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第四章

道德經第四章

發布時間: 2020-12-17 03:05:43

道德經第四章給人以揭示了什麼道理

這一章主要是老子描述他心中的「道」,道是虛空的,唯其虛空,所以能包含萬物。

② 《道德經》第四章「湛兮似或存」的「湛」讀音

「湛」讀音
zhàn

③ 老子 道德經 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中的「沖」怎麼讀

chong,虛而不滿的

④ 《道德經》第四章「湛兮似或存」的「湛」讀音 讀第四聲zhan還是第二聲chen

「湛」讀音
zhàn

⑤ 「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語出自《老子》第四章,是什麼意思啊

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分似萬物之宗……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版。」
按,「不知其誰之子權」,意思明白,意謂道無父無母,先夭地生,為萬物祖,但「象帝之先」頗不可解。
首先,「象」在上古只有物象之意,作「似」、「若」講,是後來的用法。「象帝之先」句法難通。
其次,道為萬物之祖,它與其派生物的一個根本不同就是是否有形,是否可感,「帝」形色俱無,超感難見,雖為道的派生物,卻與道並無上述區別。「帝」若作「帝」,其矛盾顯然難解。
第三,六十章說:「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所以如此,本是因為世本無鬼,鬼由幻生,由想成,若以道治天下,民情歡樂,不作他思,則鬼何由生?何以靈?(註:此用蔣錫昌說)所以六十章雖有「鬼」宇,但並不能拿來作為上帝存在的明證。
可見,「象帝」二字確實難通

⑥ 怎樣理解善上善若水老子與中國傳統文話第四章測試智慧樹

《道德經》的奧秘(馬英彬解釋老子思想 8)

(這是對我們非常有幫助但也非常容易被大多數人誤解的一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萬人之所惡(wu),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今譯〕偉大崇高的善德就如同水一般。水能夠凈化萬物利於萬物(的繁衍生息),而不(計較自己的得失)去爭名奪利,隱退在所有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水的善德)最接近於「道」。

(古代的先賢聖人效法水的善德。)在哪裡居住停留,就能讓那個地方趨於善(和諧、整潔);每當發起心念,都能秉承深海一樣的善德(奉獻、寬容);與人交往,都能做出仁德慈善的好行為;說出的話,都能遵循信德的善品質(而不說大話、空話,真誠守信);如果進入政界,也能(以水的善德為榜樣,)把那裡治理地很好;任職的時候,也能(遵循水的善德)把自己的權利和才能使用地很好;有所行動,也會選擇(對大家都適合的)好時間。

就是因為他(先賢聖人不計較自己的得失而)不去爭名奪利,所以就沒有憂慮和罪過,(生活地自然而灑脫)。

〖釋義〗關於這一章的意思我解釋地比較詳細,就不再多說了。這里著重說說容易引起誤解的部分。

「上善」的上字和「不上賢」的上字相似,指的是超乎尋常的崇高(尊崇)。很多人解釋為最善是不恰當的(因為老子眼中的世界是相對的,「道」的善應該遠在水之上,所以他說「幾於道」)。

「水善利萬物」是使動用法,即「水使萬物善利」。很多人把這個「善」字解釋成善於、擅長,也是不恰當的。我們知道,水能使萬物更加潔凈,生機勃勃,污垢也會被水沖掉。所以,這才是老子的本意。

「事,善能;動,善時」這幾個字的很多解釋也不太恰當。「事」在古代是任職,「能」是使用他的權利和才能,「動」是有所變動(比如現在的辭職、轉行、撤股等等),「時」是就是時間(不是時機,因為老子是教人無私奉獻的,不是教人見風使舵、投機取巧的)。

這一段老子用水的善德提示我們如何修行,而且他把修行時平時言行需要遵守的原則也說的非常清楚,可謂用心良苦。

我們要提高自己的修為,就要學習水的無私奉獻、寬容大度、慈悲眾生,就要學習水的不計得失、不爭名利、顧全大局,還要從心念必善、言出必行、仁愛處事的小事做起,更要學習水的與人為善,並引導感染身邊所有的人學習善德善道,象水一樣洗滌他們心中的污垢。

這才是修行善德的正確方法!

⑦ <道德經>第四章中「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誰可以詳細解釋一下嗎包括到每個字!謝謝!

[原文]

道沖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淵呵③!似萬物之宗④。銼其兌⑤,專解其紛⑥,和其光⑦,同屬其塵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誰之子,象

帝之先⑾。

[譯文]

大「道」空虛開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隱

沒不見啊,又好象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⑧ <道德經>第四章中「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誰可以詳細解釋一下嗎包括到每個字!謝謝!

原文復:

道沖,而用之制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子,象帝之先。

譯文:

「道」是虛空又無形狀的,可它卻是世間萬物永無窮盡的源泉。

它像深淵一樣廣大,真不愧是世間萬物的宗主。

它永遠也不顯露鋒芒,它能以簡馭繁,解除世間的紛亂。它對一切都無偏見,遇見光就和光相擁,碰到塵埃就和塵埃混同。

它看起來好象什麼也沒有,說它沒有似乎又存在。我不知道它是從哪裡產生出來的,好象在天帝之前就已經有了。

只有心懷天地、洞悉天、地、人的智者才會有此體會。

⑨ 《老子道德經》第四章

[原文]

道沖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淵呵③!似萬物之宗④。銼其兌⑤,解其紛⑥,和其光⑦,同其塵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⑾。

[譯文]

大「道」空虛開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於塵垢。隱沒不見啊,又好象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後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釋]

①沖:通盅(chong ),器物虛空,比喻空虛。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滿,引申為盡。

③淵:深遠。呵(a):語助詞,表示停頓。

④宗:祖宗,祖先。

⑤銼其兌:銼(cuo ):消磨,折去。兌( rui):通銳,銳利、鋒利。銼其銳:消磨掉它的銳氣。

⑥ 解其紛:消解掉它的糾紛。

⑦和其光 :調和隱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塵:把自己混同於塵俗。以上四個「其」字,都是說的道本身的屬性。

⑨湛(zhan):沉沒,引申為隱約的意思。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古書中「浮沉」的「沉」多寫作「湛」。「湛」、「沉」古代讀音相同。這里用來形容「道」隱沒於冥暗之中,不見形跡。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連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無若存。參見第十四章「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引語]

在本章里,老子仍然在論述「道」的內涵。他認為,「道」是虛體的,無形無象,人們視而不見,觸而不著,只能依賴於意識去感知它。雖然「道」是虛體的,但它並非一無所有,而是蘊含著物質世界的創造性因素。這種因素極為豐富,極其久遠,存在於天帝產生之先。因而,創造宇宙天地萬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這樣,老子從物質方面再次解釋了「道」的屬性。

承接第一章內容「無形」,老子稱頌「道」雖然虛不見形,但不是空無所有,從「橫」的角度談,「道」而是無限博大,用之不盡;再從「縱」的角度談;「道」又是無限深遠,無以追溯其來歷,它好象是自然萬物的祖宗,又好象是天帝(上帝)的祖先。從此說來,不是上帝(天帝)造物,而是「道」生上帝(天帝),繼生萬物。「道」的作用是宇宙至高無上的主宰。

[評析]

在本章里,老子通過形容和比喻,給「道」具體作以描述。本來老子認為「道」是不可以名狀的,實際上「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的一種寫狀,這里又接著描寫「道」的形象。

老子說,道是空虛無形的,但它所能發揮的作用卻是無法限量的,是無窮無盡而且永遠不會枯竭。它是萬事萬物的宗主,支配著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發展變化必須依賴的力量。在這里,老子自問:「道」是從哪裡產生出來的呢?他沒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說它存在於天帝現相之前。既然在天帝產生以前,那麼天帝也就無疑是由「道」產生出來的。由此,研究者們得出結論,認為老子確實提出了無神論的思想。

也有的學者把老子的「道」與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相提並論,認為這兩個范疇的內涵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是永恆的存在,萬事萬物皆依「邏各斯」而產生。但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創造的,而是創造世界的種子,是一種「以太」的物體。「邏各斯」無時無處不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但人們卻不能感覺到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確實的。(可參閱《古希臘羅馬哲學》第17—26頁)老子的「道」同樣具有「羅各斯」的這些屬性和職能,二者的形象十分近似。

在前四章里,老子集中提出了「道」是宇宙的本原,而且先於天帝而存在;事物都是互相矛盾而存在的,並且處於變化發展之中等觀點。此外,老子還提出了他自己對社會政治和人生處世的某些基本觀點。這些學說無不充滿智慧的蘊含。

[解讀] 思想的放盪

把「道」喻為一隻肚內空虛的容器,是對其神秘性、不可觸摸性和無限作用的最直觀和最形象的譬喻。哲理的揭示,只有紮根於形象,才會使蘊含的豐富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外延性得到能動和富於想像力的發揮,老子對道的這種不拘常規的描述方式,給予後來道家人物自由放盪的思想和行為以先導和啟迪意義。

最引人深思的例子,是對莊子作品中深邃的哲理發揮和藝術形象想像力的極度誇張的影響。《莊子·德充符》寫了好幾個奇醜無比的得道之士,如斷腳的叔山無趾,生著瘤子的瓮大癭,彎腰駝背又沒有嘴唇的支離無胯,等等。可這樣的人,偏偏國君看其順眼,男人們樂於相處,女人們甚至爭著相嫁。究其緣由,就因為這些人悟道天然,形顯而德美,內在的道德美勝過了外在的形體丑。《莊子》一書中,像這樣用放盪的思維和古怪的事例來闡說道理的篇章,可謂比比皆是。他說厲鬼與西施「道通為一」,說中央之帝渾地被人為鑿出「七竅「而丟了命,諸如此類,都體現出這種特徵。

這種超常規的思維方式,對於後來魏晉時期玄學的自由發揮,也有其直接的承襲關系。玄學在殘酷的政治高壓下,以真對世俗禮教的束縛,主張人性的解放、服膺於自然為其宗旨。號稱付林七賢的劉伶,佯狂縱酒,放盪形骸。一次,他飲酒大醉,脫衣裸形在屋裡。有人因此而嘲笑他,劉伶卻回答說:「我把天地當作房屋,房屋當作衣褲,你又為什麼走到我的褲子中來呢?」這種看似怪誕的言行,卻真實反映了清談人物對人與自然關系、以及對道的特性的理解。老子說:「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張人與自然關系的諧合,追求個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為准則與道、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劉伶的這種驚世駭俗的言行,正是對世俗和禮教的唾棄,正是把自己的精神、肉體融合到自然廣大深厚懷抱里的一種實踐。

「越名教而任自然」,這是魏晉名士的名言。對現實禮教的鄙棄,對自然天性的追求,使得思想放盪、性格不羈的他們,在世俗的眼中總是顯得那麼奇異怪誕、格格不入。那個臨刑前還要彈奏一曲《廣陵散》的嵇康,就是一個敢於懷疑和批判的思想放盪者。他竟然對一向被視為「凶逆」的管叔、蔡叔給予新評價,認為其「未為不賢」,只是「不達聖權」而已;不僅如此,他還無法無天的『非湯武而薄周孔。』諸如此類,他都表現出一種獨立不羈的人格精神,千載而後,仍讓人不能不感嘆敬佩。

⑩ 道德經第一章讀後感

描寫思路:以文章內容作為主題,真實得描述感想,正文:

隨手翻起來了書架上的這本《道德經》,經常聽孩子誦讀,自己對文章的大意卻不甚了解。在查找網路資源後,對第一章進行了粗略的了解。現就部分章節內容淺談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無為「就是合道之為。

通行本《道德經》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狀態稱作「無「(無,名天地之始)。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麼也沒有,只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運行,布生天地和萬物。可見「道「就是世界產生、發展、變化的本原,是天地萬物的母體,也就是現在所稱的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無「是道的根本屬性。

「無為「即是根據事物的客觀規律而採取的管理對策,是在對天地萬物的運行規律有透徹理解後而採取的最簡單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無為「是一種管理理念,更是一種境界。

萬物是平等的,也是自由的和多樣的。平等是前提,自由和多樣是必然的結果,因為萬物是平等的,它們各自有自己存在的理由、生存方式和生活規律即有各自的「德「;

誰也不屬於誰,誰也不能命令別人該怎樣生活。世間萬物是平等的、自由的和多樣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真心地按道的要求採取無為策略,讓萬物按各自的「德「自由平等也生長、生活。

熱點內容
羅雲法院院長 發布:2024-09-20 04:50:17 瀏覽:660
人民法院委託鑒定 發布:2024-09-20 04:30:59 瀏覽:678
如何完善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發布:2024-09-20 03:29:33 瀏覽:640
關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發布:2024-09-20 02:45:46 瀏覽:300
立法的價值取向 發布:2024-09-20 02:45:36 瀏覽:22
2019成考專升本民法 發布:2024-09-20 02:39:54 瀏覽:908
勞動法簽了無固定期限合同書 發布:2024-09-20 02:09:46 瀏覽:172
行政法規的三種命名方式 發布:2024-09-20 00:30:30 瀏覽:521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