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建設意見

法治建設意見

發布時間: 2020-12-20 00:45:49

❶ 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的意見解讀

一是以加大《綱要》的貫徹力度為主線,明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依法行政的重點任務。根據《綱要》確定的推進依法行政各項任務的落實情況,針對當前依法行政和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二是圍繞上述7個方面任務的落實規定具體措施,增強各項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綱要》對相關任務已規定了措施但不夠明確的,《意見》作了明確和細化。《綱要》已規定了落實相關任務的原則要求但沒有明確措施的,《意見》作了補充規定。對各地區、各部門近些年來落實《綱要》行之有效的措施,《意見》作了增加規定。
三是加強法治政府建設,關鍵是要提高對建設法治政府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特別是要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意見》強調了新形勢下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提出了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總體要求,還分別就健全推進依法行政的領導體制和機制、強化行政首長作為推進依法行政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加強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 《意見》規定:政府立法要突出重點,確保質量,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充分反映人民意願,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普遍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行政法規草案和規章草案都要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反饋意見採納情況。加強對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堅持立「新法」與改「舊法」並重。健全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把公開徵求意見、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必經程序。

❷ 如何深入推進法治株洲建設意見和建議

一、株洲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1、株洲法治建設的重大意義。加強株洲法治建設是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落實建設「法治湖南」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強和改善黨的執政方式,加快推進株洲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要求。多年來,市委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大力推進依法治市進程,在民主制度建設、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制宣傳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株洲法治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當前,株洲正處於大轉型、大投入、大調整、大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既是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又是社會矛盾的凸現期。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人民群眾民主法制意識的日益增強,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對黨的執政能力特別是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和主要內容,深刻理解加強株洲法治建設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貫徹中央關於社
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大舉措,是落實省委「干在實處、走在前列」要求的具體行動,對我市加快推進「兩個社會」建設、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2、株洲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致力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依法治國為核心內容,以執法為民為本質要求,以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以服務大局為重要使命,以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大力推進民主法治建設,不斷提高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個領域的法治化水平,加快建設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備、人民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的法治社會,使法治建設整體上走在全省前列,為推進株洲「兩個社會」建設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3、株洲法治建設的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在黨的領導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和保障人權,做到執法為民。
堅持公平正義。在執法、司法活動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和公共利益。
堅持法治統一。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和重大工作部署,結合株洲實際開展執法、司法工作。
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堅定不移地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充分發揮以德治國的重要作用,在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4、株洲法治建設的總體目標:力爭到2020 年,基本實現我市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法治化,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基本建成民主健全、法制完備、公共權力運行規范、公民權益切實保障的法治社會。「十一五」時期的主要目標是:
加快民主政治建設,促進民主制度化和規范化。黨的領導地位進一步加強和鞏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能力得到提高,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堅持民主集中制,深化完善黨代會常任制,增強黨內團結和活力,擴大黨內民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深化「民主懇談」制度,深化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區創建活動,不斷豐富基層民主實現形式。
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積極穩妥地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到2010年,國務院提出的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得到全面落實;完善行政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全面推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進一步明確和規范政府各部門的職權及行政程序,改革和完善行政執法機制;加強市場監管,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依法平等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嚴格教育、培訓、管理制度,建設一支政治合格、懂法守法、嚴格依法行政的公務員隊伍。
維護司法公正,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認真落實司法體制改革的各項措施,確保司法權的依法獨立行使,到2010年,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必須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的目標要求在全市各地得到全面貫徹和落實;積極推進各級政法機關執法行為規范化建設,爭取用三年左右時間把各項執法工作納入規范有序的軌道;規范法律服務行為,建立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體系。
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著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制定和實施株洲市「五五」普法規劃,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增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隊伍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加強法學教育和研究,為我市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和智力保障。
完善公民權益保障機制,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深入持續開展依法維權活動,重點做好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農民工、外來務工人員等社會群體的維權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加強社會公共安全管理,完善各類突發性公共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
二、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
5、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堅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推進株洲法治建設,加強和改進各級黨委對同級人大、政府、政協等各種組織的領導,發揮這些組織中黨組的領導核心作用。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范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的關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職能、依法行政,支持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支持政法機關發揮職能作用。加強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領導,支持他們依照法律和章程開展工作,更好地成為黨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6、提高依法執政水平。加強黨對法治建設工作的領導,推進依法治市進程。督促、支持和保證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支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樹立司法權威。依法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和保障,確保司法公正。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自覺成為株洲法治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宣傳者。
7、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學習好、遵守好、貫徹好、維護好黨章,深化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切實提高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成果,建立有株洲特色的黨員長期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的長效機制。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群眾信任、善於領導科學發展的幹部隊伍。堅持「兩個務必」,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按照「七個減少」和「四個不」的要求,深入開展創建「人民滿意機關活動」和機關效能建設,轉變工作作風。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完善有效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認真落實黨內監督十項制度,落實領導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經濟責任審計、述職述廉、誡勉談話等制度,嚴肅查辦職務犯罪,抓住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開展糾風治亂。加強黨內監督,充分發揮紀委作為黨內監督專門機關的作用。健全黨的領導制度和工作機制,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提高決策水平。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積極探索發展黨內民主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擴大和深化黨代會常任制,堅持實行黨代會年會制度,下半年全市鄉鎮黨委換屆,全面推行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堅持和完善黨代表提案、建議、意見制度,進一步發揮全委會在重大決策、重大事項、重要人事任免中的作用,推進黨的建設和黨內生活制度化、規范化。鼓勵和維護黨員講真話、講心裡話,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
三、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8、支持和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各項職權。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黨委要適時聽取人大黨組工作匯報,認真研究解決人大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支持和保證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監督權、重大事項決定權和選舉任免權。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自覺在黨的領導下全面擔負起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使市委的重大決策經過法定程序成為全市人民的意志,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經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的作用。要正確履行監督職責,緊緊圍繞黨委工作大局,把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和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監督重點,綜合運用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預算審查、執法檢查、執法評議等形式,加強對政府、法院、檢察院工作的監督,確保憲法和法律得到正確實施,確保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的正確行使,確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切實增強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依法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明確界定重大事項范圍,規范重大事項決定程序,凡屬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定職權范圍內討論、決定的重大事項,政府、法院、檢察院應依法及時提交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對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的決議、決定及審議意見,政府、法院、檢察院應當認真貫徹執行。要進一步完善任免監督機制,把人大常委會對所任命幹部述職評議和民主測評的結果,作為考核、任免幹部的重要依據之一。
9、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改進人大代表選舉工作,完善代表候選人公示制度,優化人大代表的知識、年齡、專業結構。加強對各級人大代表的法律知識培訓,不斷提高代表的綜合素質和履行職責的能力。堅持實行差額選舉制度和選民、代表聯名提名推薦候選人制度,尊重、維護和保障選民、代表的選舉權利。規范和創新人大代表的活動方式,增強代表履職實效。各級政府和「兩院」要加強同人大代表的聯系,建立健全代表知情知政的機制。加強人大代表議案、建議的辦理和落實,建立落實政府領導領辦重點建議制度和承辦單位辦理建議工作領導負責制,確保辦理質量和效率。積極探索人代會閉會期間議案的提出和處理工作。代表在閉會期間要積極開展活動,密切聯系選舉單位和選民,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和要求,支持代表依法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逐步建立和完善代表履職考核制度和辭職制度,建立健全代表工作激勵約束機制,推行人大代表向選民和選舉單位述職、接受評議制度。
10、加強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各級人大常委會要圍繞堅持黨的領導、發揮代表作用、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進一步完善組織制度和運行機制。完善人大常委會的議事程序和會議制度,建立和完善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和公民旁聽人代會、人大常委會會議制度,促進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優化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結構,逐步提高專職比例。健全學習和培訓制度,進一步重視和加強人大常委會機關幹部隊伍建設和辦事機構建設,努力提高依法履行職責的能力。
四、堅持和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1、切實加強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進一步完善政治協商制度,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就經濟發展社會等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執行過程中進行協商,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政治協商在重大決策中的作用,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在積極推進人民政協政治協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的同時,積極探索政治協商新形式,拓寬政治協商途徑,使政治協商開展得更加生動活潑,更加富有成效。
12、積極推進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進一步明確民主監督的內容,完善民主監督的形式,健全民主監督的機制,暢通民主監督的渠道,加大民主監督的力度,提高民主監督的實效,切實發揮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自覺接受民主監督,認真聽取來自人民政協的批評和建議,切實發揮政協提案和建議案在民主監督方面的作用。認真貫徹市委批轉的《關於實行委派民主監督員工作制度的意見》精神,支持政協不斷探索民主監督新方式,努力形成民主監督長效機制。黨委和政府的監督機構以及新聞媒體要密切與人民政協的聯系,加強工作協調和配合,提高民主監督的質量和成效。
13、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參政議政。各級人民政協要圍繞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特別是發展中具有綜合性、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問題,深入調查研究,開展咨詢論證,積極建言獻策,並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政治優勢,積極協助黨委和政府做好協調關系、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維護穩定的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與人民政協的聯系和溝通,為人民政協參政議政創造良好條件。
14、加強人民政協自身建設。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的作用,支持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與重大決策的討論和協商及其履行職責的各種活動。適應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擴大人民政協的團結面,增強人民政協的包容性,認真探索發揮各階層、各界別作用的方法和途徑。依法保障政協委員的各項民主權利,鼓勵和支持政協委員議政建言,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在履行政協職能中的主體作用。著眼於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事業的長遠發展,加強人民政協機關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學識豐富、業務熟練的高素質政協工作幹部隊伍。
五、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15、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合理劃分和依法規范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的職責許可權,實現政府職責、機構和編制的法定化。根據中央和省委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全面實施鄉鎮機構改革,切實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精減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嚴格核定和控制財政供養人員編制,強化鄉鎮公益性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職能,加快鄉鎮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著力提高鄉鎮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項目,簡化審批程序,降低審批成本,提高辦事效率;加強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強化服務功能。深化投資體制改革,規范核准制,健全備案制;合理界定政府投資范圍,嚴格規范政府投資行為,建立健全政府投資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和投資項目績效評估制度。推進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財政風險;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改革,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政府非稅收
入及管理,建立健全財政預算、資金使用績效評估制度和專項審批制度。
16、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按照職權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監督、高效便民的要求,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完善經濟調節機制,全面貫徹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加強和改善金融管理,積極推進資源要素配置的市場化改革,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深度推進民營經濟的國際化進程,創建中國民營經濟創新示範區;完善經濟社會發展統計體系和經濟運行的監測、評估、預警機制,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加強對食品、葯品、餐飲衛生等行業的市場監管,完善市場交易規則,嚴肅查處商業賄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健全市場監管體系和產品質量監管機制,打破部門保護、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維護公正、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和信用監管,建立稅務、工商、金融、衛生、公安、質監等部門全方位監控的信用黑名單制度和信用公開評價制度,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
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強化社會管理,落實社會管理的各項法定職責,依法查處損害公共利益、影響社會秩序的違法行為,加大環境資源保護、安全生產、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執法力度,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優化公共服務,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大力發展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健全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強化政府對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積極探索和快速推進保障城鄉公民教育資源平等的權利;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失業保障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就業服務體系、社會福利體系;改革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推行公共服務社會化,鼓勵和支持社會投資進入公共服務領域,逐步建立統一、公開、公平、高效的現代公共服務體系,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產品和服務。
17、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認真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一致的基本要求,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切實做到行政權力授予有據、行使有規、監督有效。全面貫徹《行政許可法》,嚴格實施行政許可,依法完善行政許可定期評價和清理工作制度,積極探索行政許可權的相對集中行使。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行政規范性文件,規范起草、審核、發布程序,完善前置審核和備案審查制度,建立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政規范性文件提出異議的處理機制。完善行政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健全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聽證制度,完善重大決策專家咨詢制度,聘請律師、法學專家及相關專業人員組成政府法律顧問團,參與重大決策咨詢,實行決策的論證制度和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推行行
政決策事項跟蹤反饋制度和績效評估制度,加快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和政務公開,完善政府內部辦公業務專網建設,擴大網上辦公范圍,實現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推進政府管理自動化、信息化;加強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為公眾信息咨詢、申請許可等提供便利條件;深入推進政務(信息)公開,重點加大對財政收支、行政審批事項、國有資產管理、重大建設項目等領域的公開力度,切實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創新行政管理方式,聘請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引導和規范行業組織、中介機構的發展,逐步將行政機關承擔的行業標准制定、資信資格認定、檢驗檢測、信用評價等移交行業組織和中介機構,降低行政管理的服務成本。改革和完善行政執法機制,按照權力與利益脫鉤、權力與責任掛鉤的原則,適當下移行政執法重心,減少行政執法層次,加快形成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規范行政執法活動和執法程序,合理行使行政
自由裁量權,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執法評議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保證行政執法機關嚴格依法行使職權、履行職責。積極籌建城市管理領域綜合執法機構,重點推進文化、交通、農業、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領域的綜合執法工作。同時,調整規范鄉鎮政府的行政執法職能。完善行政監督制度,創新層級監督方式,支持監察、審計等部門依法獨立開展專門監督,強化社會監督,完善行政投訴處理機制。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以及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法規定對行政機關實施的監督;發揮行政復議功能,加強行政訴訟應訴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機關法定代表人出庭應訴制度。
18、建設一支政治合格、懂法守法、嚴格依法行政的公務員隊伍。認真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建立健全公務員學習法律制度、依法行政情況考核制度,實施科級以上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培訓考試制度,不斷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的觀念和能力;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強化執法為民的觀念;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資格管理,實行上崗執法人員定期培訓制度,不斷提高執法業務水平,對於不具備執法資格的一律不得上崗執法。嚴格依法懲處執法人員徇私枉法、貪贓枉法、執法犯法等行為,繼續加強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的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健全法制員培訓教育制度和聯系制度,更好地為建設法治政府服務。
六、加強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建設
19、認真落實司法體制改革的各項措施。按照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統一部署,穩步推進市和縣、市、區兩級法院、檢察院改革,及時總結經驗,進一步健全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切實維護司法公正。改革司法機關工作機制和人財物管理體制,逐步實現審判權、檢察權與內部行政事務相分離。加強對司法工作的監督,嚴厲懲治司法領域的腐敗。深化司法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法官、檢察官遴選制度和評價體系,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司法隊伍。
20、規范司法行為。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嚴格規范司法審判行為,堅持和完善立案與審判、審判與監督、審判與執行三個分立,全面落實公開審判制度、檢察長列席審判委員會制度,繼續深化審判權運行的制約機制,完善合議庭和獨任法官審判責任制以及法官違法審判責任認定和追究制度。堅持和完善行政訴訟異地交叉審判制度。建立健全執行威懾機制和執行聯動協作機制,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嚴格規范檢察執法行為,加強對刑事偵查行為的監督和對訴訟活動的監督,大力推進檢務公開,健全主辦、主訴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堅決杜絕刑訊逼供等嚴重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現象。認真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建立健全刑事執法與行政執法相銜接的制度,防止和糾正以罰代刑。健全司法糾錯機制,依法及時糾正司法過錯行為,切實維護司法權威。
21、加強和規范法律服務。完善律師、公證、民商事仲裁、司法鑒定、基層法律服務等管理制度。加強律師隊伍建設,積極探索建立政府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完善律師監管機制,規范律師執業活動,確保律師依法參與各項訴訟行為,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規范公證管理和公證服務,建立公證行業誠信保障體系,提高公證的公信力。規范民商事仲裁,提高仲裁水平。完善司法鑒定管理制度,明確司法鑒定人的主體責任,建立面向社會的統一的司法鑒定體制。進一步規范城鄉基層法律服務,促進其健康發展。

❸ 要推進法治中國談談你的建議和意見,你對法治中國建設信心來自哪裡並說出你的理。

http://..com/question/453242270.html一點信心都木有專啊屬

❹ 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的意見內容

一、加強學習培訓,增強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
(一)健全領導幹部學法制度。各級各部門要建立健全領導幹部學法制度,採取政府常務會前學法、專題法制講座等多種方式,組織領導幹部有計劃地學習法律知識。縣級以上政府每年至少要舉辦2期領導幹部依法行政專題研討班,具體工作由政府法制機構承辦。
(二)建立領導幹部任職前的依法行政情況考察和法律知識測試制度。要重視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識強,善於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優秀幹部。對擬任各級各部門領導職務的幹部,要把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和依法行政情況作為任職前考察的重要內容,其中對擬任執法部門領導職務的要進行相關法律知識測試,凡有重大違法行政行為或者法律知識測試不合格的,不予任命。
(三)完善公務員錄用考試制度。要把法律素質確立為公務員的必備素質,增加法律知識在公務員錄用考試相關科目中所佔比重。實行任職前的法律知識測試制度,對擬從事行政執法、政府法制工作的公務員,要組織專門的法律知識考試。
(四)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人員培訓制度。對在職行政執法人員,由本級政府法制機構每年組織一次通用法律知識和新法律法規培訓考試,由政府部門每年組織一次專門法律知識培訓考試,凡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培訓或考試不合格的,取消其執法資格,調離執法崗位。培訓情況、學習成績作為行政執法人員考核內容和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
二、創新工作機制,提高制度建設質量
(一)改進政府立法機制。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機制,制定政府立法計劃要多渠道徵集立法項目建議,起草、審查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要廣泛聽取公眾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反饋意見採納情況。推行政府立法聽證制度,凡涉及公共利益和群眾切身利益的立法項目,都要組織聽證。所有政府規章草案都要通過政府網站、新聞媒體公開徵求意見。建立健全專家咨詢論證制度,凡涉及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以及專業性較強的立法項目,須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充分論證。探索建立政府立法風險評估機制,對有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立法項目,要進行風險評估。建立健全政府立法協調機制,加強政府法制機構在政府立法中的主導和協調作用。法規規章涉及多個部門職責的,起草部門在起草階段要聽取相關部門意見,政府法制機構在審查階段要對不同意見進行協調,經協調達不成一致意見的,要提出處理意見,報請本級政府決定。探索建立政府立法尤其是經濟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加強政府規章解釋工作。
(二)健全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認真實施《河北省規范性文件制定規定》,進一步完善規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制定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產生直接影響的規范性文件,須經過公開徵求意見、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全面推行部門規范性文件前置合法性審查制度,政府各部門制定規范性文件,應當在簽發前報送本級政府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未經審查或者審查不合法的,不得發布實施。實行規范性文件公開發布制度,規范性文件要通過當地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媒體等形式向社會公布;未經公布的規范性文件,不得作為行政管理的依據。經政府法制機構合法審查的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由政府法制機構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向社會發布。各市、縣(市、區)、鄉(鎮)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要按照規定時間和程序報上一級政府備案。規范性文件備案監督機構要定期向社會公布通過合法性審查的規范性文件目錄。
(三)建立規章、規范性文件評估和定期清理制度。要堅持立「新法」與改「舊法」並重,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實施後,制定機關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時對其實施情況進行評估,及時修改或者廢止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與上位法相抵觸、不一致的規定。從2011年開始,政府規章一般每隔5年要進行一次全面清理,並向社會公布繼續有效和廢止、失效的政府規章目錄。實行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規范性文件有效期最長不超過5年;標注「暫行」、「試行」的,有效期不超過2年。有效期屆滿規范性文件自動失效;需要繼續施行的,應當重新經過審查、決定和發布程序。
三、完善行政決策機制,促進依法科學民主決策
(一)完善行政決策程序。各級各部門要通過修訂政府工作規則或者出台專門文件,進一步完善行政決策程序,明確重大行政決策的范圍,把公眾參與、專家咨詢、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的必經程序。
(二)建立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各級各部門作出重大行政決策前要將方案交本級政府、本部門法制機構或者組織有關法律專家進行合法性審查,未經合法性審查或者經審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會議討論、作出決策。堅持政府法制機構負責人列席政府常務會議制度,充分發揮政府法制機構的參謀、助手和法律顧問作用。各級政府都要建立法制專家咨詢機構。
(三)完善行政決策聽取意見制度。行政機關作出重大決策要廣泛聽取、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見,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事項,要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對涉及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重大決策以及專業性較強的決策事項,要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證。要完善重大行政決策聽證制度,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聽證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事項,都要組織聽證。要科學合理地遴選聽證代表,保證聽證參加人的廣泛代表性。聽證活動要依法按程序公開進行,確保聽證參加人對有關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平等、充分的質證和辯論。聽證意見要作為決策的重要參考。在聽取公眾意見和聽證中,對公眾意見的採納情況及其理由,要以適當方式反饋或者公布。
(四)建立行政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各級各部門要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建立行政決策風險評估制度,明確風險評估的范圍、內容、程序和方式,凡政府重大投資項目、重大公共設施建設、公用事業價格調整、企業改制、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環境保護、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等涉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決策,都要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評估,重點要對社會穩定、環境、經濟等方面的風險進行評估。要把風險評估結果作為行政決策的重要依據,未經風險評估的,一律不得作出決策。
(五)建立重大行政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行政決策制定機關要通過抽樣檢查、跟蹤調查、評估等方式,加強對決策實施情況的評價,及時發現並糾正決策存在的問題,減少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要建立行政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決策規定、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追究責任。
四、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保障權力正確行使
(一)理順行政執法體制。要加大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工作力度,2011年在所有設區市和部分縣(市)實行城市管理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並逐步向其他縣(市)推廣。繼續推進綜合行政執法工作,行政執法職能較多的部門原則上只建立一個綜合執法機構,整合執法力量,提高執法效能。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爭議協調機制,縣級以上政府法制機構對行政執法部門之間存在的執法爭議,要積極協調解決,協調不成的及時提出解決意見,報同級政府決定。縣級以上政府要協調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執法信息交流,實現資源共享。縣級以上政府要完善行政執法的財政保障機制,將行政執法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所需必要經費統一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二)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行政執法部門要結合實際,依法細化執法流程,明確行政執法的每一個環節和步驟,完善行政執法告知、說明理由、迴避、調查取證、聽證、集體決定等制度。適時啟動我省行政程序方面的立法。進一步推進規范行政裁量權工作。各級各部門要根據《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建立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辦法,在各級各類行政執法部門中全面推行行政裁量基準制度。改進行政執法方式。行政執法部門及其執法人員要堅持文明執法,尊重執法對象的人格尊嚴,做到舉止文明,態度公允,用語規范。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處理與疏導結合,積極推行行政指導等柔性執法方式。加強行政執法和行政執法監督信息化建設,實現行政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和監督,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健全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制度。行政執法部門要建立行政執法監督檢查記錄制度,健全行政執法案卷。縣級以上政府法制機構每年要組織一次行政執法案卷評查,並針對評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的意見。
(三)深入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執法部門要根據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立、改、廢情況,及時調整行政執法職責,明確執法機構、執法崗位、執法人員的執法責任,切實做到職責清晰、責任到位。縣級以上政府要把所屬執法部門的行政執法情況納入依法行政考核范圍,定期組織評議考核,並對考核結果進行通報。行政執法部門每年要對行政執法機構、執法人員的執法情況進行評議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執法人員獎勵懲處、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認真貫徹執行《河北省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對不履行、違法履行或者不當履行法定職責,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受到損害,造成不良後果的,要嚴格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四)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合法性審查制度。沒有依照《河北省罰沒財物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取得《罰沒許可證》的部門和單位,不得實施行政處罰行為。要認真貫徹執行《河北省行政執法證件和行政執法監督檢查證件管理辦法》,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資格制度和持證上崗制度。行政執法人員上崗執法必須持有省政府統一制發的行政執法證。行政執法人員持有國務院垂直管理部門依法核發的行政執法證件的,要向所在地政府法制機構備案,參加所在地政府法制機構組織的法律知識培訓、考試,接受所在地政府法制機構的監督檢查。
五、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
(一)深入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各級行政機關要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的體制機制,進一步規范政府信息公開的主體、對象、內容、方式、程序,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外,都要全面及時准確地向社會公開。各級行政機關要指定負責政府信息公開的機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的發布機制,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落實政府信息公開載體,建立政府信息工作考核、社會評議、年度報告、責任追究等制度,保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進一步拓寬辦事公開范圍。所有面向社會公開的政府部門都要進一步拓寬辦事公開領域,凡社保、醫保、低保、就業再就業、計劃生育、行政事業性收費、涉農補貼、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等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管理和服務事項,都要全面實行辦事公開,依法公開辦事依據、流程和結果。要推行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逐步實施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網上公開運行。同時,要推動醫院、學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事業領域全面推進辦事公開制度,提供高效便民服務。
(三)創新政務公開方式。在繼續採用政府公報、政務公開欄、辦事指南、明白卡等形式基礎上,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的作用。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好互聯網信息服務平台和便民服務網路平台。把政務公開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推進行政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推行「並聯審批」、「聯合審批」和網上審批,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務。
六、健全制約監督機制,加強對行政行為的監督
(一)自覺接受監督。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除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外,各級政府還要選擇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主動向同級人大常委會作專題報告,每年年底要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本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對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要認真採納。自覺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監督,正確對待和認真做好行政應訴工作,尊重並自覺履行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完善群眾舉報投訴制度,鼓勵人民群眾對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進行檢舉。支持新聞媒體對違法或者不當行政行為進行曝光。對人民群眾檢舉的問題,接受舉報的行政機關要認真調查、核實,及時作出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反饋舉報人。對新聞媒體反映的問題,發生問題的行政機關要及時核查、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向社會公布;發生問題的行政機關不處理的,上級行政機關要責令其作出處理,並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二)強化行政機關內部監督。建立健全行政機關內部層級監督制度。要通過請示報告、執法檢查、審查批准、重大行政行為備案、評議考核等形式,加強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行政行為的日常監督。進一步加強審計、監察等專門監督。當前,審計部門要著力加強財政專項資金和預算執行審計、重大投資項目審計、金融審計、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等工作,加強社會保障基金、住房公積金、扶貧救災等公共資金的審計工作。監察部門要全面履行法定職責,積極推進行政問責和政府績效管理監察,嚴肅追究違法違紀人員的責任。各級行政機關要支持配合審計、監察部門依法獨立行使監督權。
(三)堅決落實行政問責制度。縣級以上政府要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完善行政問責制度,並嚴格落實。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濫用職權、以權謀私、違法決策和制定發布規范性文件等行為,導致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發生重大責任事故、事件或者嚴重違法行政案件的,要嚴肅追究有關領導直至行政首長的責任。
七、改進行政復議工作,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
(一)改進行政復議工作。各級政府要認真落實行政復議法及其實施條例,切實加強和改進行政復議工作,努力將行政爭議化解在初發階段,解決在行政程序之中。提高行政復議能力,健全行政復議機構,充實加強人員力量,確保復議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復議人員辦理。要健全行政復議人員資格制度,促進行政復議隊伍的專業化、規范化。要積極開展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工作,探索相對集中行政復議審理工作。縣級以上政府要將行政復議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暢通行政復議渠道,積極受理行政復議案件。加大對行政復議制度的宣傳力度,引導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行政復議渠道解決糾紛。各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都必須告知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的權利和途徑。積極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對依法確實不屬於復議范圍或者應當通過其他途徑解決的事項,認真解釋,告知當事人法定解決渠道,決不允許簡單地一推了之。要創新行政復議申請方式,簡化申請手續,方便當事人提出申請。上級行政機關要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行政復議受理活動的監督,堅決糾正無正當理由不受理復議申請的行為。完善行政復議與信訪的銜接機制,對信訪中屬於行政復議范圍的糾紛,要及時引導當事人通過行政復議渠道解決。創新行政復議機制,切實提高辦案質量。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綜合運用書面審查、實地調查、聽證、質證等手段辦案,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公正作出裁決,對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該撤銷的撤銷,該變更的變更,該確認違法的確認違法,該責令履行職責的責令履行職責,切實提高行政復議的公信力。要注重和解、調解方式的運用,促進當事人互諒互讓,達成協議,實現「案結事了」。
(二)積極做好行政應訴工作。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被起訴後,要按規定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證據和其他相關材料,並指派法制機構或參與被訴行政行為調查、決定的工作人員出庭應訴。鼓勵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對重大行政訴訟案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必須出庭應訴。
(三)完善行政調解機制。縣級以上政府要建立由政府負總責、政府法制機構牽頭、各職能部門為主體的行政調解工作體制,進一步加強行政調解工作。具有行政調解職能的部門要依法完善行政調解制度,規范調解程序。適時啟動我省行政調解立法工作。建立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的大調解聯動機制,實現各類調解的有效互動,形成調解工作合力。
八、強化組織領導,確保推進依法行政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一)健全領導機制。各級各部門要將依法行政擺上重要位置,與經濟建設、社會管理等工作統籌部署、一起推動。各級各部門要建立以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本地區、本部門推進依法行政的協調和領導。市、縣(市、區)政府常務會議每年至少要聽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匯報,及時解決本地區推進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具體措施。
(二)精心組織實施。各級各部門要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和本意見的要求,對本地、本部門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認真分析,找准薄弱環節,抓住突出問題,科學制定今後一個時期推進依法行政的工作規劃,明確工作任務、具體措施、完成時限和責任單位,每年還要明確重點,制定年度工作計劃,認真扎實地推進依法行政。
(三)加強監督檢查。各級政府要加強對所屬部門和下級政府、上級政府部門要加強對下級有關政府部門推進依法行政情況的督促指導和監督檢查,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的要通報批評。要嚴格落實依法行政報告制度,縣級以上政府每年要向本級黨委、人大常委會和上一級政府報告推進依法行政情況,政府部門每年要向本級政府和上一級政府有關部門報告推進依法行政情況。要繼續深入開展依法行政示範創建活動,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充分發揮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
(四)強化考核考評。認真貫徹《河北省依法行政考核辦法》,各市、縣(市、區)政府要抓緊制定和完善本地依法行政考核制度,從2011年開始每年年底對所屬部門和下一級政府依法行政情況進行一次考核,並向社會通報考核結果。依法行政考核指標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考核績效考核評價體系,考核結果作為對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根據年度考核結果,對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的予以通報批評。省政府每年遴選若干個考核結果優秀的市、縣(市、區)政府,授予「法治政府建設先進單位」;遴選若干個工作部門和單位,授予「依法行政先進單位」。
(五)加強政府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各市、縣(市、區)要進一步加強法制機構建設,使法制機構規格、編制與其承擔的職責和任務相適應。縣(市、區)政府可在政府機構限額內單獨設置,也可在縣(市、區)政府辦公室掛法制辦公室的牌子,配備必要的工作人員。鄉鎮和街道辦事處要有專人負責法制工作。要加大對政府法制幹部的培養、教育、使用和交流力度,重視提拔政治素質高、法律素養好、工作能力強的法制幹部。政府法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要充分認識肩負的重要責任和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法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在推進依法行政中充分發揮綜合協調和督促指導作用。
(六)營造良好法治氛圍。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採取各種形式,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精心組織普法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公民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同時,廣泛宣傳各級行政機關推進依法行政的具體措施、主要成效和經驗,營造推進依法行政的良好社會氛圍。

❺ 您對教育系統法治建設有哪些意見或建議

一、進一步認識依法治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依法治教是21世紀我國教育事業深化改革,加 快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逐步完善,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以法 制為基礎的教育體制和運行機制;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不斷深入,要求完善教育法律 制度,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和人民群眾參與教育事業管理的權利;依法行政,建設廉潔、勤 政、務實、高效政府的目標,要求教育行政部門進一步轉變職能,正確行使權力,嚴格依法 辦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和造就21世紀的一代新人,根本上要靠法治 、靠制度保障;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要求更多地運用法律手段予以調 整、規范和解決。因此,教育領域必須按照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進行深刻的觀念更新 與制度變革,加強法制建設,全面實行依法治教。
二、我國教育法制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全 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先後制定了《學位條例》、《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 《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有關教育的法律,國務院制定了16項教育行政法規,各地制定了100餘項地方性教育法規, 初步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法律法規體系。教育法律的實施與監督工作,越來越 受到各級人大、政府的重視。教育普法工作廣泛開展,行政執法與執法監督工作不斷推進, 教育法制工作的機構、隊伍建設得到加強,為今後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奠定了良好基礎。但從 總體上看,教育法制建設還不能適應依法治國、依法治教的要求;教育系統的法制觀念還比 較薄弱;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尚未成為教育行政部門、政府有關部門及學校的自覺行為;教 育法律的配套性法規、規章尚不完善;法律規范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需要進一步加強;行政 執法與執法監督不力的現象較為普遍。

三、進一步明確加強教育法制建設的目標。從現在起,到2005年或更長一段時間,教育 法制建設要以黨的十五大精神和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為指導,遵循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原則和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基本方針,將教育

事業的管理與發展全面 納入法治的軌道。形成與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層次合理、內容完備的教育法律法 規體系;逐步完善教育行政決策和管理制度,做到嚴格、規范地履行法定職責,提高依法行 政水平;建設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教育行政執法隊伍,形成公開、公正、公平的教育行政執 法與執法監督制度;落實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做到依法自主管理學校;努力提高廣 大教育工作者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知識水平,使依法辦事成為共識。
四、完善和加快教育立法。要按照法制統一的原則和法定的立法許可權,進一步推動教育法律 法規體系的完善,加快教育法律的配套性法規、規章的制定。適時提出《義務教育法》、《 學位條例》的修改草案;積極配合做好《民辦教育法》的立法工作,逐步完善促進民辦教育 發展和規范管理的規章、規范性文件。要依據教育法律法規的規定,針對社會普遍關注、影 響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若乾重要問題,制定有關的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依照全面貫徹國家 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建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規章和制度 。要積極推動教育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細則等配套性地方法規及規章的制定,加快地方教 育立法的進度。對教育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而國家尚未立法予以規范的,可以依據法律確 立的原則,根據地方實際制定暫行規定,使之成為國家教育法律法規的有益補充。

要進一步提高教育立法質量,增強立法的系統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強立法的前期調 研工作,做好擬制定的法律法規草案及規章的可行性論證,廣泛聽取意見,深入調查研究, 准確把握黨的政策和有關法律規定,實現教育立法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要建立規章、規 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和合法性審查制度,健全備案制度;重視現行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審查 、清理工作,對不符合改革的原則與精神,或與上位法相抵觸的,要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及 時修改或廢止。

五、嚴格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反映了行政機關運作方式的基本特徵。教育行政部門、政 府有關部門依法行政,是實現依法治教的關鍵。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努力轉變領導方式和管 理方式,轉變已經不能適應依法治國、依法行政要求的觀念、工作習慣、工作方法,善於運 用法律引導和保障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尊重、落實和維護學校的自主權。嚴格依據法律法規 的規定,明確本部門及各職能機構行使行政權力的許可權與程序,保證行政決策、行政行為符 合法律的規定與原則。逐步實行政務公開,將涉及群眾切身利益事務的辦事規則、程序及監 督途徑向社會公布。依法理順政府與學校的關系,明確各教育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依法管理 學校。促進學校法人制度的建立與完善,並逐步建立健全對學校的監督與評估機制。依據保 障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法定原則,積極推動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提高教師待遇 等法律規定。要依據有關的法律法規,明確對社會力量辦學的管理職責,健全審批程序,規 范管理行為,保障社會力量辦學的健康發展。

加大教育行政執法力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自覺履行教育行政執法主體的職責,健全 以行政領導責任制為主的執法責任制,明確行政執法程序,依法處理、糾正教育活動中的違 法行為。切實保障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堅決制止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特別 是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的違法行為,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要與政府有關部門相配合 ,依法整治校園內部和周邊環境,維護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建立健全處理教師申訴、 學生申訴的程序與機制,加強與人民法院的溝通,運用司法手段解決各種教育糾紛,保護學 校、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

六、積極推進依法治校。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高等學校要提高依法管理學校的意識,依據法 律、法規的規定,盡快制定、完善學校章程,經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後,按章程依法自主 辦學。要依法實施教育教學活動,保證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執行。建立校務公開制度,明確 學校重大事務和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事項的議事、決策與監督程序,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在 學校民主管理和監督中的重要作用。依法規范校內各種管理制度,切實保護學校、教職工和 學生的合法權益,積極協助有關部門對侵權行為進行查處。認真配合教育行政部門依法進行 的督查和評估,不斷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七、完善教育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推行評議考 核制,建立行政執法錯案賠償制和行政執法人員過錯責任追究制。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貫 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的通知》(國發[1999]10號)的要求,建立、 明確本部門受理行政復議案件的機構與程序,做好行政復議工作,切實做到有錯必究。依法 加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下級教育行政部門行政執法工作的指導、監督力度。各級教育監察 部門要依法強化對行政執法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保證其負責、正確地履行職責。繼續 完善教育督導制度,各級教育督導機構要加強對教育法律執行情況的督導檢查,在繼續

進行 "兩基"督導檢查的同時,強化對有關素質教育的法律規定執行情況的督導檢查,推動建立 實施素質教育的保障機制。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配合人大、政府法制工作部門和其他行政部 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執法接受群眾和輿論監督的制度。
八、加強教育普法工作,為依法治教創造良好環境。要把對教育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 普及作為全面依法治教的基礎性工作,按照普法規劃有組織、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教育 行政部門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和教育行政執法人員,要首先帶頭學法,掌握基本的法 律知識,熟悉教育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分批對地方負 責教育工作的領導、學校負責人等進行教育法律法規和法律基本知識的培訓,並形成制度。 要將教育法律、法規和法律基本知識,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學校負責人培訓考核的 重要內容。加強對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普法工作的指導,在廣大教師、學生中開展法律、法規 學習和法制教育,並面向社會,採取多種形式宣傳教育法律,促進形成知法、守法、依法履 行職責和規范行為的社會氛圍,為全面實施依法治教奠定基礎。

九、加強教育法制工作機構和教育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國務院機 構改革中加強政府法制工作的精神,進一步建立健全本部門的教育法制工作機構,充分發揮 法制工作機構在立法、普法、行政執法與執法監督等法制工作中綜合協調、歸口管理的職能 作用,並按照實施各項法定教育行政執法制度的要求,配備政治、業務素質較高的人員充實 到法制工作崗位,使教育法制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的配備與教育法制建設任務相適應。建立健 全行政執法人員的培訓、考核和持證上崗制度,切實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政治素質和執法水 平。要加強教育法律服務工作,支持社會中介組織開展教育法律咨詢與服務,探索建立教育 法律援助制度,促進教育法律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十、切實重視和加強對教育法制建設的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 下,將教育法制建設作為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保障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一項根本任務, 認真抓緊抓好。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法制工作的責任制度,定期研究、及時解決本部門教育 立法、行政執法與執法監督中的重要問題。要把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情況作為考核教育行 政部門工作人員、學校負責人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本意見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制訂有效的落實措施,不斷推進教 育法制建設,提高依法治教水平,開創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面。

❻ 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的政策全文

一、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和總體要求
1.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從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變化,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綱要》實施6年來,各級人民政府對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狠抓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國內外環境更為復雜,挑戰增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任務更加緊迫和艱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差距擴大,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深刻調整,部分地區和一些領域社會矛盾有所增加,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一些領域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執法不公、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比較突出。解決這些突出問題,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對行政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各級行政機關及其領導幹部一定要正確看待我國經濟社會環境的新變化,准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新形勢,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切實增強建設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
2.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總體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進一步加大《綱要》實施力度,以建設法治政府為奮斗目標,以事關依法行政全局的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增強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設質量、規范行政權力運行、保證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為著力點,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為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提高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
3.高度重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意識與能力的培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牢固樹立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自覺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要重視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識強,善於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優秀幹部。
4.推行依法行政情況考察和法律知識測試制度。擬任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領導職務的幹部,任職前要考察其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和依法行政情況。公務員錄用考試要注重對法律知識的測試,對擬從事行政執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人員,還要組織專門的法律知識考試。
5.建立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完善各級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學法制度。要通過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法制講座等形式,組織學習憲法、通用法律知識和與履行職責相關的專門法律知識。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每年至少要舉辦2期領導幹部依法行政專題研討班。各級行政學院和公務員培訓機構舉辦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班,要把依法行政知識納入教學內容。定期組織行政執法人員參加通用法律知識培訓、專門法律知識輪訓和新法律法規專題培訓,並把培訓情況、學習成績作為考核內容和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
三、加強和改進制度建設
6.突出政府立法重點。要按照有利於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社會活力和競爭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維護公平正義、規范權力運行的要求,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與制度建設。重點加強有關完善經濟體制、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以及政府自身建設方面的立法。對社會高度關注、實踐急需、條件相對成熟的立法項目,要作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攻關,盡早出台。
7.提高制度建設質量。政府立法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充分反映人民意願,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普遍性問題和深層次矛盾,切實增強法律制度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嚴格遵守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機制,保證人民群眾的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合理訴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體現。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行政法規和規章草案要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以適當方式反饋意見採納情況。建立健全專家咨詢論證制度,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在政府立法中的作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涉及其他部門職責的,要充分聽取相關部門的意見;相關部門要認真研究,按要求及時回復意見。加強政府法制機構在政府立法中的主導和協調作用,涉及重大意見分歧、達不成一致意見的,要及時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堅決克服政府立法過程中的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傾向。積極探索開展政府立法成本效益分析、社會風險評估、實施情況後評估工作。加強行政法規、規章解釋工作。
8.加強對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堅持立「新法」與改「舊法」並重。對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與上位法相抵觸、不一致,或者相互之間不協調的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要及時修改或者廢止。建立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對規章一般每隔5年、規范性文件一般每隔2年清理一次,清理結果要向社會公布。
9.健全規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地方各級行政機關和國務院各部門要嚴格依法制定規范性文件。各類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事項,不得違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義務。制定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產生直接影響的規范性文件,要公開徵求意見,由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並經政府常務會議或者部門領導班子會議集體討論決定;未經公開徵求意見、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的,不得發布施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級政府及其部門的規范性文件,要逐步實行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發布。探索建立規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
10.強化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嚴格執行法規規章備案條例和有關規范性文件備案的規定,加強備案審查工作,做到有件必備、有錯必糾,切實維護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要重點加強對違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或者影響其合法權益,搞地方或行業保護等內容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工作。建立規范性文件備案登記、公布、情況通報和監督檢查制度,加強備案工作信息化建設。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出的審查建議,要按照有關規定認真研究辦理。對違法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要及時報請有權機關依法予以撤銷並向社會公布。備案監督機構要定期向社會公布通過備案審查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目錄。
四、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
11.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加強行政決策程序建設,健全重大行政決策規則,推進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系統全面地掌握實際情況,深入分析決策對各方面的影響,認真權衡利弊得失。要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作出重大決策前,要廣泛聽取、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見,意見採納情況及其理由要以適當形式反饋或者公布。完善重大決策聽證制度,擴大聽證范圍,規范聽證程序,聽證參加人要有廣泛的代表性,聽證意見要作為決策的重要參考。重大決策要經政府常務會議或者部門領導班子會議集體討論決定。重大決策事項應當在會前交由法制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未經合法性審查或者經審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會議討論、作出決策。
12.完善行政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凡是有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等決策事項,都要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評估,重點是進行社會穩定、環境、經濟等方面的風險評估。建立完善部門論證、專家咨詢、公眾參與、專業機構測評相結合的風險評估工作機制,通過輿情跟蹤、抽樣調查、重點走訪、會商分析等方式,對決策可能引發的各種風險進行科學預測、綜合研判,確定風險等級並制定相應的化解處置預案。要把風險評估結果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未經風險評估的,一律不得作出決策。
13.加強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在重大決策執行過程中,決策機關要跟蹤決策的實施情況,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公眾對決策實施的意見和建議,全面評估決策執行效果,並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是否對決策予以調整或者停止執行。對違反決策規定、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追究責任。
五、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14.嚴格依法履行職責。各級行政機關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要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更加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解決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危害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方面的違法案件,維護公共利益和經濟社會秩序。認真執行行政許可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和減少行政審批,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方式創新。著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行政機關參與民事活動,要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承擔責任。
15.完善行政執法體制和機制。繼續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合理界定執法許可權,明確執法責任,推進綜合執法,減少執法層級,提高基層執法能力,切實解決多頭執法、多層執法和不執法、亂執法問題。改進和創新執法方式,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處置與疏導結合,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推行執法流程網上管理,提高執法效率和規范化水平。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相關機制,促進行政執法部門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完善執法經費由財政保障的機制,切實解決執法經費與罰沒收入掛鉤問題。
16.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各級行政機關都要強化程序意識,嚴格按程序執法。加強程序制度建設,細化執法流程,明確執法環節和步驟,保障程序公正。要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同樣情形同等處理。行政執法機關處理違法行為的手段和措施要適當適度,盡力避免或者減少對當事人權益的損害。建立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科學合理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權,完善適用規則,嚴格規范裁量權行使,避免執法的隨意性。健全行政執法調查規則,規范取證活動。堅持文明執法,不得粗暴對待當事人,不得侵害執法對象的人格尊嚴。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素質。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立、改、廢情況及時調整、梳理行政執法依據,明確執法職權、機構、崗位、人員和責任,並向社會公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執法案卷評查、質量考核、滿意度測評等工作,加強執法評議考核,評議考核結果要作為執法人員獎勵懲處、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六、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17.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認真貫徹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加大主動公開力度,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政府全部收支都要納入預算管理,所有公共支出、基本建設支出、行政經費支出的預算和執行情況,以及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和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情況都要公開透明。政府信息公開要及時、准確、具體。對人民群眾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要依法在規定時限內予以答復,並做好相應服務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的監督和保障機制,定期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評議考核。依法妥善處理好信息公開與保守秘密的關系,對依法應當保密的,要切實做好保密工作。
18.推進辦事公開。要把公開透明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拓寬辦事公開領域。所有面向社會服務的政府部門都要全面推進辦事公開制度,依法公開辦事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充分告知辦事項目有關信息。要規范和監督醫院、學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企事業單位的辦事公開工作,重點公開崗位職責、服務承諾、收費項目、工作規范、辦事紀律、監督渠道等內容,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優質、高效、便利的服務。
19.創新政務公開方式。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好互聯網信息服務平台和便民服務網路平台,方便人民群眾通過互聯網辦事。要把政務公開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結合起來,推行網上電子審批、「一個窗口對外」和「一站式」服務。規范和發展各級各類行政服務中心,對與企業和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行政管理事項,要盡可能納入行政服務中心辦理,改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七、強化行政監督和問責
20.自覺接受監督。各級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門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實施的監督。對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主動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拓寬群眾監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監督政府的權利。完善群眾舉報投訴制度。高度重視輿論監督,支持新聞媒體對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進行曝光。對群眾舉報投訴、新聞媒體反映的問題,有關行政機關要認真調查核實,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並將處理結果向社會公布。
21.加強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上級行政機關要切實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及時糾正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保障和支持審計、監察等部門依法獨立行使監督權。審計部門要著力加強財政專項資金和預算執行審計、重大投資項目審計、金融審計、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等工作,加強社會保障基金、住房公積金、扶貧救災資金等公共資金的專項審計。監察部門要全面履行法定職責,積極推進行政問責和政府績效管理監察,嚴肅追究違法違紀人員的責任,促進行政機關廉政勤政建設。
22.嚴格行政問責。嚴格執行行政監察法、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和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堅持有錯必糾、有責必問。對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導致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發生重大責任事故、事件或者嚴重違法行政案件的,要依法依紀嚴肅追究有關領導直至行政首長的責任,督促和約束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八、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23.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解機制。要把行政調解作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職責,建立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總責、政府法制機構牽頭、各職能部門為主體的行政調解工作體制,充分發揮行政機關在化解行政爭議和民事糾紛中的作用。完善行政調解制度,科學界定調解范圍,規范調解程序。對資源開發、環境污染、公共安全事故等方面的民事糾紛,以及涉及人數較多、影響較大、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糾紛,要主動進行調解。認真實施人民調解法,積極指導、支持和保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組織開展人民調解工作。推動建立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的大調解聯動機制,實現各類調解主體的有效互動,形成調解工作合力。
24.加強行政復議工作。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在解決矛盾糾紛中的作用,努力將行政爭議化解在初發階段和行政程序中。暢通復議申請渠道,簡化申請手續,方便當事人提出申請。對依法不屬於復議范圍的事項,要認真做好解釋、告知工作。加強對復議受理活動的監督,堅決糾正無正當理由不受理復議申請的行為。辦理復議案件要深入調查,充分聽取各方意見,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注重運用調解、和解方式解決糾紛,調解、和解達不成協議的,要及時依法公正作出復議決定,對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該撤銷的撤銷,該變更的變更,該確認違法的確認違法。行政機關要嚴格履行行政復議決定,對拒不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復議決定的,要依法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探索開展相對集中行政復議審理工作,進行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健全行政復議機構,確保復議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復議人員辦理。建立健全適應復議工作特點的激勵機制和經費裝備保障機制。完善行政復議與信訪的銜接機制。
25.做好行政應訴工作。完善行政應訴制度,積極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審判活動,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對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機關要依法積極應訴,按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證據和其他相關材料。對重大行政訴訟案件,行政機關負責人要主動出庭應訴。尊重並自覺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認真對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議。
九、加強組織領導和督促檢查
26.健全推進依法行政的領導體制和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門都要建立由主要負責人牽頭的依法行政領導協調機制,統一領導本地區、本部門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務會議每年至少聽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匯報,及時解決本地區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部署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具體任務和措施。加強對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指導、監督檢查和輿論宣傳,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的予以通報批評。加強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科學設定考核指標並納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目標考核、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將考核結果作為對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
27.強化行政首長作為推進依法行政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要把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行政首長要對本地區、本部門依法行政工作負總責,切實承擔起領導責任,將依法行政任務與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考核。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級黨委、人大常委會和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推進依法行政情況,政府部門每年要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推進依法行政情況。
28.加強法制機構和隊伍建設。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要充分發揮法制機構在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方面的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作用。進一步加強法制機構建設,使法制機構的規格、編制與其承擔的職責和任務相適應。要加大對法制幹部的培養、使用和交流力度,重視提拔政治素質高、法律素養好、工作能力強的法制幹部。政府法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要努力提高新形勢下做好政府法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當好政府或者部門領導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參謀、助手和顧問。
29.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的良好社會氛圍。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要採取各種有效形式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精心組織實施普法活動,特別要加強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切實增強公民依法維護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意識,努力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各地區、各部門要把貫徹落實本意見與深入貫徹《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國發〔2008〕17號)緊密結合起來,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今後一個時期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工作規劃,明確工作任務、具體措施、完成時限和責任主體,確定年度工作重點,扎扎實實地推進依法行政工作,務求法治政府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

❼ 對縣平安、法治建設有什麼好的建議怎麼寫

運用法治思維 建設平安縣城

我認為,平安主要包括這樣3個要素:和諧、穩定、群眾有安全感。具體而言,在社會生活中,這3個要素又可以從4個角度加以審視。

一是社區的平安。社區是人們生活的最主要區域,其平安與否至關重要,城市和農村皆然。目前,由於社會、經濟、歷史因素,一些農村地區的社會治安步伐並沒有跟進,呈現出相對滯後的狀態,這個問題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二是刑事發案平穩,特別是重大刑事案件少。鄧小平同志描繪了對小康社會的美好願景,其中一條就是「犯罪行為大大減少」。刑事發案,特別是重大刑事案件保持在一個可控制的范圍內,人民群眾才有安全感,平安感才會更加真切、具體。

三是社會群體性事件得到有效解決。在今天,群體性事件是一個不可忽視、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一旦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社會後果。因此,平安中國必須對群體性事件的解決有一整套的方案,從而使不同利益主體各得其所、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四是恐怖案件有效控制。恐怖案件性質惡劣、危害巨大,必須採取果斷措施加以打擊,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數量上進一步減少、范圍上得到進一步遏制。

平安應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單單是犯罪率低和犯罪案件得以迅速破獲。平安建設不僅包括通過打擊犯罪給大家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還包括如何預防糾紛、規范執法、有效解決矛盾,給人以出行上的平安、飲食上的平安等等,這些都應該包含在我們所說的平安概念里。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從這個意義上說,首先,平安與法治具有一致性,可同步進行,二者並行不悖。其次,從手段和目的的關繫上來說,我們可以依靠法治,實現一種有規則的治理,達到社會的有序狀態,並在有序中讓每一個公民享受到安寧與幸福,也即通過法治實現平安。
平安建設需要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對於國家而言,應當加強政權建設,特別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依法打擊黑惡勢力,注重專項整治與治安防範相結
合,著力解決好影響群眾安全的突出治安問題。與此同時,「公平決定平安」,國家還要注重社會分配要公正,要通過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減少因經濟困難導致的
犯罪。
對於領導幹部而言,要帶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用法治思維的標尺規范各項行政行為,尤其是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務,更加需要堅持依法行政。

要通過切實有效的途徑提高公民學法、守法的意識。如在各種升學、就業考試中增加法律知識的內容,讓每一個完成義務教育的公民都具有必要的法律知識,讓每一個公務人員都具備相應的法律知識。可以說,領導和公眾都具備一致的法律知識和價值觀才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❽ 建設一流法治城市有什麼意見和建議

居民住宅架空層內,不得停放汽車,不得堆放大量的紙皮、腐臭的衣專服、食物包裝飲料屬罐,聚氨酯塑料、聚苯乙烯發泡塑料,

居民區,不得廣泛地散布玻璃瓶、陶瓷瓶、大小的磚頭與石塊,不允許大量地囤積玻璃瓶。

不允許將小區內,居民排放出來的紙皮、衣服、食物包裝飲料罐,聚氨酯塑料、聚苯乙烯發泡塑料,玻璃瓶、玻璃板、自己收集了去變賣,私吞收入。
不允許在物業人員在任何時候,收集和整理,佔有這些物質。

❾ 如何加強中國的法制建設,給點建議

中國的法制改革思路經歷了從加強法制到依法治國的過程。依法治國,建設民主法治國家,已然成為舉國上下的政治共識和追求。具有高度民主的法治國家目標的提出,標志著治國方略的重大變化。依法治國的核心,在於確立憲法和法律作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崇尚法治大於人治和黨必須遵守憲法法律的根本原則。依法治國的目標就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政治民主形態的符合國際人權法要求的法治國家。?
??
我國已初步形成由憲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組成,以憲法為中心的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婚姻法,繼承法及其他部門法律在內的比較完整的法律體系。特別是近年來,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數量不斷增加,使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為建設法治國家初步奠定了基礎。但是,我國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離法治國家的實質要求和形式要求還有很大的距。在某些領域特別是在公民基本自由和權利保障方面無法可依或惡法難依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門法律缺乏基本法律或程序法,缺憲法配套法律法規。各部門法的規定不盡完善,部門法之間不協調的情況突出。許多部門法律制度受到計劃經濟體制模式的束縛和影響,不能很好地適應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要求。甚至憲法本身還亟待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還缺乏實施保障的系統規定,離法治國家標準的實質要求和形式要求都有很大差距。要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和適應法治國家的需要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在立法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近期,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重點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規范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產關系,信用關系和契約關系,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
??
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還將進一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現代政治民主形態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條件。要推進政府工作的公開化和法制化,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在行政法制方面,不僅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行政實體法,而且要抓緊制定行政程序法,進一步實現政府工作程序的法制化。行政程序必須體現民主原則,注重從保障公民民主權利的角度出發,通過對行政主體職責,許可權,行為方式的規范,對行政權的運行進行控制和監督。行政法制改革還要求實現行政公平。還要加快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
落實依法治國方略還需要大力推行司法改革,確保司法獨立和司法公正。要逐步形成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的責任制,建立和完善冤案錯案追究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和司法監督機制,確保公正執法。在這方面,要繼續將審判方式改革推向深入。要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把勤政廉政建納入法制軌道。?
??
同時,要深入開展民主法治宣傳,提高全體公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觀念,重點要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民主法治觀念。

熱點內容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小抄 發布:2025-01-12 05:54:29 瀏覽:915
廉潔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2 04:24:50 瀏覽:976
楊謙教授的三商法 發布:2025-01-12 03:51:48 瀏覽:500
港區國安法執法與司法 發布:2025-01-12 03:27:58 瀏覽:688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罰款 發布:2025-01-12 03:03:39 瀏覽:156
撿到東西毀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03:01:13 瀏覽:701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
大學生的戀愛道德觀 發布:2025-01-12 02:26:07 瀏覽:496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目的 發布:2025-01-12 01:43:57 瀏覽:144
勞動法婦女節 發布:2025-01-12 01:37:44 瀏覽: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