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博弈

道德博弈

發布時間: 2020-12-19 23:54:31

道德和美德有什麼區別

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競爭與忍讓基本對立,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贏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贏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領導人的行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決策優先,道德是對抗默認。超智慧的領導人知道多少忍讓,又何時競爭。他們總是尋找戰略主題,制定規則,讓他人競賽。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與否的觀念標准。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范。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有些時代又打上意識形態的烙印。人類的道德有共通性。不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所謂「性相近,習相遠」,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美德是高尚的道德行為和優良的道德品質。

不同時代和社會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古希臘奴隸主把智慧、勇敢、節制與正義這四主德作為主要美德。中世紀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愛三種基本美德。中國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種美德。在社會主義社會,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五愛是每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美德,同時肯定勤勞、勇敢、節儉、誠實等歷代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
道德感是人的獨特品質的一個組成部分。
道德的根本,是自製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從全體。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人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當良心、羞恥心、責任心和事業心在你的心靈中永遠紮下根來的時候,你就會形成一種有道德的個性。
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習慣之內。
法國教育家安德烈·孔特-斯蓬維爾提出人類的18種美德:
1、禮貌
2、忠誠
3、明智
4、節制
5、勇氣
6、正義
7、慷慨
8、憐憫
9、仁慈
10、感激
11、謙虛
12、單純
13、寬容
14、純潔
15、溫和
16、真誠
17、幽默
18、愛情
而<<美德書>>展現給我們的是人類本性中永遠不變的十大美德:同情,自律,真人,友誼,勇氣,堅韌,城市,信仰,忠誠,工作。

㈡ 「道德」的含義是什麼

【道德】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人是自然界的個別現象,不是宇宙的高級現象。人是微觀世界的中心,貧民無知的追星現象都圍繞著他瘋狂地旋轉,這股旋轉的動力,從人們的本性深處騰起,像火山岩漿似的,從文化進程的空淵中噴出。人類的身上隱藏著世界生活之謎,生物行為的問題是精神問題,從文化運動中對好與壞,經過自我的內在分配並自豪的定型之後展現出來,才能得到解釋。最具欺騙性的游戲並不是娛樂場,股票的上市是將一些破銅爛鐵、有形的、無形的、虛無的,虛擬一個資本的框架,並得到政府和國家貨幣組織的批准,形成一個博弈戰略的大股市潘多拉。一旦上市開盒,一個賣家,無數的買家,形成博弈對局,生物特性的蟻團行為一旦轉移並開始了相互博幣運動,就不容易停息。其實,幾個幸運的股東早已變現逃之夭夭。人的行為結構里沒有理性,世界就是用國正相對性這種博弈的形式運動。國正論的非絕對對立性沒有理性,是一種觀念,就像承認股市是賭場,但卻在經濟學里被合法、被默認,托馬斯•謝林也是這個觀點。道德與博弈的共存一元論是經濟學里的默認定律。
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競爭與忍讓基本對立,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贏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贏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領導人的行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決策優先,道德是對抗默認。超智慧的領導人知道多少忍讓,又何時競爭。他們總是尋找戰略主題,制定規則,讓他人競賽。
理性是說教,道德是展現。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道德途徑,都是為了絕對的自信進行國正論的大小之爭。道德與自信沒有法紀,是第三空地里游盪的個人意志,那裡的靈魂正將演變成智慧,它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新文明的創生。其實人類的文化進程無窮無盡,無終無果。
我們把文化進程中被癮魂驅動的慾望拋棄了自我之後,自由給予的真、善、美,定義為愛。愛是精神文化過程,真、善、美表現出的高尚感,在癮魂的作用下,它會俘獲,也會出現極小極大地自由跟隨,暫時的信任就變成了全部意義。信任並自由地給予和欲意的收入,定義為幸福。人們提倡的浪漫與自由,是動物的本能特性。一個人和多少異性對局,就有多少個行為印象,男女之間對這種印象行動稱為感情。感情是依賴,是癮魂驅動慾望過程中的殷勤創作。感情是精神疫情,發作時使人瘋癲成為怪物,這種怪物行為的畸變反而成了鮮活浪漫的感情作品,不然會導致淫亂、婚變、家庭悲劇、自殺、情殺、道德和法制壓力。愛的文化進程就是博弈,它的結果是情,愛與情是一個象物又象魂的物勢影像,我定義為愛情。所以,誰也說不清人的一生在尋找什麼,最終好像在尋找一種廢物。
——博弈文化

㈢ 什麼是道德

中國道德

《易經.系詞》雲:「一陰一陽之謂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陰陽之說」是中國哲學重要的宇宙起源說,也就是我們大家都了解的矛盾統一的辯證法。太極陰陽之理,就是物質矛盾統一率。陰極之中有一陽生,陽極之中有一陰生,就是量變導致質變。也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形而上就是有形物質的無形規律,這個規律就是「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顧名思義,有形之物為器,就是我們通常說到的物質。而德是什麼意思呢?當然依照道理行為,既是「善行」,積善成德。

地球是自然界,依賴宇宙而存在,同時也受著天體運行的制約,這就是矛盾。而人類需要自然界而生存,同時也受自然界的制約。原始社會,人類生存必須依賴人群,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形成人群對個人的制約。因此,上古時代理解道理的人就是有德之人,因為,他可以做到無私把人們集中起來。

人類群居自然根據道理建立秩序,這個秩序為「道德」。只有少數的所謂有智慧的人,才能建立秩序,並維持秩序,這就是古人所謂「得道」者。而那時人群大多是處在愚昧狀態,因此,這個秩序就是外力對人們的制約,用今天的話講叫做「倫理秩序」。德是聚集的力量,因此為大。而有德之人就是首領,因為他明白道理,能給人們化解矛盾,共同創造利益,抵抗野獸和自然界的威脅。

因此,給人們帶來福利的智者就承擔起人們的分工協作以及利益分配。而那時人們都認為有德之人是神和天的派遣,他建立的秩序都是依照天的啟示或者神的啟示。而《易經》就是聖人觀察自然界摸索規律的一部集哲學、科學、數學於一體的中國的神奇文化瑰寶。

《易經.系詞》有雲:「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這段對於「易」的描述,在今天看來是描述人處於異常安靜的狀態下,也就是苦思冥想中產生的靈感,既是「感而遂通」,進而發現內心世界的靈魂,也就理解天下萬物的道理。而原始古人把這種人類生命的一種奇妙狀態當成神的啟示,或者天的啟示都是很正常的。

而且,西方的古人先哲都有類似的經歷,也都認為是天啟或者神啟,後期笛卡兒在沉思中感受到上帝的存在——既是靈魂。無論東方與西方,人類在生命進程中的步伐都是一致的。西方的真理就是東方的道德,西方的上帝就是中國的天命。

尤其上古時期,人們都非常單純樸素,而這些得道的大德之人確實是找到了自己的靈魂,所謂靈感就是良知。這些偉大的靈魂都是無私地按照良知治理天下,因為,他們深刻地理解慾望對個人和子孫後代的危害。

後來,人們發現治理天下可以獲得分配權,可以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就出現了爭奪天下的中古時代,而中古時代的統治者無疑不是得道者,而是慾望驅使。因此,這個時期的道德就不是真理了,是偽道德。德者是積蓄數量以大多數為准則,因為陰陽之道理是量變導致質變,多數永遠是真理,違背這個真理,人類的分配就會失去真理。

因此,中古時期是人類物質慾望的強烈膨脹而導致的災難時期。所謂「物極必反」,人類開始了斗爭而不是和諧,矛盾發生對立,陰陽劇烈運動開始無休止地重復暴力,中古時期正是喪失道德的人類發展時期。

㈣ "博弈是決策優先,道德是對抗默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博弈的定義:復
《博弈制聖經》中的解釋:
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競爭與忍讓基本對立,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
贏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贏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領導人的行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決策優先,道德是對抗默認。超智慧的領導人知道多少忍讓,又何時競爭。他們總是尋找戰略主題,制定規則,讓他人競賽。
博弈又稱博戲,是一門古老的游戲。《世本》說,「烏曹作博」,烏曹乃是夏代著名之能工巧匠。千百年來,博弈更是與人們的生活緊緊相連,從圍棋、象棋到馬吊、紙牌,一直到各種各樣的彩票游戲……於是我們的歷史長河中就這樣形成了別具風情的博弈文化。
博弈是指在一定的游戲規則約束下,基於直接相互作用的環境條件,各參與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選擇各自策略(行動),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和風險成本最小化的過程
簡單說就是人與人之間為了謀取利益而競爭。

㈤ 網路營銷在騰訊QQ和360安全衛士之戰中的利益和道德博弈

互聯網發展到這個階段,出現這樣的競爭狀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競爭回中,要明確是技答術上的沖突還是商業上的沖突。如果是技術上的不兼容,需要雙方共同協商來解決技術難題,如果是商業上的競爭,就要遵守國家法律,做到良性競爭,合作共贏。只有這樣用戶的利益才會有保障,相關企業才會有發展,互聯網才會有未來。

㈥ 請問博弈在會計道德方面怎麼樣論嗎

博弈論(GAME THE ORY)研究的是各博弈方之間的對抗、競爭或在面對一種局面時的對策選擇行為。雖然早在18世紀初以前便開始了對具有策略依存特點的決策問題的零星研究,但博弈論真正的發展還是在本世紀。1944年,諾依曼(NEUMANN)和摩根斯坦(MORGENSIEN)合著的《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系統的博弈理論的初步形成。隨著現代經濟的迅猛發展,博弈論日益為人們所認識,並應用於經濟現象的分析與研究中。本文擬就會計領域中的有關現象與問題,從博弈論的角度作一探討。

一、信息不對稱——會計博弈的動因

信息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是財務會計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根據這一觀點,市場中買賣雙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不同的,在效用最大化的趨使下,有信息優勢的一方便會利用有利的信息使自己獲利,而處於劣勢的一方則會採取各種手段去獲取更多的信息,以便作出更為科學、合理的決策。在這一信息搜集和利用的過程中,每個參與者(也即局中人)所採取的行動方案不僅要考慮到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還要考慮到其它局中人可能採取的對策,這便是一個博弈過程。
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是非常廣泛的,包括政府、債權人、投資者、企業經營者、供應商等,他們均會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關注會計信息的某些方面。政府部門由於肩負著宏觀經濟調控管理的職能,會更關心有關稅收、企業長期發展能力、社會經濟安全等方面的會計信息,而債權人出於其債權安全的考慮,會更為關注會計信息中體現的有關企業資本結構、資產流動性、償債能力的指標;企業經營者則會為實現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關注企業的盈利能力、費用水平和有關薪金報酬等方面的會計信息;供應商與企業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合作與競爭關系;必然關心企業的償債能力、獲利能力和發展潛力等方面的信息;對投資者而言,為了自身的財產權利,會從企業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收益能力、發展能力等角度關注企業的會計信息,並以此作為自己評價投資成果、進行合理投資決策的依據。可見,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各不相同,而會計信息本身又是不完全透明的、不對稱的,這必然會引起會計信息使用者與提供者之間的沖突與對抗,從而產生了博弈。
為了更好地進行分析,我們可將會計博弈作一分類,博弈參與者之間有約束性協議的博弈稱為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否則稱之為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下面我將就這兩個方面分別加以分析。

二、非合作博弈過程——投資者與企業經營者間的博弈

對於投資者而言,為了使其投資效用最大化,總是希望獲得更為詳細且可靠的會計信息,從而使其對企業的價值有一個正確的判斷,以進行合理的買賣決策。而會計信息的提供者——企業經營者,有時可能會少披露、不披露甚至歪曲披露企業的某些會計信息,其原因主要有:
首先,是出於籌資的考慮。如果企業財務狀況不佳,在資金的籌集過程中便會受到限制,企業經營者想通過借款籌資,銀行等貸款機構就會審查企業財務報表中資本結構、償債能力、獲利能力等指標。如果企業這些指標不夠理想,則貸款將不易取得。
其次,信息披露的不完全可為企業提供一定的管理餘地。如企業經營者有時不願披露其採用的會計政策,以便在必要時為達到某種目的,利用政策的變更來操縱企業的利潤。
第三,為美化公司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企業經營者更願意多披露對其有利的信息,而隱瞞對其不利的信息。
第四,對於一些涉及企業內部商業機密的信息,企業不願披露,以免使自己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
第五,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只有某項信息披露效益大於披露成本,企業才願意披露此會計信息。
因而,對於投資者而言,在作出投資決策時,便需考慮企業歪曲披露會計信息的可能性,而企業在公開其信息時,也要了解投資者在此信息公開後會作出的反應及對策。由於這種博弈的雙方——投資者與企業經營者之間沒有一定的約束性契約,因而是一種非合作博弈關系。
下面我們可以從例子中更加清楚地了解這一過程:
X公司財務經理在年終時,根據經驗列出如下博弈距陣:
博弈方 2
企業經營者
H D
博弈方1
投資者
B 9,6 4,8
R 5,3 5,4
其中:H——企業真實披露信息(Honest)
D——企業歪曲披露信息(Distort)
B——投資者作出買的決策(Buy)
R——投資者作出不買的決策(Refuse to Buy)
表中各組數據代表投資人及企業經營者分別在不同情況下所得好處(payoff)。在這個博弈過程中我們假定博弈雙方均能估計到對方的策略,那麼可以看出BH(9,6)不是均衡點。因為如果投資者選擇買(B)的策略,則企業經營者為獲取更大的收益會相應選擇歪曲披露信息的策略,使其所得為8,超過真實披露下的所得6。同樣,我們對BD(4,8)及RH(5,3)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它們都不是均衡點。而在RD(5,4)的情況下,投資者決定不買時,企業經營者可選擇歪曲披露策略,因為這樣做的所得為4,大於真實披露情況下的所得3;另一方面,當企業經營者歪曲披露信息時,投資者則會作出不買的決策,從而該博弈的均衡點為RD(5,4)。
這種僵局的出現,對於經濟發展顯然是不利的,將會導致財務欺詐、假賬盛行及經濟的萎縮。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被隱藏起來,而虛假、歪曲的信息不斷出現在廣大投資人面前,使人們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信度、有用性產生懷疑,長此下去必然動搖會計及財務在企業經營管理決策中的重要地位。因而,在這一博弈過程中,既然一方要隱匿信息,另一方則要不斷搜集信息,那麼如何滿足雙方的要求呢?一個折衷辦法便是制定有關規章制度,要求會計信息適度公開,即在披露會計信息時,既要保證其真實性、可靠性、相關性,又要以不泄露企業商業秘密等不可公開的信息為限,這便是博弈的一個「均衡點」。
在此要求下,披露虛假歪曲的會計信息將會受到處罰。上例中也即企業歪曲披露下所得好處將減少為零,這樣我們將重新得到一個新的均衡點BH(9,6),即企業真實公開財務信息,而投資者據此作出買的決定。

現實中更多存在的是合作博弈,因為企業自身便是一個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契約關系的連結體,其中主要有兩種類型契約——管理合約(Management Contract)及債務合約(Debt Contract),這兩種合約也稱代理合約(Agency Contract)。代理理論就是研究在這些合約下,各方參與者如何做出相應對策,它也是博弈論的一種。
在一個信息不對稱的環境下,契約雙方各自擁有的信息也是不對稱的。作為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代理人並非總是以委託人的利益最大化作為其行為的最高准則,因而為避免目標偏離過大,委託人便需對代理人設置恰當合理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這將產生一定的代理成本,具體包括:委託人發生的監察費用(Monitoring costs),代理人發生的約束費用(Bonding costs),剩餘損失(Resial costs)。而且正如代理關系必然會帶來代理成本一樣,代理成本也會帶來相應收益,當代理收益超過代理成本時,代理關系才能得以維持與發展。下面具體介紹兩種特定的代理關系。
(一)經營者與所有者的代理關系
對於經營者而言,由於其並不完全負擔不合理行為所帶來的成本,因而經營者的行為有時會背離所有者的利益,造成企業財產的不必要耗費,產生「道德風險(Moral Hazard)」問題。在將問題簡單化的情況下,作為代理人的經營者會面對兩種選擇:一種是努力工作,對公司的每一分錢都加以珍惜;另一種便是消極怠工,浪費公司財物。
為保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需要公司的所有者做出相應對策,以減少這種「道德風險」的存在。然而由於個人能力有限,公司的所有者不可能對公司的業務掌握得面面俱到,而只能將企業交託給經理人員進行管理,那麼,如何測量這些經理人員的業績,以促使其目標與所有者的目標相一致,對此,所有者可採取如下對策:
第一,把經理人員的工資與企業的凈利潤掛鉤,這樣公司業績的好壞將會影響經營者的薪金報酬,從而促使其努力工作,提高公司利潤。其局限性是,會造成管理人員的短期行為,即為提高目前利潤而採取一些對公司長期發展不利的行動方案,如減少企業宣傳廣告費的支出、降低技術開發費等,無疑與所有者的利益是不相符的。
第二,讓經理人員持有公司的股份,這樣將克服上述方法的弊端。但由於股份常常發生波動,且有些波動超出管理者的可控范圍,因而完全以股價評價管理者業績的觀點也有失偏頗。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經營者與所有者都將會考慮到彼此的需要而進行博弈,以達到均衡點——管理者報酬=固定底限薪金+超額完成利潤的一定百分比+公司的一定股份。
(二)股東與債權人的代理關系
對於股東而言,總是希望公司的財富越多地從債權人手中轉移到股東手中,從而提高其對企業凈資產的要求權。其採取的方法主要有:
1.提高股利發放水平。這將會降低企業對債務的償付擔保,由於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對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即使企業將貸入款項全都用於發放股利,以至出現資不抵債時,股東承擔的責任仍是有限的。
2.將所貸資金投資於高風險資產。高風險產生高收益,此舉將會提高股東的收益。
3.再借人具有優先償還權或是提前初期的款項。這些無疑將會危及現有債權人利益。
對此,債權人為保護自身的利益,也會採取一定的策略防範股東的上述行為,最終雙方博弈達到均衡——即制定符合雙方利益的合約,規定:(1)限制股利發放水平;(2)限制企業的一些生產性投資,尤其是避免高風險項目投資;(3)對企業有關融資政策加以規定,不得任意借入具有優惠條件的款項;(4)要求企業定期向債權人提供財務報表等有關信息,用以評價企業是否具有違約事項。

四、博弈論在我國會計研究領域中的運用

以上只是從會計中出現的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兩個角度,淺顯探討了會計信息產生及企業代理關系中存在的博弈現象。其實,對博弈論的研究,不僅僅是接受這一均衡的結果,而是要充分了解這一均衡的形成過程,從而創造條件達到這一均衡,這便是博弈論研究的宗旨。
而這一理想的均衡境界則必須經過「多次博弈」才能達到,會計中各種契約、准則、制度也便是在各局中人多次博弈之後逐步形成的。博弈次數越多,完善的程度越高,局中人之間的關系便越接近「納什均衡狀態」(Nash equlibrium)。在納什均衡狀態下,各種會計契約、制度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願意接受的「市場規則」,任何人若為暫時獲得收益而違反規則,必然會從別的方面受到更大的懲罰。
我國的各種會計契約、會計制度仍處於博弈的初級階段,離「納什均衡」還有一段距離,其主要原因:一是各項制度的制定未能很好體現所有局中人的利益,而基本上是從政府利益出發,從而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局面。二是社會的監督制約不力,注冊會計師作為博弈中的「裁判」,其作用未能得以真正發揮,從而難以體現博弈中公正的原則。三是激勵與懲罰機制不健全,對制假造假的會計與經營人員未進行有力地懲處,從而阻礙了博弈的有效進行。
正確面對這些問題,就需要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公正化程度,讓政府、投資者與企業通過多次博弈,使各自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兼顧。只有這樣,才能使會計博弈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從而達到一個理想的「納什均衡」狀態。

㈦ 如何就博弈論的角度去理解「感情」這個詞語呢

感情是依賴,是癮魂驅動慾望過程中的殷勤創作。 競爭與忍讓基本對立,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贏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贏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領導人的行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決策優先,道德是對抗默認。超智慧的領導人知道多少忍讓,又何時競爭。他們總是尋找戰略主題,制定規則,讓他人競賽。 理性是說教,道德是展現。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道德途徑,都是為了絕對的自信進行國正論的大小之爭。道德與自信沒有法紀,是第三空地里游盪的個人意志,那裡的靈魂正將演變成智慧,它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新文明的創生。其實人類的文化進程無窮無盡,無終無果。 我們把文化進程中被癮魂驅動的慾望拋棄了自我之後,自由給予的真、善、美,定義為愛。愛是精神文化過程,真、善、美表現出的高尚感,在癮魂的作用下,它會俘獲,也會出現極小極大地自由跟隨,暫時的信任就變成了全部意義。信任並自由地給予和欲意的收入,定義為幸福。人們提倡的浪漫與自由,是動物的本能特性。一個人和多少異性對局,就有多少個行為印象,男女之間對這種印象行動稱為感情。感情是依賴,是癮魂驅動慾望過程中的殷勤創作。愛的文化進程就是博弈,它的結果是情,愛與情是一個象物又象魂的物勢影像,我定義為愛情。所以,誰也說不清人的一生在尋找什麼,最終好像在尋找一種廢物。 人們急於尋找愛的真理,真理是一個觀念在個別情況下判斷中現時的體驗。真理不計後果,只表現出暫時的意義。一個個局部真理屬性的連續性,構成了真理的永恆特徵。它不容忍假設,更不允許與謊言並存,因為真理的下一站就是物理世界的證據,那是文明的所在地。 摘自《博弈聖經》第三版後記 《博弈文化盛宴》

希望採納

㈧ 道德和博弈是什麼關系

《博弈聖經》中的 博弈文化盛宴 一文中說: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

「優先預測悲版劇後作出的忍權讓是道德。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競爭與忍讓基本對立,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贏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贏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領導人的行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決策優先,道德是對抗默認。超智慧的領導人知道多少忍讓,又何時競爭。他們總是尋找戰略主題,制定規則,讓他人競賽。
理性是說教,道德是展現。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道德途徑,都是為了絕對的自信進行國正論○2的大小之爭。道德與自信沒有法紀,是第三空地里游盪的個人意志,那裡的靈魂正將演變成智慧,它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新文明的創生。其實人類的文化進程無窮無盡,無終無果。」

㈨ 如何就博弈論理解「道德」一詞

《博弈聖經》:
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競爭與忍讓基本對立,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
贏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贏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㈩ 什麼是博弈博弈的理論有哪些博弈的詞語有哪些

博弈的定義:
《博弈聖經》中的解釋:
優先預測悲劇後作出的忍讓是道德。
優先預測勝利前作出的競爭是博弈。
競爭與忍讓基本對立,博弈與道德基本對立。
贏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贏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領導人的行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決策優先,道德是對抗默認。超智慧的領導人知道多少忍讓,又何時競爭。他們總是尋找戰略主題,制定規則,讓他人競賽。
博弈是指在一定的游戲規則約束下,基於直接相互作用的環境條件,各參與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選擇各自策略(行動),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和風險成本最小化的過程

博弈論的基本概念包括:
決策人、對抗者、生物親序、博弈實體、參與人、行為、信息、戰略、支付函數、結果、均衡。
決策人:在博弈中率先作出決策的一方,這一方往往依據自身的感受、經驗和表面狀態優先採取一種有方向性的行動。
對抗者:在博弈二人對局中行動滯後的那個人,與決策人要作出基本反面的決定,並且他的動作是滯後的、默認的、被動的,但最終占優。他的策略可能依賴於決策人劣勢的策略選擇,佔去空間特性,因此對抗是唯一占優的方式,實為領導人的階段性終結行為。
參與人是指博弈中選擇行動以最大化自身利益(效用、利潤等)的決策主體(如個人、廠商、國家)。
行動是指參與人的決策變數。
戰略是指參與人選擇行動的規則,它告訴參與人在什麼時候選擇什麼行動。
例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是一種戰略。這里,「犯」與「不犯」是兩種不同的行動。戰略規定了什麼時候選擇「犯」,什麼時候選擇「不犯」。
信息是指參與人在博弈中的知識,特別是有關其他參與人(對手)的特徵和行動的知識。
支付函數是參與人從博弈中獲得的效用水平,它是所有參與人戰略或行動的函數,是每個參與人真正關心的東西。結果是指博弈者感興趣的要素的集合。
均衡是所有參與人的最優戰略或行動的組合。

熱點內容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
大學生的戀愛道德觀 發布:2025-01-12 02:26:07 瀏覽:496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目的 發布:2025-01-12 01:43:57 瀏覽:144
勞動法婦女節 發布:2025-01-12 01:37:44 瀏覽:228
古田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2 01:10:23 瀏覽:489
行政法哪些法規重要 發布:2025-01-12 01:08:44 瀏覽:407
試論述國際商法的基本作用 發布:2025-01-12 00:03:41 瀏覽:725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