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禁吃野生動物名單

立法禁吃野生動物名單

發布時間: 2022-01-08 06:50:54

1. 嚴格禁食是什麼意思

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的草案徵求意見稿,是對2020年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一個試點和探索,為我國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提供立法經驗。但在徵求意見過程中,爭議頗大,有人認為人工飼養野生動物這一產業沒必要「一刀切」,在做好檢疫的前提下可以食用,如已經養殖多年的梅花鹿、紫貂、鴕鳥等野生動物;有人認為將鵪鶉、牛蛙等人們餐桌上常見的美食排除在可食用范圍之外,是事先沒有經過充分調查研究,不應該「一刀切」。

導致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初步研究結果與2003年暴發的SARS病毒一樣,來源都指向野生動物。蝙蝠、果子狸、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生活在大自然,在極為惡劣的生態環境下求生存,皮毛和皮膚自然而然攜帶各種病毒,如蝙蝠,經檢測身上攜帶超過100種病毒,包括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再比如比較常見的野兔,經檢測身上攜帶著眾多寄生蟲,包括弓形蟲、腦炎原蟲等。野生動物是許多病毒的自然宿主,由於它們具有抗體,自身不會致病。它們生活的自然環境本來是遠離人類社會的,不會主動將病毒傳染給人類。

正是因為非法獵殺、交易、濫食野生動物屢禁不絕,才會給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公眾身體健康帶來巨大的隱患和風險。《決定》和深圳經濟特區的草案意見徵求的目的就是通過立法,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禁食野生動物,保障社會公共衛生安全與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都有獨特的功能和定位,它們既互相依存,也互相制約。當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如過度捕獵野外的鷹或蛇,就會導致森林、草地和農田的鼠害猖獗,給農林牧業造成損失,生態環境也會受到嚴重破壞。

因此,全面禁食野生動物是法治文明的進步,是人類文明生活方式的進步。筆者認為,在禁食野生動物立法過程中,一方面,要解決好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的問題。目前我國對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珍貴、瀕危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有著明確的規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禁止違法獵捕野生動物、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有國家確定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但對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其他陸生野生動物,法律法規基本沒有作出保護的規定。鑒於野外野生動物管理保護的難度,筆者建議,在國家和地方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品種上,增加禁食野生動物的名單,擴大保護范圍。在野生動物保護范圍上,從已經劃定的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生態紅線,以及已經建成的人文景觀、城市公園等方面入手,全面作出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規定。

2. 如何看待湖北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這件事情

先表達我的態度:禁食野生動物的大方向是好的,但這條規定是有問題的。

立法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我曾上過一堂課,老師問我們:「對於綁架犯,強奸犯,你們覺得該不該執行死刑?」大部分人回答該。

「那麼,假設現在的法律是綁架罪是死刑,而你們被綁架了,你們希望家人報警嗎?」有部分人回答希望,更多的人在思考,「那麼,如果你們的家人報警了,綁匪又憑什麼放了你呢?你是想靠綁匪的仁慈活命嗎?」

對綁匪的量刑要考慮對人質的保護,綁架不能和殺人同罪,這是很簡單的道理,而實際的情況會遠比這復雜。那麼現在對吃野生動物的做法呢?我看到的是很多人恨不得將人槍斃。

那麼假如吃任何野生動物都會被槍斃,會怎麼樣呢?那麼以後殺人的成本就會低到只要嫁禍你吃了一口牛蛙。

當然,目前的情況遠沒有這么壞,吃牛蛙和殺人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那麼吃一隻牛蛙和吃一鍋牛蛙呢,養一隻牛蛙和養一噸牛蛙呢,吃一隻牛蛙和吃一口穿山甲呢,吃一口穿山甲和吃一隻穿山甲呢,賣一隻穿山甲和賣一窩穿三甲呢?

假設我們對這些情況一視同仁,那鋌而走險賣一隻穿山甲的人為什麼不買一噸呢,靠良知嗎?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一言以蔽,那為了口腹之慾想吃一口牛蛙的人為什麼不吃一鍋穿山甲呢,靠自律嗎?

立法要考慮的遠比我這只言片語深刻,禁食野生動物的法律絕不該是一個對野生動物分類的名單。這不該只是動物研究者的事情,這更應該是法律研究者的事情。

3. 最新禁養野生動物名單知了猴可以食用嗎

不讓食用,最新的禁養知了猴不讓吃。

4. 深圳擬立法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制定的「可食用白名單」包含哪些動物

深圳的草案中,允許食用的動物為:豬、牛、羊、驢、兔、雞、鴨、鵝、鴿,而這動物里,就算按六畜分類,狗、馬這兩種也沒有開放食用,在水產當中,已經養了近四十年的田雞、甲魚也沒有允許食用,這在網路上面引起的爭論是極高的,而在深圳的各大市場來說,這些擬禁止的動物極為常見。

野生動物養殖的扶貧推行時,是發展經濟,那麼在經濟漸漸發展起來之後,應當做的,是加強防疫手段,保證食品安全,而不是一刀切的說禁就禁,已經在養殖中的野生動物,如果放生,對生態是一種威脅,如果銷毀,對農戶是一種損失。

5. 2020禁養野生動物名單中有沒有青蛙

2020禁養野生動物名單中沒有青蛙。

1、2月20日,國家林草局相關負責人向中新社表示,三部委尚未發布相關野生動物名錄,更沒有發布禁食名單。

2、3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表示,包括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龜鱉,和蛙類中的牛蛙、美國青蛙兩個引進種可以養殖食用。

3、而且,農業農村部已明確中華鱉(甲魚種類)等大部分養殖龜鱉,以及牛蛙、美國青蛙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等名錄,按照水生物種管理。

4、也就是說,包括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龜類,以及蛙類中的牛蛙和美國青蛙兩個引種,是可以養殖食用的。

注意事項:

1、2020年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

其中表示,禁止捕捉、食用野外生長的陸生野生動物,就算是養殖也不行。也就是說,除了水生野生動物,比如說鯽魚、黃顙魚等。

2、當然陸生動物中,家畜家禽是可以繼續喂養的,包括豬雞鴨牛羊鵝,還有不太常見的兔子和鴿子。之所以這些東西可以被喂養,其實還因為養殖的時間比較長,因此人類有著充足的技術,而從業人員的規模比較龐大,就像養豬戶就有2500萬人以上。

因此可以用現在的畜牧法進行市場的管理,從而可以更好的檢疫。 從目前來看,有54種陸生野生動物,它們今後是不能食用,但在酒店、農家樂等場所卻大量的販賣食用,比如說野豬、果子狸、非洲鴕鳥、藍孔雀、鵪鶉、金絲雀、巴西龜、中華鱉、林蛙、大黑木工蟻、蠍子、蜈蚣等。

6. 野生動物禁食目錄哪裡可以查看到

野生動物禁食目錄還未公布

為了全面的控制疫情發展,也為了更好地杜絕隱患,相關部門決定全面杜絕有關野生動物的販賣、捕獵、運輸、養殖與食用。前些天,全國人大也通過了有關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相關條例,並給出了禁食野生動物的名單,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農民養殖的野生動物也在其中,看來,人們對於野生動物已經達到了一個零容忍的地步。據了解,全國人大通過的這個條例大概可分為以下3點:

1、第一點:強調了與野生動物相關的交易、運輸、獵殺、販賣、食用都是非法的,都需要明令禁止,全面普及;

2、第二點:全面禁止捕殺和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之前取得合格文件的野生動物養殖業要被禁止。據了解,目前已經開展養殖的野生陸生動物有54種,其中包括鵪鶉、林蛙、蠍子、蜈蚣等也都因野生動物的禁止而受到相應的打擊;

3、第三點:制定相對應的法律條文,增加相關部門的執法力度,將有關野生動物的交易活動一鍋端。

7. 國家林業局允許經營利用的54種野生動物名單

國家允許經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

首批54種野生動物解禁

國家林業局發布了可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現將這54種動物的中文名及別名介紹如下:
貉、銀狐(銀黑狐)、北極狐(藍狐)、水貂、果子狸(花面狸)、野豬(僅限雜交種)、梅花鹿、馬鹿(塔里木亞種除外)、花鼠、倉鼠(金絲熊)、麝鼠(水耗子)、毛絲鼠、豚鼠(荷蘭豬、荷蘭鼠)海狸鼠(草狸獺)、非洲鴕鳥、大美洲鴕(美洲鴕鳥)、鴯鶓((澳洲鴕鳥)、疣鼻棲鴨(野鴛鴦、番鴨)、綠頭鴨(野鴨)、環頸雉(七彩山雞、野雞、雉雞)、火雞、珠雞(珍珠雞)、石雞(美國鷓鴣)、藍孔雀、藍胸鶉、鵪鶉、巴西龜、鱷龜、中華鱉(甲魚)、尼羅鱷、灣鱷、暹羅鱷、中國林蛙、黑龍江林蛙、豬蛙、虎紋蛙、蠍子、雙齒多刺蟻、大黑木工蟻、黃京蟻、蜈蚣。
只許觀賞的動物:雞尾鸚鵡、虎皮鸚鵡、費氏牡丹鸚鵡、桃臉牡丹鸚鵡、黃領牡丹鸚鵡、白腰文鳥、黑喉草雀、七彩文鳥、橙頰梅花雀、紅梅花雀、禾雀、栗耳草雀、金絲雀。註:括弧內為動物別名。

8. 如何查看野生動物禁食名單

野生動物禁食名單還沒公布。

3月31日,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條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並以「白名單」的形式明確規定:豬、牛、羊、驢、兔、雞、鴨、鵝、鴿、鵪鶉可以吃,但貓狗禁止食用。

禁食貓狗是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通行做法《條例》第二條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他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納入禁食范圍。

在此基礎上,還明確禁止食用用於科學實驗、公眾展示、寵物飼養等非食用性利用的動物及其製品。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表示,主要考慮到這些非食用性利用的動物有其特殊的飼養目的和飼養方法,在檢驗檢疫標准上與供食用的動物不同。同時,貓狗作為寵物,與人類建立起比其他動物更為親近的關系,禁止食用貓狗等寵物是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通行做法,也是現代人類文明的要求和體現。

9. 食用野生動物 是否應立法禁止

聖雄甘地說,一個國家的偉大和道德進步程度,可依據其對待動物的方式來判斷。然而,令人汗顏、揪心的是,且不說動物福利,就連一些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都被殘忍獵殺。近日,在江西,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獼猴被獵殺,剝皮,活猴取腦……除了獼猴,當地餐館、酒樓還在出售大雁、獾豬、竹鼠等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在此之前,湖南等地大規模獵殺候鳥引起人們關注。 絕大部分被獵殺的野生動物進了餐館、酒樓,終端是消費者的胃。另一個事實是,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這是公益大使姚明們在表達的理念,野生動物的命運也許就在你買或不買的一瞬間。吃野生動物是否違法?是否應該立法禁食野生動物?因為法律沒有明文禁止,中國人民大學一名教師的吃野生動物不違法的表態,在網上遭到了一片炮轟。有人認為,只有明確追究法律責任,才能杜絕吃國家保護動物的行為,那麼,立法禁止食用國家保護野生動物是個一勞永逸的方法嗎? 在人類的生存史上,動物一直被視為一種重要資源。不僅可以果腹,一些野生動物還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公元前二十一世紀,中國當時的首領大禹就曾經下令在夏三月,川澤不入網,以成魚鱉之長。這條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有關保護野生動物的法令除了保護動物之外,還說明了一個道理:只要遵循動物的生殖繁衍規律,這個種群就不會滅絕,也就可以供人們合理地利用。而今天,這種永續利用的思想在各國現行的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當中還是起主導作用的。目前,根據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捕獲、獵殺野生動物的行為違法,但並未對食用是否違法作出規定。而參照國際標准,現代的動物立法都是從禁止獵捕和禁止販賣這個角度作了一些相應的處罰,同樣沒有去限制吃這一塊。 而關於是否要處罰野生動物消費食客,此前只有深圳有相關規定:消費者如果明知是非法加工的國家重點野生保護動物還要食用的,最高將被處以1萬元的罰款。而在2003年「非典」發生後,人們就該不該將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納入法律體系又掀起了一輪爭議。不可否認,當時爭論此事,很大程度上是出於人類健康本身而非動物福利的考慮。不過,那一番大討論最終隨著「非典」被消滅而偃旗息鼓,禁食野生動物也只在一些省份的衛生條例中得到體現和倡導。 其次,我們還有很多該做的卻沒做,比如,很多人並不知道隨處可見的麻雀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更不用說一些可以人工飼養的野生保護動物。另一方面,保護意識並未形成——要是沒經過中間的宣傳教育過程就直接制定法律,就有「不教而誅」之嫌。此時,我們更該做的是普及《野生動物保護法》,加大其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該怎麼保護野生動物,接受「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的理念。 此外,更重要的是,大多數違法者並未得到應有的處罰。獵殺者逍遙法外,一再得手、一再獵殺,而他們下游的酒店商家同樣靠此賺得盆滿缽滿……正是這些違法者讓野生動物處境日漸危險。

10. 對國家立法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你怎麼看

中國是瀕危動物分布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僅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原產於中國的瀕危動物有120多種(指原產地在中國的物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257種,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魚類有400種,列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還有成百上千種。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中國的瀕危動物種類還會增加。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還進口了不少動物,如灣鱷、暹羅鱷、食蟹猴、黑猩猩、非洲象等。

這些外來的瀕危動物,也受到國家的重點保護。由於人口眾多,活動范圍廣,使許多珍貴的野生動物被迫退縮殘存在邊遠的山區、森林、草原、沼澤、荒漠等地區,分布區極其狹窄。由於被分割成互不連接的獨立群體,近親繁殖,品種日益退化。

中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鴇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今天也遇到了雖然在數量上達到了要求,但是人工飼養的動物難於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的矛盾,長此以往,必然導致生物的退化。

列入了「零滅絕組織」瀕危動物的中國揚子鱷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

野生動物生存面臨著種種危機,實現「安居」還需要「邁過」整體環境惡化、保護措施不力、人們認識不夠這三道「門檻」。

一場「非典」,使「野生動物」成為媒體上的熱門詞彙,不吃「野味」、保護野生動物的呼聲比以前多了不少。濫食野生動物有害於人類,更是野生動物的浩劫,保護野生動物需要從拒食、拒烹開始,但從根本上說,要改變野生動物種類逐漸減少的趨勢,需要整個自然環境的改善,這些並不是拒食、拒烹就能解決的。拒食「野味」只是保護野生動物的其中一步,非典提醒我們要加強野生動物保護,但不保護野生動物導致的災害不只是非典。

野生動物保護點多面廣,需要提高全社會對保護野生動物的認識水平。經營野生動物可得暴利,利益驅動使一些人鋌而走險,但保護野生動物的措施卻沒有跟上。今天,河北省各市、縣沒有野生動物保護的專設機構,保護野生動物的手段不多,經費不足。安國祁州葯市和蠡縣留史皮毛市場規模在全國都數得著,其中加工利用野生動物的問題較多,但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沒有能力進行認真監督管理。田秋明說:「森林公安負責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案件,但我們人力物力都很不充足。」

從茹毛飲血中成長起來的人類,離不開對野生動物的利用,但過度捕殺野生動物將危及人類自身,因為每種動物都有它存在於自然界的生態地位和生態功能。他們和我們一樣共同享有地球家園,真正的和平共處是各安其處、互不幹擾。從廣義上說,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家園,也是保護人類自己。

每種野生動物都有它們天然的棲息環境,保證著它們的生息繁衍,如果這種棲息環境遭到破壞,動物的自然存續就面臨危機,即使沒有人捕食,也難以生存。保護野生動物,歸根結底還是要保護它們的棲息地。傅芸生說:「每年我們都會接到不少關於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電話,這說明人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在提高,但且不說那些蓄意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人,就是想保護的人認識也有待提高,比如人工投喂野生動物、人為建設野生動物園都會影響野生動物的生態功能,這都是以人為中心的保護觀念,保護野生動物就應該讓它們自由生活在天然棲息地中。」

益處
地球上人類起源與動物起源在茫茫歷史長河中時間相隔不算太長。人類形成後依賴林果漁獵以生存和進化。後來發展了農業(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和畜牧業(第二次社會大分工),生產上去了,有剩餘價值可以剝削,於是原始社會進步到奴隸社會。人類和動物的關系非常密切,也非常復雜。人和動物在地球食物鏈中互爭食物中互相依存,接觸頻繁。

害處
動物約有200種傳染病、80種寄生蟲病,其中半數可以感染給人。196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這類在動物和人之間傳播的疾病定名為Zoonoses,原意是"動物源性病」,其後WHO/FAO聯合專家委員會又把它界定為"在人類與脊椎動物之間可以自由傳播的疾病」。

熱點內容
企業為何制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14:38:21 瀏覽:283
簡論高校學生開展法律援助問題研究 發布:2025-04-30 14:36:51 瀏覽:872
公司會議內容具備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4-30 14:31:32 瀏覽:11
武漢市法院院長 發布:2025-04-30 14:31:18 瀏覽:236
徐滔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4-30 13:58:28 瀏覽:981
司法所統招 發布:2025-04-30 13:39:36 瀏覽:109
2016中級經濟法考試真題 發布:2025-04-30 13:34:14 瀏覽:793
學生會小組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13:24:06 瀏覽:689
修改法律責任年齡 發布:2025-04-30 13:22:13 瀏覽:7
人大法律碩士招生簡章 發布:2025-04-30 13:12:33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