國法制建設的歷史教訓
74、發達國家法治建設經驗研究
75、法的效率價值研究
76、糾紛的解決原理
77、法制運行規律研究
78、論中國農民的法律地位
79、農村法律問題研究
80、論權力
81、論權利行使的原則
82、兩大法系的比較及其中國法治建設的借鑒意義
83、論法與政治文明
84、論法之真善美
85、法與藝術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

1.論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試論特別權力關系
3.對行政法淵源的思考
4.論依法行政原則
5.論行政合理性原則
6.論責任行政原則
7.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
8.論行政法上的信賴保護原則
9.對我國行政主體理論的反思
10.論行政主體的法律地位
11.論行政職權與行政職責的關系
12.公務員公務行為與個人行為區分標准探討
13.論行政法原則與行政法規則的關系
14.論行政相對人在依法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
15.論公務員救濟制度的完善
16.論對行政相對人權利的保障
17.論行政實體法與行政程序法的關系
18.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權利及其保障
19.關於行政法性質的思考
20.論行政法的理論基礎
21.論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
22.論行政授權
23.論行政委託
24.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程序控制
25.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司法控制
26.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控制
27.論行政自由裁量權膨脹條件下的「合理性原則」。
28.試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抗辯權
29.試論抽象行政行為的法律責任
30.論對行政立法的控制
31.論行政立法中的法律保留與法律優位原則
32.論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區分標准
33.論行政行為的成立與生效
34.論行政行為的公定力
35.論無效行政行為及其法律後果
36.論無效行政行為與可撤銷行政行為的關系
37.論合法行政行為的認定標准
38.對行政行為概念及其特徵的認識
39.論行政事實行為及其法律控制
40.准行政行為探討
41.論行政處罰的設定權
42.論行政處罰中的「一事不再罰」原則
43.論行政處罰中的「罰繳分離」制度
44.論行政處罰中的「職能分離」制度
45.論行政處罰權的相對集中
46.論行政處罰的聽證程序
47.論行政處分及其法律救濟
48.論行政處分程序的完善
49.論《行政處罰法》對公民權益的保護
50.論行政法上的應急性原則
51.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模式
52.論行政強制措施及其法律控制
53.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性質
54.論行政徵收與徵用的關系
55.論行政徵收及其法律控制
56.論徵收、徵用與公民財產權的保護
57.論行政徵用補償制度
58.政府采購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59.論當代行政法的發展特點
60.論行政國家與行政權的控制
61.論行政權與公民權利的關系
62.對行政法理論基礎的認知
63.論行政濫用職權及其法律控制
64.論行政越權
65.論行政不作為及其法律控制
66.論行政不作為引起的賠償責任
67.論行政許可的性質
68.論行政許可的基本原則及其適用
69.論《行政許可法》對行政立法的影響
70.論《行政許可法》對建設法治政府的作用
71.論行政許可權的相對集中
72.論行政許可的聽證程序
73.論行政許可的法律責任
74.論行政許可范圍的設定
75.論行政許可中的監督檢查原則
76.論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的區分
77.論行政指導及其法律控制
78.論對行政合同的司法審查
79.論行政合同的性質
80.論行政即時強制
81.論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則與主要制度
82.論行政程序立法的目標模式定位
83.論行政法治與行政程序
84.論正當行政程序原則
85.論行政相對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參與權
86.論行政公開原則
87.論行政立法中的公民參與
88.論行政執法中的公民參與
89.論行政聽證筆錄的法律效力
90.論行政程序的價值與功能
91.論行政程序違法的法律責任
92.論對行政裁決行為的司法審查
93.論行政給付及其法律救濟
94.論公共行政與國家行政的關系
95.論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
96.對行政復議受案范圍的認識
97.論我國行政復議管轄體制的缺陷及其完善
98.論行政復議的性質與功能
99.論行政復議中的舉證責任
100.完善行政復議決定種類的構想
101.行政復議「司法化」探討
102.論行政訴訟中的「合法性審查」原則
103.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認識
104.擴大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思考
105.論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
106.論行政訴訟的第三人
107.論行政訴訟的被告
108.論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擔
109.論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責任
110.論行政訴訟中原告的舉證責任
111.對行政訴訟中不停止執行原則的評析
112.論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
113.論行政公益訴訟
114.論行政訴訟判決種類的完善
115.論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
116.擴大行政賠償范圍的構想
117.論行政賠償標準的完善
118.論行政追償
119.論行政補償制度
120.論國家賠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121.論電子政務及其法律規制
122.論經濟全球化與政府職能的轉變
123.論網路時代行政法的發展
124.論經濟全球化對行政法的影響
125.論檢察機關對行政訴訟的監督
126.完善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幾點思考
127.論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的完善
128.論公務員的懲戒制度

刑法學

論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或罪刑適應原則或平等原則)
論犯罪概念
論罪與非罪的界線
論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
論犯罪構成理論
論犯罪客體的幾個問題
論犯罪結果(或危害結果)
論行為對象
論刑法中的因果關系
論單位犯罪
論刑法中的不作為
論犯罪的故意
試論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理論依據
試論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
論正當防衛
論犯罪預備
論犯罪未遂
論犯罪中止
論共同犯罪
論牽連犯的幾個問題
數罪並罰的幾個問題
論死刑
論罰金刑
論緩刑
論自首
累犯的幾個問題
論罪名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幾個問題
論交通肇事罪
論走私罪
論洗錢罪
論有組織犯罪
論假冒商標犯罪
論重婚罪
論挪用公款罪
論破壞生產經營罪
論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線
論強奸罪
39「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
論誣告陷害罪
論偽證罪
論搶劫罪
關於詐騙罪的幾個問題
貪污罪的幾個問題
論合同詐騙罪
論保險詐騙罪
論受賄罪
論濫用職權罪
論玩忽職守罪
論侵佔罪
論刑法對我國多種經濟成份的保護
市場經濟與刑法的適用
論刑法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與刑法觀念的變更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犯罪與對策
論刑事責任能力
論定罪
論刑事責任
論量刑情節
論「死緩」制度
論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
論證券犯罪
論毒品犯罪
論轉化犯
論淫穢物品的犯罪
論刑法的時空效力
持有型犯罪之研究
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
環境犯罪研究
論洗錢罪

四、犯罪學

犯罪概念的犯罪學分析
犯罪學實證主義學派的基本觀點評價
我國現階段犯罪現象的規律與特點
犯罪學在我國的歷史發展與現狀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防治對策
暴力犯罪的特點、原因與防治對策
金融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
貪污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
賄賂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
女性犯罪的原因與防治對策
流動人口犯罪的特點與控制
農村犯罪的特點與控制
城市犯罪的特點與控制
強制性環境對犯罪人人格特徵的影響
智力、氣質與犯罪的關系
情景因素在犯罪行為生成過程中的作用
生物因素與犯罪的關系
需要結構與犯罪的關系
犯罪的犯罪學分類
犯罪人的犯罪學分類
犯罪統計的價值評斷
犯罪數(隱親)存在的原因與對策
社會反應與犯罪的關系
刑罰的預防犯罪價值
預防犯罪的模式探討
刑事政策在犯罪過程中的作用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內容與定義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五、憲法學

論憲法概念
「憲法為根本法」命題之辨析
論憲法與憲政的聯系與區別
論憲法至上與法治
論憲法的基本精神
我國憲法關系初探
論憲法關系的特點
論基本人權原則
權力制約的形態及其比較
論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論憲法解釋的功能
憲法解釋基本問題研究
憲法序言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市場經濟條件下憲法功能的再認識
社會轉型與憲法變遷
試論我國現行憲法的基本原則
試論我國憲法監督體制
我國憲法修改的歷程及評價
憲法修改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
我國憲法修改的模式分析
論憲法信仰
論憲法權威
憲法慣例的生成及特點
論憲法性法律
當代違憲審查制度的特點
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模式選擇
論憲法監督體制
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憲法監督制度完善問題研究
論憲法訴訟制度的價值及功能
論我國憲法訴訟制度的建立
論憲法與公共權力
WTO下的憲政建設
近代中國的憲政文化述評
憲法與國際人權公約關系研究
論憲法的國際化
論人民代表大會制的特徵
論人民代表大會制是實現人民民主的基本形式
選舉權平等性的理論與實踐
論選舉制度的基本功能
論我國選舉制度的完善
公民投票問題研究
憲政語境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完善問題研究
代議制度比較研究
試論專職代表制
論人大代表的身份
論人民代表素質
論人大會議制度的完善
論人大代表的質詢權及其完善
人大會期制度完善問題研究
論選民和選舉單位對人大代表的監督
選舉制度之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意義
試論美國的選舉制度
地方人大黨委會在憲法監督中的作用初探
試論統一戰線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
試論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
人民政協地位探究
論人民政協的性質
試論民主黨派參政制度
試論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關系
試析我國地方立法中的問題
公民權利與社會安定的關系初探
試論民族區域地方自治機關的建設
論民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效力
論憲法中的權利與權力結構體系
論我國行政區劃的改革及完善
論我國的地方制度
論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質及其優越性
論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性質
論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法律地位
論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特點
論中央和地方關系
對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評價與展望
論基層民主自治
試論經濟制度在憲法中的地位
論公民
論公民意識
論公民權與人權
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權利的發展
論遷徒自由
論公民基本權利的立法保障
憲法基本權利效力問題研究
論憲法基本權利的功能
憲法基本權利對第三人效力問題研究
社會轉型與公民基本權利的發展
我國憲法基本權利體系與國際人權公約接軌問題研究
選舉制度與政治文明
比較各國環境權的憲法規定
論知識產權保護的憲法依據
公民財產權研究
論公民的被選舉權
互聯網時代的言論自由
論新聞自由的界限
論我國憲法公民基本權利體系的完善
死刑的存廢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
安樂死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
「人權」入憲的意義及思考
立法平等與平等權的實現
平等權的保障與差別待遇
論言論自由
試析公民結社自由的立法
勞動教養制度與公民人身自由權的保障
論公民就業平等權的保障
憲法視域中的「三農」問題
論城鄉公民權利的平等保護
試析公民基本權利立法的價值取向
我國公民基本權利限制問題研究
論公民基本義務的性質及功能
論勞動基本權利的構成
論生存權的保障
信息安全立法與公民知情權保障的協調
論我國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
試論我國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
國家求償權初探
國家賠償與國家補償的關系
論社會保障權產生的背景
論公民控告、檢舉、申訴權的制度化保障
我國關於公民出版自由立法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論公民的知情權
論表達自由的特徵
刑事訴訟原則憲法化問題研究
論公民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障
論我國公民權利的救濟制度及其完善
論公民基本權利的沖突與協調
正當法律程序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問題研究
論司法權的性質與配置
論我國的國家元首制度
公民受教育權問題研究
論環境權
論宗教信仰自由
憲法視角的司法改革問題研究
論司法獨立
論人大監督權的理論基礎
「個案監督」的是與非
論人大對政府財政的監督
論地方人大的立法權
論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解釋權
論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民族立法權
我國人民法院的設置及其改革問題研究
論檢察權的性質及功能
緊急狀態的立法研究
論緊急狀態時期的公民權利保護
試論我國行政訴訟的憲法依據
論總理負責制
論公職人員名譽權與公民監督權的沖突與協調
法治政府的標准
公眾參與與民主政治

六、中國法制史

論神判、天罰觀念的社會歷史基礎
中國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徵
論馬錫五審判方式
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中國傳統
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社會本位」原則
論北洋政府時期法制中的封建性
試論《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的資產階級法治原則
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的民事規范體系模式的創新
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民法的繼承
論《大清新刑律》對中國傳統刑律的創新
論外國列強的在華治外法權
論清朝法律對資本主義萌芽的抑制
從唐律的內容看中國法律儒家化的完成(一準乎禮而得古今之乎)
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進步性
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封建性
論明代法制中的「重典治國」精神
試論宋代司法審判制度的創新
試論元朝法律對唐宋法律的反動
試論《開皇律》在中國法制史上的歷史地位
論漢朝的春秋決獄
論秦代法律制度對西周法制的創新
論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刑法在中國古代刑法史上的歷史地位。
論儒家法思想的現代價值
試論漢朝的刑法改革及其歷史意義
試論春秋時期的成文法運動
試比較中國古代監察 制度獄中國當代檢察制度之異同
試比較中國古代官僚制度與近代公務員制度之異同
試比較新民主主義法制與南京國民政府法制的主要區別
論孫中山法律思想中的「中西合璧」特徵
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法
從漢朝刑法原則和制度看法律的儒家化
試論中國古代工商經濟法制的主要特徵
論儒家法律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沖突
司法獨立原則與中國法律近代化
論中國古代民法的的基本特徵
論南京國民政府的檢察制度
試論大陸法系對清末和民國法制的影響
試論明代婚姻和繼承製度的變化
試論唐宋到明清三法司職權的變化及其意義
論中國傳統的法律教育

七、外國法律史

西方自然法思想源流論
中西法律起源的比較
希臘、羅馬憲政研究
羅馬私法的精神
中世紀法律思想研究
中世紀教會法研究
中世紀西歐法律二元化的影響
古東方法特點研究
伊斯蘭法律傳統研究
法律移植與法制變遷的歷史實踐與理論
歐陸法律傳統解析
法國民法典與法蘭西民族文化
德國民法典對世界法制的貢獻
法德民法典比較
普通法精神與英吉利民族文化
英國土地法研究
英美判例法研究
英美憲政制度研究
英美司法獨立制度研究
英美陪審制度研究
英美律師制度研究
英美合同法與對價制度研究
英美信託財產制研究
英美侵權制度研究
英美刑罰制度研究
英美法制現代化比較研究
近代西方法制思想研究
盧梭與孟德斯鳩法律思想比較研究
邊沁功利主義法律思想研究
歷史法學派的思想貢獻
刑事古典學派刑法思想研究
刑事人類學派刑法思想研究
刑事社會學派刑法思想研究
兩大法系陪審制比較研究
西方監獄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檢察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警察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法院與法官制度
西方庭審模式研究
新自然法學思想評析
社會學法學思想研究
新分析法學思想研究
經濟分析法學對現代西方法制的貢獻
八、民事訴訟法學

關於民事訴訟法學若干基本問題的探討
關於民事訴訟若干基本問題研究
關於網上名聲訴訟方式的可能性探討
論民事訴訟的基本模式及其理論基礎
論我國民事審判制度的變革
論我國市場經濟下的民事訴訟
關於我國民事訴訟立法若干問題的探討
我國海峽兩岸民事訴訟程序比較
一國兩制下的民事訴訟特點
論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論民事訴訟上的法律事實
論訴權
論訴
訴訟標的及其識別標准研究
論訴的成立要件
論反訴制度
論處分原則
論當事人雙方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論辯論原則
論法院調解原則
論檢察機關對民事審判的法律監督
合議制度研究
迴避制度研究
公開審判制度探討
我國民事案件審級制度研究
民事訴訟案件主管問題研究
民事訴訟管轄制度研究
論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若干問題
共同訴訟研究
論第三人
論代表人訴訟制度
論訴訟代理制度
論證據
論我國民事訴訟證據制度
論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
舉證責任免除問題研究
證據的理論劃分標准研究
證據保全問題探討
關於強制措施若干問題探討
論民事訴訟中的送達制度
論財產保全
論先予執行制度
訴訟費用問題研究
若干不同類型案件審判程序問題研究
第一審程序研究
普通程序研究
簡易程序研究
論起訴
第二審程序若干問題探討
論上訴
關於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研究
論特別程序
督促程序研究(或完善)
公示催告程序研究(或完善)
論破產程序
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
執行難及其對象之我見
論民事訴訟中的國際司法協助
論民事訴訟中的區際司法協助
論民事糾紛的地域特點
論民事糾紛的時代特點
論民事糾紛的人群特點
論促裁製度的若干問題
論人民調解
國際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探討
公證在民事訴訟中的意義及作用問題研究

九、刑事訴訟法學

論刑事訴訟主體
試論刑事訴訟中的價值目的構造等若干基本理論
論無罪推定
論刑事辯護制度的完善
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的權利及其保障措施及其保障
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
試論檢察機關對刑事案件的法律監督
試論刑事被害人在訴訟中的地位
刑事強制措施的適用及完善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若干理論問題探討
刑事證據制度若干理論問題探討
試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諸責任
論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
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
試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與辯解
試論被害人陳述
論證人證言
間接證據及其運用
海峽兩岸刑事訴訟程序比較研究
論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及完善
論刑事自訴案件
論上訴不加刑原則
試論涉外刑事訴訟的特點
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與完善
試檢察機關的抗訴
論刑事申訴制度
論刑事代理制度
關於刑事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研究
關於刑事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
論刑事證據的法律性
論我國公訴制度的完善
論我國證據立法模式的選擇
論審判公開原則
刑事二審程序的若干問題
我國審前程序的立法完善

十、國際法

論國際法與國際關系
論國際法與國際政治
國際法方法論
國際法價值論
國際法認識論
6.論國際法的效力
7.論國際法由弱變強的趨勢
8.論國際法的法律基礎與社會基礎
9.論國際法的法律性
10.論國際法的淵源
11.論《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
12.論國際習慣和條約的動靜態關系
13.評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理論與實踐
14.論條約與中國國內法的關系
15.論國際法與國家主權的保障

『肆』 跪求法學畢業論文一篇。8000字左右。不一定要自己寫的,但是不能讓檢測系統檢測到的。求高手幫忙。

[email protected]查收 法學研究中階級分析方法的衰落
【摘 要】法學研究中的階級分析方法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正是以此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了法學研究中階級分析方法的衰落。文章從法學研究中的階級分析方法的相關概念談起,闡述了分析方法衰落的現實表現以及衰落的原因。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給法學相關領域的研究帶來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法學研究;階級分析方法;衰落;
一、法學研究中的階級分析方法
階級分析方法是法學方法體系的指導原則,它為法學研究具體方法的使用提供基本的指導思想和宏觀的思維框架,而作為法學研究具體方法的價值分析、實證分析和社會分析是在階級分析所揭示的基本社會結構和社會體制下運用和使用的。詳言之,所謂的價值分析方法在對法律制度這一客體進行價值認知和價值評價時,實質上是以統治階級的價值標准在對法律制度進行考察、體認並基於統治階級的價值標准對法律制度的優劣進行判斷和評價;而所謂實證分析所關注的法律規范這一實然性存在,它也是社會統治階級有意識制定出來的,統治階級為使這一規范具有合法性、正當性的基礎,特別通過政治行為的運作而產生各級各類國家立法機關,從而使法成為一個效力等級、效力范圍、效力時間長短有別但確構成一個內部協調統一的法律規則體系。至於社會分析方法所關注的法的社會效果,更是以法對於保障統治階級的即時利益和長遠利益,對於維護統治階級進行權利義務的現有分配格局和利益結構、對於維護統治階級所期望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作用的效果為依歸的。因此,階級分析方法在法學研究中的處於基礎地位,對其他具體方法的正確使用發揮著總攬的作用。
具體談及法學研究中階級分析方法,它是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階級社會各種法律現象的方法,它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的重要標志之一,在馬克思主義法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這種分析方法的使用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得研究中歷時已久,並曾極度盛行,該方法的理論視角和理論思維為我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國初期透視復雜的社會現象、認識問題實質起了巨大的作用,其科學性和有效性是勿庸置疑的。首先,對於法學理論建構而言,其是避免走入唯心主義法學誤區的必要指南,這一方法的運用會使我們的視線自然投射在現實生活的社會分層、利益結構之上;其次,對於法律現象的歷史考察而言,其是探索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歷史演變規律的基本線索;再次,對古今中外的法律制度的定性研究而言,其是有力的分析工具;最後,對於法制實踐而言,其是確定和堅持我國法制根本宗旨的重要理論參照。這種方法不僅在社會主義國家得到普遍的認同,就連西方的法學家們對階級分析方法顯示出極大的興趣。
但正如人的理性的有限性一樣,這一作為研究方法的階級分析本身也是有限度的,它的運用遮蔽了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多維性和社會關系的多樣性,因此社會關系的階級屬性使我國法學領域的研究對象帶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它不再是以中立和審慎的眼光,在豐富多彩的社會關系中選擇基本、重大的社會關系將其上升為法律關系,而是將所有的社會關系政治化、意識形態化,在這一過程中,法學的獨立的社會品質消失了,成為政治學的附庸。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社會情勢發生歷史劇變,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推行,又讓階級分析這一方法一度經歷了反思、批判甚至否棄。
二、法學研究中階級分析方法衰落的現實表現
1、有些學者在不對方法適用的具體領域進行界分的基礎上直接否定階級分析方法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適用。
這些學者指出,運用階級分析方法分析我國目前的社會現狀具有危害性,原因在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入市場化社會和資本社會,社會資本和社會財富的流動性顯著增強但卻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政府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效率對社會公平問題長期擱置,因此運用階級分析會使我國在原有階級結構中出現一新的剝削階級——權貴資產階級,它所主導的是一個權貴資本主義,對內實行修正主義,對外實行投降主義,而廣大工農成為被剝削階級,中國主流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理論——社會主義,為實現共同富裕和社會和諧的人道的社會主義將被顛覆,因此將使中國陷入社會形態的真空。同時,階級分析方法又是一種革命理論和革命性分析,運用階級分析會過分強調社會發展中的張力,凸顯社會沖突和矛盾,從而使社會有機體的動態平衡被任意擴大化的矛盾所毀滅,並預示社會將以革命方式實現社會公平。因此該觀點要求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應拋棄階級分析的方法,因為任何使用該方法所形成的社會理論,都將是對現行社會發展具有極大危害性的社會理論。
2、學者對法的「階級意志論」的解構式解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階級分析方法的勢微。
如果說「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我國法學界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積極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批判資本主義法律制度的虛偽性、局限性和彰顯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真實性、優越性的背景下所做的關於法的本質的基本命題,那麼今天法學界從不同角度對法的階級性的否定無疑是對我們在進行法學研究中所選用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思維的質疑。
三、法學研究中階級分析方法衰落的原因
1、社會情境的變遷
在社會科學領域,理論的孕育和產生往往是受到社會現實的驅使,而理論背後的思想也往往源於對社會現實和人類生存狀態的的思考。馬克思主義也是飽含了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桎秙下生存的工人階級深切同情,並寄希望於工人階級的革命激情實現社會的根本性變革。因此馬克思以生產資料的佔有關系將社會成員分為截然對立的兩大階級,資產階級擁有大量的社會資源並進而控制經濟和政治、文化領域,因此整個社會的權利結構是根據以財產標准為標準的階級所建構的。工人階級作為沒有生產資料、受僱用的勞動者在與資產階級高度兩極分化中進行各種方式的階級斗爭,並最終充當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由此馬克思為我們描述了一幅這樣的圖式,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決定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階級矛盾和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矛盾運動最終導向資本主義的滅亡而進入社會主義。但馬克思對階級、階級斗爭等問題是在工業社會的背景分析和闡述。然而與時間流動並行的空間面貌的差異使源於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在全球范圍內難以立足。
2、後現代方法與法學研究範式的轉化
20世紀的60年代原本只是對建築風格的一句戲言的後現代主義,卻逐漸變成為聲勢浩大的世界性泛文化思潮。它與信息社會的基本現實相適應,以逆向思維方式批判、否定、超越現代主義的理論基礎、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旨在提供一種新穎的思維方式、學術範式和思維理論範式的後現代主義,它運用解釋學、語言學、系譜學等方法使人文科學科學領域的研究展現出一派有別於傳統分析模式下的社會面貌。就法學研究而言,後現代主義打破的人們的固化思維,顛覆了法學研究中的本質主義、基礎主義、普適主義的理論前設,解構了法的至上性、自治性和一致性等傳統命題。階級分析方法作為一種具有濃厚現代主義色彩的研究方法自然也要迎接來自後現代主義法學研究範式的質問與挑戰。
3、階級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
階級分析方法是以階級作為基本范疇來解釋社會現象、分析社會問題的方法,把階級范疇作為一個基本的解釋范疇去理解社會,可以讓社會生活變得更容易理解,但是這種方法並不是萬能的。首先,階級分析方法並能夠應對所有社會現象的問題解釋,「任何一個有思想的馬克思主義者都不能說只有階級范疇是有解釋力的,或者說階級范疇可以解釋所有社會現象。不說別的,確實存在著某些社會現象:它們的條理是如此的清楚,並不需要通過階級來進行分析」其次,「階級分析方法本身是一種粗線條的分析方法」,階級這一范疇是對在社會生產——即生產關系中居於相同地位的人們的一種群體性存在的一種抽象,但是當「馬克思比較具體的談到一個特定社會階中階級時,他似乎常常運用比『生產關系』這個經濟標准更為粗略的標准」。
【參考文獻】
【1】徐亞文.對法的階級分析方法的知識社會學思考.法制現代化研究.2007/00
【2】蔡偉.經濟、社會和哲學: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三個方法論貢獻.江海學刊.2007/01
【3】李甜甜.淺談運用方法論分析國際法問題.當代經理人(中旬刊).2005/06

『伍』 法學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學畢業論文的准備工作

(一)搜集材料
所謂准備,主要就是充分佔有資料,研究、參考他人的看法。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夠就寫不出好文章。讀的書看的論文很少,知識貧乏,是沒法寫論文和提出新的見解來的。
如何搜集資料?可以圍繞法學畢業論文的選題方向和具體題目,去圖書館、書店,查找有關的專著、論文集、主要法學期刊以及最近幾年的統編教材,也可以在網上搜索、查找法學論文。搜集材料的過程,就是調查研究、思考鑽研、形成論點的過程。
(二)提煉材料,確定論證的主題和方法
在提煉材料的過程中,通常有三種情況:
一是同意別人的論點,但自已有獨特的感受,可從新的角度補充新的理由,豐富別人的論點。
二是不同意別人的見解,可以展開爭論,但必須注意忠實地引用原文,說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別人的啟發,在別人見解的基礎上產生新見解,或者別人沒有講到,自已有見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創見。
論文的主題,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靈魂。法學畢業論文的主題,就是作者對這個法律問題研究成果的基本觀點。主題應力求做到以下五點:
一要正確,符合法理和客觀規律。
二要新穎,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不人雲亦雲。
三要直白,不要隱諱。法學畢業論文的主題越直白明確越好,要讓讀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不能讓讀者雲山霧罩,看後不知道說的是什麼。
四是主題要貫徹始終,在文章中不能改變,應圍繞中心和基本觀點去寫。
五是主題要簡明,理論要深厚。
論證方法是說明主題的基本方法。一般來說,法學畢業論文的基本論證方法是立論,即確立文章的基本論點,圍繞這個主題,全面闡述它的正確性、必要性和適用性。有時,也適當運用駁論的方法,如針對某個問題學術界有幾種不同的觀點,對它們進行評析,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從具體的論述方法來看,一般使用歸納法和演繹法。
(三)法學畢業論文提綱
擬寫法學畢業論文提綱的主要好處是幫助自己從全局著眼,構建論文的基本骨架,明確層次和重點,簡明具體,一目瞭然。論文定稿後,修正或保留的提綱就變成了目錄。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把材料組織成一個理論系統,而不是毫無層次、毫無邏輯聯系地羅列和堆砌在一起。

法學畢業論文的初稿
(一)運用邏輯思維寫學術論文,邏輯上有兩種科學方法,一個是演繹,一個是歸納。所謂演繹,就是從一般到特殊(個別);所謂歸納,就是從特殊(個別)到一般。依靠邏輯思維所產生的分析能力,對他人的觀點作出補充、發揮、糾正、批駁,就自然會形成自已的新觀點,寫出自己的法學畢業論文,就不會只是停留於抄錄他人現成的觀點和材料。
(二)主題突出,論點鮮明
(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四)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五)文字表述清楚准確、簡練流暢

法學畢業論文格式和規范要求
(一)法學畢業論文格式
列印使用B5紙,便於存檔,裝訂線在左面。法學畢業論文列印一般用宋體。文章題目用3號黑體,題名應簡明、具體、恰當,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正文內標題末不用標點符號。
一級題序及標題用「一、二、三……」序號和小3黑體。
二級題序及標題用「(一)(二)(三)……」序號和4號黑體。
三級題序及標題用「1、2、3……」序號和小4黑體。
四級題序及標題用「(1)、(2)、(3)……」序號,不用黑體。
正文用小4號宋體。這樣,文章就眉清目透,井井有條。
當然,這種分題也不是絕對的,要結合實際,該怎樣分,就怎樣分,但要遵循分題的規則。此外,分成幾級題目也是可以變通的,例如不用「1、2、3……」,改用「一是、二是、三是」或「第一,第二,第三」、「其一,其二,其三」也是可以的,但是,無論用什麼,都要層次清楚。
法學畢業論文格式為:封面;題目;摘要;關鍵詞;目錄;引言;正文;結論;注釋和參考文獻。
封面的作用在於使別人知道這是一篇法學本科畢業論文。
摘要是指摘錄下來的要點,主要是表述本文的主要觀點,一般為100—200字。摘要的寫作方法,我認為包括兩部分:一是用一兩句話簡要概括論題的意義,二是將法學畢業論文幾部分內容表述為闡述論文觀點的一段話。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一般應選3—8個。
(二)法學畢業論文注釋
現代學術視注釋為學術規范與紀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術論著和文章中,注釋不是裝飾品,它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引用他人成說,注示出處,既表示相關論說非作者獨造,並對他人成果給予應有之尊重,又可為讀者提供該領域的文獻信息,以便利後來之研究。
二是反映了作者觀點與其他學者觀點的聯系與區別,或者是對作者自己觀點的進一步說明,因而,也是正文不可缺少的補充部分。三是大量的引文意味著作者的研究的確是在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及所積累的資料基礎上進行的,不是憑空捏造的。
注釋要寫得規范。最規范的,就是《法學研究》的注釋方法:分為著作類、論文類、文集類、譯作類、報紙類、古籍類、辭書類、港台著作、外文類等九個類別,並有注釋例;非引用原文者,注釋前加「參見」;引用資料非來自原始出處者,註明「轉引自」;等等。詳細的內容請看《法學研究》上的注釋體例和文章的注釋方法。
為提高刊物質量和文獻信息計量、評價與研究的水平,促進學術成果在網路化、數字化條件下的交流與傳播,教育部2000年1月頒發了《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修訂版),其中注釋主要用於以文章篇名、作者等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和補充說明,注釋序號用帶圓括弧的阿拉伯數字表示;參考文獻置於文本,採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處按引用文獻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於方括弧內,並列舉了其格式,詳情請看《河北大學學報》(社科版)或其它中文社科學術期刊。
寫法學畢業論文,上述兩種注釋方法,可選擇一種使用,但不能交叉使用。

法學畢業論文的修改定稿、答辯
法學畢業論文初稿完成以後,應再三修改,審查是否符合要求。大到問題是否提得鮮明中肯,論點和論據有無說服力,結構層次是否嚴密合理,小至文字的修飾加工,有無廢話,語言表述是否簡潔准確,通順流暢,符號使用是否恰當,等等。自己修改後,再交給指導教師進行修改,然後定稿。
為了使法學畢業論文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論文答辯制度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措施。答辯是畢業論文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畢業論文的全面檢查。
答辯首先由學生本人簡要介紹論文的寫作目的和思路、主要觀點,然後由答辯委員會向答辯人提問,讓作者略作準備做出回答,從而進一步考查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是否有深廣的知識基礎,創造性的見解和充分扎實的理由。答辯提出的問題,不管作者當場是否能作出完善的回答,都是對於作者一次很好的幫助和指導。

『陸』 法律論文怎麼寫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柒』 法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學的綜合研究方法:

①當代西方綜合法學派首倡的一種研究方法,本世紀初開始,西方法學以自然法學;分析——規范法學、社會學法學為代表,形成三派鼎立之勢。他們之間進行無休止的論戰,各持法律的研究某一側面,對其意義無限擴大,試圖抹殺其他流派存在的意義。

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一些法學家紛紛指責上述三大法學派別的偏執和排他性,認為社會的、經濟的、心理的、歷史的和文化的因素以及價值判斷等,都影響到法的制定和實施,法律應是「形式、價值和事實」的特殊結合。

因此,用任何單一的絕對因素或原因來解釋法律制度、法律現象都是不科學的,必須在法學方法論上進行一場變革,要把對法律的價值分析、形式分析和事實分析結合起來,採取全方位、多層面的研究勢態,於是,法學的綜合研究方法便應運而生。

提倡這種方法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美國的哈爾及其《綜合法學》,丁·斯通及其《法律制度和法學家推論》,博登海默及其《法理學》,以及前西德的費克納等。綜合研究的方法,目前在西方法學界已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因為以學科發展的內在規律看,流派和方法論的相互吸收、兼采博取,乃是學科發展的推動力之一。

然而,作為一種方法論,綜合研究的方法實質上是對三大流派研究方法的折衷,其涉及的內容龐雜而無邊際,仍然帶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

②從多角度、多層次來研究法律現象的一種研究方法,這些方法具體包括哲學的、歷史學的、社會學的、比較法學的、注釋法學的、價值論的、語義分析學的方法等。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可以對法律現象的各個方面、各個因素有更深刻的把握。

(7)法學論文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從法的形式角度說,包括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從法的體系角度說,包括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訴訟法、社會法、刑法、國際法、程序法以及其他各種部門法;

從時間角度說,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現代法和當代法;

從空間角度說,包括該國法、外國法、本地法、外地法;

從一般分類角度說,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別法、實體法和程序法;

從表現形態角度說,包括動態法和靜態法、具體法和抽象法、紙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現實法(如實際生效的法)等等。

法學只有將所有這些不同意義上的法盡收眼底,加以研究,才算是名副其實的法學。

『捌』 《法學研究》雜志里的論文格式是什麼樣子的包括字體、位置、註解、參考文獻、編排等,盡量一樣的

論文編輯格式

一、作者名稱寫在篇名下面,用腳注註明作者身份,作者名稱用五號字宋體加粗居中。
二、標題:
(一)標題一(篇名)樣式:小三號+宋體+加粗+居中
副標題用小四號字,右對齊
姓名如果是兩個字的,中間空兩格
(二)標題二樣式:四號+宋體+加粗+首行縮進2字元,標題二用「一、二、三……」表示。
(三)標題三樣式:小四+宋體+加粗+首行縮進2字元,標題三用「(一)、(二)、(三)……」表示。
(四)標題三以下的標題:五號+宋體+首行縮進2字元,標題四用「1. 2. 3.」,標題五用「(1) (2) (3)」。
三、正文格式:五號+宋體+首行縮進2字元+單倍行距
四、論文摘要及關鍵詞格式:
無縮進,名稱統一為「摘要」和「關鍵詞」,小四號+楷體+加粗,用【】括起來,摘要內容和關鍵詞用五號+楷體+單倍行距
五、腳注及參考書目:
1.全文腳注用小五號字;
2.參考書目不寫(除確與文章有關的書目外)
《法學研究》注釋體例

(一)一般規定
1.採用腳注(法律史文章之古文獻可采加括弧之文內注)。
2.連續注碼。
3.注碼放標點符號後(對句中詞語加註者除外)。
4.文中及頁腳注碼符號為六角型括弧。引文資料作者為外國人者,其姓名前加方括弧註明國籍。
5.作者注僅註明作者單位(不含院系)及職稱或者職務。
6.一般的感謝語可酌情刪去。如系項目成果,可保留項目名稱。
7.非引用原文者,注釋前加"參見"。
8.非引自原始出處的,注釋前加"轉引自"。
9.數個資料引自同一出處的,注釋採用:"前引〔2〕,某某書,第×頁。"
或者"前引〔2〕,某某文。"兩個注釋相鄰的,可采"上引某某書(文)"。
10.引文出自同一資料相鄰頁者,只註明首頁;相鄰數頁者,注為"第×頁以下。"
11.出版日期僅標明年份。通常不要"第×版"、"修訂版"等。
12.引文出自雜志的,不要"載"、"載於"字樣。
13.原則上要求所引用的資料出自公開發表物。未公開發表的,采"××××年印行"。
14.原則上不可引用網上資料。
(二)注釋例
1.著作類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頁。
〔2〕周鯁生:《國際法》上冊,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第156頁。
2.論文類
〔3〕王家福、劉海年、李步雲:《論法制改革》,《法學研究》1989年第2期。
3.文集、教材類
〔4〕龔祥瑞:《比較憲法學的研究方法》,載《比較憲法研究文集》第1冊,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5〕佟柔主編:《民法》,法律出版社1980年版,第123頁。
4.譯作類
〔6〕〔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69頁。
5.報紙類
〔7〕王啟東:《法制與法治》,《法制日報》1989年3月2日。
6.古籍類
〔8〕《宋會要輯稿?食貸》卷三。
〔9〕[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遺書》甲編,第43卷。
7.辭書類
〔10〕《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第932頁。
8.港台著作
〔11〕戴炎輝:《中國法制史》,台灣三民書局1966年版,第45頁。
〔12〕史尚寬:《民法總論》,台灣1988年版,第230頁。
9.外文類
從該文種注釋習慣。著作或者文章名使用斜體。盡可能避免中外文混用。

『玖』 法學專業畢業論文選哪個方向比較好(請法學

二)刑法部分
1、刑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研究 2、論刑法的機能 3、論刑罰權的根據 4、罪刑法定原則研究 5、論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6、論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7、刑法溯及力問題研究 8、刑法立法方法研究 9、刑法解釋研究
10、刑事司法解釋研究 11、刑事判例研究 12、犯罪論體系研究 13、論犯罪的特徵
14、中外犯罪構成理論比較研究 15、刑事法律關系研究 16、刑事責任研究
17、論犯罪化與非犯罪化 18、犯罪課題研究 19、論刑法上的行為 20、論不作為
21、持有型犯罪研究 22、刑法因果關系研究
23、西方國家刑法因果關系理論評介 24、刑事責任能力研究
25、精神障礙與刑事責任能力
四)民法學部分 (1)民法
1、論民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2、論民法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意義 3、論民法對人身權的保護 4、論民法對財產權的保護 5、論我國人身權制度的完善 6、論我國物權法制定的原則 7、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意義 8、論民法與商法的關系 9、論民法與經濟法的關系
10、論民事法律關系的制度意義 11、論我國的民事主體制度
12、論法人制度對於我國企業改革的理論與制度意義 13、論合夥的法律地位
14、論合夥財產的法律性質 15、論法人內部治理制度 16、論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權 17、論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件 18、論意思表示
19、論法律行為的分類及其意義 20、論物權行為
30、論代理制度對於市場交易的意義
九)民事訴訟法部分
1、論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2、訴和訴權的理論與實踐 3、試論當事人的舉證責任 4、民事證據制度的理論與實踐 5、論人民檢察院對民事裁判的抗訴 6、關於民事訴訟主體制度的研究 7、關於我國民事上訴制度的研究 8、對我國民事再審制度的研究 9、對我國破產制度的探討 10、對我國仲裁製度的探討
11、我國開展司法協助的現狀展望 12、關於人民調解制度的研究
13、如何完善我國民事訴訟程序制度 14、試論法院調解 15、督促程序之研究 16、公示催告程序之研究 17、論民事訴訟的管轄制度 18、論普通程序的基礎性
19、怎樣認識民事強制執行措施 20、論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題目自選,自己還可以選自己感興趣的民事訴訟法學的問題作為論問題指導教師自選
十)司法鑒定學部分 偵察與司法鑒定部分
1、刑事偵查學在法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論刑事偵查的法制原則 3、證據在刑事偵查中的作用 4、犯罪現場的構成要素 5、論現場勘查中的臨場分析 6、論現場分析的辯證法 7、論偵查實驗
8、影響證人證言的心理因素 9、審訊犯罪嫌疑人的任務
10、及時對犯罪嫌疑人初審的意義 11、論審訊中政策攻心的策略 12、論審訊中利用矛盾的策略 13、論審訊中出示證據的策略 14、對犯罪嫌疑人口供的分析評斷

『拾』 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歸納方法與演繹方法:歸納就是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原理;演繹則是從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個別結論。歸納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

門捷列夫使用歸納法,在人們認識大量個別元素的基礎上,概括出了化學元素周期律。後來他又從元素周期律預言當時尚未發現的若干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使用的就是演繹法。

2、分析方法與綜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觀對象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方面、特徵和因素而加以認識。它是把整體分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

分析是達到對事物本質認識的一個必經步驟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務不僅僅是把整體分解為它的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通過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認識問題的產生原因和引起結果的辯證思維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內因與結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關系。

要注意結果與原因的逆關系,一方麵包括「用原因來證明結果」,同時也包括「用結果來推論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結果,而且一個結果往往有不同層次的幾個原因。因此,在研究過程中,對所分析的問題必須尋根究底。

4、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又稱類推或類比法。它是對事物或者問題進行區分,以認識其差別、特點和本質的一種辯證邏輯方法。在資料不多,還不足以進行歸納和演繹推理時,比較分析法更具有價值。康德說:「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

5、定性分析法與定量分析法:就是通過確定事物的質的關系和數量關系以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辯證思維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問題都是質和量的統一,事物的質量。表現為一定的量,又表現為一定的質。

因此,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質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規律性的問題。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據事論理,劃清事物質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對問題的規模、范圍、數目等數量關系的情況及變化,進行精確的統計,計算、分析、對比,就是弄清事物發展中量的變化關系。

6、觀察法: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7、文獻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

(10)法學論文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任何一項研究都離不開方法的支撐。沒有研究方法的科學研究是不存在的,沒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1、培根用實驗法最早發現了熱的運動本質;

2、笛卡兒用他提出的直覺——演繹創立了解析幾何學;

3、伽利略用實驗——數學方法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運用理想實驗出現了慣性定律,開創了動力學研究的先河;

4、牛頓用公理化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完成了經典力學體系;

5、湯姆生、盧瑟福、玻爾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開了物質微觀粒子的結構,建立了各種原子結構模型;

6、愛因斯坦運用理想實驗方法、演繹方法和各種非理性的直覺、頓悟方法創立了相對論;

7、康德和拉普拉斯運用思辨的方法與假說方法提出了天體演化學說;

8、拉瓦錫用定量方法、理論思維方法創立了氧化學說;

9、凱庫勒以基本靈感與想像發現了苯的環狀結構式;

10、門捷列夫用分類、比較法發現了元素周期表;

11、海特勒與倫敦等把量子力學的理論引入了化學研究,創立了量子化學。

達爾文用觀察法、實驗法、分類法、比較法等提出了進化論。從中不難發現,這些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實現的。吳文俊的數學、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等最新研究成果也都是採用新的方法取得的,因此,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必須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熱點內容
我國合同法規定當事人承擔違約 發布:2025-01-08 02:54:09 瀏覽:377
陝西省寶雞市文化路184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08 01:32:08 瀏覽:816
委託公證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8 01:26:24 瀏覽:890
沒有法學院 發布:2025-01-08 00:31:21 瀏覽:780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心 發布:2025-01-08 00:15:59 瀏覽:588
2017新的婚姻法5類 發布:2025-01-08 00:08:00 瀏覽:338
中華人名共和國勞動法第38條 發布:2025-01-07 23:34:42 瀏覽:338
電動三輪車法規 發布:2025-01-07 23:15:00 瀏覽:841
法國民法典法 發布:2025-01-07 23:03:33 瀏覽:815
著名稅法律師 發布:2025-01-07 21:58:40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