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人為自然界立法

人為自然界立法

發布時間: 2020-12-19 13:44:46

『壹』 人為自然界立法。( )

錯誤

自然界不止人類社會吧,還有其它的生物。人類又怎麼給別的生物立法呢?

難道是:豬,你一定是要給人類吃的,不得反抗。
獅,你不能吃肉。因為你吃肉的話太危險了。容易傷人。

『貳』 康德純批「人為自然界立法」 具體出處 至少告訴我在哪篇哪章 最好是鄧曉芒譯本 謝謝!!!

查找了《純粹理性批判(鄧曉芒版).pdf》,「人為自然界立法」似乎是一個【觀點】,並沒有這句話

在【康德吧】里有《鄧曉芒講《純批》

希望能幫到你

『叄』 「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康德「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意思是說「人的理性」主宰著整個自然界,為自然界劃分秩序,規定著自然界的發展。
哲學家康德曾說:「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這一觀點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認為自然界的規律由人們的悟性規定。
康德認為人的理性是先驗的,理性既為自然立法,也為道德立法,在康德的哲學體系中,理性就是完整的世界,自然的法則和道德的法則,是由人的理性確立的,不「應」是它們本身具有的。所以,在這個層面上理解,康德確實是主觀唯心主義者,從而,「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作為康德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屬於主觀唯心主義理論。
伊曼努爾·康德(德語: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著名德意志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唯心主義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
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法蘭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認為是繼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統,並且有為數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稱為「三大批判」,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這三部作品有系統地分別闡述他的知識學、倫理學和美學思想。《純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學術界重視,標志著哲學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體論轉向認識論,是西方哲學史上劃時代的巨著,被視為近代哲學的開端。此外,康德在宗教哲學、法律哲學和歷史哲學方面也有重要論著。
康德哲學理論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認為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即「范疇」)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先天的范疇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他的這個理論結合了英國經驗主義與歐陸的理性主義,對德國唯心主義與浪漫主義影響深遠。康德的道德哲學理論也十分著名。此外他還曾針對太陽系的形成提出第一個現代的理論解釋,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設。

『肆』 「人為自然界立法」是什麼意思

康德所謂的「自然」是指人的認識能力所認識的「自然」.也就是說,世界是人根據自己回的認識條件所認識的世界答.而這些用以認識的工具如樓上所說,如時空范疇等,這些是屬於康德所謂的「知性」(也翻譯為理智)的.所以,確切地說,是人的知性為自然立法,換言之,是人根據知性認識了這個世界.而這個世界或自然只有必然沒有自因,換言之,一切都在因果律之內,沒有自因,自因屬於理性范疇.而理性主要涉及道德領域,道德領域不屬於康德所謂「自然」的領域.康德所謂的自然是一個機械的世界.

『伍』 「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意思是說「人的理性」主宰著整個自然界,為自然界劃分秩序,規定著自然界的發展。這句話是哲學家康德所說的,這一觀點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認為自然界的規律由人們的悟性規定。

康德認為人的理性是先驗的,理性既為自然立法,也為道德立法。在康德的哲學體系中,理性就是完整的世界,自然的法則和道德的法則,是由人的理性確立的,不「應」是它們本身具有的。所以,在這個層面上理解,康德確實是主觀唯心主義者,從而,「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作為康德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屬於主觀唯心主義理論。

康德哲學理論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認為將經驗轉化為知識的理性是人與生俱來的,沒有先天的范疇我們就無法理解世界。他的這個理論結合了英國經驗主義與歐陸的理性主義,對德國唯心主義與浪漫主義影響深遠。康德的道德哲學理論也十分著名。此外他還曾針對太陽系的形成提出第一個現代的理論解釋,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設。

『陸』 什麼是康德的人為自然立法

康德所謂的「自然」是指人的認識能力所認識的「自然」。也就是說,世界是人根據自己的認識條件所認識的世界。而這些用以認識的工具如樓上所說,如時空范疇等,這些是屬於康德所謂的「知性」(也翻譯為理智)的。

所以,確切地說,是人的知性為自然立法,換言之,是人根據知性認識了這個世界。 而這個世界或自然只有必然沒有自因,換言之,一切都在因果律之內,沒有自因,自因屬於理性范疇。而理性主要涉及道德領域,道德領域不屬於康德所謂「自然」的領域。 康德所謂的自然是一個機械的世界。

(6)人為自然界立法擴展閱讀

康德認為,人的知識有兩個來源:感性和知性。這二者都是先驗的能力,或者說是先天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就像人吃飯睡覺等等,都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一樣。

感性能力提供感性直觀的事物,康德哲學里稱為直觀的雜多,即雜亂紛多的式樣。在康德看來,直觀的雜多不過是時間和空間形式而已,只能作為知識的材料,本身不具備確定的意義,不能算作知識。

如同庫房裡的貨物需要整理歸類才能使用一樣,感性的雜多,只有通過理性對它們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分類分析綜合,形成概念,最後通過「判斷」才夠成知識。這種分類分析綜合的概念規則,哲學上稱為范疇。先驗的知性作用就是提供范疇。

康德把研究感性先天形式的理論稱為「先驗感性論」。所謂「感性」,指人的認識的一種被動的接受性,也就是「直觀能力」。

康德認為,當外在的對象刺激我們的感官時,在主體方面接受刺激印象的感受能力便開始活動,一切對象只有通過感性才能被主體接受,對象與主體感受能力處於一種直接的關系牛。因此,康德稱這種認識是「感性直觀」。

『柒』 辨析題: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康德(1724-1804)是德國著名哲學家。他認為,自然界的規律是由人們的悟性規定的,「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也就是說,規律是人的主觀精神的產物。這是一種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觀點。但是這種哲學思想的出現,卻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奮進精神。

康德生活的年代正是歐洲啟蒙運動所掀起的新文化浪潮風起雲涌的年代。啟蒙思想家沖破宗教神學的束縛,「朝人本身走去」,奏出了關於人的贊美詩,將人抬舉到崇高的地位,但人並不是靠膂力過人,而是靠精神和智慧閃光征服世界。康德的思想深刻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他一生致力於將哲學變得更貼近生活,追尋一種將真、善、美與信仰、希望、仁愛合為一體的完美人生,並且相信人類可以做到。

康德認為,我們的知識都是由兩種因素構成的。一種因素是知識的內容,即構成知識的材料。這些材料的來源是十分清楚的,它們就是我們的感覺所提供出來的那種經驗,它是我們接受在我們之外東西的刺激而得到的。知識的另一個因素是由知識能力本身產生出來的,這些因素不能歸於經驗,而是根植於心靈本性之中,是人的認識能力本身所擁有的一些永恆的必然性法則,早已作為一種先在的東西潛在於人的理性之中,並在實際的認識活動中實現地起著作用。這種作用的實質在於:在思想中按理性先在的這些永恆的必然法則要求組織由感覺提供的經驗材料,將它們結合成為一個有秩序的整體即知識。這就是說,由認識能力所貢獻的因素使得人類的理性不止步於一堆堆支離破碎的材料面前,而是以自身的主動性、創造性,將自身那些普遍必然的法則賦給那些零散的材料,將它們裝配在一起,我們就獲得了關於經驗的完備知識,這也就是人們期待的那種可靠的、有理性根據的知識。因此,康德認為,人們不是在自然界中發現秩序,而是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規定,將秩序和法則賦給自然界,是人為自然立法。這就是那句著名的「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康德的這個哲學思想終結了休謨哲學所導致的對科學知識可靠性提供質疑的懷疑主義情緒,重新將人對科學和理性的自信還給了人。康德的哲學思想代表了當時的時代精神,反映了啟蒙運動健康積極的方面,因而構成人類燦爛文明史中光輝的一頁,在以後的歲月里不斷以各種形式影響著人類思想史的發展。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感慨萬端地贊譽像康德這樣的大思想家:「大思想家們真是鳳毛麟角,千萬人心裡未必能擇出一個大思想家來。他們是人類的燈塔;如果沒有他們,人類就要流落在迷茫無際的星空里。」

『捌』 人為自然界立法 是客觀唯心主義還是主觀唯心主義

這是客觀唯心主義來。自

出自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康德。康德所謂的「自然」是指人的認識能力所認識的「自然」,是人根據自己的認識條件所能認識的世界。而這些用以認識的工具如時空范疇等是屬於康德所謂的「知性」的。所以,確切地說,是人的知性為自然立法,換言之,是人根據知性認識了這個世界。 而這個世界或自然只有必然沒有自因,換言之,一切都在因果律之內,沒有自因,自因屬於理性范疇。而理性主要涉及道德領域,道德領域不屬於康德所謂「自然」的領域。 康德所謂的自然是一個機械的世界。

『玖』 「人為自然界立法」是主觀唯心還是客觀唯心

我的看法
如果抄這個「人」是指襲「我」,這就是是主觀唯心,如果是指「人類」,就是客觀唯心
主觀唯心是以我心為出發點來判斷事物的存在,例如風吹幡動,是因為我心動,我心不動,幡亦不動,心外無物,所以世界法則是由我來訂的。
客觀唯心是指世界本源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精神或原則,它獨立於物質世界之外,由它來制定世界的法則,非我也非物。所以,如果作為集合概念,人為自然立法,此「法」可以概括為抽象出來的獨立的精神實體,作為自然界的法則,這應該符合客觀唯心的判斷標准。

『拾』 「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是什麼哲學觀點

這是主觀來唯心主義觀點自。

「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即規律是人的主觀精神的產物。

主觀唯心論或主觀唯心主義是一個哲學理論。其提出某主體的心靈,如其感覺、經驗、意識、觀念和或意志等是世界中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

(10)人為自然界立法擴展閱讀

唯心主義哲學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觀唯心主義把主體的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識世界中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意識體的主觀精神所派生的,它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

因此,在主觀唯心主義者看來,主觀精神是本源的、第一性的,而外部世界的事物則是派生的、第二性的。片面地極端的理解主觀唯心主義會導致唯我論。主觀唯心主義把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自我主觀精神的顯現和產物。

實際上就是認為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由每個自我的主觀精神決定,沒有每個意識體自我的主觀精神,也就沒有外部世界上的事物,即客觀世界依賴於主觀精神而存在。

中國陸九淵心學的「吾心即是宇宙」,英國貝克萊的所謂「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等觀點,即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熱點內容
勞動法44條規定有哪些 發布:2024-11-15 22:02:16 瀏覽:851
合同法中情勢變更條款 發布:2024-11-15 21:58:42 瀏覽:60
司法部最新動態 發布:2024-11-15 21:57:50 瀏覽:74
銀行法務和法官選哪個 發布:2024-11-15 19:40:41 瀏覽:362
勞動法不定期勞務關系 發布:2024-11-15 19:39:25 瀏覽:819
道德與社會關系 發布:2024-11-15 19:15:26 瀏覽:101
合肥高新技術法院 發布:2024-11-15 19:10:25 瀏覽:542
滕州法律援助收費嗎 發布:2024-11-15 18:25:41 瀏覽:893
檢察院委託辯護人申請法律援助告知書 發布:2024-11-15 18:17:22 瀏覽:997
安徽城市市容管理條例 發布:2024-11-15 18:09:31 瀏覽: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