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提出時間

依法治國提出時間

發布時間: 2020-12-17 04:25:46

A. 依法治國方略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1997年黨的十五大

黨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十五大報告指出:「依回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答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這就正式將依法治國提升為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是對我們黨治國理政經驗的全面總結與升華,標志著黨在執政理念、領導方式上實現了一次歷史性跨越,為我國此後的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意義。

(1)依法治國提出時間擴展閱讀:

雖然「法治」和「法制」只有一字之差,但內涵卻有很大差別,即不再僅僅將「法」作為一種治理工具,而是作為國家制度的依據和基礎,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自此,「法制」回歸其本意,成為法律制度的總稱,主要從法律規則的層面強調法律體系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而「法治」作為一種與人治相對立的治國方略,強調依法治理,不僅要求具備「依法辦事」的制度安排及運行機制,而且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規范權力、保障權利、程序公正、良法之治等精神和價值。

B. 中國古代自先秦開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內涵隨時間發展而不斷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5分)材料


(1)特徵:權威性;公開性;針對臣民,為君主服務。(2分,任意兩點即可)
意義:法不分親疏貴賤,給血緣和等級制度以強烈沖擊;強調以君主為中心,有利於加強中央和君主的權力。(4分)
(2)不同:「新法」應包括人權的內容;「新法」的制定不能受制於政府,應由參議院自行起草。(4分)得以實現;(1分)史實:1912年3月,孫中山頒布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屬於全體國民,國民享受各項自由和權力;按照三權分立原則構建政治體制,參議院行使立法權。(4分)
(3)主張:用法律保障民主;通過民主程序完善各種法律制度;加強依法治國。(4分任答2點)
成就:1982年,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審定並通過全面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成為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任務;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把「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把這一治國方略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完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框架基本形成。(6分,任意三點即可)

C. 依法治國提出的時間時間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時提出的。

D. 依法治國寫入憲法是什麼時候

1999年,修正案第十三條。

E. 中央安排的依法治國什麼時間開始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通過的新《黨章》再次重申了法治原則這一重要原則。十五大的政治報告回提出了:以法治答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特別強調」依法治國是當領導人民智力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修改憲法,在《憲法》第5條中增加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在憲法上正式確立了法治原則,在全黨全國明確了依法治國的法治原則。

F. 「七五」普法《規劃》時間哪年至哪年

2016到2020年

拓展資料

工作措施

第七個法治宣傳教育五年規劃從2016年開始實施,至2020年結束。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本規劃,認真制定本地區本部門規劃,深入宣傳發動,全面組織實施,確保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規劃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一)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普法工作的領導,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和人民團體要在普法教育中發揮職能作用。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人民團體、社會組織要在法治宣傳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健全完善普法協調協作機制,根據各自特點和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加強各級普法講師團建設,選聘優秀法律和黨內法規人才充實普法講師團隊伍,組織開展專題法治宣講活動,充分發揮講師團在普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引導司法和行政執法人員、法律服務人員、大專院校法律專業師生加入普法志願者隊伍,暢通志願者服務渠道,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培育一批普法志願者優秀團隊和品牌活動,提高志願者普法宣傳水平。加強工作考核評估,建立健全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考評指導標准和指標體系,完善考核辦法和機制,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健全激勵機制,認真開展「七五」普法中期檢查和總結驗收,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工作。圍繞貫徹中央關於法治宣傳教育的總體部署,健全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基礎制度,加強地方法治宣傳教育條例制定和修訂工作,制定國家法治宣傳教育法。

(二)健全普法責任制。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普法責任清單制度。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在執法司法實踐中廣泛開展以案釋法和警示教育,使案件審判、行政執法、糾紛調解和法律服務的過程成為向群眾弘揚法治精神的過程。加強司法、行政執法案例整理編輯工作,推動相關部門面向社會公眾建立司法、行政執法典型案例發布制度。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普法責任,各行業、各單位要在管理、服務過程中,結合行業特點和特定群體的法律需求,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廣播電視、報紙期刊、互聯網和手機媒體等大眾傳媒要自覺履行普法責任,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製作刊播普法公益廣告,開設法治講堂,針對社會熱點和典型案(事)例開展及時權威的法律解讀,積極引導社會法治風尚。各級黨組織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切實履行學習宣傳黨內法規的職責,把黨內法規作為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正面典型倡導和反面案例警示作用,為黨內法規的貫徹實施營造良好氛圍。

(三)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創新。創新工作理念,堅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努力培育全社會法治信仰,增強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實效。針對受眾心理,創新方式方法,堅持集中法治宣傳教育與經常性法治宣傳教育相結合,深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的「法律六進」主題活動,完善工作標准,建立長效機制。創新載體陣地,充分利用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有條件的地方建設憲法法律教育中心。在政府機關、社會服務機構的服務大廳和服務窗口增加法治宣傳教育功能。積極運用公共活動場所電子顯示屏、服務窗口觸摸屏、公交移動電視屏、手機屏等,推送法治宣傳教育內容。充分運用互聯網傳播平台,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推進「互聯網+法治宣傳」行動。開展新媒體普法益民服務,組織新聞網路開展普法宣傳,更好地運用微信、微博、微電影、客戶端開展普法活動。加強普法網站和普法網路集群建設,建設法治宣傳教育雲平台,實現法治宣傳教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和共享。適應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強對外法治宣傳工作。

司法部 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

G.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理論於什麼時間提出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理論於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探索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高度重視,從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謀劃、來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頂層設計,制定了路線圖、施工圖,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了新任務,描繪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宏偉藍圖。

(7)依法治國提出時間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牢固樹立法制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實現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民主化與法治化。

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

「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H. 首次依法治國入憲的時間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13條規定:憲法第5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

I. 提出依法治國任務和把依法治國寫入憲法的時間·會議是

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

J. 依法治國正式寫入憲法的時間

依法治國正式寫入憲法的時間是1999年。

1997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五大提出的黨領導內人民治理國家的容基本方略,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其作為憲法的第五條第一款。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破天荒的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國方略的重大轉變。

(10)依法治國提出時間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熱點內容
逃犯條例駁回 發布:2024-09-19 09:11:26 瀏覽:80
公司法方面的法律法規大全 發布:2024-09-19 08:56:11 瀏覽:734
法是社會本質的要求 發布:2024-09-19 06:17:07 瀏覽:637
清末司法改革 發布:2024-09-19 06:12:16 瀏覽:245
社會與法2017迷情 發布:2024-09-19 05:44:15 瀏覽:648
勞動法職工必要的休息時間 發布:2024-09-19 05:32:04 瀏覽:31
律師合同交底法律服務 發布:2024-09-19 05:19:35 瀏覽:887
廣告發律師 發布:2024-09-19 05:05:36 瀏覽:110
法社會學譯叢 發布:2024-09-19 03:39:33 瀏覽:996
江州區法院 發布:2024-09-19 03:31:18 瀏覽: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