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著名法學家

著名法學家

發布時間: 2020-12-19 17:45:49

1. 我國著名的法學家都有誰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史尚寬先生是民國時期的著名的法學家,不僅從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擔任了民國時期的"立法委員"、"考選部部長"等職務,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余復從事著述",涉獵的領域廣泛,幾乎包含了法學的大部分領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憲法、行政法勞動法等。 2.肖蔚雲先生是中國著名法學家,1927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曾留學蘇聯4年。先後擔任香港、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是北京法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 3.商秧,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法學家之一,同時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功臣之一。 4.張釋之(生卒年不詳),字季,漢南陽郡堵陽(今南陽市方城縣)人。西漢廷尉,中國歷史上著名法學家。公元前179年,被選為騎郎,後成為協助皇帝處理司法事務的最高審判官。他處理案件深究事理,不枉不縱,不偏不倚,敢於用法律去限制包括皇權在內的一切特權,提出了「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 5.韓非: 河南新鄭人,戰國後期著名的法學家、思想家、散文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中國現代著名法學家 法學理論 張文顯 朱蘇力 賀衛方 葛洪義 舒國瀅 沈宗靈 孫笑俠 卓澤淵 李步雲 劉作翔 付子堂 孫國華 信春鷹 郭道暉 郝鐵川 呂世倫 石泰峰 王晨光 朱景文 李林 李龍 劉瀚 謝暉 法律史 曾憲義 張晉藩 武樹臣 何勤華 陳盛清 范忠信 邱遠猷 吳建璠 楊一凡 楊永華 俞榮根 韓延龍 懷效鋒 霍存福 劉海年 倪正茂 高恆 蒲堅 朱勇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周 葉中 許 崇德 韓 大元 胡 建淼 胡錦光江 必新 姜 明安 羅 豪才 馬 懷德 陳 雲生 方 世榮 張 慶福 張 樹義 莫 紀宏 浦 增元 童 之偉 王 名揚 王 叔文 吳 家麟 肖 蔚雲 楊 海坤 袁 曙宏 張 光博 朱 維究 刑法學 高銘暄 馬克昌 趙秉志 張明楷 陳明華 陳興良 曹子丹 儲槐植 顧肖榮 何秉松 梁華仁 羅大華 歐陽濤 曲新久 阮齊林 蘇惠漁 康樹華 張智輝 周道鸞 盧建平 王作富 何鵬 姜偉 孫謙 民商法學 江平 梁慧星 吳漢東 王利明 孫憲忠 王衛國 趙旭東 鄭成思 魏振瀛 崔建遠 劉春田 劉凱湘 石少俠 司玉琢 覃有土 顧功耘 郭明瑞 龍翼飛 吳煥寧 夏吟蘭 徐學鹿 楊大文 楊立新 楊振山 馬俊駒 沈四寶 巫昌禎 關懷 范健 尹田 訴訟法學 江偉 陳光中 徐靜村 樊崇義 龍宗智 陳瑞華 陳衛東 卞建林 陳桂明 顧培東 景漢朝 劉家興 沈達明 宋英輝 譚世貴 湯維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國樞 王亞新 楊榮馨 張衛平 周國均 左衛民 譚兵 李浩 常怡 嚴端 崔敏 經濟法學 楊紫烜 李昌麒 劉隆亨 劉文華 漆多俊 邵建東 史際春 徐傑 張守文 種明釗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呂忠梅 國際法學 韓德培 曾令良 梁西 余勁松 陳安 董立坤 龔韌刃 黃進 李雙元 劉楠來 饒戈平 芮沐 張乃根 周忠海 軍 事法學 叢文勝 顧德欣 李昂 圖們 張建田

2. 我國著名的法學家都有誰

法學理論

張文顯 朱蘇力 賀衛方 葛洪義 舒國瀅 沈宗靈 孫笑俠 卓澤淵 李步雲 劉作翔 付子堂 孫國華 信春鷹 郭道暉 郝鐵川 呂世倫 石泰峰 王晨光 朱景文 李林 李龍 劉瀚 謝暉

法律史

曾憲義 張晉藩 武樹臣 何勤華 陳盛清 范忠信 邱遠猷 吳建璠 楊一凡 楊永華 俞榮根 韓延龍 懷效鋒 霍存福 劉海年 倪正茂 高恆 蒲堅 朱勇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周葉中 許崇德 韓大元 胡建淼 胡錦光 江必新 姜明安 羅豪才 馬懷德 陳雲生 方世榮 張慶福 張樹義 莫紀宏 浦增元 童之偉 王名揚 王叔文 吳家麟 肖蔚雲 楊海坤 袁曙宏 張光博 朱維究

刑法學

高銘暄 馬克昌 趙秉志 張明楷 陳明華 陳興良 曹子丹 儲槐植 顧肖榮 何秉松 梁華仁 羅大華 歐陽濤 曲新久 阮齊林 蘇惠漁 康樹華 張智輝 周道鸞 盧建平 王作富 何鵬 姜偉 孫謙

民商法學

江平 梁慧星 吳漢東 王利明 孫憲忠 王衛國 趙旭東 鄭成思 魏振瀛 崔建遠 劉春田 劉凱湘 石少俠 司玉琢 覃有土 顧功耘 郭明瑞 龍翼飛 吳煥寧 夏吟蘭 徐學鹿 楊大文 楊立新 楊振山 馬俊駒 沈四寶 巫昌禎 關懷 范健 尹田

訴訟法學

江偉 陳光中 徐靜村 樊崇義 龍宗智 陳瑞華 陳衛東 卞建林 陳桂明 顧培東 景漢朝 劉家興 沈達明 宋英輝 譚世貴 湯維建 田平安 汪建成 王國樞 王亞新 楊榮馨 張衛平 周國均 左衛民 譚兵 李浩 常怡 嚴端 崔敏

經濟法學

楊紫烜 李昌麒 劉隆亨 劉文華 漆多俊 邵建東 史際春 徐傑 張守文 種明釗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呂忠梅 國際法學 韓德培 曾令良 梁西 余勁松 陳安 董立坤 龔韌刃 黃進 李雙元 劉楠來 饒戈平 芮沐 張乃根 周忠海

軍事法學

叢文勝 顧德欣 李昂 圖們 張建田

3. 中國古代的法學家有哪些

1、李悝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魏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戰國時期魏國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早年師從子夏,魏文侯以為相國,主持變法事宜。經濟上,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的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強產量。國家在豐年以平價購買余糧,荒年以平價售出,以平糧價;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

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獎勵有功國家的人,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國。匯集當時各國法律編成《法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現已失傳。

2、士匄

士匄(gaì),祁姓,士氏(按封地又為范氏),名匄(范匄),謚號宣。範文子士燮之子。又稱范宣子。中國春秋時代晉國法家先驅,軍事人物,政治人物。

出生於晉國名臣大將之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熏陶,家族的門望也為他的仕途鋪平了道路,使這位歷史名臣在晉悼公時就較早地登上了晉卿之位,擔任中軍佐,為悼公建立霸業起了重要的作用。

3、趙鞅

趙簡子,春秋時期晉國趙氏的領袖,原名趙鞅,又名志父,亦稱趙孟。《趙氏孤兒》中的孤兒趙武之孫。晉昭公時,公族弱,大夫勢力強,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致力於改革,為後世魏文侯李悝變法、秦孝公商鞅變法和趙武靈王改革首開先河。

他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戰國時代趙國基業的開創者,郡縣制社會改革的積極推動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實踐者,對春秋戰國的歷史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與其子趙無恤(即趙襄子)並稱「簡襄之烈」。

4. 中外著名法學家和中外著名歷史學家生平簡介

世界十大法學家格老秀斯
格老秀斯(公元1589~1645年),荷蘭人,14歲入大學,攻讀數學、哲學和法學,獲法學博士學位。17歲任律師,20歲任荷蘭律師公會主席。他的研究范圍相當廣泛,涉及法學、政治學、文學、語言學、史學等,但使他享有盛名的是在法學方面。他是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先驅,國際法學創始人。其名著《戰爭與和平的權利》(1625年)不僅是重要國際法著作,而且是西方資產階級人權學說的基礎自然法或自然權利理論的開創性著作。
格老秀斯在法學上有兩個重要地位:第一,開創了國際公法學,被人們譽為「國際法之父」,格老秀斯在國際法領域中提出了一系列較為完整的原則,這些原則對國家關系的調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對後來國際法理論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第二,他是近代西方啟蒙思想家中第一個比較系統地論述理性自然法理論的人。他汲取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思想家自然主義自然法理論的精華,揚棄和擺脫了中世紀神學主義自然法的桎梏,開創了近代理性自然法(古典自然法)的先河。在自然法的研究上,他使自然法學的研究人化而不是神學化,同時,將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特別是幾何學的實證方法引入法學研究,推導出一系列相關的命題。孟德斯鳩
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鳩生於法國名城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其家族,是當地有名望的「穿袍貴族」,即取得了貴族稱號的資產階級。19歲的孟德斯鳩獲得法學學士的學位,並擔任了議會律師;先後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和柏林皇家科學院院士。公元1755年2月10日,孟德斯鳩去世,享年66歲。
1721年,他匿名發表了《波斯人信札》。它在許多當時的重大社會問題上,向傳統的封建觀念宣戰,在18世紀啟蒙運動中,成為思想解放運動的火種。
1748年,孟德斯鳩發表了《論法的精神》一書,該書堪稱是資產階級法學的「網路全書」,被伏爾泰推崇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對後來美國獨立戰爭中的《獨立宣言》、法國大革命中的《人權宣言》都有巨大的影響。孟德斯鳩的社會政治理論尤其是關於分權和法制的學說,超越了國界,對各國資產階級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確立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和深刻的影響,對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也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論法的精神》在1913年就被嚴復譯成中文,以《法意》的書名出版。
孟德斯鳩仍不愧為18世紀法國的傑出思想家之一,在宗教愚昧和專制黑暗中發出了最初的吶喊,他的思想學說是法國大革命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思想中的一份寶貴財產。邊沁
耶利米,邊沁(Jeremy Benthan,1748——1832)是英國法學家、哲學家、倫理學家自由主義學說的奠基人之一。功利主義學說的創始人。他出身子一個律師家庭,有「神童之譽」,13歲進入牛津大學學法律,十六歲畢業後曾一度從事律師事務,後轉而專門從事法學理論研究。1781年起擔任倫敦大學教授,1832年創辦了著名的「威斯敏斯特評論」。
邊沁的主要著作有《政府片論》 (1776年)、 《道德與立法原則導論》 (1789年)、 《司法證據原理》 (1827年), 《憲法典》(1830年)。其中《道德與立法原則導論》是其最主要的著作,其學說代表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英國資產階級利益,是這一時期具有影響力的學說,其著作後被編成《邊沁文集》
邊沁學說的中心是功利主義,他極力反對17、18世紀以來的古典自然法學的理性法觀點,認為它們是虛構的;大自然將人類置於苦樂兩大主宰之下,人的天性是避苦求樂,功利原則就是一切行為都適從這兩種動力的原則。謀求功利是人們行為的動機,也是區別是非、善惡的標准;是自然人和政府活動遵循的原則,也是道德和立法的原則。最好的立法是達到「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最好的立法就在於促進社會幸福。他認為良好的政府和立法必須達到四個日標:即公民的生存、富裕、平等和安全
應該說,邊沁對19世紀30年代英國立法還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推動了塞繆爾羅米利爵士所提出的刑法刑法的改革和布魯厄姆勛爵所主張的法律體系改革。薩維尼
薩維尼(1779—1861)薩維尼從十六歲開始學習法律,1800年起開始法學教學活動,1813年任柏林大學校長。先後曾擔任了普魯士國務委員會成員、法官、法律上訴部部長、立法—上訴委員會委員、國務部主席。主持該部制定了1848年《票據法》、《普魯士刑法典》、《帝國刑法典》等。著作有《中世紀羅馬法史》、《當代羅馬法體系》、《作為當代羅馬法部分的債法》、《歷史法學雜志》。
薩維尼在法學史上被作為所謂歷史法學派的創始人,歷史法學派這一表達具有薩維尼自己的烙印,其出發點是當代法乃是通過法學的歷史性而不是通過理性法的抽象或者開明立法者的命令而預先確定的。 薩維尼由此得出了影響深遠的法學方法和法律政策上的結論。
薩維尼是他的時代影響最偉大的法學家和法學教師。不管是在法學還是在法律實踐和立法中都有他留下的痕跡。他的學說在當代雖然扮演著無關緊要的角色,但他的遺產對與德國法以及國家法都具有重要意義。薩維尼在當代不僅僅是作為歷史法學派的創始人而著名,他還經常被稱為現代法學的締造者 。盡管歐洲法學被分為各個國家的法學,但薩維尼的思想涉及到了整個歐洲。他劃定了法國民法典的勢力范圍,並且繼續遵循羅馬法這一基礎,這一點不同於大多數其他大陸國家。薩維尼起決定性作用並參與形成的學說匯纂法學在後來對其他一些國家立法起到了作用。薩維尼從開始就接受了將「歷史的」方法和「體系的」方法結合起來的要求,他是第一個發展出體系化的、內容廣泛的方法的人,在任何一部法律確立同時就將其置於特定歷史環境之中。因此,圍繞思考法律關系的重要特徵,他擴大了對符合歷史的法學的理解,這種法學同時也就超出了單純歷史科學的范圍並形成一種區分,法學作為一門學科就是建立在其獨立性基礎上的。
薩維尼對19世紀的科學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一點不僅體現法學領域,而是兼跨歷史、法律和哲學不同領域。霍姆斯
霍姆斯(O.W. Holmes, 1841~1935)。美國現代實用主義法學的創始人。1866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在波斯頓從事一段時間的律師工作之後,於1870年入哈佛大學法院擔任講師、教授,1882年12月擔任馬薩諸塞州最高法官,1899年起任院長。1902年~1932年,擔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霍姆斯的學說,主要體現在他於1881年出版的著作《普通法》(The Common Law)、《法律之路》(The Path of the Law )、他逝世後出版的判決意見集《霍姆斯法官的司法見解》(The Judicial Opinions of Mr. Justice Holme Shriver ed 1940)以及生前發表的一系列論文之中。 和其他法律思想家相比,霍姆斯(O.W.Holmes,1841——1935)可能不是最偉大的,但是他一定是最卓爾不群,特立獨行,也是最特殊的一個人。這首先反映在他的身份上:他首先是作為一個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其次才是作為一個法律思想家而存在。因此,要了解霍姆斯的法律哲學,如果不了解他作為法官的經歷,就會錯過他思想中很多精彩的部分。事實上,他思想中的許多精華並不是通過專著的形式表現出來,而是散見在他的司法意見、演講和書信之中。在某種意義上,他作為法官所做出的許多判決,就在法律思想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其次,霍姆斯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一種美國的精神,代表了實用主義哲學和普通法的某種意義上的結合。韋伯:社會法學的大師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德國著名社會學家,也是現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思想家。其著作有:《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政治論文集》,《學術理論論文集》,《社會史與經濟史論文集》,《社會學和社會政策論文集》,《經濟與社會》等。
韋伯1864年4月21日生於埃爾福特,1882年入海德堡大學學習法律, 1884年入柏林大學攻讀法律。隨後在柏林大學教授羅馬法、日耳曼法及商法,後學術重心從法學轉向經濟學。1894年後先後任弗萊堡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和政治科學教授。1897——1903年精神崩潰,被迫停止一切教學、研究與政治活動。1903年重返學術活動。1910年參與創立德國社會學學會,後於1913年因社會學方法論之爭退出德國社會學會。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卒。
韋伯理解的社會學思想,對於改變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一統局面起了重要作用,促使現象學社會學的產生。他的社會行動理論是T.帕森斯結構功能主義的思想先驅,並對微觀社會學起到啟迪作用。有關官僚制的論述對組織社會學和政治社會學發生重要影響,也是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思想來源。他的宗教社會學對比較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思想啟發作用。當代西方一切重要社會學理論和流派,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從韋伯著作中汲取營養。 韋伯社會學之於中國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他站在比較世界法律文明的宏觀立場上,對東方社會及其法律體系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理論思考,特別是他著力探討了傳統中國社會結構以及由此而生成的法律文明的特質。然而我們了解和探討韋伯卻是在現代。在思想禁錮的20世紀80年代,我們把韋伯當做馬克思的敵人來對待,幾乎在那時連韋伯的名字都知之甚少。可他力圖揭示傳統中國社會與法律的運作規律,試圖解釋中國法律現代化可能性問題,作為一位研究中國傳統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偉大外行」,韋伯的思路是值得我們重視的。龐德
龐德(Roscoe Pound 1870~1964),美國著名法學家,社會學法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出身於法官家庭。曾任律師、內布拉斯加州最高法院上訴委員會委員、內布拉斯加大學法學院院長。1907年起先後在西北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執教。1916年起任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長達20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任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司法部和教育部顧問。
他的主要著作有《社會學法學的范圍和目的》(1911~1912)、《法哲學導論》(1922)、《法制史闡述》(1923)、《法和道德》(1924)、《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1942)、《法的任務》(1944)、《正義來自法律》(1951)和《法理學》(5卷集,1959)。
龐德的社會學法學是與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和一戰後發生在美國的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變革相伴而生的,在長達五十餘年的法學生涯中他致力於法律體系和法理學的批判與重構工作。其學說的思想淵源主要是實用主義哲學、美國L.F.沃德(1841~1913)和E.A.羅斯(1866~1951)的社會學以及R.Von耶林的新功利主義法學。龐德是20世紀西方各國,尤其是美國法學界權威的法學家之一。他所代表的社會法學長期以來在法學中佔有主導地位。哈特
哈特(H.L.A.Hart,1907~ ),英國法學家,現代西方新分析法學的代表。1929年畢業於牛津大學,1932年任出庭律師,1952年任牛津大學教授,1978,年退休。主要著作有:《法律中的因果論》(1953年)、《法律的概念》(1961年)、《法律、自由和道德》(1963年)、《懲罰與責任》(1968年)、《功利與權利》(1979年)、《法理學和哲學論文集》(1983年)等。
哈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最負盛名的法學家之一,由他創立的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是現代西方三大法學流派之一(另兩派是新自然法學和社會學法學),在對法的概念的分析與法律現象的說明、法律關系的梳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正因為如此,哈特的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自20世紀50年代登上歷史舞台以來,統治英國已達半個世紀,仍能保持強大的控制力。
哈特關於法的主要規則和次要規則、法律和道德、法律概念的學說,是在與美國法學家富勒(L.L.Fuller,1902~1978)、德沃金(Ronald M.Dworkin,1931~ )等人的長期論戰中形成的。他一方面堅持了奧斯汀的法實證主義的立場,同時,又對其作了修正,從而使分析實證主義法學進一步適應了戰後英國的社會現實。目前,哈特的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已為新一代西方法哲學家拉茲和麥考密克等所繼承、發展,該學派作為當代西方的一個重要法學流派還將繼續存在。德沃金
德沃金是當代最著名、最活躍的法理學家之一。德沃金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先後在哈佛學院、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在耶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他起初的興趣是哲學,但在牛津時開始學習法學,從此發現了自己的真正興趣所在,隨後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1957年畢業後進入美國最高法院,任法官漢德(Learned Hand)的辦事員,以後又當過律師。1962年成為耶魯大學教授,1969年他應邀擔任英國牛津大學法理學首席教授,直到1998年。1975年開始同時擔任紐約大學法學的教授至今,他還不定期地擔任過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教授,1984年以來還是倫敦大學(大學學院)的客座教授。2002年5月中旬應邀來我國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作過講演。
羅納德·德沃金被公認為當代英美法學理論傳統中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總的來說,德沃金所展現的是一種由政治自由主義指導的法理學。他的每一部重要的著作都引起廣泛的討論,其中既有贊同者,亦有批判者。在德沃金的法理學體系中,有四個主要的觀點(它們構成了當代法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批判並超越法律實證主義;第二,堅持認為法律理論依賴於政治與道德理論;第三,把法律理論根植於一種解釋理論;第四,將平等的政治價值作為法律理論的核心部分[注1]。這四部分前後是聯系在一起的。法律實證主義是德沃金的直接批判對象,也是論證的起點;德沃金將政治與道德價值融入自己的解釋理論中,作為選擇判斷的標准;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一種平等與自由的政治社會。《法律帝國》是德沃金最重要的著作,全面體現了他的法律與政治思想。雖然德沃金的基本觀點較之以往沒有根本性的改變,但在研究方法上卻發生了重大轉向。
主要著作有《認真看待權利問題》、《原則論》、《自由論》、《法律的帝國》等。他從60年代初就開始撰文批判實證主義法學,特別是批判H.L.A.哈特的學說,認為是實證主義法學最新的典型。他的學說以「權利論」(right thesis)作為核心。他之所以強調規則、政策與原則之分,就是為了強調個人權利,即原則。他又認為,他所有個人權利中,最重要的是平等權利,即「政府不僅必須關懷和尊重人民,而且要平等地關懷和尊重人民」。波斯納
波斯納(R.A. Posner,1939~ ),1959年在耶魯大學獲得文學士學位,1962年在哈佛大學獲得法學士學位,先後年赴斯坦福大學任教和芝加哥大學教授,1981年任美國聯邦第七巡迴區上訴法院法官。主要著作有:《法律的經濟學分析》(1973年)、《正義的經濟學》(1981年)、《侵權行為法:案例與經濟學分析》(1982年)等。
波斯納作為集大成者,全面吸收了新制度經濟學的成果,構建了用經濟方法分析法律制度的宏大體系。《法律的經濟分析》就是其成果的傑出代表。正是波斯納的法律經濟分析理論,才得以有一個以"法律經濟學"命名的獨立學派。波斯納將20世紀60年代初卡拉布雷西的第一篇侵權論文和科斯關於社會成本問題的論文發表以後的法律經濟學稱為"新法律經濟學"。在《法律的經濟分析》第二章中,科斯說,"新法律經濟學"--過去30年來發展起來的法律經濟學--是將經濟學的理論和經驗主義方法全面運用於法律制度的分析,包括侵權法、契約法、賠償法和財產權法等普通法領域;懲罰的理論和實踐;民事、刑事和行政程序;立法和管制的理論和實踐;法律實施和司法管理;以及憲法、初民法、海事法、家庭法和法理學。波斯納有個著名的觀點:如果市場交易成本過高而抑制交易,那麼,權利應賦予那些最珍視它們的人。
波斯納在對法律進行經濟學分析時始終貫穿著經濟效益觀,使之成為取捨某一法律制度的最高標准,因而招致許多信奉正義觀念的法學家的激烈抨擊。

5. 民國時期比較有名的法學家有哪些

宋教仁(1882~1913),桃源縣人,字遯初,號漁父。曾入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研究各國憲法和政治制度。1899年與胡瑛、覃振、瞿方書、孫迪卿、田荊華等人由楊吉陔、陳猶龍主盟,加入會黨組織 「富有山堂」。1904年與黃興等在長沙創立華興會。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5年後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民報》等刊物。1906年,前往東北運動馬匪,策劃東三省革命。在東北期間對間島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寫成《間島問題》一書,以確鑿證據證明延吉為中國領土。當時中國政府正為延吉的歸屬問題與日本政府進行交涉,苦於缺乏證據,該書為談判獲勝提供了極大幫助。1910年至1911年,與譚人鳳等組織中部同盟會,策動以長江流域為中心的武裝起義。辛亥革命後,參與籌建臨時政府,系《臨時約法》的主稿人。1911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任法制院院長、農林總長等職,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後任代理理事長。堅持「責任內閣」和政黨政治的主張。1913年2月4日,參、眾兩院復選結果,國民黨獲392席,占絕對多數。宋教仁希望以多數黨的地位,成立責任內閣,約束袁世凱專權。在正式國會開會之前,他親到長江流域各省宣傳演說,為建立責任內閣,實現民主政治大造輿論。1913年3月20日,國會召開前夕,被人刺殺於上海火車站,時年31歲。其著作有《間島問題》、《宋教仁集》。

覃振(1885~1947),桃源縣人,字理鳴,原名道讓。1904年留學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次年加入同盟會,後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法律系。1908年歸國,准備發動起義,事泄,被捕入獄四年。辛亥革命時獲釋,任湘、桂聯軍督戰官,繼任湖北軍政府秘書。 「二次革命」時,到湖南策動討袁(世凱),失敗後逃亡日本。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任湘支部長。後參加護法運動。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時命覃振兼任總統府法制委員。1924年被選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25年參加北京西山會議,與鄒魯、謝持、居正等人組成「西山會議派」,堅持反共。歷任國民黨政府立法院副院長、立法院代理院長、司法院副院長等職。作為民國政府法律方面的主管官員,1934年發表了《司法改革意見書》,提倡組織法律改造委員會,提前修改民、刑訴訟法,試辦陪審制度,提高法官待遇,試辦巡迴審判,法官制服之改正,限制律師資格,酌采流刑,監獄整理等司法改革措施。並為廢除領事裁判權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2月19日,以覃振牽頭共四人在中國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上正式提出《對於撤廢各國在華領事裁判權應由政府向有關各國交涉早日實施以維我法權之完整案》。1947年年4月18日,覃振病逝於上海,終年63歲。棄世時家無餘蓄。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頒國帑為之治喪,國葬於長沙嶽麓山。

黃右昌(1885~1970),石門縣人,字黼馨,筆名凄江子。1899年就讀於湖南時務學堂。1902年入日本岩倉鐵道學校,後轉入法政大學。歸國後,歷任湖南省私立及公立法政學校民法教授。民國成立後,任湖南省湖南省立第二法政學校校長。1918年4月,當選國立北京大學法科學長,兼任法律門主任。五四運動後,撤科改系,出任北京大學法律系第一任系主任,至1922年4月。同時兼本系教授,主講民法、羅馬法等課程,與王世傑等主編《北大社會科學季刊》。又兼任國立清華大學政治學教授、國立北平大學法學院講師等職。1930年至1947年,出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1948年9月至11月,任國民政府司法院大法官,後回湖南大學法律系任教授。著作豐富,有《羅馬法與現代》、《民法詮解》、《民法詮解繼承論》、《民法釋義親屬論》等。1949年8月,他參加了程潛、陳明仁和平起義宣言的簽名。新中國建立後,他繼任湖大教授,後應國務院周恩來總理之聘,任中國文史研究館館員,1970年病逝於北京,終年86歲。

戴修瓚(1887-1957),常德縣人,字君亮。日本中央大學畢業。著名法學教授,歷任國立北京法政大學教務長、京師地方檢察廳檢察長、河南司法廳長、國民政府最高法院首席檢察官、上海法學院法律系主任、中國公學法律系主任。1931年9月來國立北京大學法律系任教,1933年7月繼何基鴻為法律系主任,直至抗戰爆發。長沙臨時大學時期,被選為法律教授會主席。1938年初,西南聯合大學成立,仍被推選為法律系教授會主席。但迄是年7月,戴先生仍未到校。聯大常委會議決,改任燕樹棠先生為法律系教授會主席。先生長期執掌國立北京大學法律系,擘畫經營,多有興革。抗戰前曾在法律系主講債編總論、法院組織法、票據法、保險法等課程。長沙臨時大學及西南聯大期間,同時身兼數門課程,如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債權分論、刑事訴訟法等,愛育英才,不遺餘力。任國民黨南京最高法院法官時,曾為「七君子」辯護。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委員。主要著作有《民法債編總論》、《票據法》、《刑事訴訟法釋義》等。

陳瑾昆(1887~1959),常德縣人。1908-1917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系。歸國後曾任北洋政府奉天省高等審判所推事和庭長、修訂法律館纂修、大理院推事、最高法院院長。1933年曾任國民黨政府司法官。1919-1938年間,任北京大學、朝陽大學等校教授。1946年去延安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曾就職於中共中央法律委員會和任華北人民政府委員兼華北人民法院院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第一、二、三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央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政治法律學會理事,最高人民法院委員、顧問等職。曾參加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和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訂工作。他主張新中國應加強刑法的制定,司法工作應堅持審判獨立;並在犯罪因果關系問題上主張「意思自由論」,即犯罪是意思作用之結果,應有罪必罰。主要著作有:《刑法總則講義》(1934)、《刑事訴訟法通義》(1930)、《民法通義總則》(1930)、《民法通義債權總論》(1930)、《民法通義債權各論》(1931)等。主要譯著有:《民事審判實務學》(日文版)和《公證法及實務學》(日文版)等。是享譽中外的著名法學家。1959年去世。(高杉整理)

6. 列舉,著名古代法學家

中國:商鞅、韓非、李悝、張斐、杜預、長孫無忌、沈家本........羅馬:蓋尤斯、烏爾專比安、帕比尼安屬、查士丁尼...........其他:荷蘭的H.格勞秀斯、英國的T.霍布斯和J.洛克、法國的C.L.S.孟德斯鳩和 J.-J.盧梭、法國近代以來的法學家有居亞斯和朴蒂埃、馬克思 、 恩格斯的法律思想,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法學、德國近代以來的法學家有薩維尼、耶林、祁克、布勞漢、美國近代以來著名的法學家有霍姆斯、卡多佐、龐德.............

7. 我國著名的法學家都有誰

中國近代以來法學家分為五代:第一代為清末時期。傳統儒家社會遭受西方思想沖擊的背景下,不少仁人志士學習外國的思想,以期振興中華。有「沈家本、梁啟超、嚴復」等人為代表。

第二代為民國初期。有:錢端升、史尚寬、胡長清、吳經熊、王世傑等人。然風雲變幻,江山易主,在接受社會主義的改造中,這些法學家甚是慘淡。

第三代為民國時期,其時,法學依然較為發達,民國也制定了六法全書,法律體系較為完備,法學家水準也相應較高。其中有北大的蔡樞衡、王伯琦等

第四代則是文革後的法學復興,以學習蘇聯法學模式為主要背景下的紅色法學家,江平、曹子丹、王叔文、高銘喧等人。

第五代為恢復高考之後,有王利民、崔建遠,張明楷等等等等。第五代法學家人數較多,比之以往學術觀點也較為龐雜。但總體看來,第五代法學家,在當前依法治國的政治環境下,所學所述必有用武之地。

8. 清朝的著名法學家是誰

沈家本像 沈家本,字子悖,別號寄簪,浙江歸安(今湖州)人,生於1840年,卒於1913年,是清末著名的法回學大家,也是我國法制現代化的奠答基者。從1 864年起便入清朝刑部任職,歷任刑部直隸司、陝西司主稿、奉天司主稿兼秋審處坐辦、律例館管理提調,後又任刑部侍郎、法部侍郎、修訂法律大臣、資政院副主裁等職。沈家本長期蒞職刑部,得以瀏覽歷代法典與刑獄檔案,熟悉中國法律發展沿革與得失,對中國古代法律史料作了系統的整理和考訂。同時又熱心研讀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接受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參考資本主義國家刑法,研究《大清現行刑律》,在刑法上做了重大貢獻。

9. 世界著名法學家有哪些

  • 格老秀斯

格老秀斯(公元1589~1645年),荷蘭人,14歲入大學,攻讀數學、哲學和法
學,獲法學博士學位。17歲任律師,20歲任荷蘭律師公會主席。他的研究范圍相當
廣泛,涉及法學、政治學、文學、語言學、史學等,但使他享有盛名的是在法學方
面。他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先驅,國際法學創始人。其名著《戰爭與和平的權
利》(1625年)不僅是重要國際法著作,而且是西方資產階級人權學說的基礎自然
法或自然權利理論的開創性著作。格老秀斯在法學上有兩個重要地位:第一,開創
了國際公法學,被人們譽為「國際法之父」,格老秀斯在國際法領域中提出了一系
列較為完整的原則,這些原則對國家關系的調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對後來
國際法理論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第二,他是近代西方啟蒙思想家中第一個比較
系統地論述理性自然法理論的人。他汲取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思想家自然主義自然法
理論的精華,揚棄和擺脫了中世紀神學主義自然法的桎梏,開創了近代理性自然法
(古典自然法)的先河。在自然法的研究上,他使自然法學的研究人化而不是神學
化,同時,將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特別是幾何學的實證方法引入法學研究,推導
出一系列相關的命題。

  • 孟德斯鳩

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鳩生於法國名城波爾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園,
其家族,是當地有名望的「穿袍貴族」,即取得了貴族稱號的資產階級。19歲的
孟德斯鳩獲得法學學士的學位,並擔任了議會律師;先後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和柏林皇家科學院院士。公元1755年2月10日,孟德斯鳩去世,享年66
歲。1721年,他匿名發表了《波斯人信札》。它在許多當時的重大社會問題
上,向傳統的封建觀念宣戰,在18世紀啟蒙運動中,成為思想解放運動的火種。
1748年,孟德斯鳩發表了《論法的精神》一書,該書堪稱是資產階級法學
的「網路全書」,被伏爾泰推崇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對後來美國獨立戰爭中
的《獨立宣言》、法國大革命中的《人權宣言》都有巨大的影響。孟德斯鳩的社會
政治理論尤其是關於分權和法制的學說,超越了國界,對各國資產階級政治和法律
制度的確立起著重大的推動作用和深刻的影響,對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也產生了相
當大的影響。《論法的精神》在1913年就被嚴復譯成中文,以《法意》的書名
出版。孟德斯鳩仍不愧為18世紀法國的傑出思想家之一,在宗教愚昧和專制黑暗
中發出了最初的吶喊,他的思想學說是法國大革命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思想
中的一份寶貴財產。

  • 邊沁

耶利米,邊沁(Jeremy,Benthan,1748——1832)是英國法學家、哲學家、倫
理學家自由主義學說的奠基人之一。功利主義學說的創始人。他出身子一個律師家
庭,有「神童之譽」,13歲進入牛津大學學法律,十六歲畢業後曾一度從事律師事
務,後轉而專門從事法學理論研究。1781年起擔任倫敦大學教授,1832年創辦了著
名的「威斯敏斯特評論」。邊沁的主要著作有《政府片論》 (1776年)、 《道德與
立法原則導論》 (1789年)、《司法證據原理》(1827年),《憲法典》(1830
年)。其中《道德與立法原則導論》是其最主要的著作,其學說代表了自由資本主
義時期英國資產階級利益,是這一時期具有影響力的學說,其著作後被編成《邊沁
文集》山版。邊沁學說的中心是功利主義,他極力反對17、18世紀以來的古典自然
法學的理性法觀點,認為它們是虛構的;大自然將人類置於苦樂兩大主宰之下,人
的天性是避苦求樂,功利原則就是一切行為都適從這兩種動力的原則。謀求功利是
人們行為的動機,也是區別是非、善惡的標准;是自然人和政府活動遵循的原則,
也是道德和立法的原則。最好的立法是達到「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最好的立
法就在於促進社會幸福。他認為良好的政府和立法必須達到四個日標:即公民的生
存、富裕、平等和安全。應該說,邊沁對19世紀30年代英國立法還是起到了巨大的
推動作用,推動了塞繆爾羅米利爵士所提出的刑法刑法的改革和布魯厄姆勛爵所主
張的法律體系改革。

  • 薩維尼

薩維尼(1779—1861)薩維尼從十六歲開始學習法律,1800年起開始法學教學
活動,1813年任柏林大學校長。先後曾擔任了普魯士國務委員會成員、法官、法律
上訴部部長、立法—上訴委員會委員、國務部主席。主持該部制定了1848年《票據
法》、《普魯士刑法典》、《帝國刑法典》等。著作有《中世紀羅馬法史》、《當
代羅馬法體系》、《作為當代羅馬法部分的債法》、《歷史法學雜志》。薩維尼在
法學史上被作為所謂歷史法學派的創始人,歷史法學派這一表達具有薩維尼自己的
烙印,其出發點是當代法乃是通過法學的歷史性而不是通過理性法的抽象或者開明
立法者的命令而預先確定的。薩維尼由此得出了影響深遠的法學方法和法律政策上
的結論。薩維尼是他的時代影響最偉大的法學家和法學教師。不管是在法學還是在
法律實踐和立法中都有他留下的痕跡。他的學說在當代雖然扮演著無關緊要的角
色,但他的遺產對與德國法以及國家法都具有重要意義。薩維尼在當代不僅僅是作
為歷史法學派的創始人而著名,他還經常被稱為現代法學的締造者。盡管歐洲法學
被分為各個國家的法學,但薩維尼的思想涉及到了整個歐洲。他劃定了法國民法典
的勢力范圍,並且繼續遵循羅馬法這一基礎,這一點不同於大多數其他大陸國家。
薩維尼起決定性作用並參與形成的學說匯纂法學在後來對其他一些國家立法起到了
作用。薩維尼從開始就接受了將「歷史的」方法和「體系的」方法結合起來的要
求,他是第一個發展出體系化的、內容廣泛的方法的人,在任何一部法律確立同時
就將其置於特定歷史環境之中。因此,圍繞思考法律關系的重要特徵,他擴大了對
符合歷史的法學的理解,這種法學同時也就超出了單純歷史科學的范圍並形成一種
區分,法學作為一門學科就是建立在其獨立性基礎上的。薩維尼對19世紀的科學產
生了深遠影響,這一點不僅體現法學領域,而是兼跨歷史、法律和哲學不同領域。

  • 霍姆斯

霍姆斯(O.W. Holmes,1841~1935)。美國現代實用主義法學的創始人。1866
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在波斯頓從事一段時間的律師工作之後,於1870年入哈
佛大學法院擔任講師、教授,1882年12月擔任馬薩諸塞州最高法官,1899年起任院
長。1902年~1932年,擔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霍姆斯的學說,主要體現在他於1881年出版的著作《普通法》(Thee Common Law)、《法律之路》(The Path o
f the Law)、他逝世後出版的判決意見集《霍姆斯法官的司法見解》(The Judicia
l Opinions of Mr.Justice Holme Shriver ed 1940)以及生前發表的一系列論文
之中.和其他法律思想家相比,霍姆斯(O.W.Holmes,1841——1935)可能不是最偉
大的,但是他一定是最卓爾不群,特立獨行,也是最特殊的一個人。這首先反映在
他的身份上:他首先是作為一個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其次才是作為一個法律思
想家而存在。因此,要了解霍姆斯的法律哲學,如果不了解他作為法官的經歷,就
會錯過他思想中很多精彩的部分。事實上,他思想中的許多精華並不是通過專著的
形式表現出來,而是散見在他的司法意見、演講和書信之中。在某種意義上,他作
為法官所做出的許多判決,就在法律思想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其次,霍姆斯在某
種意義上也代表了一種美國的精神,代表了實用主義哲學和普通法的某種意義上的
結合。

  • 韋伯

社會法學的大師
馬克斯·韋伯(Max.Weber,1864-1920),德國著名社會學家,也是現代一
位最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思想家。其著作有:《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政
治論文集》,《學術理論論文集》,《社會史與經濟史論文集》,《社會學和社會
政策論文集》,《經濟與社會》等。韋伯1864年4月21日生於埃爾福特,1882年入
海德堡大學學習法律,1884年入柏林大學攻讀法律。隨後在柏林大學教授羅馬法、
日耳曼法及商法,後學術重心從法學轉向經濟學。1894年後先後任弗萊堡大學的經
濟學教授和政治科學教授。1897——1903年精神崩潰,被迫停止一切教學、研究與
政治活動。1903年重返學術活動。1910年參與創立德國社會學學會,後於1913年因
社會學方法論之爭退出德國社會學會。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卒。韋伯理解的社
會學思想,對於改變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一統局面起了重要作用,促使現象學社會學
的產生。他的社會行動理論是T.帕森斯結構功能主義的思想先驅,並對微觀社會學
起到啟迪作用。有關官僚制的論述對組織社會學和政治社會學發生重要影響,也是
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思想來源。他的宗教社會學對比較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思
想啟發作用。當代西方一切重要社會學理論和流派,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從韋
伯著作中汲取營養。韋伯社會學之於中國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他站在比較世界法律
文明的宏觀立場上,對東方社會及其法律體系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理論思考,特別
是他著力探討了傳統中國社會結構以及由此而生成的法律文明的特質。然而我們了
解和探討韋伯卻是在現代。在思想禁錮的20世紀80年代,我們把韋伯當做馬克思的
敵人來對待,幾乎在那時連韋伯的名字都知之甚少。可他力圖揭示傳統中國社會與
法律的運作規律,試圖解釋中國法律現代化可能性問題,作為一位研究中國傳統社
會與法律文化的「偉大外行」,韋伯的思路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 龐德

龐德(Roscoe Pound 1870~1964),美國著名法學家,社會學法學派的主要代
表之一。出身於法官家庭。曾任律師、內布拉斯加州最高法院上訴委員會委員、內
布拉斯加大學法學院院長。1907年起先後在西北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執
教。1916年起任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長達20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任中華民
國時期國民黨政府司法部和教育部顧問。他的主要著作有《社會學法學的范圍和目
的》(1911~1912)、《法哲學導論》(1922)、《法制史闡述》(1923)、《法
和道德》(1924)、《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1942)、《法的任務》(1944)、
《正義來自法律》(1951)和《法理學》(5卷集,1959)。龐德的社會學法學是
與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和一戰後發生在美國的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變革相伴而生的,在長達五十餘年的法學生涯中他致力於法律體系和法理學的批判與重構工作。
其學說的思想淵源主要是實用主義哲學、美國L.F.沃德(1841~1913)和E.A.羅斯
(1866~1951)的社會學以及R.Von耶林的新功利主義法學。龐德是20世紀西方各
國,尤其是美國法學界權威的法學家之一。他所代表的社會法學長期以來在法學中
佔有主導地位。

  • 哈特

哈特(H.L.A.Hart,1907~ ),英國法學家,現代西方新分析法學的代表。
1929年畢業於牛津大學,1932年任出庭律師,1952年任牛津大學教授,1978,年退
休。主要著作有:《法律中的因果論》(1953年)、《法律的概念》(1961年)、《法
律、自由和道德》(1963年)、《懲罰與責任》(1968年)、《功利與權利》(1979
年)、《法理學和哲學論文集》(1983年)等。哈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最負
盛名的法學家之一,由他創立的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是現代西方三大法學流派之一
(另兩派是新自然法學和社會學法學),在對法的概念的分析與法律現象的說明、法
律關系的梳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正因為如此,哈特的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自
20世紀50年代登上歷史舞台以來,統治英國已達半個世紀,仍能保持強大的控制
力。哈特關於法的主要規則和次要規則、法律和道德、法律概念的學說,是在與美
國法學家富勒(L.L.Fuller,1902~1978)、德沃金(Ronald M.Dworkin,1931~)
等人的長期論戰中形成的。他一方面堅持了奧斯汀的法實證主義的立場,同時,又
對其作了修正,從而使分析實證主義法學進一步適應了戰後英國的社會現實。目
前,哈特的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已為新一代西方法哲學家拉茲和麥考密克等所繼
承、發展,該學派作為當代西方的一個重要法學流派還將繼續存在。

  • 德沃金

德沃金是當代最著名、最活躍的法理學家之一。德沃金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
州,先後在哈佛學院、牛津大學和哈佛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在耶魯大學獲得碩士學
位。他起初的興趣是哲學,但在牛津時開始學習法學,從此發現了自己的真正興趣
所在,隨後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1957年畢業後進入美國最高法院,任法官漢德
(Learned Hand)的辦事員,以後又當過律師。1962年成為耶魯大學教授,1969年
他應邀擔任英國牛津大學法理學首席教授,直到1998年。1975年開始同時擔任紐約
大學法學的教授至今,他還不定期地擔任過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普林斯頓大學
教授,1984年以來還是倫敦大學(大學學院)的客座教授。2002年5月中旬應邀來
我國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作過講演。羅納德·德沃金被公認為當代英美
法學理論傳統中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總的來說,德沃金所展現的是一種由政治自
由主義指導的法理學。他的每一部重要的著作都引起廣泛的討論,其中既有贊同
者,亦有批判者。在德沃金的法理學體系中,有四個主要的觀點(它們構成了當代
法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批判並超越法律實證主義;第二,堅持認為法
律理論依賴於政治與道德理論;第三,把法律理論根植於一種解釋理論;第四,將
平等的政治價值作為法律理論的核心部分[注1]。這四部分前後是聯系在一起的。
法律實證主義是德沃金的直接批判對象,也是論證的起點;德沃金將政治與道德價
值融入自己的解釋理論中,作為選擇判斷的標准;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一種平等與自
由的政治社會。《法律帝國》是德沃金最重要的著作,全面體現了他的法律與政治
思想。雖然德沃金的基本觀點較之以往沒有根本性的改變,但在研究方法上卻發生
了重大轉向。主要著作有《認真看待權利問題》、《原則論》、《自由論》、《法
律的帝國》等。他從60年代初就開始撰文批判實證主義法學,特別是批判H.L.A.哈
特的學說,認為是實證主義法學最新的典型。他的學說以「權利論」(right thesis)作為核心。他之所以強調規則、政策與原則之分,就是為了強調個人權利,即
原則。他又認為,他所有個人權利中,最重要的是平等權利,即「政府不僅必須關
懷和尊重人民,而且要平等地關懷和尊重人民」。

  • 波斯納

波斯納(R.A. Posner,1939~ ),1959年在耶魯大學獲得文學士學位,1962
年在哈佛大學獲得法學士學位,先後年赴斯坦福大學任教和芝加哥大學教授,1981
年任美國聯邦第七巡迴區上訴法院法官。主要著作有:《法律的經濟學分析》(19
73年)、《正義的經濟學》(1981年)、《侵權行為法:案例與經濟學分析》(19
82年)等。波斯納作為集大成者,全面吸收了新制度經濟學的成果,構建了用經濟
方法分析法律制度的宏大體系。《法律的經濟分析》就是其成果的傑出代表。正是
波斯納的法律經濟分析理論,才得以有一個以"法律經濟學"命名的獨立學派。波斯
納將20世紀60年代初卡拉布雷西的第一篇侵權論文和科斯關於社會成本問題的論文
發表以後的法律經濟學稱為"新法律經濟學"。在《法律的經濟分析》第二章中,科
斯說,"新法律經濟學"--過去30年來發展起來的法律經濟學--是將經濟學的理論和
經驗主義方法全面運用於法律制度的分析,包括侵權法、契約法、賠償法和財產權
法等普通法領域;懲罰的理論和實踐;民事、刑事和行政程序;立法和管制的理論
和實踐;法律實施和司法管理;以及憲法、初民法、海事法、家庭法和法理學。波
斯納有個著名的觀點:如果市場交易成本過高而抑制交易,那麼,權利應賦予那些
最珍視它們的人。波斯納在對法律進行經濟學分析時始終貫穿著經濟效益觀,使之
成為取捨某一法律制度的最高標准,因而招致許多信奉正義觀念的法學家的激烈抨
擊。

熱點內容
備孕出差勞動法 發布:2024-11-16 09:29:10 瀏覽:155
明辯律師 發布:2024-11-16 09:22:11 瀏覽:30
我的法治中國夢論文 發布:2024-11-16 09:06:35 瀏覽:101
控煙法規落實 發布:2024-11-16 08:53:36 瀏覽:42
在我國確定公司國籍的法律標準是 發布:2024-11-16 07:58:16 瀏覽:846
法碩非法學排名 發布:2024-11-16 07:51:15 瀏覽:995
新車交車確認表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6 07:38:06 瀏覽:960
道德經說兵 發布:2024-11-16 07:00:35 瀏覽:683
百民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宣講活動 發布:2024-11-16 06:59:57 瀏覽:768
技術性貿易壁壘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4-11-16 06:56:16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