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內涵

法治內涵

發布時間: 2020-12-19 12:53:51

法治政府的基本內涵包括哪些內容

1、法律必須公開,為公眾知曉;

2、法律必須是普遍的,法律不能是針對一些人特別制定,必須是對所有的人同等適用;

3、法律必須是可預期的,法律的制定和實施都必須依據事先公開的、制度化的程序規則,法律不能溯及既往;

4、法律必須是明確的,必須能為公眾所認知和理解,不能模糊不清;

5、法律必須沒有內在矛盾,不僅同一法律內部不能自相矛盾,不同法律之間也不能互相矛盾;

6、法律必須合乎情理,切實可行,不能要求公民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

(1)法治內涵擴展閱讀:

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

依法治國作為中國基本治國方略,強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執法是關鍵。國家的法律法規都需要各級政府來實施,與群眾關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的決策與執法活動是否合法、是否適當,不僅關系人民福祉和社會穩定,也關系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實。

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如果能夠緊緊抓住這個關鍵,在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防止權力濫用方面有切實可行的制度安排,將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產生重大作用。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作為權力主體和管理者,政府部門極易主觀行事,而多年來又沒有形成對政府行為的有效制度約束。

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監督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調整對政府行為的約束與監督的立法角度,即從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禁止性立法轉變為允許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只能做法律法規允許的事項,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允許的一律視為不允許。

與此同時,要把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和群眾監督、社會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嚴格約束政府行為。

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改革,必須抓住時機,積極推進。但也要看到,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穩妥推進,重要的是堅持方向,把握原則;重要的是不淺嘗輒止,延擱拖沓。

㈡ 法治的基本內涵包括哪些內容(非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內涵)

一、依法治國
1、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國的政治基礎和政治前提。法治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制度保證,只有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實行依法治國,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保證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
2、法制完備。法制完備首先是形式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的類別齊全,規范系統,內在統一,其次是實質意義上的完備,即法律制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滿足社會民展的客觀要求,同時符合公平正義的價值要求。
3、樹立憲法法律權威。樹立憲法法律權威是指憲法和法律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廚房,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廣泛的認同,憲法和法律在調控社會生活方面發揮基礎和主導的作用,一切國家權力和其他社會規范只能在憲法和法律支配下發揮作用。
4、權力制約。權力制約是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和特徵。

二、執法為民
1、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執法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法律主體地位,堅持把人作為執法工作的最高價值取向,突出人在執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切實把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執法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2、保障人權。執法工作首先要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映到人權領域,就要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執法當事人(行政管理相對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被害人)的合法權利,再次要嚴格遵守有關法律規定,對於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給予特殊保護。
3、文明執法。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以社會主義首先規范為依據,以文明的方式去執行法律,以高度的熱情服務社會,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影響社會。

三、公平正義
1、法律面前從從平等。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2、合法、合理。合法就是合乎憲法和法律規定,它是任何組織或個人行為獲得支持的依據。合理就是合乎理性,符合事物的內在規律,它是任何組織或個人行為讓人尊重和信服的基礎。
3、程序正當。是指立法、執法、司法機關的活動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規定,保障法律制定的科學性,保證案件及時正社會確處理,確保公開、公平、公正、民主、效率、人權保障、權力制約與監督等價值目標得以實現。
4、及時高效。及時高效要求以公平正義為前提和基礎,以最短的時間、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最低的資源消耗實現最大程度的公平正義。

四、服務大局
1、把握大局。大局集中代表和體現整體和全局,是整體的核心和關鍵所在,其地位具有根本性,代表著整個國家和全體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決定主導著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社會的民展方向和根本要求。
2、圍繞大局。是指要堅持決策部署以大局為目標方向,執行落實以大局為行為准則,工作成效以服務大局為檢驗標准,全面保障服務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
3、立足本職。社會主義法治服務大局的要求,落實到部門、單位和個人,就是要立足本職,切實履行好崗位職責,發揮好職能作用。

五、黨的領導
1、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思想領導。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絕不能搞指導思想多元化。
2、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政治領導。黨的政治領導主要是政治原則、政治方向、重大決策的領導。
(1)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民展道路。A、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以人民民主專政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我國國家制度,是黨的政治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的體現,也是推進法治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制度。B、必須以黨以中國國情的科學判斷為依據。法治建設必須立足我國的經濟制度、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充分考慮立法、執法、守法等環節的成本效益,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秩序漸進發展,不能超越階段提出過高要求。C、必須積極借鑒和吸收古今中外各種優秀法律文化成果,尤其不可忽視本國法律文化傳統。
(2)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A、在司法制度的本質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B在司法權的來源上,司法權來自人民,屬於人民;C、在司法權的配置上,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配合;D、在司法權的行使上,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又自覺接受黨的監督和人大監督、政協監督和群眾監督;E、在司法權的運行方式上,堅持專門機關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
(3)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我國,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是兩種最重要的社會調整機制,本質上高度統一。
3、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組織領導。黨的組織領導主要是通過推薦重要幹部,

㈢ 簡述法治理念的內涵

法治理念根植於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諸方面必然性要求之中,專它是法治的靈魂,屬體現了法治的精神實質和價值追求,所要解決的是為什麼實行法治以及如何實現法治的問題。具體而言,法治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法律的權威性是法治賴以實現的根本保障。
2.限制公權力是法治的基本精神。
3.公正是法治最普遍的價值表述。
4.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現代法治的價值實質。

㈣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

一、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二、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執法為民的內涵: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其內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合法合理,這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和載體;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尺度。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

四、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圍繞大局,立足本職。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五、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4)法治內涵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

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㈤ 法治思維方式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第一,法治思維以法治價值和法治精神為指導,蘊含著公正、平等、民主、人權等專法治理念,是一種屬正當性思維;

第二,法治思維以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為依據來指導人們的社會行為,是一種規范性思維;

第三,法治思維以法律手段與法律方法為依託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解決糾紛,是一種可靠的邏輯思維;

第四,法治思維是一種符合規律、尊重事實的科學思維。因此,法治思維是一種融法律的價值屬性和工具理性於一體的特殊的高級法律意識。

㈥ 法治的概念與內涵是什麼

黨的十五大報告指來出:「依法治源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㈦ 依法治國的內涵是什麼

一、具體包括以下基本內涵: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確認和保護公民在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上處於平等的地位,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它作為一個口號,是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正式提出的。法律確認和保護公民在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上處於平等的地位,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
(2)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法律權威是就國家和社會管理過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違抗性。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的重要意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有利於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 ;是國家穩定的堅實基礎 4更有利於保障和實現人民的合法權益。
(3)嚴格依法辦事。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其基本含義是在全社會和全體公民中培養自覺尊重法律、維護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辦事的觀念,使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的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規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

㈧ 現代法治的基本內涵

現代法治抄的基本內涵是:襲

法律在國家生活中的至高無上性和最高權威性,國家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公民的各種行為都要依據法律的規定來進行。

法治:

法治,是給公民以最充分的自由,是給政府以盡可能小的權力。法治社會的真諦在於:公民的權利必須保護,政府的權力必須限制,與此背離的就不是法治社會。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熱點內容
天津二建法規答案解析 發布:2025-01-09 00:47:53 瀏覽:195
公司給的offer郵件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08 23:53:24 瀏覽:72
人員優化勞動法 發布:2025-01-08 23:46:44 瀏覽:5
2014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1-08 23:45:36 瀏覽:744
最高人民法院簡易程序 發布:2025-01-08 23:42:53 瀏覽:138
第四章合同法 發布:2025-01-08 23:29:58 瀏覽:319
不死法官 發布:2025-01-08 22:37:16 瀏覽:459
勞動者過失責任的法律規定 發布:2025-01-08 22:25:39 瀏覽:902
個人律師廣告詞 發布:2025-01-08 22:00:04 瀏覽:831
法院系統輔助文員 發布:2025-01-08 21:59:10 瀏覽: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