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違法行為一定是違法道德的

違法行為一定是違法道德的

發布時間: 2022-01-09 15:58:20

Ⅰ 違法行為一定是違反道德的,但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不一定都違法這話是錯誤的,請舉例說明。

比方說深夜,一計程車載著個傷情嚴重即將死亡的傷者去醫院搶救,途中他超速、闖紅燈了,但是沒有肇事,也沒造成其他後果,那麼他超速、闖紅燈都是違法的,那麼請問他的行為是不是違反道德呢? 違反道德的比如婚姻情感方面的問題,比如另尋新歡什麼的,顯然違反了道德,但是法律沒有說另尋新歡就是違法呀!

Ⅱ 違法行為一定是違法道德的,但違反道德的行為不一定是都違法

說法是對的,原因是因為法律和道德是有區別的。主要區別如下:

1、確立機關不同

法律通常由國家制定的憲法、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和國家認可的習慣表現出來,成為國家意志。道德通常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中,是通過社會輿論確立的。

2、實施效力不同

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違法行為會引起相應的法律制裁。道德依靠人們的信念、社會輿論以及習慣力量來維持。不道德行為會受到人們的譴責,從一定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強制,但同國家強制有重大區別。

3、階級性不同

法律是階級社會所特有的歷史現象,始終具有階級性。道德則貫穿於整個人類社會,在原始社會和將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中,道德不具有階級性;只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才具有階級性。

4、統一性不同

只有統治階級的意志才能成為法律,因而一國內的法律是統一的。而道德則不然,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統治階級的道德與被統治階級的道德常常是相互對立的,而居於支配地位的總是統治階級的道德。

5、具有的特點不同

法律具有鮮明性的特點。它是人人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依法作為或不作為,就會產生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所以,法所規定的許可、命令和禁止必須明確、具體。而道德規范往往只就人們行為作一般原則性的規定,不象法律規范那樣明確、具體。

(2)違法行為一定是違法道德的擴展閱讀

道德的特徵如下:

1、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它指同一社會的不同階級,甚至不同社會的不同階級的道德之間,由於類似或相同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著某類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2、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個性特徵,包括民族的精神、氣質、心理、感情、性格、語言、風俗、習慣、趣味、理想、傳統,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諸多方面。不同民族間道德的原則標准亦有所不同。

3、歷史繼承性

道德與其它觀念一樣,既有發展的一面,又有繼承的一面。

4、自律性

道德主體藉助於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藉助於對現實生活條件的認識,自願地認同社會道德規范,並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踐行道德規范,從而把被動的服從變為主動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變為自己內在良好的自主行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與道德、網路—道德

Ⅲ 為什麼說違法一定是違反道德

1、法律是道德的最低限度。法律只制裁嚴重違反道德的行為,對輕微的回違反道德行為,由社會答進行評價和道德制裁。例如:通姦行為是違反公序良俗的,但並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然後條款。
2、道德的要求比法律要高得多。道德要求不全部都是法律要求,法律只規范那些必須由國家進行強制約束的道德行為。如果某種行為違法了,必定也是違反道德的。

Ⅳ 違法行為一定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但違反道德的行為不一定違法正確嗎

C是正確的;
解析:違法行為與其他一些行為的存在著區別。首先專,違法行為不同於違屬反道德的行為。許多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同時也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但是,並非所有違法行為都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同樣,有些違反道德的行為並不構成違法行為。其次,違法行為不同於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違法行為當然不能發生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時所希冀的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結果。但是,不能認為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有些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也並不構成違法。
違法一定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社會危害性是違法的本質屬性。一個社會的法律之所以要將某些行為規定為違法,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這些行為具有對社會的危害性質。人們制定並實施法,是為了通過建立一定的法律秩序,進行社會控制、保障並促進社會發展,維護人們的利益。如果一個行為並不侵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沒有侵犯社會、國家、集體或個人的合法利益,就不構成違法。

Ⅳ 如何解釋:違法行為一定違反道德;違反道德行為,不一定違法

1,違法一定違背道德
法律是建立在道德基礎之上,經過甄別,取其精華而成的。所以,法律的基礎就是道德,違反了法律,肯定會違背其基礎道德。
2,違反道德不一定違法
因為法律是建立在道德基礎之上,並進行甄別的,因此,法律不可能包含全部道德范疇,道德並非全部有法律覆蓋的,違反道德,有時候不一定違反法律

Ⅵ 凡是違反道德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凡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違反版道德的權行為不一定是違法行為,但違反法律的行為一定是違反道德的行為,所以這句話是錯誤的。
道德:通過人們的內心信念、習俗和社會輿論約束人們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
法律:以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國家強制力作後盾,強有力地維護秩序,規范行為。

Ⅶ 違反道德的行為不一定是違法行為,但是違反法律的行為則必定是違反道德的行為.這句話對嗎

錯誤。

詳細解析:這是一個錯誤的命題,可以用舉出反例的方法證明其錯誤。版例如,為了做一件權有利於群眾的事違反了法定程序,但卻沒有觸犯道德准則。

違法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違法是指一切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狹義的違法,則是指嚴重地違反法律,但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我們在這里是從廣義上對違法進行論述的。

(7)違法行為一定是違法道德的擴展閱讀:

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

一般地說,違法行為由以下四個要素構成,缺少任何一個就不能稱違法行為:

1、必須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

2、違法必須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

3、違法一般必須有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原則上,由於過錯,才構成違法行為。但沒有過錯,法律規定應承擔法律責任的,仍應承擔。

4、違法者必須具有法定責任能力或法定行為能力。

Ⅷ 違法行為一定是違反道德的嗎

違法和犯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違法是指一切違反國家的憲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行為,其外延極為廣泛。 而犯罪則必須符合我國《刑法》關於犯罪的規定,必須具備以下特徵: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徵。 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同時是觸犯《刑法》規定的行為,才構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只有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 上述特徵是確定任何一種犯罪必須具備的缺一不可的條件。《刑法》同時還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就說明,行為的情節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是區分違法和犯罪的界限。 例如:各地的盜竊線從500到2000元不等,同樣是盜竊行為,同樣是盜竊500元錢,在貴州等偏僻地區構成犯罪,承擔刑事責任,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而在北京等大城市(盜竊線2000元)不構成犯罪,只是一般違法行為,承擔行政責任,最高處15日治安拘留。 ############# 有一個著名的法諺:「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標准」或「法律是道德底線」 但是,違法者必不道德的論點也存在絕對化的問題。這個觀點是一個相對正確的觀點,也就是說絕大多數違法者都不道德,其不道德不僅體現在其主觀思想,還體現在其客觀行為和違法後果上。因為,所有的違法行為都存在社會危害性,沒有社會危害性的違法、犯罪是不存在的。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破局五 發布:2025-04-30 03:25:38 瀏覽:620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深山香醫 發布:2025-04-30 03:16:57 瀏覽:957
黨建改革新黨紀條例 發布:2025-04-30 03:15:33 瀏覽:207
法律顧問求職信 發布:2025-04-30 03:14:55 瀏覽:647
廣東省物業管理條例2016 發布:2025-04-30 03:04:09 瀏覽:532
蕪湖勞動法辭退 發布:2025-04-30 02:54:23 瀏覽:913
普民法 發布:2025-04-30 02:39:34 瀏覽:687
勞動法關於培訓時間的規定 發布:2025-04-30 02:28:56 瀏覽:414
廣西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平台 發布:2025-04-30 02:26:20 瀏覽:785
勞動法臨時辭職工資 發布:2025-04-30 02:24:59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