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發展的階段

道德發展的階段

發布時間: 2020-12-19 16:54:27

『壹』 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有哪些水平和階段,具體是什麼

『貳』 管理道德發展的三個層次六個階段是什麼意思

三個層次:

1、前習俗水平

2、習俗水平

3、後習俗水平

六個階段:

1、服從於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

2、相對的功利主義的道德定向階段

3、人際和諧(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階段

4、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5、社會契約的道德定向階段

6、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

『叄』 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分為哪幾個階段

科爾伯格提出的二通道的發展的六個階段

(1)、服從於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以懲版罰與權服從為導向,由於害怕懲罰而盲目服從成人或權威。

(2)、相對的功利主義的道德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對行為的好壞的評價首先是看能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有時也包括是否符合別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3)、人際和諧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兒童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對道德行為的平價標準是看是否被人喜歡,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是否會受到贊揚。

(4)、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兒童以服從權威為導向,服從社會規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守法。

(5)、社會契約的道德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認識到法律、社會道德准則僅僅是一種社會契約,一般他們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准則,但不用單一的規則去評價人的行為。

(6)、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個體判斷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規則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帶有普遍意義的道德原則。

『肆』 如何簡述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科爾伯格是在皮亞傑基礎道德發展階段論之上的發展和完善。皮亞傑我們之前學過認識發展的四個階段感 前 具 形,皮亞傑在認知基礎上得出了道德發展的四個階段前 他 自 公。今天學的科爾伯格可以和之前皮亞傑做個比,皮亞傑採用的是對偶故事法,就是兩個故事成對出現,通過兒童回答來判斷兒童道德發展階段。科爾伯格的要更為復雜一些,採用的是道德兩難的故事方法。就是一個故事,出現兩難的情景,使兒童道德認知上產生沖突,進而判斷兒童的道德發展階段。那麼最經典的就是海因茨偷葯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歐洲的小鎮上,海因茨的妻子得了重病,鎮上唯一的一家葯店出售這種葯,而葯店的老闆把葯的價格提高了10倍,既不肯便宜賣葯也不同意之後補錢,萬般無奈海因茨選擇偷葯。為什麼說是兩難呢,一個是因為偷不對,沒有道德觸犯法律,不偷呢,妻子可能失去生命。針對這個兩難的行為讓兒童進行判斷,得出了三水平六階段。

三水平是前習俗平水,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

首先看看第一個水平,前習俗水平,那麼什麼是習俗,就是人和人最一般的關系,也是公序良俗。前就是在這個水平之前,還沒有考慮到人和人之間的關系。關注的都是自身。這個水平上有兩個階段,一個是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一個是相對功利階段。

先看一下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主要是服從權威和規則,避免懲罰。認為受到懲罰的行為是不好的,受到表揚的行為是好的。這個階段沒有形成真正道德的概念。問這個階段的兒童應不應該偷葯,有一部分認為應該偷葯,不偷葯妻子就死了,沒有盡到做丈夫的責任,應該受到懲罰。一部分認為不應該偷,偷葯是不對的,會受到懲罰。他們判斷都是圍繞了是否受到了懲罰。

第二個階段是相對功利定向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不在認為規則是一成不變的,固定的,判斷行為主要是看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和自身的利益。問這個階段的兒童,一部分兒童說應該偷,如果不偷妻子死了,就沒有人陪了,自己多孤單。一部分兒童認為不應該偷,偷了就犯法了,該進監獄了,進監獄還是自己沒有人陪,還是一樣孤獨。這兩個階段兒童判斷行為的好壞都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的。所以這個是前習俗的兩個水平。

現在來看看習俗水平 。這個水平的兒童開始關注人和人最基本的關系。這個水平分兩個階段,一個是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一個是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先看尋求認可定向階段,這個階段兒童開始注重人際關系,關注名譽,渴望得到他人的賞識和贊賞。也稱好孩子階段。問這個階段的兒童有的認為應該偷,不偷不是好丈夫。有的認為不應該偷,偷了不是好人。他們總是圍繞著是否得到別人的贊賞。關注別人的評價。

下一個階段是維護權威或者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這個階段的權威和我們之前的權威不同,之前是家長,老師,成人的要求,個權威指的是法律的權威。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這個階段把法律和道德等同。認為符合法律要求的就是道德的,不符合法律的就是不道德的。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是比較狹隘,我們知道法律是最基本的底線,而道德則是更高的要求。這個階段大多兒童認為不應該偷葯,偷葯違反法律,是不對的。遵守法律權威。

下面就是後習俗水平。這個階段兒童判斷力超過了人和人之間最一般的關系。這個水平包括兩個階段社會契約定向階段和普遍原則道德定向階段也稱原則和良心定向階段

來看一下社會契約定向階段,這個階段認為法律和法規不是不變的,是可以商定的,如果法律法規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利益,是可以修改的,這個階段也是服從法律只是認為可以商量可以商榷的。問這個階段的兒童,兒童認為雖然偷葯不對,但是法律也是可以修改的,對海因茨可以減輕或者免於處罰。

最後一個階段是普遍原則道德階段,這個階段是道德判斷的最高階段,能以公平,公正,平等、尊嚴等一些原則進行思考。認為人類普遍的道義高於一切。問這個階段的人,一部分認為應該偷,人類的生命高於一切,一部分認為不應該偷,法不容情。應該採用別的手段。

以上就是科爾伯格三水平六個階段。

『伍』 根據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好孩子階段」屬於什麼階段

好孩子屬於習俗階段。比前習俗階段再發展一個階段。

『陸』 勞倫斯·科爾伯格認為道德的發展過程分為哪六個階段

哈佛大學的勞倫斯·科爾伯格把道德的發展過程分為六個階段,兒童必須經由這個過程才能成為能夠完全承擔道德責任的人,並且,這個過程是可以測量。這六個階段分別是:懲罰與順從取向階段、工具性的相對主義取向階段、人際關系協調階段、「法律與秩序」取向階段、社會契約法律取向階段、普遍的倫理原則取向階段。

在第一個懲罰與順從取向階段,要避免懲罰的「大棒」或者接受獎賞的「胡蘿卜」,兒童按照被告知的選擇那樣做。在第二階段,基於有限的互惠原則,兒童既做可以滿足自己需要的事情,也做可以滿足他人需要的事情。在第三階段,基於孩子渴望得到他人認可和表揚的心理和青春期少男少女服從流行的道德觀念,孩子會做一些受人認可的事情。在第四階段,年輕人開始承擔他或她的責任,表現出對權威的尊重,為既定的社會秩序本身而維護它。在第五階段,成年男女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在這個過程中不傷害他人。在第六階段,成年男女採取本質上康德式的道德觀(康德認為,一個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范並不取決於行為的後果,而是採取該行為的動機;一個人只有遵守道德法則時,才是自由的,因為這個人遵守的是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則,而如果只是因為自己想做而做,則沒有自由可言,你就成為各種事物的奴隸),成年男女在這個階段不再被自我利害、他人意見或道德法規的力量所控制,而是通過自我規范、自我恪守如正義、互惠、尊重個人尊嚴等普遍原則,來支配自己的行動。

『柒』 簡述個人道德發展階段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前道德階段(出生~3歲)。

第二階段:他律道德階段或道德實在論階段(3~7歲)。

第三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7~12歲)

第四階段:公正階段(11~12歲以後)。

科爾伯格的道德階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徵。

1、道德發展的各階段都是一個「結構化了的統一體」,一個有組織的思想系統。

2、每一階段的核心特徵標志著階段與階段之間的質的差異。

3、這些階段形成一個自然的連續順序,在發展過程中,新的階段從前一階段中發展出來,因而是舊與新的綜合體。

4、每一個體都是為建立他自己的綜合體積極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個社會文化所規定的現成模式。

(7)道德發展的階段擴展閱讀:

帶有沖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適合於促進個體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兒童通過對假設性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能夠理解和同化高於自己一介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於自己道德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的小組討論是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

德育也象智育一樣,應該以促進兒童對道德問題和道德決策的積極的思維為基礎。兒童的品德是一個發展過程,兒童是從道德判斷和道德推理中逐漸理解道德的。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促進兒童道德推理的發展。

兒童道德成熟的標志就是能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則的能力,而不是服從周圍成人的道德判斷。

基於這一道德教育觀點,科爾伯格認為,在學校道德教育中應該經常給兒童提供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引起他們的討論,激發他們向更高的道德階段不斷前進的願望和動機。

『捌』 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分為哪幾個階段

科爾伯格提出的二通道的發展的三個水平、六個階段(是按照個體道德判斷結果的性質分類的)如下:
1.前習俗水平(出現在幼兒園及小學低中年級)這以水平的兒童的道德判斷著眼於人物行為的具體結果和自身的利害關系,包括兩個階段:
(1)、服從於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 (懲罰和服從的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以懲罰與服從為導向,由於害怕懲罰而盲目服從成人或權威。道德判斷的根據是是否受到懲罰,認為凡是免受懲罰的行為都是好的,遭到批評、指責的行為都是壞的,缺乏是非善惡的觀念。
(2)、相對的功利主義的道德定向階段(工具性的相對主義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對行為的好壞的評價首先是看能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有時也包括是否符合別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把這種關系看成類似買賣的關系,認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習俗水平(小學中年級以上)

這一水平的兒童的特點是:能了解、認識社會行為規范,意識到人的行為要符合社會輿論的希望和規范的要求,並遵守、執行這些規范。包括一下兩個階段:
(3)、人際和諧(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兒童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對道德行為的平價標準是看是否被人喜歡,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是否會受到贊揚。為了贏得別人的贊同,當個好孩子,就應當遵守規則。
(4)、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兒童以服從權威為導向,服從社會規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守法。

3.後習俗水平

該水平的特點是:道德判斷超出世俗的法律與權威的標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則和良心為行為的基本依據。包括以下兩個階段:
(5)、社會契約的道德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認識到法律、社會道德准則僅僅是一種社會契約,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變的,一般他們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准則,但不用單一的規則去評價人的行為,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
(6)、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個體判斷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規則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帶有普遍意義的道德原則:如正義、公平、平等、個人的尊嚴、良心、良知、生命的價值、自由等為依據。

『玖』 人類道德發展經歷了那些階段

階段一:懲罰與服從階段

本階段兒童採納的是自我中心的觀點,不考慮他人利益或認識行為者與他人利益之間的區別,更不能把這兩者聯系起來。依據物質後果來裁判其行動。把自己觀點和權威者觀點相混同。

階段二:個人的工具主義目的與交易階段

本階段的人採納的是一種具體的個人主義觀點。他能把自己、權威者和其他人的利益和觀點相區別。認識到規則是可變的,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利益來行事。所以對是相對的,個人只有通過等量的公平交換來滿足各自需要,整合各種沖突。

階段三:相互性的人際期望、人際關系、人際協調階段

本階段的人採納的是與他人發生關系中的個人觀。他意識到人所共同享有的情感、協議和期望高於一般的利益、按"金箴"即從動機和感情來評定行為,希望維持和諧的關系,但沒有普遍性的"制度"。

階段四:社會制度與良心維系階段

本階段的人的人際關系已與社會觀點相分化。它採納制度觀,根據自身在制度中的地位來確定角色、規則和人際關系,強調尊重權威,維護普遍的社會秩序,否則就內疚。

階段五:至上的權利、社會契約或權利階段

本階段的人採納了一種超前的社會觀,認為如法律不適社會,可以通過協商來改造,往往從人類價值上判斷是非,但又力圖通過契約來整合各種觀點,因此處於遵守法律同維護自由和生命價值的矛盾沖突之中。

階段六:普遍性倫理原則階段

本階段的人建立了一種用於社會治理的道德觀。這是任何懂得德性本質、懂得尊重人是作為目的而不是手段這一基本道德前提的理性者所採納的觀點。

『拾』 簡述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1)前習俗水平(9歲以下)
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沒有內在的道德標准,在判斷自己行為正確與否時,只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自己能否免於處罰或者自己的需要能否得到滿足。分為如下兩個水平:
①服從與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他們服從權威或規則只是為了避免懲罰,認為受贊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他們還沒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②相對功利的道德定向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或行為的功用和相互滿足需要定向傾向或樸素的利已主義的定向)。這一階段兒童的道德價值來自對自己需要的滿足,他們不再把規則看成是絕對的、固定不變的,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2)習俗水平(9-16歲)
這一水平的兒童在進行道德判斷的時候,主要考慮的是外界的權威和規則。分為如下兩個水平:
①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階段。處在該階段的兒童,個體的道德價值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順從傳統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見,謀求大家的贊賞和認可。總是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並總是盡量按這種要求去思考。他們認為好的行為是使人喜歡或被人贊賞的行為。
②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處於該階段的兒童其道德價值以服從權威為導向,他們服從社會規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懂法。
認為准則和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因此,應當遵循權威和有關規范去行動。
在這一階段我們需要注意,這一階段的兒童刻板遵守法律法規,認為只要違反了某種法規都是錯誤的行為。
(3)後習俗水平(16歲之後)
主要表現為對於道德的判斷不再是刻板遵守法律法規,並認識到了應以普遍的倫理和道德原則作為判斷標准。
分為如下兩個水平:
①社會契約的道德定向階段。
處於這一水平階段的人認為法律和規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種社會契約;同時認為契約和法律的規定並不是絕對的,可以應大多數人的要求而改變。
他們看重法律的效力,認為法律可以幫助人維持公正;在強調按契約和法律的規定享受權利的同時,認識到個人應盡義務和責任的重要性。
②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也稱原則或良心定向階段。這是進行道德判斷的最高階段,表現為能以公正、平等、尊嚴這些最一般的原則為標准進行思考。
在根據自己選擇的原則進行某些活動時,認為只要動機是好的,行為就是正確的。
在這個階段上,他們認為人類普遍的道義高於一切。他們認為,海因茨應該去偷葯,因為和種種可考慮的事情相比,沒有什麼比人類的生命更有價值。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如何調劑 發布:2025-01-10 21:39:50 瀏覽:616
助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01-10 21:31:58 瀏覽:223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