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思想道德與法律

思想道德與法律

發布時間: 2020-12-16 16:38:00

1.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什麼

一本書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於2006年出版後,為了充分體現中國特色回社會主義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答,課題組分別於2007年7月、2008年1月、2009年5月和2010年5月對教材進行了修訂。2013年5月至7月,為了推動黨的十八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體現上次修訂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成果,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新進展,中宣部、教育部組織課題組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再次對教材進行了修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會對教材修訂稿進行了審議指導。另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3年修訂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如下:

一、法律是道德的法律化。即通過立法把國家中大多數的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和家庭倫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轉變為國家意志,成為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行為規范。

二、法律是道德的非法律化。道德與法律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行為規范,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社會的大多數道德已經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時,也必須承認少數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三、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目前,有的地方出現的見利忘義、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現象,從一定意義上說明我國法律對於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滯後。

法律對道德的促進和保障作用,主要是通過立法方式來實現某些道德的法律化,通過法律來確認和強化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訴求和規范實施。

(2)思想道德與法律擴展閱讀:

正確處理好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對於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我們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使二者絕緣甚至截然對立起來肯定不行,但混同亂用的做法也行不通。應當明確,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

同時應該看到,法律與道德二者各有各的邊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們有各自發揮作用的范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范疇,不能簡單偏重於某一個方面。

我們既要贊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法律並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長。這個促成不是代替,而是為道德提供一個制度環境。

一個法治昌明的社會,才有望成為一個道德純凈的社會。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齊的草地,法治猶如一個農夫,用獵槍抵禦強權的侵奪,用鐮刀去除蔓生的雜草。這樣,美麗的道德之花才會芬芳開放。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毛磊專欄:道德與法律

3. 什麼是思想道德素質養和法律素質二者的關系如何

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體現著人們協調各種關系、處理各種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是非善惡判斷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是政治素養、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識的綜合體,決定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目的和方向。

1、思想道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人們在為實現本階級利益而進行的精神活動和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素養和能力。道德素質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

3、二者的關系表現在: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二者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協同發揮作用。一方面,法律是對人們進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證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執行法律的基礎,遵守道德規范,對預防違法犯罪有著積極作用。

(3)思想道德與法律擴展閱讀:

提升公民法律素養和道德素養的途徑:

1、樹立法律權威。法律權威,是指法律在一個社會中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廣泛的認同,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樹立法律權威,可以增加公民對法律的敬畏感、信任感。首先,要增強法治觀念。

2、深化普法宣傳。普法是提升法律素質、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每個人法律知識的豐富程度直接影響其法律素質的狀況,增強法律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是提升法律素質的基礎條件。

3、優化法治環境。法律素質只有植根於法治的土壤之中方能得以提升,同時法律素質又是通過具體的法律制度反作用於法治的土壤而促進法治的生成。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法治秩序。要求各級政府、各個部門要依法辦事,暢通法律救濟途徑。

4.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關系是什麼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綜上所述,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有這辨證統一的關系,他們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不可分割。

5. 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的作用主要包括

⑴、有助於當代大學生認識立志、樹德和做人的道理,選擇正確的成才之路。

⑵、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掌握豐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識,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養打下知識基礎。

⑶、有助於梁當代大學生擺正德與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備、全面發展。

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亟需在學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是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學生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修養課能幫助大學生從歷史和現實的大量素材和生動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養料,獲得真、善、美的心理啟迪,正確掌握思想道德修養的理論和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具體地說,包括如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首先,有助於學生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轉折,更好地完成大學期間的發展任務。從中學到大學的轉折,是大學生人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將經受多方面的新考驗。它既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意味著發展的機遇。然而,由於當代社會背景以及個體特點及其經歷的原因,近年來大學生在這一轉折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更為突出,嚴重地影響大學生教育任務的完成及個人的全面發展。通過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有助於大學生提高自我素質,增加應對現實中各種挑戰的能力,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完成大學期間的各項發展任務,成為社會發展的有用之才。

其次,有助於青年學生積極探討人生的具體問題及其哲理,盡快選擇並走上成功之路。隨著大學生離開家庭並逐漸融入社會,他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有關個體和社會發展的具體問題,並引發有關人生和社會問題的相應思索。「思想道德修養」課程針對大學生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特點,從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面臨的具體問題出發,進而透過具體現象探討人生和社會發展的哲理問題,將有助於青年學子撥開市場經濟的迷霧,避免西方資本主義價值取向的干擾,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人生目的和人生價值,從而為自己的成才撥正航向。

6. 如何理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的作用和關系

1、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可以說,法律包含了最低層次的道德准則版。

2、道德所能約束的范圍遠超過權法律,即使法律再健全,對某些事情也無法約束,還是要靠道德約束,但法律的約束具有強制性。

3、道德約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法律約束是滯後的。也就是說只要當一個人已經做出觸犯法律的事情,才可能收到法律的制裁。而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素質可以使人不去作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6)思想道德與法律擴展閱讀:

思想道德修養在生活中的主要任務:

1、積極推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

2、貫徹落實「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精神;

3、教育和引導高職生正確認識高等職業教育、認識自身、認識環境、認識時代特徵;

4、對高職生進行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和公民道德教育;

5、提高高職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道德評價能力,培養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6、引導和幫助高職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道德觀、成才觀,確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馬克思主義信念;

7、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7. 簡述思想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沒有警察抓你,法律可以抓人

8. 思想道德與法律的關系是什麼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一)法律和道德的聯系:

1、目的一致,道德和法律都是行為規范,都是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二者都是重要的社會調控是手段。兩者在根本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2、內容轉化,道德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維護社會秩序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是必須遵守的道德。另一類是有助於提高人的精神素質、增進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較高要求的道德,是應當遵守的道德。前者通常上升為法律,也是法律所調整的內容。

3、功能互補,道德在調整范圍上對法律具有補充作用。有些行為不宜由法律調整或者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同時,法律在約束力上對道德具有補充作用。相比法律,道德的約束是軟約束,因此,重要的道德轉化為法律,就可以依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

4、相互促進。法律對傳播道德具有促進作用。法律的實施,往往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道德觀念的培養。

因為法律與道德的評價標准雖有不同,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一致或相近的,而且更為明確,所以法律的實施對道德觀念的培養可以起到強化促進作用。同時,道德對法律的實施也具有促進作用。遵紀守法通常是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增強道德觀念有助於人們自覺守法。

(二)法律與道德的區別:

1、生成方式:法在生成方式上往往與有組織的國家活動相關,由權威主體經程序主動制定認可,具有形式上的建構性。道德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自然演進而成,不是自覺制定和程序選擇的產物,自發而非建構是其本質屬性。

2、行為標准:法有特定的表現形式和淵源,有肯定明確的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因而具體確切,可操作性強;同時,其被任意解釋和濫用的餘地小,容易排斥恣意擅斷。道德對行為的要求籠統、原則,標准模糊,只具一般傾向性,理解和評價易生歧義。

3、調整方式:法律一般只規范和關注外在行為,一般不離開行為過問動機。道德首先關注和過問內在動機,不僅側重通過內在信念影響外在行為,且評價和譴責主要針對動機。

4、運行機制:法是程序性的,程序是法的核心。法以權利義務為實質內容,所調整的關系往往具有交涉性,因而就特別需要程序提供交涉的方式和途徑,提供製度性協商和對話的機制,以使選擇和決定能被交涉中的各方認同和接受。

道德的中心在於義務和責任,在道德領域,義務不對應權利,也不以權利為前提,因而,不存在以交涉為本質的程序;再者,道德以主體內省和自覺的方式生成和實現,也使道德與程序無關。

5、強制方式:法與有組織的國家強制有關,通過程序進行,針對外在行為,表現為一定的物質結果。道德主要憑借內在的良知認同和責難,即內在約束。

(8)思想道德與法律擴展閱讀:

Pinto,福特70年代出產的一種小型車,一度非常流行。但是後來發現位於車後座的油箱存在問題。在少數碰撞情況下,油箱會爆炸,並導致有些人重傷或死亡。

其中一個受害人把 Ford 起訴,在案件審理中,人們發現原來福特很早以前就已經知道油箱存在缺陷,但是他們做了成本效益分析,來決定是否值得加裝一個特殊的保護裝置來保護油箱,防止它爆炸。

他們測算的結果顯示:增加每部Pinto的安全性要花的費用是11美元,總共1250萬部Pinto車改裝的費用是1.37億美元。

而收益的計算則是:180人死亡,每個死亡賠償20萬美元;180人受傷,每個受傷賠償6.7萬美元;2000輛撞壞的車需要修理,每輛花700美元,所以總共收益是0.5億美元。

這樣看來,收益遠小於成本,所以他們沒有安裝保護裝置。當Ford的這份成本效益分析計算表出現在審判中時,陪審團異常憤怒,給出了福特公司1.25億美元的天價賠償。

雖然該案最終的結果是加州桑塔-阿納法庭在判決時沒有採納陪審團的決議,而是將懲罰性賠償減至350萬美元,但這依舊是一筆數目不小的懲罰。

陪審員被激怒,可能是他們認為一家公司給人類的生命定價是不對的,20萬美元也實在太少了;也可能是他們無法接受一家公司竟然為了追求利益而無視消費者的生命安全。

不知道福特公司在依據當時法庭判例給出20萬美元一人的定價時,有沒有考慮過自己是否願意放棄生命,以換取20萬美元?

理性人假說告訴我們,作為經濟決策的主體都是充滿理智的,既不會感情用事,也不會盲從,而是精於判斷和計算,其行為是絕對理性的。而在一項經濟活動中,主體所追求的唯一目標就是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從福特呈現給陪審團的「成本效益分析計算表」我們可以看出,公司通過精確的計算得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應該做出的選擇。

但是它卻忽略了行為背後的倫理道德,無視消費者的生命,以單純的計算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最後理直氣壯的告訴全世界這是公司的最優選擇,犧牲180人的生命,可以為公司節約1億美元的改裝成本。

9. 什麼是思想道德品質和法律素養

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體現著人們協調各種關系、處理專各種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是非屬善惡判斷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是政治素養、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識的綜合體,決定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目的和方向。

二者的關系表現在: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二者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協同發揮作用。一方面,法律是對人們進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證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執行法律的基礎,遵守道德規范,對預防違法犯罪有著積極作用。

10. 思想道德與法律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綜上所述,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有這辨證統一的關系,他們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不可分割。

熱點內容
逃犯條例駁回 發布:2024-09-19 09:11:26 瀏覽:80
公司法方面的法律法規大全 發布:2024-09-19 08:56:11 瀏覽:734
法是社會本質的要求 發布:2024-09-19 06:17:07 瀏覽:637
清末司法改革 發布:2024-09-19 06:12:16 瀏覽:245
社會與法2017迷情 發布:2024-09-19 05:44:15 瀏覽:648
勞動法職工必要的休息時間 發布:2024-09-19 05:32:04 瀏覽:31
律師合同交底法律服務 發布:2024-09-19 05:19:35 瀏覽:887
廣告發律師 發布:2024-09-19 05:05:36 瀏覽:110
法社會學譯叢 發布:2024-09-19 03:39:33 瀏覽:996
江州區法院 發布:2024-09-19 03:31:18 瀏覽: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