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院楊松
① 梁玉霞的學術成果
法學專著
(1)《中國軍事司法制度》(社科文獻出版社1996),
(2)《論刑事訴訟方式的正當性》(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
(3)《刑事訴訟主張及其證明理論》(法律出版社2007),
(4)《中國區際刑事司法協助研究》(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
(5)《司法及其相關職務責任研究》(主編)(法律出版社2001),
(6)《中國軍事法導論》(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7)《最新涉外涉台港澳法律顧問大全》(合著),(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2)。
主編、參編教材及其他
(1)《刑事訴訟法學》(主編),21世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法學精品教材(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
(2)《刑事訴訟法》(主編),21世紀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法學精品教材,(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
(3)《刑事訴訟法》(法律碩士精品教材系列)(主編),(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4)《中國刑事訴訟法》(國務院僑辦立項),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5)廣東省公務員考試用書:《法律基礎知識》(參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6)《刑事訴訟法學教程》(參編),(中國方正出版社1997),
(7)《律師與公證制度通論》(參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
(8)《中外市場經濟合同示範大全》(參編),(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
核心期刊論文
1,《關於香港駐軍的司法管轄和法律適用問題的探討》,《法商研究》1997-1;
2,《刑事審判中原被告的錯位及其矯正》,《中國法學》1993-4;
3,《傳承與移植的失卻——對我國親屬作證義務的反思》,《中外法學》1997-4;
4,《刑事被害補償研究》,《法商研究》1998-4;
5,《民事權利基礎主義初論》,《法商研究》2000-4;
6,《司法獨立的另一種詮釋:權、責、信的統一》,《現代法學》2000-5;
7,《論污點證人作證的交易豁免》,《中國刑事法雜志》2000-6;
8,《論刑事證據開示的基礎》,《法律科學》2001-3;
9,《偵查訊問的程序意義——一個審判中心主義的視角》,《法學評論》2002-4;
10,《無罪推定原則的價值選擇與理念調適》,《河北法學》2005-12;
11,《自白補強規則比較研究》,《當代法學》2006-2;
12,《事實聽證主義及其局限性》,《暨南學報》2006-5;
13,《犯罪預備的立法反思與完善》,《學術界》2008-3。
14,《論刑事程序法的非犯罪化》,《求索》2008-5。
15,《提升檢察職能履行效果評估研究》,《中國刑事法雜志》2010-12。
16. 《逮捕中心化的危機與解困出路——對我國刑事強制措施制度的整體檢討》,《法學評論》2011-4;
17.《聚焦於法庭的敘事:訴訟證明三元系統對接——論裁判者心證自由的限度》,《中外法學》2011-6。
18.《成就與希望——從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看證據利益配置的成敗》,《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19.《橫琴新區之刑事司法管轄與法律適用探索》,《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
其他學術論文
《刑事證明要求新議》《江西法學》1996-2;
《刑事訴訟法的新特點》《人大復印資料》1996-D415;
《論刑事法制的效益化》載《走向法制之路》,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6;
《從規范到運作:刑訴效益的微觀分析》《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
《鄧小平理論與中國法制現代化》,《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0-3;
《對抗式庭審方式與中國的制度環境》《面向21世紀的司法制度》,知識產權出版社2000;
《控辯對抗與辯訴交易》《刑事法評論》第7卷;
《鑒定結論在司法中的兩面性及其統一》《律師世界》2001-1;
《對刑事救濟審程序主體的重新審視》《訴訟法論叢》第6卷;
《什麼是證據——反思性重塑》《證據學論壇》第三卷;
《當庭采證問題研究》載陳光中主編《訴訟法理論與實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論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的證明責任及依據》檢察日報2003年6月11日;
《檢法沖突及其調適》,《當代檢察官》2003-6;
《刑事司法改革中五大權力關系論綱》,《檢察論叢》第7 卷(2004);
《訴訟證明的對象轉換:訴訟主張》,2003年全國訴訟法學年會論文集,法律出版社2004;
《對立與協調:刑事訴訟主張的矛盾運動》,載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前沿研究》第3卷(2005);
《強化法律監督的制度設計》載《中國檢察》第7卷(2005);
《淺論刑事訴訟主張的概念》,載陳光中等主編《訴訟法理論與實踐》,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
《論如實供述義務——兼論對英國沉默權制度的借鑒》,《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4;
《論刑事缺席審判制度的合理性及其借鑒》,《訴訟法理論與實踐》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
《憲政視野中的檢察權》,載《檢察論叢》2005-10。
《論司法鑒定權威的程序保障》,《中國司法鑒定》2006-2;
《走向公平正義——淺談法律監督的意義與局限性》,《廣州大學學報》2006-1;
《完善我國社區矯正制度的思考》,《政法學刊》2006-1;
《檢察職權與人權保障》,陳光中等主編《訴訟法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論司法鑒定主體的雙重性》,《中國司法鑒定》2006-5;
《國家社會化進程中檢察機關的歷史重任》,《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7-4;
《刑事訴訟主張生成的話語環境》,載《暨大法律評論》,法律出版社2007;
《附帶民事訴訟中檢察機關與被害人關系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徐靜村主編《刑事訴訟前沿研究》第六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
《死刑控制背景下的徒刑改革》,《中國律師和法學家》2008-1;
《事實·命題·訴訟主張》,載卞建林主編《刑事訴訟法修改——問題與前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訴訟主張:刑事訴訟的核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後論叢》(第二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刑事司法管轄權的本質及其構成》,載《刑事訴訟制度的科學構建》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
《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比較研究》,載楊松才、肖世傑主編《刑事訴訟法再修改專題研究》(中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與人權保障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中國江西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9-1;
《中國區際刑事司法管轄權的劃分原則探析》,載卞建林等主編:《深化刑事司法改革的理論與實踐》(2009年年會論文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
學術隨筆
1. 《理論有什麼用》,載《法學家茶座》2004年第6期
2. 《法的精神與法律人的特質》,載《法學家茶座》2010年8月第31期
3. 《法學的悖論:反叛與順從》,載《法學家茶座》2012年第1期。
課題
主持、參加省部級研究課題4項,國際合作課題1項,地方研究課題多項。
② 小品演員楊松
楊松,遼寧人,是一位相聲演員,也是中央戲劇學院相聲班的學員。2010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他曾經與著名演員
楊松在小品《不能讓他走》中的表演[1]
馮鞏合作小品《不能讓他走》。小品中楊松裹著紗布坐在輪椅上的詼諧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在業內小有名氣。
曾以幫助他人進電影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為名收取被害人100餘萬元「疏通費」,2012年1月因涉嫌詐騙已被大興檢察院批准逮捕。2012年12月,楊松因詐騙百萬元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2年。
③ 遼寧大學法學院的名師簡介
郭潔,女,1963年生,遼寧省台安縣人。法學碩士,產業經濟學博士。遼寧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郭潔教授八十年代中期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師從江平、張佩霖、巫昌珍、楊振山、史越等大家組成的導師組,奠定了扎實的法學理論基礎,後又師從黃繼忠教授攻讀產業經濟學博士學位。
楊松,博士生導師,遼寧大學法學院院長,教育部法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國家級精品課「國際經濟法」負責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遼寧大學法學綜合實訓中心主任,省政府獎一二等獎獲得者,省重點學科和「學科提升計劃」經濟法學博士點帶頭人。中國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等四個國家級學會常務理事、遼寧省法學會副會長。第十四屆沈陽市人大常委會常委,遼寧省政協第十四屆社會法制組委員。美國長灘加州州立大學高級訪問教授。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立項等課題10餘項。《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撰文50餘篇,被轉摘10餘篇。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國際經濟法、經濟法等領域。
劉楊,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理學研究會理事、遼寧省法學會常務理事、遼寧省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遼寧省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
張銳智,教授,兼任中國外國法學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制史學會理事、中國西方法律思想史學會理事、遼寧省國際經濟法學會理學會理事、中國西方法律思想史學會理事、遼寧省國際經濟法學會理事等職,在國內的法學研究方面享有一定聲譽。1982年起在法律系任教,至今在講台播撒生命32年,先後五次榮獲遼寧大學優秀教師稱號,1986年被評為遼寧大學「學生最喜歡的教師」。
④ 楊松的詐騙事件
因涉嫌詐騙30萬元,2012年1月6日,楊松被警方刑拘,已被大興檢察院批准逮捕。據了解,事主李某的女兒去年報考北京電影學院,通過了初試和復試,仍不放心,便通過朋友找到了楊松。李某介紹,當時楊松承諾,只要交納30萬元活動經費,就能讓他的女兒進入電影學院,可是把錢匯入楊松的賬號後,直到北電開學,李某的女兒也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楊松也不知去向。
馮鞏的經紀人傅象波表示,「楊松不是馮鞏的徒弟,只不過是中戲相聲班的學員。」馮鞏「只有學生沒有徒弟,當時楊松在中戲相聲班的時候馮鞏老師給他們上過課。」對於楊松涉嫌詐騙一事,傅先生表示「那是其個人行為,學生畢業以後各自發展,跟老師們就沒有關系了。」 2012年1月6日,楊松被警方刑拘,已被大興檢察院批准逮捕。
2012年12月,經法院審理,楊松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利兩年。
⑤ 遼大研究生法學院哪個專業好
2006年10月14日,由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中國設置稅法碩士專業學位(LL.M.in Taxation)專家論證會」在北京大學勝利召開。來自國務院學位辦、教育部研究生司、國家稅務總局教育中心的有關領導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吉林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華東政法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安徽大學、遼寧大學等30多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院院長、法學院院長和著名稅法學者近60人參加了本次論證會。參與論證會的專家來自法學領域的各個分支學科,如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民法學、商法學、國際法學等。與會領導與專家從我國當前應用性專業設置和法學專業設置的現狀與發展前景出發,就稅收執業人員的法學素養及其對稅收法治形成的影響、我國當前稅收執業人員培養中的得與失、稅法碩士的角色定位、我國設立稅法碩士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稅法碩士專業的培養模式及教學安排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研討會的籌備時間雖然只有短短一周,但仍然收到10餘篇論述稅法碩士專業學位設置的高質量論文。
世界稅法協會(ITLA)主席、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教授主持了本次專家論證會。
國務院學位辦陸敏研究員介紹了我國目前專業碩士的設置情況,對我國將來專業碩士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建議,並特別鼓勵稅法碩士等契合現代市場經濟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所需要的專業碩士的大力發展。
國家稅務總局教育中心牟信勇主任介紹了我國稅務系統幹部的專業構成和學歷構成以及我國稅務系統教育體制的現狀,他特別強調稅務系統對於高級稅法專業人才的需求,非常支持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立,希望這一專業學位能夠為稅務系統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能夠勝任建設和諧、法治的稅收征納關系重任的稅務幹部。
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生玉海教授介紹了北大目前的專業設置與改革經驗,並特別支持以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為代表的專業學位的設置和發展,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輸送大批合格的高素質建設者。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龔文東代表朱蘇力院長以及北大法學院表達了對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大力支持,他介紹了北大法學院在法律碩士專業改革上所取得的成績和目前存在的不足,主張通過稅法碩士、知識產權法碩士等專業學位來彌補法律碩士專業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春田教授介紹了人民大學法學專業的設置情況及其經驗和不足,主張復合型人才不可能由單獨一個學科來培養,必須通過多學科的聯合才能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稅法碩士的設置正是為了培養復合型的高級稅法專業人才。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李曙光教授介紹了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專業設置的現狀及其經驗和不足,主張專業碩士的設置應當由市場機制來決定,應當鼓勵符合市場需要的專業碩士,如稅法碩士等迅速發展。華東政法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楊忠孝教授介紹了華東政法學院法學專業的設置情況及其經驗和不足,主張應當通過在有實力的大學進行試點的方式逐步推行稅法碩士專業學位。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隆亨教授認為創辦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條件已經成熟,召開這個專家論證會非常及時,應當盡快爭取設立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發揮稅法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
來自美國的著名稅務律師Gerald J. Zafft教授(現任美國密蘇里州律師協會稅法專業委員會主席、全美律師協會稅法專業委員會委員、華盛頓大學商學院稅法教授)介紹了美國的法學教育和專業設置,特別是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和培養情況,並非常支持中國開設稅法碩士專業學位。
世界稅法協會(ITLA)主席、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教授介紹了北京大學設置稅法碩士專業的探索與試點,介紹了國外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如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我國台灣地區等設置稅法碩士的情況和成功經驗。他在分析了我國目前的專業碩士,特別是法律碩士專業所存在缺陷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即用更加適應市場經濟和和諧社會建設需要的專業碩士,如稅法碩士、金融法碩士、知識產權法碩士等,法學類的專業碩士應該是系列,目前的法律碩士繼續保留,但只為通識教育性碩士。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車丕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龍翼飛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院長王光進教授、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溫世揚教授、中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周林彬教授、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廖益新教授、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甘功仁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周偉教授、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高晉康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院長萬猛教授、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劉永偉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富強教授、安徽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華國慶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匡愛民教授、遼寧大學法學院院長楊松教授、西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張新民教授、浙江財經學院法學院院長韓靈麗教授等專家先後發言,就我國當前法學教育和專業設置的現狀與不足以及完善的對策進行了充分的探討,並一致認為,應當適應市場經濟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進行法學教育與專業設置的改革,並以稅法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作為突破口,推動中國法學教育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經過一天的深入探討與論證,與會專家一致同意建議在中國設立稅法碩士專業學位,強烈呼籲國務院學位辦經過論證後承認其獨立學位,並納入研究生學位教育的范疇,由教育部統一制定「稅法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計劃」,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招生,並成立由來自主管部門、高等學校和實務單位的人員組成的教育指導委員會,協助主管部門制定招生、課程設置、教學管理、論文寫作和學位授予等方面的制度,指導和評估各培養單位稅法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工作。
本次專家論證會取得了圓滿成功,必將在中國稅法教育發展史,以及中國法學教育發展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稅法這個專業,好象是通過了,但是可能是在中國最好的大學試點的。所以你可以查詢一下具體學校。
稅法這個專業現在很有爭議,有些人認為這是在拆分法碩,也有人認為這是在逐步淘汰法碩,還有人認識這個是件好事。
⑥ 楊松的教育背景
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在魯迅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工業設計專業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2002年,廣州東莞國際工業設計研修班學習;2006年9月至2008年7月,在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習,獲管理學碩士學位。
⑦ 遼寧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耳熟能詳的大家已經說的很多遼,so我來說一下自己身邊的人。
是一個很好看的學姐,就讀於遼寧大學亞澳商學院。
我們是在一個關於愛麗絲的展覽碰面的,然後機緣巧合下加了微信。
她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保研到了西南財經大學,同時自己也有很多熱愛的東西,其中最讓我震撼的就是她去考了潛水證並且有了潛水的經歷,除此之外還有過蹦極!我覺得女孩子就應該像她一樣,精緻、優秀、把喜歡的東西做到一定的高度或者深度,並且敢於嘗試一些新奇和冒險。大概是閱歷越多然後自己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一些吧,我猜測。
我記得我收到遼大錄取通知書告訴他的時候,他還說以後我們就是校友啦。直到現在我們還是會偶爾交談,當然基本上都是我有學習方面的問題去討教老師,始終對他保持尊敬。覺得好好哦遇到了這樣的老師。BTW他還說了遼大的食堂是真的真的很好好吃哈哈哈哈哈。
(圖為高中的一節練習題啦,假期回去看望老師的時候旁聽了一節英語課,老師也給我發了一份題重新感受高中英語)
總之覺得他們是在我心中熠熠生輝的校友啦。
⑧ 爆紅2年後,馮鞏的搭檔楊松為啥會鋃鐺入獄
在如今,春晚的舞台,可以說是許多演員夢寐以求的舞台。
畢竟,雖然春晚的報酬並不高,可是能在上面表演,就意味著獲得了全國觀眾關注的機會。
這樣的條件,是其他的平台無法企及的。
如果在春晚上成名,受到觀眾喜愛,自然會接到廣告與綜藝,收入也會不斷提高。
可是,仍然會有人不滿足,還想要走一些偏路。
這樣的情況,讓他立刻選擇了報警。
之後,楊松就被拘留了,經過警方的調查,楊松還向另一位家長,涉嫌詐騙70萬元。
在上了春晚2年後,楊松最終因詐騙金額巨大,鋃鐺入獄,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
只能說,是太過貪心,才讓楊松走上了這樣的路。
⑨ 楊松賀的履歷
1984.09--1988.07 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系歷史文獻學專業學習
1988.07--1990.06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進修
1990.06--1992.12 深圳市蛇口企業集團職工、投資開發部經理
1992.12--1996.09 深圳怡博生物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深圳裕田投資公司總經理、深圳茂源投資發展公司董事長助理
1996.09--1999.11 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9.11--2001.12 人民日報下屬深圳證券時報懷遠廣告公司副總經理
2001.12--2004.04 漯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漯河銀鴿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9.09--2002.06在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文獻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班學習)
2004.04-- 政協漯河市委員會副主席、漯河銀鴿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⑩ 為什麼當年馮鞏要與楊松撇清師徒關系
馮鞏,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句春晚的經典問候:想死你們了!其次,馮鞏還是一名德藝雙馨的藝術工作者。楊松,馮鞏曾經的徒弟,曾以幫助他人進電影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為名收取 「疏通費」,因詐騙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2年。所以,這是兩個從本質上有區別的人!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大抵如此!
如果翟天臨這樣靠關系和權力金錢買到的學位,也能得到社會默認的話,那這個社會還有什麼是權利金錢關系辦不到的,那還要大力宣傳核心價值觀做什麼,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教育公平是最基礎的公平,連古代君王都知道這個道理,難道現在和諧社會不知道這個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