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

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

發布時間: 2020-12-20 03:57:30

1. 黨員幹部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法治思維

這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的一項新內容,也是對各級領導幹部領導能力的一項新要求,意義重大。 領導幹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出是創新。這個創新,是在總結和發展基礎上的創新。在十五大報告中,提出的是著重提高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十六大報告中繼續強調了尤其要增強公職人員的「法制觀念」。十七大報告提出了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到十八報告中,則提出了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的能力,並且針對性地運用於「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四個基本方面。從「法制觀念」到「法治思維」,從「依法辦事能力」到「運用法治思維能力」,其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方面,由「法制」發展到「法治」,包含了民主、公平正義、權利保護等更加豐富和深刻的內涵,是內涵創新。第二方面,由「觀念」發展到「思維」,從思想理念進入到工作和能力思維,更具有針對性,更具有引領和指導意義,是工作、能力思維創新。第三方面,由一般性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發展增加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四個方面,是應用領域的創新。 所謂法治思維,就是以法治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標準的思維。所謂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就是用法治思維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要搞清楚法治思維,先要搞清楚法治思維對應的概念是什麼。我認為,法治思維對應的概念有三:非法律的思維、人治思維和法制思維。 首先,法治思維對應的概念有非法律的思維。法治思維的關鍵詞之一是法,是法律思維,而不是非法律的思維。這些非法律的思維,包括經濟的思維、政治的思維、管理的思維、文化的思維、道德的思維,等等。這些思維,當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思維,但是,不是也不應當是唯一的或者排他性的思維。除了上述非法律的思維以外,我們還應當重視法的思維,想問題、做判斷、行措施,還必須增加法的思維,以法為據,以法為尺。 其次,法治思維對應的概念有人治思維。法治,對應的是人治,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對應的是人治國家和人治政府。法治思維直接對應的就是人治思維。從這個意義上講,法治思維包含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即民主的基礎、控權的核心、人權保護的目的、依法辦事的規則,等等。 另外,法治思維對應的概念有法制思維。法制思維是依法為前提的嚴格依法辦事的思維,而法治思維則有更加全面的內容和深刻的針對性,即法治不僅要「治民」,更要「治官」,規范、約束和監督公權力的運行是法治的核心,當然也是法治思維的核心。 法治思維主要包含了五個方面的思維內容,即合法性思維、權利義務思維、公平正義思維、責任後果思維和治官治權思維等。 第一,合法性思維。領導幹部在行使公權力時,無論是決策,還是執行,或者是解決社會矛盾、糾紛,推動發展、深化改革,都應不斷審視其行為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和要求,包括行為的目的是否合法,行為的許可權是否合法,行為的內容是否合法,行為的手段是否合法,行為的程序是否合法,等等。合法性思維,是規則思維,也是制度思維,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事管人管權,就是這種思維的表現。 第二,權利義務思維。法律是規定權利義務的,法律關系就是權利義務關系。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社會主體彼此之間,都是權利義務關系。治理國家、管理社會、行政執法、人與人交往等,都要尊重保護權利,履行義務,承擔法定職責。法治思維,必然包含權利與義務思維的內容。各級領導幹部所作決策和所行措施,大多是針對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這些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在法律上是權利義務主體,而不是可以隨意侵犯的客體。對他們權利的尊重、維護和保護,就是法治思維的表現,漠視、蔑視其權利,任意剝奪侵犯其權利,不是法治思維,而是典型的人治思維。另外,領導幹部行使的權力是公權力,公權力的特點就是既是權利也是義務。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積極履行職責義務,不失職,不辱使命。一些領導幹部在當地經濟發展缺乏資金時,採用發文件強行讓公務員集資的辦法,就是在蔑視和踐踏公務員的法律權利,是典型的沒有法治思維的表現。 第三,公平正義思維。法治體現了公平正義的精神和原則,法治思維自然要反映這種公平正義的內在要求。例如,領導幹部在重大決策時,程序性規則的約束往往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實質上的,公眾參與決策、決策的民主化,才是決策中的實質性約束。讓公眾有序參與決策,決策反映和體現公眾利益和各方意見,這是公平正義在決策領域的體現。那種在決策工作中忽視公眾意見和利益,刻意袒護個別利益群體的做法,就是缺乏公共行政的公平正義思維的表現。在行政執法中,隨意執法、選擇性執法,都不是法治思維,難以取信於民,也難以真正有效和長效。 第四,責任後果思維。法律不僅是行為規則,還有法律後果和法律責任。法治不僅是行為之治,也是後果之治。法治思維也不僅僅是行為規則思維,不僅僅是判斷思維和行為思維,更為重要的還有責任後果思維。因此,行為有後果,行為者要對其行為的後果承擔相應責任,這是法治思維的應有之義。對領導幹部來講,必須對其權力行使和職責履行行為承擔責任後果,違法的行為要及時糾正,侵犯的權利要得到有效救濟保護,造成損害損失的要依法給予賠償,違法犯罪的要予以懲處。正所謂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失職必問責。 第五,治官治權思維。法治以制約和監督公權為核心,法治思維當然是以制約和監督公權為核心內容的思維。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些要求,無不體現對公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有著深刻的法治思維內涵。對各級領導幹部而言,治官治權思維,就是權力受制約和受監督的思維。因此,領導幹部尤其是主要領導幹部,必須有嚴格、規范行使權力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必須有接受制約和監督的思維方式,而不是為所欲為,更不是膽大妄為。

2. 為什麼必須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全 會強調,黨 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 會主 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幹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

盡管我國社 會主 義法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政務的能力與民眾日益增長的依法治國的需求之間還存在相當大的距離。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幹部個人意志至上、法治觀念淡薄,以權壓法。講法治要摒棄人治思維和習慣的行政命令,領導幹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必須遵守法治原則,堅守法律底線。

領導幹部必須認識到自己在職務行為中行使的公共權力,是凝結著全體人民公意的憲法和法律賦予的。領導幹部行使公共權力的行為,也必須有法律上的界限,不能是無限的,更不能公權私用。領導幹部在行使公權力時,無論是決策,還是執行,或者是解決社會矛盾、糾紛,推動發展、深化改革,都應不斷審視其行為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和要求。

加強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提高個人的道德水準,力求法律實施的公正,以公心處理法律無法理清的是非,以正確的態度科學分析、解決問題。要從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高度來認識法治作用,旗幟鮮明地反對「權大於法」的人治思維,真正把憲 法和法律作為開展工作、解決問題的基本規則,真正把依法辦事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和行動自覺,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參考資料:《必須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中 廉 網

3. 如何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黨員幹部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內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容,要自覺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高級幹部尤其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在相同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幹部。對特權思想嚴重、法治觀念淡薄的幹部要批評教育,不改正的要調離領導崗位。

4. 淺談為什麼必須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

黨員幹部能否具抄有法治思維,能不能在具體工作堅持依法辦事的原則,直接涉及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法治工作能否能夠真正有效地貫徹落實。如果黨員幹部不懂法、不學法、不依法辦事,黨通過憲法法律治國理政的目標就無法實現,所以,具備法治思維是黨員幹部最基本的法律素質,必須要通過法制宣傳和法治教育,通過嚴格的法律考核和法治政績的考察,不斷篩選那些法律素質高、能夠依法辦事的黨員幹部,把他們放在重要的工作崗位,保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法治工作的有效開展。

5. 如何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一、要強化黨員幹部的法制意識。黨員幹部要從關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關系國家治理體內系容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進一步深化對法治的認識,懷有對法治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尊崇。要深刻認識到,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法律實施就是保證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實現。 二、要強化黨員幹部的法制教育。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既需要廣大黨員幹部由內而外地自覺養成,也需要各級黨組織由外而內地持續培育。要按照全會《決定》要求,繼續總結運用這些成熟做法,持續不斷地加強法治學習培訓,進一步增強法治信仰,使法治思維成為廣大黨員幹部的基本思維方式,發自內心地認同、信賴、遵守和捍衛法律。 三、要強化黨員幹部的監督管理。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乾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從教育、提醒和防微杜漸的角度來說,監督是對幹部最大的愛護、最好的保護、最真誠的幫助。要大力加強幹部選拔任用監督,加強對幹部日常監督管理,切實匡正選人用人風氣,推動幹部依法辦事、干凈幹事,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

6. 如何提高黨員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維護穩定

(一)准確定位,規范信訪秩序,實現信訪工作理性回歸
堅持規范信訪事項和規范信訪秩序相結合,規范信訪事項是規范信訪秩序的前提,要想規范信訪秩序,必須規范信訪事項。凡是明確有法律渠道和主管部門的訴求,都不應作為信訪事項受理登記。
拓寬向群眾宣傳政策法律的渠道,告知其選擇法律途徑維護合法權益的有關規定。如果把不是信訪的問題引入信訪渠道,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誤導了群眾。在暢通信訪出口上做實做強,使大量被誤導進入信訪渠道的上訪人,通過教育引導、法律告知引導其退出信訪渠道,選擇法律途徑解決訴求。
(二)強化法治,把信訪事項導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
破解信訪難題的根本出路是加強法治建設,推進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逐步把信訪事項導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依法解決問題。
具體來講,一要依法解決問題,對法律和政策有明確規定符合解決條件的,一定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二要依法教育疏導,綜合運用法制宣傳、教育引導、心理疏導、化訪為訴、進入程序、依法處置等措施,把涉訪人群導入法治框架內解決問題。三要依法懲戒處理,對無視法律權威的違法上訪行為,要用法律方式依法處理;對把上訪當成誣告、陷害、誹謗渠道的,要強化法律告知,依法追究責任,堅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權威。四要依法終結信訪,堅決維護三級終結的權威;對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一律按法律規定,通過審判監督和檢察監督、行政復議、國家賠償程序處理,並結合各部門的紀檢監察監督、法制工作監督,強化糾正錯誤,規范執法行為,堅決維護法制權威,維護法律尊嚴。
(三)正確引導輿論,淡化信訪宣傳誤導,強化法制宣傳教育
高度重視輿論宣傳對信訪群眾的導向作用,客觀報道宣傳信訪政策法規,提高群眾對信訪的正確認識,引導信訪群眾依法信訪。
淡化對信訪特別是越級信訪促進問題解決的宣傳,不過分誇大和渲染信訪的作用,大力營造依法解決問題的輿論氛圍,從思想上消除涉訪當事人對信訪渠道過高的價值預期,引導其自覺選擇司法解決途徑,在法治程序里化解矛盾、促進和諧。通過對處理違法信訪行為等典型案例的宣傳教育,以案析理、以案說法,有效震懾違法,努力營造依法、理性、有序信訪的良好社會氛圍。堅持把宣傳政策法律和教育引導貫穿於依法治訪的全過程,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強化法律告知、釋疑解惑,教育警示群眾防範違法犯罪,實現執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四)強化源頭治訪,把涉訪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縣級以下
信訪問題的解決和防範關鍵在基層。要緊緊抓住縣級以下有關部門這個解決問題的責任主體和防範源頭:一是把矛盾發現在早、化解在小、解決在源頭。二是增加縣級以下有關部門化解矛盾、依法解決問題的層級,從村組、社區到鄉鎮、辦事處、縣區有關部門來真正了解實情、層層化解矛盾。三是對涉訪違法行為也要發現在早,處置在小,解決在縣級以下。要堅持法制原則,以「合法」還是「違法」作為定性標准,不要糾結於是否為「上訪人員」、「特殊群體」,防止違法行為的逐步升級。四是強化責任追究,及時吸取教訓、引以為戒,發現問題、改進工作,更好地從源頭上發現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7. 如何提高黨員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一要當好復學法的表率。學製法是守法用法的基礎。作為領導幹部必須注重學法,不僅要學履行職責所需要的法律知識,而且要學法的原則、原理,學法的價值、精神。
二要領會好憲法要義。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三要強化法治理念。法治理念是法治的靈魂,領導幹部要在紛繁復雜的工作事務中有所超脫,應當化繁為簡,即以法治理念把握復雜的利益關系,找出明確的權利義務主體及其之間的法律關系,結合實際形勢作出符合法律規定與社會效果的科學決策。
四要注重法治實踐。法治思維的養成特別是法治能力的提升,關鍵靠實踐。領導幹部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工作中,必須撲下身子,躬身實踐。
五要遵法守法。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
六要認真對待監督。從很大程度上講,衡量領導幹部法治水平的基本標準是如何對待監督。

8. 怎樣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從兩個方面促使領導幹部樹立法治思維,一方面把法治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明確提出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另一方面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及倒查機制,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有了法治思維,領導幹部才會遵從法治理念、法律精神、法律規定來行使權力、作出決策。法治思維是法治銘記內心、深入靈魂的體現。缺少了法治思維,在權與法之間,領導幹部就會迷失方向,跳出法律的框架,濫用、亂用權力。讓領導幹部樹立法治思維,不僅僅是依靠自覺能夠解決問題的,離不開制度規定,從不敢以權壓法、以權欺法開始,逐步過渡到不想、不願。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推動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進一步加強法治教育、培訓,不斷增強黨員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和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是法治銘記內心、深入靈魂的體現。缺少了法治思維,在權與法之間,領導幹部就會迷失方向,跳出法律的框架,濫用、亂用權力。黨員領導幹部必須要知法,懂法,才能在做決策、處理問題時主動和善於運用法律思維。因此,要提高執法人員和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處理事務的能力,第一要務就是加強法治教育、培訓,使每一個黨員領導幹部築牢法治思維方式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一是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學習制度,系統地學習社會主義法律知識。領導幹部在法治知識基礎上形成的法律信仰、自願守法和自覺用法,是法律實現其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這就需要領導幹部主動學習憲法和法律,對於職責范圍密切相關的法規制度要稔熟於心,知道哪些是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應該做的要做到什麼程度,進而為提高法治思維能力奠定認知基礎。通過強化學習,使每一個黨員領導幹部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培養社會主義法律素養,在思想深處樹立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堅定信仰,使之成為在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具體工作中指引和規范個人行為的基本觀念。二是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規培訓機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掌握社會主義法律知識,已經成為了黨員幹部必備的工作能力之一。充分發揮黨校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通過系統的培訓,使黨員幹部把對法律和法治的信念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去,融入到工作和學習乃至日常生活之中去,從而確立符合法治要求的權力觀,確立帶頭守法、維護憲法與法律權威的職責意識,牢固樹立「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維,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
二、完善法治環境,通過法治環境影響和促進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一是強化制度建設,完善法制體系。根據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需求增長的實際,及時健全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及時將群眾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升華為制度規定,既要健全實體性制度,又要完善程序性制度,既規定應該怎麼做,又明確違反法規處理措施,不斷構建完善系統完備、程序嚴密、規范有效的法律法規體系。二是建設法治文化,營造法制環境。強化正面典型的引導作用,把檢查學習和遵守法規制度情況作為黨內組織生活的重要內容,通過評選依法辦事模範人物、宣揚依法辦事先進典型,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使法治成為一種文化自覺。三是進一步推進行決策民主化、科學化、規范化,確保每一項決策的目的合法、許可權合法、內容合法、程序合法,用法律的手段來維護政府的權威,建立多元化的解決社會矛盾、爭議、糾紛的機制,健全和完善調解、信訪、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各項相關制度,形成良好的法治制度環境,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許可權不能突破、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把依法依規作為一種行動自覺。
三、堅持法治政績導向,把依法履職水平作為衡量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一是將依法執政能力納入考核體系。要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法治業績」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察指標體系中,並以此作為選拔、獎懲、晉升、晉級的重要依據,使法治建設真正成為一種硬標准、硬要求、硬約束。二是注重行政監督和問責。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要加強監督與問責制度的完善、實施工作,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通過對在決策、執法及行使公權力過程中有法不依,濫用職權的行為依法問責,不斷強化法治權威;在法治實踐中強化政務公開的理念,推動行政執法規范化和政府管理方式創新。三是樹立法治權威。加強對遵守法制情況的督促檢查,對法治意識不強、不按規定辦事的要及時提醒,對於違法的人和事及時追究並堅決糾正,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代價,讓其他人從中受到警示,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切實維護法治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9. 如何切實提升黨員幹部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把推進「依法治國」作為主題,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詳細描繪法治中國新圖景,中國共產黨在致力於將「依法治國」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對黨的各級領導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幹部推進依法治國的意識和能力,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運用「法治思維」是堅持黨的依法治國方略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成為各級領導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則,這意味執政黨要依法執政、政府要依法行政,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在工作的時候也就要做到法律至上。
一、法治與法治思維內涵
法治,追根溯源是追求公平、公正、公開。法治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權力與權利的沖突。這里的權力指的是公權,權利指的是私權。法治的精髓就在於限制權力、保護權利。對於權力而言,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於權利而言,法無禁止即自由。由此可見,法治重在治權、重在治官。人民政府應該是「對法律的敬畏、對人民的敬重」的政府;政府官員應該是「忠誠於憲法,忠實於人民」的公僕。這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本質所在。
運用法治思維,是相對於人治思維和權力思維來講的,主要是指各級領導幹部在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時,必須時刻牢記人民授權和職權法定的原則,必須嚴格遵循法律規則和法定程序,必須切實保護人民權利和尊重保障人權,必須始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自覺接受監督和承擔法律責任。限制權力,保障權利,既是法治的精髓,也是運用法治思維的核心。
二、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思維素養,提升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能力。
(一)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形成法治思維定勢。
1、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加強法治建設對於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大意義,全面理解法治建設與經濟建設、法治思維與權力行使、依法行政與依法治權的關系,不斷增強法治建設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
2、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法治理念。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公平正義,以人為本、以法為尊、保護人權、依法治權等法治理念,不斷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公開的法治價值,使領導幹部能自覺用法治理念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推動工作,自覺而堅定地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3、領導幹部要形成運用法治的思維定勢。法治思維定勢,就是思維主體在運用法治思維時的一種心理定勢和法律價值趨向。領導幹部遇到問題和矛盾時,選擇運用法治思維,還是行政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解決問題,就是一個思維定勢的問題。領導幹部形成運用法治思維的定勢,就是讓選擇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自發的一種心理需求和思維選擇,養成依法履職、依規辦事的良好習慣。
(二)加強對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律教育,充實幹部隊伍法治思維知識儲備。
1、在領導幹部法律學習內容上,要注重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關鍵在於法律素養的提高和法律知識的儲備。從現實情況看,苛求領導幹部像法律工作者一樣,系統掌握法律體系,熟練使用法律條款,准確把握法律關系,是難以實現的。首先要認真學習憲法和憲法性法律,理解國家制度的基本內容、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和國家權力運行的規則,特別要重視對法律基本原則的學習。其次要熟練掌握業務工作中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規、各種法律關系及法律程序,成為熟悉業務工作的行家裡手,再次要加強法律基礎理論、法律邏輯、反腐倡廉、平安中國、綜治維穩等社會法治知識的學習和更新。
2、在在領導幹部法律學習方式上,要注重加強多元化和有效性。不斷創新法治教育培訓方法,完善領導幹部學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學法用法長效機制。要通過初任培訓、中心組學習、法治講座、專題交流、學習考試等多種形式,使法律知識、法治意識、法治精神融入身心,內化為領導幹部的自覺意識和精神修養,外化為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領導幹部要不斷提升法律思維運用能力,豐富法治思維實踐途徑。
養成法治思維不是簡單的學習法律知識,而是要注重優化領導幹部知識結構的同時,提高其依法思考、依法決策、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一是領導幹部在法治實踐中,要善於發揮法治的引導、規范、保障、懲戒作用,切實做到依法化解社會矛盾、依法預防打擊犯罪、依法規范社會秩序、依法維護社會穩定、依法發展市場經濟。二是要運用法治思維引導人民群眾依法表達訴求,鼓勵人民群眾通過調解、仲裁、訴訟等法治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實現定分止爭,維護法治機制、法治權威,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圍。三是要把握多種法治思維方式的綜合運用和價值判斷,依法決策正確處理好政治思維、經濟思維、道德思維與法治思維的相互關系,使問題得到合情合理、合法合規的解決,實現決策科學化。
三、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治國理政 ,營造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的良好社會環境和法治環境。
(一)加強依法執政、依法行政體系建設。
1、要進一步完善和推進各項立法工作的科學化。按照注重頂層設計,明確權力界限,規范權力內容,防止權力濫用的原則,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中做到法治先行,在法治框架內推進科學立法工作。
2、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強化權力運行規則法治化建設,「將權力關進法治的籠子」,要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程序立法,特別是規范領導幹部決策權、執行權方面的法律和程序,推進對行政權、司法權運行機制的監督制約。
3、加強市場經濟法治建設。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現代市場經濟從建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就是法治不斷推進的過程。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法律的調節功能,克服市場經濟自發性、盲目性、無序性缺陷,規范市場經濟有序進行,使市場經濟由政府主導型向法治主導型轉變。
(二)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一要把法治理念轉化為制度體制機制,加強制度機制整體設計和頂層設計,加快法治政府進程。二要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健全程序規則,保證行政機關按照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三要制定和完善保障法律執行、運作、實施的各項具體制度,保障執法公平、公正、公開。四要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如根據物權法規定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保障不動產交易安全,為預防和懲治腐敗夯實基礎,又如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制度,從基礎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四是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建立決策風險評估和依法糾錯制度。
(三)加強幹部隊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教育。一要堅持法治政績導向,把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決策納入對領導幹部的政績考核內容,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並以此作為選拔、獎懲、晉升、晉級的重要依據。二要通過鼓勵、獎勵、晉職、晉級等激勵機制,引導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重視提拔使用法治思維意識強、善於用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維護穩定、推動發展的優秀幹部。三要有計劃的培養、選拔、任用一批具有法律專業背景的領導幹部,形成黨委政府選人用人的正向激勵引導機制。四要建立適應科學發展觀和法治內在要求的幹部法治績效綜合評價體系,引導法治思維成為領導幹部主動、自覺的慣性思維方式。
(四)加強黨和社會的監督機制建設。一要在治國理政的體系內,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加強行政、司法監督體系和監督制度建設。二要健全完善質詢、問責、離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黨政紀處理等制度,保障對各級領導幹部的有力有效監督。三要加強人大權力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促進其監督行為逐步制度化、規范化。四要深化政務公開,建立健全各項陽光監督制度,不斷拓寬社會監督渠道,讓人民群眾監督權力。五要按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的要求,強化領導幹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

熱點內容
一村一法律顧問責任 發布:2025-01-12 19:59:30 瀏覽:964
中國電影關於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9:18:02 瀏覽:681
屬於商法的是什麼法 發布:2025-01-12 19:00:48 瀏覽:595
法是以為核心內容的社會規范 發布:2025-01-12 18:49:24 瀏覽: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1-12 18:47:49 瀏覽:35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遠在身邊二 發布:2025-01-12 18:46:50 瀏覽:774
勞動法規定請病假 發布:2025-01-12 17:52:36 瀏覽:786
黨紀處分條例2015 發布:2025-01-12 17:17:05 瀏覽:932
欠條手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6:17:19 瀏覽:757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