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有聲

道德經有聲

發布時間: 2020-12-20 01:48:47

Ⅰ 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別在哪裡,是思維,思維,思維,懂就懂了,大道至簡,大音希聲

  1. 大象無形

  2. "大象無形"一語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說到"道"的至高至極境界時,引用了"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等說法,意思是:"最白的東西好象是污濁的,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稜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較晚,宏大的音律聽上去往往聲響稀薄,宏大的氣勢景象似乎沒有一定之形"。"大象無形"可以理解為:世界上最偉大恢宏、崇高壯麗的氣派和境界,往往並不拘泥於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現出"氣象萬千"的面貌和場景。

  3. "厚德載物"、"大象無形",從不同的角度講出了共同的道理和意向。以"厚德"載萬物,兼容天下,故總體上似無"定形";由於"固無定形"而能容納"多形",時時吞吐吸納外來之物,以壯大豐富自己,故能看似"無形"之上,而成其泱泱"大象"……。"大象無形"來形容中華文化的特點,概括其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羅萬象、生機無限的偉大精神氣質,倒是非常貼切的。

  4. 古人以樸素的方式,闡明了中華文化的宏觀定位和發展定向。可以說,"厚德載物"和"大象無形",正是一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偉大國家所特有的景象、特有的氣派,是一個有志於肩負人類歷史重任的偉大民族共同體所需要、所應有、所能以自持的文化風格和整體面貌。

  5. 在幾千年的實踐中,這種"厚德載物"、"大象無形"的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精神底蘊和活力資源,被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自覺不自覺地(在很多情況下是未必自覺的)保持和發揚起來,成為中華民族不斷成長壯大,歷經無數劫難而不衰敗潰散,並能夠取得成功和輝煌的一個重大條件。

  6. 所謂大象者,《辭源》解釋為一切事物的本源,後引為封建帝王的一統天下。因此,大象是一種權威,一種集權,或者說是一種對資源的有效控制。按照現代經濟學的說法,大象應該是能控制行業市場,在產品、資金渠道及生產資料方面有強大市場影響力的集團。大象的影響力首先是看得見的,它有產品,有工作人員,還有各種類型的廣告活動。但同時大象的影響力更是看不見的,它有一種魔力,無邊無際地影響著每一個群體。老子《道德經》中說「大象無形」,也正好涵蓋了這種意思,大象的無形之處正是對市場的絕對控制,從思維、意識到行為方面的控制。古人雲:執大象,天下往。每一個人,每一個集團或階層,都在努力尋求著合適的切入點,希望籍此能成為執大象的風雲人物。

  7. 大象無形:

  8. 有意化無意。大象化無形!就是不要顯刻意,

  9. 不要過分的主張。要兼容這態。

  10. 無才能容納萬有。

  11. 無形態無框架才能容納一切形體!

  12. 釋義:最美的形象就是沒有形象。

  13. 2.大音希聲

  14. 【發 音】dà yīn xī shēng

  15. 【釋 義】最大最美的聲音乃是無聲之音。

  16. 【出 處】老子-《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王弼註:「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魏源本義引呂惠卿曰:「以至音而希聲,象而無形,名與實常若相反者也,然則道之實蓋隱於無矣。」

  17. 【美 學】

  18.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語自《老子·四十一章》。語出其中又說:「聽之不聞名曰希。」王弼註:「大音,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王弼集校釋》)「眾」即全體,「分」即部分;人們聽到的宮音或商音等,都只是部分,而非全體。意謂有了具體、部分的聲音之美,就會喪失聲音的自然全美。老子認為最美的音樂是自然全聲之美,而非人為的、部分之美,這和他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的見解,以及他的「無為自化」(《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19. 老子之後,莊子繼續發揮了這一觀點。在《齊物論》中,莊子把聲音之美分為「人籟」、「地籟」、「天籟」三種。「人籟則比竹是已」,即簫管之類,屬下等;「地籟則眾□是已」,即風吹□穴之聲,屬中等;「天籟」則「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即塊然自生的自然之聲,為上等。在《天運》中,莊子還論述了「天籟」的特點:「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郭象註:「此乃無樂之樂,樂之至也。」這實際上就是老子所提倡的「大音希聲」。所以在《齊物論》中,莊子又說:「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王先謙註:「鼓商則喪角,揮宮則失徵,未若置而不鼓,五音自全,亦猶存情所以乘道,忘智所以合真者也。」意思都在於反對以部分的、有限的聲樂,破壞或代替自然全美之聲。

  20. 老、庄這種對於自然全美的提倡,對後來的文藝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成為文學家、藝術家所追求的一種崇尚自然天成、不事雕鑿的最高的藝術境界。鍾嶸《詩品序》所提倡的「自然」和「真美」;元結《訂司樂氏》所提倡和推崇的自然、「全聲」之美;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所提倡的「以全美為工」;徐文長《贈成翁序》所說的「夫真者,假之反也。故五味必淡,食斯真矣;五聲必希,聽斯真矣。五色不華,視斯真矣」;以及俞兆晟在《漁洋詩話序》中所說的「以大音希聲,淫哇錮習」等等,都是這一觀點的引申及進一步發揮。在古代畫論中,也有不少類似的見解。

  21. 但對於音樂或詩文的聲律來說,有無相生,有聲和無聲是相反相成、相比較而存在、相襯托而益彰的。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就很接近於老、庄所提倡的「大音希聲」的境界。不過,如果沒有這之前「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等等的「有聲」,也就不會有在一定條件下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所以李德裕的《文章論》中,在批評「今文如絲竹□鼓,迫於促節,則知聲律之為弊也甚矣」的同時,正確地指出:「絲竹繁奏,必有希聲窈眇,聽之者悅聞;如川流迅激,必有洄□逶迤,觀之者不厭。從兄翰常言『文章如千兵萬馬,風恬雨霽,寂無人聲』,蓋謂是矣。」這就說得比較切合實際了。

  22. 這是他的哲學思想和社會美的觀點在藝術中的反映。「大音」,指音樂本身、音樂的本源——「道」;「希聲」並不是指沒有聲音,而是指人們聽不到音響,「聽之不聞,名曰希」(《老子·第十四章》)。這里老子用音樂本身「聽之不聞」,比喻「道」既屬感覺范圍的對象,又不能為感覺所直接把握,從而揭示了一切美與藝術的既訴諸感性,又超越感性的特點。基於他的「無欲」觀點,他認為音樂等藝術形式會引起人們心理和生理的慾望,進而導致天下的不安定。他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第四十六章》)。所以在音樂欣賞中,他倡導應追求一種超越對聲音的直接感知的「大音希聲」的境界,即無聲勝有聲的境界。「聆樂時每有聽於無聲之境」。

  23. 3.大道至簡

  24. 大道至簡是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25. 大道至簡的反面是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是廣博和高深,多用來指思想、學術理論、學識、作品等。

  26. 一門技術一門學問,弄得很深奧是因為沒有看穿實質,搞的很復雜是因為沒有抓住程序的關鍵。在搏擊較量中,出招過多就是多餘無效的招數太多,有效的招數少;醫生開的方越多,就越是把握和好方法,用那些判斷不準的來試。博大精深就是沒有認清實質、沒有抓住關鍵,反而陶醉在自我製造的紛繁復雜中不能自拔。

  27. 武術高手在搏擊時總是一招制敵,擊中要害,絕對不會大戰300回合才擊倒對手;

  28. 高明的醫生總是一針見血,到病除,絕對不會開亂七八糟的物騙錢;

  29. 精明的商人一招領先,步步領先;高人指點一語道破天機,不用太多言語……

  30. 博大精深有個明顯的悖論,就是廣博和高深是一對矛盾。學問、愛好廣博必然不會樣樣精深(精通)。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的精力能力智慧總歸是有限的,不可能樣樣出色,方方面面都強。認真盤點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會發現外表很博大,但不是方方面面都精深,只是有些方面很強很精深,其他方面都是忽悠和糊弄。

  31. 大道至簡意味者「少而精」,博大精深意味著「多而廣」,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是一對矛盾,是一體的兩面。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是可以轉化的,大道至簡往往要博採眾長,與其他專業融會貫通。僅僅融會貫通又會造成新的「博大精深」,融貫中西、博採眾長只是基礎,還不是大道至簡,大道至簡必須再整合創新,跳出原來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揮動奧卡姆剃刀,剔除那些無效的、可有可無的、非本質的東西,融合成少而精的東西。所謂「為學日增,為道日減」就是這個道理。

  32. .

  33. .

  34. 上面那些是復制的,現在的是原創的。這3個詞都是論述「道」的詞語,一般用於行文論理,如果是朋友用來問你,那明顯是裝2!然後是我自己的理解,「大象無形」,對我來說就是要求我要時刻以平正的目光看待所有事物,無論是好的壞的,既然存在了就自然有其道理在其中,用通用白話就是「存在即有理」或者「無論黑貓白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大音希聲」(順便吐槽下,那個是希字不是稀字),就是說看事物時要隨時思考,要有想像力,世間萬物絕不會單獨存在。簡單來說就好像你雖然只聽到聲音,但你肯定知道聲音不是自己發出來的,肯定有什麼其他東西發出來一樣,再套句白話「有人,就有江湖」這是一樣的道理;「大道至簡」,這不是老子的話,是某本現代經濟書上的話,我的理解就是無論多麼復雜的事物所論述的道理都能在平常事物中存在,所以只要理解了最基礎的存在規則,那麼就能以此為根據推出更復雜的道理。就好像微積分是很復雜,但它的道理都是在加減乘除中推論出來的,最後還是套句白話「太極本無圓,至陰生乾坤」

Ⅱ 誰有免費下載道德經的 有聲的 鏈接

這里可以下載回:答http://www.mumayi.com/android-429634.html

Ⅲ 誰有老子道德經全文的有聲版mp3格式的。第一章是道可道,非常道。

我是下載了幾個視頻,整理出了MP3之後合成了個完整的。

Ⅳ 三位大道總無形打一個數字

.大象無形
"大象無形"一語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說到"道"的至高至極境界時,引用了"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等說法,意思是:"最白的東西好象是污濁的,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稜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較晚,宏大的音律聽上去往往聲響稀薄,宏大的氣勢景象似乎沒有一定之形"."大象無形"可以理解為:世界上最偉大恢宏、崇高壯麗的氣派和境界,往往並不拘泥於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現出"氣象萬千"的面貌和場景.
"厚德載物"、"大象無形",從不同的角度講出了共同的道理和意向.以"厚德"載萬物,兼容天下,故總體上似無"定形";由於"固無定形"而能容納"多形",時時吞吐吸納外來之物,以壯大豐富自己,故能看似"無形"之上,而成其泱泱"大象"……."大象無形"來形容中華文化的特點,概括其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羅萬象、生機無限的偉大精神氣質,倒是非常貼切的.
古人以樸素的方式,闡明了中華文化的宏觀定位和發展定向.可以說,"厚德載物"和"大象無形",正是一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偉大國家所特有的景象、特有的氣派,是一個有志於肩負人類歷史重任的偉大民族共同體所需要、所應有、所能以自持的文化風格和整體面貌.
在幾千年的實踐中,這種"厚德載物"、"大象無形"的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精神底蘊和活力資源,被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自覺不自覺地(在很多情況下是未必自覺的)保持和發揚起來,成為中華民族不斷成長壯大,歷經無數劫難而不衰敗潰散,並能夠取得成功和輝煌的一個重大條件.
所謂大象者,《辭源》解釋為一切事物的本源,後引為封建帝王的一統天下.因此,大象是一種權威,一種集權,或者說是一種對資源的有效控制.按照現代經濟學的說法,大象應該是能控制行業市場,在產品、資金渠道及生產資料方面有強大市場影響力的企業集團.大象的影響力首先是看得見的,它有產品,有工作人員,還有各種類型的廣告活動.但同時大象的影響力更是看不見的,它有一種魔力,無邊無際地影響著每一個群體.老子《道德經》中說「大象無形」,也正好涵蓋了這種意思,大象的無形之處正是對市場的絕對控制,從思維、意識到行為方面的控制.古人雲:執大象,天下往.每一個人,每一個集團或階層,都在努力尋求著合適的切入點,希望籍此能成為執大象的風雲人物.
大象無形:
有意化無意.大象化無形!就是不要顯刻意,
不要過分的主張.要兼容這態.
無才能容納萬有.
無形態無框架才能容納一切形體!
釋義:最美的形象就是沒有形象.
2.大音希聲
【發 音】dà yīn xī shēng
【釋 義】最大最美的聲音乃是無聲之音.
【出 處】老子-《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王弼註:「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魏源本義引呂惠卿曰:「以至音而希聲,象而無形,名與實常若相反者也,然則道之實蓋隱於無矣.」
【美 學】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語自《老子·四十一章》.語出其中又說:「聽之不聞名曰希.」王弼註:「大音,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王弼集校釋》)「眾」即全體,「分」即部分;人們聽到的宮音或商音等,都只是部分,而非全體.意謂有了具體、部分的聲音之美,就會喪失聲音的自然全美.老子認為最美的音樂是自然全聲之美,而非人為的、部分之美,這和他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的見解,以及他的「無為自化」(《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老子之後,莊子繼續發揮了這一觀點.在《齊物論》中,莊子把聲音之美分為「人籟」、「地籟」、「天籟」三種.「人籟則比竹是已」,即簫管之類,屬下等;「地籟則眾□是已」,即風吹□穴之聲,屬中等;「天籟」則「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即塊然自生的自然之聲,為上等.在《天運》中,莊子還論述了「天籟」的特點:「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郭象註:「此乃無樂之樂,樂之至也.」這實際上就是老子所提倡的「大音希聲」.所以在《齊物論》中,莊子又說:「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王先謙註:「鼓商則喪角,揮宮則失徵,未若置而不鼓,五音自全,亦猶存情所以乘道,忘智所以合真者也.」意思都在於反對以部分的、有限的聲樂,破壞或代替自然全美之聲.
老、庄這種對於自然全美的提倡,對後來的文藝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成為文學家、藝術家所追求的一種崇尚自然天成、不事雕鑿的最高的藝術境界.鍾嶸《詩品序》所提倡的「自然」和「真美」;元結《訂司樂氏》所提倡和推崇的自然、「全聲」之美;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所提倡的「以全美為工」;徐文長《贈成翁序》所說的「夫真者,假之反也.故五味必淡,食斯真矣;五聲必希,聽斯真矣.五色不華,視斯真矣」;以及俞兆晟在《漁洋詩話序》中所說的「以大音希聲,葯淫哇錮習」等等,都是這一觀點的引申及進一步發揮.在古代畫論中,也有不少類似的見解.
但對於音樂或詩文的聲律來說,有無相生,有聲和無聲是相反相成、相比較而存在、相襯托而益彰的.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就很接近於老、庄所提倡的「大音希聲」的境界.不過,如果沒有這之前「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等等的「有聲」,也就不會有在一定條件下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所以李德裕的《文章論》中,在批評「今文如絲竹□鼓,迫於促節,則知聲律之為弊也甚矣」的同時,正確地指出:「絲竹繁奏,必有希聲窈眇,聽之者悅聞;如川流迅激,必有洄□逶迤,觀之者不厭.從兄翰常言『文章如千兵萬馬,風恬雨霽,寂無人聲』,蓋謂是矣.」這就說得比較切合實際了.
這是他的哲學思想和社會美的觀點在藝術中的反映.「大音」,指音樂本身、音樂的本源——「道」;「希聲」並不是指沒有聲音,而是指人們聽不到音響,「聽之不聞,名曰希」(《老子·第十四章》).這里老子用音樂本身「聽之不聞」,比喻「道」既屬感覺范圍的對象,又不能為感覺所直接把握,從而揭示了一切美與藝術的既訴諸感性,又超越感性的特點.基於他的「無欲」觀點,他認為音樂等藝術形式會引起人們心理和生理的慾望,進而導致天下的不安定.他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第四十六章》).所以在音樂欣賞中,他倡導應追求一種超越對聲音的直接感知的「大音希聲」的境界,即無聲勝有聲的境界.「聆樂時每有聽於無聲之境」.
3.大道至簡
大道至簡是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大道至簡的反面是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是廣博和高深,多用來指思想、學術理論、學識、作品等.
一門技術一門學問,弄得很深奧是因為沒有看穿實質,搞的很復雜是因為沒有抓住程序的關鍵.在搏擊較量中,出招過多就是多餘無效的招數太多,有效的招數少;醫生開的葯方越多,就越是把握和好方法,用那些判斷不準的葯來試.博大精深就是沒有認清實質、沒有抓住關鍵,反而陶醉在自我製造的紛繁復雜中不能自拔.
武術高手在搏擊時總是一招制敵,擊中要害,絕對不會大戰300回合才擊倒對手;
高明的醫生總是一針見血,葯到病除,絕對不會開亂七八糟的葯物騙錢;
精明的商人一招領先,步步領先;高人指點一語道破天機,不用太多言語……
博大精深有個明顯的悖論,就是廣博和高深是一對矛盾.學問、愛好廣博必然不會樣樣精深(精通).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的精力能力智慧總歸是有限的,不可能樣樣出色,方方面面都強.認真盤點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會發現外表很博大,但不是方方面面都精深,只是有些方面很強很精深,其他方面都是忽悠和糊弄.
大道至簡意味者「少而精」,博大精深意味著「多而廣」,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是一對矛盾,是一體的兩面.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是可以轉化的,大道至簡往往要博採眾長,與其他專業融會貫通.僅僅融會貫通又會造成新的「博大精深」,融貫中西、博採眾長只是基礎,還不是大道至簡,大道至簡必須再整合創新,跳出原來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揮動奧卡姆剃刀,剔除那些無效的、可有可無的、非本質的東西,融合成少而精的東西.所謂「為學日增,為道日減」就是這個道理.
.
.
上面那些是復制的,現在的是原創的.這3個詞都是論述「道」的詞語,一般用於行文論理,如果是朋友用來問你,那明顯是裝2!然後是我自己的理解,「大象無形」,對我來說就是要求我要時刻以平正的目光看待所有事物,無論是好的壞的,既然存在了就自然有其道理在其中,用通用白話就是「存在即有理」或者「無論黑貓白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大音希聲」(順便吐槽下,那個是希字不是稀字),就是說看事物時要隨時思考,要有想像力,世間萬物絕不會單獨存在.簡單來說就好像你雖然只聽到聲音,但你肯定知道聲音不是自己發出來的,肯定有什麼其他東西發出來一樣,再套句白話「有人,就有江湖」這是一樣的道理;「大道至簡」,這不是老子的話,是某本現代經濟書上的話,我的理解就是無論多麼復雜的事物所論述的道理都能在平常事物中存在,所以只要理解了最基礎的存在規則,那麼就能以此為根據推出更復雜的道理.就好像微積分是很復雜,但它的道理都是在加減乘除中推論出來的,最後還是套句白話「太極本無圓,至陰生乾坤」

Ⅳ 「大象無形,大音稀聲,大道至簡,豈是誑語」 ,此句的出處與正解是什麼

1.大象無形
"大象無形"一語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說到"道"的至高至極境界時,引用了"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等說法,意思是:"最白的東西好象是污濁的,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稜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較晚,宏大的音律聽上去往往聲響稀薄,宏大的氣勢景象似乎沒有一定之形"。"大象無形"可以理解為:世界上最偉大恢宏、崇高壯麗的氣派和境界,往往並不拘泥於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現出"氣象萬千"的面貌和場景。
"厚德載物"、"大象無形",從不同的角度講出了共同的道理和意向。以"厚德"載萬物,兼容天下,故總體上似無"定形";由於"固無定形"而能容納"多形",時時吞吐吸納外來之物,以壯大豐富自己,故能看似"無形"之上,而成其泱泱"大象"……。"大象無形"來形容中華文化的特點,概括其泱泱大度、不拘一格、包羅萬象、生機無限的偉大精神氣質,倒是非常貼切的。
古人以樸素的方式,闡明了中華文化的宏觀定位和發展定向。可以說,"厚德載物"和"大象無形",正是一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偉大國家所特有的景象、特有的氣派,是一個有志於肩負人類歷史重任的偉大民族共同體所需要、所應有、所能以自持的文化風格和整體面貌。
在幾千年的實踐中,這種"厚德載物"、"大象無形"的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精神底蘊和活力資源,被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自覺不自覺地(在很多情況下是未必自覺的)保持和發揚起來,成為中華民族不斷成長壯大,歷經無數劫難而不衰敗潰散,並能夠取得成功和輝煌的一個重大條件。
所謂大象者,《辭源》解釋為一切事物的本源,後引為封建帝王的一統天下。因此,大象是一種權威,一種集權,或者說是一種對資源的有效控制。按照現代經濟學的說法,大象應該是能控制行業市場,在產品、資金渠道及生產資料方面有強大市場影響力的企業集團。大象的影響力首先是看得見的,它有產品,有工作人員,還有各種類型的廣告活動。但同時大象的影響力更是看不見的,它有一種魔力,無邊無際地影響著每一個群體。老子《道德經》中說「大象無形」,也正好涵蓋了這種意思,大象的無形之處正是對市場的絕對控制,從思維、意識到行為方面的控制。古人雲:執大象,天下往。每一個人,每一個集團或階層,都在努力尋求著合適的切入點,希望籍此能成為執大象的風雲人物。
大象無形:
有意化無意。大象化無形!就是不要顯刻意,
不要過分的主張。要兼容這態。
無才能容納萬有。
無形態無框架才能容納一切形體!
釋義:最美的形象就是沒有形象。
2.大音希聲
【發 音】dà yīn xī shēng
【釋 義】最大最美的聲音乃是無聲之音。
【出 處】老子-《道德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王弼註:「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魏源本義引呂惠卿曰:「以至音而希聲,象而無形,名與實常若相反者也,然則道之實蓋隱於無矣。」
【美 學】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語自《老子·四十一章》。語出其中又說:「聽之不聞名曰希。」王弼註:「大音,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王弼集校釋》)「眾」即全體,「分」即部分;人們聽到的宮音或商音等,都只是部分,而非全體。意謂有了具體、部分的聲音之美,就會喪失聲音的自然全美。老子認為最美的音樂是自然全聲之美,而非人為的、部分之美,這和他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的見解,以及他的「無為自化」(《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老子之後,莊子繼續發揮了這一觀點。在《齊物論》中,莊子把聲音之美分為「人籟」、「地籟」、「天籟」三種。「人籟則比竹是已」,即簫管之類,屬下等;「地籟則眾□是已」,即風吹□穴之聲,屬中等;「天籟」則「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即塊然自生的自然之聲,為上等。在《天運》中,莊子還論述了「天籟」的特點:「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郭象註:「此乃無樂之樂,樂之至也。」這實際上就是老子所提倡的「大音希聲」。所以在《齊物論》中,莊子又說:「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王先謙註:「鼓商則喪角,揮宮則失徵,未若置而不鼓,五音自全,亦猶存情所以乘道,忘智所以合真者也。」意思都在於反對以部分的、有限的聲樂,破壞或代替自然全美之聲。
老、庄這種對於自然全美的提倡,對後來的文藝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成為文學家、藝術家所追求的一種崇尚自然天成、不事雕鑿的最高的藝術境界。鍾嶸《詩品序》所提倡的「自然」和「真美」;元結《訂司樂氏》所提倡和推崇的自然、「全聲」之美;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所提倡的「以全美為工」;徐文長《贈成翁序》所說的「夫真者,假之反也。故五味必淡,食斯真矣;五聲必希,聽斯真矣。五色不華,視斯真矣」;以及俞兆晟在《漁洋詩話序》中所說的「以大音希聲,葯淫哇錮習」等等,都是這一觀點的引申及進一步發揮。在古代畫論中,也有不少類似的見解。
但對於音樂或詩文的聲律來說,有無相生,有聲和無聲是相反相成、相比較而存在、相襯托而益彰的。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就很接近於老、庄所提倡的「大音希聲」的境界。不過,如果沒有這之前「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等等的「有聲」,也就不會有在一定條件下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所以李德裕的《文章論》中,在批評「今文如絲竹□鼓,迫於促節,則知聲律之為弊也甚矣」的同時,正確地指出:「絲竹繁奏,必有希聲窈眇,聽之者悅聞;如川流迅激,必有洄□逶迤,觀之者不厭。從兄翰常言『文章如千兵萬馬,風恬雨霽,寂無人聲』,蓋謂是矣。」這就說得比較切合實際了。
這是他的哲學思想和社會美的觀點在藝術中的反映。「大音」,指音樂本身、音樂的本源——「道」;「希聲」並不是指沒有聲音,而是指人們聽不到音響,「聽之不聞,名曰希」(《老子·第十四章》)。這里老子用音樂本身「聽之不聞」,比喻「道」既屬感覺范圍的對象,又不能為感覺所直接把握,從而揭示了一切美與藝術的既訴諸感性,又超越感性的特點。基於他的「無欲」觀點,他認為音樂等藝術形式會引起人們心理和生理的慾望,進而導致天下的不安定。他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第四十六章》)。所以在音樂欣賞中,他倡導應追求一種超越對聲音的直接感知的「大音希聲」的境界,即無聲勝有聲的境界。「聆樂時每有聽於無聲之境」。
3.大道至簡
大道至簡是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規律)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大道至簡的反面是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是廣博和高深,多用來指思想、學術理論、學識、作品等。
一門技術一門學問,弄得很深奧是因為沒有看穿實質,搞的很復雜是因為沒有抓住程序的關鍵。在搏擊較量中,出招過多就是多餘無效的招數太多,有效的招數少;醫生開的葯方越多,就越是把握和好方法,用那些判斷不準的葯來試。博大精深就是沒有認清實質、沒有抓住關鍵,反而陶醉在自我製造的紛繁復雜中不能自拔。
武術高手在搏擊時總是一招制敵,擊中要害,絕對不會大戰300回合才擊倒對手;
高明的醫生總是一針見血,葯到病除,絕對不會開亂七八糟的葯物騙錢;
精明的商人一招領先,步步領先;高人指點一語道破天機,不用太多言語……
博大精深有個明顯的悖論,就是廣博和高深是一對矛盾。學問、愛好廣博必然不會樣樣精深(精通)。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的精力能力智慧總歸是有限的,不可能樣樣出色,方方面面都強。認真盤點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會發現外表很博大,但不是方方面面都精深,只是有些方面很強很精深,其他方面都是忽悠和糊弄。
大道至簡意味者「少而精」,博大精深意味著「多而廣」,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是一對矛盾,是一體的兩面。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是可以轉化的,大道至簡往往要博採眾長,與其他專業融會貫通。僅僅融會貫通又會造成新的「博大精深」,融貫中西、博採眾長只是基礎,還不是大道至簡,大道至簡必須再整合創新,跳出原來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揮動奧卡姆剃刀,剔除那些無效的、可有可無的、非本質的東西,融合成少而精的東西。所謂「為學日增,為道日減」就是這個道理。
.
.
上面那些是復制的,現在的是原創的。這3個詞都是論述「道」的詞語,一般用於行文論理,如果是朋友用來問你,那明顯是裝2!然後是我自己的理解,「大象無形」,對我來說就是要求我要時刻以平正的目光看待所有事物,無論是好的壞的,既然存在了就自然有其道理在其中,用通用白話就是「存在即有理」或者「無論黑貓白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大音希聲」(順便吐槽下,那個是希字不是稀字),就是說看事物時要隨時思考,要有想像力,世間萬物絕不會單獨存在。簡單來說就好像你雖然只聽到聲音,但你肯定知道聲音不是自己發出來的,肯定有什麼其他東西發出來一樣,再套句白話「有人,就有江湖」這是一樣的道理;「大道至簡」,這不是老子的話,是某本現代經濟書上的話,我的理解就是無論多麼復雜的事物所論述的道理都能在平常事物中存在,所以只要理解了最基礎的存在規則,那麼就能以此為根據推出更復雜的道理。就好像微積分是很復雜,但它的道理都是在加減乘除中推論出來的,最後還是套句白話「太極本無圓,至陰生乾坤」

Ⅵ 有聲老道德經全文

我有一個中國文化經典早讀的,聲音和段落都不錯,就是有一章不十分准確(朗讀者顯然沒版學過,照本宣科權),不過我還是認為不錯,如果你要,可以發給你。
其實你自己也能搜到,上網路,點MP3搜道德經就行。只要聽到前面有配樂,然後一個女生說中國文化經典早讀,就ok了。

熱點內容
葛鵬起律師 發布:2024-11-17 06:44:25 瀏覽:393
工商法中是否有試業期 發布:2024-11-17 05:47:28 瀏覽:560
企業法律顧問公示 發布:2024-11-17 05:37:34 瀏覽:986
經濟法基礎教材電子書非廣告 發布:2024-11-17 05:22:41 瀏覽:101
參與傳銷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7 05:21:48 瀏覽:149
工廠寢室規章 發布:2024-11-17 04:54:42 瀏覽:179
幼兒園職業道德 發布:2024-11-17 04:30:51 瀏覽:37
新婚姻法課件免費 發布:2024-11-17 04:25:02 瀏覽:725
法律責任的比喻句 發布:2024-11-17 04:24:12 瀏覽:955
公務員遴選法律知識匯總 發布:2024-11-17 04:05:12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