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九章
❶ 《老子道德經》第九章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銳之③,不可長保④。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譯文]
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金玉滿堂,無法守藏;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一件事情做的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注釋]
①持而盈之:持,手執、手棒。此句意為持執盈滿,自滿自驕。
②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適可而止。
③揣而銳之:把鐵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擊的意思。
④長保:不能長久保存。
⑤咎:過失、災禍。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後,不再身居其位,而應適時退下。"身退"並不是退隱山林,而是不居功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規律。
[引語]
這一章正面講一般人的為人之道,主旨是要留有餘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過,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老子認為,不論做什麼事都不可過度,而應該適可即止,鋒芒畢露,富貴而驕,居功貪位,都是過度的表現,難免招致災禍。一般人遇到名利當頭的時候,沒有不心醉神往的,沒有不趨之若鶩的。老子在這里說出了知進而不知退、善爭而不善讓的禍害,希望人們把握好度,適可而止。本章的主旨在於寫「盈」。「盈」即是滿溢、過度的意思。自滿自驕都是「盈」的表現。持「盈」的結果,將不免於傾覆的禍患。所以老子諄諄告誡人們不可「盈」,一個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後,就應當身退不盈,才是長保之道。
[評析]
本章論述的重點是「盈」和「功成身退」。貪慕權位利祿的人,往往得寸進尺;恃才傲物的人,總是鋒芒畢露,耀人眼目,這些是應該引以為戒的。否則,富貴而驕,便會招來禍患。就普通人而言,建立功名是相當困難的,但功成名就之後如何去對待它,那就更不容易了。老子勸人功成而不居,急流勇退,結果可以保全天年。然而有些人則貪心不足,居功自傲,忘乎所以,結果身敗名裂。比如秦國丞相李斯即是如此。李斯在秦國為官,已經做到丞相之職,可謂富貴功史於一身,權大勢重不可一世。然而最終卻做了階下囚。臨刑時,他對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不僅丞相做不成了,連做一個布衣百姓與兒子外出狩獵的機會也沒有了,這是多麼典型的一個事例啊!然而,對普通人而言,如果他沒有身敗名裂之時,是不大可能領會「功成身退」的真諦的。
作為普通人要做到淡泊名利與地位,才有可能「功成身退」。事物的發展本來就是向著自己的反面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的,否泰相參、禍福相位,古今中外的歷史上常盛不衰能有幾人?「功成名就」固然是好事,但其中卻也含有引發禍水的因素。老子已經悟出辯證法的道理,正確指出了進退、榮辱、正反等互相轉化的關系,否則便會招致災禍。因而他奉勸人們急須趁早罷手,見好即收。在事情做好之後,不要貪婪權位名利,不要屍位其間,而要收斂意欲,含藏動力。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有這樣的詩句:「定冊功成身退勇,辭榮辱,歸來白首笙歌擁」(《漁家傲》),這正體現了「功成身退」的精神。
❷ 道德經第九章讀音
基拉585:你好。
chí ér yíng zhī bù rú qí yǐ
持 而 盈 之,不 如 其 已;
chuǎi ér ruì zhī bù kě cháng bǎo
揣 而 銳版 之,不 可 長 保。權
jīn yù mǎn táng mò zhī néng shǒu
金 玉 滿 堂,莫 之 能 守 ;
fù guì ér jiāo zì yí qí jiù
富 貴 而 驕,自 遺 其 咎。
gōng suì shēn tuì tiān zhī dào
功 遂 身 退,天 之 道。
- 9 -
❸ 道德經中的名言
道德經名句及解釋匯總如下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處】《道德經》第一章。
【解釋】天地萬物之道是可以認知的,但道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名也是可以名狀的,但名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
【解釋】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為有惡的存在。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出處】《道德經》第二章
【解釋】有與無相互滋生,難與易相輔相成,長與短相比較而顯現,高與下相互依存,聲音音律的相互應和而成曲調,前與後相互聯接而成順序。
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
【解釋】天地無所謂仁慈不仁慈,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草狗(古代用草紮成的祭品)一樣平等;聖人也無所謂仁慈不仁慈,他對待百姓也像對待草狗(古代用草紮成的祭品)一樣,任憑百姓自生自滅。
5、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
【解釋】有的版本為「多言數窮」。意思是:多說無益,言多必失,還不如保持靜默。
6、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出處】《道德經》第七章。
【解釋】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
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出處】《道德經》第八章。
【解釋】最大的善就應當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與萬物交融,而不與之爭奪;水只停留在眾人不喜歡的低窪之處,所以水性最接近於道。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
【解釋】太滿了會溢出,應當適可而止;太冒尖了,難保長久。
9、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
【解釋】金玉滿堂,不一定能守得住;因富貴而驕奢,容易引禍上身。成功了如能做到急流勇退,這才是自然之道。
❹ 求:能夠反應道德經第九章全文寓意的故事
劇名:《亂世英雄呂不韋》 亂世英雄呂不韋
又名:《呂不韋傳奇
❺ 持中守正 出自哪 據說是道德經第九章,但是第九章並沒有這句。 求出處,最好附原文
流而不盈,持中守正
《道德經》老子第九章
大意就是東西累積多了會溢出來,不如不版去做.再怎麼千錘百煉權,還是不能長久保持.
全文是"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自不一定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從這章中總結出來的
好像《易經》也有類似的,可以去找找。
❻ 《道德經》第九章的拼音是什麼
《老子》第九章
chí 持 ãr 而 yínɡ 盈 zhī 之 ,bù 不 rú 如 qí 其 yǐ 已 ;chuāi 揣 ãr 而 ruì 銳 zhī 之 ,bù 不 kě 可 chánɡ 長 bǎo 保 。
jīn 金 yù 玉 mǎn 滿 tánɡ 堂 , mî 莫 zhī 之 nãnɡ 能 shǒu 守 ; fù 富 ɡuì 貴 ãr 而 jiāo 驕 , zì 自 yí 遺 qí 其 jiù 咎 。 ɡōnɡ 功 suì 遂 shēn 身 tuì 退 , tiān 天 zhī 之 dào 道 yě 也 。
❼ 老子的什麼思想在道德經第九章中得到體現
你大爺WtTh :你好。
老子《道德經》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內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容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此篇是老子要人在完成功業之後,不佔據功勞,不漏鋒芒,不咄咄逼人。可見老子所說的【身退】不是要人做隱士,只是要人不要自我膨脹。不居功貪位。淡泊名利。否則,會招來災禍。
看一切都很自在。拿得起,放得下,看得破,想得開。常常隨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樂而不為?天蒼蒼,野茫茫,一切想要的慾望太渺茫。妄想很久,原來都是一場空。那什麼是現實的?修下的福是現實的,積下的功德是現實的;造下的孽也是現實。犯下的罪而造下的罪孽是現實的。功德是回歸至凈圓滿永恆的中介物,罪孽是回歸至惡濁劣永恆的中介物。此大道內理是出世間法。只要心神復歸於道即可悟出。所以大道內理並非「玄理」,「玄理」不玄,皆為萬物原理。本自不玄,只因未進入境。身臨其境,萬物奧妙盡掌其中矣。
❽ 道德經第九章讀音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專子》、《五千言》、《屬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1]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2] ,被譽為萬經之王。[1]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❾ 道德經第九章其已是什麼意思
這一分句講持盈之道。
解釋一:「已」作「止,罷了」解,如「學不可以已」專。「其」是一個代詞「它屬」,少了這個字會很奇怪。「持而盈之不如已」倒滿水拿著,不如停止。停止什麼?停止倒水。所以其指代「倒水」這個動作。
解釋二:「已」同「矣」作「了」解。則「其」作第三人稱代詞「它」指代「不倒滿」這個狀態或者「倒了一半水停止」這個動作。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猶「盈而持之不如其已」也。端滿水不溢是古代的一種禮節,帶有求全求滿小心持天下的象徵意義。
其實不用搞得那麼細,不影響意思的理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