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對道德
『壹』 盧梭的教育思想是什麼
盧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論,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天性充分得到發展的「自然人」,這種人實際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資產階級上層人物。這種思想強調教育必須順應兒童天性發展的自然歷程,即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同時還要尊重兒童的個性特點。
盧梭對此進行了論證,他將教育理解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後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礎上實現三者的協調一致。
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存在著天性至上,把教育視為自然生長等偏激的觀點,但在當時這種思想有著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進步意義,這種強調兒童是教育主體的思想,開辟了現代教育理論的先河,他的論證初步觸及遺傳、環境、教育對人發展的作用問題。
(1)盧梭對道德擴展閱讀:
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歸於自然」(Back To Nature)。「自然的狀態」在盧梭關於人類不平等和國家的起源學說中固然是指人類的史前時代,但在教育上更側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傾向和天生的能力。
它與人類的「自然狀態」又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於純潔的自然狀態之中。只因社會的文明特別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惡叢生。因此,只有「歸於自然」的教育,遠離喧囂城市社會的教育,才有利於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兒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長中取得主動地位,無須成人的灌輸、壓制、強迫,教師只須創造學習的環境、防範不良的影響。他的作用不是積極的,而是消極的。所以盧梭也常提及「消極教育」。
自然的教育又主要是針對富人的。原因是窮人所處的環境特別是農村環境已經十分接近自然,而且他們被迫只能接受這種自然的教育,不可能得到其他教育。而富人從他的環境中所受的教育對他是最不適合的,對他本人和對社會都是不相宜的。因此盧梭認為針對富人子弟的自然教育至少可以挽救和培養一些人成為人。
綜上所述,盧梭為之呼號的「自然教育」是針對專制制度下的社會及其戲害人性的教育所發出的挑戰,「歸於自然」、遵從天性,就是開創新教育的目標和根本原則。
『貳』 怎樣理解盧梭關於科學技術與道德風尚的論斷
盧梭從歷史的角度來切入科學與藝術的進步,並不推進道德的進步。古埃及、波斯、雅典是如何衰落的,明朝是如何被清軍所滅的,野蠻民族是如何戰勝文明民族的,都是由於他們的腐化。上流社會生活在醉生夢死中,絲毫不管窮人的死活。科學與藝術是中性的東西,但是通過人的手,不斷地知道出越來越多的慾望,我們在慾望中生活,忘記了自己,忘記了自己的同類,被機器奴役了。就在被奴役的同時,道德也墮落了。因為你的慾望太多了。看看當今的中國,就知道答案了。
『叄』 盧梭的思想主張是什麼
人民主權思想被看作盧梭思想的核心理論。盧梭的「人民主權」思想的主張如下:
第一,在社會契約制國家中,最高權力屬於全體人民,人民是國家主權的主體、擁有者和行使者。
第二,人民主權的實質是「公意」的體現和運用。 「公意」不同於「眾意」,它代表的是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與意志表達的結果。
第三,主權是一個整體,它不可被分割、轉讓和代表。因為主權體現人民意志,它是公意的運用,是集體的生命。這種共同意志是不能分割、轉讓和代表的。
第四,政府是人民行使主權的一種工具。政府是公民和主權者之間的中介人。主權是一種精神力量,政府則是一種行動力量。人民把權力給政府,政府是主權者的執行人,是人民的僕人。政府藉助人民的力量,按照人民的意志活動,人們可以限制、改變或收回委託管理的權力。
第五,人民是立法者,立法權屬於人民。人民立法的原則包括法律意志和法律對象的普遍性。法律意志的普遍性即任何個人無權頒布法律,只有主權者才可以頒布法律;法律對象的普遍性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六,人民主權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盧梭認為,從社會契約中誕生的人類共同體是一種普遍的善,具有道德上的崇高性,因此對共同體的限制也是不必要的。社會契約的結果不是人民將自己奉獻給君主,而是人民之間相互奉獻。
第七,人民主權的實現方式是直接民主。盧梭認為,實行直接民主制可以讓人民自己參與統治自己,從而更方便的行使主權。
(3)盧梭對道德擴展閱讀:
盧梭以人民主權思想和公意思想為理論基礎,以自由、平等為核心,旨在建立人民真正擁有主權的民主共和國。
盧梭的「人民主權」思想是人類政治文明演進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在人類的思想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他根據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和要求所提出的,在本意上是真誠的,具有人民性,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
不管在理論方面還是現實中,「人民主權」思想都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一、盧梭的自由、平等、博愛和主權在民的口號,促進了人民的思想解放,反映了處在封建統治下的各國新興資產階級的理想和要求,不僅推動了反對封建統治的斗爭,也推動了各國的民主化進程,它對於民主革命是功不可沒的。
二、「人民主權」學說不僅推動了民主革命,還促進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的民族革命。盧梭主張國家主權不可轉讓,這就為遭受殖民統治的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掀起從殖民者手中收回國家主權的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斗爭提供了理論幫助和支持,有利於他們的反對殖民主義斗爭。
三、盧梭的「人民主權」論,可以說是後世一切民主理論的源頭,他的直接民主原則以及對代議制政府的批判,被社會主義者自覺或不自覺地繼承,對後世各國的民主制度都有很大的影響。
『肆』 科學藝術越進步,人的道德就會越墮落,為什麼盧梭這樣認為
根據《懺悔錄》記載,1749年,狄德羅開始主編《網路全書》,並邀請他的朋友盧梭負責音樂部分的詞條。不巧的是狄德羅因出版《論盲人書簡》得罪了教會,被關進范塞納監獄。這讓盧梭心急如焚,他幾乎每天都去探望狄德羅。一天,在去監獄的路上,盧梭邊走邊閱讀一本雜志,他發現上面有一條第戎學院的徵文公告,題目為《科學與藝術的復興是否有助於敦風化俗》。
古埃及曾建立起人類最早的政治制度,可是自從他們變成哲學與藝術之母後,就不斷的被古波斯、古希臘、古羅馬、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所征服;希臘人曾取得特洛伊和希波戰爭的勝利,但是在自然哲學與戲劇藝術興起後,他們就被馬其頓人和古羅馬人所奴役;羅馬人曾經享受共和國的寬容,然而自從奧維德、卡圖里斯等放盪詩人出現後,他們就迎來了帝制時代;文藝復興起源於義大利,在科學藝術的繁榮之下,國家卻陷入了四分五裂。
『伍』 盧梭:道德的種子是很難生長的,必須要有長時間的准備,才能使他�
{ZT}
1。
請不要責怪我父親
請不要怪我,不怪她的丈夫
不要責怪我的女兒穿越血
也請不要怪我
2。
公主,有一個為你一個問題......
你......像一個正常的吧?
不,我有一點不正常。
公主......問你一個問題。
道具......什麼是好?
不,不是今晚,所有的道具。
3。
到目前為止,我一直在推動事情向前...
現在充滿了的想法,什麼樣的心臟是什麼?
是啊!在這個世界上,悲傷和亡是不存在的。
如果您認為,從心臟打的喜悅,那麼......我會祈禱...
讓這一刻永遠持續下去與...
4。優勢,如果喜歡梅子的球,也許像像像粘在背李子的優勢啊...
5。
你喜歡它,可以切碎
>把它全部出來殺好
生日快樂
6
你燒什麼東西啊?
燃燒我的青春。
哦,是啊......我希望你在床底下你的第一個色情文學燒好了......你怎麼看?
不是......這就是我的生活!
這是不是假的!
是真的!
你看看我,我看看不幸的是它?很可憐嗎?
我不愛我的父母,他們沒有孩子可以愛。
黨只是因為我們缺乏這不公平?有這樣的事!
我們只希望給對方,這是很公平的。
上帝讓我們在一起。
8。
劍的武器,劍的技巧是殺,是否有許多美麗的借口來掩蓋事實,它一直是,
殺戮,以保護人,要保存並殺了人,這是真理之劍
9。
無法逃脫,逃脫不了...
10 雨...
該漫畫首次降雨。
作者的腦子有問題。
我愛你,比任何一個人在世界上愛。
再次。經過十多年的我會說
的。
說每十年一次?
是的。
...小氣。
12
然後你可以認真考慮啊!
我會堅強!
還要少見面,我會耐心等待。
如果出了問題,我會......是你是誰!
沒有。
我不想讓你改變!
13
如果我不是,那麼你會怎麼做?
我會找到你,如果你仍然無法找到它呢?
繼續尋找。
不說寂寞或悲傷或什麼的,這個女人! 我一直在尋找!總是,總是在尋找!花一輩子去!
知道!知道了!謝謝你啊!
我要贏宇宙,而不是偷取宇宙。
生活困難,更難以生活在悲痛中。
外面天才的內側是1%的汗水和99%的人才...
這頂帳篷吃西瓜劇, BR />我們把它吃皮的地方,
所以它不能被用來做泡菜。
辛苦你
純粹的工作,那小子自稱是我的兒子是什麼?
可惜...
呀,你不必說了,我明白了
我渴望得到幸福
我慾望是幸福的,並很樂意與你
成為你的幸福請帶我走帶我遠
走離開這個地方
取我走
有人問我一個月行道,懲惡間諜! ! !
婦女在世界各地我想成為我的後宮!
對於女性來說,這個大傢伙可以擁抱我,那是宇宙中最至高無上的幸福!
櫻花在春天
夜景,夏看繁星秋賞月之旅,冬季積雪。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酒不好喝?
如果仍然覺得很難喝,那就證明他的錯誤的。
有一天你會懂酒的味道,然後我們一起享受美麗吧!
我回來後三年,我們就結婚!
剛傾倒在結婚?
**,我愛你!
知道你知道了吧!
啊,我真的很
第一次見到這么奇怪的......
這些都是我的寶貝
什麼繁殖呢?
這是菊花,那就是......
不,不,我說的是昆蟲
不知道!
甚至比昏暗的暮色東西,
甚至比血紅色的東西,
出現的時間在它的流動,
你大名,
我發誓在這黑暗之中,
在我們面前的障礙,
所有愚蠢的事情,
收集你逼我,
給予他們平等的毀滅它
天上會掉下如何蘋果了嗎?
好酸....
你的尾巴越來越短了...
現在21:25:31在8月25日32秒。 .. 28度的溫度星夜的天空陽光普照...
聽到了嗎?我愛你。我是**! *請回答。
我把我的劍刻你說話
然後把它打破你的未來的權利
29
波至高無上的榮譽
宏偉的命運終究不是我能掌握
我期待期待
得到的是 -
失去了所有的希望撥動琴弦不再猶豫
唱輓歌暴力命運。
罷工,即使是最有權勢的人也被拍成碎片
我想到人類歷史的音樂盒歌曲。 「無盡的華爾茲」,因為它...
無盡的華爾茲......?
是「戰爭」,「和平」與「革命」......這些三拍將繼續。
也許彈性彈簧會改變歌曲的速度,但旋律是不會改變的。
東京你喜歡,我喜歡,因為它是唯一的快樂在這個地球上,「享受」的滅亡道路
城市。
我認為這不過是一個大眾臉罷了,面對唯一的圖紙。
不!我是多才多藝。
以前碰到過這樣的場面,他總是像一個膽小鬼,嚇了個半
即使到了今天,讓我看到了他偷
這就是我的生活與它十年,我認為「浪漫」是一件好事,刺激
我是無敵的,我要征服全世界!
第一個冠軍可以給你不留戀那種接下來的事情,
現在是等待下一個下一個救援的人......,人們等待下一個家是br 36更重要
你盜版了嗎?
是的哦,我們是人質?
呀有一個洋娃娃,而且還帶來了嗎?
當然,人們如何能向上突破的好朋友! !
即使你共度一生說起!
告訴你什麼時候。
你去沾花惹草的命啊!
是的!
姐妹們,讓我做你的狗! !
不要擺在我的面前
**我出現在他的面前,他會恨
所以我一定是僅次於**確定 BR p>
小姐,你看中吃青椒?
你知道兩個戀人走進了大東將可成為br 42幸福哦
人類有總是一個壞習慣硬塞進知識的世界裡面在他們自己的范圍
/> 43
為了滿足我的祖父<br - !偵探**名
44
你就定了!
實在無法理解。
為什麼男孩會喜歡收集的那種不舒服的事情呢?
不喜歡的昆蟲,它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漫畫家。你失敗了
只有一個......只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答案......是你激怒我
給我們吃的東西人怎麼可能是壞的! ! !
唯一的妹妹,然後結婚或妹妹。 。 。但是,我失去了**!
我喜歡的女孩...很嫉妒,急躁,哭鬧,煩躁不安,然而,她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醬油賣嗎?
沒有。
芥末賣嗎?
沒有。
沒什麼不敢店。
哺乳綱偶蹄目豬科的豬,比在外觀上的動物更危險。
如果有一天,拯救世界,拯救**破壞,既讓我選擇其一,我會選擇**!
你的家人對我很重要,即使我沒有興趣在家庭中開始不行了!
像蟑螂喜歡逃避,喜歡像飛舞的蝴蝶,像蜜蜂一樣? .....於是,相同br 55 />蟑螂逃逸
<br告訴我,你知道,在那裡,你的合作夥伴來殺我......
>其他什麼人有能力呢?
殺了我......
為什麼你不想要的東西,沒什麼感覺呢?你怎麼能這樣做呢?回答我殺
我...
56
你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後,雪融化了嗎?
變成春天啊......!
57
答應我你長壽比我什至有一個美好的一天,我一個人,我想重新生活獨自一人下到/> 58
<br
你回來為了回答我的問題了嗎?
喜歡還是愛?
喜歡!
無限接近......但是......愛......!
出處自己的猜測是一種樂趣
『陸』 馬克思與盧梭的道德觀是否矛盾
首先來反駁一下樓下的觀點,馬克源思不可能發展了盧梭,因為馬克思出生的時候,盧梭已經死去了。
下面回答您的問題:盧梭強調社會契約,每個人都是國家身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應當各司其責,盧梭強調應該形成一個社會公約,不反對私有制,但是反對貧富差距。 馬克思則認為理想的社會是沒有私有制的,應當物質公有,但是馬克思也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扮演國家身體中不同的角色,馬克思贊揚工業社會私有制下的生產力發展,但是反對私有制衍生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綜上所述,馬克思與盧梭的對人,對社會政治以及道德的看法基本上不矛盾,有一些小出入。
『柒』 盧梭的人性論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盧梭認為,兒童生來就是純潔善良的, 根本就沒有什麼惡的劣根。而倘若孩子 犯了罪惡,那也是因為受了後天的環 境,特別是惡劣勢力的污染與控制。他 說:「本性的最初的沖動始終是正確 的,因為在人的心靈中根本就沒有什麼 生來就有的邪惡。」「凡是出自造物主的 東西,……一到人的手裡,就全變壞
了。」
性善論的依據是:人有天賦的良心,能 自愛和愛他人。他把良心看成是人的靈 魂深處生來就有的一種「正義和道德的 法則」,它能夠使我們趨善避惡,它「從 來沒有欺騙過我們,它是人類真正的向 導」,只要我們按著良心去做,「就用不 著害怕迷失方向」。盧梭虔誠地認為, 良心是理智的「聖潔的本能,永不消逝 的天國的聲音」。良心的核心內容是「自 愛」與「愛他人」。在他看來,其首要關懷 的是他自身應有的關懷。他把這歸結為 人性本善的重要原因-「自愛」。 「我們 的種種的慾念發源,所有的一切慾念的 本原,唯一同人一起產生的而且終身不 離的根本慾念是自愛。它是原始的、內 在的,先於其他一切慾念的慾念,而 且,從一種意義上說,一切其他的慾念 只不過是它的演變。」隨著孩子的日益 成長,與其他人接觸愈來愈多,他就逐 漸懂得了「愛應當是相互的」,從而產生 了愛他人,愛同類的情感。 「只有把自 愛之心擴大到了愛別人,我們就可以把 自愛變化成美德。這種美德,在任何一 個人的心中都可以找到他的根柢的…… 所以,愛人類,在我們看來就是愛正
義。」
這種「愛他」的善良情感具體體現在人們 對於同胞的愛,普遍地希望別人幸福, 樂於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對於受苦 難的人產生憐憫和惻隱之心,對於受壓 迫的人給予保護,對於不公正的暴力行
為表示憤怒等。
『捌』 盧梭如何使康德走上正路
盧梭對康德的影響是勿庸置疑的,康德在他四十歲的時候這樣寫到:「我生就是個真理的尋求者,我感到對知識有一種貪得無厭的渴望,對在知識領域中有所前進有一種永無停息的熱情,每當我前進一步,我就感到滿意。有一段時期,我以為唯有這才構成人類的尊嚴,我藐視過一無所知的普通人;盧梭使我走上了正路。這種盲目的偏見消逝了;我學了尊重人性,並且除非我相信這種觀點(指他的學說)能給一切人以建樹人權的價值,否則我將認為自己比普通勞動者遠為無用。」
在盧梭看來人天生是善良的,可是文明的進步和知識的發展,尤其是私有制所導致的自私心理,卻使人變壞。文明社會不僅腐化了人類的健康體制,而且也腐化了人類的真摯情感。婚姻不再是基於純潔的愛情,而是出於利益方面的考慮。金錢可以使純潔的少女失去貞操,也可以使邪惡的淫賊肆意放縱。在18世紀的知識界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富庶及其導致的奢侈有助於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開化,富人的奢侈養活了窮人。針對這種觀點,盧梭指出,奢侈如同一副腐蝕劑,它雖然促使國家富庶、工業發達和文藝繁榮,但是卻使大量的農民背井離鄉流離失所,並最終淪為盜賊而走上絞刑架。
總而言之,是盧梭使康德悟到,知識和理性並不能使人認為善,樹立人的尊嚴,提高人的道德價值。我們也往往看到有些知識豐富的教授與其自身的道德所形成的鮮明對比。在盧梭看來,內心的良知並非知識的結果,有知識的人並不一定有道德,而且理性往往還會蒙蔽我們的良知,使我們迷失道德的方向(這是盧梭對康德影響的第一點,即知識或理性與道德的分離,這一點與休謨對理性與道德的區分對康德的影響相似)。
①自由有三種,一種指想干什麼就干什麼,這是最粗淺理解的自由。第二種是指對必然性的認識和順應,斯賓諾莎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那就是「自由就是對必然性的認識」,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知識水平越高,他對自然界的必然規律認識得越清楚,那麼他在自然界面前就越自由,他認為真正的自由在於對客觀必然性的駕馭,具體地說,即事物系列嚴格地遵循自然必然性,觀念系列嚴格地遵循邏輯必然性,因此,你對必然性認識得越清楚,你的思想和行為就越自由。第一種自由就不說了,而第二種自由學說是一種外在的必然性,實質是將意志自由理解為對外在於自身的必然規律的認識,最終人的自由變成了絕對必然性的無條件的服從,意志喪失了自由選擇的能力和淪為宿命。接下去講第三種自由。
盧梭區分了運動和活動。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有生命物質的運動稱為活動。接著他進一步提出了原理:「總之,所有一切不是因為另外一個運動而產生的運動,是只能來自一個自發的、自由的動作的;沒有生命的物體雖在運動,但不是在活動,沒有哪一真正的活動是沒有意志的。」任何行動都有一個本原的發端的意志存在,若是某種行動或結果,不是由某種能動的本原產生的,那麼原因必是出於無休止的因果鏈條中喪失了自身(就如我們如果把犯人的罪行認為是他的環境等因素決定的,而非他自由意志的結果,那麼犯人便沒有了對罪行負責的必要,世人也便沒有犯罪,也便沒有惡了,一切皆在因果決定之中)。
在盧梭看來,意志受感官對象影響,當意志受各種慾念、誘惑的支配時,意志就出於受縛的狀態,然而意志有選擇的能力,它既可以贊同,也可以反對。既可以屈服也可以戰勝。意志完全有能力擺脫感官慾念支配。盧梭認為人有這種意志能力。卻不能時刻都有貫徹意志的能力,這就是人的局限性所在。換言之,自由意志並不表現在人對感官慾望具有絕對的控制力上,它可能會戰勝這種慾望,也可能屈服於它,但無論怎樣,人對自己「應當」做什麼都有清醒的認識,即使意志沒能對感官慾望實施有效的控制從而作惡(正是人有這樣選擇的可能,才是自由的人),根據內心的道德律對自己的罪責進行自我譴責,然而,這種約束並非強加給意志的外在的戒律,也即他律,它是意志自己給自己制定的法規(這是盧梭對康德影響的第二點,即人具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受慾念干擾,但仍可堅持自己的行為,它表現為「應當」,因為它無時不作用於人,而人可能因為慾念而無法貫徹它,從而表現為「應當」)。
天主教會認為人的道德行為的根據在於上帝,人的行為的道德價值在於聽從上帝的誡命,施行各項聖事聖功,發自內心地熱愛上帝並做一隻溫柔的羔羊。盧梭認為一切都仰仗上帝,人就無須為自己行為後果負責,於是人自己赦免了自己的罪惡。在各種情況下,一個能夠自覺地保持自己道德水平的善良之輩,固然可以因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因為他的善是上帝決定的)這種特殊的榮幸而感到自慰;然而一個墮落的惡棍,同樣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惡的原因歸咎於上帝身上,而無需自己來承擔道德責任。盧梭這樣說道「上帝絕不希望人濫用他賦予人的自由去做壞事,但是他並不阻止人去做壞事,其原因或者是由於這樣柔弱的人所做的壞事在他看來算不得什麼,或者是由於他要阻止的話,就不能不妨礙人的自由,就不能不因為損害人的天性而做出更大的壞事。上帝使人自由,以便使人通過選擇而為善棄惡。」
盧梭特別強調了人的自由意志的主動性,人既然是行為後果的肇始者,就該擔負起責任,沒有理由推卸責任,推諉給上帝或其他外部客觀因素。總而言之,他認為意志自由是一切道德生活的首要前提。真正的道德行為,不是在強力的壓迫之下做出的,而是自覺自願的情況下做出的(這是盧梭對康德影響的第三點,即道德之可能的前提是意志的自由。)
然而,對於一個把道德生活建立在自己的自由意志之上的人來說,是不需要某個外在性的上帝或主宰者來支配自己的行為的,也同樣無需他來為自己的行為後果承擔責任。這種人由於把自由當作自己不可讓渡的本質,所以在道德生活方面他就是上帝。道德行為對於他不是迫於某種外在的壓力,而是處於內在的自由,處於對自己所規定的法律(道德律)的尊重、自願遵從。人的道德方面應當是自律的,而不是他律的,道德自律的根據就是人的自由意志。(這是盧梭對康得影響的第四點,即自由意志表現為自律,道德律是自律的)。
盧梭認為人性有兩個本源:良心與慾念。所以,意志面臨兩種抉擇,要麼聽從靈魂、良心的指導,棄惡從善;要麼受肉體、慾念的支配,在罪惡的淵蔽中接受良心的懲罰,使心靈深處於內疚之中。他認為良心是道德的判斷標准。「在我們的靈魂深處生來就有一種正義和道德的原則;盡管我們有自己的准則,但我們在判斷我們和他人的行為是好是壞的時候,都要以這個原則為依據,我們把這個原則稱之為良心。」盧梭認為良心作為道德律具有普遍性,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反躬內省,人人都能覺察到自己天性里存在著某種向善的情感。人人皆有善的意志,即便是未經智力訓練的人也不例外。(這是盧梭對康德影響的第五點,即道德律具有普遍性。但盧梭把道德的基礎看作是本能、感情、良知之上,嚴格來說,良心這種經驗性原則實質上屬於他律原則,因為任何感情的或經驗的因素都將摧毀道德律的先天普遍性。而康德則認為,道德的真正基礎不是道德情感,而是純粹實踐理性,具有先天普遍性,此是後話)。
所以,正是這種自由意志的人性及其普遍性,因而人人皆有,從而使康德同樣尊重勞動人民。正是這種普遍(在盧梭這里我們只能用「普遍」,還不能用「先天普遍」)的自由意志,使康德將其與牛頓相提並論:「正如牛頓揭示了外在世界的秩序與規律一樣,盧梭則發現了人的內在本性。」
3.其他影響
①宗教思想
盧梭認為那些有道德的人,雖然在今生遭受了苦難,但是只要他們稟著自己的良心行事,公正的上帝(盧梭僅否定自由意志來自於上帝,而不否認上帝)一定會在來生給予他們補償。上帝既然使人類生而具有良心,那就必定承諾在來世讓道德與幸福結合在一起,而不像在現世中道德往往與幸福像脫離。這種至善(即道德與幸福相結合)的前景,使人類對善良行為充滿信心的重要保證,它鼓舞許多倍受凌辱和不幸的人,使他們在遭受逆境中保持對美德的熱愛,始終不渝地聽從良心的呼喚(康德也是從至善的要求中引申出靈魂不死和上帝存在等結論,從道德要求中引申出宗教信仰)。
一個人在遵從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良心而追求道德時,他是不必顧慮別人的指責的,也無需考慮行為的後果,因為善良的動機是比善良的效果更為重要的東西。當人做出種種按照一般的道德規范來評判無疑是屬於不道德甚至邪惡的事情時候,他始終相信自己的良心是純潔的,動機是善良的。而當人做出某些自認為是不道德的事情時,他從良心那裡受到的譴責要更甚於外界輿論的壓力。在盧梭眼裡,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只是借用美德來欺騙他人,實際上他們的良心早已被各種邪惡的慾念所泯滅。羅馬獨裁者蘇拉見到不是由他自己所造成的痛苦,常常會潸然淚下,然而他本人卻是一個嗜殺成性的魔王;菲爾王亞里山大不敢去看悲劇,因為他一看到那些悲劇的情節就禁不住要傷感,然而對於每天因執行他的命令而被處死的人的悲慘呼號卻無動於衷。盧梭認為,一個人如果僅僅只重視外在的效果而不重視內在的善良動機,他就稱不上有道德;一個人如果用美德的外貌來掩飾內心的險惡,用文雅的舉止來遮蓋卑劣的用心,他就是一個偽善的人。偽善是一種比赤裸裸的罪惡本身更壞、更危險的行為。偽善是一種主觀上有意的犯罪,它在動機上就是惡的,因此它比效果上的罪孽更加嚴重(這一思想對康德也產生了很的影響)。
『玖』 盧梭為什麼認為不宜對12歲以前的兒童進行道德教育
盧梭認為12歲以前的兒童沒有道德概念,不宜對其講抽象的道德概念。若需要只能用「回自然後果」的方法答進行教育。「自然後果」即對於兒童的過失不去責備和懲罰他,而是利用過失的自然結果,使兒童自食其果,從而促使其反省並改正。盧梭認為,在幼兒,感覺中不存在的東西,在其大腦中也不會產生相應的觀念,他們必須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認識活動及其結果的意義。例如孩子打破了房間里的窗子,就讓他晝夜都受風吹,別怕他受風寒,「因為寧可讓他著涼,不可讓他發瘋」。盧梭主張在對待孩子的缺點、錯誤或過失行為時,可以結合孩子的行為及其結果進行教育,使他們在自身行為的不良後果中接受教訓,從而改正缺點和錯誤,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例如盧梭認為,受風吹不是懲罰,而是過失的自然後果。其實這還是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