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道德問題
❶ 基層公務員缺乏思想認識,道德意識弱化
答:1、主觀原因表現在:一是公務員道德認識存在誤區,對加強公務員道德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認識不足。主要表現為認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以道德風尚的滑坡和一代人的墮落為代價的「道德代價論」,認為有了錢就會有德,物質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會好起來的「庸俗經濟決定論」,認為只要經濟發展了,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了,領導幹部多吃點多拿點也是應該的,看領導主要看他有沒有工作才能,至於作風上的小事不必過分苛求的「小節無害論」等觀點廣泛流行,導致了人們思想的混亂。一些本來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在「反思」中受到了沖擊 和否定,也導致了不少公務員重才輕德、重能力輕做人,放鬆了思想改造和道德修養。二是公務員道德建設滯後。黨和政府關於公務員道德建設的方針、任務和要求是明確的,但在具體落實上沒有跟上去,缺乏切實可行的操作性措施,使得公務員道德建設呈現出道德要求虛擬化、道德約束隨意化、道德越軌無懲治化狀況。
2、客觀原因表現在:首先懸新舊體制並存,經濟秩序混亂,管理上存在漏洞,為一些公務員道德行為的弱化提供了可能條件。主要表現在:一方面計劃經濟下實行的計劃單列和雙軌制,在新型市場經濟中「病態」運行,導致權利與義務關系調整中的失序和經濟責任、權利結構等方面的混亂。一些公務員為贏得或保全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可能在道德的天平上失衡;另一方面,新體制從入軌啟動到轉入良性運行有一個過程,各種配套法規、章程、制度不可能一下子健全,無形中造成許多管理上的「空檔」,成為產生不道德行為的客觀隱患;另外,雙重體制下不盡平等的競爭環境,為一些利慾熏心的人利用職權搞不正之風提供了方便。其次是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為一些公務員道德失衡提供了誘因。市場經濟絕非完美無缺,它「有其自身弱點和消極方面」,其重利性、競爭性、本位性、交換性客觀上存在非道德和反道德的可能性。再次是監督體系不完善,為一些公務員在行使權力時的非道德行為提供了客觀條件。表現在:監督體制不合理,監督缺乏權威性;監督部門權能有限,監督缺乏實際效果;民主渠道不暢,監督缺乏群眾性;輿論導向形式化,揚不必盡善,惡不能必懲,容易導致一些公務員道德意識淡化。
上述問題的存在,表明我國的行政道德建設不僅出現滑坡,而且嚴重滯後,難以適應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為此我們必須大力提倡公務員的職業道德教育。
❷ 道德問題產生的過程和原因
有以下四個基本原因:
1 社會關系的形成。
2 人的自我意識的形成。
3 生產實踐產生了需要。
4 社會出現分工。
道德: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經濟關系決定的,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系的,並以善惡進行評價的原則規范、心理意識和行為活動的總和。道德是社會物質社會條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社會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各種社會道德的性質,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就有什麼樣的社會道德。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我們要敬畏「頭頂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律」。
一個正常的人,在他傷害了別人時會感到悔恨,在他受到顯失公平的對待時就會感到憤怒。這就是所謂的內心的道德律,一種自然而然的,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感覺。
這種道德感來自何處?讓我們拋卻哲學家那套神秘深奧的說教,用生物學的簡潔語言來描述:------道德感就是生物用遺傳物質記錄的,用來規定對其種族延續有利的行為規范的心理機制。
本文中將用「道德天性」這個詞來代替具有哲學意味的「道德感」。
這種道德天性是為什麼會形成,怎樣形成?
讓我們從愛克羅斯德教授的「囚徒困境」游戲說起。
愛克羅斯德教授設計了這樣的游戲規則:
讓若乾的參賽者參與比賽,每個參賽者手中都持有「合作」和「背叛」兩種牌,比賽以單循環賽的形式進行:每一個參賽者都與其他參賽者比賽一場,每場60回合,比賽方式是每一回合參賽者從兩種牌中選一種打出來,
------如果兩個參賽者都出合作牌,則雙方都得3分;
------如果雙方都出背叛牌,則雙方都得1分;
------如果一方出合作牌,一方出背叛牌,則出合作牌的得0分,出背叛牌的得5分。
單循環賽的所有比賽場次都進行完畢後再統計各個參賽者的總得分。
第一屆比賽總共有15份參賽策略,冠軍為最簡單的、拉波波特教授的「針鋒相對」策略:
------第一回合出合作牌,以後每一回合重復對方上一回合的出牌,即對方上一回合出合作牌就出合作牌,對方上一回合出背叛牌就出背叛牌。
在所有參賽的15份策略中,有8份「好人」策略,即包含較多的合作和寬容,得分全部排前8名,7份狡詐策略得分排在後7位。
在第二屆比賽在公布了第一屆的結果並附上分析報告的基礎上進行,共以63份策略進行模擬,結果還是「針鋒相對」獲得冠軍。
可見,在包含了善良與寬恕,但又有一定防衛能力的策略是最好的。這個游戲從數學上證明,為什麼利他色彩濃厚的道德天性能夠在大自然里出現,並且使得到它的物種更具競爭力。
下面具體講述道德天性的進化。
道德的進化
在隨機的變異中,有些生物會產生諸如公平感、正義感等道德天性,有些則沒有。
具有這些道德天性的生物個體,更易於與其他個體合作,更易於避免兩敗俱傷的沖突,在進化的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所以它得到了保留並在種群基因庫中擴大比率,漸漸地具有這些道德天性的生物個體在種群中佔有壓倒性優勢,使得整個種群都表現出這些道德天性。進而,具有這樣的道德天性的生物種群,在進化的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不會被其他族群的競爭對手淘汰,從而形成了這樣的群體道德天性。
例如,一個生物群體如果具有團結起來反抗外來侵略的群體機制,那麼在異族入侵就更能保護自己的生存的空間,從而成為優勢群體。【愛國心】雖然有教育的影響,但其心理基礎卻是道德天性,否則它不會那麼容易被激起。
一個生物群體要是具有正義感,產生清除敗類的機制,群體的利益就受到更好的保護,從而成為優勢群體。
一個生物群體如果具有公平感,那麼他的成員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避免大量無謂的沖突,減少群體的內耗,因而相比其他群體更具競爭力。
❸ 當今社會出現了哪些道德問題
【叫陣人性具有的道德】
什麼是道德?有何用?從古今大量褒貶的人物可知,專它是對人屬性有實用的抑惡揚善、獎勤罰懶、互助友愛,尤對將失足者可用道德規范懸崖勒馬的作用。對社會有促文明、公正、進步和匡正歪風的意義。它是生於每人思想上的良知、法庭,明確自己的言行什麼是好的、壞的、該乾的。道德應是人類統一的,否則各行其是必亂,在目前世界法律無望統一時,先提倡統一道德的推行是可能的,以促世界和平。草擬如下,歡迎批評、修改、達共識 。
一,道德定義:凡一切不圖報償的公正利他利眾(善行)的科學思想和言行都是道德的,光榮,提倡。凡一切合理、法利己也利人利眾的事業,是人生應盡職責,必做,戒懶。凡一切非理、法損人損公利己(或不利己)的非科學思想和言行,都是缺德的,無恥,禁忌。
二,道德界定:道與德不同,道是站在平等基礎上的講道理,其評判標準是人民法律,道似人人必行的唯一(法律)軌道,凡出軌善的(奉獻)科學思想和言行就是德;凡出軌惡的非科學思想和言行就是罪錯 。
三,道德范疇:人類之愛。
85歲盧建申[email protected]中國。天津
❹ 道德問題有哪些
如下:
1、不注意個人衛生。襪子衣服穿完不洗,踢了球一身臭汗也不洗澡,上廁所甚至常常忘了沖馬桶,從來不疊被子,床上又臟又亂,東西亂扔。
2、集體衛生從不關心,坐享其成。
3、製造噪音。沉溺於無休止的電腦游戲中,「感覺寢室就像是伊拉克戰場」。愛好學習的不得不每晚去擠自修教室。如果游戲的快樂是建立在別人忍受噪音的痛苦上,寢室生活的快樂就要打折扣了。
4、計較小錢。要在關系密切的寢室成員中,把互相的經濟帳精確到以角做單位的程度,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有一小部分同學還是「執著」於追求寢室經濟分配的「絕對公平」,早上我請你吃了一頓飯,心裡就上了根弦,一定要盡快「吃回來」。到頭來寢室「財政」是理得一清二楚了,卻忘了由此帶來的情感損失。
5、隨便吸煙。寢室吸煙給同處於一個屋檐下的人群帶來的危害,決不僅僅是尼古丁上的。不征詢室友的意見就隨便點煙,實際上是對於室友健康權利的輕視。
大學宿舍中的不和諧事件原因:
一方面是生活差異導致習慣不同。
另一方面也與公共道德水準有關。一些受訪大學生在面對和室友之間的生活差異時,總是有「他人生活習慣不對」的表示。例如,每所高校都有作息時間規定,但總有一些學生不遵守。法規禁止公共場所吸煙,大學宿舍是室友的公共場所,就是有人無視法規。
❺ 關於道德的問題
哎,看看你說的,不僅僅是想多了,而且有些是想錯了。指出三點:
一是關於專殺雞吃雞的問屬題,不屬於道德問題,二者不沾邊。因而你所謂「我覺得,就道德上來說,殺雞的確是不對的」說法完全是自己杜撰的!
二是孔子確實說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但你一定看好了,他說是「勿施與人」!而不是「勿施與雞」!
三是無論是中國來的社會主義道德,或者是其他國家的道德(有的話),都屬於社會規范范疇。既然是規范反,那就要求所有人都得遵守,不存在你所謂的「相信」一說。
❻ 對於基層思想道德建設,應該怎樣去做
對於基層思想道德建設應該從每一個大眾得起想改變做起,讓大家都認識到正確的思想品德
❼ 社會道德問題有哪些
這個很難,我覺得首先從自己做起,可以通過社會輿論,公益廣告,全民話題討論,法律上也需要改善,不知道行不行,參考看看吧!
❽ 道德問題的核心是什麼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這是因為:一.社會主義專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屬,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要求.說到底,道德建設的核心就是為誰服務的問題.不同類型的道德,其核心也就不同.一切剝削階級的道德都是為維護剝削制度、維護少數剝削者的根本利益服務的,因此,其道德建設的核心就只能是為個人謀私利;而社會主義道德是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道德,是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服務的倫理體系,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決定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的的經濟制度,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社會主義的思想文化都是來自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因此,客觀要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而不能以為別的什麼為核心.
❾ 如何防範基層銀行員工道德風險
基層行因員工道德風險引發的金融案件不斷發生,對於道德風險的防範日益重要和迫切。在2010年中國建設銀行紀檢監察工作會議上,總行更是把防範道德風險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面對防範道德風險的嚴峻形勢,必須認真對待,嚴加防範。
一是注重理念引導,積極營造合規經營的健康氛圍和環境。從近年來由道德風險引發的案件分析,員工發生道德風險與一個單位的大環境息息相關。如果一名員工身處於一個「人人講合規、事事講合規」的大環境里,那麼他的一言一行也會自然受到環境的約束;反之,不合規的環境就容易造成員工的違規行為,從而容易引發員工的道德風險。因此,各級領導要著力於本行合規環境的營造,通過各類會議、不同場合傳導合規理念,在經營理念、管理導向、日常操作上從嚴要求,在全行營造「按章操作、合規經營」的氛圍和環境。在實際工作中,各級領導要率先垂範,身體力行,帶頭遵章守紀,帶頭廉潔勤政,積極倡導和踐行合規理念。
二是注重歸屬感引導,為員工創造寬松的工作、生活環境。員工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家庭和諧對工作尤為重要,對避免出現道德風險也很關鍵。為此,要切實關心關愛員工,關心員工的健康、收入、和家庭等問題,充分重視和尊重員工的感情需要,溝通思想,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及時發現和充分重視員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扎實深入地開展好各種形式的「送溫暖」活動和幫扶救助工作,真心誠意地為員工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同時,要注重以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培養員工的團隊精神,強化員工對建設銀行的歸屬感,提升凝聚力、向心力和團隊意識。
三是重視員工職業生涯設計,為員工創造良好的職業發展環境。從調研情況看,基層行員工晉升的渠道相對有限,提拔升職的預期難以實現。這種需求一旦失去實現的可能,會造成部分員工喪失進取目標。為此,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從幹部職數配備、專業技術系列配備方面向基層傾斜,制定和完善員工職業生涯設計實施計劃, 開展職業生涯設計教育培訓, 突出對關鍵崗位核心人才的培養,通過多種渠道豐富知識、增長才幹、提高履崗能力,為員工搭建成長的寬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