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區法治

社區法治

發布時間: 2020-12-17 04:06:35

㈠ 開展社區法制宣傳活動有什麼意義

開展社來區法制宣傳活動可源以增強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提升居民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推動社區法治建設。

法治宣傳活動意義在於,讓法治意識深入人心,加強社區人民對法律知識基本了解,提升社區居民對法治意識的認知力,加強社區居民防範意識,做好社區治安管控力度。

加強社區面治安防控措施,減少違法犯罪,嚴密防範和打擊各類黑惡勢力,創造安全穩定的社區環境,努力營造良好社區治安環境。



(1)社區法治擴展閱讀:

法治宣傳教育重點內容

除了憲法,還有民法典宣傳、防範電信詐騙、精準脫貧、掃黑除惡、教育就業、醫療衛生、征地拆遷、食品安全、環境保護、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安全生產、森林資源保護、非法集資、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防金融詐騙、社會救助等等。

法治宣傳活動的主要形式

開展法律「十進」活動(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景區、進網路、進宗教場所、進家庭、進軍營),廣泛進行座談、培訓,發放法律知識讀本、掛圖。

免費贈閱《百姓法治寶典》,舉辦廣場集中宣傳、開展主題徵文、演講比賽、文藝演出,製作微視頻、微動漫、抖音,充分運用電子顯示屏、製作公益廣告等。



㈡ 社區法治文化陣地"五個一"指哪些

社區法治文化陣地"五個一"指
1、建立「一個法制宣傳櫥窗」。
2、建立「一個法律圖書角」。
3、建設「一支普法宣傳隊伍」。
4、建立「一套居民學法制度」。
5、開展「每季度一場法制宣傳活動」。

㈢ 從社區工作談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應該重點有哪些措施

深化認識,加強領導。法制宣傳教育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基礎性工作,是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保證,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和諧社會的具體實踐。社會穩定、社會進步、經濟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法治環境作保障,特別是市場經濟,對法治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全體公民都知法、守法、依法辦事,並善於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社會才能穩定,經濟才能有序發生,社會各項事業才能納入法治軌道。因此,各級黨組織和領導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極端重要性,增強責任感,確保普法教育真正列入本單位工作目標之中和其他工作一並落實,一並考核。

明確職責、齊抓共管。首先要明確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是黨委、政府在開展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指導、協調機構,而且是政府編制內的常設機構,不是市司法局的內設股室。依法治理辦公室擁有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組織、指導、協調、督查、考核等職能和許可權。依法治理辦公室要切實履行職責,真正在全民普法中發揮組織指導和協調保障作用。法制宣傳教育是全黨的任務,必須在黨委的領導下,協調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形成「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全社會參與」的普法工作格局。黨委宣傳部門、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擔負著普法的主管職責,責無旁貸。政府各部門、各單位要積極參與,發揮自身優勢,樹立「大普法」觀念,只有這樣,才能發動一切力量開展普法工作,才能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完善制度、強化考核。「六五」普法要在考核評估上下功夫,建立一種權威性的長效考核機制。由依法治理辦公室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考核內容標准和辦法,對考核取得優秀等級的進行表彰獎勵;對考核不合格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對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單位,對其主要負責人實行免職;個人在年度考核中不合格的,取消評先評優資格。建立領導幹部法律知識任職考試制度。按照任命許可權,由任命機關組織,對考試不合格的暫緩任命,對經兩次補考不合格的不予任命或不再提請任命,以激勵和督促各單位及其主要領導認真履行職責,重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建立個人學法檔案制度。將個人年度學法考試、考試結果列入個人績效檔案,作為幹部年度工作考核、任免、晉升、獎懲的依據之一。

強化隊伍、抓好落實。做好普法工作,關鍵靠人、靠隊伍。一是要配齊、配強一支專職普法青年隊伍。這支隊伍主要來源於全市鄉鎮從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人員和村級幹部,這些人應當挑選政治素質好、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熱愛普法的工作人員;二是組建一支以律師、法律工作者、從事法律教學和法律工作為主體的普法講師團。三是建立一支由退休老幹部、老教師、老村幹部和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組成的義務普法志願者隊伍。鼓勵、引導和組織三支隊伍積極開展工作,充分發揮他們在法制宣傳教育中的中堅作用,以骨幹普法帶全民學法。

抓好重點、緊貼實際。公職人員的普法教育,已經形成制度,有較高的法律素養、依法行政、依法決策、依法辦事已成為全體公職人員的行為標准。「六五」普法在重點對象上,應由公職人員向村民、居民、進城務工人員、青少年和刑 滿釋放人員方面轉移,在普法內容上,突出維護社會穩定,普及依法行使權益,依法維護權益,依法履行法定義務的宣傳教育。在普法形式上,舉辦各類法制學習班,發放法制學習資料,開展經常性的法律咨詢,把法律交給廣大公民、人人爭做法律「明白人」。

落實經費、保障運行。開展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經費問題至關重要。普法經費要按上級的精神列入每年市財政預算,專項劃撥,專項專用,切實落實到位。不要把普法專項經費與司法局辦公經費混在一起,普法專項經費是用於全市普法工作,是全體普法對象的經費;司法局的辦公經費是司法局工作人員工作經費,兩項經費有嚴格的區別。司法局工作人員不多,所撥付的辦公經費也相應有限。更不能把普法經費名義上列入財政預算,敷衍上級檢查,而實際並未真正撥付。沒有經費保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就無法正常運轉。

創新形式,營造氛圍。以農村法制宣傳月,青少年法制宣傳周,「12.4」法制宣傳日等活動為載體,繼續運用宣傳車,法律咨詢,發放法制宣傳資料,創辦法制宣傳欄,懸掛法制橫幅標語等傳統方式營造法制宣傳氛圍。廣泛運用廣播、電視,政府內刊,信息網站等傳媒,加大公益性法制宣傳教育。電視台,政府信息網站要開辟法制宣傳教育專題欄目,建成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法制宣傳教育陣地。在休閑公園,車站,碼頭,集貿市場等人員集中的繁華地段,設置法制宣傳欄或者法制宣傳公益廣告牌,使全體公民出門見法,抬頭見法,時時刻刻把法律裝在心中。

法治實踐、普治結合。普法教育堅持與法治實踐相結合,抓重點、治難點、重實效。以「法治縣(市區)」建設為平台,加大三個創建活動的力度。一是以「四民主、兩公開」為重點的「民主法治示範(社區)」創建活動;二是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為重點的「依法辦事示範窗口單位」的創建活動;三是以依法辦事為重點的「依法決策示範領導班子」創建活動。

㈣ 社區應如何依法行政主要適用的法律有哪些

社區是基層群眾組織,不涉及行政,但是要依法辦事,只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共產黨黨內有關規定即可。

㈤ 社區法治文化潤民心活動怎麼策劃

山東省社區志願服務工作總結 近年來,在團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版部門和社會權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共青團山東省委積極引導廣大青年以「服務社會發展進步,服務人民群眾需求,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為宗旨,大力弘揚「奉獻、友愛、

㈥ 海裕社區法治評價指標主要有哪些啊

「法治復」與「人治」的區別主要有制以下幾點:

第一,「法治」與民主相容,「人治」與專制相合

「法治」是與市場經濟、工業文明相適應的一種治國方式。現代民主政治建立在法治基礎之上。法治化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現代化的重要指標。

「人治」是與自然經濟、農業文明相適應的一種治國方式,君主專制是人治國家的主要統治形式。在人治國家中,一切人只服從擁有權力的人及其意志。

因此,「法治」是「人治」的對立物,也是「人治」的天敵。現代國家要走出「人治」的局限,清除「人治」的痼疾,最有效的途徑是採用「法治」。

第二,「法治」強調「權自法出」,人治強調「法自權出」。

「法治強調權自法出,即所有的公共權力都應當具有合法性根據,沒有合法性基礎便不得行使任何權力,即使人們在法律之外行使了相關權力,也不發生法律效力。『合法性』這個概念可以在兩種意義上使用,其一是政治哲學所使用的合法性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講,它與合理性概念有內在關聯;其二是法學上所使用的合法性概念,事實上,它所講的就是合法律性。」

㈦ 如何認識社區依法治理的地位和作用

一)街道社區依法治理是加強社區管理的需要。在社區管理中,各個方面都離不開依法治理,依法治理本身就是社區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搞好依法治理,社區管理才能夠真正得到加強。尤其是隨著改革的深化,過去由政府或所在單位包攬的就業、醫療、保險、養老等社會保障事務逐步由社區承擔,社區日益成為市民生活的重要舞台和社會管理的主要領域。通過開展依法治理,用法律手段為社區管理服務,規范保障社區各項事業的發展,是社區管理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原則。
(二)街道社區依法治理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伴隨著社會人員結構的重大變化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大量離退休人員、個體工商戶,私營業主、下崗待業人員、外來流動人員以及新遷居民湧入社區,匯成數量龐大、身份復雜、流動性強的「社區人」群體。「社區人」個體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工作職業的差異,使得日常社區管理中出現了多種矛盾糾紛,如普遍存在的下崗再就業、最低生活保障費的發放、垃圾費的收繳、房屋拆遷、禁毒禁賭等問題,以及因空調噪音、滴水,車輛進出停放等原因而產生的鄰里矛盾,街道社區由此成為了社情民意的綜合反映地和各種矛盾、問題的匯聚地。靠過去那種由街道幹部、居委會主任上門做工作的簡單方式已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只有加強依法治理,用法律手段進行管理,才能夠順應民情,妥善解決矛盾、糾紛,確保社區的穩定。
(三)街道社區依法治理是深化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需要。社區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保障群眾依法享有的民主權利得以充分實現。實現的途徑就是實施依法治理,通過加強街道社區基層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按照黨的要求和憲法、法律的規定,把社區群眾組織起來,廣泛開展「自治」活動,切實把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實現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城區法治化的目的。
(四)街道社區依法治理是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的需要。在人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物質要求基本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街道社區為居民辦實事,就是要整合力量,實施依法治理,採取建章立制,整治違章違法,推動法律、醫療、文化等服務進社區的多種形式,實現社區的居所安全、秩序良好、環境優美、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確保居民安居樂業。

㈧ 如何將社區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安定祥和、穩定有序的社區環境是社區法治建設的目標之一。當前我國依然處於社會轉型時期,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社會問題,這些問題正隨著社區功能的日益完善而同步向社區轉嫁。在城市化進程中,由行政村自治組織向社區自治組織過渡的同時,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質量、人際關系、風俗習慣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加之社區內人員復雜、利益多元化的趨勢致使社區矛盾日益突出,這些矛盾和糾紛呈現出突發性、群體性、多樣性和復雜性,其中大多屬「公安不能抓,法院不能判、政府難處理」。因此,如何加強社區法治建設,化解諸類疑難矛盾糾紛,努力構建和諧文明社區,是當前城郊社區建設中面臨的新課題。
一、認清形勢,充分認識加強社區法治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區建設規模逐步擴展至城市郊區、農村,導致城中村的相繼出現,影響了新城發展步伐,以前的村居組織已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而將被逐漸淘汰並取而代之,社區的建立強化了基層建設,開展社區普法與加強法治建設,提高社區自治和服務能力勢在必行。「依法加強社區建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使全社會法治水平達到新的高度」是「六五」普法教育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加快城市建設的關鍵。
堯化街道堯辰社區組建於2001年8月,由原堯辰村整建合並高廟居委會組建純居社區,現有面積約2.0平方公里,居民1615戶,常住人口1983人,流動人口2926人,社區涉及范圍廣、居住分散,有鐵路老小區、老供銷社職工宿舍、農行宿舍、教師公寓房,另有城中村蠶桑隊、高廟等。由於歷史及多方面原因,小區無物業,各項配套設施不夠完善,人員結構復雜,難管理,居住人口性質以流動人口多、特殊群體多等特點。經歷幾次大規模拆遷後,形成了目前村居合一和高價商品房相交錯的居住形式,居住人口不斷增多。由此可見,城市郊區的社會結構已開始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呈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一是社區社會職能相應擴展。一部分原來由政府承擔的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逐步移交社會,轉移到社區。一部分原來由企業承擔的管理和職能也逐漸剝離出來,大量的職工在提前退職、退養、工齡買斷後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農村人」變成「城市居民」。因此,社區承接政府和企業分離的職能、事務日益繁重,教育引導和管理服務的壓力成倍增加。同時,失業、下崗、待崗人員不斷增多,社區在成為社會管理與發展的重要領域日益顯得重要。
二是居民維權意識不斷增強。隨著居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法制教育的不斷深入,人們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觀念在不斷增強,因此,要建立健全社區婦女維權崗、法律志願者隊伍、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律師隊伍定期法律咨詢等組織,為社區居民的生活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人口結構發生變化。隨著大規模的城鎮拆遷和舊區改造,新城鎮拓展和建設,外來人員不斷增加,社會管理的任務越來越重。轄區居住外來人口多,建築項目多,造成人口結構復雜。
四是弱勢群體不斷增加。老齡人口呈上升趨勢,下崗失業人員居高不下、婦女兒童在社區常住比例不斷增加,這些群體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因而需要社區具備相應的體系功能。
五是城區建設引起的拆遷、土地徵用、安置補償、歸正人員就業等內部矛盾。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和經濟利益的調整,社區內出現的矛盾將呈現內容多樣化、主體多元化、原因復雜化的新特點,群體性糾紛呈上升趨勢,正確處理這些矛盾,僅僅依靠民間調解方式遠遠不夠。維護社會穩定,依法調處人民內部矛盾顯得越來越重要。
因此,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這些重大變化,並且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採取必要的措施強化社區法治建設,增強社區功能。特別是大力加強城郊社區建設,依靠社區居民和社會力量解決社會問題,然而加強社區建設和管理要靠法制。只有把社區各項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以民主化、法治化促進社區建設和管理,才能維護社區社會穩定,保障社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順利發展。
二、緊抓機遇,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社區」的創建活動
加強社區民主法治建設是新形勢下社區管理自治的新課題。我們在充分認識加強社區民主法治建設重要性的同時,要廣泛開展「民主法治社區」的創建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對於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調動社區幹部群眾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增強其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健全社區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社區自治機制,對於規范社區事務管理,維護社區社會穩定,促進社區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堯化街道堯辰社區十分重視創建活動的開展。首先,領導重視,組織健全是關鍵。成立社區民主法治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社區民主法治工作的領導。其次,虛心向友鄰社區學習。結合本社區實際借鑒好的經驗、提升社區管理的新方法。三是選聘人才,配強班子。社區工作好不好,班子建設很重要,為了加強社區隊伍建設,社區選配了一支具有一定素質和協調辦事能力,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工作者進入班子,讓其更為充分的施展才能,使社區工作走上法治化軌道,為創建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摸索健全社區民主法治的新載體
構築新載體是社區民主法治工作的有效抓手和途徑。首先,構築新的組織載體,是社區依法治理的立身之本。2011年4月,為方便群眾,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拓展社區服務功能、提升社區管理水平構建新的工作平台。堯化街道堯辰社區籌建社區「一站式」事務受理中心,它提供4項功能:一是行政事務受理功能。涉及計生婦聯,代辦相關行政性事務,提供法律、法規、政策、信息咨詢服務,居民需要找政府反映和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這個「一站式」窗口得到「一條龍」服務,密切了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關系;二是社會事務服務功能。可為居民辦理申請低保、大病救助、殘疾人服務、居家養老等;三是勞動社會保障功能。社區人員再就業登記、退休工人管理、職業介紹與指導等事務;四是社區綜治民調。社區調委會在上級司法部門業務指導下,承擔法制宣傳、法律服務和人民調解工作職能,對轄區內的各類人民內部矛盾實行綜合調處和服務。
其次,構築新的活動載體是社區民主法治建設的立身之所。形式多樣,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法律進社區、進家庭活動,是提高居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的有效途徑。堯化街道堯辰社區以「五五」普法工作為基礎,圍繞「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積極開展社區法制宣傳教育,即:利用法制宣傳欄,針對性地宣傳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建立一支法律服務志願者隊伍,邀請政法戰線和離退休人員,參與社區法制宣傳、法律咨詢和人民調解,給社區工作的展開添上了翅膀;設立一隻法律服務聯系箱,利用黨員遠程教育網路平台,居民遇到法律問題,為其提供咨詢服務;通過開展法律進社區系列活動,為居民提供「遇到問題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方便之鑰。
第三,建立歸正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網路。社區建立安幫組,在做好延伸幫教的同時,積極拓寬歸正人員的就業渠道,有效地預防和減少了歸正人員的重新違法犯罪。
四、創新社會管理,深入開展人民調解工作
《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報告》指出,當前我國凸顯的征地糾紛、拆遷糾紛、物業糾紛、改制糾紛、醫患糾紛、勞資糾紛、污染糾紛、借貸糾紛以及本地人與外地人的糾紛,這9類糾紛最容易引發社會矛盾,並很可能轉化成社會風險。它反映的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更加復雜、深層的根源,也因此成為中國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
調查顯示食品安全、葯品安全、醫療安全、生產安全與網路安全成為當今引發社會矛盾最敏感的導火線,而政府失去公信、社會失去誠信又成為隱藏在這些導火線背後的「炸葯包」。由此,我們必須正視社會矛盾,通過加強基層法治建設和創新社會管理,不斷建立健全機制,讓老百姓有「民意」可以與政府有效對接,有「民怨」可以與政府平等對話,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
要正確解決和處理諸類糾紛矛盾,防止這些矛盾的發生甚至激化,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就要廣泛開展基層人民調解工作。我們深知加強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是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有效途徑,在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工作體系中具有基礎性作用。基層人民調解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化解民事糾紛矛盾的處理方式,原因在於人民調解在化解矛盾糾紛時具有不傷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工作特色。同時作為基層調解員具有介入早、零距離、平等協商、互諒互讓、方法靈活、容易執行等特點。棲霞區某項目建設中,因企業改制,有8名職工下崗代勞。因拆遷分歧,阻止拆遷,矛盾激化到出手傷人,出動警力,歷時3年,未達成拆遷協議。為推進城市化建設,確保人性化拆遷工作順利實施。堯化街道堯辰社區介入調解該項糾紛,社區調解員從維護社會穩定出發,排除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危機,抓住主要矛盾,掌握人員的思想動態,根據群眾現實環境和需求,對症下葯,開展對當事人教育疏導,各個擊破,順利化解人民內部矛盾。該案例的成功調解得到堯化街道領導的高度贊揚,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也給予了充分肯定,為新堯新城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體現了基層調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獨到之處。同時可以看出,人民調解員植根基層、貼近群眾,易為人民群眾所接受,在化解矛盾糾紛中具有獨特優勢。因此,進一步加強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和隊伍建設,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法制化、規范化建設,積極推進人民調解工作創新,提高基層社區糾紛的監控率和快速處置反應能力,為基層人民調解工作提供保障,是新形勢下創新基層社區民主法治建設的好方法。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小區居住人口不斷增多,民眾訴求呈多元化趨勢,矛盾糾紛也將不斷尖銳。針對這一實際,我們應當重視社區各項工作的建設,對社區建設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圍繞「法律進社區」和加強社區民主法治建設,廣泛開展「民主法治社區」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創建活動,為社區建設注入生機和活力。只有通過不斷努力,正確傾聽群眾訴求,及時化解基層社區矛盾糾紛,引導居民走法治化軌道,形成民眾知法、守法,正確用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法制氛圍,才能促進小區人與人的和諧相處,促進社區民主法治建設,從而達到促進社區社會安定和諧有序。

熱點內容
逃犯條例駁回 發布:2024-09-19 09:11:26 瀏覽:80
公司法方面的法律法規大全 發布:2024-09-19 08:56:11 瀏覽:734
法是社會本質的要求 發布:2024-09-19 06:17:07 瀏覽:637
清末司法改革 發布:2024-09-19 06:12:16 瀏覽:245
社會與法2017迷情 發布:2024-09-19 05:44:15 瀏覽:648
勞動法職工必要的休息時間 發布:2024-09-19 05:32:04 瀏覽:31
律師合同交底法律服務 發布:2024-09-19 05:19:35 瀏覽:887
廣告發律師 發布:2024-09-19 05:05:36 瀏覽:110
法社會學譯叢 發布:2024-09-19 03:39:33 瀏覽:996
江州區法院 發布:2024-09-19 03:31:18 瀏覽: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