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法學會部級課題

中國法學會部級課題

發布時間: 2022-01-09 18:09:23

㈠ 馬靜華的學術成果

主持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重點課題《認罪案件辦理機制研究》(2008)
主持司法法學法治建設理論研究部級課題《刑事一審程序中辯護律師作用實證研究》(2008)
主持省社科項目《刑事和解:以未成年人保護為中心》(2007)
主持省教育廳重點基地項目上《恢復性司法與未成年人保護問題研究》(2007)
參與左衛民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和諧社會的建構與人民內部糾紛解決機制研究》(2005)
參與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職權主義刑事訴訟在適度基本理論問題研究》(2004)
參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制度的立法完善》(2005)
參與中國法學會項目《刑事訴訟運行機制研究》(2006)等多項重大課題
至今在《中國法學》、《法律科學》、《法學》、《政法論壇》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CSSCI來源50餘篇,普通人文社科類核心4篇,人大復印資料轉載8篇,高校文科學報文摘轉載1篇,出版專著7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法學會部級項目、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重點課題、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教育部證據科學重點實驗室項目、四川省社科基金等多項省部級課題,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最高人民法院重點調研課題多項。2009年,所著成果獲中國法學會第二屆中青年刑事訴訟法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年獲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5年以來致力於刑事司法實證研究,為推動刑事訴訟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作出貢獻。
(圖為馬教授受邀參加中國法學會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年會)

㈡ 中國法學會的機構設置

中國法學會機抄關設辦公室、研究部、對外聯絡部、機關黨委(人事部)和會員部等5個內設機構。所屬事業單位有中國法學會機關服務中心、《中國法學》雜志社、《中國法律年鑒》社、《民主與法制》社、中國法學學術交流中心、中國法律咨詢中心、中國法學會培訓中心、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及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

㈢ 中國法學會能源法研究會屬於什麼級別

摘要 中國法學會能源法研究會是中國法學會的專門研究會,於1997年5月由原國家計委、原國家經貿委以及煤炭、電力、石油等部門(國家公司)的7家單位的法律部門和研究機構共同發起,經中國法學會批准成立。現有來自煤炭、電力、石油、核能產業界和有關政府機構以及部分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理事18人,其中會長一人,副會長6人

㈣ 全亮的簡介

主持2014年四川師范大學校級項目《司法公信力視野下司法人員行為規范研究》(14qn56);
主持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機理與規制:中國法官失范行為考察》(13YJC820066);
參與2011年中國法學會部級重大委託課題《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工作機制改革》;
參與2011年民進四川省委課題《刑事被害人困難救助機制調研》;
主持2009年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十一五」青年項目《法官懲戒制度實證研究》(SC09C023);
主持2008年四川省教育廳項目《司法選任視角下司法獨立問題研究》(08SB034);
主持2008年四川師范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司法獨立有限性研究——以中美司法選任的政治性為視角》;
參與2008年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刑事一審程序中辯護律師作用之實證研究》(08SFB3018);
參與2008年遼寧省社科基金項目《公正司法,為遼寧經濟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研究》(L08BFX011);
主研2006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重點項目《中國法官任用制度改革研究》(06JHQZ0002);
主研2004年中歐法律和司法合作項目《德、意刑事簡易程序立法及運行機制研究——兼論中國刑事簡易程序立法之構想》;
主研2003年中國法學會部級項目《法官任用制度比較研究》。

㈤ 中國法學會到底是一個什麼性質的機構

1、性質:民團體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市)各全性專科、專業、專門研究屬聯合組民團體界、律界全性術團體
2、員加入:員員團體員 凡贊章程定理論基礎或律工作實踐經驗並較強研究能力我工作者、律工作者其各界士由本提申請本員介紹經本批准即員本團體員凡贊本章程全性、律團體向本提申請經本批准即本團體員團體員員符合本員條件根據前款規定程序申請加入本
3、職能概:組織推廣工作者、律工作者參與立起草、論證參與執調查司改革參與教制宣傳展科、層、寬領域研究據近20統計召全性術研討數百計召區性術研討數千計撰寫術研究論文律策建議數萬計社主義民主制建設探索實踐社主義市場經濟序發展社主義律體系斷完善依治、建設社主義治家基本略形實施做量創造性、拓性工作

㈥ 中國法學會是什麼性質的機構職能是什麼如何加入

  1. 性質:人民團體;

  2. 職能是:組織推動廣大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參與立法的起草、論證,參與執法的調查和司法的改革,參與法學教學和法制宣傳,開展多學科、多層次、寬領域的法學研究。據近20年來的統計,召開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數以百計,召開的地區性學術研討會數以千計,撰寫的學術研究論文和法律對策建議數以萬計。為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探索和實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為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方略的形成和實施,做了大量創造性、開拓性的工作;

  3. 會員的加入:會員分個人會員和團體會員。 凡贊成大會章程,有一定的法學理論基礎或法律工作實踐經驗,並有較強的法學研究能力的我國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和其他各界人士,由本人提出申請,本會會員一人介紹,經本會批准,即成為大會個人會員。 地方法學會是本會團體會員。凡贊成本會章程的全國性法學、法律團體,向本會提出申請,經本會批准,即為本會團體會員,團體會員中的成員,符合本會個人會員條件的,可根據前款規定的程序申請加入本會。

㈦ 中國法學會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分別是什麼級別

會長是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晨,副國級;常務副會長正部級;副會長若干,副部級。

㈧ 中國法學會犯罪學研究會是什麼級別

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成立於1992年,於2002年加入中國法學會,它是全國性的群眾性學術團體,由最高人民檢察院主管,掛靠在國家檢察官學院。其下設預防犯罪專業委員會、犯罪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犯罪與矯治心理學專業委員會、邊疆地區犯罪對策專業委員會、罪犯改造專業委員會和未成年法制教育專業委員會、職務犯罪預防專業委員會等七個專業委員會。

中國法學會犯罪學研究會的主要任務是:開展調查研究,進行理論探討,撰寫學術專著,翻譯介紹國外犯罪學研究成果;召開學術討論會、報告會、座談會,及時交流學術研究成果和經驗;組織和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承擔國家或有關部門的研究課題,向有關部門提供有關犯罪學咨詢服務;編輯出版犯罪學刊物《犯罪學論叢》和《會員通訊》;建立、健全組織和發展會員。

㈨ 中國法學會組織的課題申請有博士申請成功的嗎

申請流程:


  1. 綜合

  2. 香港的大學規定,攻讀哲學博士學位的學生在論文答辯之前必須經過綜合,及格後才能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的內容和形式在各院系不盡相同。以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對哲學博士的考試為例,該學院規定:學生在充分准備後,向學部委員會提出考試申請,經該委員會審核通過後才能參加。通常,考試分為三部分:研究生的專研范圍、研究法,以及一個相關研究范圍,或在研究生的專研范圍里選取一組科目。研究生可申請豁免研究法科目考試和另外兩部分考試中的任一部分。考試形式可以是考試、課外考試,或以其它形式進行,採取哪種形式最終要由有關的考試委員會決定。

  3. 通過考試的人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從而正式轉入論文的撰寫。學生在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後二年內,必須呈交論文計劃書,並由學務小組負責審查,通過後就可在導師指導下,按規定期限完成其論文,並參加有關論文的口試答辯,取得及格成績方可畢業。未能通過考試的學生就無法獲得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只能取得相應低等資格。

  4. 綜合多用於科研型模式,有的大學專業型模式也採用這種考試,而在應用型模式里,基本沒有此類的考試要求,學生只需要在修完一定課程後直接撰寫論文獲得學位。

  5. 2. 論文的撰寫及答辯

  6. 學位論文綜合地體現了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寫作水平及其它學術素質,它是博士生長時間艱苦訓練和研究成果的最終表現形式。香港各大學對博士論文從選題、形式、內容到答辯都做了嚴格的要求,所有的博士論文都必須按照要求的格式呈現出來,只有通過答辯的博士學位申請人才能最終被授予學位。三種培養模式在此方面的要求並無太大差異,最明顯的不同是在選題上的要求。

  7. 第一,論文的撰寫。論文的撰寫通常涉及選題、形式、內容三方面的要求。

  8. 選題上的要求:不同培養模式里的博士生可以自願確定選題方式,但是研究的領域卻有一定的要求,反映了三種模式培養目標的根本差異。科研型模式,要求論文的選題具有「學術價值」,能夠對發展相關領域的知識做出學術貢獻,達到出版專著的水平;專業型模式,要求學生能用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對實際工作中的問題進行理性的分析;應用型模式,要求學生的選題必須圍繞實踐中的問題,並能在論文中提出獨特的、有價值的解決途徑。

  9. 形式上的要求:主要是指字數要求和論文格式要求。字數要求因專業而異,如香港中文大學對博士論文字數規定為:每篇非理科論文中文不超過15萬字,英文不超過10萬字,理科論文中文不超過7萬5千字,英文不超過5萬字。另外,各校對論文摘要的字數也有規定,如香港大學要求博士論文摘要為200-500字英文。格式要求包括語言、字型大小、紙張規格、頁邊距、摘要的形式、裝訂的形式和顏色、呈遞的冊書、論文的電子版本,等等。

  10. 內容上的要求分為兩種:一是對論文組成部分的要求,二是對論文原創性的要求。關於前者的規定為:論文正文前必須包括完整的目錄、摘要、聲明(聲明論文中的任何內容末被用於其它學校申請其它學位)。正文必須包括導言、文獻綜述、研究方法、研究結論以及論證過程等若干章節。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結論及其論證,論證要有說服力,否則結論就可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關於原創性,各大學都提出了詳盡的規定,雖然對於「原創性」的理解見仁見智,但總體而言包括以下兩點:①論文有助於擴充該領域的知識,體現出發現新事實和獨立批判能力;②在即使並非原創性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原創性的方法、視角、觀點或結果。專家們在審查論文時,就是以這樣的標准衡量學生的「原創性」。

  11. 為了使學生對論文的寫作要求有明確的認識,有的大學還專門開設了介紹論文寫作的課程。例如,香港大學研究生院就開設了此類課程,作為哲學碩士和博士的必修課,總學時為24小時。從論文的內容和組織到如何使每一章節的語言起到成功的交流效果,該課程幾乎涵蓋了論文寫作的所有方面。課程還會討論與論文本身相關的話題:如研究空白的發現、研究問題的提出、對他人成果的致謝、對相關文獻的評價、對本人研究發現的論證和對結論的表達等等。此外,還要讓學生練習論文摘要、研究計劃的寫作,並使他們熟悉引用和參考書目的書寫格式。實踐表明,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對撰寫論文的不同階段都有了系統的認識,為順利地展開論文創作做好准備。

  12. 第二,論文的答辯。博士學位候選人要在論文答辯前四個月提出遞呈論文的申請。論文要提交給由3—5名著名學者組成的論文審查委員會,每位委員都必須對該論文寫出書面意見,辨明論文的優劣及能否授予博士學位的理由。論文提交後,四個月內舉行學位論文口試或筆試,,即答辯。答辯通過的學生將被授予相應的博士學位。如果論文被認為符合學位標准,但不能通過答辯考試,則可一年內再復試一次,若仍不通過,那麼此次申請宣告失敗。審查委員會在考試後必須做出決定:或頒授博士學位,或聘請新委員來解決有關爭論,或建議修改論文再行復試,或准予畢業但不授學位,或建議改頒相應碩士學位等。

㈩ 中國法學會的課題級別

按照部級認定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關於培訓時間的規定 發布:2025-04-30 02:28:56 瀏覽:414
廣西公共法律服務網路平台 發布:2025-04-30 02:26:20 瀏覽:785
勞動法臨時辭職工資 發布:2025-04-30 02:24:59 瀏覽:388
債權受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02:14:49 瀏覽:864
2018年注會經濟法考吧 發布:2025-04-30 01:49:07 瀏覽:724
打牢基層基礎推進基層黨建法治化 發布:2025-04-30 01:39:50 瀏覽:684
武林約架的法律責任分析 發布:2025-04-30 01:39:44 瀏覽:680
epc總承包方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01:30:41 瀏覽:383
社會資源健全法日漫 發布:2025-04-30 01:24:52 瀏覽:488
道德網站第三篇二意界 發布:2025-04-30 01:17:48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