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設的十六字方針
『壹』 如何理解新法治16字方針
依法治國的(老)十六字方針,內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回、違法必究答。
黨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國新十六字方針的內容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涵蓋了從立法到守法的全過程,而且富含法理。 2、新十六字方針的出台,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能夠以史為鑒,准確把握中國發展趨勢,堅定法治信念,堅持建設法治國家的目標不動搖。 3、「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提出,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高貴品質。 4、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四者之間是四位一體、不可分割的關系,只談其中一點而不及其餘,都是不科學、不全面的。
『貳』 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法制建設方針是什麼
十一屆三中全會鄭重地提出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偉大任務,確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十六字方針,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開啟了嶄新征程。
時不我待,分秒必爭。1979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剛剛成立,就著手選舉法、地方組織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和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的修改和起草,創造了4個月制定7部法律的立法佳話,邁出了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重大步伐。
1997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方略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
物權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食品安全法……一批法律充分彰顯了「以人為本、立法為民」宗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鷹表示,立法重點由經濟向社會的轉變,反映了中國進入小康社會以後強烈的社會需求。
百轉千回,夢想成真。到2011年2月,我國已制定現行憲法和現行有效法律239件、行政法規700多件、地方性法規8600多件。一個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黨的十五大提出的立法工作目標如期實現。
數十年不懈求索,實現歷史性跨越。從「無」到「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人民不懈奮斗,如期實現「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宏偉目標。這標志著我國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與改革開放同行,與國家發展同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形成過程中既對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作出回應,又有力引導推動了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1979年,中國的立法者大膽先行,制定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這部只有15條的法律向世界宣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在不斷完善的法制保障下,外資企業在中國落地生根,蓬勃發展。從改革開放到2010年,我國累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超過1萬億美元。
2003年,行政許可法的出台引發了行政領域的「一場革命」。近10年間,國務院各部門共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2000多項,地方各級政府取消和調整77000多項,占原有項目總數的一半以上。政府辦事更快捷、更方便、更省錢,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切身感受。
2010年,在億萬百姓滿含期待的目光中,全國人大常委會高票通過社會保險法。這部社會領域的綜合性大法規定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在東莞務工的湖南省華容縣農民工陳婕說:「這部法律的出台,方便了我們回到家鄉接轉養老保險,讓我們外出務工人員消除了後顧之憂,吃上了『定心丸』。」
從經濟領域到社會領域,從約束公共權力到保障個人合法權益,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各項法律制度日臻完善,改革開放的偉業順利推進,百姓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有了切實的法律保障。
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熊進光博士說:「從無到有,從不完整到完整,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就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立法背後的艱辛,非一般人所能體會,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輝煌的成就!」
面對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面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圖大業,中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進程,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補充:
●1978年12月31日
鄧小平在其著名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中第一次明確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建設。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叄』 依法治國新十六字方針是什麼
依法治國新十六字方針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全面依法治國,持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帶領13億中國人民凝心聚力、團結奮斗,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偉大征程。
新老十六字方針的比較:
1、老十六字方針:「有法可依」是從引導國家進入依靠法律制度實現管理秩序的規范而言的。「有法必依」強調的是對法的依循,側重於對執法過程的要求。「違法必究」強調的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2、新十六字方針:「科學立法」目的是通過立法築牢制度和權力籠子,不僅僅有法可依,更加註重立法的質量。「嚴格執法」既突出了執法遵循,又強化了對法的實施。
「公正司法」不僅體現了執法必嚴,也強調執法的公正性,更能體現執法為民,與秉公執法這一法治精神的統一,滿足法治服務與公正的價值要義。「全民守法」不僅體現的是平等,還明確了全民作為守法的主體。
『肆』 法制建設十六字方針是哪個憲法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短短十六個字,涵蓋了從立法到守法的全過程,而且富含法理。
立法的根本目標在於使法律成為公民的行動准則,指引人的行為;執法是由行政主體主動執行法律規范,使「紙面上的法」在生活中得以實施;司法是由司法機關對法律進行適用,定紛止爭、平息糾紛,以促進社會和諧。無論是立法,還是執法、司法,最終落腳點都在於使法的統治獲取至高權威,任何公民和組織都不得逾越法律之上。全體公民和社會組織都能夠遵守法律,這便是「全民守法」。「全民守法」既是立法、執法、司法的目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理想追求。
伯爾曼有雲:「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將形同虛設。」從「科學立法」到「全民守法」,是促使全民信仰法律的過程,也是一個循環往復、上下響應並最終達致共識的過程。任何法律的頒布和實施,都需要接受時間與社會的檢驗。通過執法和司法使所立法律接受實踐的檢驗,通過法律解釋不斷完善已立法律,從而促使全民信服法律、自覺守法,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循環往復的互動,包括立法上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執法中接受群眾監督、司法活動中接受群眾質疑等。只有經過長期磨合,法治才可望成為共識。
『伍』 依法治國16字方針舊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中國迎專來了法治的「柳暗花明屬」。十一屆三中全會強調了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性,並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針。
由此,中國開啟了法治建設的歷史性進程。正如鄧小平於1992年在深圳所言:「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擴資資料
新16字方針:
1、科學立法:科學立法,體制先行。要從體制機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了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
2、嚴格執法: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人民群眾對法治政府的要求越來越高。
3、公正司法:實現公正司法,歸根結底還要靠制度保障,讓執法司法權在制度的籠子里運行。
4、全民守法:小到文明行走,大到依法治國,法治的根基在於公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法治的偉力源於公民出自真誠的信仰。
參考資料來源:共產黨新聞網-全面依法治國
『陸』 依法治國基本要求的新十六字方針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基本要求的新十六字方針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新16字方針確立了我國依法治國新階段的四大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是依法治國的目標並未全部達成,實現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們繼續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克服法治發展過程中的障礙。
依法治國離不開深入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把黨的領導納入法治范疇,從而帶動整個國家的法治建設,推動依法治國的實現。
(6)法治建設的十六字方針擴展閱讀
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提升中國法治影響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具有強大生命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是黨對中華民族復興的最大貢獻之一。
我國在完善現實社會法律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網路空間、虛擬社會的立法。信息時代的虛擬空間法律基本還是空白,如何加大網路空間法律建設,同時在無國界的網路社會,率先把我們的網路空間法律規則搶先建立、發布、傳播,有利於提高我國法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統籌規劃能力強是我國的傳統優勢,在發展過程中還要繼續發揮這個優勢,加強統籌能力,避免經濟、社會、法治、民生等各領域各搞各的,碎片化發展。
『柒』 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方針是什麼,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捌』 依法治國新老16字方針有什麼區別
依法治國的(老)十六字方針,內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黨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國新十六字方針的內容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玖』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方針"是什麼
黨的十八大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字是中國新時期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方針」,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衡量標准。
習近平強調,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全面依法治國,持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帶領13億中國人民凝心聚力、團結奮斗,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偉大征程。
(9)法治建設的十六字方針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拾』 依法治國新十六字方針是什麼
黨的十八大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字是中國新時期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方針」,也是法治中國建設的衡量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