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道德模範事跡
⑴ 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事跡展播觀後感400字
范英嬌,女,漢族,1951年10月生,福建省壽寧縣南陽鎮含頭村村民。
41年來,范英嬌以一顆樸素的善良之心,先後贍養了家族5位孤寡老人,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真情與溫暖,以尊老、愛老、養老的行為傳揚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1963年,12歲的范英嬌從浙江逃荒至壽寧,因父病故、母改嫁,無家可歸的她被含頭村的張大連、葉雪花夫婦收為養孫女。1970年,她與同被張大連收養的張芝和結為夫婦,開始承擔起贍養老人的重擔。阿婆葉雪花50多歲時患眼疾,不久雙目失明,80歲以後,雙腿癱瘓不能走路。范英嬌、張芝和夫婦精心伺候著老人,從來沒有感到過厭煩,還教育3個兒子一起孝敬老人,幫助料理老人。在范英嬌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阿公張大連活到86歲離世,阿婆葉雪花活到98歲去世。張大連的兩個弟弟張細扭和張大慶因終生未娶,老無所養。范英嬌、張芝和夫婦聯想到自己童年的遭際,又把他們接到家裡,像親爺爺一樣侍候,直到兩位老人80多歲去世。「照顧阿公張大連和阿婆葉雪花是應該的,畢竟他們對英嬌夫婦有養育之恩,但對三阿公、四阿公也象親爺爺一樣伺候著養老送終,真難得他們夫婦的一片孝心好心。」含頭村民對范英嬌夫婦孝老敬老的事跡贊不絕口。
范英嬌贍養的第5位老人呂養春,是阿婆與前夫所生的兒子,患痴呆症有60多年。40多年來,范英嬌像對待自己的親舅舅一樣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呂養春的病情時好時壞,發病時就會動手打為他換衣服的范英嬌,有時還會拿刀追砍。每次范英嬌都耐心地安撫老人,讓他安靜下來,重新給他換上衣服。2004年,呂養春在一次車禍中被撞斷了腳骨,從此不能正常行走,全靠范英嬌送茶送飯、洗頭洗腳、端屎端尿,每天周而復始。有人曾問范英嬌:他們跟你沒有一點血緣關系,這樣辛勞地付出,值得嗎?范英嬌回答說:「贍養老人是我們的責任,即使他們和我沒有任何血緣關系。我也絕不能讓他們受苦。」
除了長期照顧家裡的5位老人,范英嬌還對村裡其他需要幫助的老人給予關心照顧。五保戶張加年、張長元年老多病,范英嬌幫他們代領政府發的補助金,親自送到他們手中。他們生病時,范英嬌也總是熬好葯送到他們家裡。近年來,在范英嬌夫婦以善報善事跡的影響帶動下,村裡形成了孝老敬老愛老養老的良好風尚。
范英嬌獲得全國孝親敬老之星、首屆寧德市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⑵ 唐山新聞綜合頻道第三屆道德模範頒獎典禮讀後感500字以上
看了「全國道德模範頒獎晚會《道德的力量》」,我深深地被這些道德模範的感人事跡所感動著,心也久久不能平靜…… 這是一場彰顯道德精神的晚會:兩條寬大的紅色綢帶曳起巨型的金色「全國道德模範」獎章;大屏幕上,一爐鋼水噴涌而出,鑄成滾燙鮮艷的勛章;人們用歌聲、用舞蹈、用掌聲,表達對道德模範的崇敬和敬仰;從舞台後方的凱旋門里,模範們攜手並肩前行,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他們的表彰。整台頒獎晚會按照「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5類道德模範頒獎,分為5個章節。每個章節通過播放電視短片、現場訪談、歌曲舞蹈、朗誦、頒獎禮、致敬辭等多種形式交錯進行。在頒獎晚會上,當53名全國道德模範走在中央電視台的星光大道上時,他們個個都是人們心中耀眼的明星,他們大多來自平民百姓,既有花甲老人,也有青年學子;既有基層幹部,也有普通群眾;既有工農商學兵各種職業,也有漢蒙維藏各個民族。在他們平凡的名字和平凡的面容背後,是不平凡的堅持和不平凡的勇毅讓人們為之動容。他們是我們道德之路上的前行者,是我們這個時代精神的象徵,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驕傲。讓我們記住這些全國道德模範,記住他們背後的故事,在共同構建中華民族和諧家園的道路上攜手前進
⑶ 求: 2011年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跡
學校不是讓寫人物名單嗎、幹嘛寫事跡、
一、全國助人為樂模範(11名)
郭明義 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
王文珍(女) 海軍總醫院護理部總護士長
阿尼帕·阿力馬洪(女,維吾爾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河縣青河鎮居民
毛陳冰(女) 支付寶(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員工
劉 麗(女) 福建省廈門市名悅休閑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原籍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
許月華(女) 湖南省湘潭市社會福利院供養人員
厲 莉(女)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助理
王振治 陝西省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新城大隊安監中隊民警
董 明(女) 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漢水橋街營北社區居民
王文忠 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芍葯村黨支部書記
阿里木江·哈力克(維吾爾族) 貴州省畢節市個體工商業者,原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
二、全國見義勇為模範(10名)
邰忠利(姓名加黑框)(蒙古族) 生前系中國人民解放軍65939部隊67分隊班長,代理排長
王茂華(姓名加黑框)、譚良才 王茂華生前系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伯塘中學教師;譚良才系王茂華的岳父,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伯塘村村民
馮思廣(姓名加黑框) 生前系駐濟南空軍航空兵某師飛行2大隊正連職飛行員
紀長秋(姓名加黑框) 生前系吉林省石油化工廳服務公司工人
甘占恩(姓名加黑框) 生前系青海省湟中縣羊圈中學初一(2)班學生
旦增尼瑪(藏族)、仁青達瓦(藏族) 旦增尼瑪系西藏自治區拉薩中學高三(5)班學生;仁青達瓦系西藏民族學院附屬中學高三(1)班學生
劉興元、劉賀龍(姓名加黑框)父子 劉興元系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陶城鄉黃庄村村民;劉賀龍生前系河北省文安縣左各庄鎮南陶管營小學學生,是劉興元的兒子
曾慶香(姓名加黑框)、劉 薇(姓名加黑框)(女) 曾慶香生前系在京務工人員,原籍江西省信豐縣大塘埠鎮萬星村;劉薇生前系中央電視台「每周質量報告」欄目記者
胡文傳 安徽省長豐縣崗集鎮大窯村村民
吳菊萍(女) 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員工
三、全國誠實守信模範(10名)
劉延寶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港溝鎮神武村村民
王文彬 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龍家店鎮汪上村村民
孫東林 武漢東方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湖北省「信義兄弟」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 影(女) 廣東省深圳市關愛行動組委會辦公室工作人員
常德盛 江蘇省蘇州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黨委書記
李 影(女) 上海閘環靈石環境衛生工程有限公司滬太路1170弄(龍潭小區)29號公廁管理員
唐中和 湖南省新寧縣豐田鄉庄豐村鄉村醫生
馬國林(回族)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硝河鄉馬昌村村民
丁新民(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東方路橋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李鬱林 海南省儋州市白馬井中學教師、德育室主任
四、全國敬業奉獻模範(12名)
楊善洲(姓名加黑框) 生前系雲南省保山市原地委書記
何祥美 中國人民解放軍73653部隊73分隊上士
沈 浩(姓名加黑框) 生前系安徽省財政廳幹部、鳳陽縣小崗村第一書記
馬軍武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師一八五團林管站職工
庄仕華 武警新疆總隊醫院院長、肝膽外科中心主任醫師
孔祥瑞 天津港中煤華能煤碼頭有限公司孔祥瑞操作隊隊長、黨支部書記
李文祥 河南省范縣白衣閣鄉北街村村民
王爭艷(女) 湖北省武漢市漢口醫院金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主任
文建明 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城南鎮黨委書記
張雅琴(姓名加黑框)(女) 生前系江蘇省鎮江丹陽市新橋鎮金橋村黨總支書記
鄧前堆(怒族) 雲南省怒江州福貢縣石月亮鄉拉馬底村鄉村醫生
邵春亮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退休教師)、少數民族預科班顧問
五、全國孝老愛親模範(11名)
孟佩傑(女) 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學生
王冬梅(女) 甘肅省兩當縣金洞鄉太陽村村民
張 蕾(女,土家族) 貴州省銅仁學院中文系學生
王 欣(女)、顧金鍾夫婦 王欣系大港油田總醫院紀檢監察辦公室主任;顧金鍾系天津市公安局大港分局海濱派出所民警
曹陽飛宇 福建三明學院外語系學生
陳 九(女) 河南省濮陽市高新區皇甫街道前皇甫村村民
楊德碧(女) 重慶市涪陵區龍潭鎮義和村村民
李建珍(女)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鐵路局柳州機車車輛廠工人
王現偉 安徽陸軍某預備役師步兵一團副參謀長
朱清章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礦務局河灘溝礦二采區退休職工
陳禮國 中國人民解放軍96401部隊高級工程師
⑷ 新疆衛視 第三屆道德模範頒獎典禮《天山驕傲》中介紹朱義平事跡的時候播放的歌曲名稱感謝!
時代需要崇高理想,需要浩然正氣,需要榜樣光芒!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三年來,在新疆大地上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他們用平凡的付出,不懈的堅守,成就了「小小」的夢想,卻帶給社會持續的感動和力量。
8月22日,「天山驕傲」第三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道德模範頒獎典禮在烏魯木齊舉行,頒獎典禮以「建大美新疆、鑄道德高地」為主題。
熱汗古麗 依米爾、余文麗、馬合沙提 斯拉木等26人,榮獲第三屆自治區道德模範榮譽稱號。同時,吐爾地白克 艾力甫等26人榮獲「第三屆自治區道德模範提名獎」。
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學軍出席了頒獎典禮,並在頒獎典禮結束後,會見了第三屆自治區道德模範。
這些道德模範均來自基層,他們身上,蘊含著「愛國愛疆、團結奉獻、勤勞互助、開放進取」的新疆精神,閃耀著榜樣的光芒。
傳承中華民族的道德精神
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道德文化,像奔騰不息的河流,滋養著每一個炎黃子孫。
熱汗古麗 依米爾,來自新疆阿克陶縣玉麥鄉阿瑪西村,今年只有24歲。初中畢業後,家庭困難的她被迫輟學。2007年,她作為當地第一批務工人員到浙江打工。4年後,成為浙江省慈溪市雙源紡織廠新疆部員工的負責人。
日子好了,她不忘鄉親,先後帶領600多名少數民族婦女到內地務工,其中有許多人的命運因此得到改變。但是熱汗古麗 依米爾在頒獎現場說,除了用「勞動改變命運」,她還要用「知識改變命運」。
如今,熱汗古麗 依米爾是新疆職業大學漢語翻譯專業學生。她說,等自己大學畢業後,要回到家鄉辦企業,帶領父老鄉親,通過自己的雙手和勤勞的工作賺錢,過上好日子!
頒獎典禮上,熱汗古麗 依米爾獲得「助人為樂」道德模範榮譽,獲得該榮譽的還有「私車公用大叔」艾尼瓦爾 芒素、「熊貓血」獻血者海來提 哈得爾。
艾尼瓦爾 芒素——
五年時間里,自掏油費、過路費等近14萬元,用私家車免費接送老弱病殘孕乘客上萬人次。他的愛心和堅持讓億萬網友動容,網友親切地稱他為「私車公用大叔」……
海來提 哈得爾——
二十多年來,他無償獻血30多次,獻血量達1萬多毫升,相當於一個成年人體內總血量的兩倍,挽救了20多位各族兄弟姐妹的生命。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學生有80%加入無償獻血隊伍……
他們飽含熱情,用火熱的心,用溫暖的手,把付出當作收獲,把助人當做快樂,傳承著中華文明最古老的道德精神,顯示了人生的價值所在!
505萬張投票背後的肯定和期盼
道德是社會的燈塔。人們不光被燈塔引領,也渴望去「修建」屬於自己的燈塔。
2012年3月5日,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明辦等部門,共同啟動了第三屆自治區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自此開始,每個月都會評選出敬業奉獻、助人為樂、團結友愛、見義勇為、誠實守信、孝老愛親六類道德模範候選人。
5月29日,在新疆各大主要媒體上,公示了50名候選人,並且組織了投票。截至6月15日,第三屆自治區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組委會共收到投票505.244萬張。根據投票結果,共選出26人為第三屆自治區道德模範。
505.244萬張投票的背後,體現的是社會對道德模範的渴望,也是對道德模範候選人的肯定!
面對災難和死神時,22歲的廖永新,托著落水女子在冰水中漂流了500多米,誰不為他的勇敢和堅持而感激?
面對多災多難的生活時,年幼的朱義平擔起家庭的重擔,伺候癱瘓在床的父親,13年如一日,這濃濃的親情,誰不為她的堅韌和努力而感動?
自治區「敬業奉獻」道德模範獎獲得者居馬泰接受主持人采訪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當居馬泰 俄白克20年如一日,走在僅能容一匹馬或一隻羊的小路上,為牧民看病時,誰不為他的堅守和執著而感激……
505.244萬張投票的背後,也是新疆人對道德建設工作的熱切呼應,更是對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熱切期盼!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新疆人民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了公民道德建設的新熱潮。而這些道德模範,正展示了新疆的人的新形象,傳播了社會正能量!
在新疆實現「兩大歷史任務」的前進道路上,道德模範的榜樣作用,必將引導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社會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記者董向東 張琴)
第三屆自治區道德模範名單
一、自治區敬業奉獻模範
馬合沙提 斯拉木(哈)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吉木乃鎮薩爾烏楞村護邊員
余文麗(女)巴州若羌縣人民醫院醫生(河北省邢台市婦幼保健院副主任醫師、援疆幹部)
居馬泰 俄白克(哈)伊犁州特克斯縣包紮墩牧區衛生室醫生
丁 岩(女,回)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生殖助孕中心主任
喬光華(女)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電影放映管理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
那迪拜克 阿瓦孜拜克(塔)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公安局班迪爾派出所熱布提警務室民警
席 濤 69233部隊66分隊政治指導員
二、自治區助人為樂模範
艾尼瓦爾 芒素(維)和田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拉斯奎火電廠門衛
熱汗古麗 依米爾(女,維)克州阿克陶縣玉麥鄉阿瑪西村人,新疆職業大學中國語言學院漢語翻譯專業學生
海來提 哈得爾(維)新疆職業大學教務處教材管理員
三、自治區團結友愛模範
劉 勇 深圳殘友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喀什殘友公司董事長
劉國忠 喀什地區澤普縣古勒巴格鄉科克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歐陽棟 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原杭州市蕭山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援疆幹部)
馬國良(回)昌吉州奇台縣碧流河鄉西戈壁村三組黨支部書記
朱冠軍 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工商局連木沁工商所幹部
四、自治區見義勇為模範
庫爾曼別克 納孜爾(哈)新疆油田公司客運公司公交七大隊駕駛員
廖永新 武警新疆總隊喀什支隊六大隊十七中隊班長
劉 波 烏魯木齊人,生前系重慶理工大學學生
阿不力孜 買買提尼牙孜(維)和田地區和田市殘疾人工貿發展中心總經理
尼亞孜 木沙(維)生前系阿克蘇地區庫車縣阿格鄉欄桿村黨支部書記
五、自治區誠實守信模範
陳俊貴 伊犁州尼勒克縣喬爾瑪築路解放軍指戰員烈士陵園管理員
駱緒香(女)塔城地區沙灣縣柳毛灣鎮沙門子村農民
楊國棟 西部綠洲國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石河子百花村購物中心總經理
六、自治區孝老愛親模範
朱義平(女)伊犁州霍城縣江蘇中學高二學生
徐文明(女)哈密地區巴里坤縣奎蘇鎮板房溝村農民
金 代麗(女,蒙)博州溫泉縣發改委軍供站出納
第三屆自治區道德模範提名獎名單
吐爾地白克 艾力甫(柯)克州阿克陶縣郵政局恰爾隆鄉郵政所投遞員
阿不都熱西提 司馬義(維)伊犁州伊寧市關工委副主任、宣講團團長
楊述友 神華新疆能源公司烏東煤礦南采區綜采隊機電副隊長
木克達斯 衣拉木(女,烏)中國移動伊犁州分公司特克斯縣營業部大客戶經理
艾尼亞特 斯拉木(維)伊犁州鞏留縣東買里鄉莫因古則村農民
劉盛茂 和田地區和田縣吾宗肖鄉漢族隊黨支部書記
努爾班 吾斯鐵木漢(女,哈)塔城地區托里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民警
唐懷東 伊犁州奎屯市懷東和田玉器店個體經營者
薛 鈺 中國石油克拉瑪依新捷拓湖加氣站站長
巴依卡 凱力迪別克(塔)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一村農民、義務巡邏向導
李元敏(女)伊犁州伊寧縣胡地亞於孜鄉蓋買村黨支部書記
李振西 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托里鄉衛生院院長
蔡 煉 和田地區策勒縣委辦公室副主任
司和平 石河子市莫索灣鎮居民,現為深圳市貝利爽公司銷售經理
熱合曼 哈里木(哈)昌吉州瑪納斯縣廣東地鄉廣豐村農民
雪來提 哈斯木(維)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新疆分行職工
馬馬江 艾山凱力地(柯)克州烏恰縣波斯坦鐵列克鄉個體經營者
巴合旦古麗 扎提(女,哈)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別斯鐵熱克鄉個體經營者
買買提江 要勒瓦斯(維)博州精河縣計程車司機
劉 翔 新疆保利德翔煤炭運銷公司董事長、哈密市和翔工貿公司副董事長
吾斯曼 吾拉音(維)喀什地區岳普湖縣鐵熱木鄉1村農民
吐爾遜 艾山(維)烏魯木齊市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員
百合提亞爾 買買提(維)巴州博湖縣博湖中學學生
李瓊珍(女)克州阿合奇縣和平路社區居民
趙軍華(女)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個體經營者
潘大想(女)兵團第六師奇台農場110社區6連職工
⑸ 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觀後感 400字 謝謝啦!
但那天的全國的道德模範頒獎晚會--<<道德的力量>>仍然是我的內心充滿感動和震撼不已.不僅滌盪了我的心靈,使我備受感動,更使我思緒萬千.因為,從那些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後,我深深地感受到那是不平凡的堅持,那不平凡的勇毅讓無數人為之感動.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職業,也有的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的,但他們都有一顆充滿既勇敢又善良的心,並曾經用這可心在道德—這本中華民族的巨著重重刻下感人的一筆.此次共有53位傑出的模範受到表彰,但是他們僅僅只是一部分代表.從背景新聞中我了解到,參與此次評選的308位正式候選人都是由全國的老百姓通過投票選出的,共分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5個類型。晚會分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五個環節,每個章節採用播放電視短片、現場訪談、歌曲舞蹈或朗誦、頒獎禮、致敬辭等多種形式交錯進行,讓我們走近了感人事跡後的他們.感動無處不在,啟發無時不有.一個個或是平平凡凡,或是轟轟烈烈,或是催人淚下的故事,無不都折射處時代的主旋律,傳遞著時代的感動,讓我深深認識到道德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是相互支持的,道德的力量是可以傳遞的.是他們愛與付出讓奉獻與感動成為社會的主旋律,讓道德的精神文明之花開遍人間善行無疆,是助人為樂者們的愛與付出;舍己為人,是見義勇為者們正直情懷的真實寫照;一諾千金,是誠實守信者們高貴人格的詮釋;恪盡職守,是敬業奉獻者們責任的踐行;大愛無聲,是孝老愛親者們的永恆真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照亮我們的心靈,驅散我們前進中的迷茫,讓我們的人格變得更加高尚,讓我們靈魂的到升華.
竭力為您解答,萬水千山總是情,給個好評行不行!
⑹ 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事跡4個(每個50字左右)
王文忠在北京知名的外貿商業街雅寶路上擁有6家門店、經營著6個皮草品牌、固定資產超億元,卻於2007年毅然回到自己的家鄉擔任村支書。他把帶領家鄉父老過上好日子作為自己最大的事業,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自己最大的心願,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愛國愛家、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
王文珍,2009年10月27日終生難忘:在人民大會堂,她從胡錦濤主席手中接過「南丁格爾」獎章——一名護士所能獲得的最高褒獎。從事醫護工作30多年來,王文珍被群眾譽為「身邊的『提燈女神』」,她像南丁格爾那樣,用心燈照亮了無數需要幫助的生命。
2008年9月,王振治和妻子不顧家庭困難,領養了4名被遺棄的兒童。他們最小的3歲,最大的9歲,都有先天嚴重殘障。幾年來,王振治夫婦當起了他們的父母,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教他們學會自理,供他們上學讀書,給他們幼小的心靈以莫大慰藉,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真情與溫暖
王景光2009年、2010年暑假,他兩次帶領東部發達地區的老師和學生來到自己故鄉寧夏固原市等地區開展支教和社會調研活動,促成南京曉庄學院加入寧夏鹽池教育發展基金會(寧夏第一個服務教育、服務師生的基金會),與鹽池縣政府建立了南京曉庄學院鹽池教學實踐基地。
⑺ 全國道德模範故事100字
一、助人為樂類
1、蔣國珍 男,81歲,中共黨員,新余市羅坊中學退休教師。
他的慷慨震撼人心:32年前,他把補發的9600元工資一次性捐獻給國家;32年來,他資助、獎勵學生達2萬人,累計金額20餘萬元,超過他離休工資的總和!
他的節儉世間少聞:一條毛巾,他剪成兩塊使用;一個鹹蛋,他分三餐下飯;四季吃紅薯飯,穿破爛衣,點煤油燈,區區幾百元就可度過一個年頭……
這是一個大愛無私的人,他捐資助學從不圖回報。這是一個境界高尚的人,他的精神感動萬千心靈。他一生無兒無女,但在他的心裡,學生們卻親似兒女。
他是新余市渝水區一名普通離休黨員教師。他的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2010年5月,新華社記者撰寫的《離休教師蔣國珍傾盡所有助學扶困》一文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發表,引起中央領導高度關注,並作出批示,要求宣傳其先進事跡。1957年,由於歷史原因,蔣國珍被錯誤劃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他平反後的第一個舉動,就是將國家補發給他的22年共計9600元的工資,一次性捐給當地政府用於發展教育事業。從此以後,捐資助學便成了蔣國珍生活的一部分。
1983年蔣國珍因病提前離休,雖然離開了他所熱愛的教師崗位,但卻沒有因此而停止對學生們無私的關愛。他主動與羅坊鎮下山橋中學聯系,對每學期期終考試成績前50名者,分等級每人分別給予5元、10元、20元的獎勵。對一些家境貧困面臨輟學的學生,蔣國珍開始十幾元、幾十元地代交學費,讓他們得以繼續上學。
個人先後榮獲「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新余市首屆道德模範」等榮譽,2010年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好人。
2、詹學銀 男,63歲,中共黨員,都昌縣太陽村主任。
從1988開始,詹學銀一共撿到過三個路邊遺棄女嬰,那時,盡管其家庭經濟條件比較緊張,但看到無辜被棄女孩時,他鼻酸流淚,心如刀絞。「我非抱回家不可,第一個我自己養了,後兩個分別送給了我的兩個妹妹,並叮囑他們要細心撫養。」詹學銀欣慰的告訴記者,他養的女兒目前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
2006年9月,詹學銀無意中從一份報紙上看到一篇關於張淑琴創辦中國太陽村救助服刑人員子女的報道,詹學銀為張淑琴的行為而感動,思想上也產生共鳴。在以前工作時,詹學銀就很熱心公益事業。在看了這篇報道後,詹學銀決定在都昌縣創辦一個這樣的太陽村。於是他在第一時間趕到了北京,見到中國太陽村的創始人張淑琴,並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張淑琴十分支持詹學銀的想法,於是詹學銀開始著手解決太陽村的建設用地問題。
為了抓好太陽村鄱陽湖兒童救助中心的建設,詹學銀整天泡在工地上,為了節省每一分善款,他樂當工地的搬運工、值班員。「汽車拉來的沙、石、水泥等建築材料,人手不夠,我和老伴兒也要參加卸貨,到了晚上,我還要值班、看管材料。」詹學銀告訴記者,近半年的時間,他從未休息過一天,為的就是太陽村工程盡早竣工。
「一夜春風至,萬樹梨花開」。2007年6月1日,太陽村第一期工程竣工,第一期107名弱勢兒童住進了太陽村,有了家,有了歸宿,詹學銀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詹學銀是太陽村的主任,內部管理的任務十分繁重。100多個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學習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最讓詹學銀操心的是這些孩子的管教問題了。「因為孩子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性格和一些不好的小毛病,有的還會因為自己是服刑人員的子女而自卑。」詹學銀告訴記者,他和愛心媽媽們只能一遍遍地教育、開導他們、為他們重建信心。
為了改善太陽村孩子的生活,詹學銀在太陽村旁開挖了荒地種上了蔬菜,還利用原魚塘養上了魚,把自己家裡幾畝水田給了太陽村種水稻,山上種上了水果,圈攔養上了生豬,在山上養了雞。詹學銀一有空閑就去勞動,身上曬脫了幾層皮。
在太陽村,孩子們都親切地叫詹學銀為詹爺爺,詹學銀像關心自己的兒孫一樣關愛孩子們的成長。他一年365天起五更睡半夜,晚上總要起來為孩子們蓋被子。白天,只要他發現哪個孩子情緒不好,他必定要找到孩子談心。他給孩子們的愛也感動了社會上許多有愛心的人,他們給太陽村的捐款捐物也成為孩子們茁壯成長的有力保證。
個人先後年榮獲全國、江西省「勞動模範」榮譽,2010年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好人。
⑻ 求第三屆道德模範的簡要事跡
遼寧鞍鋼集團有一位普通工人,他只是鐵礦管理人員,妻子是醫院高級護士,本來家庭生活並不困難,但為了幫助別人,全家人過著清貧的生活。在他不到40平方米的家中,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就連上大學放假回家的女兒也只能住在臨時搭的床上。
他15年裡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16年間為失學兒童、受災群眾捐款12萬元,20年來55次無償獻血,挽救數十人的生命。
他追求純粹,做好事不求人知,矢志不渝地追求真善美。他堅信奉獻使人快樂、助人使人幸福,數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博大愛心、滿腔熱血鑄就了人間大愛,被譽為「愛心使者」、「雷鋒傳人」。
他常對妻子說,同那些特困家庭相比我們還算富裕,盡我們所能去幫助他們,會活得充實而快樂!
他就是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那類「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他叫郭明義,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
第64期:提燈女神
你,
是平凡的,
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因為,
你只是一名普通的護士長;
你,
又是不平凡的,
因為,
在面臨生死考驗時,
你總是無畏地戰斗在臨床一線。
第63期:唯民書記
道德90後 志願者群像
「洛桑」聽到這親切的聲音,11歲的洛桑從病床上跳下來,憨笑著撲進王文珍的懷里。
這樣的溫馨場景,從洛桑住院的第一天起,已持續了30多天;
這樣的溫馨場景,從王文珍走上護理崗位的那天起,已持續了30餘年。
她被患者譽為「和諧天使」。她是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王文珍。
彎腰,細數輸液管里流下的液滴;
蹲下,仔細查看患者手術傷口;
伸手,幫一名93歲的老人捋捋額前的白發,摸摸一名7歲小男孩的胖臉蛋……
這就是那個當了22年急診護士,和急診科的戰友們一起護理過數十萬名患者的她嗎?
這就是那個30年從事護理工作,相當於在醫院里走了至少兩趟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的她嗎?
這就是那個堅守抗擊非典一線122天,護理過3000多名發熱病人的她嗎?
這就是那個奔赴北川抗震救災前線,和同事們一起從廢墟中救出「芭蕾女孩」的她嗎?
這就是那個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遠赴亞非5國的中國海軍「南丁格爾」嗎?
是的,就是她!那一刻,窗外幾朵白玉蘭花正在靜靜地盛開。
www.wenming.cn/special/dm/
⑼ 道德模範人物事跡,要具體事例
一、李成環,女,漢族,1987年6月生,中共黨員,生前系甘肅省蘭州市二十四中學生活指導老師。
李成環作為一名熱心公益事業的志願者,把幫忙他人當成自己最大的快樂,在赴青海玉樹地震災區關愛孤殘兒童回到途中,不幸遭遇車禍,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蘭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學校。作為生活指導老師,她和其他幾名同事一同照顧著全校600多名學生的生活起居。盡管崗位平凡,盡管自己家裡並不富裕,但李成環總是盡力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一次下了幾天陰雨,學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環一個人將幾個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曬,自己累得滿頭大汗。
學校地處農村,女生宿舍樓上下用水不方便,樓內廁所不能正常使用,學生夜間上廁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廁,很多女生膽小不敢去。李成環明白後,不管下雨刮風,都拿著手電筒一路護送。她用自己的熱心、細心和善良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李成環和丈夫龔大錟都十分熱心公益,夫妻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無論在戀愛期間還是婚後,只要是關於孩子們的公益事業,他們都用心參與。得知青海玉樹震區結古鎮八一孤兒學校缺少過冬棉鞋和學慣用品,李成環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購置了700餘雙棉鞋和電腦、書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們手中。
當時李成環和丈夫還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懷有孕。由於路途遙遠,丈夫曾勸她不要親自去。但李成環堅持要和丈夫一齊看望災區的孩子,度過一個具有特殊好處的新婚蜜月。2015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與另外3位愛心人士前往玉樹結古鎮八一孤兒學校,回到途中遭遇大雪發生車禍,李成環因受重傷搶救無效,於2015年12月4日15時許不幸去世。李成環去世後,人們贊譽她為「最美新娘」、「愛心天使」,以多種形式進行悼念追思和慰問。
李成環先後被追授青海省紅十字優秀志願者、甘肅拾五四」青年獎章、蘭州市傑出青年志願者、蘭州市優秀青年、蘭州市「三八」紅旗手、甘肅省優秀青年志願者、蘭州市道德模範、甘肅省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二、王一碩,男,27歲,中共黨員,河南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
2000年,王一碩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應對每年6000元的學費,父母愁眉不展。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也為了不使兩個妹妹失學,他決定放下上學,去西安打工。學校了解到狀況後,迅速為他爭取了國家助學貸款,他帶著萬分的感激邁入大學校門,並順利完成了學業。當學校號召動員大學畢業生用心參加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時。
他當即就下定了決心:「是國家的助學貸款和學校領導老師的幫忙圓了我的大學夢,在國家西部建設急需人才的時候,自己不能無動於衷」。在即將奔赴西部之際,王一碩帶著一封感謝信來到給他貸款的銀行行長的辦公室,向支持他完成學業的銀行表示感謝,並告訴行長,「母校不僅僅教給我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更教會了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我已被批准為一名西部志願者,請你們記下我的聯系方式,我保證盡早還清貸款」。
在西部期間,他充分發揮所學專長,服務於當地經濟建設,用心帶領當地群眾發展中葯材種植,自費為種植農戶印發資料,幫忙三家制葯企業透過了GSP認證,高票當選陝西省傑出青年志願者,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服務期滿後,為了早日還清貸款,他決定一邊打工一邊復習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憑借自身的知識和在西部做認證時積累的經驗,王一碩順利地在一家企業找到了工作。他的誠實守信和工作潛力得到了業內廣泛認可,許多企業邀請他幫忙做認證工作。
隨著收入不斷增加,王一碩歸還國家貸款的潛力也日漸增強。他認為,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以誠信為本,以守信為榮。2005年底,雖然離還貸期限還有10個多月,但他決定提前還貸。學校為他舉行了還貸儀式,當他把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26770元錢交還到發貸銀行負責人手裡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2006年,王一碩被團中央評為第六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當選教育部2006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
三、全國見義勇為模範——韋正雄
韋正雄,男,47歲,布依族,貴州省望謨縣油邁瑤族鄉教育輔導站教師。
韋正雄的家在平卜河邊,附近的平卜小學宿舍較少,他主動把自家一樓騰出來讓32名學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洪水很快淹沒了房屋。從睡夢中驚醒的韋正雄一家,趕緊搶救困在一樓的學生。女兒海豐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兩個嬸子和弟妹們肯定也在水裡,「他們也很危險呀1聽到此話韋正雄頓時淚如泉涌。但情勢已十分危急!
他吩咐女兒:「快!快到後牆處喊叔娘和弟妹們,我去救學生1說完就沖到樓梯口處下了水,摸黑向樓下幾個房間游去。兩個女生最先摸到門口出來了,有5個學生在水中掙扎著,由於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韋正雄急忙用嘴含著手電筒,往水裡趟去,把這5個學生一個一個拉到樓梯口。之後他又撬開一間被泥沙堵住門的房間,把6個男生拉出來。
洪水還在暴漲,上氣不接下氣的韋老師不顧一切,立刻游到另一間快被洪水淹沒的女生寢室里,兩次拉出來4個學生並把她們送上樓。還有15個學生被圍在洪水裡。幸好韋正雄家樓房牆縫都用水泥和石灰糊過,大水來勢太猛,裡面的空氣被擠壓在天花板下構成了約20公分的空間,學生們站在床架上能夠勉強呼吸。
此時進去救人,會捲走空氣,學生反而會被憋死,韋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勵孩子們堅持祝到13日凌晨1時許,洪水從二樓屋面消退,一樓大半截還浸在水中。韋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長竹竿游下樓去,將孩子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只有一名學生不幸遇難。
隨後,筋疲力盡的韋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牆之隔的弟弟家。然而,兩個弟弟的家已經被洪水沖毀,兩家7口人全部遇難。如果韋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許能救出一個、兩個或者更多,但是身邊學生的急切呼救聲容不得韋正雄有過多思考和猶豫,在痛苦的抉擇中,他舍棄了親人選取了學生。
2006年,韋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2007年,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四、黃久生,男,漢族,1965年2月生,中共黨員,中建七局一公司項目部經理、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
黃久生是700位鰥寡孤獨老人們共同的兒子。那些得到他照顧的老人們,一提起他的名字,都會眼含熱淚。他給老人們帶來的溫暖不僅僅來自物質,更來自他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
黃久生是個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6歲時母親去世,留下黃久生和4歲的妹妹、2歲的弟弟。父親走街串巷修鍋補盆,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次,是鄉親們東家一碗飯、西家一件衣把他們養大的。
為了報答鄉親們的養育之恩,13歲的小久生曾在一個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鄰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滿水。18歲出門打工,從建築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實肯干逐漸致富的黃久生,內心時刻激盪著報恩的情懷。
1996年起,每逢年節,家鄉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傷殘老人都會收到黃久生送來的衣被、米面、肉油還有現金,17年從未間斷過,黃久生為此累計出資230多萬元。2015年,黃久生投資45萬元在家鄉雙柳樹鎮建設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國家發給的補貼外,其他費用全部由他個人承擔,包括養老送終。多年受黃久生資助的李鴻金老人臨終前拉著他的手泣不成聲:「活著你養我,病了你花那麼多錢為我治病,我死前能見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黃久生不遺餘力地支持家鄉建設,先後為援建家鄉小學、修路、購置醫療設備等捐款310多萬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災中,他個人先後捐款12萬元。黃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應對遭遇困境的人,他總是慷慨解囊。
他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萬元、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萬元。一位素不相識的女青年打電話給黃久生,說家裡三口人患了癌症,黃久生當晚就籌集3萬余元現金送了過去。這樣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鄭州打工多年的黃久生,看到老家來鄭打工的人雖多,但比較分散,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等權益被侵害的事時有發生。在黃久生的推薦下,「中共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散居在鄭州市的56名農民工黨員有了「娘家」。農民工黨支部用心為農民工解決難題,僅討薪一項,就為農民工討回兩千多萬元。透過這個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農民工達一萬多人,每年還為家鄉帶回1.5億元的勞務收入。
黃久生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入尋中國好人榜」。
五、黃久生,男,漢族,1965年2月生,中共黨員,中建七局一公司項目部經理、河南省潢川縣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書記。
黃久生是700位鰥寡孤獨老人們共同的兒子。那些得到他照顧的老人們,一提起他的名字,都會眼含熱淚。他給老人們帶來的溫暖不僅僅來自物質,更來自他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
黃久生是個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的苦孩子。6歲時母親去世,留下黃久生和4歲的妹妹、2歲的弟弟。父親走街串巷修鍋補盆,十天半月難得回家一次,是鄉親們東家一碗飯、西家一件衣把他們養大的。為了報答鄉親們的養育之恩,13歲的小久生曾在一個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鄰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滿水。18歲出門打工,從建築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實肯干逐漸致富的黃久生,內心時刻激盪著報恩的情懷。
1996年起,每逢年節,家鄉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傷殘老人都會收到黃久生送來的衣被、米面、肉油還有現金,17年從未間斷過,黃久生為此累計出資230多萬元。2015年,黃久生投資45萬元在家鄉雙柳樹鎮建設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國家發給的補貼外,其他費用全部由他個人承擔,包括養老送終。多年受黃久生資助的李鴻金老人臨終前拉著他的手泣不成聲:「活著你養我,病了你花那麼多錢為我治病,我死前能見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黃久生不遺餘力地支持家鄉建設,先後為援建家鄉小學、修路、購置醫療設備等捐款310多萬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災中,他個人先後捐款12萬元。黃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應對遭遇困境的人,他總是慷慨解囊。他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萬元、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萬元。一位素不相識的女青年打電話給黃久生,說家裡三口人患了癌症,黃久生當晚就籌集3萬余元現金送了過去。這樣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鄭州打工多年的黃久生,看到老家來鄭打工的人雖多,但比較分散,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等權益被侵害的事時有發生。在黃久生的推薦下,「中共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散居在鄭州市的56名農民工黨員有了「娘家」。
農民工黨支部用心為農民工解決難題,僅討薪一項,就為農民工討回兩千多萬元。透過這個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農民工達一萬多人,每年還為家鄉帶回1.5億元的勞務收入。
黃久生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入尋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