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秦朝土地立法

秦朝土地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1-10 11:34:05

A. 、從秦朝到明清,中國實行什麼土地制度

地主剝削農民的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
秦朝到明清是我國的封建社會時期。
地主佔有大部分土地,農民無地或少地,主要租種地主的土地,農民向地主交租。,

B. 秦朝時期承認土地私有,但總體國土是屬於誰的

這個問題應該分開來答:
首先,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封建制,這種封建制屬於「真正的封建制」,我們一直說我國的封建制開端於西周,止於清末。其實不然,「真正的封建制」從西周開始,到西漢就基本結束了(其中秦朝有個小斷檔)。
那麼我先來解釋什麼叫「真正的封建制」:所謂「封建」即「封土建國」。以東周(春秋時期)為例,天子將國土(天下)分封給諸侯,諸侯將土地建」國「,諸侯再將自己的」國「中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大夫,大夫將分給自己的土地建」家「。有時大夫會將自己」家「的土地分給有功的士(最低等級的貴族)作為」食田「,但此為特例。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意思就是一個君子如果沒本事,那就管好自己的事,如果本事大一點,就幫助大夫治理」家「,本事再大一點,就幫助諸侯治理」國「,如果本事非常大,就幫助天子治理」天下「。這就是封建。
再來說土地歸屬,為什麼說西漢以後社會制度就不是「真正的封建制」呢,因為從西漢以後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其實西漢實行的就是中央集權與分封並行雙制度,比如長沙國,吳楚七國之亂等),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意思就是所有土地都是君主的,君主是全國的大地主。即使明朝實行的藩王制,土地權屬也是屬於君主。
那麼春秋時期「真正的封建制」土地權屬是怎樣的呢,各領主對於自己的土地擁有絕對自主權,包括稅收、立法、軍事、政治等。領主們把土地租給庶民(商人和工匠除外)耕種,以收取土地稅和抽成農作物(井田制)。天子有直轄國土,即洛邑、邯鄲、宛城一片,但是對於全國其他領地沒有干涉權,這也是導致春秋戰國諸侯混戰搶地盤的原因之一。諸侯對天子的唯一義務就是天子征戰時為天子打仗——」侯子者,持干戈以衛社稷也」。比如烽火戲諸侯……說這么多就是為了讓你弄清什麼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土地制度,以及秦國和後來的秦朝(學歷史時一定要注意秦國和秦朝的區別,前者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後者是中國史上一個大一統朝代)為什麼要承認土地私有。
再說秦朝承認土地私有,這個要從秦國商鞅變法說起,從商鞅變法開始(商鞅死後秦國統治者依然沿用商鞅的思想)秦國就一直致力於削弱國內的大夫貴族。承認土地私有是從秦國商鞅變法第二階段廢」井田「就開始了,承認土地私有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承認土地私有的基礎上允許土地自由買賣轉讓,這就極大地瓦解了秦國大夫貴族對於土地的控制力,斷絕了大夫貴族的經濟來源。土地私有不等於土地不收稅,這時的總體國土屬於秦國國君,土地稅不交給大夫而交給國君,秦國進一步走向中央集權。
秦朝時,我前面說過這是個小斷檔,秦朝實行中央集權制,所以沒有諸侯;秦朝實行郡縣制,所以沒有大地主。秦朝雖然承認土地私有,但是為了保障經濟來源仍然要交土地稅,土地稅直接上交國家(君主),所以說國土總體仍然屬於國家。簡言之,土地稅交給誰,土地的權屬就歸誰。
不懂可以追問。

C. 如何看待秦代的法律規范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封建帝國——秦,在戰國初期還是一個比較落後的諸侯國,但它在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過程中,變法徹底,後來居上,一躍而為戰國七雄之首,終於席捲宇內,一統天下。秦為了實現全國統一,為了鞏固統一的成果,建立了相當完備的法律制度。
秦代的立法分兩個時期:一是統一六國之前,一是統一六國之後。前一個時期是作為與六國相並立的一個諸侯國的立法,在歷史分期上屬於戰國時期;後一個時期是全國統一的中央政權的立法。前一個時期的立法在統一的秦王朝仍然有效,所以把這些立法也列入秦朝的法制之中,後一個時期的立法是前一個時期立法的繼續。
秦統治者奉行法家思想,主張各項事業「皆有法式」,進行了大量的立法工作,法律調整的范圍十分廣泛,下面主要論述秦代運用法律規范調整經濟關系。秦國早期的法制原是相當落後的。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商鞅變法以李悝的《法經》為藍本,改法為律,制定了秦國的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等6篇刑律,又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行什伍之法,獎耕戰,禁私鬥,鼓勵告奸,相牧司連坐,等等。「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為私鬥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法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秦始皇統一中國前,秦國已經有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完備的法規
秦代法律規范的形式 過去由於資料缺乏,人們對秦代法規的內容知道得很少。1975年12月在湖北雲夢縣出土的秦簡(見睡虎地秦簡)提供了大量關於秦代法規的資料。資料說明,秦除了制定6篇刑律之外,還頒行了大量單行律與其他形式的法律規范:①律。見於秦簡的有:田律、廄苑律(見廄律)、倉律、金布律、關市、工律、工人程、均工、齎律、徭律、司空、置吏律、軍爵律、傳食律、內史雜、尉雜、屬邦、效、除吏律、游士律、除弟子律、中勞律、藏律、公車司馬獵律、牛羊課、傅律、敫表律、捕盜律、戍律;見於史籍的有挾書律。②令。《商君書》載秦有墾令。《史記·商君列傳》:「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行之十年,秦民大說。」<史記·蕭相國世家>載:劉邦攻佔秦都咸陽後,「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③法律答問。官方以問答的形式對秦刑律所作的解釋。包括對定罪、量刑、適用和訴訟制度的某些方面的具體說明。後世封建法典疏議的問答即起源於此。它具有法律效力,故可視為一種法規。④式。秦簡中有<封診式>一篇,其內容有關於「治獄」、「訊獄」的一般要求;有「封守」、「覆」、「有鞫」等方面的法律文書程式;還有發案現場的勘驗和法醫檢驗的報告。⑤例。秦簡的《法律答問》中多處指出司法官吏在定罪量刑時可依「廷行事」為准:如「盜封嗇夫何論?廷行事以偽寫印」。「求盜追捕罪人,罪人格殺求盜,問殺人者為賊殺人,且斗殺?斗殺人,廷行事為賊。」「廷行事」是司法機關辦案的成例。統治者依據成例辦案,可以彌補法律之不足,也便於必要時不受法律約束,恣意對人民進行鎮壓。
秦律的部分內容,其主要內容有:①刑法。包括罪名、刑罰和刑罰的適用原則等。秦律的罪名近 200種。刑罰分為死、肉刑、徒、笞、髡刑、耐刑、遷刑、貲刑、贖刑、廢刑、誶刑等。每種刑罰又分為不同的等級。死刑有夷三族、滅宗、阬、車裂、體解、磔、腰斬、棄市、戮、剖腹、絞、囊撲、蒺藜、鑿顛、抽肋、烹、定殺、賜死等;肉刑有黥、劓、刖、宮等;徒刑有城旦舂、鬼薪、白粲、隸臣妾、司寇、候等。其他刑罰也各有等差。每一種刑罰都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兩種、三種結合使用,如:耐為隸臣,刑為鬼薪,黥為城旦,黥劓為城旦等。刑罰適用原則主要有:依犯罪人的身份等級定罪;區分共同犯罪與非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集團犯罪從重,教唆青少年犯罪從重;區分故意和過失,故意從重,過失從輕;區分既遂、未遂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區分態度好壞,累犯從重,自首從輕,消除犯罪後果減免。此外,還規定了刑事犯罪的責任年齡。②有關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方面的法規。秦律在農業方面對農田水利、山林保護、種子數量、莊稼生長和旱澇蟲災的報告等作了具體規定;在手工業方面對生產管理、勞動力調配、徒工訓練和產品規格、質量的檢驗等作了具體規定;在商業方面對商品標價、貨幣流通、外商經營登記等作了具體規定。這些規定主要見於田律、廄苑律、工律、均工、工人程和金布律以及其他單行法律的部分條款。③為了保證法律的貫徹執行,秦律還規定了一套訴訟制度。審判機關為中央、郡、縣三級,行政與司法不分。地方行政長官主管所轄郡、縣的司法。訴訟可以由受害人提起,也可以由國家官吏提起。限制子女、奴婢的訴訟權利。審訊時一般不主張刑訊逼供,重視現場勘驗和搜集證據,實行「爰書」報告制度。判決後准許上訴。秦律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頒行對於秦國封建制度的發展和全國的統一都起了一定作用。但它畢竟帶有封建法律初期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法律篇名、條文繁雜;有的罪名就事論事,不似後世封建法律那樣規范化;刑罰手段殘酷;法律既鼓勵奴隸解放,又保留和維護大量奴隸制殘余。
秦代的法制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一方面把秦國的法律推向全國,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加強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措施。諸如:改帝號自稱「始皇帝」,規定「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皇帝的命為「制」,令為「詔」,詔令正式成為國家法律的淵源;分天下為36郡,郡置守、尉、監;統一度量衡、車軌和文字;使黔首自實田;禁《詩》、《書》等百家語,「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規定「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就這樣,秦始皇以法律手段把封建專制主義制度推向極端。秦始皇統治後期,樂以刑殺為威,致使「貪暴之吏,刑戮妄加」,「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秦二世即位後,「更為法律」,大肆誅殺諸公子及大臣,進一步鎮壓人民群眾,使秦法遭到嚴重破壞,加速了秦王朝的崩潰。

D. 秦朝的土地私有制度是怎麼樣的土地真的是私有的嗎

秦朝的土地私有制度,是承認土地的私有化。但是土地並不等於私有。因為農民還是需要向國家繳納稅收。這么理解,其實是稅收交給誰土地就屬於誰。那這樣,秦朝的土地制度其實還是國有土地。秦朝用這樣的土地私有制度,其實是為了鼓勵農耕,促進農民耕種,來支撐秦朝對外戰爭的開支。這樣的土地制度確實有利於國家的稅收收入的增長。

在這樣的制度下,秦朝確實很快的發展壯大起來。商鞅變法,使得秦朝從七國中逐漸崛起,最後統一了六國,成為了中國首個大一統的國家。而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通過這一個土地私有化制度,推進了牛耕的普及,擴大了生產力。如果不是因為後來秦始皇對平民百姓過多的剝削,按這樣的經濟制度發展下去,秦朝應該能成為一個長壽的王朝。

E. 簡述秦朝立法原則

秦朝律法源自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歷經數代到統一之後的秦朝,期間根據實際情況雖有變革,但核心和整體原則沒有變化。秦律基本核心如下:
1、平時民眾主要應當集中與農耕和墾荒,大量的糧食可以保證戰爭需要,也可以換取財富
2、開通民眾可以獲取爵位的通道,允許通過殺敵立功得到爵位,或繳納法定數量糧食換取爵位
3、利益與名聲綁定到爵位上,各項福利和身份由爵位等級決定,使民眾眼中只認爵位
4、禁錮民眾思想,杜絕民間士人游說講學,也禁止民間學習儒家等思想,堅定愚民
5、抑制和打壓一切非農戰職業,引導民眾主要選擇農夫和士兵作為職業
簡單的說,讓民眾沒有思想,任國家驅使,名利源頭來自爵位,獲得爵位只能通過種田或殺敵。一切為了戰爭,民眾眼中只有「種地」和「作戰」這兩件事最佳。農民拚命種地以保證可以維持戰爭消耗,士兵為了爵位殺敵英勇。國家就是一個強力戰爭機器,在這大爭之世,一切都必須為軍事力量讓步。

F. 秦代在土地方面做了什麼制度

秦朝是由戰國後期一個諸侯王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統一王朝?秦代在農業生產力水平和農業生產產量兩個方面都超過了以前?

在土地制度方面,秦初承認土地私有,同時保留一定數量的休耕地,以法律形式在全國確認土地私有,並制訂了相應的賦稅制度?

土地私有制的建立,在當時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秦代土地制度的逐步完善,體現了封建土地制度初建時的特點?

秦自商鞅變法以後,歷代國君都把農業作為治國之本,非常重視水利建設,推廣鐵器和牛耕?戰國時代所修建的都江堰灌溉系統?鄭國渠,以及其他數以萬計的陂池溝渠,直到秦統一後仍在發揮作用?

秦代配合水陸交通建設,又在隴西?關中?黔中?會稽等郡修建了大批新的水利設施,使更多的農田得到灌溉,提高了單位面積產量?

鐵農具在戰國已普遍使用,秦代的鐵農具又有發展?近年考古發現大量秦時期的鐵犁鏵?鐵臿?鐵鋤?鐵鐮等,不但分布廣泛,而且器形有所改進?

秦政府設置有「左采鐵」?「右采鐵」等專管鐵器生產和使用的官吏,足見對於鐵器的重視?

G. 秦代農業的立法思想是什麼

或盜采人桑葉,贓不盈一錢,何論?貲徭三旬。——《睡虎地秦簡 ·法律答問》


眾所周知,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在治理國家上講究輕罪重罰,當然這並不是商鞅這個人的過錯,而是當時法家思想核心內容,即用嚴刑峻法讓民不敢犯罪。

先說秦統治者的重視。

秦代統治者對於農業的重視,表現在設置各級官吏,在秦國的政治體系中,對於涉及農業生產的部分,設置專門官員,比如太僕就管理馬政,而治粟內史則掌管錢糧稅收,至於官吏在農業生產中起到作用,我們下文還會詳述,此處暫不細論。


再說立法的全面性。

秦代對於農業的立法幾乎囊括了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對於涉及農業生產的土地、人口、糧食管理、倉儲、畜牧等等方面,秦法都做出了規定,而在這個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參與者都會受到律法的監管。

H. 秦朝立法原則有哪幾方面

一是法令抄由一統?這有兩層意思,其一是全國都要實行統一的法律令;其二是最高立法權屬於皇帝?

二是事皆決於法?其實這本來是戰國時新興地主「以法治國」的主張?秦朝建立後,仍以此作為指導,加強立法,做到凡事「皆有法式」?

三是以刑殺為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法網嚴密,以致人們動輒觸犯刑律;其二是嚴刑重罰?這是商鞅重刑思想的繼續和發展?秦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這樣幾種:

一是律?這是當時最主要的法律形式?

二是令,即制和詔?當時的命?制?令?詔,從法律意義上說並無區別?律與令經常並列使用?

三是式?指的是關於案件的調查?勘驗?審訊等的程序?文書程式以及對司法官吏審理案件的要求?

四是法律答問?這是對《秦律》的某些條文?術語和律義以問答的方式作了明確的解釋?這對正確運用法律,更有效地貫徹立法意圖,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還有程?課等法律形式?

I. 秦朝的土地制度是怎樣的

秦始皇使黔首自實田,在全國范圍內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地主階級憑借這個命令,不僅得以合法佔有土地,而且可以用各種手段兼並農民的土地。土地被兼並的農民,不得不以「見稅什五」的苛刻條件耕種豪民之田。

J. 秦朝有哪些法律

秦朝的法律形式,從史書記載和出土的秦簡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

熱點內容
離婚後兩個人寫的協議有無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9 08:19:46 瀏覽:60
撤銷公司設立登記的法律後果 發布:2025-04-29 08:14:44 瀏覽:316
對法治有 發布:2025-04-29 08:05:24 瀏覽:68
寧夏公路條例 發布:2025-04-29 07:51:50 瀏覽:369
勞動合同法的宗旨 發布:2025-04-29 07:47:09 瀏覽:3
17年中級經濟法筆記 發布:2025-04-29 07:46:17 瀏覽:965
法能涵蓋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嗎 發布:2025-04-29 07:44:54 瀏覽:580
2017二建法規目錄 發布:2025-04-29 07:44:00 瀏覽:814
財產損害賠償責任適用的法律 發布:2025-04-29 07:32:42 瀏覽:881
現行公司法規定的 發布:2025-04-29 07:31:16 瀏覽:940