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人才培養

法治人才培養

發布時間: 2020-12-19 22:49:12

① 建設法治中國獻一策

建設法治中國,培養法制人才
法治人才培養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保障
法律本質上是一種制度。在制度與人的關繫上來看,好的制度還要靠人去執行,制度本身也要靠人去制定。明代海瑞即言:「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則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則法必不能濟。人法兼資,而天下之治成。」這說明,要推進依法治國建設,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絕對是一個關鍵因素。
法治工作隊伍既包括法治專門隊伍,也包括法律服務隊伍;前者包括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後者主要是律師隊伍;在廣義上,法治隊伍還應包括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隊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立體、動態、有機完整的體系,它包括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法治人才隊伍是法治保障體系中一個重要方面,直接影響著其他體系的形成和實現。只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以及促進全民守法的重任才能得到更好地實現。
改革開放30多年、特別是進入本世紀的10多年來,經過恢復、重建、改革和發展,在我國以法學學士、碩士、博士教育為主體,法學專業教育與法律職業教育相結合的法學教育體系已經形成,在招生人數、向國家和社會輸送法治人才方面形成了相當規模,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需要。據粗略統計,1977年,全國只有三所法律院系,1978年全國法學專業共有在校學生223人,到1990年全國已有70多所高校設置法律院系或法學專業,1999年這一數量已經超過300所,而現在全國有600多所高校有法學本科專業,全國每年招收法學本科生超過10萬,在校的法學本科生超過了40萬;300多所大學或者研究機構招生法學碩士或者法律專業碩士研究生,年度招生約2萬人,在校生規模超過6萬人;有40多所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具有招收法學博士的資格,法學博士研究生年度招生超過1000人,在校生規模大約3000人。法治人才隊伍的壯大,為推動中國的法治進程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同時,我國的法學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需要,具體體現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還不夠深入,培養模式相對單一,學生實踐能力不強,應用型、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培養不足。法治人才的培養面臨著多重矛盾和困境,主要包括規模和質量的矛盾、現實需求和供給不足的矛盾、模式化培養和多樣化需求的矛盾、法學教育和司法考試的矛盾等。其中,最突出的問題表現在:一方面,法律類專業擴張迅速,但低水平重復建設較多,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就業形勢嚴峻,法科畢業生總體上供過於求,法科畢業生就業率非常低,近年來甚至被排到了就業率最低的專業之一而被警示,已經就職的多數人也從事著與法律無關的工作;另一方面,人才培養規格單一,難以滿足社會對多樣化法治人才的需求,真正適應社會需要的高層次法治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高層次法律職業人才和涉外高端法律人才嚴重不足,以至於我國涉及世貿和其他國際爭端的官司往往要請國外的律師,面臨很大的泄密風險,相關國際組織中的我國法律雇員也少得可憐。因此,有人指出,我國法學教育現在面臨的最基本問題是學生的就業生存,還談不到培養的法學人才怎麼引領社會發展,怎麼參與國家、國際社會的事務與秩序構建。這種觀點雖然不夠全面,但也有一定道理。這些都為我國法治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強我國法治人才培養需要創新培養機制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法治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機遇。法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嚴密的邏輯體系,這決定了法治隊伍的基本特點也在於其專業性,要求具有法律專業精神和專業素養,形成法律職業共同體,即以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學家為核心的法律職業人員所組成的特殊的社會群體。它必須經過專門法律教育和職業訓練,是具有統一的法律知識背景、模式化思維方式、共同法律語言的知識共同體;其成員間通過長期對法治事業的參與和投入,達成了職業倫理共識,是精神上高度統一的信仰共同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形成法律職業共同體成為我國法治社會生活的內在要求。法治人才隊伍和法律職業共同體不會自發形成,而需要培養。雖然培養的渠道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最基礎和最重要的無疑是專門法學教育機構的專業培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法學教育。與此同時,我們建設的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因此,必須始終高度重視和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精髓貫徹其中,來加強法治人才的培養。結合四中全會精神和我國法學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培養滿足法治國家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法治人才,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夯實法學教育基礎。在技術的教育之上是思想的教育。法學教育應當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組織編寫和全面採用國家統一的法律類專業核心教材,納入司法考試必考范圍。注重基礎知識、基本規范、基本能力的訓練,使之有清晰的邏輯思維,有較好的組織材料、推理、表達的能力。
第二,加強職業素養教育,培養法律職業操守和職業倫理。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導向,在知識與技能教育之外,進行深入細致的職業倫理教育,使得培養出的人才具有公民意識、法治意識、民主意識、公正意識,為全民法治素養的培育奠定基礎,以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第三,進一步明確各層次法學教育的定位,實行法治人才的分類培養。法學本科教育、法律碩士教育、法學碩士教育、法學博士教育等不同層次教育有各自的功能和目標定位。法治國家建設既需要立法人才、行政執法人才、司法人才等法治專門隊伍和律師等法律服務隊伍,也需要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人才隊伍,法律職業人才和法學學術人才宜做分類培養。其中,法學學術人才培養應當少而精,而法律職業人才培養則是主要任務,為此應強化學生法律實務技能培養,促進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深度銜接。
第四,建設通曉國際法律規則、善於處理涉外法律事務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適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國家對外開放的需要,應當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法律事務和維護國家利益的涉外法治人才。
第五,健全政法部門和法學院校、法學研究機構人員雙向交流機制,實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門人員互聘計劃,重點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理論功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的高水平法學家和專家團隊,建設高素質學術帶頭人、骨幹教師等。

② 中國政法大學大一入學宣誓詞是什麼

當我步入神聖政法學府之時
謹庄嚴宣誓:
我自願獻身政法事業
熱愛祖國 忠於人民
嚴於律己 尊師守紀
勤奮學習 求實創新
團結互助 全面發展
揮法律之利劍 持正義之天平
除人間之邪惡 守政法之聖潔
積人文之底蘊 昌法治之文明
為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的進步事業奮斗終身!

③ 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做

青少年應該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青少年應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共同理想和版最高理想。
2、發揚愛國權主義精神,艱苦創業精神。
3、增強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開拓進取精神。
4、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和本領。
(3)法治人才培養擴展閱讀: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廣大青年就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具有不竭創新精神的民族,才是前途無量的民族;具有不竭創新精神的國家,才能成為繁榮昌盛的國家。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只有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才能把這一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發展的希望在創新,創新的希望在青年。青年人風華正茂,最少保守思想,最具創新潛力,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努力走在全社會創新的前列。
要勇於創新,帶頭樹立創新意識,發揚創新精神,保持創新銳氣,努力為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作出應有的貢獻。
要善於創新,把創造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把尋求突破和日積月累結合起來,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超越前人,努力取得更多更好的創新成果。

④ 請了解的朋友介紹一下台灣高雄大學

為配合政府產業政策發展,推動亞太營運中心(即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與國際倉儲加工轉運中心),協助高雄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並支援傳統產業外移的技術和管理人才,於2000年2月1日成立國立高雄大學,成為千禧年唯一新成立的國立大學。

本校自2000年設校之初,從僅有西洋語文學系、法律學系、政治法律學系、應用經濟學系、應用數學系、電機工程學系等6個大學部學系,一直持續成長至今擁有大學部19個學系、4個獨立研究所(18個系所有碩士班、8個系所有碩士在職專班、3個系所有博士班)、5個EMBA碩士在職專班的傲人規模,成長速度居大學校院之冠,未來將繼續朝向設立新穎、符合時代潮流的系所努力
國立高雄大學於民國89年2月1日成立,第一年經教育部核准成立六個學系,法律學系為其中之一,並自89學年度招生。
本系著重於法學教育傳統科目的教學暨研究。傳統法學科目是歷經歲月洗鍊的法學精華,是目前法學教育的主流,是法學向新領域發展的基礎,因此必須扎實的厚植傳統法學科目之研究暨教學,才能為法學教育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固的磐石。

傳統法學教育科目主要指民法、商事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憲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國際私法、國際公法、強制執行法、法理學、法制史…等。本系除了強化傳統法學之教學研究外,另將勞資、環保、技術移轉、智慧財產權、國際經貿等法律問題列為教學之重點,以因應社會發展之需要。另外,本系亦重視科技整合教育,提升教學之品質。

本系現有專任教師九位,兼任教師八位,學生數碩士班一百三十七人(含一般生及在職專班),大學部二百三十一人、二年制在職專班四十八人,總計四百一十六人。惟目前二年制在職專班已停止招生。

貳. 發展重點

學士班(包括二年制在職專班) 碩士班
1.民商法之教學暨研
2.刑法之教學暨研究
3.民事訴訟法之教學暨研究
4.刑事訴訟法之教學暨研究
5.憲法、行政法之教學暨研究
6.法律哲學之教學暨研究 1.民商法專題與比較研究
2.刑事法專題與比較研究
3.智慧財產權專題研究
4.資訊法專題研究
5.歐體法專題研究
6.科技法專題研究

參. 畢業生出路

除繼續深造就讀國內外研究所,日後為法律學者外,得參加律師、司法官、檢察事務官、公證人、觀護人等國家考試,從事神聖之司法或司法行政工作,亦得經甄選擔任法官助理,或至公司行號擔任法務人員。由於國家及人民對法治社會的期待,本系畢業生發揮所學之機會甚多。

本系二年制在職專班,可學習到第二專長或接受到進階的迴流教育,以加強就業機會或增進職業需要,亦可繼續深造或從事法律實務工作。

碩士班畢業生,已具法律之專業,除可繼續至博士班深造外,可充分發揮所學,從事法律之專門職業工作。

95年及96年本系畢業生在國家考試上均有不錯的表現,95年大學部93級李音儀考上司法官及律師,96年大學部94級劉美香亦同樣雙榜,另有7位律師及十餘位考上各種國家考試。

肆. 願景

一、配合國家法治建設,培育法治人才:

國家建設除應進行經濟建設、交通建設、國防建設等有形建設之外,尚應配合法治建設方能達成長治久安之目標;台灣過去進行十項建設、十二項建設,及現在進行的亞太營運中心計畫,都為提升國家經濟力量、促進交通發展及厚植國防實力等有形力量,奠定了深厚之基礎;但經濟成長須法律制度相互配合,國家長遠之計仍應培植法治人才,完備國家制度,使政府依法行政,法治觀念深入人心,方能確保國家長治久安並晉身於先進國家之列。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於總統、副總統的實現「直選」已達最高境界,然社會意見不同,常有脫序現象,要達「心靈改革」的理想境界,首賴法治建設,民眾必須具有高品質的法律素養。高雄大學系綜合性大學,本系之設立不僅對未來高雄大學學生之法學教育提供了研究學習的環境,並且在為國家培養法治人才方面,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二、均衡南北法學教育迄今之發展差異,成立南部法學教育之重鎮:

從台灣大專院校法律學系之分布情況觀察,綜合性大學法律學系主要分布於北部,南部之綜合性大學僅有成功大學與中正大學設有法律學研究所與法律學系,對法學人才之培育尚嫌不足,大高雄地區之民眾數十年來一直期待中山大學設立法律學系,遲未能實現。高雄是南部重鎮,本系的成立均衡了南北法治教育之差距,亦成為可提供大高雄地區法治人才以作為因應未來經濟與政治發展的重要培育中心。

大學之使命不但在培育接受高等教育之學生,而且可經由學生、教師提供對於周遭城市文化氣息之灌輸及知識之傳播,藉以提升民眾的品質,高雄大學在肩負此一使命之下設立本系,同時提升了以高雄為中心的南部地區法治教育水準。

三、針對高雄地區工業、人文特色培養特定領域之法學人才:

高雄是台灣之工業重鎮,因為工業發展所引發之問題,諸如:勞工問題、環保問題、土地問題、智慧財產權問題,技術移轉問題,甚至都市計畫問題等等都日趨嚴重。高雄是台灣最大的港口,世界第三大貨櫃港,亞太營運中心的國際海運轉運港,其因具有濃烈之國際性,因此亦引發了航海、保險、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經濟等相關問題,上述之領域均有待培養高級之法律專才以應需求。綜觀我國各大學法律學系所開設之法律專業課程,雖多少與此有關,並有一定之成就,但既未將上述領域專才之培養作為建院建系之重點,高雄大學紆衡發展前景,及培養解決上述問題之法律人才,經反覆周詳之討論,除強化基本法律課程之教學研究外,亦將勞工問題、環保問題、土地問題、智慧財產權問題、技術移轉問題、都市計畫問題、航海問題、保險問題、國際經貿問題等領域當作法學教育之重點,以凸顯高雄大學法學教育之特色。

四、提供法學推廣進修教育及社區發展教育之環境:

鑒於全面提升國民法學知識與培養健全法治觀念之必要,本系之任務,除校內學生之法學教育外,尚應在法學領域進行推廣教育及進修教育,以符終身學習社會的教育改革理念。目前本系開設之推廣教育學分班,大幅地提供了政府員工、企業經理人才、勞工及當地住民進修法律課程之機會。

五、籌組法律服務社,提供住區居民法律服務:

法律服務社之成立,一方面提供住民法律諮詢,健全社會法律價值,另一方面,經由服務過程,可同時提供學生實習機會及社會正義的觀念。本系支援設立之法律服務社基於上述理念,加入服務的成員除了本校法學院教授、研究生、大學部學生,更邀集了南部地區實務界之司法官、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共同為住區居民提供功能更完整之法律諮詢服務。

⑤ 如何創新法治人才培養

1、建設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高水平法學師資隊伍,是提高法治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
2、優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
3、優化法學課程體系。
4、優化法學實踐教學。

⑥ 安全生產如何管理好

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嚴細業務保安管理,壓實安全生產責任

1、嚴格落實「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強化領導責任、技術責任、現場責任、監管責任,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嚴抓嚴管,推行安全生產責任落實述責,建立各黨、政一把手安全生產履職正、負面清單,年終考評,檢視責任落實。

2、嚴細業務保安管理。

理清安全綜合監管與職能專業監管的關系,明確職能專業監管為安全綜合監管的前置條件;

強化生產組織、技術支持、設備支撐、人力保障,各職能部門制定生產、技術、設備、人力業務范圍內的安全管理標准,界定交叉業務工作界面,簡潔高效、服務生產,落實職能管理責任;

強化各生產單位安全保證體系作用,建設以班組建設為重點的安全基礎保障能力,做實自主管理,強化過程管控。

3、嚴格履行安全生產法定責任,建立健全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內生機制,樹立「安全是幹部最大的政治,安全是員工最大的福利」的意識,消除「凡安全的事就是安全人員的事」的錯誤觀念和理解,明確業務與安全責任同等重要,敢於擔當,不能偏廢。

4、嚴肅責任追究,以各單位安全績效考評為基礎,以職能管理負責人履職為重點,以生產單位負責人盡責為保障,推行無後果責任追究,施行不安全事件主體責任、職能管理「一事雙查」,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追責。

二、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強化安全風險管理

《意見》第二十一條里指出:強化企業預防措施。企業要定期開展風險評估和危害辨識。所以要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觀念,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隱患治理情況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企業職代會「雙報告」制度,實行自查自改自報閉環管理。

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三同時」制度。大力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實現安全管理、操作行為、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的標准化。開展經常性的應急演練和人員避險自救培訓,著力提升現場應急處置能力。

三、加強職業病安全學習、完善職業病防治體系

《意見》第二十五條里指出:建立完善職業病防治體系。將職業病防治納入各級政府民生工程及安全生產工作考核體系,制定職業病防治中長期規劃,實施職業健康促進計劃。

(6)法治人才培養擴展閱讀:

安全文化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要緊緊圍繞「一個中心」(突出「以人為本」這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安全理念滲透和安全行為養成),內化思想,外化行為,不斷提高廣大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責任,把安全第一變為每個員工的自覺行為。由於安全理念決定安全意識,安全意識決定安全行為。因此必須在抓好員工安全理念滲透和安全行為養成上下功夫。要使廣大員工不僅對安全理念熟讀、熟記,入腦入心,全員認知,而且要內化到心靈深處,轉化為安全行為,升華為員工的自覺行動。

企業可以通過搞好站場班組安全文化建設來實施,如根據各時期安全工作特點,懸掛安全橫幅、張貼標語、宣傳畫、製作宣傳牆報、出版通訊、發放宣傳資料、播放宣傳片、廣播安全知識,在班組園地和各科室張貼安全職責、操作規程,還可在班組安全學習會上,不斷向員工灌輸安全知識,將安全文化變成員工的自覺行動。還可將安全知識製作成視頻、電子雜志、幻燈片、動畫發給員工,讓員工自覺學習。

安全法制

應加強國家立法標准和政策,變成強制性法規;加強與國際接軌的認證標准,規范行業標准。要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必須堅持「以法治安」,用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安全行為,使安全生產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安全生產法制秩序。堅持「以法治安」,必須「立法」、「懂法」、「守法」、「執法」。

「立法」,一方面要組織員工學習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條例;另一方面,要建立、修訂、完善企業安全管理相關的規定、辦法、細則等,為強化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據。「懂法」,要實現安全生產法制化,「立法」是前提,「懂法」是基礎。只有使全體幹部、員工學法、懂法、知法,才能為「以法治安」打好基礎。「守法」,要把以法治安落實到安全管理全過程,必須把各項安全規章制度落實到生產管理全過程。

全體幹部、員工都必須自覺守法,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為目標,才能避免和減少事故發生。「執法」,要堅持「以法治安」,離不開監督檢查和嚴格執法。為此,要依法進行安全檢查、安全監督,維護安全法規的權威性。

安全責任

必須層級落實安全責任。企業應逐級簽定安全生產責任書。責任書要有具體的責任、措施、獎罰辦法。對完成責任書各項考核指標、考核內容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對沒有完成考核指標或考核內容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處罰;對於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單位,應對該單位領導和安全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獎勵。

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產的基本保障。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才投入,二是資金投入。對於安全生產所需的設備、設施、宣傳等資金投入必須充足。同時,企業應創造機會讓安全工作人員參加專業培訓,組織安全工作人員到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單位參觀、學習、取經;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招聘安全管理專業人才,提高公司安全管理隊伍的素質,為實現公司安全和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安全科技

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須加大安全科技投入,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來監控安全生產全過程。如安裝閉路電視監控系統、消防噴淋系統、x射線安全檢查機、衛星定位儀(GPS)、行車記錄儀等,把現代化、自動化、信息化全部應用到安全生產管理中。

⑦ 大學校企合作專業有什麼缺點

1、校企合作無法制保障。目前我國職教界的校企合作還處於民間狀態,盡管國家已制定了相關政策來支持校企合作,但沒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頭上。學校主動,企業被動甚至不動,缺乏合作辦學的內在動力。一邊熱一邊冷。無經費保障、勞動准入制度執行難到位。因此,國家應盡快制定相關法律,並切實抓好法規文件的執行,以促進校企合作的良性發展。

2、認識觀念有待提高。不少地方的"普高熱"還制約著職教的發展,上好大學仍是整個社會公認的理想目標。"學而優則仕"等觀念還制約著校企合作的推進。國家必須徹底打破舊的人才觀念,把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待遇予以提高,以一定的法規文件形式體現出來。

3、學分互認還有難度。教學計劃的制定權還在學校,教學實際與崗位需求仍有距離,職業技能鑒定標准滯後在企業發展。因此,政府必須在需求動向上和職業崗位的確定上要有前瞻性,並早於市場需拿出相應的職業鑒定標准。

4、學院的教育改革措施還不配套。教學計劃的制定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准存在這很大差距,按照我們的教學計劃培養的人才只能是大眾化的需求,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

5、教學體制有待改革。學院應該鼓勵各系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的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但在政策上給予支持,而且在資金上給予保障。實際上現在有諸多因素制約著職業院校推進校企合作。

熱點內容
民法中的監護 發布:2025-01-11 18:17:39 瀏覽:606
央視社會與法平安365幾點 發布:2025-01-11 18:01:47 瀏覽:966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
2017勞動法主動辭職 發布:2025-01-11 15:15:24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