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館陶法治

館陶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1-07 17:52:07

❶ 永興坊除了摔碗酒,還有哪個我們不該忘記的人

一說到西安的永興坊,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網上那個摔碗酒的網紅店。

魏徵之所以能夠擁有民本思想,跟他自身的經歷和遭遇密不可分。年少的曲折,讓他非常能夠體會下層民眾的難處和不易,在其受到君主重用的時候,他的一系列諫言都是千方百計地為唐朝的民眾考慮,制定的一系列惠民的政策,得到了百姓的極大的支持。

❷ 除了包拯,你還知道歷史上哪些清官請任選其一,說說他的事跡

十大清官:

1。西門豹,春秋戰國時期魏國人。當時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且是戰略要地,但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門豹擔任鄴縣令,治理鄴地。西門豹到鄴地後,微服私訪,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智懲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時,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發展農業生產,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西門豹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後,鄴地百姓專門為他在漳水邊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2。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精明強干,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變當地的不良風氣。其威名由此流傳,《漢書》本傳中就把擅長處理政務說成是他的天性。趙廣漢在擔任京兆尹時,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處理各項公務,往往通宵達旦。並且善於思考,講究辦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但京兆尹的職責在於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腳下,日常處理政務容易得罪皇親國戚和當朝顯貴,所以,雖然趙廣漢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斬的下場。趙廣漢任京兆尹期間,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強,深得百姓贊頌。�
3. 黃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黃霸還在年少時,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於漢時並無科舉制度,漢武帝為緩解財政困難,發布詔令,凡是向國家貢獻財產的給官做。黃霸便用糧食換了一個卒史。從政後,奉公守法,以廉為本;體察民情,以勸課農桑為重。特別是黃霸斷案,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在防患於未然上,所以,黃霸為官,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悅服。黃霸也因此從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其中,以在當時的大郡--潁川郡任太守的政績最為突出。此前,潁川郡是一個豪強地主稱霸一方,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後,大刀闊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視農桑,施行教化,經過幾年的精心治理,潁川出現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產發展,「田者讓畔、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詔稱頌黃霸是良吏中的最優秀者。�
4.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長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審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數官職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專門的審案官,但在官僚體系中地位極低,也難有作為。徐有功雖長期擔任專職審案官,卻因敢於嚴格守法,犯顏直諫,執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達萬人以上而名留青史。徐有功先後任過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員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職。徐有功為官之時,正值武周時期,上有武後作亂,下有酷吏網羅,執法守正彼為不易。由於徐有功前後執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數以萬計,因而難免得罪酷吏、奸臣,頻遭彈劾、推審,但最終皆因找不出他貪贓或徇私枉法的證據,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兩次被罷官又兩次復出,盡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諛奉承,一心執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為歷史上罕見的一位名留青史的專職"法官",被當時人譽為"自古無有"的好官。�
5. 狄仁傑(公元607-700),字懷英,唐朝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屆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連荷蘭也有人以此為題材,編了一本《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
6. 陳希亮,字公弼,北宋時期眉州青神(今屬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陝西西安市)。他從進士及第開始,為官30餘年,先後任過知縣、知州、知府、轉運史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開封府及朝廷任職,不論是在地方還是京城為官,陳希亮嫉惡如仇,不考慮個人的禍福進退,為平民百姓稱頌,使王公貴人害怕。後因辛勞過度而逝世,享年64歲。著名文學家蘇軾,自稱平生不為人作行狀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陳希亮的為人,擔心陳希亮的事跡失傳於後世,而破例寫下了《陳公弼傳》。�
7.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包拯仕途的起點是知縣,後歷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行政長官;擔任過監察御史等監察大臣、戶部副史等掌理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都部署等軍事要職;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所以後人稱他為包待制、包龍圖、包學士。他在開封任知府雖僅一年多的時間,但死後,開封百姓卻在開封府署旁邊建了一座包公祠,以紀念和供奉他。包拯一生清廉簡朴,從不講究排場,即使做了大官,穿著仍與布衣時一樣;對貪污深惡痛絕,在給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贓吏》中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他一生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頓吏治,打擊貪污,深受百姓歡迎,離任時當地精製一好硯相送,他都婉言謝絕,「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獄,是包拯生前與死後深為百姓所贊揚和稱頌的主要內容。
包拯在當時和後世都享有盛名,特別在死後,作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體裁的文藝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帶有神奇色彩。隨著國際上文化交流的進展,包拯這個歷史人物和藝術形象還贏得了世界的聲譽。雖然史料中的包拯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懸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統治者的賞識,也受到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下層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作為清官確實是非常典型的。
8. 況鍾(公元1383-1442),字伯律,號如愚,明朝江西靖安縣龍岡州人。況鍾一生出色政績在蘇州知府任上,他直接減輕官糧,實行折征的辦法減輕百姓負擔,穩定和發展經濟。同時,整肅吏治、端正風氣,注意清理冤獄,為民伸冤。他排了一個日程表,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周而復始,從不間斷。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經他審理過的案子,無論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為非作歹。現在,只要一提起況鍾,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十五貫》故事裡那位甘冒風險、敢於伸張正義、為民伸冤的清官。除此之外,他還做了興修水利、舉辦學校、推薦賢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況鍾任職十三年間,三次離任三次留任,替蘇州百姓辦了不少實事,最後積勞成疾,病逝於蘇州任上。當地百姓為紀念況鍾,在他死後,蘇州和七個縣都建立了祠堂。
9. 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賢,海南瓊山縣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折時期。表面一片昇平,其時危機四伏。海瑞年青時,便對社會問題表現了極大的關注。在戶部供職時,出於對國家財力的憂慮,為進諫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縱容各地大興土木修建廟壇道觀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著必死決心毅然上疏。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後人稱為《治安疏》。奏疏遞上後,海瑞即被入獄,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階的勸說之下,才得以獲赦,官復原職,並逐步升至應天十府巡撫等職。之後,他為匡正時弊,嚴肅法紀,主持制定了貪污滿「八十貫絞」等嚴刑。他鐵面無私,對一直有恩於他的老丞相徐階也毫不留情,將徐家仗勢多佔的40萬畝良田退還原主,將欺壓良民的徐階的兩個兒子及20多個家人依律問罪。縱觀海瑞為官,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多次冒死進諫,雖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根本利益,但他嚴於執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撫流亡,注意發展生產,興修水利,限制大地主無止境的盤剝,改革落後的風俗習慣,等,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擁護,其行為具有不可否認的歷史進步作用。
10. 湯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別號荊峴,晚又號潛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縣)。主要政績在康熙朝,官至內閣學士、江寧巡撫、禮部尚書等。湯斌為官一生,除著書立說,發展理學學說外,幾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務和漕運的治理上,並注意為百姓減輕負擔、賑災救施、興利除害,從而始終躬身實踐儒家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民本」思想,為變「滿目榛荒,人丁稀少」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做出了一定貢獻,其為官清廉,至死僅遺俸銀八兩,連買棺材的錢都不夠,真正可謂是一代清官

❸ <<隋書 循吏 魏德深傳>>全文翻譯

全文翻譯太耗時了吧
關鍵字詞
尋:不久 相與:相互 傾城:全城(官吏,百姓) 闔:全
員外郎,館陶長,郡丞,令長:官名 深相交結:相互勾結
指麾:指使,指揮,命令,擺布
屏:通「摒」,原指關上門,這里我將它意譯為躲在室內。
逃竄之徒,歸來如市:意譯 以前逃走的盜匪們,都蜂擁般跑回了貴鄉
詣:到,去 訟:訴訟,申告 斷:斷案,判斷 合:全
害:憚忌 會:恰逢
以武陽歸李密:憑借獻出武陽得以歸順李密
以本土從賊:因為故鄉服從了反賊
輒出都門東向慟哭而反:就奔出東都城門向東面故鄉武陽所在地大聲痛哭
人或謂之:有的人勸告(德生率領)的兵士
必:一定
豈以......乎:固定句式,譯為:難道因為......嗎
補充
地名:館陶 貴鄉 東都 武陽 金墉
人名:趙君實(本文中又作 君實) 元寶藏(本文中又作 寶藏)
魏德深(本文中又作 德深 魏明府) 韋霽 杜整 越王侗 李密

❹ 漢武帝是漢景帝的第幾個兒子

第十個兒子,漢景帝總共有十四個兒子,漢武帝劉徹排行第十,具體如下:

1、皇長子臨江閔王劉榮,原為太子,後廢為臨江王,母栗姬。

2、皇二子河間獻王劉德,母栗姬。

3、皇三子臨江哀王劉閼於,母栗姬。

4、皇四子魯恭王劉余,母程姬。

5、皇五子江都易王劉非,母程姬。

6、皇六子長沙定王劉發(其五世孫為東漢光武帝劉秀),母唐姬。

7、皇七子趙王劉彭祖,母賈夫人。

8、皇八子膠西王劉端,母程姬。

9、皇九子中山靖王劉勝(蜀漢昭烈帝劉備先祖),母賈夫人。

10、皇十子漢武帝劉徹,原封膠東王,母王娡。

11、皇十一子廣川惠王劉越,母王皃姁。

12、皇十二子膠東康王劉寄,母王皃姁。

13、皇十三子清河哀王劉乘,母王皃姁。

14、皇十四子常山憲王劉舜,母王皃姁。

(4)館陶法治擴展閱讀:

漢武帝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前156年), 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漢景帝後,漢景帝說:「此貴征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

前元四年(前153年),劉徹以皇子的身份被封為膠東王。同年,景帝的長子、他的異母長兄劉榮獲封為太子。前元六年(前151年)秋九月,無子無寵的薄皇後被廢。第二年(前150年)春正月,景帝廢栗太子劉榮為臨江王;

夏四月乙巳,劉徹之母王氏被立為皇後,丁巳,劉徹被立為太子。 劉徹成為太子與其母孝景王皇後和其姑母館陶公主劉嫖有很大關系,王氏許諾讓劉徹迎娶劉嫖之女陳氏,因此在儲位之爭中得到劉嫖支持,劉徹後娶陳氏為妃。

後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尊皇太後竇氏曰太皇太後,皇後王氏曰皇太後。

❺ 我要舉報邯鄲市館陶縣人民法院法官,院長不依法為民辦案

找他們院長反應,或上級法院紀委或者地方人大,縣委,縣政府反應。

❻ 大漢皇帝劉砌一生簡歷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十六歲登基。[1] 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
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❼ 漢武帝的主要貢獻

1、改革幣制

漢武帝統治時期,由於對外征伐不斷,中央財政從此前「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的豐盈一變而為入不敷出的困局。「而富商大賈或蹛財役貧,轉榖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給」。富商大賈富可敵國,恰與窘困的中央財政形成了鮮明對比。

中央政府除了靠鬻武功爵等方式快速增加財政收入外,「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於是天子與公卿議,更錢造幣以贍用,而摧浮淫並兼之徒。」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打擊大商人,此即漢武帝幣制改革的初衷。

故漢武帝即位後,為了中央政府在經濟管理和政治統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視解決幣制問題,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幣制問題。

一方面穩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將地方的鑄幣權重新統一於中央。六次改革後三官五銖的發行一舉解決了困擾西漢金融多年的私鑄、盜鑄問題,漢武帝的幣制改革至此取得了較大成功。

2、獨尊儒術

漢武帝採取董仲舒的」獨尊儒術「。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漢武帝創造了數個第一,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排斥,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

太學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以儒家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學說。「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

但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即所謂的「儒表法里」。比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3、溝通西域

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從西域胡(黃)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蘿卜、葡萄、汗血馬、核桃、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井渠法作龍首渠,後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並進而入波斯等地。中原大量的絲織品和金屬工具向西輸送,鑄鐵技術,井渠法也傳到西域,歷史意義重大。

(7)館陶法治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1、金屋藏嬌

陳皇後,小名阿嬌,原為漢景帝劉啟的外甥女,生得甜美嫵媚、楚楚動人。某日,其母帶她入宮,漢景帝的兒子劉徹(即漢武帝)也在一邊玩耍,便將劉徹抱起問道:「我把阿嬌姐姐嫁給你為妻好嗎?」

阿嬌年歲雖比劉徹大,但劉徹長居深宮,經常與阿嬌嬉戲,見大姐姐皓齒明眸,又擅童玩,於是毫不考慮地回答:「好啊!如果阿嬌姐姐嫁給我,我就蓋一棟黃金屋,把她藏之於內!」陳阿嬌之母館陶長公主大喜,於是勸漢景帝立劉徹為嗣。

2、山呼萬歲

漢武帝在嵩山拜謁了誕生夏啟的啟母石後,率眾登上了嵩山東麓的一座山峰,此時吏卒皆聞大山"呼萬歲者三"。於是吏卒皆恭維武帝說:「這是中嶽山神在迎接陛下。」

聞此,漢武帝大悅,於是封所登之峰為萬歲峰,並在峰上建「萬歲亭」,在山下建「萬歲觀」。同時,下令祠官大規模增建祭祀嵩山的「太室祠」,並劃嵩山下三百戶設立「崇高縣」,免除一切賦稅、徭役,專管祭祀岳神之事。

❽ 劉徹的人物生平

漢武帝生於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而據《史記》、《漢書》的後妃傳記載,漢武帝生於漢文帝後七年(公元前157年)】。母王氏,漢景帝中子。 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漢景帝後,漢景帝說:「此貴征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
劉徹初名彘,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三歲時,景帝抱於膝上,試問劉徹:「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願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劉彘信口而應的回答,使劉啟不得不對這個兒子另眼看待。
劉彘有驚人的記憶力,求知慾特別強,尤愛讀書中古代聖賢帝王偉人事跡,過目不忘。景帝深感詫異。劉彘「訟伏羲以來群聖,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聖徹過人」,景帝遂改劉彘名「徹」。「徹」字表示充滿智慧,達到聖德的要求。
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劉徹以皇子的身份被封為膠東王。 同年,景帝的長子、他的異母長兄劉榮獲封為太子。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秋九月,無子無寵的薄皇後被廢。第二年(公元前150年)春正月,廢栗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夏四月乙巳,其母王氏被立為皇後,丁巳,劉徹被立為太子。 他成為太子與其母孝景王皇後和其姑母館陶公主劉嫖有很大關系。劉嫖許諾將她的女兒陳氏嫁給當時四歲(古代按虛歲計算)的膠東王劉徹。 劉徹後娶陳氏為妃,兩人成婚的時間無考。
後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尊皇太後竇氏曰太皇太後,皇後王氏曰皇太後。
登基之初,漢朝建立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們都希望天子舉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禪大典,改換確定各種制度。 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學說,就通過賢良方正的科目招納賢士。趙綰、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學而做官,達到公卿的高位。他們想要建議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為朝會諸侯的地方。 他們所草擬的天子出巡、封禪和改換歷法服色制度的計劃尚未完成,正趕上竇太後還在推崇信奉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不喜歡儒術,於是派人私下裡察訪趙綰等人所乾的非法謀利之類的事情,傳訊審查趙綰、王臧,趙綰、王臧自殺, 他們所建議興辦的那些事情也就廢止了。
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竇太後去世,漢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權。 他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yǎn)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王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 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 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同時,積極准備軍事力量的發展。 在軍事上,漢武帝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 後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並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
在天文歷法上一直是漢承秦制,漢初一直推行秦歷——顓頊歷,以10月為歲首。直至漢武帝太初改歷,施行新歷法。而春節正是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漢武帝住在建章宮,看到一個男子帶劍進入中龍華門,懷疑是不尋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該男子棄劍逃跑,侍衛們追趕,未能擒獲。漢武帝大怒,將掌管宮門出入的門候處死。冬十一月,漢武帝征調三輔地區的騎兵對上林苑進行大搜查,並下令關閉長安城門進行搜索,十一天後解除戒嚴。巫蠱事件開始出現。
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擅自動用軍費1900萬錢,事敗後被捕下獄。時值漢武帝下詔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為贖兒子之罪,將朱安世捕獲移送朝廷。孰料朱安世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在馳道上埋藏木人以詛咒皇帝。漢武帝大怒,公孫賀父子死獄中,滿門抄斬。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相繼被牽連入內,被殺。
這時,方士和各類神巫多聚集在京師長安,大都是以左道旁門的奇幻邪術迷惑眾人,無所不為。一些女巫來於宮中,教宮中美人躲避災難的辦法,在每間屋裡都埋上木頭人,進行祭祀。因相互妒忌爭吵時,就輪番告發對方詛咒皇帝、大逆不道。漢武帝大怒,將被告發的人處死,後宮妃嬪、宮女以及受牽連的大臣共殺了數百人。
漢武帝產生疑心以後,有一次,在白天小睡,夢見有好幾千木頭人手持棍棒想要襲擊他,霍然驚醒,從此感到身體不舒服,精神恍惚,記憶力大減。江充自以為與太子劉據、衛皇後有嫌隙,見漢武帝年紀已老,害怕漢武帝去世後被劉據誅殺,便定下奸謀,說漢武帝的病是因為有巫術蠱作祟造成的。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江充率領胡人巫師到各處掘地尋找木頭人,並逮捕了那些用巫術害人。江充一直搜查到衛皇後和太子劉據的住室,把事先准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陷害太子。 此時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不在長安。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壬午,劉據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殺了。蘇文逃到漢武帝處,向漢武帝控訴劉據,漢武帝開始並不相信此說,派使者召劉據,但使者不敢到劉據那裡,回報漢武帝說「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漢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劉據帶人離去,將長安四市的市民約數萬人強行武裝起來,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劉屈髦率領的軍隊,與丞相軍激戰五日,死者數萬人。 長安城有流言說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敢依附劉據,而劉屈髦一邊的兵力卻不斷加強,最終,劉據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
漢武帝憤怒異常,唯有壺關三老令孤茂敢上書漢武帝為劉據申冤。
劉據向東逃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隱藏在泉鳩里。主人家境貧寒,經常織賣草鞋來奉養劉據。 劉據有一位以前相識的人住在湖縣,聽說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於是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初八),地方官圍捕劉據;劉據知道自己難以逃脫,便回到屋中自縊而死; 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鬥而死,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
劉據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蠱之亂而遇害,劉據之子、史皇孫劉進有一子劉病已倖存,尚在襁褓中,後改名劉詢,為漢宣帝。
久之,巫蠱事多不信。官吏和百姓以巫蠱害人罪相互告發的,經過調查發現多為有不實。漢武帝頗知當時劉據只是惶恐不安並無謀反的意圖,高寢郎田千秋訟劉據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於是漢武帝霍然醒悟,立即就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並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對劉據兵刃相加的人也陸續被殺。 漢武帝憐劉據無辜,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歸來望思之台」,藉以寄託他對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天下聞而悲之。
漢武帝晚年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蠱之禍造成父子相殘、太子劉據自殺,種種打擊使武帝心灰意冷,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頗有悔意。在登泰山、祀明堂之後,武帝下《輪台罪己詔》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 在這段時間里(具體時間不詳),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因過」受到斥責,憂死於雲陽宮。一般認為是子幼母壯,為了防止鉤弋夫人重演呂後稱制的局面,漢武帝找借口處死了她。
公元前87年二月,漢武帝於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四天後的丁卯日,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 三月甲申葬於茂陵。霍光正式接受漢武帝遺詔,成為漢昭帝劉弗陵的輔命大臣,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 其後繼者昭帝(實為霍光掌政)和宣帝堅持執行武帝晚年制定的與民休息的政策,因而在西漢中期出現了被後世稱頌的昭宣中興局面。
劉徹去世後,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
魏晉南北朝之前,去世的皇帝能否追尊廟號有非常嚴格的規定,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准,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西漢十四帝,歷經211年,僅有四位皇帝擁有廟號,即太祖高皇帝劉邦、太宗孝文帝劉恆、世宗孝武帝劉徹、中宗孝宣帝劉詢。

❾ 關於漢武帝/

[編輯本段]【漢武帝簡介】
漢武帝劉徹(前157年—前87年),漢族,生於長安,幼名彘,是漢朝的第7位皇帝。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後王娡。4歲被冊立為膠東王,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曾用年號: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後元、太始。謚號「孝武」,後葬於茂陵。《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造了六個「第一」;第一: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思想的皇帝。第二:第一個創立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第三: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第四: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個用皇帝年號來紀元的皇帝。第六: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
正如歷史正劇《漢武大帝》所雲: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成為封建正統地位地位鋪平了道路。不過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而宣儒並不等於棄法,法依然是漢武帝時期的最終裁決手段,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節始於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封狼居胥。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從此西域成為幾大文明交匯之地,漢武帝被稱為「冠於百王」。
[編輯本段]【名臣名將】
丞相:竇嬰 許昌 田鼢(蟲字旁)(田蚡) 嚴青翟(應為庄青翟) 石慶 公孫賀 劉屈犛 田千秋
太尉大司馬:田鼢(蟲字旁)(田蚡) 衛青 霍去病 霍光
御史大夫:嚴青翟 韓安國 公孫弘 張湯 石慶 卜式 兒寬 杜周 桑弘羊
列將軍: 霍去病 金日石單(di)(金日磾) 上官桀
奉常太常:王臧 孔臧 韓延年
郎中令: 王臧 李廣 李敢
衛尉: 李廣 韓安國 張騫 路博得
太僕: 灌夫 公孫賀 公孫敬聲
廷尉: 張湯 趙禹 杜周 郭居
太行令大鴻臚: 王恢 李息 張騫 田千秋
宗正大農令:韓安國 鄭當時 劉受 顏異 桑弘羊
中尉少府執金吾:韓安國 趙禹 李息 王溫舒 尹齊 顏異 桑弘羊
都尉: 汲黯 朱買臣 江充
內史:石慶 鄭當時 公孫弘 汲黯 兒寬(兒寬) 減宣
還有東方朔 主父偃 司馬遷 蘇武 周亞夫 董仲舒 司馬相如 李陵
晚年生活
知天命的漢武帝亦感到自己晚年政治決策的失誤帶來的惡果,安撫流民的同時,在輪台頒下《輪台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史書《罪己詔》記載:「朕自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強調「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後稱制的局面,漢武帝狠下心找借口處死了她。公元前87年二月丁卯,漢武帝駕崩於五柞宮,享年七十歲。三月甲申葬於茂陵,廟號是世宗。
【相關音像】
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漢武帝創造了數個第一:
一獨尊儒術;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中國傳統主流文化之正統,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兩千餘年,受到歷代統治者所推崇。這里要說明的是,漢武帝並非限制其他各家的發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發展儒法結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
二設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為貫徹自己的命令,於是設立中朝,尚書台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三建立年號;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號六年。
四太初改歷;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
五鹽鐵官營;
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至今,今天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國傳出了冶鐵術、鑿井術、絲綢製造、漆器製造等技術,西方(域)傳入胡(黃)瓜 胡蘿卜 葡萄 汗血馬 核桃 天馬等 歷史意義重大
後妃子女
皇後
陳皇後 陳阿嬌,父堂邑侯陳午,母劉嫖既館陶大長公主,「金屋藏嬌」的典故由來,後被廢黜。
衛皇後 衛子夫,後亦被廢黜。生劉據、衛長公主、石邑公主、諸邑公主。
李皇後 李夫人,由霍光追封為孝武皇後,李延年的妹妹,生劉髆。
趙太後 趙婕妤(勾弋夫人), 生漢昭帝劉弗陵。
妃嬪
王夫人 生齊懷王劉閎。
尹夫人 尹婕妤
邢夫人 邢娙娥
李姬,生蓋長公主、劉旦、劉胥。
某氏,生夷安公主。
兒子
長子 戾太子劉據 母皇後衛子夫
次子 齊懷王劉閎 母王夫人 元狩六年立,18歲駕薨
三子 燕剌王劉旦 母李姬
四子 廣陵厲王劉胥(與齊懷王劉閎同時立)
五子 昌邑哀王劉髆 母李夫人 ,天漢四年立(其子劉賀當過27天皇帝)
六子 漢昭帝劉弗陵 母鉤弋夫人趙婕妤,在位十三年,21歲駕崩
女兒
由於歷史記載不詳,漢武帝之女未有明確排序。
蓋長公主 (鄂邑長公主)
衛長公主 (當利公主),是漢武帝和衛皇後的長女,也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兒。
漢武帝為求長生不老,派人到處尋訪方士。最著名的方士欒大,被封為五利將軍、天道將軍、地道將軍、樂通侯,「賜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漢武帝還將衛長公主嫁給了他(衛長公主原先嫁給曹壽的兒子曹襄,可能是因為丈夫早死,再嫁欒大),後來武帝發現欒大是個騙子,怒火中燒,派人把欒大活活燒死,以瀉心頭之恨。從此衛長公主再無事跡見於史料。只知道她的兒子曹宗在「巫蠱之禍」中遇害身亡,漢宣帝時她的孫子曹喜恢復了列侯爵位,這個爵位一直延續到東漢。 「巫蠱之禍」的發生,首先從衛長公主的兩個妹妹陽石公主、諸邑公主案拉開序幕。
征和二年(前91),有人舉報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又派人用巫術詛咒漢武帝,並且在漢武帝經常經過的甘泉宮馳道埋偶人,祝詛之言十分惡毒。於是公孫賀父子死於獄中,整個家族都被處死。數月之後,陽石公主和諸邑公主都因為巫蠱罪而被處死。
石邑公主 司馬貞《索引》認為石邑公主是衛子夫三個女兒之一,另外兩位是衛長公主和諸邑公主。
陽石公主 (德邑公主) 唯一的記載是「巫蠱之禍」,《史記》和《漢書》只說其是帝女,並未交代其母親身份。因為和諸邑公主同時因巫蠱罪被處死,所以現在一些註解把她當成了衛子夫的女兒。
諸邑公主
夷安公主 嫁漢武帝姊妹隆慮公主子昭平君。
漢代只有皇後的女兒才有專門的記載,漢武帝是否有其他女兒還有待發現。
[編輯本段]【相關音像】
中國大陸:
電視劇《漢武帝》,由周里京飾演漢武帝。
漢武帝電視劇《漢武大帝》,由陳寶國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司馬遷》,由許還山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大漢天子》系列,由黃曉明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鳳求凰》,由劉小鋒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東方朔》,由靳東 飾演漢武帝。
電視劇《劍行天下》,又名大漢英雄,由鄭國林飾演漢武帝。
[編輯本段]【歷史記載】
·《史記》之《孝武本紀》(節選)
【正文(1)】
漢武帝劉徹孝武皇帝者,①孝景中子也。②母曰王太後。孝景四年,以皇子為膠東王。
孝景七年,栗太子(劉榮)廢為臨江王,以膠東王為太子。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為孝武皇帝。③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註解】
注①集解漢書音義曰:「諱徹。」 正義謚法雲:「克定禍亂曰武。」 注②索隱按:景十三王傳廣川王已上皆是武帝兄,自河閑王德以至廣川,凡有八 人,則武帝第九也。注③集解張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歲為太子,為太子十歲而景帝崩,時年十六矣。」
【正文(1)】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①天下乂安,②薦紳③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④以朝諸侯。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會竇太後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⑤召案綰、臧,綰、臧自殺,⑥諸所興為者皆廢。
【註解】
注①集解徐廣曰:「六十七年,歲在辛丑。」 注②正義乂音魚廢反。 注③索隱上音搢。搢,挺也。言挺笏於紳帶之閑,事出禮內則。今作「薦」者,古字假借耳。漢書作「縉紳」,臣瓚雲「縉,赤白色」,非也。 注④索隱城南,長安城南門外也。案:關中記雲明堂在長安城門外,杜門之西也。 注⑤集解徐廣曰:「纖微伺察之。」 注⑥正義漢書孝武帝二年,御史大夫趙綰坐請無奏事太皇太後,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獄,自殺。應劭雲:「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後素好黃老術,非薄五經,因故絕奏事太後,太後怒,故令殺。」
【正文(3)】
後六年,竇太後崩。其明年,上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
明年,上初至雍,郊見五畤。後常三歲一郊。是時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縞氏觀。神君者,長陵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見神於先後宛若。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
平原君往祠,其後子孫以尊顯。及武帝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中,聞其言,不見其人雲。
是時而李少君亦以祠醦、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入以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卻老。其游以方篃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常余金錢帛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中。嘗從武安侯飲,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游射處,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行,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以少君為神,數百歲人也。
少君言於上曰:「祠醦則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①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醦,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葯齊為黃金②矣。
【註解】
注①索隱服虔曰:「古之真人。」案:列仙傳雲安期生,琅邪人,賣葯東海邊,時人皆言千歲也。正義列仙傳雲:「安期生,琅邪阜鄉亭人也。賣葯海邊。秦始皇請語三夜,賜金數千萬,出,於阜鄉亭,皆置去,留書,以赤玉舄一量為報,曰『後千歲求我於蓬萊山下』。」 注②索隱齊音劑。
【正文(4)】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①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而使黃錘②史寬舒③受其方。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
【註解】
注①正義漢書起居雲:「李少君將去,武帝夢與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乘龍時從雲中雲『太一請少君』,帝謂左右『將舍我去矣』。數月而少君病死。又發棺看,唯衣冠在也。」 注②集解韋昭曰:「人姓名。」正義音直偽反。 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二人皆方士。」正義姓史,名寬舒。
【正文(5)】
亳人薄誘忌①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貴者泰一,②泰一佐曰五帝。③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東南郊,用太牢具,七日,④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忌泰一壇上,如其方。後人復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秋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⑤冥羊⑥用羊;祠馬行⑦用一青牡馬;泰一、皋山山君、地長⑧用牛;武夷君⑨用干魚;陰陽使者⑩以一牛」。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於忌泰一壇旁。
【註解】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雲亳人謬忌也。」索隱亳,山陽縣名。姓謬,名忌,居亳,故下稱薄忌。此文則衍「薄」字,而「謬」又誤作「誘」矣。 注②索隱天神貴者太一。案:樂汁微圖雲「紫微宮北極天一太一」。宋均以為天一、太一,北極之別名。春秋緯「紫宮,天皇曜魄寶之所理也」。 注③索隱其佐曰五帝。河圖雲蒼帝神名靈威仰之屬也。正義五帝,五天帝也。國語雲「蒼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睰光紀,黃帝含樞紐」。尚書帝命驗雲「蒼帝名靈威仰,赤帝名文祖,黃帝名神斗,白帝名顯紀,黑帝名玄矩」。佐者,謂配祭也。 注④集解徐廣曰:「一雲日一太牢具,十日。」 注⑤集解孟康曰:「梟,鳥名,食母。破鏡,獸名,食父。黃帝欲絕其類,使百物祠皆用之。破鏡如貙而虎眼。或雲直用破鏡。」如淳曰:「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 注⑥集解服虔曰:「神名也。」 注⑦正義神名也。 注⑧正義丁丈反。三並神名。 注⑨正義神名。 注⑩集解漢書音義曰:「陰陽之神也。」
【正文(6)】
其後,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為幣,①以發瑞應,造白金焉。②
【註解】
注①索隱案:食貨志皮幣以白鹿皮方尺,緣以繢,以薦璧,得以黃金一斤代之。又漢律皮幣率鹿皮方尺,直黃金一斤。 注②索隱案:食貨志白金三品,各有差也。正義白金三品,武帝所鑄也。如淳曰:「雜鑄銀錫為白金也。」平準書雲:「造銀錫為白金。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莫如龜,故曰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圓之,其文龍,名曰白選,直三千;二曰重差小,方之,其文馬,直五百;三曰復小,隋之,其文龜,直三百。」錢譜雲:「白金第一,其形圓如錢,肉好圓,文為一龍。白銀第二,其形方小長,肉好亦小長,好上下文為二馬。白銀第三,其形似龜,肉好小,是文為龜甲也。」
【正文(7)】
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①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錫一角獸,蓋麟雲。」②於是以薦五畤,畤加一牛以燎。③賜諸侯白金,以風符應合於天地。④
【註解】
注①集解韋昭曰:「楚人謂麋為麃。」索隱麃音步交反。韋昭曰「體若□而一角,春秋所謂『有□而角』是也。楚人謂麋為麃」。又周書王會雲麃者若鹿。爾雅雲麋,大鹿也,牛尾一角。郭璞雲漢武獲一角獸若麃,謂之麟是也。 注②正義漢書終軍傳雲「從上雍,獲白麟」。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 注③正義力召反,焚也。 注④集解晉灼曰:「符瑞也。」瓚曰:「風示諸侯以此符瑞之應。」
【正文(8)】
於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乃上書獻泰山及其旁邑。天子受之,更以他縣償之。常山王有谸,遷,天子封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五嶽皆在天子之郡。
其明年,齊人少翁①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②夫人卒,少翁以方術蓋夜致王夫人及醦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於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③駕車辟惡鬼。又作甘泉宮,中為台室,畫天、地、泰一諸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余,其方益衰,神不至。
乃為帛書以飯牛,④詳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而視之,得書,書言其怪,天子疑之。有識其手書,問之人,果*(為)**[偽]*書。於是誅文成將軍⑤而隱之。
【註解】
注①正義漢武故事雲少翁年二百歲,色如童子。 注②集解徐廣曰:「齊懷王閎之母也。」駰案:桓譚新論雲武帝有所愛幸姬王夫人,窈窕好容,質性嬛佞。正義漢書作「李夫人」。 注③集解漢書音義曰:「如火勝金,用丙與丁日,不用庚辛。」 注④正義飯,房晚反。書絹帛上為怪言語,以飼牛。 注⑤正義漢武故事雲:「文成誅月余,有使者藉貨關東還,逢之於漕亭,還見言之,上乃疑,發其棺,無所見,唯有竹筒一枚,捕驗閑無蹤跡也。」
[編輯本段]【巫蠱之禍】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末年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巫蠱為一種巫術。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
征和二年(公元前91),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奸,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命寵臣江充為使者治巫蠱,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遂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人誣陷太子,太子起兵抵抗,與同為皇族的丞相劉屈髦激戰五日,最終,太子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漢武帝詔遣宗正劉長樂、執金吾劉敢奉策收皇後璽綬,衛子夫選擇了自殺。太子逃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一戶貧家,新安(今河南澠池東)縣令李壽得知太子的下落,就帶領人馬來捉拿他。太子上吊自殺。他的兩個兒子和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壽手下的張富昌等人殺死,至此,太子的妻子兒女全部遇害,只留下一位孫子劉詢,又稱劉病已,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
久之,巫蠱事多不信。田千秋等上書訟太子冤,武帝得知太子的冤屈,乃族滅江充家,焚蘇文於橫橋上,追捕太子的官吏被族滅。征和三年,劉屈髦因與李廣利密謀擁立李廣利外甥昌邑哀王(李夫人之子劉髆)被殺,其家人亦被殺,加上被太子殺死的韓說,此時巫蠱之禍中的主要人物皆已亡故。武帝後來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台」,以誌哀思。但是因巫蠱之禍牽連受死的,前後達數萬人。
[編輯本段]【年號列表】
建元 前140年—前135年
元光 前134年—前129年
元朔 前128年—前123年
元狩 前122年—前117年
元鼎 前117年—前111年
元封 前110年—前105年
太初 前104年—前101年
天漢 前100年—前97年
太始 前96年—前93年
征和 前92年—前89年
後元 前88年—前87年
傳記 《史記·孝武本紀》
《漢書·武帝紀》
[編輯本段]【相關詩詞】
念奴嬌 漢武巡朔方
宋:李綱
茂陵仙客,算真是、天與雄才宏略。
獵取天驕馳衛霍,如使鷹鸇驅雀。
鏖戰皋蘭,犁庭龍磧,飲至行勛爵。
中華疆盛,坐令夷狄衰弱。
追想當日巡行,勒兵十萬騎,橫臨邊朔。
親總貔貅談笑看,黠虜心驚膽落。
寄語單於,兩君相見,何苦逃沙漠。
英風如在,卓然千古高著。
秋風辭(劉徹)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鑒賞】秋風吹拂,白雲飛舞,草木枯黃,葉片飄落,雁鳥都飛回南方去了。劉徹:是漢武帝的名字。武帝見秋風吹起而愁緒滿懷,頗有一種感嘆年華老去的意味。
金銅仙人辭漢歌 唐 李賀
魏明帝青龍九年八月,
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
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 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 叄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走千里 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 憶君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 渭城已遠聲波小
【背景】詩人有感於此,因而借金銅仙人辭漢的史事,來抒發興亡之感、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它設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鮮明,而又變幻多姿;詞句奇峭,而又妥帖綿密:是李賀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為傳誦千古的名句。
策》,對「獨尊儒術」深惡痛絕者,他們的批評並非毫無道理。

❿ 河北歷史上出過什麼名人,或名人在河北做官如魏徵

河北省歷史悠久,數千年來積淀的豐厚的文化資源,哺育了許多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教育家、藝術家和英雄模範人物。這些燕趙志士仁人的奮斗精神和道德風范,是我們一筆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他們或者是河北籍的,或在河北這塊土地上生活奮斗過,或與河北有關,他們都對中國的歷史進程發生過重大影響。這里選擇清代以前的119名歷史名人加以介紹。

黃帝 炎帝 伯夷 叔齊 扁鵲 慎到 樂毅
趙勝 毛遂 廉頗 藺相如 公孫龍 荀況 李牧
荊軻 董仲舒 李延年 毛亨 崔駰 崔瑗 崔寔
盧植 張角 劉備 張飛 趙雲 劉劭 張華
束皙 歐陽建 張載 張協 張亢 盧諶 道安
竺道生 高允 祖沖之 馮太後 酈道元 邢邵 邢杲
祖暅之 楊炫之 盧思道 劉焯 劉炫 展子虔 陸法言
魏刀兒 竇建德 劉黑闥 傅奕 李百葯 孔穎達 魏徵
盧照鄰 慧能 李嶠 張鷟 一行 李頎 高適
李陽冰 劉長卿 賈島 盧仝 劉昫 郭威 李廷珪
胡鑲 柴榮 李昉 趙匡胤 呂端 曹彬 柳開
王則 劉筠 邵雍 趙佶 張世傑 趙伯駒 劉完素
張元素 趙秉文 蔡珪 王若虛 李杲 趙孟堅 李冶
何榮祖 郭守敬 王恂 劉因 趙孟頫 鮮於樞 劉貫道
關漢卿 盧摯 蘇天爵 韓山童 尚仲賢 李好古 劉六
劉七 馬中錫 楊繼盛 薛論道 趙南星 傅維鱗 孫奇逢
顏元 李塨 紀昀 崔述 王清任 曹雪芹 盧坤

熱點內容
南京老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4-30 21:52:25 瀏覽:280
2014清華大學法律碩士分數線 發布:2025-04-30 21:47:05 瀏覽:899
合肥法律顧問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4-30 21:08:40 瀏覽:436
合同法與租賃合同關系 發布:2025-04-30 21:00:19 瀏覽:278
獨立法人法人 發布:2025-04-30 20:39:42 瀏覽:955
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原則 發布:2025-04-30 20:24:13 瀏覽:378
道路交通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20:13:53 瀏覽:30
物理法學小說 發布:2025-04-30 19:55:33 瀏覽:242
經濟法學名詞解釋 發布:2025-04-30 19:55:32 瀏覽:873
道德違禁感 發布:2025-04-30 19:54:57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