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關於道德例子

關於道德例子

發布時間: 2020-12-17 03:09:42

A. 關於道德的中國古代名人小故事

關於道德的中國古代名人小故事:
1、《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2、《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基本介紹:
道,是萬物萬法之源,是創造一切的力量;德,是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的行為,不違背自然發展規律,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提升自己的踐行方式。
道是在承載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體實例、是道的體現,是我們能看到的心行,是我們通過感知後所進行的行為。所以,如果沒有德,我們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這就是德與道的關系。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B. 古今中外關於品德的例子

宋代有四大書法家最為有名,即蘇、黃、米、蔡四家。蘇是蘇軾,即蘇東坡;黃是黃庭堅;米是米芾;這都無可非議。可「蔡」呢?有人說是蔡京,也有人說是蔡襄,到底是誰呢?其說不一。
最通常的說法是,本來這個蔡是蔡京,人們雖然承認他的書法造詣,可特別憎惡他的人品,所以人們不願意承認他的書法家地位。在宋哲宗元佑年間,他為了排除異己,把司馬光等人稱作「奸黨」,並親自寫碑文,寫上他們的「罪狀」,刻成碑立在全國。當時有許多石匠拒絕刻這個碑,結果都被坎頭處死。等到蔡京一死,人們馬上把那座「元佑黨人碑」砸個粉碎。人們還把他和當時把持朝政的高俅、童貫、楊戩,並稱為「四大奸臣」。
蔡京人品極壞,人們怎能容忍他在「四大書法家」的行列之中?所以就把他開除了。可「蘇黃米蔡」又說順口了,就讓蔡襄取而代之 蔡襄善於學習先人精華,又特別刻苦努力,書法很有特色。所以人們認為他應該排在「四家」之首,不應該受蔡京的連累排在最後。
蔡襄不僅書法造詣很高,而且人品極好。他在朝為官時,敢於直言,連一些權臣都怕他三分。他在福建泉州做官時,修建了後來非常著名的洛陽橋,又修建了七里的林蔭大道,為當地人民所歡迎。
由此看來,人品比書品更重要,如果一個人只會寫好字,不會做好事,人民一定要垂棄他,即使在書壇上也不會給他留下一個小小的地位。
蔡京的藝術天賦極高,素有才子之稱,在書法、詩詞、散文等各個藝術領域均有輝煌表現。他的書法,躋身於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中。當時的人們談到他的書法時,使用的詞彙經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就連狂傲如米芾都曾經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據說,有一次蔡京與米芾聊天,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什麼人最好?」米芾回答說:「從唐朝晚期的柳公權之後,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問:「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
存世書跡有《草堂詩題記》、《節夫帖》、《宮使帖》。《節夫帖》
蔡京雖然才學出眾,可心地險惡。在新黨得勢,蔡京高居相位時,便不擇手段,伺機報復。不僅將蘇軾逐出京師,而且將蘇軾的書法也貶得一文不值,把它說成了一堆臭狗屎。不僅如此,還通令全國,將蘇軾在各地所題碑碣一一搗毀,片石不存。蔡京手下有一名貼心干將,名叫趙二的,就曾親自帶領一彪人馬,四處變本加厲地執行蔡太師的命令。將蘇軾所寫的碣石碑文幾乎毀盡。後來趙二由於執行相令有功,依附蔡京權勢,青雲直上,當了大官。

C. 誰能告訴我有關道德的名人事例

賴寧,英雄少年。來14歲(自指被評為「十佳少先隊員」時,下同),四川石棉縣人。他胸懷大志,品學兼優,全面發展,從上小學開始,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少先隊員。曾獲省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一等獎,地區少年兒童繪畫比賽二等獎和縣兒童書法比賽一等獎。小學畢業後,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重點中學——石棉縣一中。

1988年3月13日一位14歲的優秀少年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犧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賴寧。那天下午3點左右,因八級大風,把縣城附近一家工廠的電線桿吹倒,造成電線短路,引起了大火。風助火威,火越來越大、燒得越來越遠。此時,森林、電視衛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庫存都不得面臨著巨大的危險。賴寧看見後立刻趕到火災現場。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奮不顧身地沖向前奮力撲火。雖然,消防隊員曾勸阻大家別往火中硬闖,但賴寧不忍心看到國家財產遭到嚴重損失又去撲火。最後大火終於撲滅了,但賴寧卻犧牲了。

D. 關於道德是立足社會根本的例子

我們知道,現在一些享受高科技和高質量生活的人都躲在各自的真空里,他們身上的病菌雖不一樣,卻都很清楚病毒的致命性。一但「雙X」臨門,暴露在陽光下,其生命就會慢慢消亡。如果這時候我們用語言來批評它,用不道德和不法律這二個詞語來形容,會用那個呢?准確的應該是不法律,但我們實際只能說不道德。這是我們的漢語不夠嚴格規正精確,在此出現了詰詘拗牙,還是歷史上本身對此就是一說,使得我們容易在今天將道德和法律混淆。最近的一些關於新時期社會倫理觀道德觀的文章,在論述中也普遍存在著將道德與法律混淆的問題,把許多違反法律的事情,歸結到道德范疇。特別是在生產假冒偽劣產品,騙取銀行貸款,破壞生態環境上,如某某文章談道德的六種關系時候:
一、商業關系中的道德:假冒偽劣產品;
二、金融關系中的道德:不歸還貸款,銀行便無法保證存款的提取,更無力發放新的貸款;
三、僱傭關系中的道德:僱傭關系中的道德的核心是責任和義務;
四、環保道德:不注意環境保護,不重視環保工作,不講環保道德;
五、公益和互助道德;
六、文化市場中的道德。
專家學者專班尚且如此,也就難怪普通平頭百姓了。萬萬不可說生活都不保還怕什麼法律,隨處可以聽生活都不保還談什麼道德。誰來向他們解釋道德和法律區別和共同點呢?道德與法律誰的范疇更大一些呢?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黨作為法寶的宣傳輿論工具看來有待發揮其導向作用,然而聲音太弱,太弱了啊!在利益的驅動下媒體(拿國家的錢,發言權政黨管得;取社會的財,綺誑語富人買得;謀個人的利,悄悄話自己進得。如此也混淆怎見其神聖職業道德。)一味追求發行和收視率,忙的可是金錢和美女,暴力和血腥,迎合低級趣味,就像「超女」我看涉嫌動用國家資源,謀取集團利益。我們怕的是極端,但中國人卻就會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要麼是紅色海洋,要麼是金甌一片,矯枉非得過正。學習他們我也把它放下不表,能看我的文章的人應該明白道德與法律區分,是嗎?你和我最怕的就是那些懂法律,談道德,背後干勾當的人。還是希望現在能睡好安穩覺的人多一些,我就有過草木皆兵的感受,當年偷看黃色錄相,同時幾人被抓,漏我一個,深更半夜聽見敲門聲就心慌,恐怖。今天,我們睡得著覺的人,不能在睡夢中錯過歷史,把倫理觀道德觀作為話題來講述對每個人都不為過,讓恐怖遠離人們是我們的責任。這是一個艱難的歷程,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警醒,讓我們有所覺悟,在這片本應該是全世界尊敬的文明古國的土地上,不要在我們這個時代留下恥辱的腳印:……
我希望媒體在那些無聲無息的弱勢群體和受害者逆來順受的時候,再不要談那麼多的商界精英,企業名流的神話,這無異於號召人們去瘋狂的斂財,那金字塔永遠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真正的記者監督他們,陪笑的記者歌頌他們。但是我也思考千千萬萬的弱勢群體和受害者的力量,怎麼還能這樣消散於無型呢?我並不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可我還有過下面的經歷:一天,我剛剛發動車子,兩個背對我的人突然叫起來,說壓著他們一個人的腳了,我下車後,那人指著腳面說被壓的地方,咦,這就怪了,你背對我怎麼會壓到正面上去,接下去當然就爭執不休,要我賠錢,我當然不肯,最後有人報了警,我想也好現在「撞猴子」警察會處理的。沒有料到警察來後不問青紅皂白就收我的執照,扣我的車子,根本不聽我理論,理由很簡單,他說:我那有時間聽你們的,我忙著呢。我車子既然被扣,道理的天平自然就傾向他們了,你還能堅持真理嗎?想辦法取車吧!因為只有這樣警察才會將繁多類似的事件,在「公平自願」的情況下結案。那種屈啊!怨啊!恨啊!無奈,我將那人帶去定點醫院例行檢查,檢查費400元,我一看好多名目都沒有用到,和醫生交涉,他反而又開了一百多元的葯,去交吧,我等著寫報告,……只好乖乖地把錢交了。這真叫打掉了牙只能往肚裡吞,檢查結果當然什麼損傷也沒有。第二天再到警察那調解,看到報告沒有問題,讓我們雙方自己協商解決,最後,我付對方300元完事。給錢時我竟對那人笑了,交警還執照的時候也對我笑了,就是他的一笑我也心動了一下:哦,他還是怕我的。因為這個時候我如果沖動的對著他,罵「X你媽!」他也同樣很無奈,因為和我爭吵的結果於我無損,他可是要扣獎金的,其同行就可以多分一點點。再到停車場交費取車,因為在送那人去醫院的時候我沒有配合,拖車的人不耐煩的代我送了一程,我想他們會不會難為我啊,檢查車子後沒有發現什麼,我就往家裡走,半路我的車拋錨……
以上的事例就存在著法律和道德的取向和價值,那麼你認為我對誰可以用法律,對誰可以論道德。衡量一個社會文明道德水準的高低有一個標准,那就是法律的尊嚴。在這個事件中,我自愧沒有毅力和勇氣去追究什麼,我想即使我能夠打贏一場官司,我也不會得到超出我投人的賠償。

E. 青少年關於道德教育 的例子

討論中首先涉及道德教育與學校現行德育內容的關系。我國多年來在學校中主張廣義的德育,認為德育既包括道德教育又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甚至還包括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針對這種現象,有學者認為德育即道德教育,就是關於道德行為和道德信仰的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擴大德育涵蓋面,容易削弱德育的效果。因為個人品德的形成、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確立、政治覺悟的提高、法制觀念的明確、心理的發展各屬於人的不同層面,其過程與機制相差甚大,如果將它們一概納入德育學科,以一樣的手段、方法,通過一樣的途徑,遵循一樣的原則來實施教育,勢必削弱教育效果。同時,我國在學校教育中使用「大德育」概念,也不利於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對話、互補共長,建議對「德育」即道德教育的內涵作出明確界定。就學校教育中現行的大德育內容而言,道德教育也具有其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的基礎地位。

天津社會科學院李雨村研究員認為,需要高度認識道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才能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學校教育中嚴重存在的重智育輕德育現象,究其根本原因,還在於沒有真正地認識德育包括道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功能。文件中和講話中的認識並不等於對該問題的真正認識,各級教育管理部門首先要真正解決認識問題,其次才是學校和教師的教學問題。只要真正認識到道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在操作環節上解決學校教育中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問題就容易得多。

研討會在充分肯定學校關於青少年道德教育所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還對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天津42中學劉春老師認為,當前各學校不同程度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單純用學習成績衡量所有學生的所有方面;重德育灌輸輕德育實踐的現象。道德教育中忽視通過學生自身的積極思維過程與情感體驗使之內化,導致學生被動接受,難以培養其自律品質,甚至出現雙重道德人格的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此外。還存在著社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協調的嚴重現象。

天津商業大學范書生教授認為,大力進行道德養成教育,是學校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根本和重點。道德養成教育雖然不是現行德育中的全部,但卻是德育的根基。德育的本質就是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道德行為習慣養成為根本的養成教育是青少年德育的中心環節,貫穿於德育的全過程。人的道德結構的發展就是在掌握和運用道德認知、培養和重復道德行為的過程中完成的;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也是檢驗德育過程成效的最終結果。離開養成教育,德育便會脫離社會與生活的實際而流於空泛的形式。

天津大學劉彥生教授認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道德教育方法較為簡單陳舊。只強調理性知識,沒有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密切結合;習慣於外在灌輸,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要求和情感作用。習慣於德育要求的一刀切,忽視學生個性的多樣性,差異性。這種機械、呆板的德育,由於未能尊重和顧及個體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往往造成學生形成雙重道德人格甚至多重道德人格的現象。需要研究和借鑒中西方道德教育的理論和經驗,用以加強和改進當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一些理念和方法。應當在尊重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方面,體現人文關懷;關注道德情感的培養和行為主體的體驗教育;重視人格培育與提升。

天津科技大學劉陽認為,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就學校教育而言應當充分注意道德教育模式的科學應用並建立起實效反饋機制。國內關於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應用得時間較短,導致對道德教育模式的應用過程缺乏理論與實踐的探索。道德教育實踐中要科學地應用道德教育模式,處理好某些認識和實踐問題,包括需要透徹了解道德教育模式與受教育者各自的特點;堅持多種模式的兼顧性與某種模式重復性的統一;堅持道德教育模式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同時需要建立和完善道德教育模式科學應用過程中的實效反饋機制。科學的處理道德教育模式應用過程中的環節,將成為調整與改進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增強道德教育實效性的重要內容。

天津師范大學仲崇盛則提出,要高度重視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社會道德環境,以加強學校道德教育。社會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會阻礙進一步發展,甚至破壞改革發展的成果。目前最為突出的問題主要是假、惡、丑的問題,或者說一些其他問題和現象都可以歸結為假、惡、丑問題。真、善、美永遠需要社會重申和張揚。

F. 關於道德抉擇的例子

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和夥伴們在玩,一不小心,打碎了
最心愛的花瓶。他心裡很害怕,當
問起他的時候,他說是他的夥伴不小心把碰倒了,
看他臉色不對,就又問他:「真的是你的夥伴嗎?那你為什麼這么驚慌呢?」小男孩還是沒有勇氣回答,當姑媽要走的時候,他終於承認了,花瓶是他打碎的,不關夥伴們的事兒,又像姑媽道了歉。姑媽轉過身來,對他說:「孩子,你能勇於承認錯誤,這讓我感到很欣慰,做人要誠實,做事要光明正大,
,為時不晚!以後小心點兒,不要再惹麻煩了。」「謝謝姑媽,我會的!」男孩說道。
小男孩兒經過這件事,從此再也沒有犯過同樣的錯誤,時時刻刻都把姑媽的話記在心裡。

里,我們也會經常會遇到一些事:用完了別人借給你的東西,覺得好的,就沒有還給那個人,自己用了起來。一個高個子女孩,借同學一支
,他覺得很耐用,又很好看,所以就給同學說:「能借你一個晚上嗎?同學不好意思拒絕,就答應了。過了一天,同學也忘了自己借出去的東西,借的人也不提這件事,怕她想起來,向她要筆。
過了好幾天,同學看見高個女孩兒在用自己的筆,她才想起來那件事,於是同學走到她跟前微笑著說:「這支筆可以還給我了嗎。」那個人頓時臉紅了,沒什麼可說了,就說出當時自己的想法,並道了歉,把筆歸還了本人,從此那個高高的女孩再也沒有做出類似的事情了。
判斷一件事的對錯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面對道德抉擇我們要做到:善良、誠實、守信!!

G. 社會道德的小事例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這個社會中,有許多行為規范約束著我們的一言一行,這就是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有一次,我和媽媽到銀行存錢,銀行里人頭攢動,我和媽媽排了很長時間的隊伍才輪到我們。就在我們走向櫃台時,一位70多歲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我開始還認為他是有什麼東西丟在那裡要拿回去,可他還沒站穩,就發話了:「請問一下養老保險怎麼取?」
我可不高興了,明明是我們先來了,怎麼讓他先辦起業務呢?而且這么大人了,先來後到這點道理不懂嗎? 可媽媽卻好像讓著他一樣,什麼話也沒說,而且還把身子往一邊讓了讓。 媽媽的舉動,更讓我驚訝和氣憤,難道媽媽也不懂這點道理嗎? 媽媽好象看見了我表情的變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邊,微笑著對我說:「你是不是有點不高興啊?」我用勁地點了點頭,氣憤地說出了我的想法。媽媽的臉色立刻變得嚴肅起來,對我說:「你這就不對了。雖然先來後到是規矩,但是他畢竟是位老人啊!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種道德的表現,所以我們必須要讓著他,尊敬他。」我這才點了點頭。媽媽的表情終於由嚴肅化為輕松,「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願意為這么一件小事而和別人爭吵嗎?」我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 這是,那位老人的事已經辦好了,正招呼我們過去。他這時向我們解釋:「剛才真對不起,我有點急事,讓你們久等了!」我笑著說:「沒關系!這不算什麼!」 同時,我也看見了媽媽贊許的目光。
可見,道德還能讓社會更加和諧,幸福,美滿。
但是社會上還存在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最近,汶川發生了大地震,許多人為次慷慨解囊。但是,我在報紙上看見一條反面的新聞:「某地區奧運火炬手在繞過捐款箱後,把一隻空的手放在箱子邊,什麼也沒捐。」 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沒有錯,他們已經捐過了錢,只是幾位記者沒拍到照片,就讓他們空大波,指責聲,叫喊聲,責罵聲,不絕於耳。經事後調查,火炬手並著手再走了一邊。這件事讓火炬手很郁悶,人民很納悶,也讓社會充滿了疑問,這記者怎麼這樣呢!我則感到很氣憤,媒體本是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更加了解社會,卻報道出這么一條消息,又和報假新聞有什麼區別呢!這是拿災區人們的利益開玩笑,是對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對社會的形象的嚴重損害!實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現,而這家媒體卻連這點道德都做不到,還怎麼再談自己的信譽呢?
這是道德負面的例子,通過這件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做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是道德的基本表現,我們要遵循它。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H. 生活中有哪些有道德的事例

我和媽媽坐公交汽車去姥姥家給姥姥過生日,我剛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就看見一個老奶奶顫顫回巍巍地答走上車來,這時車上已經沒有空位了,老奶奶的臉上露出一絲難色,我心理想:我該不該給老人讓座呢?如果讓了,別人會不會說我出風頭?不讓座,萬一老奶奶站不穩,摔著怎麼辦。我心理就像有一個小天使和小惡魔一樣: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做一個孝敬老人的孩子。」小惡魔說:「別聽她的,萬一讓了座,別人說你出風頭怎麼辦?再說了,坐這兒多舒服呀。」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老師上課時不是經常說要尊敬長輩嗎?」「不讓!」「讓!」「不讓!」「讓!」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在校園里拾到了一元錢,我便交給了老師,老師誇我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雖然只是一元錢,但是,它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記……想到這兒,我便鼓起勇氣對老奶奶說:「奶奶,您坐這里吧。」老奶奶感激的對我說:「真是個好孩子。」我的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

I. 有關道德的確實事例

例一:某小學生放學歸來,向媽媽描述:有一位叔叔在等候公交車時,將香煙頭隨手扔到了地上,恰巧被一位環衛工人叔叔看到了。工人叔叔把肩上的垃圾箱放下來,將香煙頭掃進了垃圾箱……媽媽聽了以後,神色凝重地對兒子說,隨地扔香煙頭或別的廢棄物品,是缺乏公共道德的表現。看,公共道德,在此時此處此事上就是這樣的具體。 例二:父親讓女兒去家門口的小吃店買冷飲,女兒去了。女兒回來以後,將找回的零錢交給父親。父親認真地加以清點之後告訴女兒缺了5分錢。女兒笑著諷刺父親「摳門兒」,隨後如實解釋說:那5分錢硬幣滾落到地上,我沒有撿起來。父親告訴女兒,5分錢確實是個小數目,但是,熱愛人民幣是每一位公民都應當有的公德,如果誰有意毀壞人民幣,還要負刑事責任呢。父親嚴肅地說:「你想過沒有,硬幣上有國徽圖樣,將其扔到地上任人踐踏,對國家是什麼態度?」公德與愛國,在此時此處此事上就是這樣的具體。 例三:兩個同學鬧矛盾,彼此都不冷靜,事後仍然怒氣未消,都講了對方的壞話,其中一位同學還散布了對方的家庭隱私。這話被第三位同學聽到了,悄悄傳給了當事人,致使矛盾激化,險些鬧出大事,幸被老師及時化解。同學們得知此事以後,有的說傳話的人「嘴太快」,有的說傳話的人「太多事」。老師卻深刻指出:人應當多做促進團結、有利於安定的事;絕不能做挑撥離間、加劇矛盾的事。至於散布別人的隱私,問題的性質就更嚴重了,是缺少道德的表現。道德,在此時此處此事上,就是這樣的具體。 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隨處可見,都與人的道德品質有關,都很具體。 道德品質,每每被人們視為很抽象,看不見摸不著。有的家長坦言:孩子的功課是具體的,分數是可視的,而道德則不然。因為有了這樣的觀念,就很容易「聚焦」於孩子的課業,而忽視事關道德品質的言行,讓本來呈現道德特徵的言行,在人們的眼皮下面滑過去了,該褒揚的沒有褒揚,該批評、制止的未能批評、制止。 講道德,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准則,是調節之間關系的法寶。人與人、人與自然須臾不可離開。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融合或矛盾乃至對抗,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也都是十分具體的。一般情況下,舊的矛盾解決了,出現了融合;之後又會有新的矛盾和斗爭,待解決之後又有了新的融合,反反復復無窮期。或矛盾或融合,道德往往都起著重要作用。講道德是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提倡的。道德在生活的每時每刻每個角落每個領域每個人群中存在,它怎麼可能是抽象的呢?它必然是具體的。 道德是具體的、可視的,道德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應當抓住可資對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的一個個瞬間、一件件事。有的家長還為孩子設計某個場景,出一些題目,讓孩子置身其中去思考,去行動,用這樣的方法幫助孩子認知道德,體驗道德,實踐道德。久而久之,孩子對道德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和深切體驗,並且成為自身的一種重要素質,就會一生受益。 道德其實很具體。只是因為我們漠視它才忽視它,其實它實實在在存在於人的思想和行動中。我們要學會認識它,抓住它,注入孩子的心田! 道德可以成習慣 習慣,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字眼。「習以為常」,「習慣成自然」,「積習難改」……這些被人們傳講了千百年之久的話,說的都是習慣之偉力。 習慣,是外在影響作用下形成的內動力。 習慣,是人們「不知不覺」的某種行為。說「不知不覺」,未必確切。說深知深覺之後的頓悟與必然,倒是講到了根本處。 我們不必在概念上停留吧,還是面對現實生活,看看習慣的力量與重要。 1987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暢談各自走過的人生之路。一位老科學家說,他自己的一些良好習慣是在上幼兒園時期養成的,諸如:禮讓、致歉、觀察乃至勤洗手這樣的「小事」。這些良好習慣揮之不去,伴其一生,改不了,也不能改。著名勞動模範、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明港公司橋吊隊隊長許振超說,每逢節假日,他一定要到崗當班,多少年了,已經成了習慣,想改也改不了……他們都稱自己的行為為「習慣」,都說「改不了」。可見,習慣對人的一生是多麼重要,習慣是如何的根深蒂固! 道德也能成習慣。道德是人的一種思維和理念,體現在語言和行為上。語言和行為是可以成習慣的。比如:說臟話,講假話,編謊話,一旦成為習慣,改起來很難。有一個自幼養成這種壞習慣的孩子,有一天總算說了句真話,竟是:「我習慣了,張嘴就沒好話……」多麼可悲!而與其相反,說真話,講文明,一旦成為習慣,「改」起來也很難。有一個自幼養成這種好習慣的孩子,有一天第一次說了一句假話,而且是出於善意,結果話一出口,額頭上的汗珠也出來了,最後只得從實說來。又比如:成千上萬的「志願者」,除了因為都有熱心於公益事業的美德,還因為都養成了無法擺脫也不想擺脫的道德習慣。有一個從農村來城裡親戚家借讀的孩子,加入到志願者行列。當問他這樣做的初衷時,他回答得也許不算高尚,但卻很真實,那就是:道德習慣使然。

J. 關於道德的名人事例

魯迅青年時代受進化論思想影響,深為災難深重的祖國命運擔憂。二十一歲的魯迅東渡日本,尋求救國的真理。在日本,他最初在東京弘文書院補習日語。此間他閱讀了大量進步書籍,思想十分活躍,並積極參加反清活動,和當時以反清為目的、在東京組成的革命團體"光復會"的一些成員發生聯系。1904年9月,魯迅按照其通過醫學救國的理想,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習。他學習極為刻苦認真,深受他的老師藤野先生的贊許。但是,魯迅沒有想到,他學習成績優異,竟會引起一些日本學生的嫉妒。在這些日本學生眼裡,中國留學生是"低能兒",是不能取得好成績的。他們甚至認為,魯迅所以每回考試都是好成績,是因為老師把考題透露給了他。他們看不起中國留學生,這使魯迅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刺激。1905年學校里發生的另一件事,給魯迅的刺激更大:一次上細菌課後放映紀錄片,內容是宣傳日本軍國主義所謂戰績的。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一個中國人被日本侵略者槍殺,而周圍觀看叫好的竟是一群中國人。當時,看這部影片舶只有魯迅一個是中國人。看完影片之後,大家拍手歡呼。這影片、這掌聲都深深地刺痛了魯迅,他在數月內吃不好飯、睡不好覺,為此曾一個人走進深山裡放聲悲歌。他翻來覆去的苦苦思索:為什麼有人對自己的同胞被殺害而無動於衷?他終於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由此,他毅然棄醫從文(盡管他在醫學上的學業已有成就),走上了用筆喚起中國人覺醒的道路。

熱點內容
羅雲法院院長 發布:2024-09-20 04:50:17 瀏覽:660
人民法院委託鑒定 發布:2024-09-20 04:30:59 瀏覽:678
如何完善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發布:2024-09-20 03:29:33 瀏覽:640
關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發布:2024-09-20 02:45:46 瀏覽:300
立法的價值取向 發布:2024-09-20 02:45:36 瀏覽:22
2019成考專升本民法 發布:2024-09-20 02:39:54 瀏覽:908
勞動法簽了無固定期限合同書 發布:2024-09-20 02:09:46 瀏覽:172
行政法規的三種命名方式 發布:2024-09-20 00:30:30 瀏覽:521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