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學

立法學

發布時間: 2020-12-20 00:06:03

㈠ 將法學分為立法學,法律解釋學和法律社會學的研究角度是

從法的制定到實施,法學分為立法學,法律解釋學,法律社會學。
從認識論角度,法學分為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
從法學和其他學科關系的角度,法學分為法學本科和法學邊緣學科。

㈡ 立法學與憲法學的關系

抄立法學是以國家立襲法活動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屬於理論法學的分支學科。
憲法學是以憲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屬於法學的分支學科。
憲法學的研究對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憲法的理論
2、憲法的產生和發展
3、憲法的實施
4、國家的性質和形式
5、國家政權的組織及其根本制度
6、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

㈢ 立法學 司法考試中有嗎

這個要看怎麼理解
關於立法部分的知識點司法考試是考察的
當然了這部分的重點是法律\法規什麼的效力沖突
(我考時是這樣,這幾年是不是不知道了哈)

㈣ 我是立法學專業本科學生,能否跨專業報讀法學本科第二學歷

本科畢業學生可以通過成人繼續教育包括自學考試(自考)、網路教育(遠程教回育)、成人高考(學習形式有脫產答,業余,函授)、開放大學(原廣播電視大學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方式跨專業報讀法學本科第二學歷。
法學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法學思維,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法律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法律問題。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綱精神,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及論證才能以及較好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畢業生適合從事法院、檢察院、律師,以及法律顧問、法律事務助理等專業工作。本科畢業生可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㈤ 立法學 司法考試中有嗎

改革後不清楚,之前的司考中立法學有一部分內容涵蓋在卷一里

㈥ 請問立法學中授權立法的含義是什麼

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首要環節.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判斷、評價和鑒賞.語言分析一般側重從遣詞造句、語句含義理解等方面進行.
遣詞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詞義、典故、以及用詞、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點是那些對表達主題、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著關鍵作用的詞語和句子.例如,對「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鑒賞分析;對「雲破月來花弄影」中「破」「弄」兩字的品味等.
語句含義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語句所蘊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選語句往往是那些言簡意豐的「立片言以居要」的關鍵語句.例如,對「前度劉郎今又來」語句含義的理解、對「落花時節又逢君」語句含義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中在描寫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蘊的對國恨家仇的悲憤和人生無常的喟嘆,「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誰家」,在寫燕子之外所包蘊的天涯遊子的惆悵心態和羈旅情懷,往往是考查的重點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詩詞的形象是感受詩情、領悟詩意的基本途徑.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觀形象(作者描寫的人物,如《赤壁懷古》中的周瑜)
主觀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鈴》中的「我」)
詩人從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事象(動作形象,如《約客》中的「敲棋子落燈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蟬》中的蟬)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煙直」「千樹萬樹梨花開」)
把握形象後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關鍵所在.例如,我們可以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中所描繪的「孤帆」「遠影」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遠影」消盡,而自己仍然依依不捨的深沉而濃郁的綿綿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所傳達出來的傷別情懷等等.
3.評價寫作技巧和風格.
分析古典詩歌的寫作技巧一般側重於從以下方面進行:
體會各種修辭方法的作用;
分析詩歌採用的表達方式;
分析詩歌的結構技巧;
分析其他寫作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借代、擬人、對偶、誇張、鋪陳、反復、頂針、襯托、反問
(賦比興、象徵)
2)表達方式: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
描寫方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 | 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3)結構技巧: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過渡、鋪墊、伏筆
4)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想像、聯想、照應、托物言志、語序倒置等.
5)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6)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懷,借古諷今,懷古傷今等
想像:更開闊,別出心裁
襯托或烘托:又分正襯和反襯,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
象徵:表達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徵
抑揚:突出於強調
白描:簡練的筆墨,刻畫鮮明生動的形象
分析詩歌的風格應結合時代特徵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寫作這首詩歌的背景來進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後詩歌風格的變化就是很好的體現.
4.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
詩歌藉助具體的語言描寫,來表現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內容」.無論是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家亡之痛,還是遊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婦之怨,無不感人至深.對於古典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細致地加以歸類,我們不難發現,有憂愁、寂寞、傷感、孤獨、恬淡、閑適、熱愛、贊美、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各種類型.
5.強化書面表達
書面表達的訓練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嚴密、條例清晰、邏輯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細說.雖然鑒賞的文字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筆先」的原則,先構思後再落筆,避免塗塗抹抹.卷面清爽,閱卷教師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無形中得到了一個較好的印象分.
表述嚴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嚴密性,無論是前後的照應,還是起、承、轉、合等環節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前後抵牾.
條理清晰,是結構方面的要求.一般來說,採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標志明顯的樣式,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
邏輯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見解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高論,也應當能夠自圓其說.
詩歌內容
1. 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我們在讀解時用心體味.
如於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邊塞詩
盛唐時期的邊塞詩,豪邁奔放、一往無前,代表人物如高適、岑參;而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代表人物如范仲淹.邊塞詩歌的特點在於從不同角度展現時代的風貌,鑒賞時應首先把握時代的特徵,然後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詠懷詩
如果說寫景詩是借景來抒情的話,詠懷詩的特點就是即事抒懷.
4. 詠史詩
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後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
語言特點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節.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
(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四句寫了四種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再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清貧樂��村居》,使用的語言就屬於清新明麗.
(2)平淡,也稱質朴.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用平淡的語言,如話家常,寫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後期的詞《虞美人》,用語平淡,但感人至深.
(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隱的詩歌《無題》,李賀的詩《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音樂一段等.
(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詞《點降唇��蹴罷鞦韆》,白居易的詩《草》等.
(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如杜牧的詠史詩,李清照後期的詞等.
(6)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如賈島的詩,蘇軾的詞
古詩鑒賞題的六種答題範式
1. 分析意境類
提問方式:這首詩(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解題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了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範式:描圖景(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點氛圍(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全國卷的第12題)
春行即景(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情」和「景」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明確: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描圖景).但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詩中有「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點氛圍),從中更透露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問:這首詩(詞)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解題分析:表現手法是詩(詞)人用來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題範式:明手法(准確地指出用了何種手法)+闡運用(結合詩句闡釋說明詩人如何運用了這種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或刻畫了什麼形象,或表現了什麼主旨.
示例: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2005年浙江卷第16題)
齊安郡中偶題(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青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依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
明確:兩首詩都運用了擬人的表現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闡運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析效果).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花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也嬌羞之態(闡運用),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析效果).
3. 分析語言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詞)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詩(詞)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用來答題的詞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唱、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等.
答題範式:明特色(有一兩個詞准確點明語言特色)+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3年重慶三檢)
觀祈雨(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蕭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這首詩在表達技巧和語言特色上有什麼突出的特色?試作簡要的賞析.
明確:語言含蓄,極具諷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無葉」、「土生煙」,景中帶情,含蓄地抒發了農民盼春雨心憂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寫朱門心憂春陰(雨)使管弦受潮而影響其享樂(列例證).一樣「憂」,兩樣情,詩人的同情和憤慨滲透其間,溢於詩外(析感情).
4.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那一個字?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要求品味這些經過經過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讀,應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範式: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描景象(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點情境(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2003年全國卷第三世界題)
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註: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雜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中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明確:「詩眼「分別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呤,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釋含義,描景象).「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了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點情境)
5. 一詞(句)統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句)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解答分析:古詩(詞)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字、一詞或一句就能成為全詩的線索,構成全詩的感情基調,抓住它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查學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範式:思結構(它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慮主旨(它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2006年遼寧卷第16題)
東坡(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頭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註:此詩為蘇軾貶官黃州時所作.東坡,是蘇軾在黃州居住與躬耕之所.犖頭: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賞析.
明確:第一句是全詩的鋪墊,描繪出一幅雨後東坡的月夜圖,營造了一種清明幽靜的氣氛(思結構),以映襯作者心靈明澈的精神境界(慮主旨)
6. 觀點不同型
提問方式:有人這樣認為,有人那樣認為,你覺得呢?
解答分析:依據原詩(詞)作答,一定要從原詩(詞)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題範式:找要點(找到原詩句中的關鍵點)+分條述(用翻譯的形式)
示例: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後回答問題.(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題)
菩薩蠻(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關於這首詞表達的內容,有人認為是「遊子思歸鄉」,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明確:遊子思鄉歸:一、二句是遊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遊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已歸去的情景;最後兩句遊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找要點,分條述).
思婦盼歸人:上片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遊子;最後兩句寫思婦高想遊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找要點,分條述).
二者兼有:全詞以遊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點概念闡釋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烘託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的是以物烘託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託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鮮明地烘託了汪倫對詩人的濃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講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佛狸、廉頗.這些典故都是京口這個地方的歷史掌故,詩人藉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詩文歌賦,也是用典的一種.如王勃在《藤王閣序》中幾乎句句用典,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姜夔在《揚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詩,形成了虛實對比,表達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涼.
3.虛實
這是古人論述文章時常用的概念,虛與實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眼前為實,想像為虛……詩歌常用這一手法,拓展詩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鈴》,眼前作別為實,別後想像為虛,虛實相生,產生無窮的餘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實一虛,即「春花秋月何時了(實),往事知多少(虛).小樓昨夜又東風(實),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虛).雕欄玉砌應猶在(實),只是朱顏改(虛)」,虛實相濟,寄託了自己故國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揚州慢》,眼前衰敗不堪的景為實,假設的想像為虛.採用虛實結合的寫法,可使作品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高考古詩詞鑒賞突破八法
1. 從詩詞的標題突破
有的標題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內容,有的標題揭示了作品的線索,有的標題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調.
例如: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標題中的「聞風」二字是全詩的線索,也是理解全詩內涵的關鍵.首、頷兩聯寫臨風而思友、聞風而疑友來;頸聯寫風吹葉動,露滴沾苔,用意還是寫風;尾聯入幌拂埃,也是說風,是遐想,期望風至寄思友之意.可見,全篇緊緊圍繞「聞風」進行藝術構思,通過微風形象,表現詩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發思念故人的情懷.
2. 從詩詞描寫景色的「冷」「暖」色調突破
古人寫詩作詞,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於景.因此,鑒賞時首先要找出寫景的詞句,再體味所寫之景的「冷」「暖」,進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這首詩中的寫景主要是在二、三聯,詩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樹晚多花」寫出開闊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環境,再用「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你看,魚兒在毛毛細雨中搖曳著身軀,燕子在微風的吹拂下輕盈地飛翔,多麼歡快、多麼自由啊!詩人正是通過繪制這樣的「暖」色之景,抒發了一種歷經戰亂之後暫得安身的閑適而喜悅的心情.
3. 從詩詞所選取的意象突破
古詩詞中的許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義,詩人常常通過選取特定的意象來表達內心獨特的情感.我們鑒賞時就要留心詩詞中出現的意象,調動積累,揣摩意象的含義,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
例如: 長信秋詞五首(其一) 王昌齡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卧聽南宮清漏長.
詩中首句用「梧桐」、「秋葉」這些帶有凄涼悲傷的意象來渲染蕭瑟冷寂的氣氛,第三句中的「熏籠」又進一步烘託了深宮寒夜的環境.結合末句便知,這是由於詩人心境凄清、愁恨難眠,才感到來自南宮(皇帝的居處)的漏聲凄清、漫長.
4. 從詩詞中所暗示的關鍵詞突破
詩詞是詩人「緣情而發」的產物,有時如能捕捉到詩詞中那些最能顯現詩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鑒賞該詩詞的鑰匙.
例如: 江樓感舊 趙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個「思」字奠下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也成為我們窺視詩人內心世界的窗口.詩人為何而「思」?思的對象又是什麼?聯系下文方知,詩人是由於見到與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觸發了對友人的思念.
5. 從作品中含有詩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寫詩詞,尤其注重煉字煉句,力求一字傳神,一句傳神.而這些含有詩眼的句子往往最能體現作品的內蘊及表達技巧.
例如: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台.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詩中的第三聯描寫生動,「落」「明」二字精練傳神,是該聯的詩眼.「落」給「泗水」以動感,好像從天上落下一般,使靜態的形象動態化;「明」賦予靜態的自然色彩以動感,不說徂徠山如何青綠,而說蒼綠色彩主動有意地映照徂徠山.聯系全詩,不難發現詩人把山水寫得如此雋美、秀麗,是為了襯托他與友人的情誼純潔無邪.
6. 從作者的人生經歷突破
「詩言志」,作者的人生經歷不同,他(她)通過詩詞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也就不同.因此,鑒賞時不妨從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及其生活經歷突破.
例如: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一生堅持抗金復國,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終.他的詞作多抒寫其力 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這首詞就抒發了他的壯志難酬仍憂國憂民的宏大襟懷.
7. 從詩詞中典故的含義突破
古代詩人創作時,有時藉助一些典故來表現廣泛而深刻的主題.如果我們關注這些典故,了解這些典故,無疑會有助於把握作品的主題.
例如: 遣 懷 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詩中「楚腰纖細」典出《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掌中輕」典出《飛燕外傳》,指漢成帝皇後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詩人借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說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詩中「十年」與「一覺」相對,給人以「很久」與「極快」的鮮明對比感,顯示出詩人感慨之深.縱觀全詩,可以發現詩人所遣之懷,不僅有懺悔之意,還有前程恍惚如夢、不堪回首之意.
8. 從詩詞的註解突破
有的詩詞鑒賞在原詩之後附有註解,閱讀這些註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作品的有關情況,以便更准確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內容.
例如: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詩寫於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後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詩後註解提供了該詩的寫作背景,從「流放途中遇赦」這幾個字可以想見,詩人應是帶著輕快的心情寫作此詩的.因此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象被賦予了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彷彿是君山銜來了團圓好月.這樣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襯托出詩人遇赦後極其歡快的心情.

㈦ 立法學的內容簡介

《立法學》寫作分工為(以姓氏筆畫為序):
劉文會博士(西南政法大學):第四、五章;
張永和教授(西南政法大學):導論;
周尚君博士(西南政法大學):第二、三章;
胡興建博士(西南政法大學):第一章;
褚宸舸博士(西北政法大學):第六、七章。
此外,為方便讀者進一步了解當下中國的立法現狀以及立法學研究現狀,由胡興建和褚宸舸分別編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法律分類目錄和立法學論著要覽。

㈧ 哪些學科既屬於理論法學又屬於應用法學的a法醫學b立法學c比較法學d法律社會學

選C,比較法學。 比較法學學科的應用領域具有廣泛性。比如比較法總論可歸屬於理論法學,比較法學各論可歸屬於應用法學。

熱點內容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小抄 發布:2025-01-12 05:54:29 瀏覽:915
廉潔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2 04:24:50 瀏覽:976
楊謙教授的三商法 發布:2025-01-12 03:51:48 瀏覽:500
港區國安法執法與司法 發布:2025-01-12 03:27:58 瀏覽:688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罰款 發布:2025-01-12 03:03:39 瀏覽:156
撿到東西毀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03:01:13 瀏覽:701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
大學生的戀愛道德觀 發布:2025-01-12 02:26:07 瀏覽:496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目的 發布:2025-01-12 01:43:57 瀏覽:144
勞動法婦女節 發布:2025-01-12 01:37:44 瀏覽: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