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宗教

道德與宗教

發布時間: 2020-12-17 03:47:38

⑴ 宗教與道德的聯系與區別

一、聯系:

宗教與道德同為社會意識形態,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宗教與道德之間的相互影響,既為經濟基礎所決定,也隨著經濟基礎的變革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在原始社會,原始宗教通過宗教神話和宗教禮儀來強化道德的社會影響力。

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總是利用宗教為自己的階級利益服務,用神和天命的安排來神化現在的統治秩序和人與人的階級關系,用來世的天堂使被統治階級安於現實的苦難。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它或者為統治階級的統治和利益服務,或者當被壓迫階級變得足夠強大時,代表被壓迫者的利益反抗統治階級的壓迫。宗教對道德的影響也體現在這兩個方面,即把統治階級的道德神聖化和成為被統治階級反抗統治階級的道德的宗教外衣。

宗教與道德的關系具有與以往階級社會不同的特點。經過宗教制度的改革,我國的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中的封建剝削制度被革除;天主教、基督教中開展的反帝愛國運動使得這兩個宗教成為中國人民獨立自主自辦的宗教。我國的宗教已不再是剝削階級利用的工具。宗教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存在是因為還存在著宗教賴以存在的條件。

在社會主義時期,雖然宗教道德中涉及人與神關系的部分仍然是約束信教群眾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但是宗教道德中涉及人與人關系的部分,如佛教的"五戒十善",基督教、天主教的"十誡"等等,與社會主義的道德有某些共同之處。

宗教信徒以宗教道德中涉及人與人關系的世俗性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與社會主義社會所提倡的道德原則對人們行為的要求並不沖突。這是宗教能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一個重要方面。社會主義的道德應該吸收宗教道德和教規、教義中的某些積極因素,宗教道德只有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才能存在。

二、區別

1、從存在的維度來看:

道德存在的領域始終不出人與人關系的現實維度,宗教則與道德不同,始終走在人與神關系的維度上。

2、從與生存活動距離來看:

宗教離生存活動遠,而道德離生存活動近。

3、發揮作用的方式:

道德是非強制的,約束主要來自於內在的良知,而宗教對於信仰者是絕對的權威。

⑵ 宗教和道德什麼關系

道德最早來源與來民族文明的發展,民自族文明慢慢的發展出了信仰,由此產生了宗教,宗教只是擁有共同信仰的一群人的精神集合。宗教具有道德基礎。
你可以看看英國人 博蘭特羅素的《西方哲學史》 約翰洛克的《政府論》第一部,你還可以看到宗教不僅僅與道德有關聯,還與政治和法律有關聯,所謂的法律依據,追溯到最源頭就是宗教信仰或者古典經典。

⑶ 論述題:試比較習俗、道德與宗教三種社會控制手段作用的異同

這個抄三個東西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是對人的思想和行為起到一定的引導、規范和約束作用。
只是現今的社會,道德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小了。
有信仰的人也少了。
只剩習俗了,這個東西也因為道德與信仰的消亡而有所改變了。應該說是有點畸形了。
詳細情況,你要問一下專業人士。

⑷ 法律與道德宗教的區別和聯系

法律與道德宗教的區別:

1、產生的社會條件不同

道德宗教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階級和國家出現後才有的。

2、表現形式不同

法律不論是成文法還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道德宗教的內容則主要存在千人們的道德意識中,表現在人們的言行上。

3、體系結構不同

法律是國家意志的統一體現,有嚴密的邏輯體系,有不同的位階和效力。道德宗教雖然有共產主義道德、社會主義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樣的嚴謹的結構體系。

法律與道德宗教的聯系:

1、法律是傳播道德宗教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宗教,即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

其中,第一類道德宗教通常上升為法律,通生制裁或獎勵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類道德宗教是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轉化為法律,否則就會混淆法律與道德宗教。

2、道德宗教對法律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宗教觀念的加強,都對法律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

3、道德宗教對法律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宗教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4)道德與宗教擴展閱讀:

道德的特徵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它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准亦有所不同。

3、歷史繼承性

道德與其它觀念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

4、自律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5、變化性

道德觀是不斷更新變化的,不同時代道德是有側重的,某種方面說,在不同的時代評價古代都有其局限性。

6、傳播性

道德觀的來源於對世界的認識,而對世界的認識是在變化的,所以道德觀也是變化的,是學習的,是可以傳播的。

⑸ 宗教道德與世俗道德的關系

宗教:(1)凈化人心~增長智慧~陪養正確的人生觀=>導致人際關系變和諧~家庭版也和樂~工作上樂權觀進取..自然會有好報應~(2)修煉上天堂~永遠離苦得樂~(真正的治本~無漏)..(3)一人得道~全家受益~他們可以成為你的眾生~全家人永遠在一起』(這是真孝)…

⑹ 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 招生嗎

你可以關注一下官網,或者打電話問招辦,一般下學期開學後你就得注意了,一般都是下半學年(指的是學年,即上半年)就會公布,3-5月份左右。

⑺ 請用宗教學的知識回答宗教道德與世俗道德的關系

宗教學是一門麥克斯繆勒肇基的學問,學術淵源源自人類學研究方法。
後來基本上是三條路徑,宗教人類學,宗教社會學,宗教心理學三大塊,這號稱「關於宗教的科學研究」
另外,廣義的大宗教學科,還有「關於宗教的人文研究」和關於「宗教的宗教研究(或神學研究)」兩大塊,但那基本上不符合宗教學的學術范疇。
下面從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三大塊來解決這個問題。
=====================================

答:1.人類學認為,宗教史是進化的歷史,因而,宗教道德與世俗道德一樣,也是不斷形成的。在產生過程中,互相影響,有人認為宗教道德先於世俗道德出現,可以討論,不能結論。
宗教道德塑造了世俗道德,世俗道德吸收了很多宗教道德的因子。但是同樣一個社會的禁忌可以從世俗開始影響到宗教。
2.社會學認為,神聖世俗之見,應然存在分野。如果宗教的道德完全成為社會道德之附庸,則宗教不成為宗教,社會會出現問題,比如某時段內的某國。只有屬靈世界獲得完全自主與世俗社會平行發展,才會使得社會安定。
發展派認為,近代以來,宗教不斷世俗化,高揚理性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所以,宗教的神聖意義不再,進而宗教道德也應該入鄉隨俗,努力與社會道德保持一致。
功能派認為,宗教的主要功能是對於社會運行的一種輔助。因而宗教道德是服侍世俗道德的小丫鬟。
3.心理學認為宗教起源於恐懼,人是由於害怕才信宗教,所以,宗教的心理功能是安慰。因而在宗教問題上,不能強迫民眾信教或者不信,教內也不能強迫民眾遵守,只有自願,才能夠根本解決問題。心理學本質上是反對道德束縛的,看不起任何道德,不論宗教還是世俗。

⑻ 宗教與道德(倫理)之間的關系及影響

道德最早來源與民族文明的發展,民族文明慢慢的發展出了信仰,由此專產生了宗教,宗教只是擁有屬共同信仰的一群人的精神集合。宗教具有道德基礎。你可以看看英國人 博蘭特羅素的《西方哲學史》 約翰洛克的《政府論》第一部,你還可以看到宗教不僅僅與道德有關聯,還與政治和法律有關聯,所謂的法律依據,追溯到最源頭就是宗教信仰或者古典經典。

⑼ 宗教的本質是什麼宗教與道德的關系人的本質與宗教的聯系是什麼

1.宗教的本質 一 人的本質或上帝,我在《基督教的本質》一書中,已經加以闡明。至於那異於人的本質。 不依靠人的本質的實體。亦即那不具人的本質、人的特性、人的個性的實體,真正說來,不是別的東西,就是自然。 人的信賴感,是宗教的基礎;而這種依賴感的對象,亦即人所依靠並且人也自己感覺到依靠的那個東西,本來不是別的東西,就是自然。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原始對象,這一點是一切宗教和一切民族的歷史所充分證明的。 宗教的本質 二 古代的希臘人認為一切並、泉、河、湖、海等都源自奧克安諾斯(Okeanos,是希臘神話里的大海神,即大海的人格化。——譯者),源自大瀕海,古代的波斯人認為地上的一切山脈都是生自阿爾波地山(Albordy)。認為萬物都源自一個完滿的實體,這個思想是否有較高明的意義,其方式是否與上述二事不同呢?並不!這個思想和以上二種思想是完全基於同一思想方式的。 宗教的本質 三 人有一些限制,而這些限制至少是人站在宗教立場上想像到、感覺到的限制,譬如說,人不能知道未來,不能長生,不能連續不斷無憂無慮地幸福,不能有一個無重量的身體,不能像天神一樣飛翔,不能像耶和華(Jehovah,猶太教的上帝。——譯者)一樣發出雷霆,不能任意使形相變大或隱身不見,不能像天使一樣毫無肉慾和沖動地生活。 宗教的本質 四 對於自然中上帝智慧的宗教景慕,只不過是一時的狂熱;它只是對於手段而發,一反省到自然的目的時,使銷歇了。蜘蛛的網多麼可驚羨!沙灘上蟻獅的漏斗多麼可驚羨!可是這些設備為了什麼目的而設呢?為了求食物——一個被人降為單純手段的目的。蘇格拉底說 宗教與道德是人類歷史上兩種最古老的社會文化現象。與道德比,宗教似乎更「高高在上」,離現實生活更遠一些,但是,從根源上說,宗教與道德都是現實社會生活條件的產物,並對現實生活產生深刻的影響。就宗教與道德相互關系而言,二者之間既有所區別,又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和深刻的相互影響。宗教既影響道德,道德亦影響宗教;宗教既有與道德相協調、相一致的一面,也有與道德相對立、相鬥爭的一面;宗教在很多情況下具有道德勸善的功能,而許多道德規范又經常成為宗教的戒律清規。近現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宗教都出現了倫理化的傾向,宗教的道德勸善功能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由於宗教與道德是相對獨立的兩種意識形態,它們在思想內容、表現形式、社會作用等方面都存在著重要的區別。首先,與宗教是一種對現實世界曲折的反映不同,道德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往往更真實、更直接。其次,宗教與道德是兩種相對獨立的社會文化現象。宗教所涉及的是人與神的關系,道德主要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第三,宗教與道德的表現形式不同。宗教往往通過藉助於一系列的禁忌、禮儀以祈求超自然力的恩賜與護佑;道德則不然,它主要通過社會輿論與傳統的力量,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當然,宗教與道德之間存在著這些差別,但也存在密切聯系和相互影響,這種相互聯系和影響的內在根據是,宗教雖然所關注的是彼岸世界,但它的內容在人間;它所處理的雖然是人與神的相互關系,但這種關系本身就是現存社會關系,包括人與人關系的反映。宗教與道德是兩種相互獨立的社會意識形態,在它們之間,不存在誰決定誰的問題。如果說,人類學、考古學和比較人種學的大量研究成果業已表明,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它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那麼,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和文化人類學的許多資料也早已證明,道德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同樣是人類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既沒有神的「啟示」也並非是宗教的產物。因此,說道德植根於宗教是缺乏根據的. ,「別人」——這些別人是獸類或野蠻人——「為了吃而活,但是我為了活而吃」。 2.

⑽ 道德和宗教是反人類的嗎

道德,習以為常而已,是規矩,不是反人類,沒有規矩才是反人類。宗教有很多種,內但是反人類的不容多,因為,反人類的宗教不好發展。沒人信啊。只有那些國外,古老的家族,目前有很多是反人類的。他們崇尚精英世界,認為全球幾萬人口,就足夠了。(這不是我說的,我記得4、5年前,看過一個叫《興盛》的視頻。是老外自己揭秘。你可以看一下。)就這么多吧,你的問題太大,一時回答不完。呵呵

熱點內容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
反對永居條例 發布:2024-09-19 21:41:27 瀏覽:602
民法315 發布:2024-09-19 21:33:56 瀏覽:483
刑法的根基與哲學 發布:2024-09-19 20:59:19 瀏覽:462
潮州基層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4-09-19 20:45:47 瀏覽:552
蘋果售後條例 發布:2024-09-19 19:51:38 瀏覽:510
合同法第211條規定是什麼 發布:2024-09-19 19:15:50 瀏覽:488
不能成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事 發布:2024-09-19 16:35:44 瀏覽:350
民事訴訟法司法第二百二十五條 發布:2024-09-19 16:34:45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