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醫學道德八原則

醫學道德八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1-08 03:10:55

㈠ 醫學倫理學的四大基本原則是什麼

1、尊重(自主)原則:

尊重(自主)原則是指醫患雙方要尊重對方的人格尊嚴,強調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實踐中,尊重的人格尊嚴及其自主的尊重。尊重原則要求醫務人員平等尊重患者及其家屬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患者知情同意和選擇權利;履行幫助勸導;甚至限制患者作出不當選擇的責任;

2、不傷害原則:

不傷害原則指在診治、護理過程中避免使病人的身心受到損傷,這是醫務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不傷害原則要求醫務人員以患者為中心,堅決杜絕有意和責任傷害;防範無意但可知的傷害,把可控傷害降到最低程度;不濫用輔助檢查、葯物及實施手術;

3、有利原則:

有利原則是指把有利於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並切實為病人謀利益的倫理原則。有利原則要求醫務人員的行動與解除病人的疾苦有關;醫務人員的行動可能解除病人的疾苦;醫務人員的行為對患者而言利大於弊;病人受益不會給別人帶來太大的損害;

4、公正原則:

醫療公正系指在醫學服務中公平、正直地對待每一位病人的原則。公正原則要求醫務人員盡力實現患者基本醫療和護理的平等;態度上平等對待一切患者;出現醫患糾紛以及醫護差錯事故中堅持實事求是。

醫學倫理學的概念:

醫學倫理學是研究醫學道德的一門科學,是運用倫理學的理論、方法研究醫學領域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道德問題的一門學科。

由於醫學臨床實踐、醫學科學研究和其他醫學活動過程中都體現了倫理價值和道德追求,因此醫學本身就含有倫理因素。醫學倫理學是倫理學與醫學相互交融的一門學科。

㈡ 醫學道德底線是什麼原則

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有關醫學倫理學篇醫學道德規范體系都出了哪些考點?哪些試題?為了幫大家更好的了解醫學倫理學篇醫學道德規范體系的考點,整理了有關此篇章中的考試試題,供大家學習與參考。
一、A1型題
1. 醫學道德規范的內容不包括
A.救死扶傷、忠於醫業
B.鑽研醫術、精益求精
C.一視同仁、平等待患
D.廉潔守法、克己奉公
E.互學互尊、團結協作
答案:D
解析:醫學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包括救死扶傷、忠於醫業,鑽研醫術、精益求精,一視同仁、平等待患,慎言守密、禮貌待人,廉潔奉公、遵紀守法,互學互尊、團結協作。
2.醫學道德權利的作用不包括
A.醫學職業的聲譽和社會地位
B.調動和提高廣大醫務人員履行職業道德義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C.有利於促進患者配合診療的積極性
D.有利於醫務人員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中發揮更大作用
E.使病人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
答案:E
解析:醫學道德權利的作用從兩個角度而言,一方面醫務人員正當的職業道德權利受到尊重和維護,可醫學職業的聲譽和社會地位,也可以調動和提高廣大醫務人員履行職業道德義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醫務人員在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患者的道德權利受到尊重和維護,有利於患者道德義務的履行,可以促進患者配合診療的積極性,提高治療效果,有利於醫患關系的和諧。
3.除下列哪項外均是醫學道德范疇的內容
A.權利與義務
B.責任與信念
C.情感與良心
D.審慎與保密
E.榮譽與幸福
答案:B
解析:醫學道德范疇的內容有權利與義務、情感與良心、審慎與保密、榮譽與幸福等。
4.醫學道德的底線是
A.尊重原則
B.公正原則
C.行善原則
D.無傷原則
E.保密原則
答案:D
解析:無傷原則是善待服務對象的起碼要求,是醫學界規定的一條道德底線,那就是如果醫務人員的醫學行為不能有利於病人,至少不傷害病人。
5.以下不屬醫學道德原則的內容的是
A.行善原則
B.尊重原則
C.公正原則
D.無傷原則
E.相互依存
答案:E
解析:醫學道德原則包括行善原則、尊重原則、公正原則、無傷原則。
二、B型題
(6~7題共用備選答案)
A.體現了醫務人員對病人、集體和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
B.主要包括情感、責任感和事業感
C.促使醫務人員關懷、體貼病人,並於病痛危難之時全力救護
D.促使醫務人員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堅守醫學道德原則和規范要求,抵制不正之風
E.促使醫務人員養成良好的醫護作風,提高責任感
6.體現醫學道德審慎作用的是
答案:E
7.體現醫學道德情感作用的是
答案:C
(8~9題共用備選答案)
A.對服務對象實施有利的醫學行為
B.善待生命,同情、關心、體貽患者
C.在醫護實踐中尊重能夠自主的病人的自主性
D.在醫學服務中公平、正直地對待每一位病人的倫理原則
E.在診治、護理過程中努力避免病人不應有的醫療傷害
8.尊重原則的含義是
答案:C
9.無傷原則的含義是
答案:E

㈢ 護理道德的具體原則有哪些

護理道德的基本原則有以下幾點:

1、自主原則:強調每個人都有權利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所掌握的信息與資料,不受外界干擾,自由地做出決定並採取行動,其實質是對人的尊重。

2、有利原則:強調一切為病人的利益著想,盡量做對病人有益的事情。同時也要盡量避免對病人的傷害。(一切為病人的利益著想、避免或消除對病人的傷害時護士最主要的職責之一。)

3、無害原則:不要做有害於病人身心的事,而且強調了護士的品德,應做到有同情心、仁慈和藹。

4、公正原則:要求護士面對各種不同種族、膚色、年齡、職業、社會地位、經濟狀況、文化水平的人,給予公正的護理。公正的實質是平等,即護士應對病人一視同仁,平等待人。

(3)醫學道德八原則擴展閱讀:

對護理的道德要求是:

(1)刻苦鑽研的進取性。護士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生理、病理、診斷、治療、心理、倫理、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而且需要具有觀察、表達、分析、解決的能力。

(2)承擔責任的自覺性。護理程序是一個動態的、具有決定和反饋功能的過程,護理程序的每個步驟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每個步驟都有賴於前一步的正確性,而每一步驟的落實,離不開護士承擔責任的自決權。

(3)獨立思考的主動性;整體護理提出了可以用護理方法獨立解決的諸多課題,如疾病治療以外的病人健康問題等,要求護士重新學習,更新知識,善於主動地獨立思考,並推動護理科研的發展。

基礎護理道德是指相應於基礎護理工作的道德要求。基礎護理是指實施臨床護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醫科護理的基礎。

其內容主要包括:觀察病情,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征和生理信息,滿足病人的身心需要,危重病人的搶救,基本診療技術,消毒隔離,病人護理管理等基礎護理具行經常性與周期性、連續性、值勤性、整體性與協調性、科學性與普及性等特點。

因此基礎護理應遵循以下道德要求:

(1)提高認識,默默奉獻;

(2)嚴守紀律,堅守崗位;

(3)工作嚴謹,嚴防事故;

(4)團結合作,協同一致。

㈣ 性道德的八個原則是什麼

1.雙方自願原則。自願是以不違反社會公德為前提。
2.無傷原則。不傷自己版,不傷對方,不傷後代權,不造成精神污染。
3.愛的原則。軀體感受與心理感受有機融合。
4.婚姻締約原則。聖經上有句名言「性交只有在結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5.科學計劃生育原則。
6.性禁忌原則。某些遺傳病及家庭倫理道德都有性禁忌要求。[2]

㈤ 醫學道德范疇的內容

這個內容其實是有很多的,那你一定要了解你自己的一個情況才是可以的呢?

㈥ . 醫學道德的概念是什麼有何特點有何意義

望採納!
醫學道德的基本原則:不傷害原則;有利(有益)原則;尊重原則;公正原則
不傷害原則(principle of nonmaleficence):在醫學實踐中,不傷害是指在診治、護理過程中不使患者的心身等受到損害。一般來說,凡是醫療、護理上必需的或者屬於適應證范圍,則所實施的診治、護理手段是符合不傷害原則的。但是,不傷害原則不是絕對的,因為有些診治、護理手段即使符合適應證,也會給患者軀體或心理上帶來一些傷害,如腫瘤化療既能抑制腫瘤的發展或復發,又會對患者的造血、免疫系統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符合適應證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對患者的傷害,應努力避免各種傷害的可能或將傷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有利(有益)原則(principle of beneficence):狹義的有利原則是指醫務人員的診治、護理行為對患者確有助益,既能減輕痛苦或同時又能促進康復;廣義的有利原則是指醫務人員的診治、護理行為不僅對患者有利,而且有利於醫學事業和醫學科學的發展,有利於促進人群、人類的健康和福利。
尊重原則(principle of respectautonomy):在醫護實踐中,尊重原則是指對患者的人格尊嚴及其自主性的尊重。尊重原則要求醫務人員:①平等尊重患者及其家屬的人格與尊嚴;②尊重患者知情同意和選擇的權利,而對於缺乏或喪失知情同意和選擇能力的患者,應該尊重家屬或監護人的知情同意和選擇的權利。
公正原則(principle of justice):公正即公平或正義的意思。公正有程序性公正、回報性公正和分配性公正等,這里主要指分配性公正,它是指收益和負擔的合適分配,並且又包括形式上的公正和實質上的公正。在醫護實踐中,形式上的公正是指類似的個案分配收益與負擔時以同樣的准則處理,不同的個案以不同的准則處理,在我國僅限於基本的醫療和護理;實質上的公正是根據患者的需要、個人的能力、對社會的貢獻、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等分配收益和負擔,在現階段我國稀有貴重衛生資源的分配只有根據實質上的公正。
公正原則要求醫務人員:醫務人員既有宏觀分配衛生資源的建議權,又有參與微觀分配衛生資源的權利,應根據公正的形式和實質原則,運用自己的權利,盡力實現患者基本醫療和護理的平等;17.醫學道德規范的含義:指在醫學道德基本原則指導下協調醫務人員人際關系及醫務人員與社會關系的行為准則或具體標准。在醫護實踐中,它強調醫務人員在醫療、預防、科研等領域中的義務,並以「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以及如何做」的形式出現,發揮著把醫德理想變成醫德實踐的中間環節作用。
醫學道德規范的特點:就醫學道德規範本身而言,它的內容集中體現其實踐性,它的形式集中體現其理論性。
醫學道德的基本范疇:權利與義務是對應的,醫務人員享有一定的醫德權利,也要履行相應的醫德義務。但是,醫學道德強調醫務人員履行醫德義務是自覺自願的且不以享受醫德權利為前提。
醫德權利是指在道義上允許醫師行使的權力和應享受的利益。一般來說,法律權利都是道德權利,而道德權利不一定都是法律權利或也可能是法律權利的理想,具有性。

㈦ 醫葯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提高醫葯質量,保證醫葯安全有效,實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這一基本原則反映了社會主義醫葯工作領域的道德要求,是衡量醫葯人員行為和品質的標准。

㈧ 醫學道德八原則是什麼

救死扶傷,人道主義

㈨ 臨床診療道德的臨床診療道德的基本原則

在臨床診療工作中,所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則主要有:
(一)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
自古以來,無數蒼生大醫都明確地提出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如,孫思邈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在這里,孫思邈從傳統的美德論(而不是義務論)出發,闡述了自己的思想。在他看來,為病人診治疾病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要處處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戚朋友,不能以病人的財富、地位、美醜等來決定自己的服務態度,要一視同仁,不能考慮自己的得失。希波克拉底誓言中講到:「我願盡余之能力及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並檢束一切墮落及害人行為,……無論至於何處,遇男遇女,貴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為病家謀幸福。」胡佛蘭德醫德十二箴中指出:「醫生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這是職業的性質所決定的。不要追求名譽和個人利益,而要用忘我的工作來救活別人,救死扶傷,治病救人,不應懷有別的個人目的。」
「以病人為中心」是國家衛生部對醫療衛生行業及廣大醫務人員提出的道德要求和技術要求,它體現了以人為本,以病人為本的服務宗旨,是對已往「以醫療為中心」理念的校正,避免了在醫療中出現見物不見人和見利忘義的偏頗。在臨床工作中,要從以病人為中心這一原則,來處理醫患關系、醫際關系、醫社關系等,凡不利於病人身心健康的,就應克服,凡有利於病人的就是應當的。
「 以病人為中心」 必須體現在臨床診療的具體過程之中,而不能停留於口頭和思想。如:在詢問病史的過程中要語言親切,通俗易懂,使用治療性語言,避免刺激性語言等。由於病痛的折磨,病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恐懼心理,精神負擔較重,希望得到醫生的同情和安慰。因而往往對醫生的舉止言談十分敏感。語言親切溫和,能使病人感到親近、溫暖,消除對疾病的恐懼、焦慮,增加對醫生信任。對於不同的診治對象,要區別年齡、性別、職業和病情,採取靈活的語言技巧,做到通俗易懂,力爭創造比較輕松的對話環境。專業性強的術語使病人難以理解,驚嘆、惋惜、埋怨的語言可增加病人的心理負擔,生硬、粗魯、輕蔑的語言會引起病人的反感。在輔助檢查中要 從診治需要出發,不做無關檢查。輔助檢查要根據病人的診治需要、病人的耐受性等綜合考慮確定檢查項目。簡單檢查能夠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做復雜而危險的檢查。少數幾項檢查能說明問題,就不要做更多的檢查。因怕麻煩、圖省事,需要的檢查項目不做,是一種失職行為;出於「經濟效益」的需要而進行「大撒網」式的檢查,或為了滿足某種需要進行與疾病無關的檢查,都是不道德的。在手術治療的中要高度負責,一絲不苟。手術不同於一般的技術活動,稍有疏忽就會危及患者的生命,醫務人員要以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和對病人生命負責的態度進行手術。這不僅是對主要手術者的醫德要求,也是對所有在場手術人員及輔助人員的醫德要求;在手術中,要反對單純的手術觀點,不能為了提高技術而片面追求手術次數,去爭手術、壟斷手術,只愛病不愛人的醫療作風是不道德的;當然,醫務人員也不能怕承擔風險而推卸手術,不能故意把某些必要的但存在一定風險的手術推給他人,或採取迴避的態度,要「知難而上」,勇擔風險,如外傷時內臟破裂,宮外孕大出血等,只要心跳或呼吸尚存,就應當毫不猶豫地作出決策,在搶救、維持生命體征的同時,立刻手術;手術過程需要所有手術人員的共同配合,不能出於醫務人員之間的個人恩怨不予配合;手術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切不可有任何疏忽大意。如,手術結束縫合創口前,要認真清查使用過的器械、敷料、檢查手術視野中縫合線是否有脫落、是否有滲血等。做到周到細致,萬無一失。有不少手術在整個過程中都很順利,就是到了最後,由於粗心造成了不應發生的事故。如:病員,男性,48歲,因左胸腹被汽車擠壓傷住院。經診斷為脾破裂、腎挫傷。經剖腹探查證實後行脾切除及在腎區引流,手術順利,術後傷口癒合良好,住院16天後出院。病人出院後經常腹痛,半年後發生腸梗阻,經腹部透視確定為血管鉗遺留腹腔,即行手術取出,並行腸切除腸吻合術,術後兩個月出院。在檢驗工作中要要有急病人所急,尊重病人的人道主義精神。臨床檢驗往往走在診斷和治療的前面,因此報告必須及時,如匯報結果不及時勢必拖延診治時機,輕者使病人重復就診,重者影響病人搶救,外地病人還會增加不必要的經濟負擔。所以,要求檢驗科和病理人員要有急病人所急的同情心,及時、准確的提供診治依據,協同臨床醫務人員盡快明確診斷,不失時機的治療病人。特別是急診病人、結果非常異常的病人、手術台上做冰凍的病人以及臨床醫師急需得到結果的門診、住院病人,更要力爭以最快的速度出結果,並立刻將結果匯報。不能有檢驗人員是為醫生服務的思想,二者一樣都是為患者服務的,因此彼此之間應密切配合。在檢驗中,要愛惜患者的標本,不能把其看作單純的組織、細胞或血樣、尿樣,要把其患者聯系起來,因為它關系著患者的生命安危,而且把二者聯系起來,對於作出正確的檢查結果也是極有幫助的。
但是,以病人為中心,這是就醫療單位(或者說醫院)的服務對象而言的。從醫療衛生整體服務的對象來說,則不僅是為已病者服務,還更應為未病者即大多數群眾服務,做好預防保健工作。更不能把醫學的目的簡單地定位於為病人服務,其目的應為整個人類的生存與健康服務。
(二)最優化原則
1.最優化原則的內涵
最優化原則是從現代系統科學中借用過來的,其基本的思想是把所研究的對象和過程作為一個系統來對待,從系統論的觀點出來,為系統制訂最佳的目標,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在臨床診療中是指診療方案要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效益的決策原則,也叫最佳方案原則。如治療方案最佳,不只是對一項指征的考慮,而是對醫療效果的全面綜合考察。我國在骨折固定問題上依照中醫學中「因形制器」的理論,結合現代醫學肢體運動學原理,採用小夾板局部外固定的方法,從而將骨折的整復、固定和功能鍛煉三個步驟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基本上消除了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骨質疏鬆、骨折癒合遲緩或不癒合等合並症的發生。再如,對於一個患有多種疾病的患者,在用葯中如果僅從某一疾病出發用葯,可能會出現葯物之間的不協調,甚至發生沖突,治了這種病卻使另一種惡化了,從而就會影響整體治療效果。但如果從最優化原則出發,首先要綜合考慮所患的各種疾病,確定一個總的治療方案,以最佳治療效果。當然,其中可能需要忽略某些次要的方面,只要這些方面不影響總的療效就是可行的。
但是,在臨床過程中,為了達到醫療目的,醫務人員不僅要有正確的目的,還必須選擇最合適的手段,而後者目前最需要強調的。因為大多數醫療人員都能夠從正確的、明確的目標出發,把治病救人作為自己的目的,但在手段的選擇上往往會有偏差,其原因就在於缺乏正確的倫理判斷。不能認為,只要能達到治療目的就行,還要看所達到目的的手段,只有在確保目的(治病救人)和目標(達到什麼樣的療效)正確且診治手段正當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地貫徹最優化原則。因此,最優化原則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技術性的,運用正確的醫學科學知識為患者制訂一個最佳的診治目標,確保醫學判斷正確;另一方面是倫理性的,即要在正確的價值觀念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診治手段。
2.最優化原則的內容
(1)療效最佳。所謂療效最佳是指診療效果從當時科學發展的水平來說是最佳的,或在當時當地是最佳的。其中包括診斷方法最佳、治療方案最佳、選用葯物最佳、手術方案最佳等。這里所說的最佳,是有條件的。恩格斯曾經說過:「一切事情都是有條件的,只有有條件本身才是無條件的」。條件性是一切事件存在和發生的前提,我們說療效最佳是針對當時的醫學科技發展水平和當時的醫療條件及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而言的。只要是針對當時的條件而言是最佳的,就是合理的。當然,合理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但只要是合理的,且目的是正確的,醫務人員就有理由為自己作出正確的辯護。正因如此,醫療技術事故的責任人才有理由免除處罰。但是,從理論上來說,達到了當時當地條件下的最佳效果,是否就一定能夠免受倫理的譴責呢?我認為,這要看具體情況而言,如果其所謂的最佳效果與在另一條件下的最佳效果懸殊太大,比如本來在診療技術水平較高醫生那裡可以治好的疾病,卻被一個庸醫治殘了,盡管這對該庸醫而言可能已盡心盡力並自認為是最佳療效了,但他不能因此而免受道德的譴責,從道德上來說他至少應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診療水平,避免「庸醫殺人不用刀」現象的發生。
在臨床中,診療的及時性是取得最佳療效的關鍵。所謂及時性是指在疾病發展變化的動態過程中,恰當地把握時機,適時給予患者葯物、手術等手段的治療,以使療效達到最佳程度。疾病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轉化的動態過程,在治療中能否適時地把握時機,常常是成敗的關鍵。對於急危重症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能否搶救及時至關重要。對於某些疾患,雖然不像急危重症那樣急迫,但治療措施,也有嚴格的時間要求。如在治療瘧疾時,各種抗瘧葯的選擇和使用時間,要符合瘧原蟲各期發育階段的情況,否則就不能很好地發揮葯物的治療作用。一般說來,病變在早期治療常事半功倍。所以早期診斷、早期防治,是及時性的重要原則,迅速處理病人是及時性的主要要求。但及時性不等於一味求快,如需要進一步明確診斷,或應做必要的准備,或者情況與病程發展的特殊要求,在採用一定治療措施時,還需待機而行,欲速則不達。否則也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2)安全無害。安全無害也是相對而言的,在醫療過程中絕對安全無害的醫療手段可以說是沒有的。前面我們已經講過,醫療技術和葯物本身具有兩重性,利弊兼有。其弊既有醫務人員使用不當的原因,也有其本身的原因。這里需要考慮的是醫療手段本身的安全性問題,在醫療過程中應盡可能地避免醫療手段本身的副作用或使之減少到最小程度。例如,切除女性附件腫瘤時,不但腫瘤要切干凈,還要盡可能保存一側卵巢;如果有幾種醫療手段效果相當,就應該選擇最安全、最小傷害的診療方法,對必須使用但又有一定傷害或危險的治療方法,應盡力使傷害減少到最低限度,並保證病人生命安全。如,對一個術後需要消炎的青黴素過敏患者,為安全起見,就不能選用青黴素,需用先鋒毒素或其它消炎葯。對於一個食管癌患者,手術時若能在頸部進行食管吻合,最好選擇頸部,這可避免胸部吻合時出現吻合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但是,強調安全性不等於消極、保守地等待,遲疑坐困,貽誤時機,同樣會給患者帶來不良後果。因此,對安全性必須辨證地分析。
(3)痛苦最小。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下,採用的診療措施應盡可能注意減輕病人的痛苦,包括疼痛、血液損耗、精力消耗等。如,截肢等大型手術,要充分權衡利弊,替患者考慮勞動、就業、生活等遠期後果,盡量減少其痛苦,真正做到治其病救其人。不能抱著只要能將腫瘤切除保全性命就行的思想,否則,即使救了他的命也不能救其人。對於有些不宜普遍使用的特殊檢查,只能在必要的、有針對性並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才能使用。
(4)耗費最少。在保證診療效果的前提下,醫務人員在選擇診斷手段和選用葯物時,都應當考慮患者的經濟負擔和社會醫葯資源的消耗。能用常規檢查進行的,不要用特殊檢查(一般費用較高且有損害),特別是採用那些效果突出而代價昂貴的醫學新技術,在作出選擇時,更需要從多方面權衡,盡量避免醫療上的過高開支。否則,對個人和社會都會帶來不利。胡佛蘭德醫德十二箴中寫到:「應盡可能地減少病人的醫療費用。當你挽救他生命的同時,而又拿走了他維持生活的費用,那還有何意?」這些都是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
(三)知情同意原則
1.知情同意原則的內涵及倫理意義
(1)內涵 知情同意原則是臨床上處理醫患關系的基本倫理准則之一,也稱為知情承諾原則。它是指在臨床過程中,醫務人員在為病人作出診斷和治療方案後,必須向病人提供包括診斷結論、治療決策、病情預後以及診治費用等方面的真實、充分的信息,尤其是診療方案的性質、作用、依據、損傷、風險以及不可預測的意外等情況,使病人或其家屬經過深思熟慮自主地作出選擇,並以相應的方式表達其接受或者拒絕此種診療方案的意願和承諾。在得到患方明確承諾後,才可最終確定和實施擬定的診治方案。在知情同意原則中,知情原則與同意原則是密切相關、不可割裂的統一體:知情原則是前提和條件,同意原則是結論和目的。
(2)意義 知情同意原則的倫理學意義有:①它是尊重病人自主權的集中體現。知情同意權是病人自主權的高不可主要內容。因為疾病診治各個環節都直接關系著病人身心健康乃至生命,所以他有權獲悉與自己疾病診治相關的一切信息,並根據自己的利益和判斷自主作出選擇。醫方必須尊重和維護病人的知情同意權,凡是不經病人知情同意,或者以欺騙、暗示、誘惑、強迫等手段得到病人承諾而實施的診治,都是損害病人知情同意權的,都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違法的行為。《執業醫師法》第三章第26條規定:「醫師應當如實向患者或者其家屬介紹病情……工程師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應當經醫院批准並徵得患者相本人或者其家屬同意。」第四章第37條第八款明確規定:「未經患者或者其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實驗性治療的」要負法律責任。②它是建立現代契約---合作型醫患關系的必要條件。同以單方面醫生義務論和美德論為紐帶而構成的傳統醫患關系不同,現代醫患關系是建立在信託基礎上的,以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為紐帶構成的契約—合作型的關系。知情同意原則為解決醫患雙方復雜的權利義務關系提供了保證,有利於雙方進行真誠的交流,有利於建立平等合作的醫患關系。③有利於避免和減少醫療糾紛。醫務人員在未經病人同意的情況下所採用的醫療措施,即使對病人有益或者雖無益但也不存在主觀過失時也可能引起不應有的醫療糾紛,這種醫療糾紛雖然理在醫療單位,但也會對其產生不良的影響,故現在社會上流行這樣一句話:要想富,告大夫。對於有這種心態的患者更可怕。若是有傷害性的診療手段,造成病人身心傷殘,醫務人員不僅要負道德責任,造成不良後果的,還要負法律責任。所以,在臨床工作中遵循知情同意原則,可有利於避免和減少不應有的醫療糾紛。
2.貫徹知情同意原則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注意做到使病人或其家屬完全知情。所謂完全知情是指向病人提供他作出承諾必需的所有醫學信息,即通過向患者或其家屬完整充分的說明和介紹,並對病人或其家屬詢問的有關問題作出必要的回答和解釋,使病人全面了解診治決策的利與弊,為合理選擇奠定真實可靠的基礎。使病人知情的方式一般是口頭的,必要時則輔以書面文字方式進行。
(2)要注意確保病人或其家屬的同意必須是有效的。 有效同意注指病人在完全知情後,自主、自願、理性地所作出的負責任的承諾。這種承諾需要滿足的條件是:病人具備自由選擇的權力(病人有權隨時收回、終止和要求改變其承諾)、表達承諾的合法權力(符合法定的責任年齡和責任能力)、作出正確判斷的充分的理解能力(由於在我國醫學知識尚普及,這一點難以完全做到)、作出理性選擇的必要的知識水平。有效同意還應遵循特定程序、簽定書面協議並保存備查。
(3)關於代理人知情同意權的問題。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及某些意識障礙(如智殘患者、精神病患者、休克病人等)的病人,因本人不宜、不能行使知情同意權,可由其家屬、監護人、病人單位領導或同事以及醫院負責人或上級醫師代行。在我國,知情同意權代理人的先後順序應為:配偶――子女――家庭其他成員――病人委託的其他人員。若為未成年人,其代理人為其父母。當然,代理人本身必須有行為能力,且與病人利益一致,無沖突。
(四)保密守信原則
醫生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可以了解患者的一些隱私和有關健康情況,這種知曉是醫生的一種權利,但任何人都有權利維護自己的隱私不受到侵害,患者對於自己生理的、心理的及其他的隱私,有權要求醫務人員為之保密。醫務人員利用職業優勢隨意泄露患者隱私,是不道德或違法侵權行為。希波克拉底誓言中說:「凡我所見所聞,無論有無業務關系,我認為應守秘密者,我願保守秘密。」我國《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規定:醫務人員應具有「為病人保守醫密,實行保護性醫療,不泄露病人隱私與秘密」的醫德規范。
案例:李某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個體性病醫生,曾收到不少患者來信。為進一步招攬顧客,他挑選了一些來信張貼在辦公室。其中有一封是少女任某所寫,任某在信中詳細敘述了自己的難言之隱 ,並寫明了自己的姓名、地址、電話號碼、郵編,最後要求:「請為我保密。」該信張貼後,內容很快傳到任某住地。任某不但經常受到他人取笑,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按圖索驥,上門、寫信或打電話對好進行騷擾,從而使她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傷害。
分析:在本案例中,李某將任某的信張貼在辦公室實際上是一種宣揚他人隱私的行為。性病基於其特殊性可以看作是「個人隱私」,而且本案中任某在信的末尾要求李某為其保密,顯然,任某並不想把自己患有性病的事公開。因此,李某的行為應受到輿論上的譴責。至於李某的行為是否有侵害患者名譽權且應承擔法律責任的問題大家可以探討。
保密原則包括三方面的含義:其一,為病人保密。如我們上面所說例子,對病人的個人隱私如,生理缺陷、個人家庭的不幸等;其二,向病人保密。即對一些患有預後不良的疾病的病人(如某些癌症病人),採取隱瞞其病情的做法。否則,會給病人造成惡性刺激而促使其病情惡化,或者喪失治療信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但醫療人員對病人保密的同時最好應把具體情況及時告訴其病人及其領導。當然,具體情況要根據病人的心理素質等因素而定;其三,為醫院或同事保密。對醫院內及醫院與醫院之間,醫務人員在醫療過程中的失誤及醫療差錯等情況要保守秘密,還要公布於病人之中。如醫療上有損害患者的事故,應向有關部門反映,不得任意宣傳。這並不是對病人的不真誠和不信任,而是對病人負責的舉措。否則,不僅會影響病人與醫務人員的關系,不利於治療,也會給醫療單位造成不好的影響。

㈩ 簡述醫學科研的道德意義和倫理原則是什麼

醫學倫理學的具體原則包括:

1、不傷害。不傷害原則指在診治過程中不使患者的身心受到損傷,這是醫務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2、有利。有利原則是指醫務人員的診治行為以保護患者的利益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促進患者健康、增進其幸福為目的。

3、尊重。尊重原則是指醫務人員要尊重患者及其做出的理性決定。

4、公正。醫療公正系指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具有平等合理享受衛生資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權利,享有參與衛生資源的分配和使用的權利。在醫療實踐中,公正不僅指形式上的類似,更強調公正的內容。

醫學倫理學的基本理論的相關內容:

(1)生命論:

①生命神聖觀:生命神聖觀強調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強調對生命的尊重:生命的神聖與否應當取決於生命價值與質量的統一;局限性在於只重視個體生命意義二而忽視了作為人類的整體利益的重要性,對於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是有倫理阻礙的。

②生命質量與價值觀:質量應從體能和智能兩個方面加以判斷和評價,價值是指社會價值,生命個體扮演一定角色,有意識,並能為他人和社會做出貢獻,才算有價值的生命。

③人道觀和權力觀:在醫學活動特別是醫患關系中表現出來的同情和關心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與權力、維護病人的利益、珍視人的生命價值和質量的倫理思想和權力觀念;核心內容:

a、尊重患者的生命,是醫學人道主義最基本的或最根本的思想,醫者應當珍重生命,尊重人的價值和權力,盡力救治病人。

b、尊重患者的人格,病人具有正常人的權利也具有一些特殊的權利,是提高醫療質量及效果的必須要求。

c、尊重患者的平等,醫療中應當盡量排除非醫療因素醫學教育|網整理,讓每個患者都能人道的,平等地實現醫療目的。

d、尊重患者的生命價值,要求重視患者的生命質量和價值。

(2)道義論(康德):一個行為的正誤評價不在於訴諸行為的後果,而在於規定倫理道德的原則或規則,而有些原則或規則是無論如何都必須貫徹的,其堅持行為動機的重要性。

①行為道義論:個人無需倫理規則就能直接把握應該做什麼,唯有良心、直覺和信念能決定最後做什麼。

②規則道義論:判定行為的正誤要看它是否符合倫理原則或規范。

熱點內容
江蘇省司法廳官網 發布:2025-04-30 17:13:02 瀏覽:525
唐嫣發律師函 發布:2025-04-30 17:12:41 瀏覽:306
我國民事訴訟法最新的修改是在哪一年 發布:2025-04-30 17:10:45 瀏覽:564
勞動法辭職延期 發布:2025-04-30 16:45:02 瀏覽:49
勞動和社會保障法考題 發布:2025-04-30 16:30:19 瀏覽:109
企業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4-30 16:27:04 瀏覽:719
合同法第54條的相關案例 發布:2025-04-30 16:25:40 瀏覽:737
山東省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30 16:20:51 瀏覽:826
勞動工傷賠償勞動法 發布:2025-04-30 16:11:25 瀏覽:313
員工手冊超越勞動法 發布:2025-04-30 16:00:57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