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法稅收
⑴ 在立法法修改前 關於稅收的說法
稅收優先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稅收優先於無擔保債權
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債是按照合同約定或者按照法律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享有權利的人是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人是債務人。債權就是債權人所享有的要求償還債務的權利。所謂無擔保債權,是指在債權上未設定擔保物權的普通債權。稅收優先於無擔保債權,是對納稅人未設定擔保物權的債權,實行稅收優先。所謂未設定擔保物權的債權是指納稅人沒有為其設定抵押、質押或沒有被留置的債權。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比如破產法規定,職工工資優先於稅收。
(二)稅收優先於發生在其後的抵押權、質權、留置權
稅收優先於發生在其後的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即納稅人欠繳的稅款發生在納稅人以其財產設定抵押、質押或者納稅人的財產被留置之前的,稅收應當先於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執行。
(三)稅收優先於罰款、沒收違法所得
納稅人欠繳稅款,同時又被行政機關處以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的,稅收優先於罰款、沒收違法所得。這是因為稅收是國家財政的基本的、最主要的來源,是維護國家正常運轉必不可少的。行政機關進行的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是國家運用行政權力對納稅人的懲罰,不以取得財政收入為目標,是非稅收入。兩者相較,稅收比較重要,應予以優先對待。
⑵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屬於法律絕對保留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屬於法律絕對保留的情形有: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對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的事項。司法制度包括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以及訴訟制度。
根據《立法法》第八條規定,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九)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2)立法法稅收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 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參考資料
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⑶ 0202新修訂的立法法規定,政府以後收取哪些稅,怎樣去收取,應該由
修改後的立法法將「稅收」的專屬立法權單列,並規定「稅種的開征、停徵和稅收徵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即「稅收法定」。
目前我國稅收共18種,但只有3種是由法律規定的,其他15種都是國務院制定暫行條例後開征的。根據修改後的立法法,今後政府收什麼稅,向誰收,收多少,怎麼收等問題,都要通過人大立法決定。
從經濟、政治、社會多位一體的國家治理角度考察,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無疑具有重大且深遠的意義:
第一,稅收法定可為市場經濟發展營造穩定、合理的稅法環境。現階段,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市場經濟的初步框架,但尚未建立起法治的市場經濟。體現在稅收領域,目前尚有15個稅種未做到「一稅一法」,稅法規范的低位階導致納稅人的財產安全、經營自由等缺少較穩固的保障。鑒於此,稅法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首要體現,就是通過充實和完善稅法體系,設計科學的現代稅制,為市場主體提供穩定的預期和行為指引。
第二,稅收法定有利於以點帶面地推進我國的民主法治進程。稅收的徵收是將私人財產轉化成公共財產的過程,與每個納稅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故而,稅收的法治化備受社會關注,亦是開創改革和法治新局面的極佳路徑。在稅收法定的指引下,廣大納稅人間接或直接參與稅收的徵收、管理和使用活動,行使納稅人權利,可以大大增強納稅人的法治意識和民主能力。
第三,稅收法定可以助力形成良性、文明、互動、和諧的社會運行方式。隨著居民財富顯著增加、利益訴求日趨多元,納稅人對自身的財產權益保護比任何時候更加重視,如果處理不當,容易引發社會沖突。依託稅收法定原則的落實,在制定稅收規則時便開放地聽取民意、吸納民智,經由充分的對話、協商、博弈和調適,最終形成凝聚盡可能多共識的民主決策產物,可以提前消化可能出現的異議,化解潛藏的社會矛盾和風險。
新法要求稅法必須由人大制定,人大代表審議通過後方能執行,這就避免了任性擴張的紅頭文件導致的濫收稅,從根本上保障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從立法上規范了納稅這一不能隨意增加的公民義務。
⑷ 我國的立法法有沒有規定稅收法定
《立法法》第八條第六項就是稅收法定原則的體現。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⑸ 立法法修正案進一步明確細化的稅收法定原則明確了一下哪些內容
根據稅收法定原則,將稅收一項單列出來,明確稅種、納稅人、征稅對象、計稅依據、稅率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規定。
⑹ 只有法律能規定稅收嗎
提請全國人大來常委會審議的立源法法修正案草案二審稿,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專屬立法權中的稅收基本制度作了進一步細化,規定稅種、納稅人、征稅對象、計稅依據,稅率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規定。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草案一審時,有常委會委員提出,罪刑法定和稅收法定都是重要的法治原則,立法法對關於犯罪和刑罰的事項不得授權國務院作了規定,對於稅收法定原則也應作出同樣規定。
⑺ 立法法第8條蘊含的財稅法原則
稅收法定主義是財稅法中的基本原則,該原則起源於西方 無代表不納稅 的民主思潮,根本目的在於控內制和規容範國家的強制征稅權,保護公民財產權益免受非法侵害。我國2015年《立法法》第八條進行重大修改,通過立法全面貫徹實施稅收法定原則,使國家征稅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此外,稅收法定主義還關繫到地方稅收立法權的問題,也關繫到財政預算的問題。
⑻ 稅收法律有什麼
共有18個稅來種,包括增值稅、消費自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耕地佔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印花稅、契稅、煙葉稅、關稅、船舶噸稅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稅收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
⑼ 相關的稅收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稅收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目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稅收實體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以下簡稱《車船稅法》);稅收程序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規范性決議、決定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1993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我國現行稅法絕大部分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稅收的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二是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征管法》,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三是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7號)中有關房地產交易營業稅政策的規定。
四是對稅收行政法規具體規定所做的解釋。比如200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解釋的復函》(國辦函〔2004〕23號)。
五是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
⑽ 稅收法律有哪些
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稅收法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范圍內普遍適用,具有僅次於憲法的法律效力。目前,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稅收實體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以下簡稱《車船稅法》);稅收程序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規范性決議、決定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比如,1993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適用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稅收暫行條例的決定》。
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有關規范性文件
我國現行稅法絕大部分都是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稅收的基本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九條規定,稅收基本制度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比如,現行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契稅、資源稅、船舶噸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煙葉稅、關稅等諸多稅種,都是國務院制定的稅收條例。
二是法律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車船稅法》、《稅收征管法》,由國務院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或實施細則。
三是稅收的非基本制度。國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通知、決定等。比如200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37號)中有關房地產交易營業稅政策的規定。
四是對稅收行政法規具體規定所做的解釋。比如200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解釋的復函》(國辦函〔2004〕23號)。
五是國務院所屬部門發布的,經國務院批準的規范性文件,視同國務院文件。比如2006年3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關於調整和完善消費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