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古羅馬的立法機構

古羅馬的立法機構

發布時間: 2022-01-07 13:25:28

A. 描述古羅馬共和國的主要政治機構組成(官員,人數,職責。)

羅馬共和國是古羅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間的政體,其正式名稱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也有觀點主張尤利烏斯·愷撒擔任終身獨裁官的前44年作為共和國的結束時間。

前510年羅馬人驅逐了前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Comitia Tributa)三權分立。掌握國家實權的元老院由貴族組成。執政官由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舉產生,行使最高行政權力 。部族大會由平民和貴族構成。

驅逐國王之後的最初十六年,羅馬陷入了長期的所謂騷亂之中。前494年,當時羅馬同鄰近部落發生戰爭,而羅馬平民拒絕作戰,帶武器離開羅馬,史稱「平民運動」, 在這種情況下,貴族被迫承認了平民選舉保民官和召開平民大會的權力,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會獲得特裡布斯會議(Comitia Tributa)稱號,但其決議僅對平民有效。

前454年羅馬成立一個由貴族和平民構成的十人立法委員會。 前451年,十人立法委員會頒布了一部法典,並刻在10個銅表上, 被稱為十二銅表法。 銅表法廢除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志著羅馬法的誕生。公元前367年李奇尼亞·塞克斯提亞法(lex Licinia Sextia)規定每年必須有一位執政官由平民擔任。前326年,取消了債務奴隸制。

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

前264年-前146年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為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被稱為布匿戰爭。前215年-前148年發動4次馬其頓戰爭。

前264年-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戰爭,主要是在在地中海上的海戰。開始在西西里島交戰,接著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敗。
前218年-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三個中最著名的戰爭。迦太基主帥漢尼拔率6萬大軍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羅馬。羅馬則出兵迦太基本土,漢尼拔回軍馳援,迦太基戰敗,喪失全部海外領地,交出艦船,並向羅馬賠款。
前215年-前204年--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羅馬戰敗
前200年-前197年--第二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勝利
前171年-前168年--第三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勝利
前149年-前148年--第四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勝利
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年-前146年),羅馬主動進攻,長期圍困迦太基城,最後迦太基戰敗,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阿非利加行省。
經過四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征服了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建成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稱霸地中海的大國。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會矛盾。前2世紀30年代~前1世紀30年代,史稱內戰時代,先後爆發了西西里奴隸起義和斯巴達克起義。形成了破產農民與大地主的斗爭,無權者與當權者的斗爭,騎士派與元老派的斗爭。並且在前133年-前123年發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馬略當選為執政官並開始實行軍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湧入軍隊。

前90年,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義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

前82年貴族派支持的蘇拉率軍佔領羅馬。次年,迫使公民大會選舉他為終身獨裁官,開創了羅馬歷史上軍事獨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蘇、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共同控制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頭同盟。前53年,克拉蘇戰死於安息。前48年,尤利烏斯·愷撒在內戰中擊敗龐培,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在前44年3月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

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 ,史稱後三頭同盟。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制。屋大維大權在握成為事實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結束了,古羅馬進入了羅馬帝國時代。

B. 簡答古羅馬司法體系

羅馬私法的結構和體系是以權利主體、權利客體和私權保護為編制順序,分為人法、物法和訴訟法三部分。(=人法 物法 訴訟法)
一、 人法制度
A.權利主體:
1、 自然人(自然人:人格權=自由權 市民權 家族權。自>市>家。)
在古代羅馬,自然人的含義有二:一是指生物學上的人,包括奴隸在內;二是指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主體,不包括奴隸,在法律上奴隸被視為物件,不是權利主體。
自然人要有法律地位,享有權利能力,必須具有人格。所謂人格就是享有權利能力的資格,它由自由權、市民權、家族權等三種身份權構成,總稱人格權。其中以自由權為最高,市民權次之,家族權再次之。
羅馬人根據不同的社會地位,自由權有很大差別,享有自由身份的人為自由人,沒有自由身份的為奴隸,介於兩者之間,自由權受到一定限制的稱為准奴隸。市民權是羅馬公民所享有的特權,根據是否享有市民權或享有多少,自然人分為羅馬市民、拉丁人和外國人。 www.21-e.com
家族權是指家族團體中的一員在家族關系中所享有的權利。
按照羅馬法,家庭中父有父的身份,子女有子女的身份。
家長(家父)對外能代表一家獨立行使各種權利,故又稱「自權人」。
其他出於家父權力之下的人(妻、子女等)稱為「他權人」。
只有同時具有這三種身份權,才能在政治、經濟和家庭等方面享有完全的權力能力,才是一個享有完全人格的人,否則,三種身份權中有一種或兩種喪失或發生變化,便成為人格不完全的人,這在羅馬法上稱為「人格減等」。
2、法人:
無完整法人制度,也沒有法人的概念和術語。
羅馬的團體分為兩種:社團、財團。
B. 婚姻家庭制度:兩種-----有夫權婚姻、無夫權婚姻。P52
二、物法制度
物法由物權、繼承、債法三部分組成。
A.物權:在羅馬有五種:所有權、役權(地役權、人役權)、地上權、永佃權、擔保權(信託、典質、抵押)。
B.繼承:
C.債法:
債發生的原因:在古典時代,發生債的原因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因當事人簽訂契約而發生債的關系,另一類是由於不法行為(叫做私犯)而發生債的關系。
羅馬法學家把契約分為四大類,即要物、口頭、文書和合意契約。

三訴訟法制度:
羅馬法學家把法分為公法與私法的同時也將訴訟分為公訴和私訴 21e.com
私訴方面,採用
1、法定訴訟-----〔共和國初期〕最古老又原始的訴訟形式
2、程式訴訟-----〔帝國初期〕比較流行,它克服了一些形式主義的色彩,又擴大了適用范圍,不僅限於羅馬公民,也審理外國人的違法案件。其審理仍分法律審理和事實審理兩個階段,但已有不同。
3、特別訴訟-----〔帝國後期〕唯一通行的訴訟制度

C. 論述古羅馬的法制體系

古羅馬法律制度
一、羅馬法的沿革
羅馬法是古代羅馬奴隸制國家從形成到衰亡整個歷史時期法律制度的總稱。它經過長期演變,成為奴隸制社會最發達、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對後世各時代法律有很大影響。公元前510年,羅馬進入共和國時期,並在前451——前450年制定了《十二表法》。該法典整理和發展了以往的羅馬習慣法,具有諸法合體的特徵。除《十二表法》外,民眾大會的立法、元老院的立法、行政長官的告示、法學家的解釋都是共和國時期的法律淵源。公元前27年,羅馬實行帝制。到公元1-2世紀,羅馬帝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羅馬法獲得空前發展。其表現為:皇帝的敕令成為法律;法學家「解答」成為重要的法律淵源;非官方和官方法令集問世。公元529年-534年,在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在位和去世後的6年時間里,先後編出《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又稱《法學階梯》)、《查士丁尼學說匯纂》、《查士丁尼新律》四部法律匯編,中世紀時期合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稱《國法大全》、《羅馬法大全》)。這部法典充滿君主專制主義思想,但是它精確反映了古羅馬帝國的政治法律文化,完整系統地保留了羅馬法的精華,對於歐洲各國法律制度的形成和發展具有無以倫比的影響。恩格斯稱之為「第一個世界性法律」。
二、法律的定義和分類
羅馬法學家的研究對羅馬法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由於他們受到歷史的局限和宗教神學觀念制約,在討論法律、法學基本問題時,更多地從自然法原則出發,把宗教、法律、道德混為一談,無法揭示法的本質。在具體的法學研究中,法學家憑借羅馬法中較為成熟的理論,把羅馬法分為公法與私法;成文法與習慣法;市民法、萬民法與自然法;市民法與裁判官法;人法、物法與訴訟法等不同的類別。這些分類不完全科學,但有助於法學研究的發展。
三、羅馬私法的基本制度
羅馬私法的結構和體系是以權利主體,權利客體和私法保護為編制順序,分為人法、物法和訴訟法三個部分。
(一)人法制度。人法是關於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人的法律地位、各種權利的取得和喪失、以及婚姻家庭關系等方面的法律。自然人的法律人格由自由權、市民權、家族權三種身份權構成。如果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喪失,便成為權利能力不完全的人,羅馬法稱為「人格減等」。當時在羅馬擁有完全人格的公民只佔居民的很小部分。奴隸在法律上被視為物件,不是權利主體。羅馬法規定的婚姻實質要件和形式要件,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婚姻制度的重視和在家庭關系中夫權的重要。古羅馬法沒有完整的「法人」制度,但已注意到某些團體作為權利主體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問題。
(二)物權制度。羅馬法中的「物」是指可以構成人們財產的東西。有時也包括法律關系和權利。依物的不同法律後果,羅馬法將它們分為要式轉移物和略式轉移物、有體物和無體物、動產和不動產等。物權制度包括物權法、繼承法、債法等內容,這些法律制度以及由債法所涉及的契約法在羅馬法那裡都有相當完整的體現,成為羅馬私法中最為突出的法律精華。
(三)訴訟法制度。羅馬訴訟法主要是規定保護私權的法律。雖然它不如人法,物法那樣發達完備,但它涉及內容廣泛,不少規定較為詳盡。古羅馬的訴訟程序經歷了法定訴訟,程式訴訟和特別訴訟的發展階段,並且依據公訴和私訴的不同性質,設計了有區別的訴訟制度,為後世的訴訟法發展提供了先例。
四、羅馬法的歷史地位
羅馬法中包含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約自由、私有財產權不可侵犯的原則,使羅馬法成為「純粹私有制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生活條件和沖突的十分經典的法律表現,以致一切後來的法律都不能對它做任何實質性的修改」。羅馬法中包含的符合商品經濟發展的法權關系,不僅服務於古羅馬社會,而且還直接或間接促進中世紀後期資本主義經濟的形成,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從法律文化的角度看,羅馬法為中世紀後期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論原則和科學概念,而且它的萬民法也成為近代國際法的最早淵

D. 古希臘 古羅馬兩國行政組織地位及其與立法 司法組織的關系

什麽時期的羅馬與什麽時期的希臘?羅馬經歷了部落氏族--共和--獨裁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情況都不一樣,希臘更糟糕,大多數時期處於城邦共和,各城邦之間的差異極大,就算在馬其頓王朝時期也沒有統一過司法與行政

E. 古羅馬共和國早期,國家的決策機構是

公元前三世紀,古羅馬建國之後,羅馬的管理機構主要是由元老院,高級長官和公民大會組成,雖然表面上看來非常民主,但是其實主要的決策機構依舊是的元老院,雖然百人隊會議會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來行使最高的行政權利,為期一年,但是因為只有為期一年,而元老院的元老都為終身制,所以高級長官一半沒有辦法來忤逆元老院的意見,而因為貴族和平民的矛盾非常激烈,掌握元老院的都是貴族勢力,所以公民大會也沒能為平民爭得任何權利。所以可以說元老院這個決策機構算是一個獨裁機構。這個狀況直到保民官出現為止
如有不明,可以追問

F. 古羅馬的法律由哪個機構制定

元老院,執法官,護民官,民眾大會,皇帝,五大法學家等,主要就是這些.

G. 古羅馬共和制的三大組成機構分別是什麼集中的決策機構是什麼

執政官,元老院,公民大會

H. 古羅馬的政治體制

古羅馬的政治制度以西方學院派,與一般歷史派區分還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王政時代(奴隸制原始部落國體)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

王政時代:
前8世紀至前6世紀史稱王政時代。先後有7個王,氏族部落組織尚完整存在,統治階層包括王、元老院、庫里亞會議(羅馬稱胞族為庫里亞,每10個氏族組成一個胞族,後為百人隊會議取代)。後來又出現了貴族與平民之分。

第一王羅穆盧斯在前753年建立羅馬城。前4王是羅馬人公社的軍事首領,後3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前6世紀中葉的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改革,標志著羅馬國家的產生。王政時代最後一位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無道,被憤怒的羅馬人趕走,傳說於前509年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

羅馬共和國時代:
在共和時代的早期,平民與貴族的斗爭進行了2個世紀。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布了十二銅表法,廢除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志著羅馬法的誕生。前326年,取消了債務奴隸制。

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建成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稱霸地中海的大國。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會矛盾。前2世紀30年代~前1世紀30年代,史稱內戰時代,先後爆發了西西里奴隸起義和斯巴達克起義。形成了破產農民與大地主的斗爭,無權者與當權者的斗爭,騎士派與元老派的斗爭。並且在前133年至前123年期間發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馬略(Gaius Marius)當選為執政官並開始實行軍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湧入軍隊。

前90年,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義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爭。

前82年,貴族派支持的蘇拉率軍佔領羅馬。次年,迫使公民大會選舉他為終身獨裁官,開創了羅馬歷史上軍事獨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蘇、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共同控制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頭同盟。前48年, 尤利烏斯·愷撒先後打敗另外兩人,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治而招致政敵仇視,於前44年3月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凱撒死後,羅馬內戰又起。前43年,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 ,史稱後三頭同盟。隨後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於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國宣告滅亡。羅馬從此進入羅馬帝國時代。

羅馬帝國時代(包括寡頭統治):
奧古斯都創建的政治制度,史稱元首制,其實就是共和名義的帝制。他在位期間,實行了一系列積極的改革,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並且對外擴張,使帝國北疆達到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

奧古斯都死後,其養子提比略繼位,從此開創了皇位繼承製。從前27年開始到192年這一時期被稱為前期帝國時期,包括3個王朝: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和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社會相對穩定。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98年-117年)在位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南有埃及、迦太基,北達萊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經濟空前繁榮。

192年,安東尼王朝最後一位皇帝被殺,羅馬出現了近百年的混亂時期。史學家將193年塞維魯王朝建立,到235年這段時期稱為後期帝國時期。始於安東尼王朝後期的社會、經濟和軍事危機,在公元3世紀達到空前規模,以致一些史家又劃出一個三世紀危機時期(193年~ 284年)。這一時期,戰亂頻仍,皇帝更迭頻繁,奴隸和隸農的起義遍及各地,3世紀60年代在高盧開始的巴高達運動,對統治階層的統治造成很大的威脅。

284年,近衛軍長官戴克里先由軍隊擁立做皇帝,取得帝國政權,改元首制為多米那特製(即君主制),正式採用東方君主的統治形式和禮儀。並實行了許多改革,史稱戴克里先改革。其後繼者君士坦丁一世廢除四帝共治制,於324年成為唯一君主,皇權得到加強。330年遷都拜占廷,更名君士坦丁堡。313年,頒布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他死後,戰亂又起。狄奧多西一世曾一度實現帝國的統一。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死後,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兩部分。

在西羅馬帝國,經濟不斷出現危機,人口減少,田地荒蕪,城鄉蕭條。410年,西哥特人佔領羅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進兵義大利。455年,汪達爾人再陷羅馬城。先後建立起西哥特王國、汪達爾-阿蘭王國、勃艮第王國和東哥特王國等蠻族國家。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其雇傭兵首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位君主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至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I. 古羅馬法律體系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一、羅馬法的概念

羅馬法不是一部法律文獻的名稱,而是泛指羅馬奴隸制國家的全部法律制度的總稱,存在於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即包括自羅馬國家產生至公元7世紀西羅馬帝國的法律。
二、羅馬法的歷史演變
1、 王政時代(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
由原始社會末期到城邦社會的演變(國家尚未形成)。圖利烏斯改革,廢除原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三個氏族部落,按地域原則把羅馬城劃分為四個區域,這次改革標志著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最終形成。到第七代王時才完成。王政時代的時期主要是習慣法,來源於古老氏族的習慣和社會通行的各種慣例。
2、共和國時期
寡頭政體,兩個執政官加上元老院,特殊時期從中確定一個獨裁官,為期最多六個月。共和國時期,隨著奴隸制經濟的發展;階級矛盾的加劇,成文法開始出現。公元前5世紀中葉制定的十二表法是羅馬最早的立法文獻。此外,還有各種會議制定的法律、元老院的決議、長官的告示和法學家的解答等。共和國後期,羅馬成文法獲得進一步發展。
3、 帝政時期 即羅馬帝國時期
前期:皇帝由元老院選舉,國家一分為二,即皇帝和元老院,屋大維號稱「奧古斯都(元首)」 帝國初期,羅馬法學家的活動日益加強。在此基礎上形成兩大學派,後來又出現著名的五大法學家。羅馬法學家的著述和一系列的司法實踐活動,使羅馬法律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不斷發展。帝國前期,皇帝敕令逐漸成為法律的主要淵源,元老院和各種會議的活動日益受到限制。
後期:公元前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東羅馬帝國繼續維持奴隸制,後來成為拜占庭帝國;西羅馬帝國為日爾曼人所滅,直接進入封建制。帝國後半期,敕令在法律體系中占據統治地位。在帝國後半期,鑒於羅馬奴隸制社會日趨瓦解,統治集團迫切要求將現行法律用特定形式鞏固下來,匯編成為法典,從而形成了影響深遠的羅馬法典編纂傳統。公元6世紀中葉,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時,中世紀統稱為《國法大全》的《查士丁尼法典》、《學說匯纂》、《法律階梯》等四部法律文獻先後完成。

J. 古羅馬法律由誰制定 最高統治者,特定官職人員,貴族或是誰

元老院是國家決策機構。 羅馬的貴族共和制主要權力主要掌握在貴族手中。

熱點內容
南京老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4-30 21:52:25 瀏覽:280
2014清華大學法律碩士分數線 發布:2025-04-30 21:47:05 瀏覽:899
合肥法律顧問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4-30 21:08:40 瀏覽:436
合同法與租賃合同關系 發布:2025-04-30 21:00:19 瀏覽:278
獨立法人法人 發布:2025-04-30 20:39:42 瀏覽:955
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原則 發布:2025-04-30 20:24:13 瀏覽:378
道路交通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20:13:53 瀏覽:30
物理法學小說 發布:2025-04-30 19:55:33 瀏覽:242
經濟法學名詞解釋 發布:2025-04-30 19:55:32 瀏覽:873
道德違禁感 發布:2025-04-30 19:54:57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