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評價標准

道德評價標准

發布時間: 2020-12-20 01:50:10

A. 道德評價的標准與根據有什麼區別

道德是人類社會獨有的。動物不講道德,有一點類似道德的行為也是本能,是進化形成的行為特點。
人和動物本質上一樣,人性本私,個體之間充滿競爭。但人類社會高度的分工,已經使個體無法脫離社會獨立生存。這就需要一套規則,來調整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制止人與人之間的惡性競爭對社會的破壞力。這就是人的社會性的來源依據。

但是,來源於本私人性的社會性,卻使個體產生了不同的價值觀。由於個體能力不同等差異,能力強的個體對社會貢獻大,理應從社會獲取較多回報,卻由於沒有好的制度約束,這些個體形成了對普通個體的支配、奴役、壓榨和盤剝。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行為還是建立在暴力維護的權力基礎之上。

利用暴力維護社會不解體,掩蓋和抵消了反社會性行為對社會的破壞作用,掩蓋了人在本私人性驅使下作惡的丑惡,從而使某些個體這樣做不受懲罰,在客觀上把人的動物性弱肉強食競爭保持並發揮到了極致。

道德精神就是為了對抗和制約以上這種惡的體制、惡的「動物性弱肉強食競爭」現象和價值觀而產生的。是規范人的社會性,使之保持公正善良的精神原則,也是人道主義原則。人的符合道德精神的社會性是善的,反對道德精神的社會性是邪惡的。前者如從奉行堅守道德底線的普通人到奉行高尚道德的君子;後者從打家劫舍的強盜到邪惡的專制大魔頭(例如希特勒、東條英機等),他們的社會性是建立在掠奪奴役他人信念之上的。

道德精神不是用來評價本真人性的。因為人性本私,既不善也不惡,無可評價。它是用來評價人的社會性行為的。評價人們奉行的價值觀的。因為內心信奉什麼樣的價值觀,個體的社會性行為就存在什麼樣的表現。部分個體知道自己奉行的價值觀醜陋不堪,因而不敢公開承認,他們總是把自己的真實信仰包裝起來,說一套做一套,利用假話騙人。但其行動無法掩飾他們真實信仰的價值觀。

B. 法律與道德的評價標准不同,法律評價人們行為的方式有哪些

你的問題本身包含了一個的觀點要先釐清,法律與道德的評價標准不同。

這個觀點,來源於不文明社會,立法者的文明程度不夠高,以至於無法訂立符合道德的法律。

聯系理論闡述了法律與道德的關系:道德規范自然發起於人們的良知,在人們交易過程中,遵守道德規范的人們自然秉持著匡定正義的聯系的文明。人們根據道德底線訂立法律,要求每個人必須遵守,其所具備的強制性,反映善良的人們自我確認與社會認同的普遍要求,人人平等的基本關系。

在文明社會中,法律和道德是一致的,標准不同只是量化等級的不同。例如信口罵人(主觀過失)罪,不道德,但不違法;因而打人(主觀過失)罪,不道德,也違法,但是未必構成(量刑)犯罪。當傷害到一定的程度(主觀過失)罪,不道德、違法、(量刑)犯罪。

法律評價人的行為基於道德評估,而道德評估一般採取聯系的道德範式:

主義原則: 道德規范的本質,確定主體目標形式、准則與道義抉擇方式,亦即道義。功效標准: 道德規范的附則,衡量實現目標的作為的價值觀,亦即功德。名利觀: 第一道德觀。確認現實目標的價值以及符合道德的價值取向。榮辱觀: 第二道德觀。確認為人目標的價值以及符合道德的手段方式的選擇。正義期望: 確認符合道德觀的目標。道德風險: 存在破壞正義的主觀因素、違背道德攫取目標的可能。文明的契約:標的及交易的形式和內容均符合道德的契約。權利與義務:契約的重點。約定圍繞現實現目標的具體作為與達成目標後的利益分配。共同秩序: 道德規范的核心規則,約定人們共同確認的目標交易方式。自我保持: 確立恆久目標、特定價值觀。在共同秩序下的個體精神包括利益、品格、尊嚴、名譽、特色的展現和保持。

在此基礎上,法律評價人的方式體現在契約的重點,即權力與義務的約定和履行。

刑事體現在定性量刑:確認主觀過失,即行為的性質,量化標准,行為的結果與影響。

C. 道德以什麼作為評價標准

人們對什麼是道德標准有不同看法:
1、一種觀點認為,道德標內准就是道德規范
道德規范是調整個人和社會之容間關系的非暴力性的行為規范,通過傳統習俗、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來維系。
道德規范在中國已經系統化、精煉化,熟記這些規范,不但有助於應對一些重要的考試(考核),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我們立身做人。
①個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②社會公德: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③職業道德: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④家庭美德: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2、另有觀點認為,道德標准比道德規范更根本
道德標準是制定道德規范的標准。
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的道德標準是「兩個有利於」即有利於個人全面發展、有利於社會和諧進步。

D. 道德標準是什麼

判斷行為善惡的價值尺度。道德標准不是超歷史、超現實、超人類的東西,在其直接意義內上,它是一容定社會、階級或集團所倡導或實際通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凡是符合這種原則、規范的行為,就被判斷為善的行為,否則,就被判斷為惡的行為。判斷行為善惡價值的標准,歸根結柢是從一定社會、階級或集團的利益和需要中引申出來的。正因為如此,不同社會、階級或集團往往有著不同的甚至根本對立的道德標准,有著不同的甚至根本對立的善惡觀念。道德標準是不是科學的,主要看它所表達的經濟關系和相應的利益需要,是否同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相一致,是否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

E. 行政道德評價的標準的基本特性是

(1)行政道德評價標准必須具有客觀性和確定性;
(2)行政道德評價標准應當是理想性與現實性的統一;
(3)行政道德評價標准應當是普遍性與具體性的統一。

F. 如何正確看待道德的評價標准

(一)道德與法律的聯系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 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 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兩者 相輔相成、相互促益。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 是法律的有益補充。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 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 覺遵守的。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 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 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 2.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 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 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 道德的培養,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 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 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 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 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 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 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 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二)道德與法律的區別 1.調整的對象不同。法調整的是人們 的外部行為,即意志的外在表現,因為法定首 要任務是要建立一種外在秩序。道德則不 同,它同時要求人們的外部行為和內在動機 都符合道德准則。它給人們提出並要求解 決的不僅是舉止行動,還包括動機和世界觀 問題,而且更注重後者。 2.表現形式不同。法是以「國家意志」形 式出現的,表現在政權機關所制定的憲法、 法律、法規、決議、條例、指示等規范性 文件中。道德則是以「社會意志」形式出現 的,作為「社會意志」,它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 式,如醫務道德、政治道德、商業道德、社 會輿論、社會公約等。 3.調節人們行為的方式不同。法是通 過為人們確定在社會生活中的權利和義務, 通過建立法律關系來調節人們之間的關 系。而道德則主要是通過為人們指出在社 會生活中的義務,在人們中間建立起以義務 為紐帶的道德關系而調整人們之間的關 系。 實踐中應盡力從兩個方面來正確處理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一是健全「法 制」與強化「德制」同步進行;二是在法律 與道德之間再造資源,構建區別於法律和道 德又能對法律和道德予以雙向彌補的第三 種力量。 首先,在健全「法制」方面,應取向法律規 范極限度周延並實效於經濟生活的所有領 域,構建法制形式合理與價值基礎相統一 的「現代法制」。「現代法制」的起點就是 對「傳統法制」從法律觀念、法律體繫到法 律實施予以系統性變革。 其次,在強化「德制」方面,應奉行道德制 度化建設。道德制度化路徑,是把道德調整 由內在心裡擴延至外在行為、由輿論譴責 升格為強行制裁的過程。這種通過道德制 度化賦予道德「硬」的約束力的做法,就可以 迫使人們履行道德義務,或者遭受道德懲罰, 在法律難以干預的地方,使用此「道德權 力」來彌補。 最後,道德制度化建設何以讓道德 有「硬」的約束力呢?道德的天性決定其無強 制威懾的約束效果。所以,只有尋求另一種 強制力的幫助,以此構建道德的硬性約束力 ——道德社會強制力。法律制定的嚴格過程 性及其高成本,決定了法律規范是永不能觸 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而道德隨機應 變的特點恰恰符合變幻莫測的社會,但作用 力弱化常常讓道德無法發揮其作用產生良 好社會效應。正是因為「強制性」有餘而「靈 活性」不足的法律規范,與「靈活性」有餘而「強 制性」不足的道德規范之間的這種天然性的 互引需求,在法律和道德之間很容易構架起 與法律、道德相關聯又明顯區別於法律、 道德的第三種力量。 綜上所述,道德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道 德規范的制度化實踐。法律並不是萬能的, 高度的法律化一定離不開道德的支撐。正 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必將對社會的發展 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G. 評價一個社會道德水平高低,以什麼作為評價標准

評價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是應該以人們的思想水平來作為判斷,正確的價值觀兩個標准,一個是是否符合客觀規律,一個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H. 道德是以什麼為判斷標準的社會准則

善惡

道德是以善惡為判斷標準的社會准則。道德標准亦稱「善惡標准」。是指判斷和評價回人們行為是非、善惡答、榮辱的尺度或根據對於道德標准問題。馬克思主義道德學說認為:人們總是以他們所處那個時代的社會或階級所倡導或實際奉行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直接作為評價行為善惡的標准。凡是符合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或規范的行為,這一社會或階級的人們即認為是善,反之即為惡。

(8)道德評價標准擴展閱讀:

在一定的時間區域內,為了指導並約束這一時間區域內的人們行為規范所形成的理論是不是科學的,主要看它所表達的經濟關系和相應的利益需要,是否同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相一致,是否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道德標準是倫理體系的定盤星是界定人為形為是非的准繩,拋開其階級和歷史成因,它當是人道主義品德的標准。

如簡單的理解成父母與子女之間、弟兄姊妹之間以及泛化的人際之間如何相處、做人的基本准則,這不是高尚的標准,如儒家的一些道德思想是適用於一夫多妻制的舊式道德標准。

I. 什麼是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根本標准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註:現在很多老師已做不到啦!

J. 道德評價的標准與根據有什麼區別

道德的評價標準是善與惡。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評價是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和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評價來把握現實的一種方式,它是通過把周圍社會現象判斷為「善」與「惡」而實現。
道德評價是依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標准對他人和自己的行為進行善惡、榮辱、正當或不正當等道德價值的評論和斷定。通過贊揚、褒獎或批評、譴責,激勵人們揚善棄惡。
延伸:道德
道德是以文明為方向,以禮義廉恥忠孝節悌為核心內容的一種社會主流價值觀下的非強制性約束法則。

熱點內容
勞動法是如何規定用工環境的 發布:2024-11-17 09:07:22 瀏覽:152
鄧州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17 09:02:40 瀏覽:713
條例准則案例試題 發布:2024-11-17 08:49:27 瀏覽:256
有關經濟法小論文題目 發布:2024-11-17 08:48:38 瀏覽:858
該公司產生法律訴訟 發布:2024-11-17 08:42:29 瀏覽:476
漢堡店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7 08:22:08 瀏覽:562
農村換屆選舉票多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7 07:59:18 瀏覽:912
政府規章縣級 發布:2024-11-17 07:31:28 瀏覽:794
葛鵬起律師 發布:2024-11-17 06:44:25 瀏覽:393
工商法中是否有試業期 發布:2024-11-17 05:47:28 瀏覽: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