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道德
⑴ 《道德經》裡面的道和德分別指的是什麼
《道德經》裡面的道和德分別指的是什麼?
道德經的道和德分別是什麼意思兼論武全先生對道德的見解有待商榷
耿閣(鳴天士君)著
題記:
錄武全先生對道與德
的個人見解的原文原貌: 回答 武全2345LV.172018-04-08
「道」是老子勉強對宇宙最本質的一種稱呼,有點像是一種源動力和法則。「德」是老子把這種法則運用到人類身上的規則,人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通常「德」會跟「道」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則需要我們必須做的事情,合稱為「道德」。
附:【耿閣:語】:
老子的「道」是什麼?答曰:「老子之「道」就是「無之宇宙之無極」。或之曰:「就是「無之無極之宇宙」。或之曰:「就是「無之無極之宇宙的之其宇宙道德」。這是鐵律定論。老子的「德」是什麼?答曰:「德也者唯道是從」。「德者也道之居所」。老子的道與德之間的關系是什麼?答曰:「答曰:道與德之間的關系是:「道德整體道德無間」之「整體無間無間整體」。「道人德身之道身德影」。「道長啥樣德啥樣之德長啥樣道啥樣」。(世界上所有的比喻都是有缺陷的,美中不足是趨向於無限之美的。不平衡到或然平衡至達平衡是整個宇宙物質運動運行始終行為的並之是整個人類事物發展變化始終因果的總規律總道理總天理的之其道理·是其宇宙的真諦·是其宇宙的法則·是其宇宙的實質·之是其宇宙的本質·是其宇宙的本來面目」。!!!!!)
本文正文:
老子先生和世俗對道的認識認知認為認定境界狀態:
(一):「從來都是清晰無比的」。!!!!!
(二):「始終都是堅定不移的」。!!!!!
(三):「絕然都是斬釘截鐵的」。!!!!!
(四):「本然都是毫不含糊的」。!!!!!
(五):「斷然都是精確至極的」。!!!!!
(六):「常然都是沒有勉強的」。!!!!!
(七):「綜然都是論欠徹悟的」。!!!!!
(八):「總然都是解老有誤的」。!!!!!
(九):「定然都是聖言自謙的」。!!!!!
(十):「鑒然都是不能亂來的」。!!!!!
耿閣:著於2019年9月6日早上7點16分。關於對老子先生對道的認知的問題,有史以來總有那麼一小部分的世俗論道者們轉了九百九十九個狗尾巴圈都得回到那個誤解了老子先生數千年的那個什麼總認為老子先生自謙式所說的那種:「吾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名之曰大」的話語的意思中總是傾向於誤認為的老子先生是勉強曰道,也有的人認為老子先生真的不知道道是啥?道名是啥?道諦是啥?也有人認為老子先生沒有把道解釋清楚等等的那些個怪誕不經的荒謬無際的甘願自丑式的淺識陋知式的那種見識低劣的鬼域魔圈之中·好像永遠永遠的都不能自拔超越似的,好像永遠永遠的都不能正解正悟似的」;其實人家老子先對道是啥?德是啥?名是啥?天道地道人道聖道萬事萬物萬情萬理的所有的規律是啥是什麼意思的道理都講完了並都徹底的講清楚講透徹了!老子先生他自己所著寫的《道德經》他還能不知道「道」是什麼嗎?他所說的:「吾也不知其名」的「自謙自譏」式的自應反詰之語只不過是為了更貼切更自然更有力更順心更有序的論證自己的思想理論觀點而已罷了。!他絕對不是不知其名,而是精準精確到了無以復加的那種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知其所定然的那種層次層級的之其境界境態了」。!!!!!我耿閣所著寫的:「文章三千詩萬首」的千萬言的文字中有很多的篇幅是在論知老子先生的《道德經》的有關問題的之其問題的」。意思?分別指的是什麼?
⑵ 老子《道德經》中的"德"是什麼意思
德:心行、行為。德的甲骨金文象形有目有心有行。
《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該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原文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俗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
以通行本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引自網路)為例:「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對其中「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的各家解讀可謂是多如牛毛,然而在最早的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對應的第一簡中根本就不是「絕聖棄智,民利百倍」這幾個字,而是「絕智棄[下+又],民利百[人+不]」
《道德經》的版本有多種,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郭店楚簡本等不同年代王公貴族隨葬的《道德經》版本。現在可以看到的最初的版本,是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老子》,比馬王堆帛書本的《道德經》年代早100多年,其它版本,傅本、河本、想本、王本、今本都是漢代以後的版本。1973年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甲乙兩種帛書《老子》,是西漢初年的版本,把《德經》放在《道經》之前,也受到學者的重視。
⑶ 老子《道德經》一書中「道德」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中的「道」可以與「德」聯系起來理解。《道德經》主要論述了兩個問題:「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總論部分提出了修道的方法,後面大部分論述修道之「德」。道德經三字,提綱挈領,概括全文的內容。
⑷ 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道:起點。道的甲骨文金文象形是開始挑水掘土修建道路,引申為起點。
德:心行、行為。德的甲骨金文象形有目有心有行。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譯文:
「博學的起點,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行為,使人改邪歸正,以臻圓滿善境。」
《大學》起始的「道」只有一種翻譯:「起點、出發點」,即「從頭開始行走到尾」。
《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該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原文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俗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
以通行本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引自網路)為例:「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對其中「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的各家解讀可謂是多如牛毛,然而在最早的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對應的第一簡中根本就不是「絕聖棄智,民利百倍」這幾個字,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第一簡
從通行本與《郭店楚墓竹簡》的諸多對比中可發現,文字內容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一字之差即會導致意思全變,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有的甚至完全變成相反含義,可見通行本已發生了很大的流變,與原本的老子思想已沒有多少關系,現代人以通俗通行本為基礎解讀出的老子思想乃是後人以老子之名創造出來的一個偽老子思想,它是建立在幻影基礎上的空中樓閣,是以玄解玄、故顯高深的自娛自樂;如果想要了解真正的老子思想,從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入手是最好的,可惜需要有很好的甲骨文基礎才能正確誤讀,也因此,能真正了解老子思想的永遠是少數人,正如一句名言所說: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⑸ 《道德經》里的「道」究竟是什麼
《道德經》的來歷
老子,春秋楚國苦縣(今河南洛邑東)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曾做周朝守藏室之史,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圖書館兼檔案館館長。道家開山始祖,著道家經典《老子》,分為上、下篇。

讀《道德經》,靜水推薦陳鼓應的《老子注譯及評價》,中華書局。
靜水笑滄笙//感謝您的來訪//歡迎留言賜教//歡迎點贊/關注/訂閱
⑹ 《道德經》中「道」和「德」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嗎
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
⑺ 老子的《道德經》中,「道德」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道、德的概念都來自老子的《道德經》,或者說後來重新發現排序的《德道經》。但是經過兩千年的文人注釋演繹,這兩個字,包括《道德經》本身的句子,因為古文沒有標點符號而演變出來無數種解釋。
我們要討論「道」與「德」,最好是自己去《道德經》中找答案。而我們能得到的大多也是根據我們自己的知識水平理解而來,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老子的道家思想就充滿了哲學思考,而五千言的《道德經》半部關於「道」的是哲學,而半部關於「德」的是思考。作為道家思想的創始人,《道德經》闡敘了老子的哲學核心思想。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就是「道」。
諸子百家,其實歸根結底都是研究怎麼治理國家、怎麼管理社會的學說。儒法道兵墨都是一樣,莊子不還有《應帝王》嘛。而老子通過《道德經》透露出來的聖人「無為」的「小國寡民」的治理方法,其實只是在那個時代的一種治國理想。
因為「道」的哲學思維太高妙,所以後來的儒家、法家實際上都是發展了他「德」的部分,形成各自的理論,包括後來道家、法家攜手的「黃老之學」,道家、儒家共通的「玄學」、「理學」,直到王陽明糅雜儒道法的「心學」,都是從《道德經》開枝散葉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