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的現狀

道德的現狀

發布時間: 2020-12-19 13:42:16

『壹』 大學生道德現狀調查報告

1 B 我知道應該這樣做抄 但是也許沒有襲做到
2 C 這個我做到了
3 A 這個肯定的
4 D 我是很反感 我也沒有做過弊 我九年義務
5 D 亂塗亂畫不好
6 C 我附近比較少 多的話很樂意 A也對
7 A 基本上吧
8 A 非常注意 說話要有修養 討厭講話不文明的 尤其講粗話的
9 A 恩 很自豪 真的
10 A 個人認為好 起碼越來越好了
11 D 遇到的都還不錯 但網上看到好多有關大學生事跡 以及差評
12 A
13 C 這是很渴望的
14 A 恩 人們道德觀越來越強
15 A 都重要 但還是選A
16 C 我身邊人信得過
支持 很有意義 看得出你是一個很熱於關注社會發展的人

『貳』 對當前社會道德現狀的認識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舉什麼樣的旗幟,擁有什麼樣的信仰,這是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方向的根本問題,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她將在世界上的位置。

當離開毛的旗幟,紅軍會失去根據地,中國共產黨會失去方向;、
當離開毛的旗幟,中國會再次淪為資本家的冒險樂園;
當離開毛的旗幟,人民將再次被壓迫,被剝削;
當離開毛的旗幟,一個偉大的黨也會蒙羞,會變成帝國主義幫凶;
當離開毛的旗幟,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會變成鎮壓人民的機器;
當離開毛的旗幟,人類社會就會重復著少數人高高在上,多數人被統治,被奴役的「人吃人」的歷史和現實;
當離開毛的旗幟,人類社會就會失去公平、正義、理想、尊嚴!

善良的人民啊!是時候了!我們要高高舉起毛澤東的旗幟,把人民的「上帝」——毛澤東,請回人民的「聖殿」。

將那些污泥濁水清洗,將那些妖魔鬼怪掃盪。

善良的人民,只有真正團結一致,舉起了毛澤東的旗幟,拿起了毛澤東主義這個金光閃閃的武器,我們才能獲得力量,獲得正義、公平和尊嚴。

人民才能夠重新做回自己的主人。

中國才能有他的國魂。

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強大地崛起。

人類社會才能最終實現共產主義。

『叄』 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現狀調查

可以看出,中學生無論在社會上,在學校內,其愛國意識的養成,總體上看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由此也驗證了學校在愛國主義教育,尤其是學生愛國認識與愛國行為養成方面的教育效果。在升國旗、奏國歌時,立正、脫帽、行注目禮的行為調查中,有89%的學生能做好。也說明學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建立在學生對愛國主義概念認識之上的。

四大發明是我國古代的偉大文化成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材料,對於一個中學生來講,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調查結果則表明,一部分學生對一些基本常識缺乏掌握。應該看到,德育與智育是辯證統一的。我們在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品德教育時,要十分注意智育因素的培養。

另外。13%的學生不了解國徽圖案的象徵意義,還要加強有關知識的學習。有3%的學生對升旗儀式持無所謂的情感,甚至有厭煩的情緒,令人擔憂。說明《國旗法》的學習教育要深入開展,升旗儀式有待進一步規范。參加升旗儀式是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之一,不是一種形式主義要讓學生自覺地通過這一活動接受教育、陶冶情操。

基於以上分析,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高度重視新形勢下的道德品質教育,德育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政治方向、形成馬克思主義正確的思想觀點、社會主義的道德情操、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不然的話,他們很有可能面對日益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迷失方向。學校要注意研究學生品德形成的內在心理機制,抵制德育工作的形式化和表面化。學校一定要把德育和智育結合起來,努力開展「寓德於教」的活動。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道德觀念就是一句空話。要充分發揮政治課及其他學科的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水平。

學校一定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鼓勵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不能把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停留在觀念的層次上,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高低的標志是其行動,這同樣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立足點和歸屬。孔子說,聽其言而觀其行,就是強調一個人的道德行為,我們要在反復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只有這樣,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才真正地落到實處,找到方向,德育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

對待師長的情感行為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中小學生對師長的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來看是比較好的,這從一方面反映了目前中小學愛國主義品質的人格基礎狀況,又從另一方面表明我們的中小學具有形成優秀道德品質的潛在的較強的能動性,自然也是加強道德教育能受到實效的前提。

禮儀,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古訓曰:「不學人與禮無以立」「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可見,禮儀並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禮儀教育肩負著選擇、傳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崇尚使命。它一方面把中華民族禮儀轉化為青年一代的素質結構: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時代禮儀。近年來,由於社會風氣不盡人意。一些與禮儀相悖的行為侵襲和影響著青少年,不少青少年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調查顯示,有的不會鞠躬、不會微笑、不會拍手;有的見到老者不是昂首挺胸,「目中無人」,就是低下頭來,摔肩而過;有的家庭甚至出現「孝順顛倒」的不正常現象。「禮儀之邦」的中國出現了禮儀失落,不能不使人感到憂慮。

人生在世要有「三自」,即自尊、自知、自製。「自尊」是為氣節、「自知是為智慧、「自製」是為修養。有了「三自」,在人格上能頂天立地,在交際上能使用文明用語、道德規矩,不卑不亢,在品德上能上下稱道。

人生價值取向

學生最敬佩的人物調查中處於前五位的次序為:

1、科學家

2、革命領袖

3、成功人士

4、英雄模範

5、著名演員或歌星

崇拜偶像的選擇時代的限制,年齡和社會影響的痕跡是很明顯的,敬佩的人物中科學家居第一,革命領袖居第二。每個健康的孩子都有可望長大的急切心理,在這種急切心理的催促下,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未來的我」。這個「未來的我」,就是孩子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中心崇拜的偶像是學生心甘情願選擇的,是在一定環境熏染下潛移默化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動搖、不易轉移,就會在孩子未來的成長過程中起規范作用、推進作用。

作為家長和教師應該將一些追求高遠、矢志不移、貢獻卓著、完善小我、光大大我的知名人物介紹給孩子。讓孩子的心靈逐漸與他們產生共鳴。讓孩子去體察,去感受,逐漸從崇敬升華為崇拜。

幫助孩子選擇崇拜偶像,就是幫助孩子選擇永不退休的終身教師,一旦做成功了,又是終身有益的大好事,就會全方位、多層次地影響孩子,給孩子以前進的動力。

奉獻與所取的關系是人生價值取向的核心問題,學生中認為人生在於奉獻的佔40.6%,認為在於奉獻也在於索取的佔49.2%,多數中學生用奉獻與索取兼顧的價值取向取代「人生價值在於奉獻」這一觀點的主導位置。

對人生的思考,多數中學生是非觀念比較明確,但社會生活的實際狀況比理性的標准更具有影響力,他們思考的熱點更側重對現實人生的關注,不確定的因素不少。

在政治價值觀方面,大部分學生能正確認識並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黨的領導,對走社會主義道路持肯定態度的佔95.19%,表明大多數學生希望國家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保持長期穩定和繁榮。當然有部分學生對政治教育課冷淡,對意識形態不關心,「政治無用論」有一定的市場。

在道德價值觀方面,對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61.6%的學生認為需要大力提倡。有35.3%的學生既要為人民服務,也要為自己謀利益。

在道德行為上,一些公認的社會道德准則在不少中學生中並沒有成為約束自我的力量,對考試作弊問題,30%的學生認為「不作弊更好,作點弊也無妨」;有3.2%的學生認為「不作弊太傻了」。調查還表明,對英雄模範人物表示敬佩,但不準備去仿效。

在道德情操上,部分學生道德能力不強,道德選擇是非不清,對社會上的一些違反道德和法律的行為認識錯位,道德行為表現不良。少數學生有打架斗毆、偷竊、欺詐等行為,受到校紀、法紀處理。

職業價值方面,在選擇職業考慮的因素上。選擇職業符合個人特長和興趣的佔35.8%,而符合社會需要的僅佔20.6%。總體上看,中學生考慮職業選擇因素上,更加註重自身發展,強調符合個人興趣、特長,以實現個人抱負為出發點,並且兼顧社會需要,同時也考慮工資收入和穩定等實際問題。

在具體職業選擇上,把從事科技工作放在首位,偏重個人生活和前途,民族、社會、集體責任感不強。認為講人生理想就是自我設計,講成才就是成名成家,講幸福就是個人幸福,講民主就是個人自由。

極大多數學生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是持否定態度的,但同時有追求個人利益,嚮往高收入、高消費的現象比較明顯。不少學生在對待理想與現實、精神生活與物質享受、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繫上,明顯地向後者傾斜,具有兩面性。對學生情況的估計,不能只停留在調查數據的分析上,還要看到問題的深層內涵和實質。當今的中小學生,思想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他們思維敏銳,勇於探索,求知慾強,文化科學知識面廣,但存在著兩重性,既有務實、自立、開拓的一面,也有短視、盲目的一面。其表現為可望實現現代化,又對社會主義方向不夠明確和堅定;能較快適應改革開放,但情緒起伏不定;務實觀念增強,但對政治漠不關心;自主意識突出,但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意識減弱;開拓意識強,但刻苦意識欠缺。這些問題的存在,如果不在學校教育階段給予正確引導,勢必影響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終影響他們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此,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給點分吧!謝謝

『肆』 當前社會公德的基本現狀是怎樣的

當前社會公德的基本現狀就是社會公德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社會公德的內容是對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規范和要求。在我國現代社會中,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為:

第一,文明禮貌社會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和諧相處,舉止文明以禮相待。自覺杜絕說臟話、隨便猜疑、欺騙他人等惡習。這是處世做人最起碼的要求。

第二,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系的最一般的行為規范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人者人恆愛之,信人者人恆信之。

第三,愛護公物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尤其在公共場合更要注意這一點。要愛護國家及公共財產不受侵犯。

第四,保護環境為了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環境整潔、舒適和干凈,保障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每個公民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規范。

(4)道德的現狀擴展閱讀:

自覺遵守

社會公德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最起碼、最簡單的行為准則,是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是適應社會和人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具有特殊且廣泛的社會作用。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1.遵守社會公德是維護社會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條件。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場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環境、維護現實社會生活的最低准則,是人們現實社會生活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

2.遵守社會公德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社會公德發揮著維護現實的穩定、公道、揚善懲惡的功能,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起著強大的輿論監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

社會公德的這種作用體現在:一方面肯定、維護和促進一切有利於或有助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礙於或有害於社會和個人生存、發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為。

這主要是通過社會公德的規范方式來促進社會和個人棄惡揚善,扶正祛邪,從而指導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非強制性地調節和規范著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言論和行動,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秩序,有效地為滿足社會與社會成員的需要服務。

『伍』 如何看當今的道德現狀

我們現在的許多中國人,對道德的看法很矛盾很微妙:一方面承認人不能無道德,另一方面又認為道德在人生中所佔的比重不太大。能給災區捐些款、公交車上能給老人孕婦讓個座,就證明自己已是個很有愛心的人了,自己是個講道德的人。

這樣想、這樣做,當然沒有錯,只不過跟我們中國文化中的道德觀還差了一大截。

中國人說:道,道路,就是人人在此生都應該所走之路,此之謂「人道」。人道從天道而來。德,得也,由於所走人生道路正確而於己有得,如孝弟忠信即是。只有講道德,人類大群才能和睦幸福、長治久安,從而個人幸福也自在其中了。有良好的社會秩序才會有個人自由,社會秩序的維系主要靠道德,故講道德是每一個人天生的本分事。

正因如此,所以中國人視道德為人生第一要務,慾望、財富、享受等都是等而下之之事。具備了起碼的道德修養,才無愧於「人」之稱號,故中國人說「做人難」,一輩子都要努力做人。我們現代人都認為慾望的滿足才是人生第一要務,只有充分地「享受」了人生才算不枉在此世界來一遭,道德只是第二、第三位之事。這和傳統中國人的人生觀大相徑庭。

如三國第一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自己卻清苦終生。其高風亮節為一般人所不及,故歷代中國人瞻仰不盡。今天我們提起此人,仍然發自內心的敬佩不已
。可見,道德來自於人之內心,是天生的,自然的,絕非外力強加。若諸葛亮當時憑借權勢作威作福,以慾望滿足為第一事,誰還會敬仰他呢?

許多人認為他人有難,自己能伸出援手,這才是講道德。實際上講道德並不需任何外在條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本分事,就是最大的道德。做了父親,孝敬父母,愛護妻子,教育子女,這就是講道德;工作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這就是講道德;生活中,與人言而有信,為人謀而盡忠,這就是講道德。可見,道德是人人可為之事,只需要盡己本分而已。就這么簡單。

問題是,當代社會中的許多人,連自己的本分也不願盡不想盡。做了丈夫,仍然只顧自己在外面吃喝玩樂,不顧愛人,不顧家庭;做妻子的,動輒威脅離婚,甚至紅杏出牆,還美其名曰尋找真愛;做官的不為民服務,做教師的誤人子弟,做醫生的草菅人命,做警察的警匪一家,﹒﹒﹒﹒﹒﹒大家都認為道德是可有可無之人生末事,慾望享受才是人生頭等大事,可人人都沒有基本道德,人的享受又從何而來呢?

進一步說,道德才是真享受,慾望滿足離享受還隔了一層。你是企業家,你辦好企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發財而是出於社會責任感,當你看到成千上萬員工因為你的出色管理而安居樂業時,你的快樂是無法替代的,你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你是教師,當你真正是以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參加工作時,學生的健康成長就是你最大的快樂,你會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沉,自己有多麼重要。慾望滿足只是動物性本能,道德修養才是人類所獨具的。只有在此處,才將人類與動物區分了開來。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豈不令人深思?

『陸』 如何看待當前的道德狀況

一段時間以來,關於道德的負面新聞頻頻見諸報端,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良知的底線不斷被侵蝕。我們的道德水平究竟怎樣,一時成了問題。
這些年,我們身邊的美德從未缺少。
最美女孩兒刁娜捨身救人,讓人看到心靈的美好;孫水林、孫東林兄弟千里送薪,詮釋「誠信」二字的含義;「最美媽媽」吳菊萍不計後果愛心托舉,給墜樓女童帶來生的希望……最近涌現出一個個道德榜樣,用實際行動書寫人間大愛,像紅燭一樣照亮道德的天空。
這些年,我們的道德建設也在不斷進步。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道德體系和誠信體系建設,2008年的汶川地震,全國人民慷慨捐助,彰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道主義精神;北京奧運會上,140多萬志願者提供熱情服務,展現首都群眾文明素養;上海世博會上,會場內外無數市民用實際行動,讓世界再次深刻感受文明有禮的國人形象。
道德焦慮,背後是社會問題
當前人們的種種道德焦慮,凝結在一點,就是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面臨著諸多新挑戰。
提起「扶不起的老人」,許多不作為的理由都似乎指向同一個案例:南京彭宇案。2006年,南京小伙彭宇下車時攙扶起一位摔倒老太,卻被告上法庭索賠13萬。遺憾的是,法院沒有給出是非判斷,卻和稀泥式的各打二十大板,判彭宇敗訴。如果做好人不僅沒有回報,反倒有可能成被告,這讓很多人在做好事前變得猶豫了。
2010年,鄭州青年李凱強因一起交通事故被告上法庭。一些媒體在報道時,卻只選擇了李凱強扶起老太太成被告的事實,就將此事件定性為鄭州版的「彭宇案」。而事實上,李凱強本人都已經承認是自己駕駛摩托車與老人發生了碰撞,並不是純粹的助人為樂。
從經濟的角度看,道德就是通過犧牲眼前的小我利益,來換取長遠的更大的社會利益。但道德評價機制的不健全,可能會使不誠信或失德的成本太低,一些人可以輕松越過道德底線,而無須承擔相應的損失。無論是司法的模糊判斷,還是新聞報道的錯誤導向,又在無形中提高了當好人的「風險成本」。
因此,不是道德出現了滑坡,而是公眾對道德的感知發生了變化,是在面對新的道德現象時,人們普遍感到缺少確切的判斷標准,從而產生了世風日下的感覺。
道德沒有敵人,她從來都是高尚人生的追求,永遠能給世界帶去溫暖,給有道德的人以內心幸福和安慰。然而,道德在社會上並非孤立存在,它需要外部環境來促進和推動。我們的社會不缺少道德觀念,缺少的是如何為這些道德觀念提供有力的後援——道德建設需要每個人的力量。

『柒』 如何評價當前社會道德現狀

我覺得當前社會的道德現狀總體是好的,總體是積極向上的,充滿了正能量,只有幾個不道德的現狀,期待著大家都能向好的方向發展

『捌』 中國現階段道德狀況是怎樣的

目前中國的道德現狀既非在「滑坡」(1976年10月之後),亦非在「爬坡」版(大張旗鼓地加強權精神文明建設包括道德建設時期),而是處於一個新的正常發展階段。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相對應,目前中國處於「道德發展的新常態」。

1、對於社會中出現的不道德現象(事件)不必大驚小怪、憂心忡忡,不要否定主流、否定發展;可以進行必要的譴責,不必連篇累牘地報道。

各類媒體要多宣傳道德楷模和身邊好人,推動道德進步。

2、青少年要少看網上不道德的奇葩新聞,多看權威媒體及其網站宣傳的道德楷模。從而有利於自己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在報效國家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玖』 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現狀

一、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度降低。談及誠信,這是一個從古到今的話題,誠信往往被人們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質,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確保未來還是這樣,所以在誠信面前任何人沒有選擇,只有誠受,何況是論及我們時代的精英們。但是目前的大學校園里,誠信實在是處於一個很微妙的位置,即被看得很神聖,同時也有可能被遺棄。考試作弊是當代大學生誠信度降低的一個很好的見證,無論是國家級的考試還是學校的結業考試,都存在著作弊的現象,因為考試成績都是關繫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為了眼前的利益,誠信悄悄地被時代的精英們遺棄在灰暗的角落。
二、當代大學生道德目標自我化、標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為庸俗化。大學生的道德取向影響著他們自身的發展,也可以說從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未來社會的發展,所以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標准應該是即符合自身健康成長,又有利於社會的良性發展的。可是近年來卻連續的出現了這樣的在校大學生的道德取向模式走向了目標自我化、標准多元化、取向功利化和行為庸俗化,現代的大學生出現道德觀念與道德行為的二重性,許多的大學生的道德行為表現為庸俗化,實在是令整個社會擔心。
三、尊師的氣氛在高校校園里慢慢的淡化。嚴格的講,尊師是作為學子們的最重要的、也是必須嚴格恪守的。雖然今天的高效校園仍然和以往一樣充滿著活力和朝氣,可是尊師的氣氛卻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的淡化。近幾年的媒體報道中,也很多的談到大學校園里尊師的問題,一些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連自己的任課老師的姓名都不知道,有的同學甚至都瞧不起老師,更何況談及尊師了,這值得人們思考,因為無尊即無孝。
四、在理想與信念方面,對奮斗目標不甚確定,缺乏社會責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虛、人雲亦雲、玩世不恭、游戲人生;在生活態度方面,羨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鋪張浪費、情趣低俗、追求享樂。隨著物質生活的多姿多彩及其巨大的誘惑力,使得當代的大學生中存在著很大一部分這樣的青年,的確耐人尋味。
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是當前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但是我們在看到問題的同時,應該摒棄這樣的看法:不應把個別大學生的道德失范,當作大學生群體的道德問題;但同時也不應該掉以輕心或忽視,社會必須在分析清楚原因的基礎上提出解決的最好的對策,以便於很好的解決這個社會性的問題

熱點內容
破壞青苗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09 15:47:27 瀏覽:157
民法典第1編總則 發布:2025-01-09 15:33:45 瀏覽:740
北京淵遠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09 15:06:27 瀏覽:911
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09 15:03:15 瀏覽:100
2019年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01-09 14:56:46 瀏覽:741
行政訴訟法關於迴避規定 發布:2025-01-09 14:40:55 瀏覽:142
涉訴信訪法官 發布:2025-01-09 14:40:08 瀏覽:653
民事訴訟法的視聽資料咋么理解 發布:2025-01-09 14:30:07 瀏覽:842
教育法規和教育行政法規的區別 發布:2025-01-09 14:18:45 瀏覽:409
嵊州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5-01-09 14:11:09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