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題法學書
① 法學的基本著作有哪些
法學有很多著作,如張文顯:《法哲學范疇研究》、孟德斯鳩:《論法的回精神》、博答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波斯納:《法理學問題》、博西格諾等:《法律之門》,關鍵看你自己的興趣,可參考豆瓣
【法學】推薦書單(大一到大四)(轉自網路)
http://www.douban.com/note/132201981/
② 推薦一部本科法學專業生應該看的法學類的書籍 要對學此專業有所幫助 非法學專業人士請勿回答
國大學法學學生大學期間必讀書籍(一)
大學一年級可讀書目:
1. 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閱讀秩序》、《送法下鄉》]
[點介]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你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後面的《送法下鄉》一書可以說是第一本書的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具體運用,更加充實和飽滿,雖然我還是覺得其《本土資源》一書最為重要。
2. 俞吾金:《問題域外的問題》
[點介] 作為一本哲學知識和流派介紹的通俗讀本,該書不僅可以把讀者引入一片新的哲學天地,更重要的是,該書在開辟和拓寬學生的問題域上,特別在怎樣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上,有著相當的幫助。如何提問、提什麼樣的問題,這是大學期間一直要注意訓練的能力 ,它在很多時候比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
3. 費孝通:《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江村經濟》]
[點介] 今天我們離費先生寫作此書的年代已經相去六七十年,但費先生於書中所做的對中國現狀的分析對今天的中國仍然是那樣的切中肯綮;費先生所具有的問題意識和文章風骨,我們今天仍然還差之甚遠。每一個法律人都應該反思:法學的知識貢獻在哪裡?
4.吳思:《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
[點介] 透視中國社會實際運行的游戲規則。為什麼在我們的正式制度外,還會有一套更為適用的潛在的規則?作者從歷史中的故事投射到當今的現實。我們可以從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條件上什麼?法律的道德善惡與實際的利害格局存在什麼樣的關系?我們是在自我欺騙的冰山上生存,還是在苦澀的反省中奮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黃金時代》]
[點介]這是一本清醒的書、理性的書、幽默的書和智慧的書。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洞察,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什麼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什麼是真正的人文關懷。作為法律人,也許此書給予我們的最大啟迪是:缺乏對「沉默大多數」的關懷、缺乏某種「精神家園」的法律,是沒有生命的法律。但是各位一定要記住:王小波的小說,特別是《黃金時代》,讀起來更加讓人回味。
6.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
[點介] 我們缺乏的正是一個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是一個有著幸福與苦難、歡笑與淚水的世界。學習法律的人最怕的就是喪失一顆童心。對於那些沒有讀過安徒生的故事的人,我要告訴你們:走進這個世界吧,現在還來得及,它會使你們獲得更健全一些。
7.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點介]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後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8.馮向:《木腿正義》
[點介] 我相信此書對於專事法律的同仁來說,應該是一個極好的啟迪案本。作者憑借自身的文學學科的優勢,游仞於法律和社會之間。對法律個案層層剝離,既立意深遠,又視界寬廣,不失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9.梁治平:《法辯》[《新波斯人信札》、《書齋與社會之間》]
[點介] 這裡面主要匯集了梁先生於1980年代中後期在《讀書》雜志上發表的系列文章,是其「用文化解釋法律,用法律解釋文化」的個案實踐和言說。辯異、批判和理性思索融貫一氣。對年輕學生來說,讀此書還可以學到如何讀書、如何整理自己的心得體會的一些「潛移默化」的方法。《新》一書亦是早期和另外幾個作者作的批判性著作;《書齋》一書是作者的文化隨筆,寫得輕松隨意,也更見功力。
10.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
[點介] 作者對歷史的厚積薄發和駕輕就熟,對中國政治制度的諳熟洞然與透闢分析,都顯示出其「史實」與「史識」的完美結合。文筆老辣,一氣呵成。其對政治與道德關系的揭示、規則與生活狀態的運作的闡說,對於我們了解傳統和法律都有著極大的啟迪。此書不可不讀。
11.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社會科學方法論》]
[點介] 作者對學術、政治,甚至人生三者之間關系的看法,實在可以廓清我們的許多認識。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缺少虔誠和信念的時代,這影響著我們對自身的了解,我們竟不知道從事的職業除了謀生以外還有什麼意義。本書可以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12.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
[點介] 用「講故事」的方法寫的社會學著作。直面「移民」中國家和人民的權力運作,從中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戲,又不乏對平民的生存狀況的關注。無論從研究方法、研究問題的開辟和創新上,本書對沾沾自喜的法學中人來說,都是一記棒喝和警醒。
13.華勒斯坦等:《開放社會科學》
[點介] 對於每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的學習者(在此包括法學)來說,對社會科學本身的性質及走向得有一個比較自覺的(雖然不一定是清醒的)把握。本書在這方面是極具挑戰力的。它研究社會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建構;對社會科學的分工的質疑;從事社會科學的學術立場何在等問題。本書短短七萬言,薄薄小冊子,但卻比那些動輒數十萬、百萬言的著作要有價值得多,更具思想的包容量。
14.賀衛方編:《中國法律教育之路》
[點介] 學法之人,當對法律教育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有基本的了解。本書提供了這樣一個了解的途徑。不寧唯是,當我們對自己身處的職業教育的現狀和社會的反差進行理性的反思和檢討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對這個法律教育生態圈的運行有一個冷靜的認識。此書的一個特點就是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視角。
15.梅因:《古代法》[薩維尼:《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
[點介] 歷史法學派之代表著作。其重要之處不僅在於經由自己的研究勾畫出法律發展的脈絡,提出了法律「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的振聾發聵的命題。更在於,他在學術研究上的獨立和懷疑的精神,對「自然平等」的流行話語的批判。一如梅因所說,我們最需要的也許是對新舊材料的不斷審查,而不是盲信。後一本書亦是歷史法學派的代表著作。
16.柏拉圖:《游敘弗倫 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
[點介] 本書是蘇格拉底審判與處刑的三篇著名對話。展示了蘇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他對待神、知識、倫理、法律、死亡等的態度如何。讀者從中受到其人格的震撼之餘,還會進一步思考蘇格垃底到底是怎樣死亡的重大的政治和人生的問題。在對話和詰問中教給你智慧,這是本書的另一重要收益。
③ 《一本書讀懂法律常識解答日常法律難題的十萬個為什麼》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一本書讀懂法律常識》(張紅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p2jL0yMRx8mhcrvJCv5oKA提取碼:1234
書名:一本書讀懂法律常識
作者:張紅軍
豆瓣評分:6.5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6-1
頁數:260
④ 我是今年一名大一新生,法學專業,請問學習法學需要必讀什麼書籍要名稱
同學你好,我是五院四系的大二學生,我建議你在大一先學好課本知識,一版般大權一教的是憲法、法理和法制史之類的課。在課外你可以讀一讀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哈耶克的《法律、立法與自由》、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羅爾斯的《正義論》,這些都可以。還有老師應該會有推薦讀物,也可以參考。
⑤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法律書籍
自法學在中國成為一門「顯學」以來,法學出版物便年復一年如雨後春筍般呈幾何基數增長。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法學出版物的增多,並不當然意味著中國法學水平的提高,而只是知識被量化、被規劃的產物,是知識消費時代的一種標志。其最典型的結果便是:除了統計意義以外,絕大多數法學出版物一經出版即成為「廢紙」,即使作者和編者本人也懶得再去翻看。由此,我們必須提出並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當下的中國,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法律書籍?顯而易見,這個問題實質上就是要求我們對自身的知識生產活動本身,對我們所從事的知識生產活動的性質,對知識生產與中國的學術發展的關系進行自覺的反思。而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追問,實際上也是我們拷問學術評價體系和擺脫學術消費時代的開始。
在當下的中國,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法律書籍呢?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首先對中國法學界乃至於整個社會科學的狀況做一番簡要的審視。我認為,面對當今中國社會科學的狀況,我相信任何一個嚴肅和睿智的知識分子都會承認兩點:一是我們今天取得的學術研究成果尚未得到國際學術界的承認,因為我們的研究在關乎人類發展及未來努力的方向方面還不足以給人們提供具有知識增量意義的思想;二是我們從西學東漸以來還沒有真正建構起中國自己的社會科學學術系統和相應的學術評價體系。據此,我認為,在當下的中國,至少需要以下三類法律書籍。
一、深度研究、批判西方經典和中國典籍的法學論著
對於西方經典學說,我們必須摒棄這樣一種誤識,即西學東漸以來,我們已經引進了大量的西方經典論著,因此我們也就熟知這些經典了。我個人認為,我們今天還停留在介紹和傳播的階段,而根本沒有進入研究、對話和批判的階段。同樣,對於中國的傳統典籍,我們雖然耳熟能詳,但是很難說我們在學術的層面上對它們有過深入的研究和批判。從研究角度來說,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是從我們的學術傳統中生長和發展起來的,離開了學術傳統就無所謂知識增量和不增量的問題。離開了先哲們經由個人努力匯合而成的學術傳統,我們又能夠根據什麼宣稱自己的觀點不是先哲已然詳盡闡釋過的觀點呢?我們除了實際效用以外又可能從何處去獲致我們對知識的評價呢?我們又如何知道我們當下的知識狀況應當從哪裡出發呢?我們又根據什麼宣稱我們的知識努力是一種貢獻呢?我們當下的法律書籍中所缺乏的正是這類對經典進行研究和批判的論著,自然也就很難作出真正的知識增量,難以建構起真正的中國法學學術傳統。
二、嚴肅思考「中國法律理想圖景」的法學論著
回歸經典永遠不是目的本身,只有在此基礎上的批判和建構才是我們的學術旨趣,這就是我所謂的「中國法律理想圖景」的思考。這一思考根本上就是我們要對中國當下的社會秩序做具體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對下述基本問題進行追問:中國當下的法律制度處於何種結構之中?中國當下的法律制度是正當的嗎?中國這個文明體於當下的世界結構中究竟需要何種性質的社會秩序?評價中國法律哲學、法律制度究竟應當是根據西方達致的理想圖景,還是根據中國達致的理想圖景?究竟是那些抽象空洞的正義、自由、民主、人權、平等的概念,還是它們與中國發展緊密相關的特定的具體組合?
三、高水平的法學教科書籍
除了上述兩類論著以外,我們還急需要高水平的法學教科書。在當下的中國,法學教科書正在為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的失敗承受罵名,人們甚至把那種僵化的泛泛而論、空洞無物的研究方式斥之為「教科書式思維」。坦率地講,如果我們把法學教科書與中國當下的法學研究失范聯系起來考察的話,我們就會發現,中國當下法學研究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歸結為中國缺乏高水平的法學教科書,歸結為中國法學教科書體系存在著巨大的缺陷。據此,我們可以說,建設高水平的法學教科書對於中國法學學術的重建和發展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因為一如我們所知,在一個學術良性運行的體系中,真正高水平的教科書應該是學術研究和學術方法的典範;不僅如此,由於它是青年人接觸法學的啟蒙性讀物,所以它對於學術傳統的傳承和良好學術環境的創建也有著極為基礎性的作用。換言之,假如法學教科書體系與學術本身脫節甚至背離了學術傳授的意旨,那麼它對學術建設的負面作用就是根本性的。而這正是中國大多數法學教科書的根本病症之所在。因此,我們需要改革和重建中國的法學教科書體系。
在我看來,高水平的法學教科書應當至少包括這樣幾個要素:首先,能夠對法學相關題域中基本理論脈絡作出基本的把握和介紹;其次,能夠在此基礎之上對法學相關領域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和前沿問題作出自覺和深入的研究;再次,能夠就相關的理論脈絡給出最為基本的必讀的參考文獻;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能夠立足中國自己的問題把握法學的理論脈絡和建構相關的理論問題。
我相信,在中國法學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法學界能夠出現一些有助益於發展中國法學和提高中國法學教育水平的書籍。
⑥ 比較適合培養法學的書
對法律有濃厚興趣的人,往往想找一兩本書來讀個明白,這里李宏勃老師精選了12本法學必讀經典著作,無論是法學生,還是對法律有興趣的社會人士,都能在其中挑出那麼一本細細品讀,提升眼界,鍛煉法律思維必備書單~~
針對歷史中國政治法律制度系列基本問題的第一部專論,奠定了戰國之後農耕大國政治法律構成的制度願景。
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於「規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羅翔老師的推薦必讀,評語:
「越來越覺得,法學院的專業必讀書應該從這本書開始。」
近代自然法學派經典,提出了一系列令後代學人不斷回溯的現代政治哲學和法學難題。
自由主義法學的經典!
法哲學發展史上總會提及的有關國家和法律的思辨之作!盡管與實踐的法律關系不大。
法律學術人和實務人可以跳過、學術史卻無法省略的名作。
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充分展現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於美國法律職業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的法律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尋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範式」,供後繼者超越。
有關美國司法的一本小書,卻是一本有關司法的大書。
對美國法律制度的系統、詳盡和細致的法律經濟學解說,轉換了20世紀世界法學圖景的巨作!
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政治哲學、法學和道德哲學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為法律人,要想培養自己的思辨力和創造力,此書必讀。
⑦ 有什麼好的法學專業的書推薦嗎
論法的精神
⑧ 慕尼黑大學法學難題
同樣均適用大陸法系理論--法律無明文規定的不適用,一切按法律走
從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角度版來說。三權弟的財產無遺囑繼承均由其近親屬繼承
從社會公平角度來說,三弟的羊除了償還當年兩位兄長的數目外,理應計算該期間的增值部分,一並補償。
⑨ 法學專業的大學生應讀的法學經典書籍
1.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
本書最大的價值當在法學「啟蒙」。它會告訴我們在觀察法律現象是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應該如何培養我們的學習和研究進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識、挑戰既有的知識和觀念。對於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讀完此書,會感覺法律原來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枯燥。
2.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寫得精彩,譯得也精彩。探索法律背後的精神,支撐法律的東西。「沒有信仰,法律它將形同虛設」。在中國既有的法律傳統被打破的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尋找新的在法律下生活的傳統?當然,讀此書時,不要片面追求其中精彩的語句,更要注重起分析的思路和線索。
3.劉瑜:《民主的細節》
這本書是眾多學者推薦的書,是作者過去幾年給一些期刊報紙寫的專欄文章結集,其中主要是給《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書中以講故事的形式,把「美國的民主」這樣一個概念性的東西拆解成點點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我一直喜歡讀劉瑜的文字,她的生動是智慧的生動。在洞察力和解析能力的背後,是一個充滿靈氣和悟性的獨立思想者。我總是讀完一篇就在等著她的下一篇文章出來。 ——林達
今日中國的公共討淪常見一種病理化的傾向,總是困在「民主」、「自由」之類的名詞面前,大而無當地浮游表層,夾纏不清,難以寸進。所以劉瑜來得正是時候,因為她替這些蒼白的名詞補回了該有的細節和血肉,有專業學養的根基,又有平近親和的故事。她的評論正是這時代最需要的營養劑。 ——梁文道
我喜歡劉瑜的評論,她講求事實與論據,不輕易選擇左中右的某一方立場,對群眾和權力,少數與多數都保持警惕和觀察,避免簡單的是非判斷,避免振臂一呼的沖動,避免智力上的懶惰。有這樣的理性,才有負責任的時評。
——柴靜
4. 林達:《總統是靠不住的:近距離看美國二》
作者以信件的形式,從「美國總統是什麼?」這樣一個問題開始,用一連串的故事,層層鋪排出美國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深刻地了解美國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統中,通過「平衡和制約」去實施對權力的監督和限制。
5.王銘銘、王斯福編:《鄉土社會的秩序、公正與權威》
本書聚集了一些法學和社會學學者的研究。學者們對中國鄉土社會的判斷與描述,以及對其中的秩序狀況的把握與解釋,為以後的研究留下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就法學來講,本書的研究取向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遺憾的是,如今再沒見後續性的研究,不足以造成真正的學術氣勢。這是一本好書,也是我們藉此反思如何營造中國學術傳統的一本書。
6.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歷史的、比較的、實證的等。探詢法律的性質和精神,視野寬廣,氣度優雅。也是啟蒙時期的代表著作,闡述了自然權利觀和三權分立等思想。雖然作者的「分類和框架」與他提倡的社會考察的方法有某種裂痕,但這恰好是優秀著作的標志——確立了一個「範式」,供後繼者超越。
7.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
作者對美國社會的分析和對民主的洞見, 充分展現了他橫溢的才華。作者對自由的理解,值得我們進行長久的反思。關於美國法律職業和法律信仰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的法治建設,仍是寶貴的思想財富。
8.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
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範式」意義的著作。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方法運用上的自覺。它是事實描述式的,也是文化的同情和辯異式的。重要的不是作者對多種史料的採用,而是對這些史料的解釋。重要的也不是他是否解決問題,而是他提出問題的方式本身。
9.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法史研究上的經典。本書作者的功力深厚,語言平實。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當然,社會學的方法本身也有多種,本書可能還屬於「規范社會學」的進路。而且,由法律的分析透視中國的社會,這一學術取向本身就讓人尊敬。
10.江山:《中國法理念》
作者在中國法學界是獨樹一幟的。他很幸運,沒有受什麼現代西方產業化學術體制的「污染」,因此,他對中國法的現實和理想的解讀必然是浸淫著真正的中國式思考的。也因如此,他的法律觀是我們這些著眼於「現代世界」的法律人所不具備的。這是一本難得的稱得上有「思想色彩」的中國人寫的書。
11..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
在中國影響頗大的綜合法學著作。書的前半部分簡要介紹了西方法思想的歷史,後半部分論說了作者認為重要的一些法理學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自然法為立場的綜合法學觀。該書的價值之一是它對中國1980年代中期以來的法理學的影響。
12.季衛東:《法治秩序的建構》
作者的治學進路和思考進路都深深體現了某種宏大和理性的情懷。書中對當代西方法理學說和域外(特別是日本)法治經驗的紹介,都無不透露出作者自身對中國法治建設的問題關切。該書論證嚴謹,學術色彩濃厚。
13.博西格諾等:《法律之門》
作為一本教科書式的著作,本書涉及了當代法律的幾乎所有的重要領域。富於啟發而又不乏生動;重在訓練思維而又無正襟危坐之感。可以說,此書正是一步一步地把學生帶入法律殿堂。
14.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釋》
當代中國法學研究中最具備學術意識的一本書。作者以自己的學術實踐做到自我的總結、批判和反省。如果我們的學術都能建立在這樣的一步步的積累和批判的基礎之上,相信這才是中國學術的真正希望。
15.劉軍寧:《共和·民主·憲政》
一本「保守主義」自由觀的中國化的「激進」之作。作者的立場自不待言,其用語的鮮明甚至「鼓動」,難免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學術的味道。自由主義實際上在中國還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對於不了解自由主義的廣大學生來說,「自由」的各種思潮實在不易把握和分辨,此書提供的是一種積極的進路,我們還應該有一種更全面和冷靜的思考。
16.德沃金:《認真對待權利》
本書系統闡述的作者的權利觀。是當今研究權利問題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書中對規則、原則和政策等的分析對我們深化對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我們怎樣關懷和尊重人的權利?這始終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17.羅爾斯:《正義論》
本書被譽為是二戰後「倫理學、政治哲學領域中最重要的理論著作」。本書涉及法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諸領域,對正義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以「無知之幕」和「原初狀態」的理論預設為前提,提出了「作為公平的正義理論,並論述了正義分配的平等自由原則和機會公平與差別原則。也是自由主義的重要著作。
18. 德肖維茨:《致年輕律師的信》
艾倫·德肖維茨,律師、法學教授、作家。28歲即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法學教授。成功代理過許多重大案件,包括辛普森案、泰森案、五大樓秘密文件案、柯林頓總統彈劾案和美國總統大選案等著名案件,被譽為「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辯護律師」。這本書凝聚了作者執教哈佛和律師執業37年間的人生閱歷和心得,提煉出37條忠告,內容涉及人生悟、經驗教訓、成敗得失、做人原則、職業規劃及建議等多個方面。既充滿哲理,又發人深醒。希望這樣一本觀點獨特、精華濃縮的小書,能夠給站在人生岔路口的年輕律師以及法學院學生一些幫助。
⑩ 法律難題~!
就該事實從法律角度來講:就是分析遺囑的效力,後書寫的遺囑效力高於先書寫的遺囑,公正過的遺囑效力高於其他沒有公正過的遺囑效力。但是,該遺囑因為很特殊,是關於骨灰的,如果上法庭,法官會考慮到雙方家庭的情感、及公序良俗等因素,做一些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