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的概念
❶ 立法程序的基本概念
立法程序就是指具有立法許可權的國家機關創制規范性法律文件所遵循的制度化的正當過程,是限制立法者恣意進而使立法活動彰顯和實現程序正義的制度設置,也是國家通過立法手段協調利益沖突、規制社會秩序及配置社會資源的合法路徑和正當法律程序。其中,「制度化的正當過程」凸顯了立法程序的制度本色和程序理念。因而,這個定義比較全面地把握住了「程序」與「立法」這兩個關鍵詞的涵義,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周延性和普適性。 在中國,是指中央和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和有權立法的行政機關制定憲法、法律、法令(以上統稱為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行為規范。在法制健全的國家,這種行為規范被逐步完善並上升為法律——立法程序法。
立法程序為立法活動而存在和設立,離開實體的程序將沒有存在的意義;同樣,立法活動也離不開特定的程序,否則立法活動將無法開展。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是中國立法工作全面繁榮時期,立法程序也走向規范化、法律化。1978年、1982年憲法,在不同程度上恢復和沿襲了1954年憲法的規定,並在此基礎上向立法程序的法規化發展。這兩部憲法以及1982年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中關於立法許可權的劃分,1989年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中關於立法議案的提出、審議、發言、表決等的 規定,可以看作是關於立法程序的憲法性規定。
中國立法程序示意圖
❷ 簡述行政立法的概念及其特徵
(一)什麼是行政立法
對行政立法的理解,目前在法學界尚不一致。一種觀點認為,行政立
法是泛指行政性質的立法,其內容是關於行政管理的行政法律規范,屬於
行政部門法。基於這種認識,凡是國家機關,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
關制定並發布行政法律規范的活動,或稱制定行政法的活動叫行政立法。
其定義的核心基礎,是關於行政管理方面的內容,以別於刑事和民事立
法,可謂廣義之說。就依法行政的實質來說.國家權力機關所制定的行政
法律規范是國家行政機關從事行政管理活動的依據和准則。另一種見解
是,行政立法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頒布具有法律效力
的規范性文件的活動,簡言之為行政機關立法。根據憲法、《地方組織法》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的規定,具體是指國
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活動;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
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
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
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行政規章的活動。其定義的著眼點在於立法者,可謂
狹義之說。此說之「行政立法」,從「立法」性質上看,立法是以國家名
義制定、發布規范性文件,並具有與法律相同的效力;所立之法屬於法的
范疇,體現法的基本特徵。就「行政」性質而言,立法者為行政機關;法
所調整的對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務或與行政管理有關的事務;其適用的程
序是行政程序;目的是執行權力機關制定的憲法和法律,實現行政管理職
能。在近現代社會,行政機關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中部分也是行政機
關進行行政管理活動的標准和規則。我們這里是從後一種理解而論。
(二)行政立法的特徵
狹義的行政立法行為是行政權作用的一種表現方式,是就行政機關實
施行政行為與相對人所形成的關系結構來說的。與其對應的有行政執法行
為、行政司法行為。它有別於立法機關(即國家權力機關)的立法行為和
其他行政行為。
補充說明: (1)行政立法的立法者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和經授權的受權性組
織。行政立法職權和許可權須由法律特別規定。不是所有的國家行政機關都
享有行政立法權。除上述指出的根據憲法、《地方組織法》和《中華人民
共和國立法法》規定的五個層級的國家行政機關和經法律特別授權的某些
組織可以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外,其他行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
均無權從事行政立法行為。至於縣(市)、鄉(鎮)兩級人民政府制定和
發布的決定、命令的行為,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不應視為行政立法行
為。其他行政行為,一般指具體行政行為,所有法定行政機關或經行政機
關委託的組織都有權在其職責許可權內實施,無須法律特別規定。
(2)行政立法行為必須在法定許可權內進行。行政機關立法是代表國家
從事的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和強制力的特殊行政行為,不僅必須具備法定
的職權,而且必須在其法定的許可權范圍內進行。例如,根據法律或法規的
要求制定實施細則,根據法律或法規的授權制定規章等。超越法律、法規
的要求或授權的事項立法無效,應予撤銷。這是較之其他具體行政行為更
為嚴格的特別限制。
(3)行政立法行為的對象具有普遍性,而具體行政行為則富特定性。
前者不是針對特定的人和事,後者的對象是特定的、個別的;前者作出的
規定一經發布即對法定范圍內的人和事具有普遍約束力,僅為後者提供依
據,並非對特定的人和事的具體處理;後者是依據前者的規定對具體人和
事作出的處理。
(4)行政立法行為較之具體行政行為具有更長的時間效力。行政立法
行為的效力具有延續性和無溯及力,它對同一類型的人和事可以多次反復
適用,且只有向後的效力;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通常是一次性的,一經履
行或實現即告消滅,某些具體行政行為還可追究既往,如行政處罰行為就
是對已經發生的違法行為的制裁。
(5)行政立法行為須遵循更為正規和嚴格的程序規則;而具體行政行
為的程序相對較簡單靈活。而且兩種行為的形式要件不同。行政立法行為
必須採取特殊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公開發布;具體行政行為的形式要件,可
以是公開發布的書面形式,或是一般的書面形式,也可以是口頭形式。
(6)行政立法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不同還表現在其不可訴性上。根
據我國《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規定,行政立法行為不能成為訴
訟或訴願的對象,即對行政法規、規章不能提起訴訟或申請復議;而對於
涉及人身權、財產權方面的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的行政爭議,可以提起訴訟
或申請復議。
❸ 海洋立法的概念是什麼
海洋浩瀚無涯,擁有豐富的資源,為人類提供了無數的功能與利益然而,隨著人類社會開發海洋與利用海洋活動的增多,海洋環境遭到大量破壞、海洋資源急速枯竭,海洋環境的壓力日益嚴重,保護海洋環境已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沿海國家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如何在不破壞其再生能力的基礎上充分開發利用海洋,是目前國際社會所面臨的重大課題海洋環境問題具有復雜性、跨國性、持續性等特點,僅靠個別國家的單項法規和條約是不夠的,還需要各國的合作,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國際海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因此對國際海洋環境保護立法進行系統性研究、分析並進行前瞻性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的寫作正是基於發展和完善國際海洋環境保護立法這一重要目的,以期對我國相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做出指導和借鑒 目前,從立法角度全面系統研究海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的成果很少,本文的研究內容涉及國際法、國際海洋法、國際環境法、海洋學、海洋政策學和海洋管理學,主要採用理論分析的方法、歸納概括的方法、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和比較研究的方法試圖填補這方面的不足,具體內容如下 本論文嚴格把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從海洋環境問題的提出入手,分析了海洋環境問題的內涵和分類,接下來從價值、功能、實證等不同角度對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進行了詳細闡述,為全文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二部分全面系統研究了國際海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的構架,回顧了國際海洋環境保護立法的發展過程,總結了與國際海洋環境立法相關的國際組織,分析了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整合性作用,並介紹了世界主要海洋國家對國際海洋環境保護立法實踐的響應,為立法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全面的研究背景第三部分主要是解決問題,本文提出要堅持基本原則、把握立法特點、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進一步完善國際海洋環境保護立法第四部分,肯定了我國海洋環境保護立法對國際立法發展的積極響應,結合國際海洋環境保護立法趨勢對我國相關立法的未來走勢作出展望並提出立法建議,以期為我國成為海洋強國盡一點綿薄之力另外,本論文為如何協調海洋保護與開發這一對矛盾提供了法律解決途徑,對於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的持續發展都有相當積極的意義。
❹ 立法的概念是
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❺ 立法的概念、當代中國立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以及立法程序。
立法是由特定主體,依據一定職權和程序,運用一定技術,制定、認可和變動法這種特定社會規范的活動。
當代中國立法的指導思想按照層次可分為三種:第一,總的指導思想,即同一性質的國家政權的不同歷史時期的整個立法都要堅持的根本指導思想;當代中國立法總的指導思想仍然是馬克思主義;第二,基本指導思想,即總的指導思想與該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的、在政權性質不變的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整個立法都要長期堅持的常規指導思想。當代中國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第三,階段指導思想,它是總的指導思想、基本指導思想與一定歷史階段相結合的產物。
中國立法基本原則:1、立法的法治原則;2、立法的民主原則;3、立法的科學原則;
中國立法的程序:1、提出議案;2、審議法案;3、表決和通過法案;4、法律的公布。
❻ 法律規章的概念
法律規章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連在一起使用。
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版現,國家的統治工具。權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總稱。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❼ 法的制定的概念及特徵
廣義的立法是指法定的國家機關制定規范性文件的活動,狹義的立法僅指最高國家權回力機關答及其常設機關制定法律的活動,此處所講立法一般指廣義的立法。
2、立法活動具有如下特徵:首先,它是一項國家機關的活動,是同國家權力緊密相連的活動。其次,它是國家機關的法定職權活動,是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專門國家機關的職權活動。第三,是依照法定程序所進行的活動。第四,它是一項具有專業性和技術性的活動。第五,立法是產生或者變更法的活動,這是立法的內容和要達到的結果。就是說,立法是導致國家意志的形成或者變更的結果的活動,這是立法的直接目的和要求。不產生國家意志或者不改變法的內容,就不能稱之為立法活動。
❽ 立法解釋的概念
立法解釋:是指由制定法律規范的機關對法律規范所作的解釋。立法解釋的作用:法律含義明確化、具體化;完善、補充法律漏洞。
❾ 立法權的概念
統治階級通過行使立法權把自己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表現出來,使之具有普遍遵行的效內力。從立法權概念的實際容運用情況來看,各國一般在三個意義上使用立法權概念。 立法權,是指立法主體依法行使的制定、認可、解釋、補充、修改或廢止法律的權力。
立法權就是為主權者所擁有的,由特定的國家政權機關所行使的,在國家權力中占據特殊地位的,旨在制定、認可和變動規范性法文件以調整一定社會關系的綜合性權力體系。
立法權是一定的國家機關依法享有的創制、修改、廢止法律的權力,是國家權力體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的權力。享有立法權是進行立法活動的前提。立法活動是行使立法權的過程和表現。
立法權是指統治階級通過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國家政權,按照一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制定法律規范的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