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紀律

法治紀律

發布時間: 2020-12-19 20:21:45

Ⅰ 關於法治的名言

關於法制抄的名言

1、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司馬遷

2、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難犯而易避也。——班固

3、法律,在它支配著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場合,就是人類的理性。——(法)孟德斯鳩

4、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國法學家波洛克

5、法律的調整對象是行為,而所謂社會關系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或交互行為,沒有人們之間的交互行為,就沒有社會關系。法律是通過影響人們的行為而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張文顯

6、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意)貝卡利亞

7、法律的真諦,就是沒有絕對的自由,更沒有絕對的平等。——我國著名法學家郭道暉

8、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誘導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們自己的德行。——(意)阿奎那

9、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為了束縛他的才能。——(法)羅伯斯庇爾

10、法律規定的懲罰不是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強制,一部分靠榜樣的效力。——(荷)格老秀斯

Ⅱ 中國法治名言

1、寧正以逆眾意執法而違私志。

2、歷法禁,自大更始,則小臣不犯矣。

3、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4、當事而立法,因時而制禮。

5、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亂也。

6、言出為箭,執法如山。

7、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8、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奸也。

9、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10、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無法儀而其事能成者無有也。

11、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12、設若上無道栓,則下無守法。

13、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

14、夫立法令者,以廢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廢。

15、立法之業,益上第一關鍵,覘國家之盛衰強弱者,皆於此焉。

16、善製法者,為匠人之用矩,不善製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17、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為大治。

18、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19、法出於儀、威於義。

20、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

21、制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

22、聖人之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

23、執法如山,守身如玉。

24、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

25、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

26、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27、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28、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9、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0、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無君也,故明君慎令。

31、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32、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33、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勸其德而樂其政,邪人痛其禍而悔其行。

34、故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

3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Ⅲ 要掌握法律與紀律的作用,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

把握好政策與法律的關系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政策與法律的含義與特徵
(一)政策的概念與特徵
政策是國家為實現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目標任務而確定的行動指導原則與准則。[1]通過制定政策,以確定行動的目的、方針和措施。政策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階級社會的產物,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是社會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
政策作為社會權力和倫理政治的應用,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普遍性。政策的普遍性指的是其調整社會關系內容的廣泛性。政黨政治在現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使得基於社會權力的政策影響力可以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
個領域。為方便與法律的比較,我們簡單地將社會關系內容分為思想和行為兩類。不同的利益要求會產生不同的認識和行為,「如果一個社會不在政治取向上獲得最
低限度的一致,那麼它的良性運作與正常發展便是根本不可能的」。[2]這就是政策對思想的統一與整合的過程。政策對行為的調整則相當廣泛,無論是涉己的還
是涉他的,都受它指導,這里不再贅述。
(2)指導性。政策是社會權力的應用,具有指導性。首先,它表現為內容的原則性與宏觀性,較為概括與凝
練;其次,它表現為一種號召性與期盼性,明確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最後,政策的指導性就其效力而言,不具國家強制力,僅是一種社會影響力,它代表的是政黨
意志而非國家意志,其效力只及於黨組和黨員,而且這種效力也只是一種紀律約束力,沒有法律約束力。違反紀律規定,可受黨紀處分,但不受法律制裁(違法除
外)。其效力不能自然及於其它組織及黨外人士,只能通過民眾的信賴來自覺實現。[3]當然,如果某方面的政策經過法定途徑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法律,則具
法律效力,這是政策向法律轉化的問題。政策能夠宏觀指導,但相伴而生的則是其微觀操作的缺乏,這就為其因人性的多重道德而被善意或惡意歪曲提供了可能,
也為人治的隨意性提供了可能(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3)靈活性。政策的靈活性是就其環境適應能力而言的。政策最大的優點就是環境適應能
力強,易隨環境的變化而作相應的調整。其對環境的適應與相關調整有兩種情況:一是已有的政策調整關系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二是新發現的社會關系還沒有相
關政策進行調整。在這兩種情況下,政策都可能作出較為靈活的反應。與政策的靈活性相伴生的則是其隨意性。因缺少應有的規范,政策隨意性帶來的後果是嚴重
的,建國以來的經歷已足以證實這一點。
(二)法律的含義與特徵
法律是由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為規范體系。其目的在於維護、鞏固和發展一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法律作為國家權力及法理政治的應用,其特徵相對於政策而言,體現在:

(1)普適性。法律的普適性是就其在特定的調整關系下,適用范圍的廣泛程度而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體現了法的正義性追求,各國憲法對這一點都給予了
確認。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
究。」黨章中也明確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這說明了法律適用的普遍性,這種普遍性體現了司法適用性,而黨的政策如果沒有上升為國家法
律,則不具司法適用性,這也是我們依法治國的起點。
(2)規范性。法律的規范性是法律區別於政策的最主要特徵。首先,表現為內容規定的具體
性,對權利與義務,法律都進行了相對詳盡的說明;其次,表現為程序的規定性,它對現實生活的意義在於,無論是制定政策還是制定法律,都有必要加以程序上的
規定;最後,也是規范性最具實質性意義的,無論是內容還是程序的規定,都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違法行為由國家專門機關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法律的規范性有
其范圍,它對思想意識及私領域行為則無能為力,譬如不能用法律手段強行統一人們的思想與信仰。
(3)穩定性。法律的穩定性是基於法律「保守性
及側重過去的特點,保證了某種程度的連續性、可預見性」。法律的穩定性主要側重社會影響和社會秩序方面,如果法律朝令夕改,就會影響它作為行為參照座標的
權威性,喪失了權威地位,也就喪失了人們對法律的認同感,沒有了認同感,也就意味著法律的無效。當然,這種穩定也是一種相對穩定,法律必須隨環境的變化而
調整,且這種調整必須依法定程序去辦,這也是保證其權威性與嚴肅性的必要前提。法律的規范性與穩定性又產生了相關的「時滯」性與僵化性,柏拉圖在其政治作
品中對法律觀點所表達的反感,就植根於法律的規范性特性。
二、政策與法律的區別
政策與法律作為兩種不同的社會政治現象,雖然存在
著密切的聯系,但在制定主體和程序、表現形式、調整和適用范圍以及穩定性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點。它們的區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意志屬性不同。法
律是由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加以制定的,它是國家意志和公共意志,是全體公民之間的契約性文件。而政策有所不同,黨的政策是黨的領導機關依黨章
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是全黨意志的集中,不具有國家意志的屬性。
(2)規范形式不同。法律必須具有高度的明確性,每一部法典或單行法律和法規,都必須以規則為主,而不能僅限於原則性的規定,否則就難以對權利義務關系加以有效的調整。而政策則不同,有些政策文件主要或完全由原則性規定組成,只規定行為方向而不規定具體的行為規則。

(3)實施方式不同。法律具有鮮明的強制性和懲罰性,它依靠其強制力使人們普遍遵從。政策不一定都以強制力為後盾,政黨的政策主要靠宣傳教育、勸導,靠
人民對政策的信任、支持而貫徹執行,雖然國家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強制力,但這種強制力較弱,政府對違反政策的人只能通過行政手段予以處分。
(4)穩定程度不同。法律一般是對試行和檢驗為正確的政策定型化,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政策則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解決新出現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相對於法律而言,政策靈活多變,穩定性不強。
三、政策與法律的一致性
政策與法律在本質上的一致性,它們都是以統治階級的政治權利為基礎,服務於政治權利的要求,實現維護、鞏固階級統治的目的。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具體而言:

⑴功能的共同性。政策和法律都是國家進行社會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共同調整、控制和規范社會關系。政策與法律在社會調控上具有同樣性質的功能。國家通過頒
布法律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規范,同樣,國家也通過實施政策對社會生活進行調節和管理。政策和法律共同構成了社會管理的手段。
⑵內容的一
致性。在我國,作為國家的基本政策的國家的大政方針,它往往體現在憲法和法律之中,具有明顯的法律效力,是憲法和法律的核心內容,因此,國家政策往往成為
法律的指導原則或法律本身。同樣,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黨的政策(除了黨務方面)一般都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上升為國家和政府的政策,它不僅對我國法
律的制定和執行具有指導作用,這些政策在實踐中成熟之後大都上升為法律,因此,黨的政策和國家政策之間具有一致性,政策與法律之間在內容上也具有一致性。

⑶適用的互補性。政策與法律雖然在功能的性質上相同,但是二者的適用范圍並不完全相同,只在自己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領域內發生作用。政策比法律調整的社
會關系更加廣泛,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受政策的調整和規范,而法律則並不可能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宗教、道德、民族等領域的許多問題就只能適用政
策調整,而不能用法律進行硬性約束。
四、正確處理政策與法律關系的對策建議
當前重政策輕法律的現象,反映出政府官員法治觀念淡薄,人治影響仍存在,計劃經濟的傳統仍然發揮不良的影響。同時,它也是權力腐敗的源泉之一,政府權力迴避司法審查,攫取利益,無視法律要求。改變這一局面,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法律建設,通過高質量的法律來壓倒政策優勢。首先,注重完善立法。要從提高立法質量上下功夫,不能僅僅只是依靠增加立法數量。要拋開「先以政
策積累經驗,後以法律推行」的舊的立法思想,盡快使社會各個領域都有法可依。在立法技術上要注意明確、簡潔、邏輯嚴密、便於操作和執行。其次,要注意加強
訴訟程序法的制定。「歷史上法制的實質性進步往往是通過程序體系的發達和合理化才落實的。」從訴訟程序方面保證實體法的正確實施,保證實體權利、義務的實
現。嚴格懲處違法行為,強化公民法律意識。特別是通過程序控制來保障行政權合法、正確行使,使行政權力運作程序化、規范化,防止濫用行政權力制定政策的現
象出現。最後,保證司法獨立。落實法院的憲法地位,嚴格執法,把司法審查作為監控行政權力運作的重要手段。「對政府行為是否合法的爭議應當由完全獨立於行
政之外的法官裁決。」保證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使司法獨立於行政系統,才能充分發揮法律對行政機關政策制定的監督作用,真正實現依法治國。

(二)對政策運作進行規范,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更加科學化、民主化、合法化。在法治體系中,政策與法律間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應迴避這一事實。我
們應著力於在政策制定與執行時,有意識減除其對抗色彩,使政策主動支持與配合法律,在法治原則的指導下健康運作。法律也可以從不良政策的危害中吸取教訓,
加強法律建設的步驟,促進法律體系更新與完善。從而使政策與法律得以良性互動,加快「法治」進程。另一方面,要注重規范政策制定與執行,使之既合法又合
理。「法治意味著政府的全部行為必須有規則依據,必須有法律授權。」政府制定政策必須有規則依據並限於法律授權范圍內。對於同一問題,如果已有法律的規
定,就不必制定政策來重復調節,除非它是為落實法律的。法治與權力的監督和制約密切聯系,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行為都要受到立法、行政、司法的監督以及社會監
督,從而確保政策不違反規則,不侵犯人民的合法權益。總之,要辯證地認識和處理法律與政策的關系,既不能把二者簡單等同,又不能將二者完全割裂、對立起
來。在處理兩者實踐上的矛盾,我們既要堅持依法辦事,維護法律的穩定性和權威性,又要依據新的政策精神適時地修訂法律,最終使二者在內容和原則上達成協調
一致,相輔相成。
綜上所述,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都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
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我們要做到把執行黨的政策和遵守我國法律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堅持依法辦事,維護法律的穩定性和權威性,又
要依據新的政策精神適時修訂法律,確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沿著民主與法制政策指導、法律保駕的軌道前進,確保黨的十六大精神得到全面地貫徹落實。

Ⅳ 關於法治的名言名句。

關於法治的名言名句匯總如下

1、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

2、警察是法庭的僕人。——英美法諺

3、法,國之權衡也,時之准繩也。――吳兢

4、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諺

5、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管子

6、懲罰是對正義的伸張。——英國奧古斯丁

7、法律只不過是我們意志的記錄。――盧梭

8、極端的法規,就是極端的不公。——西塞羅

9、戰鼓一響,法律無聲。——英國

10、法小弛則是非駁。――劉禹錫

11、懲罰是對正義的伸張。——奧古斯丁

12、帶來安定的是兩種力量:法律和禮貌。——歌德

13、法律只不過是我們意志的記錄。——盧梭《社會契約論》

14、法律的基本意圖是讓公民盡可能的幸福。――柏拉圖

15、法是一套權威性的審判指南或者基礎。——龐德

16、國因法律而昌,法律因人而貴。——日蓮《立正安國論》

17、法律是社會習俗和思想的結晶。——美國總統威爾遜w

18、帶來安定的是兩種力量:法律和禮貌。――歌德

19、弱者比強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威·厄爾

20、一個國家如果綱紀不正,其國風必須頹敗。——塞內加

21、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劉禹錫

22、法,國之權衡也,時之准繩也。——吳兢《貞觀政要·公平》

23、若是沒有公眾輿論的支持,法律是絲毫沒有力量的。——菲力普斯

24、陛下雖在萬人之上,卻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英國法諺

25、法律解釋者都期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拉倫茨

Ⅳ 政治紀律內容是什麼依法行政是黨的政治規矩

黨應該是依法執政,因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依法行政是對政府的要求,不是對黨的要求。

Ⅵ 法庭紀律具體內容是什麼呀

書記員宣布的法庭紀律具體內容是: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鼓掌、喧嘩、吸煙、進食等。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四條,庭審活動開始前,書記員應當宣布本規則第十七條規定的法庭紀律。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七條,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鼓掌、喧嘩;

(二)吸煙、進食;

(三)撥打或接聽電話;

(四)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檢察人員、訴訟參與人發言或提問,應當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媒體記者經許可實施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行為,應當在指定的時間及區域進行,不得影響或干擾庭審活動。

(6)法治紀律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二十條,行為人實施下列行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非法攜帶槍支、彈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以及傳染病病原體進入法庭;

(二)哄鬧、沖擊法庭;

(三)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訴訟參與人;

(四)毀壞法庭設施,搶奪、損毀訴訟文書、證據;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二十一條,司法警察依照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令維持法庭秩序。出現危及法庭內人員人身安全或者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等緊急情況時,司法警察可以直接採取必要的處置措施。人民法院依法對違反法庭紀律的人採取的扣押物品、強行帶出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在法庭審判過程中,如果訴訟參與人或者旁聽人員違反法庭秩序,審判長應當警告制止。對不聽制止的,可以強行帶出法庭;情節嚴重的,處以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罰款、拘留必須經院長批准。被處罰人對罰款、拘留的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對聚眾哄鬧、沖擊法庭或者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Ⅶ 如何提升紀律和法治意識 具體從哪些方面加強

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目標的要求;是版加強和權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和保障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如何教育和培養當前高職大學生的法制道德意識,增強當代高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在新的形勢下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思想,加強法制觀念,預防高職大學生違法犯罪,是當前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務。

Ⅷ 法律能不能取代紀律呢

法律不能代替紀律。
推行法治、健全法制是社會文明、民主進步的表現專。這是就大的方面而言的,但屬絕不能走極端,以法律代替紀律,用法庭代替行政。
工作和生活中的大量問題還得靠各項規章制度來約束和管理。任何一個國家,再是高度法治的國家也不可能把法律條文細化到工作生活的各個角落,這法律條文以外的空間就需要有廠規、校規、行規以及鄉規民約等來補充協調。
叫著要求法律代替紀律的看起來是在大力維護法制、推行法治,但有時候卻大有推卸責任之嫌,或者是給自身疏於管理、懶於行政而尋找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那些面對假冒偽劣產品、擾亂社會秩序等現象,常常以沒有執法權、沒有法律依據為借口推脫責任、開脫自己。改變「這種現象的有效做法就是在不違背法律根本原則的基礎上結合本單位的工作和學習的實際情況,嚴格制定各自的規章制度。

Ⅸ 法治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法治的基本內涵為:

1、法治作為一個動態的或能動的社會范疇,其基本的意義是依法辦事。

2、現代法治的精髓是依法辦事。

3、人人平等地依法辦事是法治的要求和標志。

4、「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法治)四個缺一不可的要素.這四個要素的實質是依法辦事。

5、法治不是單純的法律秩序。

6、不是任何一種法律秩序都稱得上法治狀態,法治是有特定價值基礎和價值目標的法律秩序,即是有價值規定性的社會生活方式。

(9)法治紀律擴展閱讀:

在中國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長治久安,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法治。法治建設推進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會成倍放大。

政法機關是黨領導下的執法司法力量,行使的是國家權力,服務的是人民群眾,在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進程中發揮著特殊重要作用。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動搖,緊緊圍繞建設法治中國的總目標,以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重點。

切實將加強法治建設貫穿於政法工作全過程,帶頭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重任。

要把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作為基本要求,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尊嚴和權威。

要把以人為本、公平正義作為靈魂,緊緊抓住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關鍵環節,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訴訟法律制度,規范執法司法行為,進一步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要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重要目標,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圍。

Ⅹ 如何強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維,帶頭嚴守紀律,嚴明規矩

現代政黨都是有紀律和規矩要求的,沒有紀律規范不能成其為政黨,沒有規矩約束就更不能成其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規矩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基本規則,是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體現,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完成黨的執政任務的重要保證。黨員幹部講規矩、守規矩首先要學規矩、知規矩、懂規矩。黨的規矩內涵豐富、體系嚴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黨章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黨章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黨的重要主張,規定了黨的重要制度和體制機制,在黨內具有最高的權威性和最大的約束力,是全黨必須共同遵守的根本行為規范。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
第二,黨的紀律是剛性約束。黨規黨紀嚴於國家法律,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不僅要模範遵守國家法律,而且要按照黨規黨紀以更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堅決同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黨紀就是紅線,處分就是懲戒。黨的紀律是多方面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財經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等都是黨員幹部必須自覺遵守的規矩。
第三,國家法律是黨員幹部必須遵守的規矩。當前,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些都是黨員幹部必須自覺遵守的規矩。黨員幹部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
第四,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也是重要的黨內規矩。對我們這么大一個執政黨來講,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的任務艱巨繁重,光有成文的規矩不夠,還得有不成文的規矩。黨章等黨內規章制度、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這些是成文的規矩。這些成文的規矩不可能囊括所有對黨員幹部的要求,不可能窮盡對黨員幹部思想和行為應當規范的所有事項,還必須以不成文的規矩作為補充,使黨員幹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使管黨治黨沒有空白、不留盲區。紀律是成文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不成文的紀律;紀律是剛性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自我約束的紀律。守紀律是底線,講規矩靠自覺。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經過實踐檢驗,約定俗成、行之有效,需要全黨長期堅持並自覺遵循。
守紀律講規矩,首要的是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黨的紀律和規矩涉及黨內生活方方面面,廣大黨員幹部都要自覺遵守。在所有黨的紀律和規矩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最關鍵的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政治上清醒,才能行動上自覺;政治上堅定,才能經得起考驗。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和規矩的基礎,是堅持黨的政治立場、政治原則和政治方向的前提,是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的關鍵。當前,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要自覺做到「五個必須」。一是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必須維護黨的團結,堅持五湖四海,團結一切忠實於黨的同志。三是必須遵循組織程序,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不允許超越許可權辦事。四是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不得違背組織決定。五是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
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牢固樹立紀律和規矩意識,在守紀律講規矩上作表率
風成於上,俗化於下。中國的事情,向來是上行則下效。在我們黨內,領導幹部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既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也是基本的工作方法。守紀律講規矩就是要從各級領導幹部首先是高級幹部做起。領導幹部職位越高、權力越大,越要對黨忠誠、對黨的紀律和規矩心懷敬畏戒懼。黨的觀念、組織觀念淡薄,對紀律熟視無睹,不按規矩辦事,終將自食其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提高對黨的紀律和規矩的認識,不僅要帶頭守紀律,更要帶頭講規矩。要堅持從我做起,向我看齊,按規矩辦事、按規矩用權,切實樹立標桿、作出表率。要自覺維護中央權威和黨的團結統一,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徹底破除「特殊黨員」的思想,不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脫離黨組織的監督、脫離黨規黨紀的約束。遇到違反黨的紀律和規矩的行為,必須挺身而出、進行堅決斗爭。
加強教育、管理和監督,在全黨營造守紀律講規矩的氛圍

黨員幹部不守紀律、不講規矩,黨組織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黨組織疏於教育、怠於管理、憚於監督,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發現不及時,對違反黨規黨紀的行為處理不嚴肅,就可能導致小錯釀成大錯、違紀走向違法。教訓極為深刻,必須引以為鑒。各級黨組織要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切實擔負起來,把嚴守紀律、嚴明規矩放到重要位置來抓,加強教育以提高黨員幹部的紀律觀念和規矩意識,嚴格管理監督以規范黨員幹部行為。
要自覺對照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行為表現,逐條進行自查自糾,真正做到對黨忠誠,嚴守底線,心存敬畏,謹言慎行,保持定力,讓守紀律、講規矩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追求、一種常態。要強化責任擔當,把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放到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中統籌謀劃,系統推進。要加強宣傳教育,使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入腦入心,轉化為黨員幹部的思想自覺和行為自覺;堅持抓早抓小,對黨員幹部在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問題,及時進行約談提醒,防止小錯釀成大錯、違紀走向違法;加強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行為,嚴格實行「一案雙查」,形成有效震懾。

熱點內容
勞動法的發展 發布:2025-01-11 09:41:38 瀏覽:404
烏蘭察布市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9:29:57 瀏覽:349
電影辯護人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1 09:27:57 瀏覽:56
學校辦公室衛生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1 09:27:04 瀏覽:425
法治防控疫情宣傳 發布:2025-01-11 09:26:09 瀏覽:216
律師申請執業材料 發布:2025-01-11 09:14:28 瀏覽:551
衡量社會道德好壞 發布:2025-01-11 09:14:24 瀏覽:286
涇源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8:58:21 瀏覽:22
經濟法與商法哪個好 發布:2025-01-11 07:57:36 瀏覽:224
認罪認罰改革與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1 07:55:34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