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扶不扶立法

扶不扶立法

發布時間: 2020-12-20 02:08:07

① 對「扶不扶」立法的意義所在

「老人跌倒扶不扶、不文明交通、不文明旅遊、誠信缺失等問題將會進行立法。」12月3日,在江蘇省關於「社會文明程度高」的主題發布會上,江蘇省文明辦主任楊志純表示要對上述社會不文明行為形成法律法規的剛性約束。(12月3日中國新聞網)
幾乎被約定俗成的「扶不起」,是歸納了一種對攙扶老人反被指認為撞人的畏懼心理。社會對立法懲處這種訛詐行為的呼聲漸高。而對「老人跌倒扶不扶」立法,是針對那些跌倒的老人被扶起後,卻反誣攙扶者的行為。這看上去讓人鬆了一口氣,但實質上還是顯得十分「應急」的。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對已經發生的「扶不起」事件,幾乎沒有直接效果。
那麼,對「老人跌倒扶不扶」立法,是不是「虛晃一槍」?非也!法律本來是用來「伺候」的,任何一項法律,都不能保證把對應的違法行為一網打盡;法律在懲治犯罪的同時,在更大意義是用來預防犯罪的。客觀地說,對於「老人跌倒扶不扶」,說是「剛性約束」,其實還是很無奈的。「因跌倒行為被扶了的人,如果其本人或者親屬提供了不實的情況,是要追究責任的」的定義,實際上還是涉及還原真相的證據。但是,只要有了「提供了不實的情況,是要追究責任的」法律伺候,情況就會不一樣。這就如盜竊罪不能杜絕盜竊行為,但法律給出的後果,肯定阻止了更多試圖獲取不義之財之人。
也有人認為,已經有了詐騙罪,為何還要對「老人跌倒扶不扶」立法?二者的適用對象是相似的。其實不然。在「扶不起」事件中的訛詐行為,在主觀惡意上是不同於詐騙犯罪的。前者大都是在趨利避害心理下的推卸責任,而後者是有主觀故意的見利忘義。因此,在二者都具有欺騙性質的特徵中,「扶不起」更反映出道德層面的惡性。因此對「老人跌倒扶不扶」立法,在懲處力度上,無論參照或低於詐騙罪,必定具有更大的威懾力。有了相關的法律,才能讓相關行為人去掂量。當「扶不起」中訛人的一方面臨可能承擔的法律後果,至少會防止當做嘗試的僥幸心理。
然而,在相關的「扶不起」事件中,既可能是被攙扶一方的訛詐,也可能是撞人一方的抵賴。而相關的立法是針對訛人的一方,這會不會有失公允?這其實不必擔心。撞人後抵賴一直面臨著自證清白的既成規矩,所以不會形成實際危害。由於這種習慣定勢,攙扶老人若被對方訛詐,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有沒有撞人的後果是一樣的。因此,訛詐的社會危害性,明顯大於抵賴。直接的後果是見義勇為的人將越來越少,社會關系變得越來越冷漠。
因此,對「老人跌倒扶不扶」立法,就是給這潭已經形成的「渾水」的澄清劑。筆者在想,假如在找到真相後,對撞人後抵賴的一方,除了賠償外在加上與訛人同等的追責,這項立法的威懾力會更強。說到底,扶一把倒地的老人,這本應是很簡單的道德問題,現在變成了「難題」,就是因為其中一方在說假話。那麼,立法讓試圖在「扶不起」的問題上抵賴或訛人的任何一方,在法律後果面前不敢輕易作假,也就達到了立法的目的。至於那些冥頑不化的,在任何不法行為中都有,只能另當別論。

② 解決"扶不扶"困境,須先用法律靠法律扶起道德

同學,你不能苛抄求法律。民襲法與刑法不同,民法傾向於讓受害者得到足額的賠償。以這個原則為出發點,法院作出那樣的判決也是能夠理解的。如果,僅僅為了一兩個道德個案就修改現行的法律原則,會導致大量的民間糾紛得不到合理的解決。道德問題還是需要從物質層面去解決。我國目前的看病貴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本質原因。

熱點內容
行政法庭調查質證 發布:2025-01-12 12:07:19 瀏覽:572
最新勞動法合同到期不續簽 發布:2025-01-12 12:05:54 瀏覽:904
開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單位有哪些 發布:2025-01-12 11:49:46 瀏覽:340
上海高溫費勞動法司機 發布:2025-01-12 11:48:08 瀏覽:257
法學碩士住宿 發布:2025-01-12 11:39:40 瀏覽:294
新婚姻法第四十條 發布:2025-01-12 11:10:15 瀏覽:44
企業融資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0:50:34 瀏覽:727
執行司法解釋2015 發布:2025-01-12 10:47:32 瀏覽:521
青少年網路法治知識 發布:2025-01-12 10:29:31 瀏覽:95
程序道德性 發布:2025-01-12 10:24:37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