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指南
A. 1996年6月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頒布了什麼法規
《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商務示範法及立法指南》
B. 試述立法的基本原則
所謂立法的基本原則,又稱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則,是在整個立法活動中貫穿始終的、立法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遵守,受其指導的總體准則。立法的基本原則是國家立法指導思想在實際立法活動中的具體化和體現,是對國家立法意圖、目的、目標的總體的系統的概括。一般來說,立法的基本原則凝集著一定社會共同體及其成員的權利、利益的期待和追求,體現著一個國家社會發展、建設和鞏固的需要和要求,反映著一定社會所追求的法律精神、法律價值、法律理想和法律目的,濃縮了一定社會的法律理念和法律現實。因此,立法指導思想必須與人們的利益、權利的要求和實際相協調,必須與一個社會、國家的現實相適應,必須與社會發展的進程和規律相符合。
立法基本原則是法律的靈魂,立法活動的指南針和支柱。立法基本原則實質上是立法所遵循和追求的目的、價值、理念、精神,它構成了法律的靈魂之所在,形成了立法工作的指南和基礎。「原則表達了詳細的法律規則和具體的法律制度的基本目的,因為,人們把原則看作使這些基本目的始終如一、緊密一致、深入人心,從而使其完全理性化的東西。因此,法律原則正是規則與價值的交匯點。」(麥考密克語) 確立立法的基本原則,就是使立法者明確自己要遵循哪些標准來制定法律,要制定什麼樣的法律,這些法律的目的、目標何在,結構、功能、作用是怎樣的。確立了這些具有普遍意義的原則性的東西,就為將要進行具體的立法活動確立了方向,規范了目標、目的,使之循著這個基本的方向和前提來進行規范化的活動,從而使立法活動的形式和結果不致偏離立法者所希望的目標和結果,達到預期的立法目的。立法活動中的每一具體步驟、具體工作都要受基本原則的指導和制約。顯然,一國立法活動科學與否,成功與否,與一國所確立的立法基本原則大有關系。
立法的原則是多種多樣的,大體上可分為立法的基本原則和具體原則。成為立法的基本原則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具有一些獨特的性質。這些條件和性質主要為:⑴嚴密的科學性;⑵系統的整體性;⑶結構的規范性;⑷高度的概括性;⑸較強的穩定性;⑹一定的操作性;等等。這些特徵使立法基本原則既有別於立法指導思想,又區別於立法的具體原則,成為立法及其各個環節的基石。
《立法法》在總則部分明確規定了立法的一些基本原則,「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第四條),「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第五條),「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C. 那有論我國物權擔保制度完善的論文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主任 姚紅
擔保物權制度是建設現代市場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民事法律制度。為適應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我國在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中,首先對擔保問題作了原則規定,在保障交易安全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1995年,我國制定了《擔保法》,實施十幾年來,對於促進資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債權實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
擔保物權是物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定《物權法》,在《擔保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擔保物權制度,將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擔保物權制度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安全閥和助推器
擔保物權法律制度是為交易安全和經濟發展服務的。擔保物權通過抵押權、質權、留置權三種不同方式,在保證債權實現的同時,活躍了市場交易,促進了經濟發展。
關於抵押權
抵押權是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對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作為履行債務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債權人就該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比如甲向乙借款 20萬元,將自己正在使用的房屋作為還款的擔保物,承諾到期不還款時,乙可以拍賣該房屋,用拍賣所得的價款得到優先清償。採用抵押的方式擔保,抵押人在繼續佔有、使用抵押財產,利用抵押財產取得收益的同時,享受了交易的好處;抵押權人在不承擔抵押財產保管義務的同時,取得了交易安全的保障,對經濟發展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促進作用。
設立抵押權的關鍵是哪些財產可以抵押。根據《物權法》規定,財產抵押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對抵押財產有處分權;二是必須為《物權法》規定的可以抵押的財產。
關於宅基地使用權可否抵押一直存在不同意見。考慮到目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全面建立,宅基地使用權是農民安身立命之本,從全國范圍看,現在宅基地使用權的轉讓和抵押的條件尚不成熟。農民一旦失去住房及其宅基地,將會喪失基本生存條件,影響社會穩定。為了維護現行法律和現階段國家有關農村土地政策,禁止以宅基地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抵押。
關於學校、幼兒園、醫院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可否抵押,也曾有過不同意見。考慮到學校、幼兒園的教育設施是用來教書育人的,不論是公辦還是民辦的,都是為社會公益目的而設立的。如果允許以學校的教育設施抵押,一旦實現抵押權,不僅辦學目的難以達到,嚴重的可能造成學生失學,影響社會安定。從國家、民族的未來考慮,從維護社會安定出發,從教育的目的著眼,禁止以教育設施抵押。醫院是為了保證公眾健康而設立的,也是一種公益事業,如果允許以醫療設施抵押,一旦實現抵押權,就會影響公眾看病、治病,不利於保障人民健康。
抵押權作為物權,抵押權人對抵押財產有控制和支配的權利,即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抵押人不得隨意處分抵押財產;債務人到期不履行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時,抵押權人有權就實現抵押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由於抵押財產多為不動產,價值較高,不能移 動,有登記制度保障,以其擔保的債權回收率比較高,是金融機構等債權人比較容易接受的擔保方式。
關於質權
質權分為動產質權和權利質權。動產質權是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佔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就該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比如甲向乙借款20萬元,將自己的古董交給乙,作為還款的擔保,承諾到期不還款時,乙可以拍賣、變賣該古董,用拍賣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權利質權是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享有的財產權利出質給債權人作為履行債務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就該財產權利優先受償的權利。比如甲向乙借款20萬元,將自己的股權作為還款的擔保,承諾到期不還款時,乙可以賣出股權,以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採用質押的方式擔保,出質人將暫時不會利用的財產用於融資,質權人直接控制質押財產,使債權實現有了更可靠的保障,可謂兩全其美,物盡其用。
可用於質押的財產范圍比可抵押的財產范圍廣,不僅包括動產,也包括財產權利。按照《物權法》規定,法律、行政法規不禁止轉讓的動產都可以設立動產質權。對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可以轉讓的基金份額、股權,可以轉讓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應收賬款等可以設立權利質權。
動產質權設立後,質權人應當妥善保管質押財產,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出質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的,質權人應當返還質押財產。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時,質權人可以與出質人協議以質押財產折價;也可以直接拍賣、變賣質押財產,就賣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現代社會,無形財產權利在社會財富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以無形財產權作為權利質權也越來越多地受到債權人的重視。
關於留置權
留置權指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就留置的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優先受償的權利。比如甲公司給乙運輸貨物後,乙不向甲支付運輸費用,甲可以留下運輸的貨物,通知乙在一定時間內支付運費,乙逾期不支付的,甲可以拍賣、變賣貨物,就賣得的價款優先受償。留置權的行使,可以使債權人及時收回再生產所需要的資金,保障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
留置權不同於抵押權和質權,後兩種擔保物權是約定產生的,而留置權是法律規定的,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債權人可以直接行使留置權。債權人留置財產,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當與債權屬於同一法律關系,比如保管費債權,可以留置保管的財產,對非因保管關系產生的債權,不能對保管財產行使留置權。
債權人留置財產後,應當與債務人約定履行債務的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債權人應當給債務人兩個月以上履行債務的期間,債務人逾期未履行的,債權人可以與債務人協議以留置財產折價,也可以就拍賣、變賣留置財產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留置權可以督促債務人及時履行義務,避免債權人陷入繁瑣、復雜的追債程序,是保證企業經營活動正常進行的有效形式。
完善擔保物權制度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擔保作為融通資金、活躍資本市場、保障交易安全,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各國法律的重視,許多國家進行了擔保法律制度改革,包括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美洲國家組織和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等在內的地區性和國際性組織都相繼制定了擔保交易示範法和立法指南,旨在幫助其成員國制定簡便高效的現代擔保交易法律機制。近些年,我國經濟持續增長,資金需求量越來越大,國內外經濟往來日益頻繁,維護金融穩定的任務更加艱巨。經濟上的發展變化,迫切需要完善我國擔保法律制度,擴大可供擔保財產的范圍,簡化擔保設立程序,建立高效、低成本的擔保物權實現機制,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物權法》在擔保法規定的基礎上,總結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借鑒國外擔保物權立法的先進經驗,對《擔保法》作了修改、補充。
擴大可擔保財產的范圍,為生產力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擔保物權是融通資金、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手段。擔保物權是對物的交換價值的利用,財產抵押不僅可以融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又可以繼續對自己所有的財產行使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使得財產的價值量成倍增加;財產質押出質人將暫時不使用的財產作為履行債務的擔保,充分發揮了物的效用。
現代社會,利用財產的交換價值融資受到普遍重視,從國外擔保法律制度看,擔保的類型越來越多,如動產抵押、最高額抵押、企業財團抵押、浮動抵押、統一權益擔保,而我國《擔保法》規定的可用於擔保的財產范圍還不夠廣,擔保方式略顯單一,不能滿足生產者的融資需要。擔保財產的范圍不廣,對於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和農業生產經營者的影響尤為明顯,由於它們缺少可利用的不動產擔保資源,難以貸到生產所需要的資金,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不僅如此,銀行等金融機構因缺少擔保財產資源不敢貸款,經營效益也受到影響。
為了疏通經濟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的瓶頸,特別是為解決中小企業和農民貸款難問題,促進銀行資本流動,《物權法》在《擔保法》規定的擔保財產的基礎上,擴大了可用於擔保的財產范圍,增加規定:(1)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可以抵押。實踐中,建設工程往往周期長、資金缺口大,以正在建造的建築物、船舶、航空器作為擔保,對於解決建設者融資難,保證在建工程順利完工具有重要作用。(2)經當事人書面協議,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可以現有的以及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作抵押。以這種方式抵押,抵押權設定後,抵押人可以將抵押的原材料投入成品生產,也可以不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的財產,抵押權人對於抵押期間轉讓的財產沒有追及的權利。當發生債務履行期屆滿債務未受清償、抵押人被宣告破產或者被撤銷,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成就,或者嚴重影響債權實現的情形時,抵押財產確定,抵押權人就確定後的抵押財產優先受償。這是一種靈活的融資擔保方式,為中小企業和農業生產經營者的發展提供了便利。(3)基金份額可以質押。規范和發展各類投資基金是我國投資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國2003年通過的《證券投資基金法》對基金份額交易作了專門規定。《物權法》將基金份額作為權利質權的標的,符合證券市場的發展的需要。(4)應收賬款可以質押。應收賬款指權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貨物、服務或者設施而獲得的要求義務人付款的權利,不包括因票據或者其他有價證券而產生的付款請求權。公路、橋梁等收費權屬於應收賬款。由於企業的資金往來一般都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直接劃轉用於擔保的應收賬款的方式實現債權,程序簡便。因此,以應收賬款質押,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樂於接受。《物權法》的上述補充規定,為融資需求提供了多種選擇,有利於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完善物權公示制度,為建立安全可靠的資本市場奠定基礎
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構建統一、高效、安全、便捷的擔保物權制度和物權公示制度。國外為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採用的擔保公示方式越來越豐富,如電子登記、互聯網登記,大大降低了擔保物權的設立成本,提高了查詢的效力。而我國目前的物權公示系統分散、登記程序復雜、登記費用較高、登記查詢不便,特別是動產沒有全國統一的登記系統,以至於一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保證貸款安全,更加依賴不動產擔保,使得擔保資源更加稀缺,信貸環境更趨緊張;另一方面,企業和農業生產者大量的動產閑置,沒能用於擔保,影響了資本能量的充分釋放。
為了給資本運行構建良好的信用基礎,《物權法》完善了擔保物權的公示制度,規定:(1)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2)登記機構進行登記不得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不得以年檢名義重復登記等。(3)權利人、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查詢登記資料。(4)以現有的或者將有的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和產品抵押,應當向抵押人住所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5)以應收賬款出質,質權自信貸徵信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時發生效力。這些規定對於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具有重要的法律保障作用。
簡化擔保物權實現機制,為金融穩定保駕護航
擔保物權是以確保債權實現為目的而設立的物權。由於現代擔保大多數圍繞金融業展開的,因此,債權能否有效實現,直接關系存款人、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和金融市場穩定。現代擔保物權制度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擔保物權的實現機制,而我國《擔保法》規定,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抵押權人如不能與抵押人就實現抵押權達成協議,必須通過訴訟實現抵押權。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目前商業銀行經司法程序實現擔保物權的時間大部分超過一年,有的擔保物權實現時,擔保物已失去了使用價值。漫長、繁冗、昂貴的債權實現程序,大大降低了銀行貸款積極性,同時助長了一些債務人的違約心理,帶來融資領域的惡性循壞。
為了促進擔保物權的及時實現,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利,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物權法》簡化了擔保物權的實現程序:一是增加了擔保物權的實現條件,即除債務履行期屆滿,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可以實現擔保物權外,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出現,也可以實現擔保物權。二是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時,抵押權人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抵押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達成協議的,可以不經訴訟,直接請求人民法院拍賣、變賣抵押財產。這些規定簡化了擔保物權的實現程序,降低了擔保物權的實現成本,縮短了擔保物權的實現時間,對於維護金融運行和金融市場整體穩定,防範系統性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
健全交易保障制度,為形成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創造條件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擔保法》的規定對於建立誠實守信、公平交易、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提供了法律保障。按照《擔保法》規定,市場主體可採用抵押、質押方式保證債權的實現,也可以根據法律規定行使留置權。但由於設立抵押權、質權需要當事人事先約定,《擔保法》規定行使留置權一般限於因運輸、保管和加工承攬發生的債權,因此,一些沒有約定擔保物權又不能依法行使留置權的債權就缺少了信用保障。
為了制止市場主體隨意違反合同約定,拒不履行義務,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物權法》從兩個方面完善了《擔保法》的規定:一是不再限定留置權的適用范圍,只要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債權人就可以留置其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二是企業之間留置財產可以不受該動產必須與債權屬於同一法律關系的限制。這些規定嚴格了交易保障制度,免除了交易活動的後顧之憂,簡化了企業間相互清欠的復雜程序,為優化安全有序的市場環境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台。-
D. 中國有沒有個人破產法
1、我國沒有個人的破產法,我國現行的破產法只有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回企業破產法》答;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2 0 0 6年8月2 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E. 煙草與健康
【煙草簡介】
拉丁語學名:Nicotiana tabacum 英語名字: tobacco plants
「煙」和「煙草」之類的名詞在中國古代已有,但和現代意義的「煙草」區別很大。在中國最早的字典《說文》這部書的卷十上「火部」里,有「煙,火氣也。」煙的本義就是火氣,是物品燃燒時產生的氣體。由此產生許多有關詞語,煙霧、煙霞、煙花、煙波、煙柳、煙雲等。煙草傳入中國後,國人漸稱之為煙。近現代還常稱鴉片為煙,有大煙、煙土等詞。
【起源】
我們從現存的巴倫克寺院之陽刻像中可以看到,一僧侶施行宗教儀式時,彼頭戴鷲形之冠,足踏一條蛇,背脊披以豹皮,手中持著管形之 煙管,煙管之端,似起搖搖晃晃的煙火。時代變遷,風氣亦異,吸煙特權不限於僧侶階級,一般平民亦相染成習。
瑪雅文化在西歷四七0年至六二0年間達到了頂峰時期。據雷丁考證,彼輩此時,都市突然發生了天變地異,化為垃墟,不得已移居於北方,或尤卡坦半島。因而瑪雅文化逐漸滋蔓,再開二度之花,數世紀後仍恢復舊時之盛。當時播遷之際,煙草之用已超出神道儀式之外了,成為了土人日常吸食之用。今日於美洲密西西比亞盆地著名之墓(推定為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所作,為住屋而兼墓之用的土作物)中,時有發現。類此珍奇之墓,俄亥俄山谷間,隨處皆發現有最完好的原型,其中當亦埋有許多原始的煙管破片。......
依上所述,北美中美之印第安人吸煙之風,似極盛行。南美除委內瑞拉等海岸國外,在西班牙侵人前,習俗如何,不得而知。總之,在紀元前一二世紀,新大陸土著已經吸煙,但舊大陸之人對於煙草,一如對於新大陸,尚無絲毫知識也。[1]
【吸煙有害健康】
1 肺癌每天吸煙20支以上,肺癌率是從不吸煙者的l4倍。美國環保署已將吸二手煙作為肺癌的原因(A組致癌物),每年美國有3000例非吸煙者因吸二手煙死於肺癌 。如果戒煙,肺癌率下降,戒煙1O年,該率僅為繼續吸煙的30% ~50% 。故醫生應致力於早戒煙,而不是早發現肺癌,因為肺癌一旦發現,進展快,治療難。[2]
2 慢性呼吸疾病吸煙作為慢性化學刺激,引起通氣道和小肺泡炎症,導致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狹窄,肺實質分解,引起肺氣腫。戒煙減少呼吸症狀,改善肺功能,降低慢性呼吸疾病引起的死亡率 。
3 心血管病吸煙引起血管內皮退行性變,增加血小板附著動脈內皮,促進動脈急性閉塞;高密度脂蛋白c能防止.
。動脈硬化,吸煙降低高密度脂蛋白C,易感動脈硬化,增加心血管病率。戒煙l5年,該率與常人相同拉 。
4 消化道疾病吸煙增加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危險性,如不戒煙,抗潰瘍葯很少有效或無效。 此外,吸煙與口腔癌、食道癌、胰腺癌相關聯,戒煙後,癌症率則下降 。
5 生殖系統疾病吸煙增加不育、異位妊娠、自發性流產、提前分娩、新生兒體重過輕、胎盤突然剝離和前置胎盤,絕經提前1—2年。吸煙還與子宮癌相關聯,但不與乳癌相關聯。如妊娠全程戒煙,則新生兒體重過輕率與不吸煙者相同 。[3]
【我國居民對煙草使用相關知識和態度現狀】
我國人群對吸煙危害健康的知識有明顯的變化,知曉率增加,不同人群、不同地區吸煙的知識和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城市高於農村,西南部高於其他地區。醫生、教師和學生對煙草危害健康的認識高於其他職業人群,農民中掌握這些知識的比例最低。人們對吸煙、被動吸煙和孕婦吸煙對胎兒健康有嚴重危害的認識比例以及吸煙易患肺癌、冠心病和支氣管炎的認識比例均有很大提高。吸煙、被動吸煙危害健康、孕婦吸煙影響胎兒正常發育知曉率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且孕婦吸煙影響胎兒正常發育知曉率隨年度呈現上升趨勢 ;[4]2006年廣東省居民對吸煙和被動吸煙有害健康的知曉率達到94.49%和89.99% [5],明顯高於2000年的調查結果。無論吸煙者或非吸煙者已經意識到吸煙、被動吸煙、孕婦吸煙對健康或胎兒是有害的,但相當多的人認為危害輕度;還有超過1/3的人認為吸煙可以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6]吸煙和疾病關系認識方面,吸煙致病的知曉率呈波動狀,人群對吸煙和呼吸系統疾病氣管炎、肺癌的關系認識清楚,對吸煙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和肺癌達到75%和80% 以上,對吸煙與非呼吸系統疾病冠心病、高血壓的關系認識卻不清楚,知道引起冠心病的人微乎其微,僅1/3人群認為冠心病、高血壓[7]發生與吸煙有關,一些地區城鄉居民中只有10% 的知道吸煙會引起冠心病、高血壓l5 ;1996—2000年天津市市區人群吸煙狀況及變化也表明,居民對吸煙、被動吸煙和吸煙導致肺癌有較高的知曉率,並呈上升趨勢,但對吸煙導致冠心病、高血壓的知曉率仍處於22.75% 以下較低水平,[8]可見,人群對吸煙危害認識仍存在片面性,較易忽視對機體危害的嚴重性。吸煙行為與教育程度有一定關系,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吸煙率低於受教育程度低者,遼寧省第二次吸煙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無論男女均是大學文化程度吸煙率最低,文盲吸煙率最高,小學中學文化程度居其次。[9]廣東省 和其他省市不同人群調查 均表明吸煙者的吸煙行為與文化程度有一定的關系,文化程度低者吸煙率高,這與不同知識層面人群對煙草使用相關知識、態度的理解和認識水平有一定關系。人們對待吸煙的態度也是影響吸煙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人群中有60% 以上支持公共場所禁止吸煙,45%支持禁止煙草廣告;公眾對吸煙的態度同樣表現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醫生、教師、學生贊同比例高於文盲、小學教育者和農民,城市好於農村;在西南地區人們贊同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和禁止煙草廣告的比例也明顯低於其他地區。在控煙態度方面,人們持有積極的控煙態度,大多數認為學校、醫院、政府機關、交通工具和候車室應禁止吸煙,更多的人認為餐館、娛樂場所應禁止吸煙。贊同醫務人員、教師不吸煙的人數所佔比例較大,佔82.45% 以上;贊同禁止香煙廣告、贊同在煙盒上印有「吸煙有害健康」警語和贊同禁止給青少年出售香煙的人數比例也相對較高,達到72.94%以上,而贊同進一步提高香煙價格的相對較低,佔41.53%l5,而且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持贊成態度的比例上升。人們認為吸煙的好處大於壞處也是吸煙率較高的原因之一,由於社交活動離不開煙,給別人遞煙容易與人接近,也直接導致了男性的吸煙行為;加之,男性居民在認識到吸煙有害健康的同時,受社會、周圍環境、傳統習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知識向正確態度和行為方面的轉化還較為有限,很大程度影響了男性的控煙態度並導致其吸煙行為。
【WHO的相關規定與公約與煙草控制】
盡管大多數有約束力的國際法律文件不是特別針對煙草的,但是確實存在很多非約束性的文件涉及煙草的使用。如從1970年開始,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許多決議,內容有關於公開吸煙對健康影響的研究發現;使用警語標簽和大眾媒體的反對廣告活動保護消費者;禁止廣告和促銷;學校禁煙教育規劃;限制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的吸煙;戒煙干預;限制青少年獲得煙草。[10]雖然這些文件不能創造出有約束力的國際法,但並非沒有法律意義,許多文件中都反映了新興的原則,最終被納入了WHOFCTC的談判中。為了減少煙草危害,WHO於1996年5月提議進行FCTC的談判。1999年5月,第52屆世界衛生大會決定啟動公約的談判,並確定在2003年5月完成。2000年l0月,公約的政府間談判正式開始,並於2003年3月通過公約最後文本。2003年5月,在日內瓦召開的第56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192個成員一致通過了第一個限制煙草的全球性公約FCTC,為在全球控制煙草危害、共同維護人類健康提供了法律框架。這一公約及其議定書對煙草及其製品的成分、包裝、廣告、促銷、贊助、價格和稅收等問題均作出了明確規定。公約的主要目標是提供一個由各締約方在國家、區域和全球各級實施煙草控制措施的框架,以便使煙草使用和接觸「二手煙」頻率大幅度下降,從而保護當代人和後代人免受煙草對健康、社會、環境和經濟造成的破壞性影響。2005年2月27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正式生效。[11]
【世界衛生大會在促進WHO FCTC批准和實施中的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憲章的第29條規定:每個成員承諾,在衛生大會通過一個公約或協議的l8個月內,取與接受公約或協議的相關行動。每一成員應該通知大會主管其所採取的行動,如果一國在規
定的時間內沒有接受公約或協議,那麼將提交一個沒有接受的理由聲明。由於WHO FCTC是第一個要求WHO成員國考慮通過的公約,所以這個憲法性條款還未發生用處。WHO FCTC可能擴大了條約成員國實施煙草控制的政府許可權和責任,解釋了一項國際協議生效之前必須符合的國際和國內條件,說明了可能促進WHO FCTC批准和實施的機制的重要性。以及可能提高世界衛生大會在這方面潛在地位的機制的重要性。[12]近年來對煙草流行的意識已經顯著增強。具有歷史意義的WHO《煙草控制框架公約》(WHOFCTC)的談判加速了這一進程,對該公約的談判提供了一個歷時三年的全球衛生研討會,加深了世界各地官員對煙草和健康問題的理解。正如這些官員所學習到的,煙草控制立法現在已經很好地建立了起來。歷史不會倒退。WHO FCTC將繼續推動人類對抗煙草流行的進程,促進有關立法措施的採取。即使在可能沒有簽署該條約的國家,也將建立起行動的全球標准。隨著各國政府認識到其繼續前行的責任,當前努力的重點也轉移回到了國家資金、衛生部、地區立法機構和國內委員會等相關問題上。如果立法指南能夠使那一進程稍微容易一點,那麼也就達到了目的。WHO FCTC是由世界衛生組織主持達成的第個具有法律效力的國際公共衛生條約,也是針對煙草的第一個世界范圍多邊協議。截至2007年7月,已有148個締約方,涵蓋了全球80% 以上的人口其中145個締約國已批准公約生效。2003年11月,中國成為該公約的第77個簽約國。2005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批准了該公約,10月正式向聯合國交存了批准書。[13]
F. 建設工業集團政策性破產,職工是真拿不到賠償嗎
自2000年以來,新破產法草案歷經多次修改。在2004年6月財經委提交人大常委會的草案中,有關企業法人治理的條文已經相當充實。大體上講,這些條文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破產程序期間對管理層行為的限制,二是對破產程序開始前行為的追究。
目前,新破產法草案已經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兩次審議。其間,法律委員會對破產法草案做了一些改動。本文以下的論述和引用的條文,均以2004年6月財經委提交常委會的審議稿為依據。至於法律委員會改動後的條文,不妨等到新破產法正式頒布以後再作介紹和評論。
一、破產程序期間對管理層行為的限制
1、接管制度
草案設立了管理人這一法定機構。管理人由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時任命。草案第23條規定的管理人職責中,第一項就是「接管債務人的財產、賬冊、文書、資料、印章等」,接下來還有調查財產狀況、決定內部事務和日常開支、聘用人員、決定營業、管理和處分財產、接受給付和參加訴訟等職責。為了保證這些職責的履行,草案規定了債務人企業的管理層必須承擔的一些義務。草案第18條規定,自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之日起,債務人的有關人員承擔下列義務:(1)妥善保管其佔用和管理的所有財產、帳冊、文書、資料、印章和其他物品;(2)根據人民法院、管理人要求進行工作,並如實回答詢問;(3)列席債權人會議並如實回答債權人的詢問;(4)未經人民法院許可,不得離開住所地;(5)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董事、經理等職務。這里所說的「有關人員」,包括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經人民法院決定,可以包括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和主要業務人員。
按照國際上使用的術語,上述義務中的前兩項為「合作與協助義務」,第三項為「信息提供義務」,最後兩項屬於「附屬義務」。關於合作與協助義務,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擬訂的《破產立法指南草案》(2004年稿)指出:「為確保破產程序可以有效和高效率地進行,一些就一定程度內替換或監督債務人作出規定的破產法,對債務人規定了與破產代表合作和協助破產代表履行其職責的一項一般性義務,而有些法律則規定債務人不得作出可能有害於程序進行的行為。合作義務的一個重要部分將是交出資產控制權以及業務記錄和帳冊,從而使破產代表能夠對破產財產實行有效的控制。」[8] 關於附屬義務,該文件指出:「一些破產法在債務人的合作與協助義務之外,還規定了一些附屬義務。例如,這些義務(適用於自然人債務人,或法人債務人的管理人員和董事)可能包括(未經法院或破產代表許可)不得離開其慣常居住地,債務人提出離開或被迫離開其居住地須通知法院或破產代表,必須向破產代表或法院披露所有往來通信,以及其他一些涉及個人自由的限制。對於法人債務人,還可對法人總部的搬遷實行限制,而破產法可以要求取得法院或破產代表的同意。這些限制可能極為重要,有助於避免因在破產程序啟動後債務人離開營業地和董事及管理人員辭職這種通常做法而造成破產程序的中斷。這些附屬義務如果列入破產法,應當與其基本宗旨和給予合作的一般義務這一種宗旨相應;這些義務也可能受到上述有關人權公約和協定的限制。」[9]
2、營業事務
在適用重整程序的案件中,債務人的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被授權執行營業事務:第一,在管理人監督下的自行管理;第二,經管理人聘任負責企業營業事務。草案第70條規定:「在重整期間,經債務人申請,人民法院批准,債務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監督下自行管理財產和營業事務。」第71條規定:「無本法第七十條規定的情形,管理人行使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職權。」「管理人可以聘任債務人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負責企業的營業事務。」
在第71條規定的情況下,企業管理層在執行營業事務方面更為活躍。這比較接近美國破產法中的「佔有中債務人」的概念。二者的區別在於,中國的破產法草案考慮到管理層 「道德風險」問題的難以避免,規定了管理人對債務人的監督權,而美國破產法採用的是「要麼由企業自行管理,要麼由受託人(trustee)接管」的模式,所以在債務人自行管理時並不存在這種監督。
草案中適用於管理層的強制性手段之一,就是重整程序可能終止並轉為破產清算。第77條規定:「在重整期間,具備下列事由之一的,經利害關系人請求,人民法院審理確認後,可以裁定終止重整程序:(一)債務人的經營狀況和財產狀況繼續惡化,缺乏挽救的可能性;(二)債務人有欺詐、惡意減少企業財產、無理拖延或者其他顯著不利於債權人的行為;(三)由於債務人的法人機關及其他工作人員的行為,致使管理人無法執行職務。」「重整計劃沒有被提請批準的,人民法院依職權裁定終止重整程序。」「在前二款規定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同時作出宣告債務人破產清算的裁定。」該條第1款所列的三種情形,都可能涉及到管理層的事務執行。而一旦重整程序終結,轉入破產清算,管理層首先面臨的是失去現有職位,然後是對其不法行為的追究,以及其他進一步的不利後果。
上述規定在國際上也不乏先例。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的上述文件指出,債務人對企業經營保留控制權的做法「也可能存在弊端,其中包括將重組過程用於顯然不可能獲得成功結果的情形,拖延不可避免的結局,其結果是資產繼續流失,而且債務人有可能在控制期間不負責任地行事,甚至採取欺騙手段,從而破壞重組和債權人的信心……。其中一些困難可通過採取某些保護措施而減輕,例如要求債務人定期向法院報告程序的進行情況,允許法院在某些情況下指定一名破產代表負責監督債務人,讓債權人在監管或監督債務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或規定將程序轉換為清算程序。」[10]
3、制裁
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如果債務人不遵守其義務,破產法需要考慮應如何加以處理,同時要考慮到義務的不同性質和適當的制裁。例如,債務人扣留資料的,可利用某種機制強迫其提供相關資料。對於較為嚴重的扣留資料情況,一些國家實行刑事制裁。對於違背其他義務的,也可採取類似的做法。[11]
草案在第10章「法律責任」中,規定了違反上述限制的相應制裁。例如,第152條規定:「有義務列席債權人會議的債務人或者債務人代表,經人民法院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列席債權人會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拘傳,並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債務人和有說明義務的其他人員拒不陳述、回答,或者作虛假陳述、回答的,人民法院可以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又如,第153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債務人拒不向人民法院提交財產狀況說明書、債務清冊、債權清冊和有關財務報告的,或者提交不真實的,人民法院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違反本法規定,債務人拒不向管理人移交財產和與財產有關的帳簿、文件、資料、印章的,或者偽造、銷毀有關財產證據材料而使財產狀況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兩款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對破產程序前行為的追究
1、債務人經營失敗的責任追究
在起草過程中有一種強烈的呼聲,要求調查管理層對導致企業破產的經營失敗所應承擔的責任。2004年6月草案有如下規定:
第一百五十一條 企業董事、經理或者其他負責人違反對忠於職守、勤勉盡責義務,致使所在企業破產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因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所在企業破產的,對企業債務承擔連帶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規定情形的人員,在民事責任履行完畢之前不得進行高消費和投資活動;自破產案件終結之日起五年內不得擔任董事、經理或者其他經營管理職務。
這與2000年草案第156條的不同之處在於:[12] 第一,將忠於職守義務和勤勉盡責的義務作為一般行為准則寫進了條文;第二,將故意和重大過失設定為加重責任的情形;第三,採用了資格限制措施。該條文也不同於1986年《企業破產法(試行)》第42條;後者沒有採用民事責任和資格限制的制裁措施。
資格限制是破產法影響公司法人治理的一項強有力的措施。早在1986年,英國在新破產通過後,隨即出台了《公司董事資格取消法》,作為破產法的配套立法於同年12月與新破產法同時生效。我國在1993年《公司法》中也有關於資格限制的規定。[13] 200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企業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也有這方面的規定。[14] 但是,《公司法》的規定只適用於依公司法登記的企業,而該司法解釋賦予人民法院的僅僅是關於資格限制的建議權。新破產法草案第151條的規定適用於所有企業,並將資格限製作為一項破產法上的制裁措施,置於司法裁判權的掌握之下。當有關人員違反第151條第2款規定在法定期限內擔任了被禁止擔任的職務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利害關系人的請求,作出確認其任職無效的判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6月草案第一章「總則」中,第9條增加了一個新的語句:「依法追究破產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法律責任。」[15] 這表明,強化對造成企業破產的經營管理人員的責任追究機制,已成為立法者的決心。
2、程序開始前交易和轉讓的撤銷與追回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指出:「許多破產法都載有從某一特定日期(例如破產程序申請或啟動之日)開始在一規定期限(通常稱為嫌疑期)內具有追溯效力的規定,其目的在於推翻破產債務人過去作為當事一方參加的交易或涉及在債務人的財產中具有某種效力的以往交易。這些效力包括減少了債務人凈值(例如,通過贈予其資產或以低於公平商業價值的價格轉讓或出售資產),擾亂了同等級債權人之間平等分配的原則(例如,通過向無擔保的債權人償付債務,或向當其他無擔保的債權人尚未得到償付和擔保時本來也屬無擔保的債權人給予擔保)。許多破產法以外的法律也論及這些對破產范圍之外的債權人有害的交易。在某些情況下,破產代表除了適用破產法的規定之外還能適用這些破產法以外的法律。」[16]
在中國的大多數破產案件中,債務人在破產程序開始前已經是長期處於無力償債的狀態,其經營管理人員有充分的時間為他們自己或者為關聯企業的利益隱匿或轉移財產。這對債權人整體利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這種現象在世界范圍內十分常見,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的:「債務人在走進或被拉進破產程序的時候,人們意識到這種結果不可避免可能已有數日、數周、數月乃至數年之久。所以,在預見到破產程序的正式啟動的情況下,債務人可能背離他們慣常的商業實踐,試圖抽逃財產以免債權人追索,包括虛假負債、給予個別債權人特殊優待,饋贈親朋好友等等。」[17]
我國1986年《企業破產法(試行)》設立了對程序開始前的有害債權人的轉移財產實行追回的機制。第35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六個月至破產宣告之日的期間內,破產企業的下列行為無效: (一)隱匿、私分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二)非正常壓價出售財產;(三)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四)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五)放棄自已的債權。」「破產企業有前款所列行為的,清算組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回財產。追回的財產,並入破產財產。」實踐表明,這一規定存在兩大缺陷。第一,案件受理件前六個月的時間太短。第二,程序開始前的不公平個別清償被忽略了。
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指出:「雖然有各種界定,但有三種大致常見類型的可撤銷交易,可在大多數法律制度中找到,並被用作本指南中的討論基礎。這些交易是:旨在挫敗、阻止或拖延債權人以使其無法追收債款的交易、壓價賤賣交易和與某些債權人進行的可視作特惠的交易。根據每項交易的具體情況,有些交易可能具有其中一個以上不同類別的特點。例如,就看上去特惠的交易而言,當交易的目的是使債權人或潛在債權人得不到資產或在其他方面妨礙該債權人的利益時,以及如果交易是債務人無法在債務到期時償付債務時或是在給債務人留下的資產不足以進行經營的情況下發生的,那麼,這種看上去特惠的交易則更可能具有旨在挫敗、阻止或拖延債權人的交易的特點。同樣,壓價賤賣交易當其涉及債權人時也可能是特惠的,但是當涉及第三方時,則可能並非如此,而如果明顯有阻止、挫敗或拖延債權人的意圖,則應被歸入第一類交易的范圍。在此類情況下,破產代表或許能夠確定應予撤銷的交易屬於哪一類,從而可以利用一般適用的證明和嫌疑期要求的差異。」[18]
針對這類交易,新破產法草案在第四章「債務人財產」中設立了以下條文。
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一年內,有關債務人財產及財產權利的下列行為,管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
(一)無償轉讓財產或財產權利的;
(二)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或財產權利的;
(三)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的;
(四)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的;
(五)放棄債權的。
第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前六個月內,債務人已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仍對個別債權人進行清償,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管理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但是,個別清償使債務人財產受益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五條 有關債務人財產及財產權利的下列行為無效:
(一)隱匿、轉移財產的;
(二)捏造債務或者承認不真實的債務的。
第三十六條 因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或者第三十五條規定的行為而取得債務人財產或者財產權利的,管理人有權追回。
與1986年《企業破產法(試行)》第35條相比較,上述規定有如下特點:
第一,抽逃財產和虛假負債行為,為無時限地絕對無效。這樣規定是為了加強對這兩種嚴重侵害債權人利益的欺詐行為的制裁力度。在1986年的試行法中,沒有規定虛假負債行為,而抽逃資產的追訴時限為案件受理前6個月。
第二,其他的欺詐性破產行為,設定為可撤銷,其追訴期限延長為破產案件受理前一年。[19] 這些行為,一般說來有害於全體債權人的清償利益,但在實踐中,某項具體交易是否有害於全體債權人和是否需要加以撤銷,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由管理人作出判斷和決定。
第三,增加了關於案件受理前6個月內的個別清償可撤銷的規定,並設定了例外情形。就一般而言,在案件受理前6個月時,企業無力償債的事實已經出現或者已經可以預見。在這種情況下的個別清償有損全體債權人的清償利益。實踐中常常有企業先以現有財產對個別債權人(包括關聯企業)進行清償,然後才申請破產的。這種行為在本質上違反了公平原則和破產法的集體清償原則。但是,由於企業在此期間的經營並未停止,一些必要的支付,例如支付水電費、為繼續生產購進原材料而支付貨款等,只要符合「使債務人財產受益」的條件,都不在撤銷之列。
與上述規定相呼應,草案在第十章「法律責任」中設立了如下條文:
第一百五十四條 債務人有本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的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五十五條 債務人有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規定的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與1986年《企業破產法(試行)》第41條相比較,[20]草案的上述規定更加明確和更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試行法第41條中,「行政處分」是由政府部門決定的。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對破產企業的負責人給予行政處分的案例十分罕見。由於種種原因,政府部門缺乏追究企業負責人行政責任的動機。此外,該規定只能適用於國有企業。對於非國有企業來說,目前還沒有針對第35條所列行為的制裁措施。鑒於由行政機關對非國有企業負責人給予行政處分缺乏法理依據,新破產法沒有規定類似試行法第41條的行政責任。但是,這並不排除政府在破產法規定的制裁之外對有破產違法行為的國有企業負責人給予行政處分。
按照現行規定,人民法院對違反企業破產法第35條的行為沒有直接的處罰權。根據相關司法解釋,法院在審理破產案件中發現這類行為,只能向有關部門提出行政處分建議或者移送涉嫌犯罪的材料。[21] 這常常使不法行為人得以逍遙法外。而在新破產法的框架下,人民法院能夠及時地對違法行為人處以罰款制裁。這種制裁不僅使違法者付出經濟上的代價,而且使他們不得不承受名譽和信用上的不利後果。應該說,它的威懾力是相當強大的。
對於新破產草案第33、34和35條規定的行為,管理人擁有撤銷、主張無效和追回被轉讓財產的權利。這種權利不是一般的私權,而是一種法定職權。因此,管理人負有行使這些權利以便充分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義務。草案第25條規定:「管理人應當勤勉盡責,忠實執行職務。」「管理人違反前款規定給債務人財產或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根據這一規定,如果管理人應當和能夠行使權利追回被非法轉讓的財產而不作為,債權人會議可以提出異議或者予以撤換,債權人委員會也可以行使監督權。如果管理人因違反勤勉義務或忠實義務而導致這些財產不能追回,可以按照第25條的規定追究其賠償責任;情節嚴重的,還可以按照草案第161條的規定追究進一步的法律責任。[22]
3、對企業負責人非正常收入和揮霍浪費的追究
在新破產法起草過程中,一些人士指出,企業負責人非正常獲取的財產,尤其是在企業處於困境的情況下獲取非正常收入(如高額年薪、獎金、津貼、高檔住房等)和揮霍浪費、侵佔企業財產的現象,實踐中比較常見(在國有企業中尤其常見),危害很大,需要加以規制。有鑒於此,草案設立了如下規定:
第三十八條 破產企業的董事、經理及其他負責人利用職權獲取的非正常收入和侵佔的企業財產,管理人應當追回。
第一百五十六條 債務人已知或者應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仍然不合理地開支費用,或者揮霍財產的,人民法院可以對直接責任人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隨著《破產法》的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最後一道「保護屏障」即將取消,按照國務院2005-2008年企業關閉破產工作安排,全國最後2116家企業搶在國家將於2008年關閉政策性破產通道前,紛紛搶搭最後的一趟「末班車」。
國企政策性破產開始進入倒計時,國企或將迎來新一輪破產潮。
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以下簡稱《破產法》)剛剛獲得人大通過後的第5天,湖北7家國企踏上了政策性破產的「末班車」。
9月1日,湖北省國資委對外宣布:東風輪胎集團公司、湖北蒲紡三陸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自行車一廠等7個特困劣勢企業,正式通過國家嚴格審查,獲准實施國家政策性關閉破產。
湖北啟程的第一列車
一切來得有些突然。
9月7日,記者聞訊趕往武漢自行車一廠,留守的余廠長對於自己的企業被納入國家政策性關閉破產行列的消息感到十分突然。
「我也是前兩天才從報紙上得到這個消息的。」
據介紹,1978年9月正式成立的武漢自行車總廠,由自行車一廠、二廠組成。分別承擔28英寸永光牌和26英寸黃鶴牌自行車的生產、組裝任務。最好的年份,總產值達到5320萬元,利潤298萬元。一度是武漢市的創稅大戶。
9月1日,湖北省國資委對外宣布:東風輪胎集團公司、東風(十堰)輪胎有限公司、湖北蒲紡三陸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蒲紡三元印染有限公司、武漢市第一針織廠、武漢自行車一廠、武漢金屬壓延廠等7個特困劣勢企業,正式通過國家嚴格審查,獲准實施國家政策性關閉破產。與7月26日省國資委披露的名單有所變更的是,荊襄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黃石煤炭礦務局、咸寧市化學纖維廠和咸寧卷煙廠榜上無名。
而此時,在中國自行車市場上馳騁了28年的「永光」自行車早已銹跡斑斑,停止了轉動。「現在只有留守的一部分工人在搞些其它的生產加工。」余廠長說。
據湖北省國資委有關人士介紹,自1994年國家開始試點以來,全省共有585個(全口徑統計)項目列入了國家計劃,核銷國有銀行、金融機構呆壞賬和不良債權總計130.6億元,妥善安置職工59.73萬人,處置利用資產328.31億元,減少負債352億元。此次被納入國家政策性關閉破產行列的7個企業分布在武漢、十堰、咸寧等3個城市,涉及職工總數23260人,可核銷國有商業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呆壞賬和不良債權18.94億元。
按要求,政策性破產的國企破產財產,首先用於安置職工,不足部分由財政「兜底」,職工可享受提前5年退休的優惠政策;對大齡下崗職工、雙下崗職工、特困下崗職工採取特殊政策,助其再就業。「而且,企業關閉破產方案需經職代會審議的,職工安置方案未經職代會討論通過的,關閉破產所需資金不落實的,不得實施破產關閉。」
據悉,這次上榜的7家,只是全國企業兼並破產和職工再就業工作領導小組(2006)4號文件下達後,湖北踏上政策性關閉破產「末班車」的第一批國企。「到2008年底,湖北省共有31家虧損嚴重、扭虧無望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將採取非市場化債務清算的方式完成政策性破產。涉及武漢、黃石、十堰等7個市,職工81748人。」
或將引發新一輪破產潮
8月27日,經過12年的起草和審議,《破產法》最終以157票贊成、2票反對、2票棄權的高票表決獲全國人大通過,並將於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隨著這項法律的實施,作為國有企業「最後保護傘」的政策性關閉破產也將於2008年底退出歷史舞台。除已列入國務院總體規劃的政策性關閉破產2116戶國有企業外,其餘約10萬戶國企將失去「特殊照顧」,這就意味著,今後國企只能依據企業破產法,選擇市場化的退出機制。
據了解,國企政策性關閉破產始於1994年。到2004年底,全國共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項目3484戶,核銷金融機構債權2370億元,安置關閉破產企業職工667萬人,消滅虧損源1341億元。
根據(2006)4號文件精神,國家對政策性關閉破產做了新的總體規劃:一是新增1610戶擬關閉破產企業,涉及國有金融機構債權1502.6億元,職工228萬人;二是目前已送各國有金融機構審核的擬關閉破產企業,共506戶,涉及國有金融機構債權769億元,職工123萬人。今後三年裡,政策性關閉破產2116戶國有企業,涉及國有金融機構債權2271.6億元,職工351萬人。
「至於誰將進入政策性關閉破產名單,先由各省上報,全國領導小組然後按規定程序組織有關部門和國有金融機構進行審核,上報國務院批准後組織實施。其重點是: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中西部地區經濟結構調整;支持軍工企業改革脫困和資源枯竭煤礦關閉破產;繼續做好有色金屬困難企業關閉破產的收尾工作。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的期限為2006年至2008年。」湖北省國資委有關人士介紹說。
隨著2008年關閉政策性破產通道的即將關閉,全國特困劣勢企業紛紛搶搭最後一趟「末班車」。有關專家預言,中國或將迎來新一輪破產潮。
記者從山東省國資委獲悉,該省列入國家國企政策性關閉破產總體規劃和規劃外申報的項目共有66個,涉及職工15.14萬人。
上海涉及的破產項目有13戶。其中,上海地方企業7戶,上海汽車總公司接收中國汽車總公司下屬企業中的3戶,中國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在滬企業3戶。13戶破產項目負債總額為36.7億元,需核銷銀行呆壞賬21.3億元,在職職工總數為24061人。
甘肅省新一輪國企改革目標是:66戶國有企業進行政策性破產;四川省在2008年以前擬實施項目52個,集中在煤炭、機械、絲紡行業,涉及職工12萬人。
黑龍江省此次列入計劃的145戶破產企業共需安置職工30萬人,核消金融機構債權193億元,擬破產的企業戶數、金融機構債權數額、職工人數等項指標將超過此前十年全省政策性破產的總和。
「因此,國有特困劣勢企業實施的政策性關閉破產或將引發新一輪破產潮。」武漢大學的一名教授預言道。
G. 露華濃申請破產准備,是否能把損失降到最小
露華濃申請破產准備,是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
一、預重整制度可以幫助其擺脫危機
根據相關文件《破產法立法指南》中說明預重整制度指的是使受到影響的債權人在程序啟動之前自願重組談判中談判商定的計劃發生效力而啟動的程序,這種程序就是我們現在簡稱的破產。這一塊分成兩種情況,一是整體預重整,即債務人在向法院提起重整申請程序前已完成重整計劃的制定,向債權人徵集投票並得到通過。二是分預重整,即債務人向法院提起重整申請程序前先與一部分而非全部債權人就重整計劃中的條款進行談判,而將對重整計劃的表決放到重整程序中。
企業申請破產是為重組融資創制了一種特殊的清償優先順序,在缺乏這一優先順序時,重組者通常面臨一對矛盾:重組得以進行,必須獲得新的經濟來維持企業營運,並支付資產切割、結構調整、業務重組、雇員遣散等重組步驟所產生的相關費用,但是很少有人敢把錢借給瀕臨破產的企業,所以申請破產是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
H. 英譯中,不要翻譯機,謝謝了
Principles enshrined in conventions and charters:
在公約和章程明文規定的原則:
In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guidelines,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as to whether incomplete buildings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is clear. It is strongly discouraged.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the obligations of UNESCO』s
在國際立法和指南,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不完整的建築都應該被重建是清楚的。它是被強烈氣餒。以最高水平的國際共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義務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1972) are legally binding on the states party to it;
世界遺產公約(1972)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在美國上;
the number of states party is in fact the highest of any UNESCO Convention.
聚會的數量實際上是美國最高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
The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操作指南》為實施《世界遺產
Convention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re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as follows:
會議解決這個重建建築如下:
In relation to authenticity, the reconstruction of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r
在關繫到真實性、重建考古遺址或
historic buildings or districts is justifiable only in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歷史建築或地區是正當的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
Reconstruction is acceptable only on the basis of complete and detailed documentation
重建是只接受現狀的基礎上,完整而詳細的文檔
and to no extent on conjecture.
並沒有程度上的臆測。
I. 煙草專賣
1.煙草是國家的主要稅收來源之一,我們是給國家稅收做貢獻。
2.世界各個國家都在做煙草生意,如果我們不做自然會有外國公司來搶占市場。
3.香煙確實能給人某種精神上的愉悅。
【煙草簡介】
拉丁語學名:Nicotiana tabacum 英語名字: tobacco plants
「煙」和「煙草」之類的名詞在中國古代已有,但和現代意義的「煙草」區別很大。在中國最早的字典《說文》這部書的卷十上「火部」里,有「煙,火氣也。」煙的本義就是火氣,是物品燃燒時產生的氣體。由此產生許多有關詞語,煙霧、煙霞、煙花、煙波、煙柳、煙雲等。煙草傳入中國後,國人漸稱之為煙。近現代還常稱鴉片為煙,有大煙、煙土等詞。
【起源】
我們從現存的巴倫克寺院之陽刻像中可以看到,一僧侶施行宗教儀式時,彼頭戴鷲形之冠,足踏一條蛇,背脊披以豹皮,手中持著管形之 煙管,煙管之端,似起搖搖晃晃的煙火。時代變遷,風氣亦異,吸煙特權不限於僧侶階級,一般平民亦相染成習。
瑪雅文化在西歷四七0年至六二0年間達到了頂峰時期。據雷丁考證,彼輩此時,都市突然發生了天變地異,化為垃墟,不得已移居於北方,或尤卡坦半島。因而瑪雅文化逐漸滋蔓,再開二度之花,數世紀後仍恢復舊時之盛。當時播遷之際,煙草之用已超出神道儀式之外了,成為了土人日常吸食之用。今日於美洲密西西比亞盆地著名之墓(推定為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所作,為住屋而兼墓之用的土作物)中,時有發現。類此珍奇之墓,俄亥俄山谷間,隨處皆發現有最完好的原型,其中當亦埋有許多原始的煙管破片。......
依上所述,北美中美之印第安人吸煙之風,似極盛行。南美除委內瑞拉等海岸國外,在西班牙侵人前,習俗如何,不得而知。總之,在紀元前一二世紀,新大陸土著已經吸煙,但舊大陸之人對於煙草,一如對於新大陸,尚無絲毫知識也。[1]
【吸煙有害健康】
1 肺癌每天吸煙20支以上,肺癌率是從不吸煙者的l4倍。美國環保署已將吸二手煙作為肺癌的原因(A組致癌物),每年美國有3000例非吸煙者因吸二手煙死於肺癌 。如果戒煙,肺癌率下降,戒煙1O年,該率僅為繼續吸煙的30% ~50% 。故醫生應致力於早戒煙,而不是早發現肺癌,因為肺癌一旦發現,進展快,治療難。[2]
2 慢性呼吸疾病吸煙作為慢性化學刺激,引起通氣道和小肺泡炎症,導致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狹窄,肺實質分解,引起肺氣腫。戒煙減少呼吸症狀,改善肺功能,降低慢性呼吸疾病引起的死亡率 。
3 心血管病吸煙引起血管內皮退行性變,增加血小板附著動脈內皮,促進動脈急性閉塞;高密度脂蛋白c能防止.
。動脈硬化,吸煙降低高密度脂蛋白C,易感動脈硬化,增加心血管病率。戒煙l5年,該率與常人相同拉 。
4 消化道疾病吸煙增加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危險性,如不戒煙,抗潰瘍葯很少有效或無效。 此外,吸煙與口腔癌、食道癌、胰腺癌相關聯,戒煙後,癌症率則下降 。
5 生殖系統疾病吸煙增加不育、異位妊娠、自發性流產、提前分娩、新生兒體重過輕、胎盤突然剝離和前置胎盤,絕經提前1—2年。吸煙還與子宮癌相關聯,但不與乳癌相關聯。如妊娠全程戒煙,則新生兒體重過輕率與不吸煙者相同 。[3]
【我國居民對煙草使用相關知識和態度現狀】
我國人群對吸煙危害健康的知識有明顯的變化,知曉率增加,不同人群、不同地區吸煙的知識和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城市高於農村,西南部高於其他地區。醫生、教師和學生對煙草危害健康的認識高於其他職業人群,農民中掌握這些知識的比例最低。人們對吸煙、被動吸煙和孕婦吸煙對胎兒健康有嚴重危害的認識比例以及吸煙易患肺癌、冠心病和支氣管炎的認識比例均有很大提高。吸煙、被動吸煙危害健康、孕婦吸煙影響胎兒正常發育知曉率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且孕婦吸煙影響胎兒正常發育知曉率隨年度呈現上升趨勢 ;[4]2006年廣東省居民對吸煙和被動吸煙有害健康的知曉率達到94.49%和89.99% [5],明顯高於2000年的調查結果。無論吸煙者或非吸煙者已經意識到吸煙、被動吸煙、孕婦吸煙對健康或胎兒是有害的,但相當多的人認為危害輕度;還有超過1/3的人認為吸煙可以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6]吸煙和疾病關系認識方面,吸煙致病的知曉率呈波動狀,人群對吸煙和呼吸系統疾病氣管炎、肺癌的關系認識清楚,對吸煙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和肺癌達到75%和80% 以上,對吸煙與非呼吸系統疾病冠心病、高血壓的關系認識卻不清楚,知道引起冠心病的人微乎其微,僅1/3人群認為冠心病、高血壓[7]發生與吸煙有關,一些地區城鄉居民中只有10% 的知道吸煙會引起冠心病、高血壓l5 ;1996—2000年天津市市區人群吸煙狀況及變化也表明,居民對吸煙、被動吸煙和吸煙導致肺癌有較高的知曉率,並呈上升趨勢,但對吸煙導致冠心病、高血壓的知曉率仍處於22.75% 以下較低水平,[8]可見,人群對吸煙危害認識仍存在片面性,較易忽視對機體危害的嚴重性。吸煙行為與教育程度有一定關系,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吸煙率低於受教育程度低者,遼寧省第二次吸煙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無論男女均是大學文化程度吸煙率最低,文盲吸煙率最高,小學中學文化程度居其次。[9]廣東省 和其他省市不同人群調查 均表明吸煙者的吸煙行為與文化程度有一定的關系,文化程度低者吸煙率高,這與不同知識層面人群對煙草使用相關知識、態度的理解和認識水平有一定關系。人們對待吸煙的態度也是影響吸煙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人群中有60% 以上支持公共場所禁止吸煙,45%支持禁止煙草廣告;公眾對吸煙的態度同樣表現在受教育程度高的人、醫生、教師、學生贊同比例高於文盲、小學教育者和農民,城市好於農村;在西南地區人們贊同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和禁止煙草廣告的比例也明顯低於其他地區。在控煙態度方面,人們持有積極的控煙態度,大多數認為學校、醫院、政府機關、交通工具和候車室應禁止吸煙,更多的人認為餐館、娛樂場所應禁止吸煙。贊同醫務人員、教師不吸煙的人數所佔比例較大,佔82.45% 以上;贊同禁止香煙廣告、贊同在煙盒上印有「吸煙有害健康」警語和贊同禁止給青少年出售香煙的人數比例也相對較高,達到72.94%以上,而贊同進一步提高香煙價格的相對較低,佔41.53%l5,而且隨著教育程度的提高,持贊成態度的比例上升。人們認為吸煙的好處大於壞處也是吸煙率較高的原因之一,由於社交活動離不開煙,給別人遞煙容易與人接近,也直接導致了男性的吸煙行為;加之,男性居民在認識到吸煙有害健康的同時,受社會、周圍環境、傳統習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知識向正確態度和行為方面的轉化還較為有限,很大程度影響了男性的控煙態度並導致其吸煙行為。
【WHO的相關規定與公約與煙草控制】
盡管大多數有約束力的國際法律文件不是特別針對煙草的,但是確實存在很多非約束性的文件涉及煙草的使用。如從1970年開始,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許多決議,內容有關於公開吸煙對健康影響的研究發現;使用警語標簽和大眾媒體的反對廣告活動保護消費者;禁止廣告和促銷;學校禁煙教育規劃;限制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的吸煙;戒煙干預;限制青少年獲得煙草。[10]雖然這些文件不能創造出有約束力的國際法,但並非沒有法律意義,許多文件中都反映了新興的原則,最終被納入了WHOFCTC的談判中。為了減少煙草危害,WHO於1996年5月提議進行FCTC的談判。1999年5月,第52屆世界衛生大會決定啟動公約的談判,並確定在2003年5月完成。2000年l0月,公約的政府間談判正式開始,並於2003年3月通過公約最後文本。2003年5月,在日內瓦召開的第56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192個成員一致通過了第一個限制煙草的全球性公約FCTC,為在全球控制煙草危害、共同維護人類健康提供了法律框架。這一公約及其議定書對煙草及其製品的成分、包裝、廣告、促銷、贊助、價格和稅收等問題均作出了明確規定。公約的主要目標是提供一個由各締約方在國家、區域和全球各級實施煙草控制措施的框架,以便使煙草使用和接觸「二手煙」頻率大幅度下降,從而保護當代人和後代人免受煙草對健康、社會、環境和經濟造成的破壞性影響。2005年2月27日,《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正式生效。[11]
【世界衛生大會在促進WHO FCTC批准和實施中的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憲章的第29條規定:每個成員承諾,在衛生大會通過一個公約或協議的l8個月內,取與接受公約或協議的相關行動。每一成員應該通知大會主管其所採取的行動,如果一國在規
定的時間內沒有接受公約或協議,那麼將提交一個沒有接受的理由聲明。由於WHO FCTC是第一個要求WHO成員國考慮通過的公約,所以這個憲法性條款還未發生用處。WHO FCTC可能擴大了條約成員國實施煙草控制的政府許可權和責任,解釋了一項國際協議生效之前必須符合的國際和國內條件,說明了可能促進WHO FCTC批准和實施的機制的重要性。以及可能提高世界衛生大會在這方面潛在地位的機制的重要性。[12]近年來對煙草流行的意識已經顯著增強。具有歷史意義的WHO《煙草控制框架公約》(WHOFCTC)的談判加速了這一進程,對該公約的談判提供了一個歷時三年的全球衛生研討會,加深了世界各地官員對煙草和健康問題的理解。正如這些官員所學習到的,煙草控制立法現在已經很好地建立了起來。歷史不會倒退。WHO FCTC將繼續推動人類對抗煙草流行的進程,促進有關立法措施的採取。即使在可能沒有簽署該條約的國家,也將建立起行動的全球標准。隨著各國政府認識到其繼續前行的責任,當前努力的重點也轉移回到了國家資金、衛生部、地區立法機構和國內委員會等相關問題上。如果立法指南能夠使那一進程稍微容易一點,那麼也就達到了目的。WHO FCTC是由世界衛生組織主持達成的第個具有法律效力的國際公共衛生條約,也是針對煙草的第一個世界范圍多邊協議。截至2007年7月,已有148個締約方,涵蓋了全球80% 以上的人口其中145個締約國已批准公約生效。2003年11月,中國成為該公約的第77個簽約國。2005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批准了該公約,10月正式向聯合國交存了批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