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立法
1. 今年新冠疫情,請提出你對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立法有何建議
朋友,來這個問題真的很不好說,或者說自法律法規來確定,當然針對一二級保護動物沒有什麼可說的,還有瀕危物種的保護,其次就是沒有列入保護目錄的動物,我國人口廣大,習慣也不想同,所以要一刀切還是不好來,最好還是由個個省份自己來確定最好!!!
2. 世衛將發布新冠病毒相關命名法:不能叫英國變異病毒,這是不是雙標
變異病毒在英國有發覺過,這也是新冠基因變異中二種更為著名的基因變異菌株,殊不知英國變異病毒那樣的稱呼事實上是不對的,違背了世衛組織相關防止污名化的標准。先前大夥兒稱作英國變異病毒還有一個緣故,便是這種基因變異菌株沒有官方網命名。
3. 對於新冠肺炎我們禁足家中,可是它對中國或者中國公民有哪些積極意義
經過這次新冠肺炎,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了如果再捕殺野生動物,下次大自然還是會報復我們的,上一次非典也是因為吃野生動物造成的。兩次大自然的報復,難道印象還不夠深刻嗎?國家應該立法不吃野生動物,保持生態平衡。不然下次真不知道又會有什麼病毒,這次的病毒給中國敲響了警鍾,也有積極的意義,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讓我們認識到捕殺野生動物是要付出代價的。
一直以來人類對野生動物的捕殺從來就沒有間斷,導致越來越多的物種滅絕。還有很多人以吃野味為榮,只要是能走的,都能變成餐桌的美食。自以為吃的很補,卻給中國造成了兩次不可挽回的損失。相信這次疫情過後,國家肯定會大力加強對野生動物的管理,也禁止吃野味。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次疫情還是有很多積極的意義的。讓更多人關注野生動物的保護,不要濫殺,更不要貪吃野味,不然大自然報復你的時候是不會跟你打招呼的。平常也要多留心一些機會,這次疫情讓大家明白副業絕對是種剛需,保持不斷的學習力,才是最重要的。
4. 2020年立法節奏提速 小區等場所人臉識別是否違法
2020年,雖然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遲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但同年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例會不僅照常進行,還加開了3次常委會會議,確保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執行到位。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立法規劃室主任岳仲明表示,2020年度我國立法工作計劃完成率高,立法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岳仲明強調,2020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2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2件。「新制定法律數量佔比非常高,涉及多個重要領域,這在近些年的立法工作中是不多見的。」
針對2020年的立法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多位負責人圍繞禁止「器官買賣」、人臉識別帶來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寵物管理等相關規定背後的考慮,一一做了詳細介紹。
禁止「器官買賣」和利誘器官捐獻
對於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的立法工作,岳仲明介紹,立法形式不斷豐富發展,制定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民法典,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採取「決定+立法」方式出台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
「既有一些『大部頭』的,也有一些『小快靈』的法律,例如提請審議的反食品浪費法草案,著眼解決消費環節食品浪費問題。」岳仲明說。
舉例來說,對於引起社會廣泛爭論的人體器官捐獻問題,民法典中做了非常明確的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介紹,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自主決定捐獻人體細胞、組織、器官、遺體,對於挽救他人生命、促進醫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民法典人格權編對此問題作出了規定。同時,考慮捐獻問題涉及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等最基本的人格權利,民法典人格權編對同意捐獻的形式作了明確限定。
民法典第1006條第1款規定,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利誘其捐獻。第2款規定,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同意捐獻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訂立遺囑。
石宏指出,遺體捐獻有利於醫學研究和救治他人,應當予以鼓勵,民法典在綜合考慮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吸收了國務院《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的相關內容,對遺體捐獻予以規定,並設定了嚴格的條件。
例如,第1006條第3款規定,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決定捐獻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對於禁止「器官買賣」問題,第1007條規定,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違反該規定的買賣行為無效。
小區等場所安裝人臉識別設備是否違法?
隨著信息化與經濟社會持續深度融合,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越來越廣泛,個人信息保護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社會各方面廣泛呼籲制定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王瑞賀表示,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安排,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同有關方面,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擬定了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2020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進行了初次審議。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開後,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王瑞賀稱,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緊急情況下保護自然人的生命健康,作為處理個人信息的合法情形之一。
根據草案的規定,為防控疫情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需要處理個人信息,也必須嚴格遵守法律規定的處理規則,限於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公開信息收集使用規則,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切實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同時,一些小區等公共場所通過安裝人臉識別設備用於識別出入人員身份,其必要性和所收集的個人信息的安全性等問題引發高度關注。
對此,王瑞賀強調,除應當遵循一般個人信息處理規則外,目前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還作了兩方面規定:
一是對處理包括人臉等個人生物特徵在內的敏感個人信息作出更加嚴格的限制,要求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的前提下,方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並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
二是規定在公共場所安裝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當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設置明顯的提示標識;要求所收集的個人身份特徵等信息只能用於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開或向他人提供。
飼養犬只等防疫管理辦法由地方制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20年4月通過了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計劃,修改動物防疫法是該計劃確定的重要立法項目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的富裕,飼養寵物犬、貓的人越來越多,而犬只傷人、犬貓傳播狂犬病甚至致人死亡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王瑞賀介紹,在動物防疫法修訂草案徵求社會公眾意見中,有許多意見是關於加強養犬管理方面的。
「應當看到,我國不同地區、城市和農村情況有較大不同,據我們統計,目前全國有11個省(區、市)和105個市制定了養犬的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共137部,各地的管理措施也不相同。」
王瑞賀介紹,考慮到上述情況,同時也考慮到養犬管理問題是老百姓的身邊事,而管理職責主要在基層政府,還需要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區、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因此由地方根據本地實際出台具體的管理措施更為合適。
修訂後的動物防疫法從防止傳播狂犬病等疫病出發,就定期接種狂犬病疫苗、辦理犬只登記、加強流浪犬貓管理等這幾個重要環節提出要求,同時明確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飼養犬只防疫管理的具體辦法。
今年將修改反壟斷法、企業破產法等
岳仲明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78次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對今年立法工作作出了預安排。
按照工作計劃,鄉村振興促進法、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反食品浪費法、反有組織犯罪法、監察官法、海上交通安全法(修改)、兵役法(修改)、軍事設施保護法(修改)、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等法律案,今年將安排常委會會議繼續審議,爭取早日出台。
同時,今年還將修改科學技術進步法、反壟斷法、公司法、企業破產法,制定期貨法、印花稅法等稅收法律等。
此外,還將修改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執業醫師法、傳染病防治法、國境衛生檢疫法、體育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畜牧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安全生產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制定家庭教育法、文化產業促進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濕地保護法、法律援助法、社會救助法等。
5. 全國首個與佩戴口罩有關專項立法,你對這波操作怎麼看
這波操作666啊,強烈支持,新冠沒有被徹底消滅前,每個人就應該更好的保護自己。
6. 全球各個國家對新冠肺炎都做出了哪些努力
從2020年初至今,新冠疫情在全球已經持續了近9個月的時間,截止到8月26日8時全球新冠確診病例累計超2381萬例,累計死亡逾81.7萬例。全球各個國家為應對新冠肺炎都做出了各種各樣的措施,下面我們看看各國為應對疫情都做了什麼措施。
疫情初期,歐美國家一開始麻痹大意,普遍反應滯後,防疫措施也面臨社會文化及體制方面的限制。但是面對越來越高的死亡病例等嚴重影響,歐美各國緊急做出反應,美國緊急發放150萬個檢測盒至各地,承諾醫療保險將包括病毒檢測;義大利封鎖北部倫巴第大區及另外14個省,取消封鎖區內一切公眾活動,關閉全國所有學校;法國禁止1000人以上聚集的活動,部分地區如科西嘉島禁止50人以上的聚會,關閉疫區瓦茲省和上萊茵省的中小學及幼兒園,徵收全國口罩;德國,禁止口罩等醫療防疫用品出口;瑞士,禁止1000人以上聚集的活動。目前歐美國家的防疫措施已接近最高級別,防疫形勢有望逐步好轉 。
7. 上海立法醫護人員報告享免責權,你支持全國普及嗎
任何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時候,醫護人員總能夠在第一時間給出最專業的判斷,即使判斷出現錯誤,他們也不該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個觀點,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反對,因為在特殊時期,普通人對於疾病是不太敏感的,短時間的麻痹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為了保障醫護人員的權益,讓他們在關鍵時期能夠發揮應有的能力,上海市已經做出立法,保障醫護人員擁有“報告免責權”。所謂報告免責權,就是指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時,即使醫護人員出現判斷錯誤、報告錯誤的情況,也可以不用承擔後續的責任。
疫情無小事,現如今在疫情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我國依然在各個方面保障醫護人員的權利,讓他們能夠在多個方位為防治疫情做出貢獻,這是非常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