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溫飽道德

溫飽道德

發布時間: 2020-12-19 16:43:09

Ⅰ 溫飽問題是道德問題的必要條件嗎

(一) 定義
溫飽: 【釋義】衣暖食飽。本義是吃得飽,穿得暖。(注意: 反方抓漏洞時可能將核心概念溫飽定性為:貧困,並不等同於生存線,比生存線的物質條件更高一點,將此與咱們的生存嚴格區分開來。)
道德: 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以及平衡五個功能。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一定的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從目前所承認的人性來說,道德即對事物負責,不傷害他人的一種准則。

(二) 辯辭
1).今晚的論題是「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溫飽是人最基本的衣食 需要,而談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就是說,我們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 道德,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判斷是非好壞的價值標准.我問對方同學,要判斷是非好 壞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歸根到底是看這個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問對方同學,人 要生存,最起碼最基本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那麼我再來問對方同學,假如我們談一種 道德,其結果使大家溫飽都不能保證,我們還要不要這種道德?當然不要.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人的行為准則.我問對方同學,人們定出行為准則是干什 么的?定出行為准則,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我再問對方同學,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讓我再來問對方同學,假如我們定出一種行為准則,結果是大家的溫飽都不能保證,找還要不要這種行為准則?當然不要.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飢寒時,能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道德?當然不能.我問大家,對飢寒的人,我們最應該 做的是什麼?我們最應該做的是讓他們解除飢寒.所以此時,我們最應該講的,是能夠幫助 他們求得溫飽的道德.飢寒的人最愛聽的是什麼?是能夠幫助他們解除飢寒的道理,而不是脫離他們生活實際的空洞說教.如果你談道德連溫飽都不能保證,談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 .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歷史上,伯夷、叔齊恥食周粟,寧肯餓死.在那時,溫飽是否就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當然不是.伯夷、叔齊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範推廣,姑且不論, 我問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救天下.讓我再問大家,天下人要生存 ,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讓我再來問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結 果是天下人的溫飽都沒有保證,他們還會不會這樣做?不會.他們這樣做還有沒有意思?沒 有意思.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Ⅱ 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各位好!今天的命題是: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溫飽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談道德是推行道德。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道德。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判斷是非好壞的價值標准。那麼我問對方同學:判斷是非好壞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歸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問對方同學:人要生存最起碼基本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再問對方同學:在溫飽都達不到的時候,我們還要不要道德;——當然不要。這就是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人的行為准則。我問對方同學,那麼定出行為准則是干什麼的?定出行為准則是為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我再問對方同學,人們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我再問對方同學,人們定出這些行為准則如不能成為達到溫飽的基本保證時,我們還要不要這些行為准則?當然不要。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飢寒,對於飢寒的能不能脫離溫飽而談道德?當然不能。請問大家那麼對於飢寒人最需要做的是什麼?我們最需要做的是為他們解除飢寒,所以此時,我們最應該講的是能夠幫助他們求得溫飽的道德,飢寒人最愛聽的是什麼?是能夠幫助他們解除飢寒的道理,而不是脫離他們生活實際的空洞說教。我們談道德,如果連溫飽都不能保證,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為了什麼?為的是救天下。那我再問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溫飽。我還要問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奮斗連人們的肚子都填不飽,他們還會不會那樣做呢?當然不會。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Ⅲ 溫飽是道德的必要條件的資料和問題,要原創的

(一) 定義
溫飽: 【釋義】衣暖食飽。本義是吃得飽,穿得暖。(注意: 反方抓漏洞時可能將核心概念溫飽定性為:貧困,並不等同於生存線,比生存線的物質條件更高一點,將此與咱們的生存嚴格區分開來。)
道德: 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具有認識、調節、教育、評價以及平衡五個功能。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時代與不同階級,其道德觀念都會有所變化。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一定的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從目前所承認的人性來說,道德即對事物負責,不傷害他人的一種准則。

(二) 辯辭
1).今晚的論題是「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溫飽是人最基本的衣食 需要,而談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就是說,我們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 道德,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判斷是非好壞的價值標准.我問對方同學,要判斷是非好 壞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歸根到底是看這個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問對方同學,人 要生存,最起碼最基本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那麼我再來問對方同學,假如我們談一種 道德,其結果使大家溫飽都不能保證,我們還要不要這種道德?當然不要.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人的行為准則.我問對方同學,人們定出行為准則是干什 么的?定出行為准則,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我再問對方同學,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讓我再來問對方同學,假如我們定出一種行為准則,結果是大家的溫飽都不能保證,找還要不要這種行為准則?當然不要.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飢寒時,能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道德?當然不能.我問大家,對飢寒的人,我們最應該 做的是什麼?我們最應該做的是讓他們解除飢寒.所以此時,我們最應該講的,是能夠幫助 他們求得溫飽的道德.飢寒的人最愛聽的是什麼?是能夠幫助他們解除飢寒的道理,而不是脫離他們生活實際的空洞說教.如果你談道德連溫飽都不能保證,談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 .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歷史上,伯夷、叔齊恥食周粟,寧肯餓死.在那時,溫飽是否就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當然不是.伯夷、叔齊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範推廣,姑且不論, 我問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救天下.讓我再問大家,天下人要生存 ,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讓我再來問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結 果是天下人的溫飽都沒有保證,他們還會不會這樣做?不會.他們這樣做還有沒有意思?沒 有意思.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正方一辯在陳詞確立了這么幾點:
1、確立了核心概念:
溫飽是最基本的衣食需求,進一步將溫飽明確為最低生命線,也就是生存。
2、通過對道德自身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兩個方面進一步對必要性進行論證:溫飽是道德的基礎,連生存都無法確認自然不能談道德。
3、提出了一道防禦線:仁人志士之所以講道德就是為了服務於讓天下人實現溫飽的這個目的。
4、特別提出的是,正方一辯對溫飽和談道德二者的時間關系還是提出了明確的解釋:
因為溫飽是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生命的保障,有了命才能談道德,所以二者的產生是先後條件關系,並且先滿足的溫飽對後來產生的談道德具有決定性作用。
反方可能這樣駁倒我們
將核心概念溫飽定性為:貧困,並不等同於生存線,比生存線的物質條件更高一點,將此與正方的生存嚴格區分開來。
2、提出了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是有理性的人,當然了,這個有理性的人的存在也是有前提的,這個人是貧困的,可不是生存受到威脅的。
3、既然溫飽不是生存,那麼盡管身處貧困,卻無性命之憂,自然溫飽和談道德的關系不是先後條件關系,溫飽也夠不成對談道德的決定性作用。
4、既然如此,溫飽與談道德二者是可以並存的關系,在貧困的情況下可以談道德,正方藉此提出了本方的主攻方向:請對方提出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當然了,關鍵還是對溫飽這個概念的不同闡釋。
可以這樣回答
溫飽和道耆德這個問題是不能簡單化的問題.這不僅包括達到溫飽後談道德的問題,它還包括在達到溫飽之前、處在溫飽的不同層次上談道德.在達到溫飽後談道德是天經地義、不言自明的事實.但在溫飽前,如何處理好溫飽與道德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好經濟建設與道 德建設之間的關系,這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問題,也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而對方恰恰忽略了這個問題.(避而不談回答) 大家都知道,溫飽是人類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條件.人類社會要繁衍、要發展,它必須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維持人民的生存.所以我們講道德的時候,不能脫離人民的溫飽.對方似乎在講,一個社會只要有了道德,經濟社會自然而然就會上去,只要有道德,大家的肚子 就填飽了.這很可笑.這是一個天真的幻想.我方承認道德對於一個社會的重要性.但我們 更深切地體會到溫飽對於每一個人與每一個社會要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提出 ,談道德不能與溫飽相脫離. 建設一個國家就像培養一個孩子.我們都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會 道德規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我們不給孩子吃飯,是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後 果呢?我們在教育孩子吃飯,是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呢?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如果 不對他進行教育,那麼我們作為父母的過失就不是更大了嗎?從現實看,一個國家只要堅持 道德與溫飽不可分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對方從中國大陸來,對中國十幾年來的經濟變化 所取得的成績,一定是感觸頗深.世界上對這個問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成績都是在中國政府堅持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手抓的情況下所取得的.如果中國政府還像過去一樣,像文革時期一樣,只顧道德建設,而不講經濟的話,那麼我們就很難想像中國會取得現在這樣的成績
2) 關於今天的辯題,我方的定義跟對方的定義不一樣.但是對方沒有針對我方的定義作出答復,只一廂情願地在對方的定義上加強發揮而已.我們比較一下雙方的 定義又有什麼不同. 首先對溫飽,我們提出的溫飽是相對溫飽的概念,所講的飢寒只是指社會一般人、中產 階級的人的飢寒的定義,並不是對方講的那個飢寒.所以我們並沒有承認對方的定義.如果照這個定義來講,飢寒是什麼樣的呢?根據生物學的研究,長期飢寒,熱量不足以維持生命 ,就會發生突變,甚至死亡.對方舉出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在發展的時候,是飢寒的嗎?大家都沒有飯吃嗎? 其次,談到道德,道德是大家都能實踐的規范.大家都不能夠實踐的規范,不叫做道德.對方只舉出聖人英雄的例子.正因為大家都做 不到,所以大家都贊揚他,這是一種超道德的行為,這不是道德.(掌聲)譬如說,一個醫生冒著生命的危險,到瘟疫橫行的地區去行醫,大家贊美他.但是另外一個醫生不去,大家會用道德譴責他嗎?不會.所以,道德不是超道德,對方定義錯誤.(笑)如果那是道德的話,大家不要在這里辯論,不要在這里聽辯論,大家去索馬里亞.(笑)關於道德的起源, 第一,先有社會,在資源制度悉有的情形下才會產生道德.如果十個人在沙漠中,只有一塊麵包,那可能產生道德嗎?大家搶都來不及. 道德是這樣產生的,必須資源、制度悉有.資源要有,而且你分配後要達到溫飽,才能產生道德,分配後不能達到溫飽,也不會產生道德,這是人類學的研究.從道德跟溫飽的邏 輯關系看,人的溫飽需求是與生俱來的,但是道德的產生是人類形成社會之後才產生的.道德的目的是維持社會的和諧,所以在人生存的前提下,才有社會,才能談道德,才能談道德 和諧.所以談道德必須以溫飽為前提.在我方的定義來看,我們談道德不能脫離溫飽.如果 在衣食充足的情景之下,在路上看中學生募款,我可以捐出身上的零錢給他,但是我不能把 我身上所有的錢、我的全部收入給他.因為考慮我的收入,我做得到的就是這些.如果再考 慮一個飢寒的情形,一個小孩子衣衫襤褸,吃不飽,偷了我一塊麵包,我會用道德譴責他嗎 ?不會.所以我方說:人的生存和溫飽是他的全部需要.你不能用社會的需要去剝奪他就那麼一點點生存和溫飽.人一生只有一次,你不能用社會逼人.假如我們現在十個人投票,贊成說將對方的第三辯的財富充公,來滿足大家的需要.(笑)這是公認的,這樣是對的.
(三) 提問環節
第一個問題,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固然是聖耆人 .請問,在座的四位有幾個人做得到?在各位的復旦大學裡面有多少人做得到?如果只有少數人做得到,這樣能算是這種道德在社耆會上得到推行了嗎?
第二個問題,李光耀總理當初在推行道德建設的時候,是不是也同樣發展了經濟建設,不然哪會有今天豐衣足食的新加 坡社會.請不要迴避這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請教對方二辯,您引《禮記•禮運篇》上面「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一個村子當中,老人家能得善終,小孩子能健康成長,鰥夫寡婦,沒爹沒娘的孤兒以及殘疾或生病的人都能有人照顧),請問「皆有所養」是溫飽還是道耆德?請回答.

Ⅳ (原創)淺析經典之一:溫飽是否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從這四點來看,正方劍橋大學的一辯陳詞的框架還是清晰的,邏輯框架搭建的也很到位。那麼我們接下來看一下她的對手又是如何對應的呢?反一姜豐:我方認為,溫飽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有理性的人類存在,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只要有理性的人類存在,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談道德。走向溫飽的過程當中,尤其應該談道德。 第一,溫飽絕不是談道德的先決條件。古往今來,沒有解決衣食之困的社會比比皆是,都不談道德了嗎?今天,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衣索比亞就不要談道德了嗎?在國困民乏、戰火連綿的索馬里就不要談道德了嗎?古語說,「人無好惡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夠談道德,這正是人和動物的區別所在。無論是飢寒交迫還是豐衣足食,無論是金玉滿堂還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夠而且應該談道德。 第二,道德是調節人們行為的規范,由社會輿論和良心加以支持。眾所周知,談道德實際包括個人修養、社會弘揚和政府倡導三層含義。我們從個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堅持其品德修養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孔老夫子的好學生顏回,他只有一簞食,一瓢飲,不仍然「言忠信、行篤敬」嗎?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的時候,他還是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嗎?說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經篳路藍縷。李光耀先生就告誡國人:我們一無所有,除了我們自己。他強調道德是使競爭力勝人一籌的重要因素。試想,如果沒政府倡導美德,新加坡哪裡有今天的繁榮昌盛、國富民強呢? 第三,所謂必要條件,從邏輯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天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對於今天的辯題,我方只需論證沒有溫飽也能談道德。而對方要論證的是,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而這一點對方一辯恰恰沒有自圓其說。 雨果說過,「善良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生命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類之路;道德是路,引我們走向燦爛的明天。 以上我主要從邏輯上闡發了我方的觀點。接下來我方辯友還將從理論、事實、價值三方面進一步闡述我方觀點。謝謝各位。(長時間掌聲) 反方一辯在陳詞中則明確了這么幾點:1、將核心概念溫飽定性為:貧困,並不等同於生存線,比生存線的物質條件更高一點,將此與正方的生存嚴格區分開來。2、提出了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是有理性的人,當然了,這個有理性的人的存在也是有前提的,這個人是貧困的,可不是生存受到威脅的。3、既然溫飽不是生存,那麼盡管身處貧困,卻無性命之憂,自然溫飽和談道德的關系不是先後條件關系,溫飽也夠不成對談道德的決定性作用。4、既然如此,溫飽與談道德二者是可以並存的關系,在貧困的情況下可以談道德,正方藉此提出了本方的主攻方向:請對方提出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當然了,關鍵還是對溫飽這個概念的不同闡釋。看到這里,雙方的框架都比較嚴謹,那麼他們的隊友對他們的呼應又是如何呢? 查看原帖>>

Ⅳ 溫飽和道德哪個更重要,為什麼

溫飽
倉廩實而知禮節
求個採納 謝謝

Ⅵ 道德和溫飽那個重要

道德和溫飽的關系,就必須了解道德與溫飽是一個連續的變數。我們必須看它們相互之間變化的趨勢以及相對的關系。我方剛才已經充分論證了,我們社會要談道德,就是要使一項道德能夠在社會上推行成功。道德不能實現的話,光談有什麼用呢?你飢餓的時候很想談道德,但是,你做不到啊!我方的論點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談。
第一,我們從邏輯關系看,人的溫飽需求是與生俱來的。一個小娃娃剛生下來,他就想吃想有溫暖,但是人的道德是人類社會形成之後才產生的。而道德的目的呢也是為了維持這個社會的和諧。如果人都不存在了,那還怎麼談道德呢?所以,談道德不能離開溫飽這個前提。
第二,從政府施政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道德建設當然是重要的,也唯是因為我們要把道德建設建築在堅固的磐石之上,所以,我們主張道德的提倡必須與經濟建設雙管齊下才能相得益彰。否則,只是一廂情願地希望三餐不濟、衣衫襤褸的人們表現出高尚的道德,恐怕不切實際。
第三,對於飢寒的人,我們也認為他們應該也可以談道德,但是,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將心比心,這個時候,我們能夠談的道德更應是能幫助他們解除飢寒,再進一步過上好日子的道德。從這個角度看,溫飽仍然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最後,讓我們從整個人類需要繁榮發展的最高原則來看,少數人或許為了個人的理念可以鄙視甚至放棄溫飽這個最基本的需求,但是,整個社會是不可能也不應該接受這樣一種理念。在歷史上,也從來沒有一個社會的大多數人能夠實踐像顏回那樣仁人志士舍己為人的高尚道德。那是一種超道德行為,並不能夠被視為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的道德。所以,綜合以上的論述,對方一直在強調少數人可以做到的道德,但是,那並不是我們社會的道德。所以,從我們社會的觀點來看,無論是從政府施政的角度,無論是從邏輯關系,無論是從飢寒人所需要的道德,或者是從整個人類繁榮發展的趨勢……

Ⅶ 溫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辯論稿

A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溫飽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談道德是推行道德。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道德。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判斷是非好壞的價值標准。那麼我問對方同學:判斷是非好壞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歸根到底是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我再問對方同學:人要生存最起碼基本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再問對方同學:在溫飽都達不到的時候,我們還要不要道德;——當然不要。這就是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人的行為准則。我問對方同學,那麼定出行為准則是干什麼的?定出行為准則是為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我再問對方同學,人們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我再問對方同學,人們定出這些行為准則如不能成為達到溫飽的基本保證時,我們還要不要這些行為准則?當然不要。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飢寒,對於飢寒的能不能脫離溫飽而談道德?當然不能。請問大家那麼對於飢寒人最需要做的是什麼?我們最需要做的是為他們解除飢寒,所以此時,我們最應該講的是能夠幫助他們求得溫飽的道德,飢寒人最愛聽的是什麼?是能夠幫助他們解除飢寒的道理,而不是脫離他們生活實際的空洞說教。我們談道德,如果連溫飽都不能保證,是不可能成立的。也就是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為了什麼?為的是救天下。那我再問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溫飽。我還要問大家,如果仁人志士一生奮斗連人們的肚子都填不飽,他們還會不會那樣做呢?當然不會。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B溫飽,比溫飽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我方認為,溫飽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有理性的人類存在,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只要有理性的人類存在,不論什麼情況,都能談道德,在追求溫飽的過程當中,也應當談道德。第一,溫飽決不是談道德的先決條件。古往今來,人類尚未解決衣食之困的社會比比皆是,都不談道德了嗎?今天,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衣索比亞就不要談道德了嗎?在國困民乏的索馬里就不要談道德了嗎?古語說,人無好惡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夠談道德,這已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所在。無論是飢寒交迫還是豐衣足食,無論是金玉滿堂還是家徒四壁,人類能夠而且應該談道德。第二,道德是調節人的行為的規范,由社會輿論和人的良心加以支持。眾所周知,談道德實際包括個人修養、社會影響和政府倡導三個層面,而且從事實層面上看,人類歷史上有衣食之困但仍道德高尚、品德非凡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孔老夫子的好學生顏回曾經只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逆境中,他不是照樣嚴身律己有理性嗎?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的時候,他不是還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嗎?說到政府,新加坡不也曾經篳路藍縷,李光耀總理告誡國人:「我們一無所有,所有的只是我們自己」,他強調:道德是使競爭力勝人一籌的重要因素。試想,如果沒有政府倡導美德,新加坡哪有今天的繁榮昌盛、國富民強呢?第三,所謂「必要條件」,從邏輯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對今天的命題,我方只需論證「沒有溫飽也能談道德」。而對方要論證的是「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而這一點剛才對方同學恰恰沒有自圓其說。雨果說過:「善良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生命的燈;道德是燈,通向人類之路;道德是路,引我們走向燦爛的明天。

Ⅷ 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的攻辯問題

是。對方辯友,在你選擇溫飽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時,你已經輸了。
我想問你,如果你內為了談道德,容將溫飽置於不顧,那不出幾天,你就會餓死那你還拿什麼去談溫飽?
俗話說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溫飽就是身體的關鍵,沒有了本錢,你還怎麼去談溫飽?
當然,我的意思也不是只顧溫飽不顧道德,道德是人類立足之本,可是如果沒有了人類,那還有道德嗎?
道德只有在確定了溫飽後再談,才會發揮它的最佳效用。

Ⅸ 關於「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的幾個問題

辯題:《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正方:英國劍橋大學隊
反方:中國復旦大學隊嚴嘉:
主席:黎學平
時間:1993年8月25日晚上

主席:各位來賓、觀眾朋友,晚上好!歡迎光臨「199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初賽第四場,也就是最後一場初賽。
今晚的優勝隊伍將會進入半決賽,他們將同昨晚的優勝隊伍悉尼大學爭奪一席決賽權。今晚將在我們的辯論群英會中較量的兩支隊伍是:劍橋大學和復旦大學。現在介紹雙方辯論代表。
在我右手邊的是正方劍橋大學的代表。第一位是湯之敏,經濟系第三年博士生;第二位是孫學軍,英語系第二年博士生;第三位是吳俊仲,工程系第三年博士生;第四位是季麟揚,社區醫學第一年碩士生。(掌聲)
在我左手邊的是反方復旦大學隊的代表。第一位是姜豐,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學研究生二年級;第二位是季翔,法律系二年級;第三位是嚴嘉,法律系四年級;第四位是蔣昌建,國際政治系碩士班三年級。(掌聲)
今晚我們的評判團也有五位。他們是鍾志邦博士,鍾博士是三一神學院研究院主任;(掌聲)第二位是許廷芳律師,許先生是新加坡廣播局董事;(掌聲)第三位是郭寶琨先生,郭先生是實踐表演藝術中心藝術總監;(掌聲)第四位是魏維賢博士,魏博士是南洋藝術學院名譽院長;(掌聲)第五位是張夏煒先生,他是國家藝術理事會資源及公關處處長。(掌聲)
今晚我們的這個辯論和大家都是有關系的,那就是「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反方的立場是「溫飽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雙方的立場是抽簽決定的。現在我宣布「1993年國際大專辯論會」第四場正式開始。首先請正方第一位代表湯之敏同學表明觀點和發言。時間三分鍾。(掌聲)

湯之敏:各位好!今晚的論題是「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溫飽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談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就是說,我們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道德。
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判斷是非好壞的價值標准。我問對方同學,要判斷是非好壞的基礎到底是什麼?歸根到底是看這個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問對方同學,人要生存,最起碼最基本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那麼我再來問對方同學,假如我們談一種道德,其結果使大家溫飽都不能保證,我們還要不要這種道德?當然不要。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什麼是道德?有人說,道德是人的行為准則。我問對方同學,人們定出行為准則是干什麼的?定出行為准則,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我再問對方同學,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讓我再來問對方同學,假如我們定出一種行為准則,結果是大家的溫飽都不能保證,找還要不要這種行為准則?當然不要。所以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飢寒時,能不能脫離溫飽而空談道德?當然不能。我問大家,對飢寒的人,我們最應該做的是什麼?我們最應該做的是讓他們解除飢寒。所以此時,我們最應該講的,是能夠幫助他們求得溫飽的道德。飢寒的人最愛聽的是什麼?是能夠幫助他們解除飢寒的道理,而不是脫離他們生活實際的空洞說教。如果你談道德連溫飽都不能保證,談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歷史上,伯夷、叔齊恥食周粟,寧肯餓死。在那時,溫飽是否就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當然不是。伯夷、叔齊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範推廣,姑且不論,我問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救天下。讓我再問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碼的需要是什麼?就是溫飽。讓我再來問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奮斗,結果是天下人的溫飽都沒有保證,他們還會不會這樣做?不會。他們這樣做還有沒有意思?沒有意思。所以我們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謝謝。(掌聲)
主席:謝謝湯之敏同學。接下來我們請反方第一位代表姜豐同學表明觀點,時間也是三分鍾。(掌聲)

姜豐:謝謝主席,謝謝各位。剛才,對方辯友把溫飽放到了壓倒一切的位置,還問了我們很多問題。我要告訴對方辯友的是,比溫飽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
我方認為,溫飽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有理性的人類存在,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只要有理性的人類存在,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談道德。走向溫飽的過程當中,尤其應該談道德。
第一,溫飽絕不是談道德的先決條件。古往今來,沒有解決衣食之困的社會比比皆是,都不談道德了嗎?今天,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衣索比亞就不要談道德了嗎?在國困民乏、戰火連綿的索馬里就不要談道德了嗎?古語說,「人無好惡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夠談道德,這正是人和動物的區別所在。無論是飢寒交迫還是豐衣足食,無論是金玉滿堂還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夠而且應該談道德。
第二,道德是調節人們行為的規范,由社會輿論和良心加以支持。眾所周知,談道德實際包括個人修養、社會弘揚和政府倡導三層含義。我們從個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堅持其品德修養的例子,實在是不勝枚舉。孔老夫子的好學生顏回,他只有一簞食,一瓢飲,不仍然「言忠信、行篤敬」嗎?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的時候,他還是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嗎?說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經篳路藍縷。李光耀先生就告誡國人:我們一無所有,除了我們自己。他強調道德是使競爭力勝人一籌的重要因素。試想,如果沒政府倡導美德,新加坡哪裡有今天的繁榮昌盛、國富民強呢?
第三,所謂必要條件,從邏輯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天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對於今天的辯題,我方只需論證沒有溫飽也能談道德。而對方要論證的是,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而這一點對方一辯恰恰沒有自圓其說。
雨果說過,「善良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生命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類之路;道德是路,引我們走向燦爛的明天。
以上我主要從邏輯上闡發了我方的觀點。接下來我方辯友還將從理論、事實、價值三方面進一步闡述我方觀點。謝謝各位。(長時間掌聲)

主席:謝謝姜豐同學。接下來我們再聽聽正方第二位代表孫學軍同學的發言,時間也是三分鍾。(掌聲)

孫學軍:對方同學剛才說,溫飽比道德更重要。她還說,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吃飯。但我們大家都知道,不吃飯,我們怎麼活著?不活著,我們怎麼談道德?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溫飽和道德這個問題是不能簡單化的問題。這不僅包括達到溫飽後談道德的問題,它還包括在達到溫飽之前、處在溫飽的不同層次上談道德。在達到溫飽後談道德是天經地義、不言自明的事實。但在溫飽前,如何處理好溫飽與道德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好經濟建設與道德建設之間的關系,這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問題,也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而對方恰恰忽略了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溫飽是人類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條件。人類社會要繁衍、要發展,它必須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維持人民的生存。所以我們講道德的時候,不能脫離人民的溫飽。對方似乎在講,一個社會只要有了道德,經濟社會自然而然就會上去,只要有道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飽了。這很可笑。這是一個天真的幻想。我方承認道德對於一個社會的重要性。但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溫飽對於每一個人與每一個社會要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提出,談道德不能與溫飽相脫離。
建設一個國家就像培養一個孩子。我們都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會道德規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我們不給孩子吃飯,是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呢?我們在教育孩子吃飯,是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呢?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如果不對他進行教育,那麼我們作為父母的過失就不是更大了嗎?從現實看,一個國家只要堅持道德與溫飽不可分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對方從中國大陸來,對中國十幾年來的經濟變化所取得的成績,一定是感觸頗深。世界上對這個問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成績都是在中國政府堅持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手抓的情況下所取得的。如果中國政府還像過去一樣,像文革時期一樣,只顧道德建設,而不講經濟的話,那麼我們就很難想像中國會取得現在這樣的成績。謝謝大家。(掌聲)

主席:謝謝孫學軍同學。接下來我們請反方第二位代表季翔同學發言。時間三分鍾。(掌聲)
季翔:謝謝主席,各位好!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是人活著就是為了吃飯嗎?我再次提醒對方辯友,你們今天所要論證的是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不管這種道德是保證溫飽的道德還是保證不了溫飽的道德。既然對方還沒有從邏輯上理解我方觀點,我就進一步從理論上進行闡述。
第一,道德是隨著人類的誕生而出現的。有了理性的人,有了人際關系,就有了道德規范。所以,不管人類處在哪一個階段上,談道德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應該的。《禮記·禮運篇》中記載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不正是中國遠古時代道德狀況的生動寫照。而《聖經·舊約》里亞當和夏娃偷食禁果和原罪的傳說,不也表明了道德的最早起源嗎?有關貧困中人們談道德的文化學和人類學的證據在大英博物館里是汗牛充棟的。想必對方對此也了如指掌吧。
第二,從本質上看,道德是一個社會歷史范疇。盡管在溫飽的情況下可能給談道德提供一些方便,但這絕不是必要條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和文化背景下人們都在談道德。達爾文在其環球旅行中發現,南非的布希曼人,即使快餓死了,也不會獨吞發現的一條小魚,而是要與族人分享。他們有溫飽嗎?沒有。他們談道德嗎?當然談。正如我們不能超出自己的皮膚一樣,人類也不能超出乃至擺脫道德。人類談道德,在貧困時有貧困的談法,在溫飽時有溫飽的路數。談道德,既可以坐而論道,也可以言傳身教,甚至特立獨行。千萬不可一葉障百,不見泰山。
第三,從功能和目的上看,道德用以協調人際關系,達到至善的人生境界。道德,自古洎今,目的是「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像對方所堅持的那樣,在溫飽之前都不能談道德,都不去談道德,而是用牙齒和爪子橫決天下的話,那麼人類恐怕早就銷聲匿跡於洪荒蠻陌之中了,又何來我們今天在這里辯論什麼道德問題呢?
最後,奉勸對方辯友,不要對大量事實聽而不聞,也不要對人類的歷史視而不見。請對方舉出實例,哪怕一個:人類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一點道德都不談呢?謝謝。(掌聲)

主席:謝謝季翔同學。讓我們聽聽正方第三位代表吳俊仲同學怎麼反駁。(掌聲)

吳俊仲:各位好!關於今天的辯題,我方的定義跟對方的定義不一樣。但是對方沒有針對我方的定義作出答復,只一廂情願地在對方的定義上加強發揮而已。我們比較一下雙方的定義又有什麼不同。
首先對溫飽,我們提出的溫飽是相對溫飽的概念,所講的飢寒只是指社會一般人、中產階級的人的飢寒的定義,並不是對方講的那個飢寒。所以我們並沒有承認對方的定義。如果照這個定義來講,飢寒是什麼樣的呢?根據生物學的研究,長期飢寒,熱量不足以維持生命,就會發生突變,甚至死亡。對方舉出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在發展的時候,是飢寒的嗎?大家都沒有飯吃嗎?
其次,談到道德,道德是大家都能實踐的規范。
大家都不能夠實踐的規范,不叫做道德。對方只舉出聖人英雄的例子。正因為大家都做不到,所以大家都贊揚他,這是一種超道德的行為,這不是道德。(掌聲)譬如說,一個醫生冒著生命的危險,到瘟疫橫行的地區去行醫,大家贊美他。但是另外一個醫生不去,大家會用道德譴責他嗎?不會。所以,道德不是超道德,對方定義錯誤。(笑)如果那是道德的話,大家不要在這里辯論,不要在這里聽辯論,大家去索馬里亞。(笑)關於道德的起源,第一,先有社會,在資源制度悉有的情形下才會產生道德。如果十個人在沙漠中,只有一塊麵包,那可能產生道德嗎?大家搶都來不及。
道德是這樣產生的,必須資源、制度悉有。資源要有,而且你分配後要達到溫飽,才能產生道德,分配後不能達到溫飽,也不會產生道德,這是人類學的研究。從道德跟溫飽的邏輯關系看,人的溫飽需求是與生俱來的,但是道德的產生是人類形成社會之後才產生的。道德的目的是維持社會的和諧,所以在人生存的前提下,才有社會,才能談道德,才能談道德和諧。所以談道德必須以溫飽為前提。在我方的定義來看,我們談道德不能脫離溫飽。如果在衣食充足的情景之下,在路上看中學生募款,我可以捐出身上的零錢給他,但是我不能把我身上所有的錢、我的全部收入給他。因為考慮我的收入,我做得到的就是這些。如果再考慮一個飢寒的情形,一個小孩子衣衫襤褸,吃不飽,偷了我一塊麵包,我會用道德譴責他嗎?不會。所以我方說:人的生存和溫飽是他的全部需要。你不能用社會的需要去剝奪他就那麼一點點生存和溫飽。人一生只有一次,你不能用社會逼人。假如我們現在十個人投票,贊成說將對方的第三辯的財富充公,來滿足大家的需要。(笑)這是公認的,這樣是對的嗎?(鈴響)謝謝。

主席:謝謝吳俊仲同學。接下來,我們再聽聽反方第三位代表嚴嘉同學怎麼反駁,時間三分鍾。(掌聲)

嚴嘉:謝謝主席,各位好。如果我的財產充公,能夠為很多的人民謀福利的話,那我想,我會選擇這樣做的,因為人要做有道德的人。(掌聲)今天為什麼我方觀點跟對方會出現定義上如此大的差別呢?是因為對方辯友將溫飽這個衣溫食飽的概念混同於了生存。
如果照此辦理的話,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不溫飽的人了,因為他們都不生存不活著了。(掌聲)但是世界上還有很多不溫飽的人存在啊。下面我從事實的角度進一步論述我方觀點。
第一,在貧困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談道德。魯哀公六年,孔子和他的眾學生「在陳絕糧」,困境之下,孔子是否就不談道德了呢?不!孔子對子路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其實,在中國歷史數千年的流變過程中,從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到北海牧羊的蘇武,從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到拒斥嗟來之食的朱自清,眾多的志士仁人無不以其言行甚至生命,駁斥了認為只有在溫飽過後才能談道德的「腸胃決定論」。二次大戰的時候,面對法西斯的瘋狂空襲,英國民眾也並沒有放棄他們講求道德的紳士傳統。熱愛祖國、伸張正義的信念使得眾多尚處在不溫不飽狀態下的英國民眾們頑強抗爭著。面對著這些貧寒但是高貴的靈魂,來自英國的對方辯友難道還要告訴我們「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嗎?
第二,即使溫飽了,富足了,道德水準也並不會自然而然地就得到提高,有時候甚至會倒退。中國就有句古話,叫做「飽暖思淫慾」,而古巴比倫王國、羅馬帝國的由盛及衰,正是由於其舉國上下,不重視道德修養與道德教化、物慾橫流的惡果。日本可以算是富甲天下了吧?但是政壇丑聞卻不絕於耳。
竹下登被賄賂蹬下了台,宇野宗佑被美色誘下了水,而金丸信呢,終究未能取信於民。(掌聲)
第三,對於尚未實現溫飽的社會來說,談道德不僅僅應該、可能,而且尤為重要,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理論,杜維明先生的新儒學與工業東亞的闡述,無不表明了道德在社會發展中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推進作用。在經濟資源愈是匱乏的時候,良心和社會輿論就愈是應該而且可能承擔它們的責任。歷史和現實都已經昭示了我們(鈴響),謝謝。(掌聲)

主席:謝謝嚴嘉同學。現在是他們正面交鋒大展辯才的時候。在自由辯論開始之前,先讓我提醒雙方代表,你們每隊各有四分鍾發言時間,正方同學必須先發言。好,現在自由辯論正式開始。

季麟揚:我先請問反方同學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固然是聖人。請問,在座的四位有幾個人做得到?在各位的復旦大學裡面有多少人做得到?如果只有少數人做得到,這樣能算是這種道德在社會上得到推行了嗎?第二個問題,我們李光耀總統當初在推行道德建設的時候,是不是也同樣發展了經濟建設,不然哪會有今天豐衣足食的新加坡社會。請不要迴避這個問題。第三個問題,請教對方二辯,您引《禮記·禮運篇》上面」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請問「皆有所養」是溫飽還是道德?請回答。
蔣昌建:首先指出對方一個常識性錯誤:李光耀是總理而不是總統。(掌聲、笑聲)我方認為「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我請問對方一個問題:貧困的社會中有沒有道德?(掌聲)

吳俊仲:我請問對方一個問題,又飢又寒的小孩子偷你一塊麵包,你會用道德懲罰他嗎?
季翔:難道法律中就沒有道德觀念嗎?(掌聲)
孫學軍:對方三辯提出的問題從邏輯看,好像是說越窮道德就越好,有這個可能。但我認為這是一種虛偽的表現:讓窮人去窮吧,可是我可以說你好。這樣你就不用掏腰包去幫助他解決溫飽了。這是一個很方便的虛偽做法。(掌聲)

嚴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歐陽修、笛卡爾和范仲淹,哪一個不是在貧困中培養起他們的高尚的道德呢?(掌聲)

吳俊仲:我方認為,溫飽,你要求他談道德就是我吃得飽飽的,對方餓得很慘,但是大家為我好,這有什麼不好呢?這種觀念是錯的。其次,法律不是道德。法律規定了離婚,離
婚是道德的嗎?法律可以規定公司破產,公司可以破產嗎?所以法律不是道德,它是代表最低的道德水平加上風俗習慣及強制力的。法律等於道德是蘇格拉底那時候的觀點,對方有兩位學法律的應該知道。謝謝。

季翔:法律中難道沒有道德觀念嗎?從《漢謨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從宋《刑統》到《權利法案》,請對方告訴我哪一部法律中不包含道德觀念?(掌聲)孫學軍:我們這位同學已經告訴你了,法律所規范的道德是最低層的道德。暫且不提這個問題,請問,對方剛才說了英國民眾在二次大戰中發揚道德精神,但是要知道,英國當時所處的社會在資本主義國家中所處的經濟地位是世界上領先的,而且據最近的資料表明,二戰中英國人民的溫飽程度是有史以來沒有過的,營養價值在當時食物平均分配製度下是最好的。因此你不能通過這個問題來否認它是在溫飽程度上講道德的。

嚴嘉:《邱吉爾傳》告訴我們,那時候好多窮人是怎麼去填飽自己肚子的呢?是去排隊買鳥食,還買不到啊(掌聲)

季麟揚:對方同學一直迴避一個問題,你們總是舉仁人志士的超道德行為,告訴我們社會上每一個人都做得到。請問對方,你們認為今天在座的各位,包括你我在內,有幾個人做得到顏回一簞食、一瓢飲?有幾個人是歐陽修?有幾個人是笛卡爾?有幾個人是范仲淹?
姜豐:既然對方辯友不喜歡談仁人志士,那我們談談普通人。剛才對方三辯講到一個小孩子的例子,那我問對方辯友:如果在你吃不飽的情況下,你就不談道德了嗎?(掌聲)

吳俊仲:對方是基於道德已經在心裡的概念,你設身處地想,你餓得什麼都沒有了,你要談道德,這是人道的嗎?這公平嗎?謝謝。

蔣昌建:對方認為,教唆一個人追求溫飽這就是最道德的。我們教唆一個貧寒的人去搶麥當勞,看樣子是最道德的嘍!

孫學軍:但我們的這個同學可以在他飢寒的時候幫助他,但是如果他身上什麼東西都沒有,他怎麼去幫助呢?我們講問題要講究功效,要做到任何事情都要從結果考慮。如果他根本就達不到什麼功效,他何必做這件事情呢?

季翔:我方從來不反對溫飽時也能夠談道德。但是今天對方講道德,就因為你十年前吃過一碗「莫莫咂咂」(註:馬來西亞流行的一種食品)嗎?(笑聲、掌聲)

吳俊仲:對方一直迴避這樣的問題:超道德行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為?請對方回答。

嚴嘉:超道德當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對方的邏輯,那麼裴多斐的《自由與愛情》詩大概就得改成:「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若為溫飽故,二者皆可拋」了。(長時間掌聲)

孫學軍:難道我們能不顧溫飽而只談道德嗎?請回答這個問題。

蔣昌建:對方還沒有論證如果溫而不飽該怎麼樣?減肥小姐可謂是溫而不飽,那這個減肥中心不是按照對方的邏輯要變成拳擊場了嗎?(掌聲)吳俊仲:對方已承認超道德行為不是道德,對方所有的論證與道德論證都已證明是錯誤的。減肥中心那裡是溫飽的,對方理解錯誤。謝謝。(笑聲)

姜豐:對方講的無非是溫飽也能談道德。這一點我們什麼時候反對過了?問題是對方所要論證的是沒有溫飽就絕對不能談道德。請對方舉例說明,哪怕是一個,人類社會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一點道德都不談。

孫學軍:請對方不要搞錯。我方在一開始就說,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是指我們談道德不能夠脫離溫飽,對方能夠對這個問題作出批評嗎?
蔣昌建:任何理論應用到任何一個歷史時期,比解一個一次方程都簡單。請對方不要迴避我們的問題,舉出你們的實例來。

吳俊仲:我方的論點對方沒有任何批駁,所以我方的定義已經成立了。(鬨笑聲)其次,對方的解釋依然是在飢寒的情形你可以對他進行道德要求,這可以嗎?請回答。

季翔:你的論點不是自己說成立就成立了,不然還要評判干什麼?(全場大笑,掌聲)

吳俊仲:對方沒有任何攻擊,難道就可以不成立嗎?沒有攻擊,我就失敗了嗎?

姜豐:就是因為對方可攻擊的地方太多了,我們攻擊不過來了啊。(笑聲)(正方鈴響)

主席:(反方)請繼續。

蔣昌建:對方把溫飽等於生存的話,我們說人類社會一開始就處於飢寒狀態,那麼按照對方的邏輯的話,人類社會早就不存在了,你我之間恐怕不是在這里辯論了,而是在哪個陰曹地府里展開了。

嚴嘉:本該修身養性的和尚尼姑們如果信奉的都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話,那恐怕是煉不成什麼正果的。(笑,掌聲)

季翔:世界上不是缺少道德,只是缺少發現道德的眼睛。莎士比亞早就告誡英國人:「如果喪失天良,即使用鋼盔鐵甲包裝起來,也是赤身裸體的。」

姜豐:荀子早就說過:「爭則亂,亂則窮,」所以我們走向溫飽的過程當中,更要談道德,否則不就是越走越窮,什麼時候才能達到溫飽呢?

蔣昌建:對方認為貧困向溫飽的追求過程當中,可以不談道德,這就告訴我們一個所謂基本的理論,就是:天下大亂,才能達到天下大飽。(笑聲)

嚴嘉:如果這樣的話,恐怕不是「爭則亂,亂則窮。」而是「爭則亂,亂則飽」了。(笑聲)

季翔:我方從來就不否認談道德和溫飽有關系,但關鍵是這個關系是什麼,是談了道德才能溫飽呀。

姜豐:對方辯友一直是「坐飛機扔炸彈——空對空」,講來講去,我問了那麼多遍,他們也沒有給我們舉出一個實例來。

蔣昌建:對方辯友回答我方問題,向來不是「小巷裡面抬竹桿——直來直去」,而是拐彎抹角。我想在座的有一位神學的教師,他一定知道弘一法師在修煉的時候,可謂是不溫不飽,(鈴響)但他還不是「佛心常清靜,無處染塵埃」嗎?

主席:對不起,時間到。非常精彩的自由辯論。經過了這個刀來劍往,字字珠璣的自由辯論之後,我們請反方第四位代表蔣昌建同學總結陳詞,時間是4分鍾。(掌聲)

蔣昌建:謝謝主席,謝謝各位。經過剛才一番的唇槍舌劍,我的肚子的確有些餓了,但是我仍然要把道德問題談清楚。(笑聲、掌聲)
下面我總結對方的幾個基本錯誤。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李代桃僵」,對方用溫飽過來代替溫飽,用溫飽等同於生存來構建他們的立論基礎。這顯然是錯誤的。對方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揚湯止沸」,認為一個貧寒的人只要教唆他追求溫飽就可以了,從來不問用什麼手段,我剛才已經說過,如果到麥當勞裡面打砸搶的話,這難道就能合法地追求到溫飽了嗎?這顯然又是荒謬的。對方犯的第三個錯誤就是:「避實就虛」,對方始終告訴我們溫飽能夠給談道德提供更好的條件,但是沒有說不溫飽的情況下絕對不能談道德。對方犯的第四個錯誤就是:「指鹿為馬」,把談道德與談道德的效果混為一談。對方今天的論點可謂是雲山霧罩,讓我們一頭霧水,不知所雲。相反,今天我們已經從邏輯、理論、事實上論證了,只要基於理性的人類存在就能夠談道德。下面我主要從價值層面論述我方的立場。
第一,談道德是基於理性的人。只要人類存在著,就能夠談道德。「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人類之所以不同於動物的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人能夠基於自身的理性而談道德。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不以溫飽為基本前提而談道德,恰恰顯示了人類理性的偉大和崇高。
第二,談道德是基於社會整體發展的價值選擇。
人類如果想求得生存和發展就要談道德。否則必然導致人類歷史生活的毀滅。群體統一的行動是社會生存下去的基本方式。而統一的行動是要以談道德為前提。只有在社會生活中談道德,才能保證社會的相對的穩定和有序,才能賦予整體人類活動的價值內涵。這是談道德被歷史和經驗證明了的社會意義。
第三,談道德是基於人們擺脫貧困的熱望。我們今天在這里不僅要談道德的理念,更要談在現實社會當中的人類該何去何從。環顧當今的世界,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人們成千上萬,他們怎麼辦

熱點內容
法碩非法學排名 發布:2024-11-16 07:51:15 瀏覽:995
新車交車確認表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6 07:38:06 瀏覽:960
道德經說兵 發布:2024-11-16 07:00:35 瀏覽:683
百民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宣講活動 發布:2024-11-16 06:59:57 瀏覽:768
技術性貿易壁壘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4-11-16 06:56:16 瀏覽:286
參考文獻中行政法規的寫法 發布:2024-11-16 06:33:39 瀏覽:106
行政訴訟法追加被告通知書 發布:2024-11-16 06:31:28 瀏覽:91
刑法書全名 發布:2024-11-16 06:18:36 瀏覽:815
范健商法學第四版 發布:2024-11-16 05:51:04 瀏覽:455
勞動法企業曠工處理 發布:2024-11-16 05:23:57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