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立法
㈠ 安樂死是不是合法的
安樂死在中國並不是合法的。
㈡ 哪些國家允許可以安樂死
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有:荷蘭、日本、瑞士、美國俄勒岡州、美國華盛頓州、比利時、加拿大等國家。
即便是在允許安樂死的國家,正常的、健康的人想要安樂死是不能的。允許安樂死的,往往是重病纏身的。
比如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給安樂死立法的國家,但安樂死必須滿足以下所有條件:
1、由患者本人「深思熟慮」後提出實施安樂死申請;
2、確認患者病情根本無望好轉且病人在經受病魔「令人無法忍受」的折磨;
3、向患者如實通報其病情及以後的發展情況;
4、與患者協商並得出結論,認為安樂死是唯一的解脫辦法;
5、一直看護患者的醫生就上述4條寫出書面意見;
6、徵得另一位「獨立」醫生的支持;
7、對病人實施規定的安樂死程序。
荷蘭規定,所有上述條件僅是對成年患者而言,對未成年的患者,需要有附加條件:16到18歲的未成年患者可以在同家長商討後一同作出決定。而12至16歲的青少年,必須由家長或監護人作出決定。
(2)安樂死立法擴展閱讀:
我國安樂死的現狀:
自古以來,人類始終追求一種「善始善終、安然去世」的理念。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以多種形式對安樂死進行討論,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人們對於安樂死的態度已經從原來的保守拒絕轉變為今天的開放和包容。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和習俗的國家,忠孝禮儀是歷代相傳的道德准則,思想觀念的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種大背景下,對於安樂死的適用問題還沒有形成比較統一的意見,只在學術上有許多討論,沒有形成法律草案,法律也未在這方面做出明確規定,還處於理論探討階段。
但隨著安樂死事件的不斷增多,未來法律必然會介入其中。根據我國的國情,把安樂死的法律付諸實踐具有極大的強制性。
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總是利弊相伴,我們不能否認,安樂死就像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好,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運用得不好,就可能成為剝奪病人生命權的借口,被不法不義之徒濫用。
因此,對於安樂死的現實適用問題需要謹慎處理,在充分尊重病人的生命權,排除一切非病人自願的前提下,制定嚴格的實施條件程序,才可以有步驟地向前推進。
參考資料:
網路:安樂死-法律規定
㈢ 安樂死在中國是否合法,為什麼
中國明確規定「安樂死」不合法的原因是:由於安樂死的問題比較復雜,涉及道德、倫理、法律、醫學等諸多方面。安樂死(希臘語:Ευθανασ?α,英語:Euthanasia,eu意「好」、thanatos衍生自死神塔那托斯),有「好的死亡」或「無痛苦的死亡」的含意,是一種給予患有不治之症的人以無痛楚、或更嚴謹而言「盡其量減小痛楚地」致死的行為或措施,一般用於在個別患者出現了無法醫治的長期顯性病症,因病情到了晚期或不治之症,對病人造成極大的負擔,不願再受病痛折磨而採取的了結生命的措施,經過醫生和病人雙方同意後進行,為減輕痛苦而進行的提前死亡。中國的定義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狀態下,由於精神和軀體的極端痛苦,在病人和其親友的要求下,經醫生認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無痛苦狀態中結束生命過程。由於安樂死的問題比較復雜,涉及道德、倫理、法律、醫學等諸多方面,中國大陸至今(2014年)尚未為之立法。 2011年1月,台灣地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案,安樂死立法邁出制度化的一步。依照該修正案,有意願施行安樂死的病人,必須先由兩名醫生診斷為不可治癒的晚期病人,並且病人須自願預先簽署意願書;若病人已處於昏迷狀態,則在不違背病人意願的前提下,由最近親屬出具同意書,還必須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查,通過審查後,醫院可中止或撤出心肺復甦術,即可拔管,停止救治。
㈣ 辯論賽:安樂死是否應該合法化!!
我認為,安樂死不應該合法化,從實施安樂死的具體操作來看,安樂死實施不具有可行性,安樂死其自身具有非常大的不合理性。而且,於社會而言,安樂死不是幫助病患解除痛苦的唯一途徑,相比於安樂死,臨終關懷或許才是給生命以尊嚴更好的途徑。
1,安樂死在中國合法化將會給社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首先,對於身患絕症的病人,如果允許幫助其選擇死亡,那麼就有可能改變或減少社會成員對病人生存願望的支持。人們對於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病人的第一感觸將不再是:「你要堅強,勇敢地活下去!」而會漸漸變成:「你都病成這樣了,還是安樂死了算了。」安樂死的合法化會使已經病弱不堪的弱勢群體處於一種「應該提出實施安樂死申請的」暗示之中。
2,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不高,各地經濟發展水平更是參差不齊,惠及民生大眾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尚未建立,缺乏完善的醫療救護和基本的法治保障。安樂死的定義中的無法救治的標准也因這一狀況而無法准確判定,公民自願摒棄生命權利的行為大多數情況下摻雜著許多無奈的其他原因,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權利自主。除此之外,民眾中大多數對於安樂死認知模糊。
3,「安樂死」剝奪了患者的生命,是對神聖法律的蔑視與踐踏,是一種違法犯罪的行為;在道德上「安樂死」是對社會公德與文明的玷污與敗壞,特別是對於醫務工作者來說,它違背了職業道德和人道主義精神,充其量不過是虛偽的人道主義。
一個敏感而有尊嚴的人,會解讀周圍的信息。如果他感到自己已經被放棄了,肉體痛苦再加上精神痛苦,將是完全無法忍受的。如果這時候他提出安樂死,那意味著,他要求的不是安樂,而是他不希望再跟這個世界有任何聯系了。這樣的安樂死,是社會悲劇。
但是,「安樂死」這一社會問題正是順應時代發展而出現的。然而安樂死畢竟是一個涉及到醫學、倫理、道德、法律、社會學、哲學等諸多領域的復雜的綜合性社會問題。實施安樂死有三個條件:
1,醫生必須確認病人正在經受著「難以忍受的持續痛苦」,且當代醫療手段根本無法解除這種痛苦;
2,醫生必須採取過一切可能的治療方法,但均宣告無效;
3,醫生必須向患者本人求證其自願實施安樂死,而不得有任何脅迫及威逼的情況發生。
㈤ 安樂死在哪些國家是合法的
安樂死哪些國家是合法的
荷蘭,比利時,澳大利亞
目前,積極安樂死只在荷蘭和比利時合法。瑞士和美國俄勒岡州的法律則允許間接或消極安樂死。美國俄勒岡州是世界上第一個承認安樂死合法的地方。1994年,該州通過一項法令,允許醫生為只有半年存活期的絕症病人提供他們要求的致死葯物。自這項法令1997年生效以來,已有200名絕症病人在該州實行了安樂死。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目前正在仿效俄勒岡州制定類似的法令。
世界上第一個將積極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是荷蘭,比利時則緊隨其後。2002年9月23日,荷蘭取消了對有條件安樂死實施者的刑罰。目前,比利時和荷蘭都准備就嬰兒和痴呆患者安樂死問題立法。
瑞士允許消極安樂死,並成立了一個幫助他人死亡的專門協會。英國上院正在審理一項允許自願安樂死的法案。在日本,有條件的安樂死於1995年得到最高法院許可。哥倫比亞則於1997年立法確認安樂死是臨終病人的一項權利。
法國青年樊尚·安貝爾的母親曾幫助兒子安樂死,這促使法國議會於2005年通過一項法令,給予沒有希望治癒或處於垂死階段的病人選擇死亡的權利。
澳大利亞北部地區曾短期承認安樂死合法。有關法令於1996年7月生效,但於1997年3月被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廢止。
在全球各地,有很多人為安樂死合法化奔走呼號,但也有很多人堅決反對安樂死。在反對安樂死的人看來,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他人死亡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
㈥ 目前為止安樂死在哪些國家合法化
目前已立法容許安樂死的地方有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和美國的版俄勒岡州、華盛頓權州和蒙大拿州等地。
奧地利、丹麥、法國、德國、匈牙利、挪威、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和瑞士10國,允許「被動」安樂死,只准終止為延續個人生命而治療的做法。
㈦ 法律安樂死
安樂死的問題在中.國尚未正式討論,但促使安樂死問題激化的那些先進的醫.療技術,在中.國已大量引進並推.廣。1⑨88年7月5日,中.華醫學會、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法.學會、上.海醫科大學以及其他有關單位,聯合發起召開了「安樂死」學術討.論.會。與會的各.界代.表一致認為,盡管中.國在實際工作中,安樂死,特別是消極的安樂死幾乎經常可以遇到(積極的安樂死,在中.國已經公布至少7個案例,實際上大大超過此數),通常並不引起法.律糾紛,但是考慮到中.國的具體情況,還不存在為安樂死立法的條件。討論中.出現的分歧意見與國外大體相同。
安樂死「猶抱琵琶半遮面」
自1994年始,全國人代會提案組每年都會收到一份要求為安樂死立法的提案。在1997年首次全國性的「安樂死」學術討.論.會上,多數代.表擁護安樂死,個別代.表認為就此立法迫在眉睫。看來安樂死立法已不能迴避了。但法.律實現的是大多數人的意志,安樂死是否符合大多數人的意志,眼下尚無科學性的調.查結果。而且法.律付諸實踐,就有極大的強.迫性,一旦安樂死立法,它就像橫在病人面前的一把雙面刃,用得好,就可以真正解除病人的痛苦;用得不好,就可能成為剝奪病人選擇生命權.利的借口,被不法不義之徒濫用。
因此,在我.國,雖然上.海等地有悄悄實施安樂死的案例,但安樂死並未獲得合法地位。據現行刑法解釋,安樂死屬故意殺.人罪。對於其法.律後果,一直有兩種爭論。一方認為,安樂死不能阻止行為的違法性,仍構成刑法上的殺.人罪,但處罰可以從輕。另一方認為,安樂死雖然在形式上具備故意殺.人罪的要件,但安樂死是在病人極度痛苦、不堪忍受的情況下提前結束其生命的醫.療行為,而醫.療行為是正常行為,因而可以阻卻其違法性,不構成殺.人罪。
1⑨86年發生在陝西漢中的我.國首例安樂死案.件,曾歷經6年艱難訴.訟。醫生蒲連升應患者兒女的要求,為患者實施了安樂死,後被檢.察院以涉嫌「故意殺.人罪」批准逮.捕。案.件審理了6年後,蒲終獲無罪釋放。但這並不意味著安樂死的合法性,安樂死仍是違法的,只不過由於蒲連升給患者開具的冬眠靈不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危害不大,才不構成犯罪。
在民間,也許是人們對醫學預防死亡、延長生命的印象太深了,因此很多人認為醫生的道.德責任是救死扶傷,任何安樂死都被認為是不道.德的。有人說,我.國的國情是,很多人嚮往和追求的不是「死」的權.利,而是需要保衛「生」的神聖權.利。
法.學界人.士出言亦很謹慎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胡雲騰認為,安樂死立法和怎麼實施是密切聯.系的,實施安樂死影響到能否制定這個法.律。目前看來,我.國無論在醫.療技術、醫生的職業道.德各方面的條件都不具備。
「社.會的立法需求現在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盡管社.會上一些人.士呼.吁安樂死立法」,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刑法研究室主.任陳澤憲說,「從我.國的一些倫.理道.德觀念,以及現行的一些法.律障礙來看,都不具備實施安樂死的條件。」
但這並不能阻止要求安樂死合法化的呼聲。病人應有尊嚴死去的自主.權,這是擁護安樂死的人很充分的理由。著名作家史鐵生在《安樂死》一文中說:與其讓他們(植物人)無辜地,在無法表達自己的意願無從行使自己的權.利的狀態下屈辱地呼吸,不如幫他們凜然並庄嚴地結束生命。這才是對他們以往人格的尊重,才是人道。曾是安樂死合法化提案的發起人之一的北.京兒童醫院兒科專.家胡亞美說,安樂死可以節約我.國有限的衛生資源,把它用於更有治療希望的病人身上。
安樂死引起熱議
「安樂死」一直是引起社.會各.界頗多爭議的話題。
來自英國的Debbie Purdy,(2014年獲得.法庭裁定在她將來若執行安樂死時其家人無須負上法.律責任)以視.頻方式參與是次發布會,發表她對生命的看法,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權.利去決定自己的生命。
香.港醫學會副會長陳以誠醫生則表示醫生的責任是救死扶傷,安樂死的立法問題尚面.臨諸多障礙。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副主.席簡柏基反復強調了生命的可貴性,對生命應該始終保持希望。
法.律現狀
在我.國,在法.律未允許實行積極安樂死的情況下,實行積極安樂死的行為,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不能認為這種行為不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條的但書為根據宣告無罪。當然,量刑時可以從寬處罰。
對實施積極的安樂死的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所謂安樂死,通常是指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瀕臨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囑托而使其無痛苦地死亡。安樂死分為不作為的安樂死與作為的安樂死。不作為的安樂死(消極的安樂死),是指對瀕臨死亡的患者,經其承諾,不採取治療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維持裝置)任其死亡的安樂死。 這種行為不成.立故意殺.人罪。安樂死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沒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安樂死(本來的安樂死、真正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成.立犯罪;
(二)是具有縮短生命危險的安樂死(間接安樂死)。這種行為雖然具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危險,但事實上沒有縮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故意殺.人罪;
(三)是作為縮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樂死(積極的安樂死),即為了免除患者的痛苦,而提前結束其生命的方法。
現世界上只有個別國.家對積極的安樂死實行了非犯罪化。而我.國對於安樂死還是持反.對態度的。
立法之路
由於安樂死的問題比較復雜,涉及道.德、倫.理、法.律、醫學等諸多方面,中.國尚未為之立法。
在1⑨88年七屆人.大.會.議上,最早在全國人.大提出安樂死議案的是嚴仁英和胡亞美,兩人分別是中.國婦產科學和兒科專.業的泰斗。嚴仁英在議案中寫下這么短短幾句話:「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但與其讓一些絕症病人痛苦地受折磨,還不如讓他們合法地安寧地結束他們的生命。」
1994年全國兩.會期間,廣東32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要求結合中.國國情盡快制定『安樂死』立法」議案。
1995年八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有170位人.大代.表遞交了4份有關安樂死立法的議案。
1996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再次提出相關議案,呼.吁國.家在上.海首先進行安樂死立法嘗試。在隨後於1997年首次舉行的全國性「安樂死」學術討.論.會上,多數代.表擁護安樂死,個別代.表認為就此立法迫在眉睫。
2003年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受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兒童醫院院長胡亞美教授的委託,向大.會提交了在北.京率先試行「安樂死」並建立相關法規的建議。
2003年7月22日媒體報道稱,廣東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在會辦本省政協委.員該提案時指出,立法實行「安樂死」有違憲.法。有關負責人說:「不管實行『安樂死』是自願與否,實際上是對生存權的剝奪,而生存權是憲.法直接保護的權.利。」
㈧ 求:我國關於安樂死的規定
我國沒有制定具體的相關規定,但是對安樂死是持反對態度的。
法律現狀:
在我國,在法律未允許實行積極安樂死的情況下,實行積極安樂死的行為,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不能認為這種行為不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條的但書為根據宣告無罪。當然,量刑時可以從寬處罰。
(8)安樂死立法擴展閱讀:
安樂死的立法之路:
由於安樂死的問題比較復雜,涉及道德、倫理、法律、醫學等諸多方面,中國尚未為之立法。
1、在1988年七屆人大會議上,最早在全國人大提出安樂死議案的是嚴仁英和胡亞美,兩人分別是中國、婦產科學和兒科專業的泰斗。
2、1994年全國兩會期間,廣東32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要求結合中國國情盡快制定『安樂死』立法」議案。
3、1995年八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有170位人大代表遞交了4份有關安樂死立法的議案。
4、1996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再次提出相關議案,呼籲國家在上海首先進行安樂死立法嘗試。
5、在隨後於1997年首次舉行的全國性「安樂死」學術討論會上,多數代表擁護安樂死,個別代表認為就此立法迫在眉睫。
6、2003年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受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兒童醫院院長胡亞美教授的委託,向大會提交了在北京率先試行「安樂死」並建立相關法規的建議。
7、2003年7月22日媒體報道稱,廣東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在會辦本省政協委員該提案時指出,立法實行「安樂死」有違憲法。
㈨ 安樂死法案的立法進程
1905年,由弗朗西斯·培根首創,英語中才有enthanasia這個詞用以指代「安樂死」,但是,安樂死的觀念和實踐卻歷史悠久。在古斯巴達,人們即認為,不健康的嬰兒可予處死,而留下安樂死的紀錄。在古羅馬和古希臘,殺死嬰兒、自殺和各種安樂死行為更是廣為人們接受。縱觀各國安樂死立法的歷程,最早出現的是1906年美國俄亥俄州的安樂死法案。30年後,英國於1936年成立了自願安樂死協會,且於同年向英國國會提出了安樂死法案:要求人們簽署一份申請書,申請者必須超出21周歲,患有伴隨性嚴重疼痛的不可治療的致命疾病。簽署時需要有兩個證明人在場,遞交由衛生部任命的「安樂死審查人」審查。該年美國也發起成立了「自願安樂死協會」,但由於有披著「合法殺人」外衣的嫌疑,遭到了民眾的紛紛反對。1938年,希特勒借口實施安樂死,建立了安樂死中心,殺死20多萬人,這使安樂死籠罩上恐怖的陰影,阻礙了安樂死的蓬勃發展。1939年至1976年美英等國均提出過安樂死法案,但均未獲通過。直到1976年9月30日,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簽署了第一個《自然死亡法》⑶(加利福尼亞州健康安全法),規定「任何成年人可執行一個指令,旨在臨終條件下中止維持生命的措施」。這是第一次使「生前遺囑」這類書面文件具有法律的權威。是年,在日本東京舉行了「國際安樂死的討論會」,會議宣稱要尊重人的「尊嚴的死」的權利。1993年2月9日荷蘭參議院通過了關於「沒有希望治癒的病人有權要求結束自己生命」的法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安樂死立法的國家。這給一直處於低潮的安樂死運動注入了一支強心針,極大的推動了安樂死合法化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受此影響,澳大利亞北部地區於1995年也通過了類似的法案,但於半年後被廢止。2001年荷蘭上下兩院以絕對優勢通過了安樂死合法化的法案。為了避免濫用安樂死,造成非正常的死亡,法案本身規定了非常嚴格的條件:「首先,病人必須是成人,申請安樂死的病人必須自願,而且必須是病人深思熟慮之後所作出的堅定不移的決定;其次,病人必須在無法忍受病痛的情況下才能申請安樂死;再次,病人所患疾病必須要經過兩名醫生的診斷,慎重的確定安樂死的方式。」⑷於是荷蘭成為了當今世界上第一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安樂死運動在一國已徹底取得了勝利。最近,荷蘭鄰國比利時已開始制定有關允許實施「安樂死」的法律草案,西班牙也正在醞釀就此問題立法。
2015年9月,英國議會下議院11日投票否決了「求死權法案」,即俗稱的「安樂死法案」。投票時,法案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在議會大廈外舉行集會示威。在當天的投票表決中,118票支持,330票反對,否決了這項法案。
這項法案由工黨議員麥理斯提交。法案建議,因患絕症而只能存活不到6個月的成年人可以獲得一劑足以致命的葯物處方,前提是他們必須能夠自己服下這劑葯,而且開這張處方需經兩名醫生和一位高等法院法官逐案審批。法案不允許非致命殘障患者或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他人協助下結束生命,並規定醫務專業人士有權拒絕求死協助要求。
英國議會下議院就這一議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支持陣營聲稱「求死權法案」將使絕症患者得以「帶著尊嚴、體面、平靜地辭世」,而反對陣營則堅持安樂死「根本不可接受」。 縱觀兩派關於安樂死的爭論,主要圍繞在生命神聖、至上觀,個人獨立價值觀,同情論,本人同意論,關於醫學新突破,危險先例論和功利觀等方面,限於篇幅,本文不作詳細介紹。
否定說片面宣揚安樂死的消極影響,抹煞了它的正面作用,忽視了社會的動態特徵。而肯定說則過於強調安樂死的積極效應,看不到安樂死本身所固有的負面影響。對待安樂死應持既肯定又否定的揚棄態度,實行有保留的承認。
㈩ 中國法律允許「安樂」死嗎
我國法律不允許安樂死:
在我國,在法律未允許實行積極安樂死的情況下,實行積極安樂死的行為,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不能認為這種行為不符合故意殺人罪的犯罪構成,也不宜以刑法第13條的但書為根據宣告無罪。當然,量刑時可以從寬處罰。
對實施積極的安樂死的行為,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所謂安樂死,通常是指為免除患有不治之症、瀕臨死亡的患者的痛苦,受患者囑托而使其無痛苦地死亡。
安樂死分為不作為的安樂死與作為的安樂死。不作為的安樂死(消極的安樂死),是指對瀕臨死亡的患者,經其承諾,不採取治療措施(包括撤除人工的生命維持裝置)任其死亡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成立故意殺人罪。
(10)安樂死立法擴展閱讀
安樂死有以下三種情況:
1、是沒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安樂死(本來的安樂死、真正的安樂死),這種行為不成立犯罪;
2、是具有縮短生命危險的安樂死(間接安樂死)。這種行為雖然具有縮短患者生命的危險,但事實上沒有縮短患者生命,也不成立故意殺人罪;
3、是作為縮短患者生命手段的安樂死(積極的安樂死),即為了免除患者的痛苦,而提前結束其生命的方法。
現世界上只有個別國家對積極的安樂死實行了非犯罪化。而我國對於安樂死還是持反對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