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家庭作用對道德

家庭作用對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1-07 22:55:47

A. 對家庭道德教育的心理學理解

許多家長都把優秀子女定義為學習好,聽大人話的孩子,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學習好只是智力較高,聽話只是性格溫順,而光有這些孩子是不能成為一個優秀人才的。要成為一個優秀人才,除了智力因素外,還有品德,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尤其是品德因素是判定一個人「好壞」的惟一標准,如一個人品德不好,即便他有才華,也只能算是個歪才,對社會對家庭對自己都沒好處,如我們看到的極端例子:大學生殺人犯馬加爵。
培養一個有道德的子女家長該怎麼作?
首先是正人先正己,說白了就是家長本身就必須有德重德。這點現在可不太容易作到了,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道德觀念的變化,許多家長對是非都看不清楚,他們或就把些不對的道德觀(如先為自己著想)教給孩子,或就把道德教育不當回事,任隨孩子發展,前種作法肯定不對,而後一種作法也不對,在一個社會道德環境不太好時,任憑孩子自我發展無疑是不負責任的。而家長如何正身,這非本章討論內容,暫不談。
其次是掌握有關握道德教育的方法,如心理學研究成果及一些家長道德教育的成功經驗。兒童的道德形成有一個發展過程,它在出生時萌芽,不斷發展直至成年。幫助孩子道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這里介紹一下道德發展方法的的十大觀點:
1。道德的核心是愛心: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一切生命形式以及它們的生活環境。通俗點說就是:把自己當回事,天生我才必有用;也把別人當回事,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也怎麼對待別人。愛護動物,愛護大自然。
2。道德發展是漸進的,分階段的:
出生到三歲的發展階段:許多道德發展的重要事情都發生在這個階段。給出生的嬰兒創造一個充滿愛心的環境,嬰兒依戀抱他照顧他的人,這就是他和人群最初建立的重要的關系。有一種「皮膚飢餓」的說法,即有時嬰兒大聲哭鬧不是要吃,而是要別人抱!一歲學走步,理解語言;兩歲嘗試獨力思考,有「反抗」舉動;三歲已能和他人合作。在所有這些年齡段里,孩子都有機會進行很多道德學習,如知道一些規則和限制,玩東西不能丟掉;和小朋友玩不能打人。還會學會遵從要求:「到這里來」;」把它給我「等。這些都是孩子道德成熟中重要的第一步,家長們常無意地幫孩子完成了,但若有意去作,可能效果更顯著。
學齡前到成年階段:也叫道德推理階段,人處在兒童,青少年,成年各個道德發展階段中,對什麼是對的都有不同的觀點。如四歲多的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推理:」我自行其道就是對的「;上幼兒園的孩子是無原則的服從:」照大人說的去作就是對的「;低年級的孩子具有公平觀,只公平對待那些公平待己的人;高年級小學生及初中生表現為人際順從:」我應作個好人,滿足別人對我的期待。「;高中生已有對社會服從的觀點:」我該對社會價值系統負全責「;剛成年時具備良知原則:知道維護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力。
階段論教會家長不要期待孩子一步跨入他們還沒准備好的階段。(階段論詳解將在以後刊出)
3。尊重孩子並要求孩子用尊重回報你:家長必須時時提醒自己,孩子是一個有自己權力的人,而不是一個等著我們去操縱的傀儡!培養一個有道德的孩子的第一步就是用道德的方式對待孩子。過去道德始於恐懼,如果現在尊重不能代替恐懼,那孩子不論現在還是將來都不會嚴肅地看待道德。
4。樹立榜樣來教育:幫孩子將道德推理轉變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榜樣來教育。切記:家長最有可能成為孩子的榜樣,」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打地洞。「,家長們一定要好自為之!
5。說服教育:榜樣的力量較大,但孩子接觸壞榜樣的機會也是很多的,即便是好榜樣也未必十全十美。這時就需要用語言來告訴孩子隱藏在榜樣後面的正確的或錯誤的東西。同時也提醒了孩子:不要怕錯,重要的是知錯能改。
6。幫助孩子學會思考:家長教孩子是一回事,而讓孩子能接受是另一回事。這時讓孩子能接受的好辦法就是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只有他想通了,理解了,才能真地接受家長對他的教育。家庭里經常對社會現象進行一些道德討論並得出道德判斷,這很有助於孩子的思考。
7。幫助孩子擔當起真正的責任:這不僅可以讓孩子學會道德推理,而且可促使他們發展相應的道德行為。孩子的責任感從小就該培養,先從對自己負責開始,如照顧自己,完成自己該完成的事,同時要要逐步學會照顧他人,即培養對他人的責任。當一個人從小養成幫助他人的好習慣,長大將會為廣泛的社會作貢獻。
8。平衡自由和約束:放手讓孩子去做事是父母和孩子和平相處的關鍵。但孩子並不是成年人,仍處在不成熟的階段,需要家長給於指導和約束。給孩子自由是讓他們有機會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慢慢地成熟起來。而約束只是給自由保駕護航,而不是限制自由。這兩者的平衡現實中較難把握,但必須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9。愛孩子並幫他們發展積極的自我概念:對自我概念來說,正是被人愛,幫助我們懂得了愛自己。愛自己是對自我價值的意識和尊重,是自信自強的前題。」象愛自己一樣去愛你的鄰人,「你要作個關心別人的好人,首先要自己感覺好!除了給孩子愛,幫他們發展某些技巧和才能也能讓他們為自己驕傲,這是自重的重要源泉。
10,培養道德發展的同時培育一個快樂的家庭:社會現實和道德觀念常有沖突,家庭里的道德發展中也就難免有沖突。有沖突是正常的,但發生沖突後須合情合理的給於解決。這樣不但有助於孩子的道德成長,還有助於增強家庭抗沖突的能力,使家庭成員享受更多的快樂。好的家庭的特徵是:家人共同在一起消磨時間,共同承擔家庭義務。在培養優秀子女方面,家庭紐帶是重要的因素。
對離婚家庭來說,你們的孩子立即有三個基本的需要:知道離婚不是他的錯;知道你們沒拋棄他還很愛他;保持他的生活有一定的連貫性。所以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與父母雙方保持聯系就顯得十分重要。

B. 結合實際談談道德的作用

1、在飛快發展的當今社會,各種社會問題暴露出,我們的整個社會需要加強培養個人的道德素養。個人的道德素養直接影響著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世界觀和榮辱觀等問題。因此,個人品德是我們社會道德建設的基礎和根本。

2、個人道德品質的培養有利於提高社會公德。公民的個人品質高,才會自覺遵守和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維護社會的共同利益,是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一個公民個人道德品質高的社會,人與整個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地關系都會是和諧穩定的。

3、個人道德品質的培養有利於提高個人職業道德水平。一個具有較高的個人道德品質的人始終以高尚的職業道德規范自己,在本崗位上努力做到愛崗敬業、廉潔公道、勇於競爭、敢於創新、團結協作,在行業的改革於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4、個人道德品質對於樹立好的家庭美德有著重要作用,每個家庭是整個社會的小細胞。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的公民,對家庭有著高度的責任感、尊愛長輩、愛護配偶、呵護孩子,為建立和諧安寧的家庭而自覺遵循道德准則。

C. 怎樣理解家風對家庭成員個人修養的作用和對社會道德風尚的影響

演員楊大俠:「書香」家風伴我成長
供一捧清茶灑青冢,還幾許牽掛寄奶奶。今年清明節,回鄉下老家掃墓,用鮮花表達對逝去奶奶的哀思。煙雨朦朧的農家,天然帶著幾許詩歌的味道,空氣中充滿著回憶的情緒。

從我記事起,奶奶就引導我多讀書、讀好書,把我引到愛好讀書的路上。盡管她沒有多少文化,但是固執的她深知: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於是,一種「書香」家風,植根在我童年的心田裡,開始萌芽、生長。

然而,童年歲月,僻居鄉下,窮苦異常。雖然早早上了學,可除了薄薄的兩本語文、算術課本,實在再看不到別的東西。孩提時候,書本讓我看到了一個個嶄新的世界,使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生活在知識飢荒中的我,總是認真地閱讀咀嚼每一張到手的紙片。街邊一分錢讀一本的小人書,也可以讓我磨蹭半天,那幾十本每本價格才一毛錢左右的連環畫,是我童年時代的全部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尤其是對我這樣一個出生在農家的孩子,所有閱讀是有限的,同時也是反復的。不過現在反觀,反復地閱讀不僅不是浪費,也有非常大的收獲!
然而,童年歲月,僻居鄉下,窮苦異常。雖然早早上了學,可除了薄薄的兩本語文、算術課本,實在再看不到別的東西。孩提時候,書本讓我看到了一個個嶄新的世界,使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生活在知識飢荒中的我,總是認真地閱讀咀嚼每一張到手的紙片。街邊一分錢讀一本的小人書,也可以讓我磨蹭半天,那幾十本每本價格才一毛錢左右的連環畫,是我童年時代的全部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尤其是對我這樣一個出生在農家的孩子,所有閱讀是有限的,同時也是反復的。不過現在反觀,反復地閱讀不僅不是浪費,也有非常大的收獲!

每當我走過新華書店時,透過櫥窗望望裡面各式的圖書,久久不願意離去,因為那也能過把癮啊!如果借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那簡直是高興得不得了。趕忙用眼睛閱讀,用心靈感應,用雙手撫摸。這個時候,奶奶節衣縮食,把錢給我買書,滿足我願望。記得當初我第一次買來《邊城》時,這部薄薄的小書給了我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動。夜晚來臨,孤燈一盞下,捧卷讀,掩卷思,一種煙雨蒼茫的感覺湧向心頭。我用心一字一句嚼著,品味隱在文字里的深邃韻味,如同在咀嚼一片嫩茶葉,直至一種甘甜清新的感覺滲入我的靈魂。湘西連綿的細雨天氣,我感受到了沈從文那顆善良、悲憫、宿命的心。世上萬物彷彿已經隱退,我屏住呼吸,調動心靈進入一個嶄新鮮活的天地,在文字的橋梁中,我開始尋覓先生靈魂思考的行跡,並開始審視自己。「三更有夢書當枕」,在淡淡的書香中,牽引著我去尋找一段美麗憂傷或許不怎麼美麗卻很歡快的傳說。「文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若是能與書本結下良緣,以至於終老,即便是塵世苦海,此生又復何求!

走上工作崗位了,自己已經有了一份穩定收入,買書的費用支出已經不成問題。然而自己,愛看書的我卻難以提起看書的精神。讀書似乎越來越物質化了,書買得越多,讀得卻越少;就像錢賺得越多,快樂卻越少一樣。如今雲開日出,百花齊放,什麼書都有了,都可以讀了。出版商為賺錢而出書,暢銷書滿天飛。蒼白、淺薄,一口氣讀完了,喉嚨里還翻不出一絲味道。那種捨得掏出大把銀子來買書的人,多半是應付考試、圖個錦綉前程。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裡,倘若你花一個晚上的時間閱讀一本書,第二天腫著眼睛上班,別人還會神經兮兮地稱呼你為才子或才女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收拾家裡的垃圾時,無意中發現了兒童時讀的小人書,那種久違了的激情才重新湧向心頭。翻開它,盡管很土舊很臟,可是自己卻欣喜異常,就像與舊友相逢。瞬間所有往事跳出來,記憶復活重生。而往事回憶總是快樂的,哪怕傷感。這些書就是我的舊友。在朋友的身上,還保留著我少年的痕跡和溫馨的經歷。它映照著我的臉龐,似乎在說,時光流失,經歷了多年成長和變化的你,如今理想在哪裡,生活在何處。

想起在兒時,奶奶節衣縮食給我買書閱讀,現在卻沒有如飢似渴的閱讀,內心充滿著愧疚。那種「書香」家風,無論如何也不能夠丟失,那是傳家寶。奔走在紅塵中的每一天,許多事令人無法釋然。不知道是浮躁的心情使我停滯了求知的腳步,還是書籍的淺薄阻礙了思想的溝壑。其實我多想不知疲倦地讀書啊,哪怕被人指責在四處賣弄。在讀書的過程中閱讀宇宙萬物,閱讀塵世百態,同時也閱讀自己的心靈律動。

忘不了奶奶,忘不了兒時讀書的味道,沐浴親情恩澤,讓我不能自已。「書香」家風,我會把他傳承下去,這是對奶奶最大的尊敬和最深的哀思。

演員楊大俠(HeroYang),楊家將之後,企業家、創作家、時尚古風先生。

D. 結合自己的教育成長經歷說明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每個孩子的啟蒙教育,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家庭教育與日常相關,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它在無形中會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

E. 道德和法律對婚姻家庭關系調整的特點和作用是什麼

道德是利用人們的傳統價值觀念對一定的行為進行約束,沒有法定的約束力和強制性,版但是其通過人們權的輿論來影響人的行為和內心,對人有一定的自律作用。
法律是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具有國家強制性的規則,人們必須遵守,否則將受到法律的懲罰。
違法道德的行為不一定違反法律,但有時道德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可以上升為法律。比如「包二奶」行為為道德所不齒,但法律並未將其列入違法行為,對其只能靠人們的輿論譴責。

F. 中美為什麼重視家庭,對社會道德氣什麼作用

社會道德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

G. 職業道德與家庭道德的關系

我們先解釋一下這四個德的含義:
一.職業道德

因為自己本身是老師,所以我就先談談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教師勞動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言傳身教」,也就是說教師是用自己的學識、思想品質和人格魅力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無論哪一層的學生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榜樣。韓愈在《師說》中曾給教師下過這樣的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說教師應具有淵博的知識,而同時教師不但要「通其業」,還要「成就其道德」,也就是說,教師還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春秋戰國之際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墨翟也說過這樣的兩句話:「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他認為教師要有學識,但更要有德行,品德行為是根本。當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說:「教師要有兩種人格,一種是經師,是教學問的;一種是人師,是教行為的。」這些都說明了教師不但要有學問,更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因為我們的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而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的師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的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具有怎樣的道德品質,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學生的心靈上產生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有時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有個別老師看到那淘氣頑皮的學生總是會用教鞭來教訓他們,,而我因為,作為一名真正的好教師是不應該打學生的,我們應該用心來教導我們的學生,跟他們講道理,談心,讓他們慢慢懂得我們的用心和苦心。我們要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導,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熱愛學生是教師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愛是教育的萬金油,當教育之愛成為普照的春暉,師生之間愛的能量就會在交換與互動中不斷裂變,釋放能量,產生一個個教育的奇跡。也有些人認為教師並是一個好的工作,剛畢業時我也不想當老師,那個時候我爸爸是一名中學校長,我爸爸堅持讓我考老師,我聽從了我爸爸的意見考取了教師,既然我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愛這份職業,對此我要擺正我的思想態度,做老師並是為了求得自己的富裕,而是為了能夠培養出祖國的下一代,把自己所學的知識一點點的教授給自己的學生,我們應該在頭腦中牢牢的樹立一種信念:我所做的一切工作,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孩子開心,讓家長滿意、放心。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無論我做了什麼都是毫無意義、徒勞的。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有煩躁心情時,不把自己的心情帶到課堂上,每當我走進教室的時候,我就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情,不讓課堂受到自己心情的影響。

二、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學生將來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三、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四、個人品德

我的理解,每個人先有良好的個人品德,才能有和諧的家庭美德,有了無數個美好和諧的家庭,才能為社會修煉更加美好的社會公德,才能建和諧社會,才能使我們社會大家庭安寧團結,有了安定的社會環境,我們才能從事自己嚮往的職業,在各自的崗位上去准守職業規范。反過來,只有在遵循職業道德規范中去努力工作才能實現個人價值,個人價值提高了,家庭成員的職業修養、文化素養也會隨之上升,有了一個個和諧美好的家庭,每個家庭的美德修養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公德品味自然上檔次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他是由無數個家庭組成,一個家庭是由N個人組成的機構,正是這些基本機構的道德意識上升了,他才推動著我們社會文明的進程,推動著我們民族的道德意識不斷前行,推動著一個國家的整體素養向更高境界修煉,才能向世界展示我們中華民族之魂。因此,我認為這「四德」應該是相互補充、承接的關系。個人品德是家庭美德的基礎,家庭美德又是社會美德的基礎,而職業道德和個人美德相似,個人美德與家庭美德中間便存在承接關系。所以,個人道德修養影響著家庭美德,家庭美德與社會公德有著直接、緊密、不可分割的關系。

由此,我聯想到我們身邊的點滴小事,個人品德高尚了,可以隨處給我們周圍的人帶去溫馨,送去溫暖與關愛,公交車上,我們常看到大腹便便的孕婦、老態隆重的老人等需要幫助的人受到別人的幫助和關照,村裡鄰里之間的謙讓與文明,禮貌的交流與提醒……都是那麼溫馨,這些難道不是個人品德的高尚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的和諧嗎?個人品德高尚了,我們不僅展現個人修養,更代表你自己所在單位的形象,只要一個作為人的個體存在,他的言行舉止絕不僅僅代表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因此,我們時刻銘記,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的傳承靠我們每個公民。

其關系: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這四個道德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其外延由大到小,內涵由淺到深,共同構成一個完善的道德體系。在四德建設中,人的能動性及個人品德建設是事關重要的,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構建和諧文化體系的進程,個人的修養特別是個人品德的修養是樹立四德意識、規范言行舉止、建設和諧家庭、模範地做好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的基礎。可以說,個人品德修養猶如石投水中引起環形水波一樣,是四德建設的波源和基點。實際上,這是要求我們每個人在道德建設過程中自覺地以自身品德修養為起點,首先向內作工夫。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為一種系列關系,個人品德是系列之始,亦即個人品德、修養、構建和諧家庭、建設和諧社會有內在的統一性,個人品德修養是社會公德的擴大,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是個人品質的外化與擴大。不僅如此,在道德建設與人的關系中,人還是道德的體現者,只有個人具備優良品德修養才能由己及人,才能由己及家庭、集體和社會。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和諧文化中道德建設也是如此。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H. 家庭教育對人道德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環境中數量最多的構成單元, 也是一種社會基本群體, 是組成社會的基礎要素。古往今來, 家庭不僅是其子女賴以生存的場所, 也是學生接觸最早、受影響最深的教育環境。在社會學家看來, 家庭一般具有經濟功能、人口再生產功能、滿足性需要功能、教育功能、贍養與撫養功能、情感交流功能。其中的 教育功能即是本文要探討的家庭教育。教育功能與經濟功能、人口再生產功能、滿足性需要功能、贍養與撫養功能、情感交流功能等相互聯系, 特別是與經濟功能、贍養與撫養功能、情感交流功能相互依賴、相互促進, 共同保證家庭的和諧穩定、幸福安康。家庭教育作為重要的教育環節, 是一個人成長成才所受全部教育的起點, 一般由父母承擔直接的教育工作, 整個家族相對被教育者年長成員都在實施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 是家庭功能的一部分。如果說家庭的功能首先在於給人的成長成才以物質的和安全的保障, 那麼, 緊隨其後的, 就應該是人生目標、價值判斷的培養和社會生產生活技能的訓練, 換言之, 家庭不僅負責人口再生產、物質資料再生產, 也負責精神的再生產。雖然傳統的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內容是職業教育 (指謀生本領的傳授 ), 但不可否認, 道德內容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表現為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的訓練, 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 家庭教育是第一環節, 發揮著基礎作用。因此, 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讓人形成初步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 社會學家斷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也是一所終生不會畢業的學校。

I. 家庭德育教育的意義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群體,他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組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生活形式。一個家庭要生存,要發展,要繁衍後代,要教育子女就需要有一定倫理道德規范來維系和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就產生了家庭的道德。
從古至今,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每個孩子品德的影響作用一直以來都是不可忽視的。在身體與智慧的成長的同時,孩子們的思想、品性也在日趨成熟,道德觀、人生觀也會逐漸完善。俗話說,「身教勝於言教」,家長的品德和行為對孩子有著不可估計的影響,在家庭的品德教育中,家長和孩子一樣,影響著整個家庭的變化。
家庭德育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家庭和社會環境中,由年長者對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把一定的道德規范、思想意識轉化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種教育活動。而其核心就是品德教育。在古代的家庭教育中,就強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增廣賢文》中就有記載:「不求金玉重重貴,但願兒孫個個賢。」就強調了忠孝的美德傳世。並還強調有:「訓子需從胎教始。」對孩童自幼就需加以教誨,使其動靜,舉止皆入禮合序。再如《禮記》中所記載:「祭者,教之本也。」古時還以通過對祖先的紀念,慎終思遠,不忘先人之美德,先祖之養育之恩,從而謹慎自己的言行。

熱點內容
江蘇省司法廳官網 發布:2025-04-30 17:13:02 瀏覽:525
唐嫣發律師函 發布:2025-04-30 17:12:41 瀏覽:306
我國民事訴訟法最新的修改是在哪一年 發布:2025-04-30 17:10:45 瀏覽:564
勞動法辭職延期 發布:2025-04-30 16:45:02 瀏覽:49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考題 發布:2025-04-30 16:30:19 瀏覽:109
企業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4-30 16:27:04 瀏覽:719
合同法第54條的相關案例 發布:2025-04-30 16:25:40 瀏覽:737
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30 16:20:51 瀏覽:826
勞動工傷賠償勞動法 發布:2025-04-30 16:11:25 瀏覽:313
員工手冊超越勞動法 發布:2025-04-30 16:00:57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